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老师实习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笔者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等维度进行设计,编制了“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情况”的调查问卷,对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28份,收回问卷516份,有效问卷507份。被试者主要是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的毕业生,所学专业涵盖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当前小学教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等方式破解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寻求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一、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专业精神缺失,职业理想不坚定。
笔者对琼台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进行了职业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当小学老师?”时,51%的学生是希望将来有个稳定的职业,认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小学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而真正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发自内心想当小学老师的仅占18%。由于就业市场不景气,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遵从家长的意愿而选择当小学老师的。入学之后,这些学生毫不掩饰对所学专业的不认同,专业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
问卷中有这样一题:“你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大概有36%的学生现在还没下定决心要当小学老师,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还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笔者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某些人觉得如果毕业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不会选择当小学老师,尤其是一些男生,当初报考师范专业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又想有机会上大学,才把报考师范专业作为权宜之计,如果毕业之后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他们将会放弃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见师范专业的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理想不坚定,专业精神缺失。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欠缺。
申继亮将教师的知识分为文化知识(教师对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本体性知识(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这四类①。笔者主要按照申继亮的分类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
笔者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约有32%的学生认为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知识方面还有欠缺,人文和科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教学资格考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对比而言,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的掌握比较好,39%的学生轻松应对,46%的学生认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没问题。但是有高达37%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了解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取得的成果。可见某些学生对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对学术前沿及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的掌握还有所欠缺。在谈到学习教育类课程的时候,有位学生说:“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我觉得学习这类课程非常枯燥,理论脱离实际,学习的时候不感兴趣,也没有认真地学。”可见,学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教育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增强。
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得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但是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不乐观,师范生的科研意识薄弱,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通过调查发现,仅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从事基本的教育科研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约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科研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琼台师范学院是刚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甚至尚未开设专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科研训练,更没有机会参与相关的课题研究或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访谈中,有位学生跟笔者这样说:“没有老师教我们怎样写论文,个别老师要求我们写课程论文,我都是在网上东拼西凑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粘贴加复制。”可见在职前培养中,师范生所受的正规教育研究训练远远不够,缺乏必要指导,这必然影响他们从教以后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的出路
(一)加强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
教师认同并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②。因此,在培养小学教师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范生的职业定向教育,注重专业精神的熏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产生并建立专业信念,形成热爱小学生、奉献小学教育事业的情怀。法国尤其重视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国师范教育早期重要立法者之一基佐在给小学教师的信里写道:“即使有最完善的法案,最英明的指令,最好的教科书,而负责去实施的人没有饱满的热情,对自己的使命不是满腔热忱,对事业不付出激情和信仰……那么一切都是枉然的。”③加强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专业情意在小学教师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做的一点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只有保持这一前提,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小学和小学教师接触的机会,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让师范生在与优秀的小学教师的接触中,从他们身上看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看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学习他们乐业、敬业和为专业奉献的精神,以便为自己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设置的修订和调整,做到整合资源,科学分配学时和学分,优化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整合调整:一是夯实文化基础知识,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中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课程比重,夯实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二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和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尤其要更新课程中的陈旧知识,以及实用性和基础性不强的知识,反映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三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摒弃陈旧的内容,介绍教育改革的动态和发展新趋势,反映当代新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一般教育理论的泛泛传授,加强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整合,如关注学生教育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等④。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增强工作后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三)强化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⑥。强化师范生的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研究训练迫在眉睫。通过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将教育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进而学会综合利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开展教育研究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通过申报立项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在见习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小学的实际情况申报课题,学校予以立项并给予经费支持。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及形成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注释:
①申继亮主编.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②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S].2011.12.
③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④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向[J].教育研究,2007(9).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86-02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竞争,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借鉴国外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经验,从而合理改善现阶段课程设置的弊端,以实现专业化教师的培养目标,将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
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以及瑞士图高大学教育学院为例,通过对三所学校本科阶段师范教育课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进行对比,从而获得对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和启示。
一、中美瑞三国师范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比较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给予,任何课程设置都是围绕着培养目标来展开的。三国处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中,其在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也有所不同。以下是对三国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介绍。
(一)中国
我国在试点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之初,提出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面向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新型高素质师资、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1]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之高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掌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不仅要从事教学工作,还要有科研能力;不仅要抓学术还要会管理。
(二)美国
由于美国师范学院的更替和改革,加上各个州的规定标准各不一,而且在不同学科教师的培养目标的规定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学与课程专业硕士生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批判性的探究能力,即能够在许多方面进行探究,如对专业文献、专业研究加以评论,并做出学术性的回应。第二,成为有素养的优秀教师。第三,有合作性的专业发展能力,能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并能在某一领域做出贡献[2]。
(三)瑞士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现在由26个完全州和不完全州组成,各州均有自己的行政组织和体系。在教育方面,各州也具有很高的自。但26个州的教师教育具有基本一致的培养目标:民主、自由、忍让、责任、包容、个体能力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和谐[3]。
从上述对三国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对比来看,我国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教师这个职业特点来设定的,从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教学技能、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方面,规定了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美国在培养教师上,更注重其专业化的培养,把教师看作是“医生”“律师”这样的职业一样同等对待。再看瑞士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于公民而言的,首先把教师作为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独立个体进行培养。教师不单是教书,更要育人。要育人首先要育己,因此具备合格的公民素质就成为作为教师的首要条件。我国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也注意到了时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如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走出了“教师就是教书匠”的传统观念。但是也有一些时代要求没有反映出来,如合作能力、反思批判意识等。
二、课程结构及内容的比较
(一)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专业课程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系,小学教育师范类四年制本科,是目前国内小学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初等教育学院之一。该院采取的是“分项综合培养”,学生一入学即分专业方向了。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科课程三类。
通识课程必修课包括政治思想、外语、信息技术和体育四个模块,共计17门课程,42学分;通识课程选修课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学术发展与问题研究、艺术与修养和体育与健康五部分,学术发展与问题研究是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展开的,共计63门课程,要求选修20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分为教育学类和心理学类及其他基本技能课程,共计30门,其中必修课9门,选修课21门,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学、中外教育史、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小学生心理辅导等等。教学学科课程的设置,依学科方向,分为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七个方向。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依据专业有所不同,学时、学分也有所差异,整体维持在必修课15门,780学时,45学分左右,选修课25门,430学时,25学分左右。
(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
美国大学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迅速,其中以威斯康星大学(以下简称威大)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为的一些大学,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威大教师教育学院本科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从结构上来说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学科科学课程、教育科学课程,并且三类课程就其比例来讲,均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一,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通识教育课程是任何专业的大学生所必修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具备宽厚的文理基础知识,注重普通文化知识的养成,因此要求教育学院的所有学生都必须修满不低于40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科学课程(最低要求34学分)主要是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将来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课程最低要求34学分,其终极目的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做准备。一般来说,教育专业课程包括三部分:一是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课程;二是教学法;三是教学实践与实习。详见下表:
(三)瑞士图高大学教育学院课程的设置
瑞士图高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教育为期三年,学生高中毕业并通过A-level即可申请。总体来说,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五个模块:公共课、专业课、实习、普通研究和职业竞争力、学位计划、选择方向。详见下表:
以上课程在本科阶段3年中都要学习,只是每学期的学分总数不等。学分采取ECTS-Credits系统,每学期的考核标准包括两种途径:考试和论文。
三、课程设置比较及思考
(一)我国课程结构的设计不合理,通识教育和教育专业课程远少于学科课程
我国师范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比例比较低,仅占总学分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大部分课程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仅哲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史就占了一学年的课程,何况还有必须通过的英语四级考试,仅大学英语一门课程就要学习两学年,总共8个学分。除此之外,在我国高考生选择志愿时,师范生大部分专业文理兼收,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这些专业,也就导致理科生对地理、历史不懂,文科生对算术、物理摸不着头脑。而在瑞士一个小学老师通常负责多个学科的教学,文学、历史、数学、音乐等等;在美国通识知识的学习被视为教师培养的必要基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从业,更有助于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知识修养,奠定为人师的博而精的知识基础。不得不承认我国师范院校的学生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自己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除了几门公共基础课之外,基本上都在学习专业知识,这使得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广博性目标难以实现。所以在师范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强调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具备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加大通识课程的教育。
(二)我国教学实践与实习效率低
由于重视教育实践,美国的师范教育多是采取“3+l”或“4+l”的学制模式,其中的“1”主要是指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去参与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以美国威大为例,教学实践十分重要,包括预备实习和正式实习两大系列。前者是正式实习之前的教学实践活动,后者是持续完整的全学期实习。实习的年级、时间等依专业的性质不同而做不同的安排。实习生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实习,和其他老师一起备课、观课、授课、评课、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等,经历一个从定向参与到独立教学的过程。而在我国通过对师范生的调查反馈显示学生对以一般大学课程为基础的师范教育课程并不满意,认为这类课程无益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我国的师范教育的教学实习存在时间短、效率低、体制不完善等特点,学生大多把其当作“任务”完成,很多院校并不规定、指定实习地点,出现了一些学生找人托关系开实习证明的现象,可见我国师范生实习体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漏洞。
除了以上两点,我国师范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缺少对教师职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课程的结构和体系决定了内容的比重,那么结构、体系、内容上是否达到了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均衡与统一,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多加思考的问题。总之,中美瑞三国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国情特色,很难说某一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比较能找出一丝端倪,引起更多学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高师教改项目课题组.关于构建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47.
[2]刘德华,仇冰洁.密歇根州立大学硕士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方案评析[J].2010(3).
[3]弋文武.瑞士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10).
[4]洪明.教师专业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借鉴[J].大学教育科学,2007(1).
[5]刘海燕,王海涛.简析美国师范教育课程特征[J].北京高等教育,2001(6)
[6]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明显,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不积极。很大一部分学校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参加继续教育,有的学校是通过抓阄的办法来确定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人选,或者学校直接摊派。即使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他们的目的都很明确或者是为了拿文凭,或者为了以后评职称,一旦有了文凭评定了职称就不愿意再参加继续教育了。都没有认识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因此即便是参加了继续教育其实际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的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二)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培训师资薄弱。现在继续教育的种类虽然不少,但课程比较单一、不系统、没有针对当前教育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内容不能反映时展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陈旧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在培训方式方面大部分都是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设备不过就是一个话筒,一本教材,老师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理论和实际相脱离。有的即便是用了课件,也不过只是把所讲的内容用电脑呈现出来,代替了他们的板书,来减自己的授课负担。学员们只能在下边被动的接受,更谈不上参与进课堂教学去了。老师在上面大谈教育改革、启发式教学、创新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让他们怎样去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呢?如果是教育学院组织的他们有专门的教师,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会稍微好一点。很多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他们没有专职教师,每次都是临时找一些领导或者一些学校的教师讲课,讲的内容往往是东拼西凑没有教育理论基础的支持,理论性和实践性都不强,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三)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大,继续教育的时间难以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很大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往往发生冲突。很多学校无法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一旦教师出去学习学校没有相应的教师代课。而很多继续教育的时间都被安排在教师的工作时间里,因此很多教师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只好调课。回来后还要加班加点,甚至有的挤占星期天给学生们补课,有的老师因此就放弃了继续教育。这样继续教育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素质,反而给教师们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四)培训经费不足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如今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费用主要是个人承担,很多学校不愿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即便是有的学校和政府承担部分经费其比例是很小的。特别是偏远、薄弱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的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而往往这些地区的教师工资又很低。还有一些地方的继续教育层次不高且名目繁多,培训的费用反而又高,这些费用对农村中小教师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他们的生活负担普遍较重,又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众群体,如果所需费用绝大部分由他们自己承担,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执行继续教育政策和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时往往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某地一位中学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他所在的地区组织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第一批教师交了三百多元培训费到当地的教育学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继续教育,结束时进行了严格的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才发给合格证。到了当年的暑假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交了同样的钱却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结束时也进行了考试但没有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就发了合格证。到了第三期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普及继续教育,要求剩下的所有教师交了十元钱利用星期天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就发了合格证。像这样的例子在继续教育中是非常普遍的,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心目中就形成了越靠后越省钱省时省力,因此很多第一批继续教育的人选都是通过抓阄的办法确定的。教育主管部门的不重视势必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在教师的心目中也造成继续教育可有可无的不好印象。继续教育的作用和效果就很难发挥了。
二、对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放宽条件,扩大教育专业硕士的招生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立为我国中小学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开辟了新的渠道。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同于学术性学位,它以课程为主,一般开设12门课程和一些选修课,课程内容除了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动态,还有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同时教师可以身临大学之境感受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氛,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享受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对提高教师素质和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非常有用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能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许多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也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里边学习的。但是现在教育硕士只招收在职的中学教师,要逐步放宽条件,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使小学教师也能参加到教育硕士的学习中去。
(二)不断探索和完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新模式
现在不少师范院校正在探索和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新模式。师范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来置换出部分教师使他们有专门时间去参加继续教育。师范院校专门组织有经验的一线教授制定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体系,编写教材,由他们给中小学老师上课。这样中小学教师不仅在时间上有了保障,同时可以享受到师范院校高质量的师资,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了解到教育的最前沿动态。这种互利双赢的新模式还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学教师的经济负担,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开展校本培训,进行课题研究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发扬光大。同时还可以扩大继续教育的范围,提升继续教育的功能,丰富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校长积极发动学校的优秀教师、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与校本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以及开发本校的校本培训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资源。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
(四)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经费来源
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教师在职进修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英国1972年就规定每位教师工作7年可以获得一个学期的带薪在职进修的机会,1976年延长为一年;日本1987年文部省公布了《实行新任教师进修实施要点方案》,规定从1989年开始分批分期地对新任教师在职培训一年;有的国家也规定中小学教师工作几年要到大学修学几个学分的不同规定等。在我国虽然在法律上也规定了教师的继续教育,但都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经费保障的规定。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在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六十条建议中写到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对经费和时间有了明确的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使教师愿意且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提高教师素质服务
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到各中小学校的校长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新的教育理念要提高认识,同时要有为每个教师服务的意识,在继续教育重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一般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提高,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也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组织继续教育要根据当地教师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要在质量上下工夫,要办就办高水平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不能只讲数量而不求质量。在场地和时间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被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把继续教育办成切实是为广大教师服务。有条件的地区把课堂设在各个中小学校,形成送课下乡、送课到校、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湖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彭时代、刘创、徐振祥,湖南岳阳414000
[中圈分类号]G65;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38―0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养全部由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的做法正逐步打破,一个相对开放的师范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一批地方性师范院校通过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纷纷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这些地方院校原有的师范专业还很大程度上作为办学特色予以保留。这种地方性综合院校主办师范专业的体制成为新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地方综合性院校办学模式复杂化和培养目标多样化的背景下,师范专业学生素质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今天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就是明天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包括地方综合性院校在内的师范教育主办者的共识。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利弊因素
(一)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可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相对而言在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学术层次上的优势。依托综合性院校中占优势的学术资源和师资条件,为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中的师范教育专业从原来比较单纯的教育性专业融入现在的学术水平较高、学科空间较大、师资力量较强的学科群之中,师范专业的学生有条件参与非师范专业的专业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中封闭性的教学体系,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教学层次。特别是地方综合性院校较为显著的学术性发展目标能够开阔师范专业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师范生研究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意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实验和社会实践机会,有利于促进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由于地方综合性院校具有多学科、高水平、强师资的优势和长处,容易实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学科互补、交叉影响和有机融合,有利于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二)地方综合性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办学目标相对师范院校而言,更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师范教育被综合性院校多元的发展目标所淡化,师范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给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管理统一化与师范教育专业化目标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散在许多专业性学院或系部中,各个学院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条件来安排和组织师范教育活动,全校没有一个统一的负责组织和管理师范教育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部门或单位,师范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标准比较分散。再加之综合性院校重视学术上的成就与科研成果,很难对师范教育的专业化要求予以特别的重视或保证。学校的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运作,都可能难以照顾到师范教育的特点。师范教育的特点难以在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中得到体现。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三是一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师队伍不利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地方综合性院校中,课程建设的重点转向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的内容上,师范性课程被相对淡化,师范性教育类课程无论开设门类还是课程时数都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许多综合性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从来都没有从事过师范教育,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对于师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比较模糊,造成了其在办学思想、教育目标、学生培养标准和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忽视师范专业学生和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差别,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使师范专业特点被湮灭,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意义
教师担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特别是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是克服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弊端的现实需要。如同上文分析,地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在推进师范教育由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发挥综合性院校学术资源和师资优势,促进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之间的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给师范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曾多次参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相关政策的修订,他对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教育给教师素质培养带来的一些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他曾撰文指出,“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是事实上综合性大学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是历史必然,但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基本具备,但还不充分”。这些都说明在当前综合性院校主办师范专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体制中,必须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以克服现实体制中的弊端,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师培养需要。
(二)当前师范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随着师范院校向综合性院校转型,收费并轨、自主择业,师范专业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无实;再加之教育岗位待遇不高,直接导致师范专业生源质量不高和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普遍在二本学生中招生,一般仅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坦言:种种因素导致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有的学生考入师范专业后,因为个人素质基础等原因,根本无法适应师范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在基本技能、师范素养等方面根本无法满足教师职业的需要。教育专家顾明远也对此颇有同感,
“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状迫切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关于目前所培养出的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顾明远教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现在的师专生,却是高考队伍中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师专的专业分科较窄,学习的课程缺乏小学教育应有的科目。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由于现在综合性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师范专业学生师范能力的弱化,很多师范专业学生受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上,忽视了对基本师范技能的提高,相当多的毕业生表现出对基础教育现实的不适应。“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四)基层教育的改革需要地方综合院校师范专业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伟大时代赋予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课程观、课程意识、课程技术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呼唤,有赖于现代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这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作为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
三、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
知识、能力、素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三要素。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培养出未来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求地方综合性院校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构建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发展现状,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构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师范人格训练。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师范专业学生严谨求实、依法从教、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培养他们“爱教育”的情感,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以积极的情感献身教师职业。
(二)师范技能训练。适应基层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强化师范专业学生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课程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使他们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师范业务能力。
(三)人文素质训练。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人文底蕴丰厚、学科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学生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形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容并蓄的知识结构。
(四)艺术素质训练。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传统,形成师范专业学生的良好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基本艺术技能,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研究性学习能力训练。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耐得清贫、甘于奉献的思想,善于调整、勇于经受挫折的意志,与学生、学生家长、领导及同志友好协作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完善自我个性修养。
四、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优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结构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素质的培养。在师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应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五大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人文艺术素养课程、其他自修课程。(1)教育理论课程主要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育史等。(2)教育技能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教学方法和基本教育技能,培养师范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学技能、微机教学、教育科学方法等。(3)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是依托地方综合性院校教学中实践面广、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整的优势,把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课程纳入学校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培养学生从教职业道德、师范实战技能,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校内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模拟、中小学生活动组织等;校外主要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习、送教下乡、义务家教等。(4)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主要是扩大师范专业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大学音乐基础、大学美术基础、电影艺术鉴赏、戏曲艺术欣赏等。(5)其他专业课程主要是充分发挥地方综合院校学科资源的优势,师范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非师范专业课程的选修学习。完成相关课程学习考核,可获得相应课程选修学分。以上五类课程的实施形式分成三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必修课力求精益求精,选修课力求面广,指定选修课力求实用。这些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贯穿于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全过程。
(二)强化实践教育,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实践指根据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从学生入校起安排实践训练,做到专业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并重,学生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齐头并进。一年级主要是观摩性的专业教育见习,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明确教师职业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感染学生施教情绪。二年级主要是学科性教育实践,如结合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参观、考察、调研等,学生边进行课程理论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三年级主要进行岗位模拟实践。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期,学生以小组形式自我组织临时教学队伍,学校安排带队教师,以送教下乡等形式进驻学校,组织假期学生教育辅导,学生进行试讲、自我评课活动,强调学生自我教育、相互启发;另一方面,在三年级学期
末最后两个月时间,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试教活动,师范专业拟定模拟教案、班级活动模拟方案、课堂模拟讲课,教师指导,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各个具体环节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理性认识。四年级主要开展顶岗实践,撰写毕业论文。四年级一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为期约四周的教育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带队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双方指导,让学生处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完成后,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职业体验,再组织学生开展毕业生教育论文写作,形成教育反思和心得体会。
二、儿童化教育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儿童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掌握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能从儿童的角度认识世界,并掌握儿童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儿童化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儿童精神的教育、儿童视角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一)儿童精神的教育
所谓儿童精神的教育,是指使师范生树立以儿童为主的精神,并深入儿童精神世界,从儿童本身看待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中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以儿童为成长的主体,以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儿童精神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儿童视角与儿童化方法的教育
儿童视角的教育重在培养分析儿童的能力和“移情”能力,促使师范生主动从儿童的位置和角度看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儿童看世界。例如能蹲下身来以儿童的高度和眼光看世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是指师范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采用儿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例如,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玩中学”等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儿童化语言的教育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儿童化的口语与体态语的培养和训练。儿童化的口语是指用简短、清晰、具体形象、浅显、幽默的语言,亲切柔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体态语是以微笑、可亲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恰当的空间距离与儿童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语言是儿童乐于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师范生需要特别进行儿童化语言的教育和训练。
三、“儿童化教育”的构建
(一)建立以儿童发展为线索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当今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是“‘专业’的附属品”,〔7〕教育类课程不太受重视,内容较落后,“教育类教材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较少涉及如何学。”〔8〕教师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更多是理论的讲解,不利于儿童精神的建立和儿童视角的形成,也影响到儿童化方法的形成。教育类课程应注重联系儿童的身心特点,应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9〕教育类课程联系小学实际,联系儿童实际,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能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同时要配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方法(74.4%)”,但却是“师范生认同率是‘0’的‘纯理论教学’”〔10〕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到小学实践、调查等相结合,使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有所用。积极探讨教育类课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的情况。
(二)专业课程突出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高师院校近年来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将面对的是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将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11〕而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缺乏对小学各学科所涉及知识及小学生知识状态分析,造成师范生在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难。”〔12〕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针对性的进行儿童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充分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上,教学突出和小学儿童的联系,突出实践性训练。例如,如何采用符合儿童提问和交流,如何组织儿童讨论,具体的教学如何依据儿童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学合作研究,甚至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和提出建议等形式。
(三)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及标准
目前,一些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的内容和训练没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忽视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化语言”的训练,缺少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调、语言、表情、姿态的训练。因此,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并给予充足的课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建立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师口语训练上采取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在语速、语调、语气、遣词用句上进行训练;体态语上对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进行训练。此课程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训练,可采用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采取深入小学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高。
(四)建立以儿童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目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学习的是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习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围绕‘我怎样教’而不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13〕缺少对儿童的分析,缺少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儿童,突出以“学”为主。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以“学”为主,以儿童为主,重视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儿童如何学习,实现教育教学以儿童为起点,学习如何促使儿童更好的学习,学会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学生成绩做出评定。第二,开展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组织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交朋友,要求师范生每周和儿童见面一次到两次,进行交谈、玩耍、学习互助等活动,要求能了解儿童的语言、需要、爱好、性格、情感、行为特点等,做好交往笔记和反思记录。这个活动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到大学四年级,使师范生生动而深入地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第三,开办“星期日义务小学”。〔14〕应高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采用免费方式向社会招收小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数学活动、美术与手工、写字与书法、舞蹈、英语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开展,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担负指导和帮助,师范生重点学习如何针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
(五)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合作制度
二、儿童化教育的内涵及构成
所谓儿童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掌握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能从儿童的角度认识世界,并掌握儿童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儿童化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儿童精神的教育、儿童视角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一)儿童精神的教育
所谓儿童精神的教育,是指使师范生树立以儿童为主的精神,并深入儿童精神世界,从儿童本身看待儿童,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在教育中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以儿童为成长的主体,以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儿童精神的教育主要是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儿童视角与儿童化方法的教育
儿童视角的教育重在培养分析儿童的能力和“移情”能力。促使师范生主动从儿童的位置和角度看世界,而不是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儿童看世界。例如能蹲下身来以儿童的高度和眼光看世界。儿童化方法的教育是指师范生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成长规律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采用儿童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例如,能根据儿童思维特点采用直观教学、“玩中学”等教育和教学方法。
(三)儿童化语言的教育
儿童化语言的教育主要是对师范生进行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儿童化的口语与体态语的培养和训练。儿童化的口语是指用简短、清晰、具体形象、浅显、幽默的语言,亲切柔和的语调,适中的语速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体态语是以微笑、可亲的表情、适当的手势和身体姿态,恰当的空间距离与儿童交流和沟通。儿童化的语言是儿童乐于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师范生需要特别进行儿童化语言的教育和训练。
三、“儿童化教育”的构建
(一)建立以儿童发展为线索的教育类课程体系
当今师范院校中教育类课程是“‘专业’的附属品”.教育类课程不太受重视,内容较落后,“教育类教材基本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较少涉及如何学。”教师的教育方法脱离实际,更多是理论的讲解,不利于儿童精神的建立和儿童视角的形成。也影响到儿童化方法的形成。教育类课程应注重联系儿童的身心特点,应借鉴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以儿童发展的阶段为主要线索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结合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的学习内容而定。”[教育类课程联系小学实际,联系儿童实际。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0《面》o@使师范生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能对儿童实施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同时要配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教育类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方法(74.4%)”,但却是“师范生认同率是‘0’的‘纯理论教学”’[10的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N/b学实践、调查等相结合,使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学有所用。积极探讨教育类课程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忘的情况。
(二)专业课程突出儿童化方法的教育和训练
高师院校近年来重视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将面对的是小学儿童,这就决定了将来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知识内容本身,还必须关注知识的呈现形式。”[1”而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缺乏对小学各学科所涉及知识及小学生知识状态分析.造成师范生在知识准备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困难。”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只局限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必须针对性的进行儿童化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音乐》、《小学美术》、《小学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要充分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上。教学突出和小学儿童的联系,突出实践性训练。例如,如何采用符合儿童提问和交流。如何组织儿童讨论,具体的教学如何依据儿童来展开。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学合作研究。甚至可以让儿童直接参与和提出建议等形式。
(三)建立儿童化语言训练课程及标准
目前,一些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中的内容和训练没有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忽视将来面对的教育对象——小学儿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化语言”的训练,缺少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缺少儿童化语调、语言、表情、姿态的训练。因此,在《普通话》训练的基础上,开设《小学教师口语》课,对儿童化口语和体态语进行专门教育和培训,并给予充足的课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建立儿童化语言培训的标准、内容、培训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小学教师口语训练上采取符合儿童思维和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在语速、语调、语气、遣词用句上进行训练;体态语上对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进行训练。此课程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际的训练.可采用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相结合,采取深入小学和儿童交流的方式进行提高。
(四)建立以儿童为主的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
目前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主要学习的是做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习生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常围绕‘我怎样教’而不是围绕‘学生怎样学’来进行。”[I3]缺少对儿童的分析,缺少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改革教育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儿童,突出以“学”为主。教学试教和教育实习突出以“学”为主,以儿童为主,重视儿童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研究儿童如何学习,实现教育教学以儿童为起点,学习如何促使儿童更好的学习,学会促使儿童主动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以此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学生成绩做出评定。第二,开展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一对一的“手拉手”活动。组织师范生与小学儿童交朋友,要求师范生每周和儿童见面一次到两次,进行交谈、玩耍、学习互助等活动,要求能了解儿童的语言、需要、爱好、性格、情感、行为特点等,做好交往笔记和反思记录。这个活动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直持续开展到大学四年级,使师范生生动而深入地认识小学儿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第三.开办“星期日义务小学”。(141应高校依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采用免费方式向社会招收小学生,在学校内举办数学活动、美术与手、写字与书法、舞蹈、英语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利用周末组织开展,每学期举办一期,学生具体组织实施,教师担负指导和帮助,师范生重点学习如何针对儿童进行教育和教学。
(五)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合作制度
“高师小教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直接走进教学课堂,他们没有亲身的小学教学体验,这自然会影响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153不仅仅是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其他专业教师也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教师与小学的联系较少,使教师对小学不了解,对儿童不了解,对儿童的认识往往停留于理论上.对儿童的发展缺乏清晰的、实际的认识.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高校教师必须改变封闭自守的学术方式,走出大学校门,深入到小学熟悉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掌握小学教育问题,明确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向。”。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小学的合作制度,使教师深入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甚至可以让教师深入小学一线进行教学和管理,去小学执教,使教师深入认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了解儿童不同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使教师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时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通过合作“实现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的就走完了大三的路程,即将面临大四找工作的我,回首三年来的社会实践,经历虽少却感触颇多。
大一的暑假,我计划在离家不远的小店里打工。由于我比较喜欢电子类的产品,因此我挑了一家手机专营店。我把我的情况向老板叙述了一遍,老板向我询问对各种品牌手机的了解情况,也许是我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位老板最终委婉地说:我们这手机种类挺多的,估计你学会了我们的合同也到期了。就这样,我被拒之了门外。
回到家里,我真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感觉,有失落,有沮丧,有对社会不愿意给大学生实践机会的不解,有对自己能力不够的抱怨,总之很复杂,我也不知道是带着什么心情回家的。
不过,我没有气馁下去。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改变初衷,从不需要什么所谓专业知识的体力劳动开始,先赚到钱再说,于是我首选的工作场所是超市。没过几天,我踏进了一家中型加盟连锁超市,可经过一番交涉和讨价还价,他们以不雇佣短期工为由,再一次让我吃了闭门羹。
两次的求职失利我反思了,我想起了从前见过的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沿街乞讨的大学生。我觉得他们这不是生存之道,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与大脑自力更生。乞讨来的钱也许是容易,但却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觉得我与他们不乏也有相似之处。大学以前我一直都花家里的钱,从没为家里做过什么。现在上了大学,有了课余时间,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觉得该是自己贡献的时候了,难道还要等到毕业工作之后才来报答父母吗?我还想到了马加爵,这个争议颇多的人物。家庭贫困导致的自卑心理让他走上了不归路,回过头来想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确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致命弱点,高学历抑郁症患者每年都不断增加着,想到这儿,我想再试试吧,也许下一个机会就是我的。
就在我想再去找一份工作时,同学说她家里有种手工活,让我去看看。亲眼见到我才明白手工钱并不好赚。组装绢花听上去轻松,可实际并不容易。起先我抱着先干干试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在同学家义务帮忙干了一天。可一天下来活没干多少,手和胳膊酸疼不说,手上的皮还被戳破几处。同学却笑话我道:你干这一天的钱还不够买袋防水创可贴呢。紧接着家里劝我大热天别再出去找了,让我帮家里做好家务,于是我大一的社会实践就这样惨淡收场了。我的内心充满惭愧,因此后面在家的日子我比以往更加听话懂事。虽说这次的暑假让我屡屡碰壁。但是以前没有体验过的,这次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部经历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压力和社会激烈的竞争。但也是在这个暑假中让我明白了好多好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
大二暑假刚开始我有幸过了把老师瘾。听亲戚介绍,有个小学辅导班需要一位语文老师代几堂课,知道我的情况打算找我。我一听很是兴奋,心想这下所学的知识可派上用场啦,即使没有报酬也乐意。后来的情况是交到我手上的工作量很少,只是带领学生做练习。我负责一二三共三个年级各一个班,人数从十来个到二十几个不等。虽然是练习我也精心准备了一番,争取让原本枯燥的内容有趣些,让课堂气氛活跃些。面对那些稚气的孩子们,我比想象中要自然放松得多,两堂课下来都很顺利,但在面向三年级的一次授课中,由于我把学生请到前面进行游戏性的课程互动,课堂气氛持续高涨,致使课堂秩序失去了控制,学生纷纷下位而且又蹦又闹,最终别的老师中途过来帮我救场这让我懂得了当好老师是门艺术。从与我共事的老师那我了解到:即使是小学老师也是很辛苦的,所花费的心思并不能少。
转眼到了大三,也到了我们必须直面今后出路的时候了。每个女生恐怕都有小店情结,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对书情有独衷,尤其上了大学,有师大图书馆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料库供我畅游书海,因此我曾梦想开家书店。家里也曾半开玩笑地讲:找不着工作,做小买卖去!因此,我一度心血来潮做起书店调查来。
我选择在我家所在的郊区进行调查,而唯一一家正规书店新华书店成了我的首个目标。走进久违了的新华书店第一感觉就是阴暗,空旷。偌大的书店整整齐齐的摆放着落满灰尘的新书架。只有进门的几排书架上稀稀落落的摆放着与我毫不相干的陈年老书,全书店看不见几个人。所有这一切,让我只能用上面四个字来形容它。回想起小学时买书的新华书店,虽不大,但很温馨,充满了书香之气。而现在,面对这一切,我不禁想弄清楚,印象中像模像样的新华书店,怎么就没落到这种地步了。随后我在新华书店附近转了转,了解了一下附近书店的情况,同时,作为一名读者,我借机询问了店主一些书的情况;另外,我还通过家人,朋友打听了一些情况;最后,虽调查不够深入,但也有了不少收获,甚至都可以写篇小论文了呢。
知识有限,能力无限。从这肤浅的调查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是课本里没有的,学校里学不来的。今后,我将更加关注社会这个大家庭,注意它的每一个动向,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未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然而倘若我们都等到快毕业的时候才去锻炼自己,那恐怕真是要毕业就失业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前认识社会的平台,它让我们更广泛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
回想这三年的社会实践,我确实碰壁不少,但也明白了很多:
1一个人初次踏入社会,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熟悉周围的人和物,而不是环境来适应我们。
2生活是很艰辛的,每一份所得都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除了能力、吃苦耐劳,还要有机遇。
3在我做手工活的那次,我深深感觉到了赚钱是多么的不容易,供应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又是多么的艰辛,我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
4出门在外,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同学的帮助,要学会独立自主,自己照顾自己。
5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社会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不比我们在家里,在学校,没有什么烦恼挫折,有时年少轻狂,有时肆意妄为,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脱离了学校和家,在社会就不是那么好了,我们应该放下学校里的那种轻狂,家里的那种娇宠,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地去面对社会里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确的估计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6打工毕竟是短暂的,作为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为今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做铺垫,为自己摆脱体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在学校里要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节约,学会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心。
这就是我三年来的一些感受,我从中学会了很多,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现实是残酷的,然而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人,要改变生活,就要努力地学习,不断地学习,从书本中,也从实践中。
2000字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二: 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寒期打工。寒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 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随着国家把满足家长托儿需求、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作为近期幼教工作的首要目标,许多地方开始增建学前教育机构。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难题就是教师的短缺。由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还未完全成形,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决策者在招募教师时初显出三种不同的决策取向:草率应付取向、严格把关取向和持续发展取向。这些取向隐含着哪些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和教师专业素质养成的不同认识?在当前学前教育机构急需扩展、教师招募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如何与“国十条”所强调的,“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相互协调,并在纠正各级决策者的观念和行为上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其他的法令或制度相配合,制定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十分有限;发挥不同功能定位的教师专业标准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
一、草率应付取向
这种取向在实践中表现出多种形态:不依任何素质标准随意招募人员做幼儿园教师,唯学历标准招募教师,直接让其他类型教育机构的教师转岗做幼儿教师而不加培训,或者只凭申请者短时间内学习几门专业课或象征性地通过几门课的考试即默认其为合格教师,[1]并不规定后续的培训要求。
这种取向背后隐含的是对于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简单化认识。有学者指出,许多地方的决策者仍将幼儿园视为替父母“看孩子”的地方,[2]教师自然被定位为“保姆”,似乎谁都能干。另有一些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向下的延伸:曾在高一级学校任教过的人理所当然地能胜任内容更“简单”的幼儿园教学;有一定学历的人,哪怕未受过幼教专业训练,灌幼儿这“一小杯水”也一定“绰绰有余”。
这些认识与国内外对学前教育功能的定位都是不相符的,学前教育既不是单纯“照看孩子”,也不是小学教学工作的下移,它担负着保障和促进个体最初阶段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要承担起这一职责,幼儿教师就不仅要有一般的文化素养,具有包括音乐、美术在内的具体学科的知识能力,而且要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和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具备给予幼儿适度照料的能力,基于恰当的期望而接纳幼儿不成熟表现、与幼儿建立有安全感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辨别幼儿非言语方式表现的学习行为、并加以指导的能力,与家庭密切合作的能力,等等。
未受过幼教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揭示了其专业能力的不足,如,嫌幼儿好动、好表达、好提问而认为他们纪律差,要求幼儿长时间静坐;[3]强制幼儿学习不适合其年龄的内容;把幼儿因能力有限的犯错理解成故意捣蛋而严厉惩罚幼儿,等等。这些都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甚至可能造成幼儿安全隐患或心理不适应问题。
有些决策者在招募教师时也许考虑到了这些专业素质的必要性,因此设计了专业课短期培训与考试,但却误认为这种特殊能力能够在短期内通过专业课课堂学习即可形成,这种认识也不得不被列入草率决策的行列。因为所有这些专业能力,均不可能在短期内脱离实践情境而养成,更不可能通过笔试得到切实的考查评价。实际上,对于幼儿行为、需求的非歪曲性理解,需要在长时间接触幼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掌握与幼儿交往规律、指导幼儿学习的恰当行为,也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幼儿身上带来的结果而逐渐产生。
这些草率应付的决策,如果没有其他弥补性的政策措施,不仅会损害幼儿的利益,同时也会给那些被招募进来、未做好准备的教师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不利于他们做好迎接新职责的心理准备并寻找到未来专业发展的道路。这种专业认同感的薄弱比起能力上的欠缺,将会给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埋下更为深远的隐患。
检视现有与幼儿教师有关的法规条例,对教师任用的相关规定均缺乏“幼教专业性”。《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七条规定,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并符合该规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即“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对幼儿教师基本的、底线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无明确规定。
《教师资格条例》也只是在其第十六条提及“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查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意味着通过面试和试讲即可考查出候选人的专业能力水平,对于补修幼教理论和实习课程也无强制规定。该条例第六条“教师资格条件”中的规定大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执行,即“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该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资格认定需提交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体格检查证明、思想品德和有无犯罪记录的鉴定及证明材料”。可见,除了要求学历和通过考试认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教师资格条例》在“教师资格条件”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幼儿教育专业”特殊素质的底线要求。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第八条对“教育、教学能力”也只笼统地界定为“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纵观各地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最多以音乐、舞蹈和美术的技能代表其“专业特性”。
在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办学规范还不完备的条件下,“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力”也很难证明候选人受到了“专业的教育”。但在教师资格认定时,毕业证书却还是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地符合标准的认定材料。不仅如此,《教师资格条例》的第五条又给上一级学校教师在幼儿园担任教师开了方便之门:“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是否要对现有法规幼教“专业性”的不足进行弥补,是值得考虑的。而且,值得高度注意的是,所有有关教师的法律、条例,通常都没有约束或惩戒办园者招募教师的草率行为的条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条款是否能得到幼儿园注册制度、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的认可,是否能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行政干部的理解和拥护,决定了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规范教师队伍建设决策行为的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成为“一纸空文”。
二、严格把关取向
与前一取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决策者在招募教师时,表现出“严格把关”的取向。他们在认定幼儿教师资格时,不唯学历是举,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例规定,在教师资格考试的设计中既包括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的专业考试,还规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非学前专业师范毕业生以及在职前培养中缺少实践环节的师范毕业生,都要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这种测试通常包括写书面教案、试讲(或说课)以及面试,考查候选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教育素质”,并且与其他级别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相区别,特别要求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加试音乐、美术和舞蹈3项。
在一些幼儿教师编制紧张的地区,还在资格考试之外出现了竞争性的“编制考试”,即使对于幼师专业毕业生或接受过较长时间专业培训的人也不能“免试准入”,实可谓“严把入口关”。
这些决策者在招募教师时的严谨负责态度虽值得钦佩,但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的初衷,就是在保障教师质量的同时,将教师招募的范围扩展到幼师专业毕业生之外的其他专业人员中。而在当前幼儿教师待遇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这一行业似乎还无法吸引较多素质全面的外专业优秀人才踊跃参加幼儿教师入职资格考试。如何设计资格考试,才能不阻挡专业认同程度高、可能在幼儿教师职业道路上有所发展、只是目前素质尚不全面的人进入幼教行业,不影响幼教行业吸纳人才的开放性,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一方面,尽管前文笔者强调了“幼教专业素质”在教师资格认定中的必要性,但也不可走到另一极端,在职业门槛处即对候选人的这方面素质“高标准、严要求”。人们必须意识到,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期望需要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成。另一方面,尽管前文批评了幼儿教师任用中忽视“专业素质”的倾向,但也不可就此认为正规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的候选人一定在所有素质方面都高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毕竟专业的幼儿教师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素养,还需要较高水平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专门学科素养。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在“高学历”与“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之间作孰优孰劣的简单比较,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况且,仅仅1~2小时的书写教案、试讲和面试,不可能准确评价候选人是否真正有“爱心、耐心,善于与幼儿沟通”,从而把“热爱这一岗位、适合这一岗位的人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4]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资格考试中所规定的统一的、单一的标准、程序和量规,很难对教师的资质和发展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定”,[5]还容易引起人们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产生不恰当的低估。如果仅凭把教师资格考试设计得“滴水不漏”“严把入口关”,来指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借此一劳永逸地完成建设师资队伍的任务,恐怕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方面,由于求全责备而阻挡了一批有专业发展潜力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教师队伍中“资格证”拥有率高而简单地认为完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
针对这一倾向,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应考虑为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设计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提供相关指导,为他们指出各类候选人在各方面素质上所需要的“底线标准”,或者不同类型的候选人在其未受充分培训的那方面的“底线”素质,有效地避免“人才流失”。而确定“底线”素质的参照系,应是保障幼儿的安全、健康以及人格受到尊重,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不受到损害,候选人必须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方面能够做到这一点。
同时,标准还要另列“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标准”,以引导各地的决策者意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远不是像招聘有资格证的教师那么简单。
三、持续发展取向
从某些地方政府设计的转岗教师培训方案和某些接纳转岗教师或非幼教专业毕业生的幼儿园园长那里,人们可以看到这种决策取向。他们并不绝对地反对哪一渠道来的候选人,但也认真对待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不足问题,并非通过一次性的选拔或短训来草率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认真对待”体现出一种推进教师持续专业化发展的取向,表现为:认真评估这些新手素质结构中的长处与不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对新工作的不适应之处,帮助他们寻找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规划专业发展的步骤;用接纳而不是歧视的态度对待这些非科班出身的新手,创设一个互助的人际氛围,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更容易与有经验的成熟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他们更长的时间从实践中学习和适应,不断观摩、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累实践知识,在与群体的分工合作中弥补教师某方面能力的欠缺;在幼儿园中形成研讨真实问题和困难的日常机制和开放氛围,鼓励大家平等参与;鼓励他们不断从与幼儿的成功互动中认识自己的价值,形成更稳定的专业认同感。[6]
这种取向与当前关于教师知识的新理解不谋而合。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人,他们的知识形成和发展与学生、学校、社会、文化传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实践知识往往是在行业圈中通过社会互动建构起来的,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资格制度,而且需要更加贴近教师实践的切实可行的支持系统和辅助措施”[7]。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前在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时,决策者应该着眼于长远、综合地设计政策。首先,在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中既包含一些底线素质要求,也包含更长时间有指导的实习期,让候选人有更长的时间去展现自己真实的专业资质和实践能力,然后再对是否赋予其合格教师的资格作出公正的评判。其次,改革幼儿教师配备的相关政策和幼儿园的内部管理,支持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在这方面,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在新手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定上,应随着其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扩展;在新手较多的幼儿园,适当降低生师比和班级人数,在新手教师的工作量分配上,应确保其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反思;在教师工作组合的安排上,鼓励教师团队合作,通过合作互补、扬长避短,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质量。最后,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应该能满足不同素质背景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情境中的研讨和反思,并促进不同幼儿园之间的业务交流。
在这方面,教师专业标准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为被称为“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8]的“教师自我评价”提供支持,也为教师团体反思提供共同的平台。有些地区已经通过编制“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在这方面作了尝试,[9]通过一些表现性指标和标准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搭建了成长的阶梯。
必须注意的是,试图发挥这种作用的专业标准,不宜以硬性规定的法令式形式出现,更不宜简单地根据教师是否表现出标准所列的行为来考核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是形成行业遵循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规定动作”。毕竟,幼儿教师的工作远比践行标准复杂得多,人们所期待的教师队伍是有智慧、有判断力的。因此,国家在制定专业标准时,要努力帮助教师在专业标准、标准背后与儿童发展有关系的原理、教师和同事在现实中的行为现象这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使标准成为形成教师智慧的桥梁,而不是束缚教师手脚的绳索;同时必须立场鲜明地向运用者说明专业标准的用途。
参考文献:
[1]樊未晨,等.政府担责 幼儿园之梦就能圆?比钱更重要的是儿童教育观[N].中国青年报,2010-03-25.
[2]林文龙,郭少峰.七百中小学老师转岗幼儿园[N].新京报,2011-02-26.
[3]于红伟,王跃刚.当小学转岗教师进入幼儿园[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6(4).
[4]中国政府网.国务委员刘延东就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三点意见[EB/OL].省略/wszb/zhibo419/content_1757325.htm,2010-12-01.
[5]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6]张士文.农村中心园转岗教师的指导[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0(5).
[7]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1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在这个暑期选择去教育机构实践。社会实践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巩固知识。社会实践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知识的一种检验,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能对我们的专业做初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方向奠定一个基础,让自己对以后的就业前景更有信心。
于是,这个暑假我决定去“__x教育”锻炼自己,曾经我也有社会实践的经历,但是这一次的实践我感悟颇多。
我所接触的学生是一群小朋友,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老师,我要教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非常听话,非常喜欢我。但当我真的成为一名老师,我却发现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让所有孩子听话非常困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要知道他们的想法也并不容易。只有孩子们喜欢你,从心里认可你,才能真正知道孩子们想要的是什么。
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没到十岁,缺少家人陪伴的童年让他们的内心总是有所缺失,我想他们在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小问题,也许是他们想要通过制造问题获得关注和存在感的方式。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尽力去弥补这些不完整,每次当我喊集合的时候,都有孩子跑过来抱着我,拉着我,这种被依赖的感觉,让我想一直陪着他们。当孩子们一个拉着我的胳膊,一个抱着我的腿,像个小跟__虫一样粘着我的时候,我知道这是一种信任,她们已经把我放进了心里。当家长在群里说还要再来斯达的时候,我知道这是家长对斯达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信任。我想我们定不能辜负家长和孩子对我们的这份信任,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每一个孩子的期望。
第三期有一个孩子佩戴了人工耳蜗,家长只是交代了洗头和睡觉时要摘掉。到达营地的第一天,经历了开营仪式,我发现这位营员在和其他营员交流上比较吃力,一句话要大声重复几遍并配以肢体动作他才能很好的理解,并且表达能力也不是特别强,也很难融入团队,和同学交流很少。我觉得对这样的孩子的尊重就是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而不是过度关注。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稍微关注一下,重点是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如果有异常情况立刻汇报。就这样经过第一天、第二天的认识和熟悉后,这个孩子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好,休息时会和其他的营员一起玩闹,笑容十分阳光。所有的营员在这5天的表现真的非常棒,他们主动帮助这个孩子,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最纯净的善良,我为他们骄傲!孩子的感情真的是纯粹而美好,而我要做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守护这种美好。
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不仅让我成长颇多,更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不只是让孩子学会判断对错,而是让他知道生活本来的模样,知道遇事如何恰当地解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秉持这份初心,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呵护,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实践队队员在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实践前,实践队队长会分配任务给队员,队员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做好这份工作。此外,我们需在暑期实践前设想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对策。你在实践前所准备的每一件事都会在实践过程中看见成效。
但是,即使实践前的准备在我们自己看来比较完备、充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会遇到一些突况,比如在支教类项目中会出现学生受伤、家校对接不当等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积极调整心态,遇事不能慌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树立团队意识。当然,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安全问题了,包括自己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实践服务对象的安全问题。因此,实践队队员需时时和团队保持联系,队长也要负责成员的安全问题,并及时汇报学校。
“宝剑锋从磨砺出”,暑期实践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它虽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但也没那么沉重。以支教类活动为例,我们会看到学生因为你的到来而绽放童真的笑脸,同时,我们的师范技能也得到提升,更加了解教学一线情况;我们在团队中收获友情,收获点点滴滴的感动……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初心不忘,牢牢树立团队意识,在实践中付出汗水,在实践中收获成长。让我们一起继续奋力前行,迎接美好的暑期社会实践生活吧!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3实践会结束,夏天会过去,但我们对星宝们的爱却一直不会变。20__年的夏天,心翼踏上了陪伴自闭症儿童的美好旅程,直至今日,这份爱也一直在延续。在实践期间,队员们辅助教学,街头募捐,爱心义卖,用自己的行动去表达对这群孩子的爱与关怀,也使夏天更加意义非凡。通过接触和了解,我们知道这群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独特而可爱,他们很难和人沟通交流,会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许多人对他们知之甚少,也存在一些误解。他们,其实都是正常的孩子,只是身处迷雾,失去了方向。而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引领他们走出迷雾,回到现实。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我们学会了陪伴,学会了承担,学会了耐心;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我们也努力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到星星的孩子这一群体,从社会角度改善他们的生长环境。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们传递爱的道路不会结束,而会越走越长……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4__暑期社会实践队可以说是温州大学仅有的一支去幼儿园支教的实践队。在实践主题的选择上我们会尽可能地展示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实践前的准备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确定实践基地并实地考察;确定本次实践主题和内容;撰写策划书以及制定实践期间的每日计划;和实践基地的园长对接,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饮食住宿等基本情况,从而带领大家体验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支教活动,努力做到让暑期社会实践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都承认自己会有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不仅仅因为环境的艰苦、睡地上、洗冷水,而且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在学姐面前一遍遍地改教案、试课。当时在实践队的每一天对我们而言都是历历在目,非常煎熬的,但是当自己真正熬过去以后就发现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都充满了快乐。
通过暑期实践,我们提早接触教案,并且可以向优秀的学姐们学习经验,这让我们以后教案设计的学习更轻松,这也是我个人选择了继续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希望今年的学弟学妹们也能在实践中不留遗憾,过得充实有意义。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5教师教育学院“青愿逐梦”实践队是一支致力于关爱温州新居民子女——“新二代”的队伍,上个暑假,我们走进鹿城区东龙社区金川家园,为当地的“新二代”带去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暑假,我们开展了城市共融暑期夏令营。
在前期的筹划中,我们联系鹿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当地的社区,确定实践基地,并前往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践地的具体情况,为暑期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我们开始撰写暑期实践队的策划,确定实践队的名称、宗旨、队歌等;明确本次实践目的、内容、实施意义及实践方式;确定实践队员到实践基地的食宿、交通费用、活动开展的物品等资金预算。在前期筹划中,我们也建立了多元化的宣传平台,包括新浪微博、网易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此外,实践队还将通过报纸、网站、海报、新闻媒体等途径宣传。在招募队员后我们开展了团建、并召开了动员大会。
暑期的实践过程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要早起赶最早的公交车,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实践基地,接着开始为一天的活动做准备,一直到傍晚再搭公交车回到寝室,一天下来,往往我们的队员都是在睡眠中渡过回寝室的旅途。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年龄跨度大,课堂上往往会难于管理。在夏令营里,也会有特别内向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他们往往在课堂上被其他的孩子排斥,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一言不发。不论是过于活跃,还是极度内向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用生动有趣的课堂,精彩丰富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当给予每个孩子同样的关注、关爱,这也是我们实践队在帮助“新二代”的过程中一直要奉行的标准。
对于活动后期,每个队员要在实践过程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和遇到的问题,在实践结束时,开一次实践队交流会。实践队交流会由队长组织,在会上交流实践过程的感受和探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下一年实践队开展活动做好经验积累。我们也要在最后做好文件资料的整理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每天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整理并挑选有用的材料,单独置于一个文件夹内,如队员们每天的活动心得、活动的照片和通讯、活动DV录像记录等;然后将各种资料分类管理,这不仅方便了文件的存储与取用,更能方便后期论文材料的定向选择。在实践结束时,再一次根据真实性、合格性、准确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原则将每日的材料进行汇总、筛选并存档供下一年实践队开展活动参考。同时,成果册也必不可少。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6实践前,通过二轮面试的我们在队长的督促下,进行了定期的备课。这个做法不仅减轻了实践过程中的负担,也让我们的课堂因为准备充分而井然有序,生动活泼。
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播知识,也会在课后时刻关注着学生们,与他们聊天,确保他们的安全。尽管暑期天气炎热,教室没有空调,但是一起共事的实践队队员们却没有一丝怨言,无论大热天还是下雨天,都坚持每天用脚步丈量寝室到学校的距离,这就是身为师者的责任感吧。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是老师们的制冷剂。
在实践后,我们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支教体验,更在支教中感悟了老师的不易,学习的快乐。回想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吃的苦才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我想,随行的伙伴们也会永远把这份经历藏于心中。它将化为一个强大的武器,让我们在之后的路上更有勇气披荆斩棘。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7第一次支教心情很激动,有一种神圣的感觉,送人蜡烛,心存光明。一直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感觉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去过落后的农村,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听去过农村支教的同学说,有的地方确实很落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住宿吃饭都是问题,我不能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只能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农村走走看看,长长见识,尽自己的努力,给农村孩子带去外面世界的信息,这就是我去支教的初衷。
带着一份执着的信念和一颗热忱的心,我们暑期实践小组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__省__县实验小学,将在这里度过难忘的七天支教生活。
我们支教的小学和住宿的宾馆都在县城中心,这里给我第一印象挺好的,和我想象中的艰苦环境差远了。站在校门外远眺,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整洁的绿化,大家都感叹如此优越的条件根本不需要我们来支教。询问小店的阿姨,得知这是县城的小学,我想这次支教应该是一次愉快的夏令营之旅。
我们下榻在教育宾馆,尽管住宿条件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教育局局长郭叔叔的热情欢迎让我们很温暖,少一些旅途的劳累。第二天我们去学校拜访校长并了解学校具体情况,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我们交代了上课注意事项并留下了联系方法,为了确保安全学校每天给我们安排了下班的老师。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放假了,所以没有见到所谓的学生。
第三天早晨安排小朋友破冰。印象中农村的小孩应该是乖巧害羞的,对我们的到来陌生又好奇。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支教的小朋友很聪明很大胆,活泼好动,对我们一点也不怕生,俨然不把我们当老师。第一天见面就有很多迟到缺勤的现象,我们在王校长的协助下好不容易把他们按班级安排好座位,管好纪律。开始自我介绍,先是支教的同学然后是学生。我们自我介绍时候都会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并交代一下自己交的课程。
那天发现龚__很适合支教,很会哄小朋友开心,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很有老师的风范。薛X很有亲和力,非常受小朋友欢迎,被围得水泄不通。支教具体事宜由王X负责安排,她很尽心尽力,我们支教组有了她工作才开展得井然有序。
自我介绍结束后我坐在第一排小朋友旁边,向他们了解情况并增进感情,几天后我就要给他们上课了,说实话还是有点紧张,对上课一点经验也没有,小学老师不好当啊。一个早上我们很多时间都是用来维持纪律的,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他们和我想象中农村的孩子太不一样,个个都很活泼、机灵,争强好胜,乐于表现。
我旁边一个叫王__的男孩就拉着我说自己如何出众,喜欢数学,爱好古典文学,擅长书法,一听说我是教地理的,就和我谈起中国地图,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很聪明,而且多才多艺,比我当年强多了。后来王校长任命郑__为班长,小男孩就愤愤不平地告诉我,郑__有亲戚在学校当领导,奶奶是小学门卫。哦呵,现在的小孩子真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世道,还把话讲得如此圆滑,我不禁感叹道。他们都是五年级的优秀学生,分别从七个班里挑选出来,很多小朋友家境不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比起城市小孩毫不逊色。
X月X号下午是活动课,我和支教组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学校帮忙维持纪律。小孩子真的很闹,我们几乎个个都扯破了嗓音,但仍然很难震慑住他们。可怜的薛X,感冒还没有好,拿着大喇叭主持活动,估计下课后嗓子就哑了。我们把小朋友分成三队,分别由龚__、曹__、顾__带领。我负责登记比赛分数,程X拍照,王X帮忙维持秩序。比赛开始紧张有序地进行,小朋友们集体荣誉感很强,参加比赛的奋力拼搏,其他组员在一旁加油助威,小组长把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协调各方矛盾。每轮比赛结果出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玩得开心就好。最终顾__带领的战龙队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朋友的体力精力果然很好,一个下午的活动让我们个个疲惫不堪,他们仍旧活蹦乱跳。真的太累了,我找把椅子坐下,边看他们比赛边休息,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天真无邪,这般无忧无虑,也会为小事和同学吵得面红耳赤,也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回过来想想觉得他们很可爱,活泼又充满朝气,于是我又站起来走进他们,融入其中的快乐。
这天下午是支教来最累的半天。大家个个筋疲力尽,但是和小孩多呆一会儿就多一点儿感触,多一份喜悦和收获。
X月X号早晨是我的地理课,终于要蹬上讲台了,有点紧张有点激动。我一大早起来同__去学校,把课件拷到电脑上预演一遍,因为里面有许多flash,但愿电脑不要临时罢工。我教的是中国行政区划分,重点教他们如何认识地图,掌握各个省市的名称、简称、地理位置和轮廓识别。小朋友很聪明,瞬时记忆能力很强,一教他们马上就能掌握,提问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本来打算让他们把各省轮廓图拼成中国地图,动手环节比较有趣味性,但是因为有的小朋友没有准备好材料,我只能把他们分成两组,各派代表上来在电脑里计时比赛。这节课上下来很顺利,我很满足很开心,不知他们收获如何。站在讲台上经历着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变化,让我感觉更加自信和成熟。
突然想起韩愈《师说》里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发现自己哪项都不符合,不免有点失落,不过课前课后我都尽自己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很充实。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在一起时很融洽,我切身体会到做一个教师的责任、艰辛和荣耀。当你看到他们按照你的要求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认真和投入并取得成果时,那种感动和幸福是难以忘怀的。他们凝望你那清澈的眼神,充满希望和憧憬,永远驻留在我的内心深处。
孩子们天真善良,调皮可爱,有时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生活的映射,那种暖暖的笑和纯纯的爱,纤尘不染,喜欢和怀念那种纯真的感觉。从支教中我体会带小孩需要耐心和爱心,孩子们的心是很敏感的,极易受伤,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有偏心。要学会尊重他们,鼓励和表扬他们比粗暴地批评管用的多。正因为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给我们的生命增添许多感动和责任。
支教的工作是艰辛的,支教的生活是充实的,支教的心情是欢愉的,支教的感动是真实的。转眼间支教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时光无情地流逝,但支教的情形仍历历在目,感受仍然驻留心间。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8暑假伊始,__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分别组织了“__物流”、“__集团”、“__银行”、“__天地”等四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各自实践点,就“岗位见习、专业调研、关爱新小市民、节能环保”等一系列受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其中,由15名物流专业学生组成的“__物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达__物流有限公司,从“感知企业文化,感受职场环境,毕业生成才经历分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践调研活动;“造物天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__市__区__社区,开展了“废旧报纸再利用、废旧毛线手工DIY、环保书籍阅读、环保主题晚会、环保电影观赏以及废旧易拉罐烹饪爆米花”等环保主题系列活动;由32名管理类专业学生组成的“__集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__集团__培训基地接受了企业导师对他们进行的“职业商务礼仪”、“职场金字塔原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培训和素质拓展活动;13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在中国__银行__支行的安排下,接受银行的集中培训,并在县市区各农行网点开展专业见习活动。
让大家提前感受了企业文化,了解职场要求,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9青春朝气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挥洒热情与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激情澎湃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传播文化和知识,绽放爱心的花朵!
盛夏的骄阳燃烧着我们的热情,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如既往地顺势进行。__年7月10日,我们背上行囊,踏上“三下乡”的征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把爱心付诸行动,汇聚出不凡力量,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树立服务信念 做好工作准备
能够担任我们学院的重点团队之一的主要负责人,这让我感到十分任重而道远,毕竟是第一次带领团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组织得是否得当,工作分配是否合理,还有住食问题、安全问题等都是我们队长要考虑的。因为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自信心起初当然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为了能够让这次的活动做到尽善尽美,在出发前,我对所有的队员做了思想工作——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贡献,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各个队员做好准备工作和工作展望。准备工作如期进行,大家都有了大概的工作理念。自然地,充分的工作准备,不仅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心,而且还使工作顺利地展开。
调研调民生 听聆听民声
万事开头难。调研工作在开始阶段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一边跟踪调研队的进展,一边针对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其他队员明确工作方向。通过与源水村村委会的座谈会以及实地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我们发现阻碍幸福源水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出村道路狭窄,农作物运不出村、耕地面积广阔,灌溉水源不足、无牌农药厂排污,影响源水空气。看到调研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看到村民们能够与队员相处和谐,沟通融洽,真是令我们这次三下乡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是我乐意看到的一派景象。
接下来,要数是跟进支教组的工作了。支教组的工作虽然有一点小意外,但总体上还是如我所愿地按计划进行。学生们是活泼的,是可爱的,是纯真的,虽然我不是支教组的一员,但是我如同训导主任一般,监督老师工作,看管学生纪律。慢慢地,学生们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我没有跟他们上过一节课,他们也对我叫道:“李老师,您好!”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甜滋滋的,这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觉到我是一名老师。也由于这个原因,我更加积极地筹办在活动最后一天的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最终能够成功举办,而且还得到了村委会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另外,作为一名负责人,除了协调好各小组的工作,协调好队员与队员的沟通也是尤为重要的,这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所以我前后组织了三次的队员内部联谊活动。队员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不分你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种融洽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三下乡活动。在队员的说笑声中,我感觉到,队员的心已经紧密地相连。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中,我的工作给予我了我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次的挑战,我得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实践经验、出世之道、服务大众、顾全大局……
“无论是否有人陪伴,今年我会带队下乡。”一句坚定的话语犹如誓言在队长的耳边荡漾,化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她跨过每个坎坷,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桃源美景在路的彼岸。
招兵买马、凝聚团队、组织版块工作、开展实践活动、媒体报道、整理后期资料…….一路走来,任务堆积如山,却迎刃而解。这就是队长,作为团队的核心,凭借坚韧的意志而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下乡前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一项品牌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走进基层,立足本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发扬探索真知的精神,也有助于大学生秉承一颗服务爱心,走进乡村,爱心支教,认真调研,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活动,传承志愿者乐于服务,传播微爱的优秀品质。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__的五四讲话鼓励青年争做开拓者和奉献者,立足本职,理论与实践相并重。华南师范大学政行伦研赴汕头潮南服务积极筹备三下乡工作,为圆服务爱心之梦而执着前行,在实践与服务中绽放青年魅力。
3月,春色温和,萦绕人心。但却有人春思忧愁,心中有一份思念与冲动,却蕴含点滴的害怕。“我要再次参与下乡吗?”队长在苦苦地思索,“尝试带队下乡,会磨练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另一个声音却在她的心中呼唤。春风又绿江南岸,不及下乡重于泰山。“今年,我会带队下乡。”信誓旦旦,引起连绵不断的热情;领航下乡,抒写青春篇章;执着前行,构筑五彩青年梦。
4月,雨纷纷,心相牵。招兵买马,组织团队,是三下乡的开幕。网络是信息传播最快速的媒介,是招募队员的途径。微博、微信、qq、q群一轮又一轮的“空炸”,引起他们的关注,引起他们对下乡的渴望与好奇。面试那一天,“你为什么选择下乡?”、“你的调研能力如何?有没有调研经历?”……一个又一个问题,检验面试者的智慧与能力,考验他们对爱心服务的认知。挑选千里马,需要队长的韬光养晦。汇聚25个不同学院的专业人才,加入伦研服务队;汇聚25股奇异力量,起航,绮梦七月。
5月,立夏开启,蝉鸣烦心。找实践学校是一个艰辛的开始,撰写申报书是筹备资金的关键。寻找学校,正如顾城言:“黑夜给了我的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当安全与实践活动发生冲突之际,作为教育局,首先选择安全。“暑期让学生回学校,谁保证他们的安全呢?”、“开展实践活动是好事,但可以换个时间吗?作为校长,我担忧学生出行安全。”......清远、从化、梅州等市级教育局的拒绝,队长的眼前,瞬时呈现一片黑暗,纠结是否要放弃,却用黑夜给予的眼睛,寻找前行的曙光。善于把握机遇,创造另一个奇迹。“溪中欢迎你们!”一句热情回应,扫除队长心中的紧张与忧愁,燃起前行的希望。一缕绿光,预示梦想续航;一个机遇,激起前进勇气;一句应求,支撑累垮身子。而撰写申报书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主题、活动特色、文笔、排版、时间等是一种挑战,“核心—合作”方式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在队长的带领下,借鉴前人成果,几个晚上奋斗,几个骨干的努力,申报书顺利完工。当校立项成功那一刻,队长欣然地流下泪水,与队员深情拥抱。一滴滴泪水,代表着一种甘甜,流淌在每个队员的心房。
6月,炎日拷打,心向潮南。组织工作,开展版块活动,是下乡前期必不可少的任务。此时,队长成为通讯员,督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队长也是心理老师,舒缓队员学习与筹备下乡工作的双重压力。一个又一个通知,提醒队员在忙碌的过程中不要遗忘下乡;一个又一个培训活动,锻炼队员灵活处事能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又一个会议,总结工作,点出错误,增强士气。随着考试的号角销声匿迹,心向潮南成为现实,心涌动更强的奉献浪潮。
三下乡进行曲: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骄阳似火,阻挡不了队长领航的决心;路途遥远,减退不了队长执梦的毅力;多重意外,击败不了队长前进的勇敢。他们,织梦已久,等待远赴潮汕圆梦;他们,花开不败,等待实践求真知;他们,心系溪中,等待勾勒奇妙的蓝图。
7月13日,华南师范大学政行伦研赴汕头潮南服务以“行志愿服务以树人,践青春使命以修德”为主题,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溪美朱初级中学开展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伦研服务队开展支教、调研、文宣等特色活动,于学生,开阔眼界,体验创新教育模式;于老人,使农村养老需求得到社会支持回应,构建老人的“理想国”;于村民,满足村民的娱乐文化需求,更关注社会发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唯妙的旋律便是引人注目的始端,各方的真心付出更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学校领导密切关注团队的需求与及时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带队老师全程紧跟队伍,进行专业指导;孩子,从陌生到熟络,从羞涩到勇敢;队友肩负责任,尽心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活跃各种活动;而攸关重要的是,队长有效指导,才助于各版块活动如荼如火地进行。
一个青春舞台,一个逐梦背影;一个关键时刻,一份用心付出;一个重要机会,一颗且行且珍惜之心;一片蓝天,一个智勇双全女孩。她是团队前行的灵魂,她是活动的指挥者;她是队员的支柱。这就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忍受所有苦乐的队长。
支教舞台上,她以流利口才、博学见识受到孩子们的赞扬与敬佩;融进自己的亲身经历实践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读书其实是读生活,学会生存技能,获取人生真谛。调研活动中,她积极穿梭古巷小道,物色调研对象;耐心指导调研工作开展,如:数据录入、访谈技巧、后期撰写报告切入口等。宣传平台上,由于宣传版块缺少主干,她主动担起媒体报道重任,修改稿子、投稿、发微博成为每晚工作,多少次熬夜,没有任何抱怨。文娱汇演上,她化为汇演负责人,凭借威严和权势指导彩排,尽职尽责地严格要求各个表演。与学校领导洽谈,队长的稳重与尽责赢得校领导的赞扬……于学校领导,她尽心回报,通过捐助与赠送,表达团队的感恩之心;于孩子,她虚心温暖,每天叮嘱班主任注意孩子的出入安全和心理问题;于队友,她热情帮助,善于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于自我,她严格要求,每天做到,同时任何时候,将团队利益放在首位。
志愿七月,邂逅潮南;尤美时光,传播微爱。7月21日,伦研服务队踏上回归的征程。一路上,孩子依依不舍的脸孔,送别之际的泪水荡漾在队员脑海里;一路上,熟悉的路途风景,阻碍不了七天的思念之情。
依队长而言,七天犹如七年,度日如年。七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行志愿服务,奉献爱心,而是一次重要成长,一次深刻磨练,组织与凝聚团队、策划与开展活动、与上级交流、关心各个队友;志存高远的目标、未雨绸缪的规划、雷厉风行的干劲、善始善终的处事成为队长领航的葵花宝典。
三下乡尾曲:此时无声胜有声
回到原点,一切在继续。心仍怀念那些日子、记挂那些事、思念那些人,但三下乡工作却没有因实践活动结束而华丽丽地落幕。悠闲的时光,恰逢懒人滋生之时,而队长却要克服懒惰,忍受享受,保持清醒头脑,合理地分配任务和完成工作。
8月,远离__,心系工作。队员各自回家,没有朝夕相处,没有面对面交流,唯有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工作上沟通、情感上慰问。下乡尾曲仍在平淡的时光中进行着,团队资料整理、评优工作等陆续进行,打破本来无拘无束地享乐的幻想。
韩愈言:“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做事情需要抓住关键,才能更进一步迈向成功。在三下乡评优中,媒体报道与调研报告是加分的重要项目。因而,一次又一次撰写、修改与投稿件,队长每天如一日坚持,而稿件陆陆续续地被发表在不同网站仿佛一股无形力量,促使她更加努力,更加积极付出;调研报告的撰写难上加难,思考主题、查阅与总结文献、计划框架、细致分析访谈稿……对于一个“一帯二”的调研小组来说,是一项艰巨任务,她主动参与其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认真指导;其他的任务,如:队伍总结、版块总结、汇报会、心得体会、图片收集等,都需要她一一分配,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保证任务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完成。
后期资料整理工作虽然不多,也不会耗费时间,但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难以激起勤恳工作的心绪,考验强人意志。由此,她一直坚持做到的宗旨,在娱乐中不忘工作,在游玩中不忘监督各个队员,在迷途中仍保持理性与智慧。强人意志鞭策她超越现实局限和虚无,用强人的力量,创造一种新价值观,达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境界。
“欧洲战神”拿破仑曾言:“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绵羊的队伍,可以打败由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部队。”由此可见,一个优秀指挥官,可以将一支平庸的队伍调教成富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三下乡三部曲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一个优秀的队长,对于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乃至是一个形影不离的灵魂。同时,无论何种情况下,在优秀队长带领下,团队的坚强勇气、屹立不倒的信心都能击败再强大的对手。
三下乡轮船,她作为掌舵者,启航前行;三下乡兵团,她作为主帅,率兵突破重围;三下乡之旅,她作为导游,领略各种人文趣事。她,一名平凡的队长,却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她,一名略沉稳的队长,却领航24个队员,行志愿服务,践青春使命,圆下乡之梦。
六个月,她的执着,筑起24个青年梦;七天,她的领航,筑起孩子五彩梦,构筑老人理想国。诗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队长的宝剑锋可以磨练一把一把锐利的刀刃,队长的梅花香可以令人心旷神怡、默然欢乐。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体会101.理论普及宣讲。
关于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深入基层,入户走访调研,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扶贫攻坚相关政策,营造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摈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
2.文化艺术服务。
以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招募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组建文化艺术服务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的,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扶贫点开展文艺演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教育关爱服务。
针对扶贫点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较多的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师范专业特点及优势,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儿童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探索高校与扶贫点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4.精准电商扶贫。
借鉴我校往年扶贫经验,继续对扶贫点开展精准电商扶贫。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组织志愿者开展“互联网+农业”电商发展现状调研行动,针对乡村电商知识匮乏的现状,开展电商创业技能培训,对扶贫点贫困户开展“私人订制”一对一帮扶电商线上线下实践行动,联合农户努力打造特色地标性农副产品线下零售终端与线上购物平合营销。
5.推普脱贫攻坚。
深入扶贫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需要,发挥我校师范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活动。通过开展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讲、阅读写作训练、语言文字游戏设计等形式,提高贫困落后地区人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者和青少年儿童的普通话水平。
五、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
利用校园广播、微 信、海报、网站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广泛宣传,各学院要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积极发动本学院学生参与,认真组织好本学院学生的报名推荐工作。
2.队员招募。
各学院根据《20__年__师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队队员招募人数及要求一览表》(附件1)组织学生报名,7月6日前将《20__年__师范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队队员报名表》(附件2)以学院为单位上报校团委,电子稿发至校团委邮 箱。由校团委组织队员面试选拔。
3.队员培训。
实践团队组成后,校团委将对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卫生、民俗、技能及其他一些下乡基本常识等。各组指导老师也将对每组队员根据实践活动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培训,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4.活动实践。
按照活动计划,在贫困点扎实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开展情况,并上传活动信息,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5.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如实践成果、团队总结报告、团队成员个人小结(每人一份)、活动照片、“三下乡”简报、各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等。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校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工作,认真进行筛选组队工作,并选派得力学生干部和教师带队指导,服务内容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