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编导实习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编导实习自我总结

篇1

一:实习前做好准备

实习前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实习前应做好两手准备。

一是去实习之前,就应该问清楚所实习的单位是需要什么证件或者证明之类的,都要事先准备好。不然,在报到的当天就可能丢三落四的,弄得自己很狼狈。同时也会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你没有做好准备的功夫。

二是在即将实习的时候,花一些时间在网上查看你要实习栏目的大致流程,制作方式,收视情况等等。当栏目的编导在为我介绍他们的节目形式和制作方法时,我已经能够跟他有个比较好的交流了。 在后期方面,我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因为我毕竟还大一,很多专业知识学校还没教,所以自己必须先学习。

二:尽快融入到集体之中

无论是实习还是以后工作,我觉得尽快融入集体是决定你学习进度快慢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记得我第一天去时,被分配到《第二直播室》实习记者。当我自我介绍完后,就在那里发呆了半天,办公室里的人都在忙着做自己手中的工作,无心搭理我。我想在那里坐着也不是办法,看着比我早到的实习生和栏目组的人打成了一片,所以当记者们手上有活干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把他叫去帮忙。

观察了一天,我得出了两个结论:首先,应逢人就问好,要热情有礼貌。无论是编导,主持人还是清洁的阿姨,我都会主动的问好。第二,我会很用心地记住别人的名字,第二次见面地时候,马上能准确的叫他,并打招呼问好。

第二天,我就顺利地融入了大伙之中。之后,记者们手头上有活干,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带上我了。

三: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

自己是实习生,即便他们跟自己同龄也是自己的老师。他们的工作经验比我们多,实战经验丰富,而且他们对整个新闻的流程又是那么的熟悉,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多学习。

而且对人要有礼貌,不要怕吃亏。

篇2

20111218期《天生我才》节目求职者

悉尼麦考瑞大学传媒专业,本科辍学

本科两年海外求学,花去父母40万元,因为课程极少,自学为主,所以决定辍学回国。曾去全球排名前十的顶级餐厅就餐,人均消费2000元人民币。

【Boss团】你是去学习还是享受?你不叫留学生,叫游学生。你站在这里是个悲剧。

“你知道默多克吗?”面对这一提问,游天宇在台上支吾了半天,依旧没能准确回答:“我学的是澳大利亚传媒,而且主修文学。”

【Boss团】学传媒的竟然不知道默多克,这盏灯白为他亮了。他是典型的高中生出国,过早地进入社会,在国外混得比较失败的例子。

2

011年11月,录完节目的游天宇长吁一口气,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录制让他几近崩溃。“这根本是一个被人设计好的圈套”,他有点愤怒。可是谁设计了这个圈套?

8个月前,游天宇辍学回国。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海投简历,但收到的回复寥寥无几。“我没有学历,但我受过高等教育。可在中国,没有学历连HR的面都见不到。”失落至极的他想到偶尔看过的一期电视求职节目——广东卫视的《天生我才》——至少这个节目还能给他带来直接面见12位老板的机会。

下套儿——节目组的杀手锏

游天宇记得,在提交了简历和生活照后不久,他便接到了栏目组的面试通知。前后花了5天时间,经过节目组面试、编导面谈、拍VCR、与主持人对台词、彩排等几个环节,才进入正式录制。程序的复杂与耗时,让他彻底放弃了再去参加另一个电视求职节目《职来职往》的打算。

在正式录制节目前,节目组要求求职者写一份上台后的发言稿。游天宇将自己的性格、希望进入的行业、为什么喜欢传媒等信息作为重点写了进去,但最终几乎被节目组全部删改。重新给回的发言稿,重点讲述了他在国外的生活,包括花了父母40万元、做过半年中介这样不靠谱的兼职、去过全球顶级餐厅吃饭等。而这些信息,全部是游天宇在前期与节目组和编导面谈时无心透露的。

尽管不满,但游天宇觉得自己只能接受。前期面谈时,他已与节目组签订“不可中途退出”合约。当时,他还想着新“台词”虽不是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但也是事实。譬如,他确实花了家里几十万元留学,现在毅然回国,不是放弃学业,而是因为学校愿意为他保留学籍,任何时候只要回校修完剩余课程,便能拿到学位证。再譬如,他确实花了几千元吃一顿饭,可那就是澳大利亚职场人的生活——每到周五,他们会找家高档餐厅,喝红酒、抽雪茄、结交朋友,没有功利心的社交。而他用兼职挣的钱,也体验了一回。当然,他没想到这些背后的原因,是绝无机会在台上说出的。

在节目正式录制时,游天宇才发现话语权完全不由自己控制。一个半小时中,游天宇前后说话不超过10次。“当时只觉得,节目组把我设计成一个游手好闲、丧志的富家子,站上台就是找骂的。”在观众看不到的现场录制中,游天宇第一次愤怒,是因为有招聘者问“是否因为在国外学不下去才选择回国”。游天宇否认了,坦言自己曾拿过“优”的成绩。英孚教育的刘锴当场质疑,并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在撒谎,而且“你的英语也很烂,很多在中国读书的学生都比你说得好”。游天宇觉得,这些“挑衅”的话语是一种羞辱,于是当场反驳。不过,Boss团人多势众,“不是两个老板互相掐架,就是几个人一起围攻我,”反驳的声音瞬间淹没在Boss团的言语中。“面对一群老板的围攻,我只剩紧张、压抑,说不出话的愤怒。你还不能解释,解释就是反驳、狡辩。”游天宇说,他真的特别能理解郭杰为什么会晕倒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在那种令人窒息的现场氛围中,晕倒真有可能。”

经历过刘锴的“攻击”后,游天宇觉得自己完全蔫了。以至于后来欢欢邦创意职谋的黄欢问他是否知道默多克时,他着急得说不出话。“当时已经晕了,根本反应不过来,越说越离谱。”

台上许诺的薪酬,能说明什么?

2011年12月18日,游天宇参加的那一期节目正式播出,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父母从江西打来的,“简直是丢人现眼,一无所知,国外两年,书都白读了吗?”

原来,在播出的节目中,游天宇大学作品集的展示部分被剪掉;现场招聘方曾要求他做一个策划案,他出色地完成了,至少有几家公司的老板都表示不错,这一部分也被删除。“表现好的片段没有播出,表现糟糕的地方被剪辑到一起,难怪爸妈这么说了。”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游天宇的求职过程注定要被剪辑后播出。观众能看到的,只是台上求职者的部分表现、获得的职位和薪酬,但台下或许会完全不一样。就在节目录制完一周后,公司要求他参加正式面试及体检流程。这次常规的面试,游天宇终于能正常发挥,结果获得了3500元的底薪和高级客户主任的职位,这比贺总在节目中给出的2500元的底薪和客户主任的职位都高。“但很多跟我一起参加节目的朋友就没那么幸运。有个残疾女孩现场成功应聘黑楠的音乐公司,只工作了5天就因为不合适而辞职了。与我同期播出的一个男孩,成功应聘了世纪佳缘的主持人职位,后来告诉我他一直被对方敷衍着,不知何时才能入职。”

史竹君

20120521期《非你莫属》求职者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本科

自上台起,史竹君说话便奶声奶气,前后五次泣不成声。最后面对两家愿意供职的公司,史竹君选择放弃。理由是:“我没有考虑清楚,也不知道这两家应该选哪个。”

【主持人】为什么我觉得我面前就是一个小孩,我问什么问题这个小孩都说我不会,我再问,她就泪流满面,我得哄着她。这也太脆弱了吧。

【Boss团】她来这做什么的,简直是浪费我们时间。我也不知道那两位老板留的什么心,正常人绝对不会选她。

23岁的年龄,13岁的容貌,3岁小孩般的嗲声嗲气;说话无拘无束,甚至显得没头没脑;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对除了本专业之外的职业一无所知;单亲家庭、母亲离世。史竹君不知道,究竟是这些中的哪一点,让节目组从上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了她。

被惹哭的女孩

在现场录制节目前,史竹君对《非你莫属》的认知仅局限于:上了台不能随便说话,否则很容易引来群攻。由于平日里说话随意惯了,说错话——是史竹君最担心的。她还记得节目组在拍VCR时曾问她希望找什么样的工作,她脱口而出说首先是工资高的。结果被编导一番教导:“怎么能像小孩一样说话,正经点儿。”可是,说实话怎么就不正经了?那应该怎样说?

带着这样的困惑,史竹君战战兢兢地站在了舞台上。Boss团对她的第一次“围攻”,是不理解她为什么学习动漫专业,却不愿做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果是平时面试,我就会直说不习惯这一行时常通宵加班,长期对着电脑的工作方式。但在台上,突然不敢说实话了,他们会因此觉得我怕吃苦。”

于是,接下来的一幕就发生了,一边是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求职者,一边是穷追猛打的Boss团。几个回合后,不知所措的史竹君终于失控,哭了起来。“自己确实抗压能力差,一着急就情绪失控。但刚调整好情绪,又听到有老板说,‘这孩子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没有妈,挺可怜的。’就是这句话,让我突然难受了,再也没能控制住。”当然,史竹君提到的这一段,并没有被播出。她没有想到,台上会有人突然提及她的身世,她更没想到,节目组完全没有暂停录制让她整理情绪的意思。无法从记忆中抽离的史竹君就这样一边哭一边担心着,“这还怎么录下去啊。”

该骂的人不是我!

不知节目组有否预料到,他们筛选出的这位求职者能为节目带来这样戏剧般的剧情。五哭现场已让观众大饱眼福,临结束又上演了一出更出人意料的。面对送上来的工作机会,史竹君竟然拒绝了。

在Boss团看来,以史竹君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有公司愿意给她工作机会已经是十分抬举和垂爱,她怎么可以拒绝?可对于史竹君来说,当时她只能拒绝。“一是因为当时脑子很乱,两家公司提供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希望的;二是上台前曾跟节目组签订合约——如果台上应聘成功必须跟对方签约,不得违约。”史竹君是本着对自己负责和对招聘她的企业负责的心态才拒绝了这个机会。可在Boss团眼中,这就成了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的表现。

面对Boss团的评价和网友的指责,史竹君也觉得委屈。“其实我知道,Boss团已经对我相当宽容,也非常理解网友对我的指责。但是,是不是因为我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很差,就要对‘施舍’来的工作感恩戴德?是不是因为我被惹哭了,正常公司就不该选择我?”

杨佳旻

20120525期《职来职往》求职者

上海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在读

1.3米的身高,让杨佳旻成为舞台上一位特殊的求职者。在台上,主持人为了让她卸下包袱,与她席地而坐,让她感受与常人一样的视线。这一幕,成为网友公认的求职选秀节目中最为感人的一幕。

【Boss团】没有一个人主动提过你的身高,只有你在讲。为什么你总要拿自己的身高作铺垫,这个铺垫深深刺痛了我,难道就没有刺痛过你?我不觉得你的身体有何残缺,但是觉得你的性格有所残缺,你习惯于把自己装在小套子里,这会让你变得固执、自我、不主动。

杨佳旻从没想过自己要去参加求职真人秀节目。甚至在参加《职来职往》前,还在读大三的她已经为自己找到一份实习教师的工作。身体的残缺,使她凡事都要比别人提前开始。

2012年初,大三的杨佳旻参加了“新东方杯”英语口语大赛,进入全国24强。作为一名一直被评委看好的选手,随后的比赛失力,让杨佳旻无缘三甲。评委组考虑到她的身体残疾,想给她最后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就是这次破格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评委——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李鼎。“他问我,是否愿意去新东方做老师?虽然不能继续比赛,但能进新东方工作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杨佳旻没有想到,意外的机会来了。

第二天,李鼎带杨佳旻去见了《职来职往》节目组的编导。“李鼎老师说,参加这个节目已经是一条进入新东方的最快捷的路。”巧合的是节目组的编导一直在关注新东方的口语大赛,对杨佳旻的表现印象深刻,当即便答应了,双方协商5月录制节目。李鼎强调:“我可以推荐你去参加《职来职往》节目,但不意味着一定会选择你,一切都要看你的现场表现。”

一堂负责任的教育课

杨佳旻记得,“在录制节目前,只有参加VCR拍摄时,跟节目组有过沟通;还有一次是彩排,不过只是被告知上台后站在什么位置,灯光、摄像头在哪里而已,连主持人的面都没见到。”这样的安排让她开始对整个节目有了好感。“至少说明,整个招聘是真实的,没有提前预热,一切只看现场表现。”

上台后的杨佳旻有些紧张,Boss团的出题,让她有点招架不了,“接连几个问题都回答得不是很好。”接着,Boss团开始总结杨佳旻的问题所在,“譬如说,我总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假想外界的眼光。我的第一反应是:你们不是我。但很快就觉得他们的评价其实很客观,我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前的我就像刺猬一样,你不理我,我也不想跟你交朋友;你愿意被我刺,再来找我做朋友。有朋友说这样很不对,但我从来都很固执地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但在台上,我突然被主持人、职场达人的话语触动了。他们没有因为我的身高饶过我,他们把我当作正常人对待,其实是一种尊重。”

接着,最为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主持人李响拉着杨佳旻席地而坐,讲述了自己母亲的故事。他问杨佳旻,现在我们俩的视线有什么差别,杨佳旻说没差别。“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选择那些善意的眼光,忽略恶意的眼光,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就是这句话,让杨佳旻承受了多年的心理压力顿时释放了。“站起来的那一刻,真是浑身轻松。”

下台后,杨佳旻通过微博给主持人李响留言:谢谢您昨天坐下来,和我感受一样的视线,我将把它视为最美好的记忆。李响回复:咱这微博名(stand-uping)可否改一改?“新东方的杨佳旻”会否更自信?

而今,杨佳旻已经开始了在新东方的助教工作,而她的微博名叫——“新东方的杨佳旻”。

余博雅

20120408期《天生我才》节目求职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本科

节目录制现场,余博雅给所有老板和主持人送出了自己大三时制作的明信片。因为这套明信片从市场调研、策划销售,到最终收益、后期衍生,整个过程堪称完美,得到了几乎所有老板的赏识,唯有一人不赞同。

【Boss团】

黄欢:我能不能泼个冷水,既然明信片上的画不是你画的,为什么不署名,不付费?以人情为成本,算什么商业模式?你无知就罢了,现场的Boss都跟着无知,真是这个节目的悲哀。

俞斌:你把一个明信片说得太悲催了吧。

黄欢:是你们过多的赞誉,过分了。淡定,亲爱的,我们没必要为她争执。

俞斌:我只是看不下去了,一个女人何必为难一个女人。你已经三十多岁了,英雄不问出处!

黄欢:我21岁都做大学老师了。我们不要谈了,她爸给你钱了吗?你有必要这样为她说话?

录制节目前一个星期,余博雅接到节目组电话,通知前往面试。在与节目组和编导面谈后,余博雅能明显感觉到对方在努力挖掘自己背后的故事。“他们可能希望找到代表我特色的一两个关键词,然后在节目中放大。”编导是节目组的核心人物,通常一个编导负责1~2名求职者。前期,编导要了解求职者的性格、经历和情感故事,然后跟主持人沟通,确定采用怎样的方式引导求职者发言;中期,由编导安排求职者参加整个节目流程;到了节目录制时,编导通过耳麦控制主持人和Boss团的发言。由于跟编导接触的机会最多,余博雅在几次面谈和通话时,基本畅所欲言,就像同朋友聊天一般,并没有太多顾虑。

一场自编自演的风波

让余博雅第一次感受到节目组另有“心机”,是在拍VCR时,节目组希望能请两位同学评价余博雅,其中一位要提到余博雅是广外校花,长得像徐子珊。这让同学有些为难,余博雅自己也感到意外。“之前,编导是问过有没有同学觉得我长得像徐子珊,我还跟他说没有。”余博雅曾看过《非你莫属》刘俐利被围攻的那期,估摸着《天生我才》可能就是《非诚勿扰》的求职版。“毕竟,这是节目,总会有一些提高收视率的‘设计’在里面。”对此,她开始有了警戒心。

上台前,她私下叮嘱编导,希望节目中不要提及先前谈话的部分内容;她还央求了主持人,“如果被Boss团围攻,千万帮我挡着点。”也不知是不是这些叮嘱发挥了作用,余博雅录制节目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唯一一点波折,就是情绪失控的职场导师黄欢,对她泼了几桶冷水。

“黄欢第一次是说我衣着不当,穿得不像求职者;第二次,她说我身材不好,脑袋太大;第三次是说我爸肯定关系很硬,让那么多老板都看好我。这时我就开始觉得,黄欢可能是在演,不然不应该说出这么没根据的话。”接着发生的黄欢与俞斌为明信片对骂一事,让余博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可能节目组觉得我没太大话题价值,所以就让Boss团制造了这样一个话题。因为,明信片的事编导和主持人都很清楚,黄欢明显是因为误解才跟俞斌掐架,但没人立即跟她解释,由着她闹场了。”

成功应聘后,工作在哪里?

能在台上顺风顺水地获得职位,余博雅是幸运的;但在台下,她却成了个不幸的人。

3月录制节目时,余博雅选择了奇艺网时尚频道的编导助理职位,月薪4000~6000元。但此后,奇艺网并没有人跟她联系。余博雅通过微博联系上当时代表奇艺网电视招聘的老总朱江,询问面试时间,双方商定大概在5月底,会由人力资源部通知面试。5月初,在悉尼开展海外志愿者活动的余博雅意外发现,朱江在微博上了离职的消息。她随后追问:关于她的招聘由谁负责?对方回应,由时尚频道的负责人面试。之后,余博雅长久未得到奇艺网的面试通知。6月,她再次追问朱江时,对方答应帮忙询问,但迟迟没有回复。

因为在节目上应聘成功,余博雅放弃了之后的求职机会,没想竟竹篮打水一场空。6月中旬,朱江见余博雅还未就业,便提出可提供自己创办的新公司中实习跟班编导的职位,月薪4000元。余博雅一边感激“还有老板记得我”;一边愤怒,“成功应聘的跟最终签约的竟不是同一家公司,电视求职就这般儿戏?”

那些电视求职红人

舌战女:刘俐利

因在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与张绍刚及众嘉宾对掐,而一战成名,被誉为内地版“hold住姐”。虽然,她在台上以面试失败收场;但台下,知名人士徐小平、李开复、姚晨等纷纷为她打抱不平,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真正的媒体人。

文凭帝:郭杰

留法海归郭杰在参加《非你莫属》时突然晕倒引起网友关注。随后,郭杰事件不断升级:从选手文凭被嘉宾文颐质疑,到文颐反被质疑学历履历造假;从40万网友响应李开复号召抵制《非你莫属》,到李开复遭遇围攻。郭杰一晕倒,外媒都开始关注中国的求职选秀节目了。

鄙视姐:吴铮真

吴铮真在参加电视求职前就已经在网上小有名气,所以再次走红《非你莫属》一点也不出奇。她牛逼之处是,台上梨花带雨地拒绝了工作机会,台下便写文鄙视《非你莫属》Boss团给出的工资太低:“开出那样的工资真的把我震惊到了,委婉拒绝是给两位老板留面子。”

最强势求职者:李一舟

来自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博士李一舟,在《非你莫属》节目中将SOHO中国、东方风行集团、搜狗等名企以及他们的产品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当即得到Boss团疯抢。他说,“我在台上提出意见,是对企业的尊重,CEO们拿出宝贵的时间不是来看秀的,没有料就不要来。”

阿B哥:焦双喜

篇3

二、两种专业教育的历史渊源

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一般都有较长历史,大部分成立于20世纪的前半期,是随着电影工业和电影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类院校,依笔者所见,分为三大体系:西欧体系、苏联和东欧体系、美国体系。这三种电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三地对电影的认识和定位直接相关。西欧体系以法国为代表,根植于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传统,以应用型技术培训为基础,结合欧洲传统大学的人文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电影艺术专业教育。西欧体系自电影发展初期,就基本将电影视作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比较倾向于把电影视作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方法体系接近于传统的美术、音乐艺术教育。苏联和东欧体系,主要源自苏联。由于苏联的强大,广泛影响到中国、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极早地认识到了电影在国家宣传上的巨大功效,因此电影教育启动得很早,莫斯科电影学院在1912年就已经成立。苏联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化的电影专业教育体系,它将电影视作一种有力的、针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工具,在艺术观上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把电影教育作为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基于与苏联亲密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基本上承继了苏联电影教育系统。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理念、院系格局、课程设置,基本上与苏联一致。美国在传统上将电影视作工业。早期,由于强大的好莱坞的存在,在其内部自发地形成人才的学徒式阶梯培养模式,因此并无成立专门的电影教育机构的必要。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电影文化的兴起,出于对高级电影理论、评论人才的需要,开始设立专门的电影学院。因此,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代美国大学的电影专业人才才得以出现,并引领了“新好莱坞”电影运动。这三种体系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初衷都是培养电影从业人员,以应用人才为初期培养目标,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理论和人文学者。与以上所述专门的电影艺术院校相比,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其初衷并非为电影业培养专门人才,而是将电影视作一个文化、艺术领域,培养掌握此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文学科学者。只有当电影、电视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积累了足以吸引人文、艺术类学者展开研究的足够资源之后,综合大学才有培养电影理论、研究人才的必要性。而随着此种教育的展开,最后发展到同时培养电影从业人员,反哺电影工业。

三、两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区别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柱形人才模型,是行业需求、教学系统和学生来源三方面作用的结果。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对于毕业生的要求是,专业而准确,毕业后即刻可以投入工作岗位,不需要实习和磨合阶段;同时,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由工作岗位塑型,岗位将提供给个人长足的发展空间,不一定需要大师,不一定需要来自个人内部的思想和思考所带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从教学系统来说,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其教师多为影视工业的专门人才,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其他知识为辅。从学生来源角度,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的考生多为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知识水平为中等,但在艺术修养和技巧方面有专长。而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则为梯形平台状结构,其底座较宽广,基于综合大学多学科的基础和优势,给予学生坚实而广泛的基础。此类学生,未来的就业、深造、发展的可能性更广泛,有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发展模式。换言之,此类学生的发展倾向于依赖自身内部的思考和欲望,而非外部工作岗位的塑造,就这一点而言,与专门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有明显区别。但是,就国内而言,综合大学毕业的电影专业的学生目前的缺点也是存在的,他们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专业性,但其高度不够,很少能够直接满足电影、电视行业的岗位要求,一般需要一定时间段的实习期,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从而弥补此短缺。虽然专门电影艺术院校的学生,与综合大学专业电影教育下的学生,二者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个体的特殊性,但从整体角度看,教育理念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塑造作用。总结起来,前者的知识相对单一纯粹,后者丰富多元;前者专业性强,后者专业性稍逊;前者短期发展极其显著,后者要经历一定的积累期;前者专业思想稳固坚定,后者变化较多;前者倾向于在行业内一线搏杀,后者倾向于二线作战;前者重局部流程,后者重整体和系统。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得出结论:称前者更多地成为具体操作者,后者更多地成为领导者;或者说前者更适合动手,后者更适合思考管理,笔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四、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篇4

两种专业教育的理念区别

如前所述,两种专业教育从不同的出发点,都经历了长足发展,向对方延伸和靠拢,在当下形成相互交叉的态势。专门电影艺术学院除了培养导演、编剧、摄影等专业从业人员以外,也培养电影史专家、电影理论学者、电影文化研究者;而综合大学的电影系,除了传统的电影方面的学者型人才,其毕业生也大量从事导演、编剧等专业创作(如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李安等)。在此状况下,梳理二者教育理念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所谓教育理念的区别,其本质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这两种专业教育出于不同的出发点,培养不同的人才。而人才模型是由两点造就的,一是起点,二是高度。如果我们粗略地把大学教育的多个学科基础分成四个象限的话,那么各个专业教育的起点就是在这四个象限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和落脚范围。而高度,则是其毕业生在此平台上所达到的高度。经过总结,我们可以梳理出两种不同的人才模式:柱形人才模型、平台型人才模型。专门的电影艺术学院,倾向于培养的是柱形人才,其底座起点较窄,入点准确集中,在这个起点范围内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柱形结构。事实上,此种二元比较,并非在我们所讨论的对象中出现,它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各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基本上都来自于两个部分,一为本行业的专业学习者,一为外部行业进入的管理者。如金融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一部分人其专业即为金融专业,且在金融专业一线工作时间较长,此部分人士精通本专业的具体事务,之后扩展其思考而至全局,成为领导者;另一部分人专业并非金融,可是从全局管理出发,逐渐学习精通专业知识而成为领导者。这两种人在领导层所占比例多有变化,很难说后者容易占据领导层地位。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到达相同位置。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两种教育理念各有其优点,亦各有其缺点。那么是否有改良的方法呢?因笔者的学习阶段主要在专门艺术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而工作则长期在综合大学进行专业电影艺术教育,对两种教育系统都有一定了解,因而对此问题保持了长期的思考。因为本职工作的关系,我特别希望从综合大学的电影教育角度思考,寻找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改进方案。经过思考,笔者认识到除了前述两种“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培养模型之外,还可能存在着第三种人才培养模型,即“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金字塔型人才”模型适用于综合大学的专业教育,结合了“柱形人才”、“平台型人才”两种模型的优点,它既拥有较为宽广、坚实的基础,又能够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其本质思想,是将平台的四条边棱向上延伸,形成交汇点,既形成专业区域,又形成专业高度。“金字塔型人才”不是除了专业什么也不懂的“怪才”,亦不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庸才”;他们能够应对专业领域的问题,亦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周边行业的经验,调动各方资源;他们不是在被行业塑造,而是从内在思考和欲望出发,塑造自身,甚至塑造行业;他们可以是领导者,也可以是创作者,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停止思考,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行业、岗位的现状是一种必然,他们倾向于成为创新者。实际上,“金字塔型人才”的培养,是结合了专门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两种方式之优点的产物,它不是一种灵机一动的理念构想,而是一种经历了自然发展和选择的结果。当下在电影教育领域最为优秀的学院,笔者认为其理念本质就是这种“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型,如纽约大学(TischSchooloftheArtsatNewYorkUniversity)和南加州大学(SchoolofFilmandTelevision,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纽约大学是坐落于纽约心脏地带的名校,所设课程压力不大,但要求甚高,学生称其“nothighpressure,butdemanding”。据《纽约时报大学指南》指出,纽约大学属下的Tisch艺术学院是全美最佳的艺术学院之一,是美国“东岸”电影系统的重要阵地,包括马丁•斯科塞斯、李安、斯派克•李等国际著名导演都毕业于此。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是一所历史悠久、科研教学水平高、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的世界知名私立大学。学校现有学生两万八千多名,其中研究生约占一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提供的排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位列第27名,其中电影学院全美第一,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西岸派”电影的学术重镇,学生大量进入好莱坞一线的工作领域。这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大学,而其电影专业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远超电影艺术单科院校,这在全球是少见的特例。究其原因,正是其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金字塔型”模式使其保有宽厚的人文知识基础和高度的专业性。当然,这种“金字塔型”模式需要具体的观念和条件来满足。纽约大学当初建校的精神,是提供更高深的学问去激发个人在商学、科学、艺术及至于法律的潜力,同时兼容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理念。这一观念之所以能够被彻底实践,并造福许多纽约大学的学生,其原因是由于纽约大学地处全世界文化及金融中心——纽约市,使得纽约市大部分的资源均能被学校所用。如博物馆、画廊、音乐厅等,提供了学生们实地去印证所学。另外纽约市也提供了许多实习及工作的机会,让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以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例如电影、电视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电视台实习;旅馆管理的同学可以到旅馆去实习;而主修社会工作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老人或精神病患的服务工作。这种条件是其他一般大学城院校所不具备的。南加州大学的主要特色是:第一,课程持续时间短,因此课程安排很紧凑;第二,教学重点放在一般课程上,强调学生的通识教育;第三,每年邀请全球各地的专业领域知名人士和学者举行几十次专题演讲会;第四,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多;第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校方不以其他文理院系的统一标准来刻板要求;第六,因为与产业界融合程度高,学生毕业后,较容易获得电影工业岗位。如前所述,这两所综合大学为代表的专业电影教育,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目前,在中国的电影教育中,综合大学的专业电影教育因为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道路摸索之中,在专业性方面,与专门艺术院校还有一定距离。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借助于综合大学的规模优势。综合大学从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参与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等多方面,具有专门艺术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保有“金字塔型”知识模型的基座部分,是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向塔尖方向的专业化延伸,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两种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两种专业教育因为有不同的理念,导致了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这是理念指导下的必然结果,也是现实条件限制的结果。专门艺术院校承袭苏联的模式,专业划分很细,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例,其本科专业(方向)设置如下: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如此之多的专业设置,这固然与其本身是一所独立学院,有着较大的规模有关,同时与其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基础有着联系。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以笔者所在的“北大”艺术学院为例,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程设置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更多地借鉴了前述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的专业设置,单设立“影视编导专业”,把导演、编剧、剪辑、后期制作技术等综合起来,类似美国电影教育中的专业“filmmaking”,给予学生更宽厚的基础和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课程设置上,尝试采用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年的教育中,实施一种从较宽的通识教育到专业教育的过渡方法。在第一年中,主体课程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个北京大学本科生都必须上的课程,包括英语、体育、政治思想等。第二部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挑选的北京大学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例如文学史、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等。我们认为这样可以给予学生较宽和厚重的人文知识基础。第二年中,主体课程仍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专门挑选的其他人文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第一年相比,这些课程的选择与其专业具有更多的相关性,如美学、艺术概论等。第二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影片分析、电影技术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史等。第三年中,主体课程是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如导演课程、编剧课程等。第四年中,主体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作品拍摄、毕业论文写作等。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做前期准备,提升其专业性。另外,在第二年开始到毕业的三年中,除了学生自己拍摄的作品以外,要求他们每年提交至少一个影视作品。在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讲座,邀请业界人士进行讲座式课程。综上,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希望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阶梯状发展过程,由宽入窄,由广泛到专业。但是,由于四年时间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训练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影响了其专业性的发展。于是我们建议这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采用保送和报考两种方式,使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完成金字塔尖的知识构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