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范文

时间:2023-03-02 14:5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全国创新英语大赛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篇1

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5-2016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隆重举行。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7名选手参加。决赛分“网络展评”和“现场决赛”两阶段进行。“网络展评”阶段,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决赛专题网页,注册并上传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及辅助资料,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接受专家网上评审。“现场决赛”阶段分为两个环节,即“说微课”和“现场上课”,从第一环节比赛各组中选取前10%的选手参加第二环节比赛。选手根据本人的微课教学设计,现场展示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经过激烈的递进式决赛环节,珠海一职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现场发挥,获得评委一致肯定,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珠海一职校校还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以充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近年来,珠海一职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省市各类说课和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反映了珠海一职校教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2

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是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发起组织的全国性、行业性的大型赛事,以“重交流、展风采、促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推动旅游院校的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旅游院校旅游(酒店)专业教育水平,培育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符合时代要求的旅游(酒店)专业人才,扩大旅游院校的社会影响力。2009年与2010年分别举办了两届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为赛项之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2012年新增竞赛项目“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比赛,2013年6月份将举办第二届比赛。此大赛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设计创新能力及专业操作能力,展示参赛队员在产品创新、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卫生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大赛在展现职教改革成果、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二、赛项设置与分析

“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是一个传统赛事,比赛内容分为英语口语测试、理论知识测试、仪容仪表和实际操作四个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实际操作占得比重最大,达80分。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理论知识测试主要考察选手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仪容仪表部分考察选手的职业形象。实际操作部分包括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等内容,主要考察参赛选手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与卫生性等。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竞赛内容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主线,涵盖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餐巾折花、中餐宴会摆台、斟酒、英语口语、专业理论、现场分析等内容。2012年的比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测试、现场专业技能比赛、英语口语测试三大部分。笔试主要考察选手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现场专业技能比赛主要考核:一是选手仪容仪表;二是现场操作,包括主题设计中心艺术品的现场制作、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主题设计思想解析及菜单分析。主要考察选手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美观性、实用性以及选手对中餐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对成本控制等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三是现场互评,参赛选手现场操作结束后需通过抽签评价另外一名参赛选手的主题创意及菜单设计。该环节可以很好的考察选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英语口语测试部分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每位选手需回答五道题,其中中译英、英译中各两道,情景对话一道。2013年的比赛难度加大,将提交手写现场互评改为口头讲述,增加了职业形象展示中的“餐饮服务场境设计”这一环节,其它部分基本相同。下表是两个大赛在比赛内容方面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区别:

1.两者难度系数不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在比赛内容上涵盖了中餐宴会摆台,台面中体现主题的中心装饰物需要在现场规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成,并抽取其他选手的台面进行点评,难度系数较高。中餐宴会摆台的中心装饰物不需要现场制作,比赛中将提前准备好的物品摆上餐台即可,难度系数较小。

2.两者考察学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不仅考察学生对餐饮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更考察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与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2013的大赛将考察学生书面评析台面的能力变化为考察学生的现场口头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的考察从传统的“会做”提高到了“会写”与“会说”。中餐宴会摆台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即“会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场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没有做考察。

3、两者的创新性不同。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是一项传统比赛,不仅旅游院校举办此类比赛,酒店行业举办的技能大赛也以此比赛为主。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是2012年才新增的比赛,在赛项的设置上具有创新性,除了考察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之外,还考察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对理论水平及英语口语水平的测试方面也提高了要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目前只在院校中进行,酒店行业还没有涉足难度这么高的竞赛。

4、两者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不同。中餐宴会摆台中实际操作得分高达80分,学生只需要在赛前刻苦训练技能就可以在比赛中获得高分。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宴会摆台分值只占一小部分,中心装饰物的制作、现场互评等环节的分值较高,学生需要平时积累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5、两者所体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比“技能”,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比“创新”,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管理者。

三、对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两个大赛都具有行业导向功能,在引导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紧贴产业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因两者在赛项设置与考核评价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人才定位

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一直是大家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是否匹配也引起了专业人士深入的思考。

“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一直以来被旅游院校当作行业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并根据这个“风向标”来确定专业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我国的中职旅游院校也有酒店管理专业,院校举办或行业组织的酒店技能大赛赛项之一也是“中餐宴会摆台”,按照中职的人才定位即“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而言,“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与中职的人才定位更匹配。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是一个新设的赛项,它更贴近这个时代行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认为,技能对酒店来说很重要,但拥有技能的创新人才却是目前酒店所青睐的专业人才。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的举办,促使院校专业老师与行业专业人士对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以及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是否匹配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酒店而言,既需要基层一线员工,也需要层次较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酒店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更能促进高等旅游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

2012年之前,与中餐服务相关的技能大赛基本上是“中餐宴会摆台”,比赛内容中虽然也有理论知识与英语的考核,但绝大部分的分值仍然被摆台操作所占据。各个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需开设一门相关的专业技能操作课就可以应对该项大赛,或者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也能达到熟能生巧。

2012年初次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让众多参赛院校深切感受到了比赛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如果院校没有开设《宴会设计与管理》之类的专业课,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中餐宴会主题创意、菜单及中心装饰物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能力提升到能参加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的水平。“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促使旅游院校思考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发展性问题,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能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的一类课程,而不是根据院校的现状与师资的情况等来开设课程。

(三)师资配备

较多旅游院校因没有完善的实训条件,不能在校内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在实行“工学结合”后将学生的实训环节放在了实习酒店完成,在某种意义上,酒店员工实际充当了实训老师的角色。因为“中餐宴会摆台”只涉及摆台、折花、斟酒等技能方面内容,具有单一性,院校可以不配备专业老师,而是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完成备赛与比赛。此大赛在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涉及到主题创意、菜单设计、中心装饰物的设计与制作、现场互评等环节,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方面要求高,如果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单凭在实习酒店所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完成此类大赛的。所以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并配备相称的老师,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针对此类大赛的备赛而言,需要组织一个指导老师团队,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大赛在促进师资的引进与组建指导老师教学团队方面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学生引导

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方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引导作用。

“中餐宴会摆台”侧重于引导学生“会做”,学生只要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就能熟练掌握技能,这对于培养行业需要的基层一线员工是非常有效的。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引导学生“做、写、说”,体现出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 这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较好的指引作用。曾在谷歌公司、微软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李开复博士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提出,“在21世纪里,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参加大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与反思的过程,大赛会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考与尝试,并不断积累经验。

篇3

1997年至2001年,大赛初创时的规模仅限于邀请全国范围内的8支到16支高校代表队直接参赛,上海交通大学获得首届“外研社杯”冠军。此后的几年内,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夺得冠军殊荣。随着比赛名声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学校渴望加入“外研社杯”参赛。地区预赛制度应运而生。每年全国开设6个到8个赛区,每个赛区容纳12支队伍报名。如此一来,参赛名额明显增加,极大满足了高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也鼓舞了大家的热情。

2005年,“外研社杯”大胆向国际化赛制迈出第一步,转制为全美大学生辩论赛的通用模式――美国议会制持续推广和培训,最终使广大英语学习者熟悉了赛制、磨练了语言、锻炼了思维。由此开始,被“外研社杯”赞助出国参赛的冠、亚、季军队伍,屡屡代表中国在各项国际和洲际辩论赛中获得大奖。比赛也同时走上了商业化合作的道路。卡西欧有限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等高端品牌先后成为“外研社杯”的赞助单位。大赛为合作伙伴储备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也将良好的企业形象植根于高校学子心中。

大赛影响

为使“外研社杯”辩论赛与“辩论界的奥林匹克”――世界大学生辩论赛制度接轨,2010年经过大规模的赛前培训,“外研社杯”更上一层楼,采用“四队辩论制”这一世界最先进的赛制。每轮英国议会制辩论比赛中有4支辩论队同场,每队2人。支持辩题的队伍称为“正方”,驳斥辩题的队伍称为“反方”。正、反两方分别由两支队伍构成,并分别发表开篇陈述和总结陈词。每一支队伍都需要与另3队进行竞争,最后决出第一名至第四名。至此,比赛的赛制和日程安排真正实现了国际化,并将长期保持下去。

2013年11月2日,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在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打响最后决战。本届大赛历时5个月,全国6大赛区共有超过400所高校参赛。经过校选赛、地区赛、总决赛3个赛阶层层选拔,来自四川大学代表队的喻静、陈婧斩获桂冠,中山大学梁亿鹏、沈凌获得亚军,清华大学周小琪、魏洪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秋雨、吴维皓获得季军。宋鸽、安贺喜、谢雅琪等7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篇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职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开展的如火如荼,英语口语大赛作为其一,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各院校将技能大赛作为展示教学成果的窗口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催化剂。参赛选手表现出了良好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和职业素养,展现了他们卓越的风采,这反映了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临近毕业也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这种差异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学校和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始终事倍功半。本文借助口语技能大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比赛指导经验,探讨如何以大赛为契机,促进高职英语教学。

一、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简介

自2004年起,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就已启动,在2011年正式纳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范围,称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大赛,每年上半年举行一次,是目前高职院校参加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英语类比赛。各省、市、自治区各选派一名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比赛。半决赛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职场考验”三个环节;决赛包括前两个环节和“即席辩论”。“职场描述”环节要求选手就一幅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经济发展动态的统计图表或图片进行描述和观点阐述;“情景交流”环节选手就一个职场情景交流题目(例如一则汽车公司的招聘广告)扮演角色,与面试官进行现场交流;“职场考验”环节参赛选手抽签组成小组,以短剧的形式展示某职场场景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即席辩论”环节为最终晋级总决赛的选手分组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选手要想在各个环节拔得头筹,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口语技能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发

大赛的宗旨是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通过比赛遴选出几名优秀的选手。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口语技能大赛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口语比赛的内容应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试题考察职场环境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涉外交际能力,这体现了大赛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导向: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应与用人单位实现良好对接。

三、以口语技能大赛促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用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填鸭式讲解英文单词、句式和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讲解的口干舌燥,有时候却换不来学生的持续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职学生来源广泛,自主招生后学生的普遍英语水平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内容没有与职业相结合,不能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校园里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视之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延续。若将英语教学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觉学英语不再是一个枯燥甚至痛苦的过程。比如教师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讲课时,可将职业场景融入教学,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对话或表演,例如游客就一则旅行广告向旅行社员工询问相关事宜。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观察者和最后的点评者,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种职场模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也能贴近市场用人需求,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掌握科学方法

口语技能大赛的竞赛环节从描述、交流到辩论,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考察学生不同层次的口语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循序渐进的科学模式可以借鉴到英语课堂上。高职学生很多在课堂上耻于启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非常不自信,即使一些阅读和写作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也面临哑巴英语的困境。这里可以引入口语大赛在2011年之前涵盖过的另两种比赛形式———朗读和复述。

(三)利用网络媒体,丰富第二课堂

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利用学校网站、微信、qq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弥补传统课外活动如英语角等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例如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最新英文社会新闻,并在微信群中引发学生广泛讨论;向学生推荐一些热门英文电影和英文歌曲,并在平台上设置一些练习供学生完成。这些做法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95后学生善于利用电子途径求新知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学校在各平台上关于技能大赛的通知公告,可以提高比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认同比赛,自发的产生参加各级技能比赛的热情。

结语

口语技能大赛的设立,为学生搭建起了展示技艺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利用职业技能比赛,可以检验当下教学成果,更能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同时,比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将新颖的、热点的话题及时带到课堂中来,必须持续关注社会经济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口语技能比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提升高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人才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鸿章,孔庆炎.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赛题精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