时间:2023-03-02 14:59: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专业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次,我觉得,在学习中,确定学习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更是能催人奋进。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就是对时光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我暂时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对于我较弱的文化课我会努力,让它也有所进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科学安排时间,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这一年里,我最要学会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要把每一点一滴宝贵的时间都抓紧。在这关键的时期里,我要认真,仔细地规划每一分钟。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曾经有一位老师对我说,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我个人认为,人一生的时间的有限的,时间不等人,因为这是我中专生涯的最后一段时间,我不会放过从我身边中的每一份时间,挣取把握好身边的每分每秒。
从学习习惯方面
一、做好预习。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
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
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从学习目标方面
一、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了解OSI/RM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传统的以太网技术和传统传输介质;掌握IP地址、MAC地址、子网掩码、CIDR的概念;掌握TCP/IP协议簇中的重点协议,掌握网络中关键器材(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了解我国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现状。
二、在Visual
FoxPro
中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建与维护;查询与统计;用户界面设计和用户菜单的设计;简单的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
三、在C++中了解C++的发展与特点,掌握C++的程序结构、语句格式和标准库的使用;
掌握各种数据类型中的常量的书法方式和变量的定义、赋值、初始化方法,运算符的运算规划和优先级别,能正确书写各种类型的表达方法;掌握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语句的书写格式、参数的功能和用法;掌握顺序、选择、循环三种程序结构。用C++提供的选择、循环语句和相应的函数,编写出符合要求的顺序、选择、循环程序或包含二种,三种结构于一体的综合性程序;掌握函数、递归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理解变量的存储类型及作用域;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方法区分一维数值数组和字符数组以及存储数据的不同点;掌握指针的概念、指针与地址的关系;深刻理解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规律,学会正确使用;掌握结构、联合、枚举类型的定义、赋初值、成员访问方法;掌握文件包含和宏定义的书写方法,理解其运行原理和在程序中的作用;掌握文件的概念、正确运用打开、关闭。读写文件数据的函数。
一、“互联网+”对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设计基础类课程、设计软件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无论哪一类课程,都已借助多媒体演示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而互联网平台均能提供对应甚至优于教材的素材资源,同时借助信息通信技术能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图片等资源通过“人找资源”(学生进入资源库搜索)或者“资源找人”(教师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方式,让学习过程不在遵循传统的学习活动序列,学习内容也不固定在指定的教材,能做到实时通过互联网终端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信息
化教学模式所面临的问题第一,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因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绝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一定地秩序性,易于教学开展和管理,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考核方式更多的还是以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结果较为单一,无法体现学生真实能力水平;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需付出大量工作,因此许多教师仍旧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第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大部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都更新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教学模式未改变的情况下,只是教学工具发生了改变,其作用仅仅起到图片或文字的演示,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教材,这与室内设计专业对资源的丰富性要求相差甚远;其次,高职院校缺乏相关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专业资源库建设,部分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积累,已经制作并整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大多存于教师自己的电脑中或个人网络空间中,仅在教学过程中将资源信息推送给学生的“资源找人”方式进行传递,无法借助校园网络和教学平台实现实时资源共享。第三,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展开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高职院校均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教育设备,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问题,许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配备的如一体化机房限制移动存储器和互联网的接入,在实际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加之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场地建设不完善,许多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际使用率较低。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室内设计
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作为学生和信息知识之间的主要媒介,需要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教学相长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在线开放课程(MOOC)辅助信息化教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加强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互联网中各类室内设计的学习资源、操作视频、相关素材等非常丰富,但分布非常广泛,这就需要将这些海量学习资源有效聚合、转移和流通,并依据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案、教辅素材、微课、设计作品、课外项目、考核题库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库,通过校园信息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团队定期对资源库进行更新与维护,保持教学资源库资源的时效性。第三,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互联网和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及无线网建设,创建具有运行稳定的校园网络,构建信息技术使用的硬件环境;其次,高职学院应加强室内设计专业信息教学平台建设,改造室内设计信息化教学及实训场地,满足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需求;最后,应提供配套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并鼓励师生在教学环节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不在限制于电脑、投影仪等固定多媒体设备,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将是推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实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水平、信息化软硬件条件、信息化教学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提升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是时间探索,但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来开展信息化教学是时展需要,也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的扩招,艺术类的学生在高校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受专业特点的影响,他们接受的教育与管理同普通文化课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但是也导致他们组织纪律性不强,文化基础薄弱,学风不浓,而学风问题直接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每一所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艺术类学生的学风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和高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学习行为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些学习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该项研究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的方法,以动画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对其他专业学生采取抽样调查法,分析艺术类动画专业学生学习行为特点,探讨科学、合理、健康的学习行为模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提供依据。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该项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有效问卷927份,其中艺术类学生367份,普通文化生560份。问卷设计35题,其中开放性问题2题。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得出:
(一)艺术类学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比较低
在回收的927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9.3%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而普通文化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达到37.6%。艺术类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不如普通文化课学生喜欢程度高,他们大部分是为考上大学才学习艺术类专业,而普通文化生大部分是在高考之后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分数喜好报考的专业。
(二)日常课堂学习艺术类学生不如普通文化生认真
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问及上专业课时的课堂状态时,超过一半的艺术类学生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什么也不干,而不是认真听讲或者看书,而普通文化课学生只有20%多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艺术类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的不认真和不积极显得尤为普遍。
(三)艺术类学生学习无计划性或计划性不强
在调查的问卷结果分析中,问及“你是否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时,艺术类大学生从不制订和按照课表学习的同学占到了62.8%,而在普通文化课学生中仅仅只占33.3%,这说明艺术类学生计划性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艺术类学生更普遍关注项目实践和自主学习
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艺术类学生普遍选择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两者所占比率达到68%,而普通文化生则选择了合作学习和老师讲解。可见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不较强,更注重于学习的自获得。
(五)双方学生普遍关注专业的发展前途和经济收入
调查显示,不论是艺术类学生还是普通文化生,对专业的兴趣影响因素都是专业发展前途和能带来的经济收入。在影响专业兴趣的发展前途、个人兴趣、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四个主要因素中,超过70%的学生都选择了这两项。可见,现在社会影响专业选择的方面,大家更注重功利性因素。
三、对策建议
(一)做好新生入学及日常教育工作,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与否是决定学风好坏的重要因素。热爱专业,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反之,学习积极性就低,甚至根本没有积极性。因此,为了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在新生入校之初,就要及时向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都详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情况,及时实现学生的角色转换。其次,辅导员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做好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多了解收集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情况,充分发挥日常教学每个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教育,稳定乃至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养成
艺术类学生由于高中时教育的特殊性要求,组织纪律性差于普通文化生,自制能力也比较差。尤其是升入大学以后,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更不利于艺术类学生的纪律性养成。因此,在艺术类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并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合理的运用奖惩制度达到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他们的行为要多加疏导,给他们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用情感人,用理服人,用行动感化并带动他们,从而朝着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迈进。
(三)加强专业师资和配置,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
专业师资既包括教师方面的师资,也包括各类实验设施的配置。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对老师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教师除具体基础的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学生在专业学习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好的老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反之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专业热情,因此,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除了软条件,相关的硬件设施学校也要考虑到。艺术类学生专业所需的各类硬件设施必须具备方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在这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支持,提供配置齐全的各类硬件设施。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艺术类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学风的一个重要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塑造学校良好的学风至关重要。对于艺术类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出专业特色,要能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让他们的专业素养得到充分展现和提升。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各类活动都要坚持一个思路,即学生活动要尽量结合专业。例如可以为艺术类学生举办相关作品展,鼓励学生举办个展,为他们设立作品展厅,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创作意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作空间;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共创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艺术类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与普通文化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但也有相似之处。如何把这种特殊性与普遍性融合起来,找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是每一所高校学生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作为艺术生本身,也要意识到这种差别性,正视社会的偏见,端正自己的思想,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大学校园乃至社会上发挥自己的一己之长。
参考文献:
[1]林云、梁雄军.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卷第3期
[2]薛深.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模式探讨.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6年第4期 总第106期
[3]袁曦.社会转型条件下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中国市场》.2007年第1期
[4]基于内省分析法的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08(12)
[5]蒋蕙.浅谈新时期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华章》. 201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8-0047-03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岗位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就业后工作适应能力不理想,需要重新培训后才能适应工作需求等问题。由此可见,这些毕业生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专业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也印证:中职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独当一面的极少,多数只能担当基础性或维护性工作。
一、问题分析
大企业中分工较细,比较注重员工在某些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员工是个多面手,希望员工能同时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在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职业学校却不断地在批量、规格化地培养学生,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势所必然。究其原因,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呈现出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及手段出现滞后等有关。因此,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的多层次、多元化特点。
二、信息化促进专业建设
当前,应如何加强专业建设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然,信息化的手段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创新教学模式,将现有的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教学资源充分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好的路径,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将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很好抓手。
(一)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
拓展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设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作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促进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采用信息化手段后,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使学生在自主的条件下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学业,就必须为学生创建一个周到细致的网上教学环境。
1.网上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互联网站、远程教学平台、网络答疑平台、教学管理软件,计算机网络阅览室、双向视频直播课教室、多媒体视频直播课教室、多媒体视听教室、电子阅览室、网络答疑教室等设施的建设。
2.远程教育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网上文本教学资源和各种课件资源、实验资源的建设,以满足各类学员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
3.建立远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除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外,还应有功能强大、细致周到的支持服务体系作保障。包括建设各种功能完备的教学服务平台,及时提供学员所需的各种服务,如实时与非实时的课程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讨论、资源下载、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的及时传递等。
(三)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便于因材施教
计算机行业技术飞速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备课时,能灵活地将新的技术和方法融入课程中,能用更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以期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施教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时,都能体验到成功喜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有效地进行学习。辅导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反馈时,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新需求,逐步加强动态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
(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思维方式。Internet的崛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算机新技术的使用,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促进了计算机新技术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VR(虚拟现实)等技术经过数字化处理或者经过再加工和制作,可以在网络上运行传播、能够展现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材料,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动态性、交互性等许多优势。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从教学及科研实际出发,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可提高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率。
(五)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专家、名师、教学设计师、技术人员应设计和研发出具有计算机学科专业特色、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应加大职业学校校际之间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按照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原则,建立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中心,以实现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同时要开展学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程)遴选和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不断推进学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还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促进教学互动,提升学习效率
教学资源平台提供的“网络学案”“互动讨论”“测评反馈”“作业指导”“在线备课”“教学测评”等功能,可帮助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建立教与学的及时反馈渠道,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七)提升计算机专业服务能力,促进专业建设
学校应利用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工作室联系企业,参与企业的网页、动画、多媒体和软件项目的开发工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有利于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磨合期、促进学生就业,有利于学校及时获得人才需求信息,便于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基于中职校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双方的合作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通过调研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适合的职业、岗位及所需匹配的能力、素养要求进行梳理,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等,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
三、信息化促进专业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空间
应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新教学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加硬件设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网上学习。同时也要提高教师使用课程网站、主流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支持教学的能力,努力建设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二)课程内容项目化
计算机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从而能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
(三)加强实践能力
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多途径加强计算机实践,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大力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开发优质培训课程与资源。
四、信息化促进专业建设的注意点
(一)信息化系统建设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信息化建设应统筹设计和整体规划;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又要紧跟世界最新发展前沿,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体现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信息化建设应“面向用户服务的一体化建设”。要定期引进硬件、软件、平台、资源、教师培训设备日常维修维护等,保障教学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并形成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