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9: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设计

篇1

DSF的运作

DSF架构的运行需要几个组件相互配合,实现如下功能:一是设备的登记,包括了客户端机器和DAS的登记。主要通过在客户端和DAS之间传送密钥,并且加密保存在两边;二是要实现DSS登记,包括了DSS和DAS,企业要正常使用DSS,需要通过获得DAS许可才能进行等级,DAS向DSS发送签名文件,该签名文件中包含了DSS的使用许可和许可期限;三是实现客户端向DSS注册应用程序;四是DSS想DAS注册应用程序。

DSF在设备端网络安全中应用

DSF是一个网络安全的结构框架,在应用上,笔者在此主要介绍其在网络安全维护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上的应用。基于DSF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主要是应用于基于B/S结构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平台。具体操作方式是利用DSF的硬件信息作为数字认证身份。关于身份认证的主要流程包括了如下几步:首先以用户名和密码组合的方式向系统提出申请,管理员接到来自用户的申请后进行审批,判断用户是否能够通过审核,使用该系统,其次审批通过后由系统向用户许可证,许可证由20位的密码文件组成,用户再次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下载许可证,提交设备登记,登记时由管理员验证客户端的许可证,最后进行设备应用程序的注册,注册成功后,用户为系统的授权用户,从而能够登录系统,在设备上正常使用应用程序。访问控制主要是对应用系统的内部资源进行后台控制,访问控制是对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内部资源范围的控制和合理协调。在本设计中对访问的控制,主要是针对系统内部各个功能模块而言,按照用户的身份进行控制,其实现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JSP+JAVABEAN,应用的数据库系统是ORCLE8I。

基于客户端的用户管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用户权限管理、用户角色管理、权限组管理以及部门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是指用户申请用户名和密码,后台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对用户进行删除、修改和用户维护的工作;用户组管理则主要是将分散的用户归于一个用户组,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组,将用户分类、分等级,不同的用户等级组享有不同的权限,系统后台能够对用户组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后台维护工作。权限组管理则主要是指将用户的权限模块分配给每一个用户组,一个用户组只能使用相关的权限组内的功能模块,系统主要对这些用户组权限模块进行调整、修改和添加删除等操作。用户权限管理是针对客户端用户进行权限管理,是对组内权限的细化和分化,是对用户组内权限功能以外的权限的设置;部门管理则是对部门进行分类添加和修改,部门是用户和用户组的归属,系统通过统一维护和合理分配,能够实现权限的最优管理。

篇2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纳入技术规范,针对农村公路实际提出交通安全设施的审核理念及标准,对改善道路安全条件,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事故伤害程度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但是将道路安全审核制度化引入公路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道路安全审核的原理

道路安全审核是独立于设计的专家组对拟建或改建的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服务期全方位的安全审核,找出安全隐患,从而进行主动预防的策略。其审核的原理和依据并没有完全脱离设计,可以说安全审核是设计的辅助手段,是帮助设计人员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所以,道路安全的基本依据就是道路安全设计的基本理念。道路安全设计理念的来源中一部分是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范,这部分又是不断完善的,而且不同设计人员对于标准、规范的理解也不同,再加上行车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导致即使设计人员完全按照现行设计标准进行道路设计,也不能完全保证道路是安全的,所以道路安全的依据又不等同于现行的道路设计标准,而是现行设计标准加上当前工程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它强调了在全方位、全用户、全环境下对设计产品的安全检验。道路安全设计的理念基本可以归纳为:①满足驾驶员的驾驶期望;满足视距要求;减小速度差。②利用交通控制措施,管理冲突点。③减少道路开口数量,增加开口间距,减少横向干扰,实施道路开口管理系统。④考虑冲出路外事故,设计宽容公路;紧急避险。按照这些原理的要求去设计道路,就可以减少道路后续使用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在道路安全审核中按照这些原理去审核,就基本可以保证运营交通安全问题在规划及设计阶段已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二、道路安全审核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2.1 委任道路安全审核组及其成员

和规划及设计阶段的安全措施比较,安全审核具有以下特点:①道路安全审核是主动预防。②安全是由独立于设计之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的。③安全审核只考虑交通安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见,安全审核的成功关键在于审核组的成员要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且有关的审核必须是独立的,审核过程必须是规范的。通常进行道路安全审核的专家组成员应具备交通安全、交通工程、交通运行分析、交通心理、道路设计、交通运营及管理、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通常为3―5人。专家组成员相互间平等地交流、讨论安全问题,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安全第一的观点,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对项目各种设计参数、弱势用户、气候环境等条件进行统筹考虑,展开公路安全审核。

2.2 设计阶段道路安全审核基本步骤

启动审核工作收集设计文件和数据设计文件和数据分析安全设计分析撰写审核报告设计方和业主的答复监督检测。

启动安全审核应该召开一个会议,一般这个会议是由业主或专家组负责人来召集,参加会议人员主要包括业主、设计人员、审核专家组成员等。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业主和设计人员把设计有关资料和数据交给专家组;业主介绍项目背景信息;设计人员介绍设计情况;专家组介绍审核的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及各方的责任、作用;讨论审核时间表等。

2.3 撰写公路安全设施审核报告

内容包括:审核人及审核组简述、审核过程及日期、项目背景及简况、图纸等;对确认的每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都应阐述其地点、详细特征、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事故的频率及严重度评估、改进建议及该建议的可操作性等。审核报告应易于被设计人员接受并实施。

2.4 公路安全设施审核结果的应用

审核结果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设计人员可以更改,也可以不更改设计方案,但必须给予答复、响应,完善设计方案。

2.5 安全设施审核清单

(1)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布设是否满足用户的某种需要,引起用户注意,传达清晰明了的信息,促使用户遵守,并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时间反应;项目的标志设计是否与整个路网的标志设计标准协调一致;标志的色彩、形状和大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标志设计是否需要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翻译是否准确、达意;如果有行人、自行车及残疾人交通,平交口处标志的设置是否避免了影响,是否需要设置照明;当标志基础位于路侧净区内时,标志杆是否采用了解体消能或易折断的材料,或设置了安全护栏;如条件受限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排列;在无照明或隧道照明不足的隧道入口前是否设置了隧道开车灯标志,且隧道标志和隧道开车灯标志无需重复设置;在非全封闭公路的平交口区域是否采取了交通宁静技术,如设置减速丘,增设警告、禁令标志等措施。

(2)标线和反光路钮。项目的标线设计是否和整个路网的标线设计标准协调一致;双车道公路中线是否需要特殊考虑,如设置双排双黄线,并加设隆声带以进一步分隔双向行车;双车道公路超车区标线设计是否安全;标线是否和标志相匹配,如雾区设置的车距确认系列标线和停车标线等;路侧障碍物是否需要施划反光标线进行标记;是否需要标线文字及图形来强化设计,标线文字是否保证了顺交通方向阅读;标线在不利视认条件下,是否需要设置反光路钮以加强标线效果;标线与路面的颜色对比度是否足够,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处理;标线材料本身的耐久性、防滑性是否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需要;当需要交通流横向偏移时,标线设计是否满足所必需的纵向距离;交叉口内部是否采用标线渠化了转弯车辆的行驶轨迹,并配以突起路标。

(3)路侧安全设施。路侧和中央分隔带护栏是否符合设置条件;护栏的具体设计,如形式选择(包括长度、高度、布设位置)是否合适;不同护栏之间的过渡段设计是否合适;防撞垫设置位置及类型是否合适;护栏端头设置是否合适,端头前地形是否平顺,以避免碰撞前车辆轨迹突变;机电设备等交通管理设置的立柱是否需要实施保护和如何保护;临时施工期的路侧安全设施设置是否符合设置依据,形式是否合适、有效;路侧设施设计中,是否严格遵守了去除、移位、使之可横穿、防护和诱导标识5大步骤。

(4)隔离设施。隔离设施的设置是否必要;隔离设施在桥头、挡墙、涵洞、隧道灯结构物附近是否连续;是否考虑了设置专用通道(包括其净高和净宽)以满足横穿道路交通的需要;是否考虑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以减少野生动物横穿道路;隔离设施在平面交叉口的设置条件是否足以防止其他道路用户横穿主要公路;相交道路上跨结构物两侧的防护网能否有效地阻止向下抛物,高度和形式是否合适。

结语

总之,对于拟建的道路,安全审核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发挥作用,避免设计失误,减少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或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安全审核人员不参加道路的规划和设计,也不干涉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采取何种安全措施。安全审核人员只负责把审核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设计人员,以确保他们了解道路的安全隐患,并采取了合适的防治措施。

篇3

1、引言

众所周知,婴儿是我们社会中比较脆弱的一类群体,美国有一项统计表明,每年约有40%的婴儿猝死案与婴儿床缺乏足够的安全设计直接相关,因此为保护婴儿的生命和健康,美、加、日、韩等众多国家均对婴儿床制定了林林总总、程度不一的安全要求。[1]婴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婴儿床上度过的,制作婴儿安全床垫对保护婴儿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比,本文作者设计了一款婴儿安全床垫,并做了详细的说明。

2、婴儿安全床垫的工作原理

2.1婴儿安全床垫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该婴儿安全床垫是由安全床垫、红外探头、无线传输发射、接收模块和报警器组成,其中模块的中央处理器采用的是美国德州仪器线下生产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设计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各模块的组成。

(1)安全床垫分为安全区和危险区。安全区主要针对暂时无人照顾或者睡眠时,婴儿可以自由活动或者睡眠区域,鉴于对婴儿有掉下床的危险的考虑,将该区设置在床垫的中心部分。危险区是指床的外边沿,沿床的四周布置。安全区与危险区之间布置一系列的红外线传感器。婴儿跨越危险区需要一定的时间,安全区边缘则是给予婴儿的监护人足够的反应时间。

(2)红外探头是感应外界物体遮挡而产生脉冲电信号的电子传感器,其有效感应距离为0.5米,沿床四周距床边缘0.5米设置,每隔0.1米设置一个红外线探头,设计床垫长×宽为2m×1.8m。以此计算:(2-0.5)÷0.1×2+(1.8-1)÷0.1=38,需要三十八个红外线探头。该传感器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遮挡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会随着传播距离变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遮挡物,红外线遇到遮挡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定正前方有遮挡物。正常工作时,当婴儿没有遮挡住探头时则输出高电压,电压为5v,当被遮挡时则输出低电压。该设计中的若干探头与MSP430单片机是并联连接,只要有一个被遮挡时就会给单片机发出信号。红外探头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并且检测距离可调,只需改变探头中的限流电阻即可改变检测距离,而对儿童无任何危害。其实物图如下:

(3)无线发射模块是由MSP430、NRF2401以及电路组成,当婴儿到达危险区并遮挡到红外探头时,探头产生脉冲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给发射模块的MSP430,该模块继而驱动NRF2401芯片并发射无线高频信号。

MSP430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TI)1996年开始推向市场的一种16位超低功耗、具有精简指令集(RISC)的混合信号处理器,其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功耗超低一直受广大用户青睐。考虑到其功耗低的优点,本设计首先考虑了该芯片并最终实现了设计要求。发射模块采用的芯片是NRF2401,nRF2401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GHz ISM频段,芯片能耗非常低,以-5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只有10.5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8mA,因此使得该设计更加环保、更加节能。片内置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等功能模块,输出功率和通信频道可通过程序进行配置,因此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其原理图如图3。

(4)无线接受模块的组成与发射模块基本相似,同样是由MSP430、NRF2401接收芯片组成。当NRF2401芯片接受到来自发射模块的信号时,立即向MSP430单片机作出响应,MSP430接收信号后立即驱动报警模块。

(5)报警器模块采用的是蜂鸣器报警器。当接收到无线接收模块发来的报警信号时便自动发出蜂鸣报警,报警时间持续约半分钟。与单片机连接如图4。

整个装置使用电压为5v,对儿童无危害,无线电波发射器和接收器都设有独立电源、开关,无线电波接收器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当婴儿监护人暂时离开婴儿的时候,分别将无电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电源打开,并将无线电波接收器随身携带,这样可以随时注意婴儿的活动。

2.2装置的特点

(1)装置本身不会对婴儿产生危害。

该装置采用5v电压,电池作为电源,低电压不会对婴儿产生任何危害,采用红外线传感器,不会对婴儿产生任何辐射。

(2)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耗电量小。

(3)装置造价低,易于推广。

(4)装置预期效果好。

这些红外线传感器在通电时间内,沿床一周形成虚拟的栅栏,既不影响床的美观,又可以有效地保护婴儿安全。

3、预期实验效果

利用现代的科技有效的保护婴儿的安全,并且节约了家庭生活中监护人的时间,用现代科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结束语

篇4

随着今年国家级信息安全政策又密集出台——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家发改委在网站又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行业重点,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那么,久为业界讨论的信息安全顶层设计究竟究竟该如何成型?为此,本刊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以飨读者。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许蔓舒

随着对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网络空间安全问题超越了专业技术层面,构成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的综合挑战。因此,我国网络安全防护也迫切需要走出技术维护和配合的低层次运行水平,上升到统一筹划、综合防护的战略高度。

首先,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国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战略。趋势表明,争夺未来的焦点是战略规划之争。谁能先知先觉、抢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战略主动权。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公开颁布国家级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出台和调整相关政策。应加快制定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及其配套政策。

同时,把战略管理的着力点放在“跨域融合”上。立足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平衡好利益冲突,融合好利益诉求,研究解决好信息化发展和管理中那些跨部门、跨领域、超越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瓶颈问题。

其次,在提高自身信息系统防御水平方面,多采取四条措施:成立国家级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大投入;加强立法,授权和扩大执法部门的监管;不断更新技术手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