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色彩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色彩论文

篇1

在高层建筑中更加适合的构图形式为竖向构图,可以增强高层建筑竖直构图的趋势,给人以建筑更加挺拔的视觉感受。竖向构图是指建筑色彩的分布与建筑层线相垂直,色彩的分界线打破了建筑层数的限制,这在以前的多层建筑上是很难做到的。

当前,随着我国各大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和居住用地的日益紧张,一座又一座高层住宅拔地而起。这些不同于以往单元楼的住宅形式在带来新结构的同时,也展示出新的面貌,竖向色彩构图方式应运而生。例如北京的阳光100国际公寓(见图4),原本相同的高层塔楼被分成不同的体块,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这些颜色轻松明快,配合着高低错落的体块构图,再加上冷色调的玻璃幕墙与实体墙面的虚实对比,打破了常见住宅简单呆板的外观形象。北京融泽府小区(见图5)外立面采用挺拔的深灰色框架与整体的白色体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简洁、朴素和清新的风格。

混成与错杂

一些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对建筑体量和细部推敲得非常细致,并且希望在作品中着重体现这些细部的光影造型,因此采用相对统一的立面色彩,这种单色混成处理的目的是不让建筑色彩扰乱设计师的创意。这不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处理方法,而更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单一使用石材,或现代建筑中单一采用“国际式”的方法。单色的混成处理比较适合在现代建筑中表现先进的材料、技术以及施工工艺,可以更好地突出建筑的雕塑感。例如北京诚品建筑(见图6)在色彩上比较单一,但是建筑细部很丰富,通过体量和光影营造出建筑的独特气质。

如果将色彩的混成发挥到极致,即打破建筑的形体、突破建筑的界面,将色彩的搭配运用到建筑的整体形象表现中,打乱单个的体块,最终获得超越界面整体范围的“混成”,就是色彩的错杂。例如北京印象(见图7),色彩的设置打破常规,水平或垂直方向不同的体块采用贯通的相同颜色带,体块之间通过相同的醒目颜色加强了联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色彩混成。这种设计方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同于人们以往的视觉体验。

块面与段落

每一种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和造型特征,居住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单一更具有较强的规律可循。一般结合户型设计会有体量的凹凸和角部的转折,同一平面位置从上到下形式基本统一,客厅和卧室采用大窗户设计,而厨房和卫生间窗户相对较小。

虽然居住建筑的立面形式千变万化,但基本都保留了屋顶、墙身和基座三段式的构图方式,飘窗、阳台、雨篷等构件也比较容易辨认。色彩设计通常依托这些实体构件,采用色彩组合和搭配的方式来强调这些体量特征,使建筑棱角分明、挺拔俊朗,加强了其视觉效果。例如广州黄埔新村的高层住宅(见图8)以浅米色作为主色调,白色的框架很好地强调了建筑结构和建筑构件,两种色彩和谐统一。北京都市心海岸的一栋建筑(见图9)色彩变化非常丰富,每种色彩对应一种体块或构件,突出了建筑的体量特征。北京万科星园10)则被精心设计上了不同冷暖明暗的色彩,突出建筑构件采用浅色,内凹的墙面采用醒目的颜色,强调出建筑的体块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依据建筑本身的结构和造型特点进行色彩设计,体现了色彩设计在本质上服从于建筑设计的特征,这种色彩设计方法符合逻辑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被广泛使用。

装饰与重点

建筑色彩重要的功能是装饰作用,用以强调设计的重点,这是建筑色彩与其他美术创作在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建筑色彩的构图设计受建筑本身的结构及构造特点的限制,除主墙面色彩选择外,最重要的处理手法就是将立面的不同建筑要素———屋顶、阳台、飘窗、构架等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从而达到最佳的立面效果。

上海万科蓝山小镇(见图11)的别墅色彩设计,整体以明亮而非鲜艳的色调为主,为使建筑显得与众不同,在需要强调的部位如入口、雨篷等处采用浓重的赭石色加以装饰。天津梅江居住区的某多层住宅(见图12),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阳台栏板上跳跃的红、黄、蓝等各种明亮的颜色,而建筑的主色调为浅灰色,采用的是两段式的横向构图搭配竖向色彩体块,这种处理方法突出了色块的装饰作用。虽然建筑的主体色调平淡无奇,但细部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远观整体大面积色彩统一,近看细部五颜六色,趣味十足。

自由构图

如果超越了建筑物这一本体,其色彩设计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就像在一件工艺品上随意地进行创作,这就是自由构图。最终的立面效果可以顺应建筑的逻辑关系,加强其结构及构件效果,也可以完全超越原有的建筑设计,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感受,这是对建筑的全新塑造。即使像居住建筑这样的“方盒子”,受到户型平面的限制很难设计大体量的穿插和变化,也能通过自由的色彩设计创造出梦幻般的艺术感受。

篇2

建筑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其关键是要合理运用色质。色质包括反光、平光、哑光、透光等多种类型,使用时相互配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比例要合理分配。一种色质占据主导,其余次之,这样就会层次分明,效果明显,建筑的个性也能够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搭配使用时三种为最佳,不宜过多。

2、色量的运用

建筑物在色彩设计时要注意色量感。这与人的视觉体验息息相关。其中主要和色彩使用面积和色彩纯度有关。这两项均与色量感呈现正比,色面积越大,色彩纯度越高,色量感越强。在设计时,要注意室内外灯光等的影响。通过对色量的巧妙使用,能够使建筑呈现丰富的空间立体感。使建筑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3、色彩的对比

不同的颜色对于人的视觉会产生不同的刺激,色彩区别的明显程度会使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在草原生活的人们喜欢穿与绿色草原形成对比的红色和黄色。这是因为红和黄在绿色衬托下更加醒目提神。而在沙漠附近生活的人们则喜欢绿色这种颜色。这就是视觉在自觉的寻找对比性。色彩的对比可以使人产生心理的满足。对比要讲究适度。色彩对比过强会产生喧宾夺主之感。对比过弱又会使人视而不见。因此恰当的色彩对比在富于变化的同时又有统一的成分存在。而不恰当的对比又会让人产生孤立单调、零散杂乱之感,丧失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物在色彩设计时必须一种颜色占据主导,分清主从关系。通过这些,建筑会给人以秩序性等特点。

4、色彩的协调

建筑设计在色彩运用时,增加一些共性和相似性,减少相异性,色彩就会呈现调和。过分调和又会缺少对比,色彩会失去生气,显得呆板没有个性。在建筑配色时一般以三色为宜,形成三个色彩空间层次。大而平的面利用不同颜色进行分割会给人以立体感,打破单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对于平面较多的建筑,则需要在色彩使用时尽量简单,从而突出丰富的立面。

二、建筑设计中色彩体现时应考虑的因素

1、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中色彩搭配至关重要,并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性。没有不好看的颜色,只有搭配不协调的颜色。比如泰姬陵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给人以高贵典雅之感。如果换成别的颜色,就难以达到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色彩运用必须按照规律进行搭配,使建筑的功能和风格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建筑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进而打造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

2、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环境和气候,在对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建筑整体的影响,要注意光线等对于建筑色彩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利用光线等元素,对建筑进行色彩设计,增加建筑美感,让建筑设计更加完善。

3、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不同色彩的建筑物给人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感性、联想和象征,从而产生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应。刺目的强色给人以兴奋感,使人大胆、充满热情,如红色等颜色。柔和的中间色会让人放松,让人感到温馨,如米色等颜色。而冷色调会让人清醒、舒爽,如蓝色等颜色。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使整个建筑给人以舒服、良好的心理体验。

4、建筑色彩要注意地域性和民族性

建筑具有地方性的特点。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上述已经提过,回族人喜欢白色,汉族人喜欢红色等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在注重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地方特色,注意民族喜好。设计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

篇3

二、天水城市建筑色彩评价

(一)建设路、民主东路(商业、办公特点)

1.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八建集团、金龙大厦等企事业单位办公性建筑多数以乳白色和浅灰色为主调色,辅以蓝色、绿色玻璃,略带褐色等点缀色。这类建筑物占整个街道的70%以上。整体色调淡雅协调,但个别广告色对建筑物有一定影响,显得杂而乱。2.天水市人民政府、天水日报社、交通银行、天主堂等建筑物主色调为土黄、黄灰色,色调暖而轻松,多以老旧建筑为主。这种色调略显单薄,在街面上所占有分量不到10%,但却默默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温暖着人们的眼睛和心情。3.万寿宫、将军祠、秦州区政府、文庙等为主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主色调呈现土红色、金黄色,辅助色为灰色,点缀以天蓝色和深红色,给这条明度较高的街道增添了一抹红晕,艳而不俗。这类建筑物占整个街道的近5~10%左右。文庙的造型和色彩跟周围的建筑物略显突兀,如有一些过渡性的建筑物和色彩就会自然而舒畅。4.凯悦大酒店等少量的建筑物主色调为深褐色或浅褐色,色彩沉稳而厚重。综上所述,建设路、民主东路整条街道的色彩以白、灰等明度高的色调为主,辅之淡雅的暖色调,轻快而明净,在绿树的掩映下,像一个年轻而又有生活阅历的青年,朝气蓬勃。

(二)解放路、伏羲路(历史、文化特点)

1.从建筑色彩来看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商用建筑,色彩偏冷,明度不高,多以砖灰色、褐色为主,辅之以天蓝天、浅灰色等,建筑风格独具,但其上的广告画色彩杂乱、纯度较高、对比强烈,给人视觉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建筑原来的面貌和造型特点已不复存在;二是民用住宅,多是乳白色、亮灰色为主,其上有深灰、土红、锗石色线条为辅色,楼顶多为琉璃瓦坡屋顶,色彩为青绿色;三是古建筑或仿古建筑,青瓦白墙,或灰墙配以土红色、金黄色、深蓝色飞檐斗拱,色彩鲜艳,线条生动,富有一定的历史气息。2.这一沿线园林色彩非常单调,高大的国槐、松柏类、绿篱多为青绿色,有少量的银杏为金黄色,除龙城广场有活动花坛,色彩较为丰富以外,其它街道上无“点睛”之彩。3.公交车、出租车色彩花乱,如公交车贴画隐藏了车形,部分小品上“粘”上了不协调的色块和图案,尤其是商用建筑整体“穿”上广告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面貌。综合以上几方面,伏羲路全段公共设施的造型和色彩较和谐、清淡而平静。

(三)藉河北路、南路(园林、休憩特点)

1.藉河北路的建筑物多呈现青灰色、暗褐色,少量建筑物为白中带黄,整体颜色明度较低,厚重、深沉、时尚,辅相变化不大,只是明度强调了明暗对比,故略显沉闷;南路建筑物新旧相间,多以灰白色、土黄色、粉白色为主,辅色略带暖色调,点缀色不太多,造型一般。2.藉河风情线使天水这座城市有了“园林”的味道,红、黄、橙等各色园林小品和花草掩映在绿树中,与冷色的建筑物和淡蓝色的湖面形成对比,沉静中有着动感。但规模仍然太小,园林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羲皇大道、岷山路、成纪大道等(生活、居住特点)

岷山路和成纪大道建筑物体型大,排列较为整体,以亮调子为主,杂色主要来自广告装饰及建筑物上搭配不适的色彩。天河广场建筑物为深褐色、土红色,色调沉重。羲皇大道有许多旧建筑,黄色、土黄、灰白为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色彩比较乱。

篇4

1外饰材料

1.1石材

可以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类,天然石材材质坚硬,颜色和纹理多样,易清洁,常用的有大理石和花岗石,花岗石材质坚硬,耐酸抗风化,一般用于较重要的部位如裙房、人口等处。人造石材主要指人造大理石和人造花岗石,属混凝土范畴,品种较多,主要有水泥和树脂型人造石材,还有水窘石饰面板、水泥化砖等,其中树脂型产品光泽好、颜色鲜艳亮丽,水磨石饰面板表面光滑,花色品种较多,根据选用水泥、碎石粒的特点而定,水泥化砖常用作铺地材料,耐久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图1,将同一种材料粗加工和磨光,使粗加工的毛面呈现细小颗粒的漫反射,如同蒙上一层灰尘,而磨光面呈微晶状表面,深暗的底色得以充分显现,利用同一种材料的质感色差作表面装饰。既富有变化又十分和谐,图2,赖特在1938年和学生亲自动手建筑的别墅。由于建在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带的红色火山岩上,赖特聪明的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的天然石块叠垒台基,这些石块部分地一直延伸为墙壁,保持天然的情趣,巨大的木质构架直插地面,表面粗加修饰,让木材的肌理从片片暗红色中透出,强调了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帆布顶盖也未加色彩油饰,种种粗砺的处理,体现了赖特有机建筑像从“地下长出于阳光之下”的自然追求,整个建筑静静地匍甸在地上,从材质到颜色完全与基地融成为一体。

1.2玻璃制品

玻璃制品具有透光、透明、隔热、保温等优良性能,所以在建筑上广泛应用。尤其新型玻璃的出现,如安全玻璃、保温绝热玻璃、镭射玻璃和玻璃砖等拓展了其应用空间,也提高了建筑的表现力。除了门窗外,也用于外墙作幕墙,屋顶、雨篷及栏杆等部位,上海大剧院使用一种新颖的印刷净白玻璃,将幕墙玻璃自上而下印满由小到大的细密的白色圆点,使建筑外观白天有一种轻纱笼罩的朦胧透明质感,而夜晚映出灯光,通体透明。由于玻璃砖强度高,隔热隔音又耐水以及良好的透光不透过视线等优点,很适合安静、隐秘场所使用。

1.3金属材料

由于合成高分子工业的发展,铝材、钢材等大量金属材料用于民用建筑中,金属罩面板材主要由不锈钢板、彩色钢板、铝合金板、镀锌钢板、镀塑板等,其共同点是安装简便,耐久性能优越,装饰效果良好,从视觉感受来讲,建筑一改土木石等传统材料的面貌,有机器工艺的光泽、精确和力度,如法国巴黎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采用铝材装饰包裹内部的混凝土结构,整个就像一张皮一样伸展开来,组成极具韵律的图案,闪耀着金属特有的光亮。如鸟巢,主体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而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和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为国内外特有建筑。

1.4外墙涂料

外墙涂料作饰面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特点是只改变色彩并不改变墙面的质感,多见于大量的住宅或厂房,也用于商业建筑、办公建筑等。

1.5其它材料

陶瓷制品,常见的有釉面砖、外墙贴面砖、地砖、陶瓷锦砖(俗称马赛克)以及仿古建筑中常用的琉璃瓦等,水泥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采用水泥,彩色水泥等作面层,另一种是表面处理,比如拉毛,压花灯达到装饰效果。

2内饰材料

2.1内墙材料

常见的有各种品牌的内墙涂料,各种木质表面的型材和胶合板,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等),玻璃制品(镜面玻璃、彩色玻璃等),石膏板材,陶瓷制品(面砖、墙面砖、陶瓷质壁画等),织物类(挂毯、装饰布等),壁纸与墙布等。

2.2地面材料

主要有:木地板、地毯、塑料地板、天然石材、人造石材,陶瓷地砖、地面涂料等。

2.3顶棚材料

根据防火规范要求,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房间,现在常用的吊顶材料为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和铝合金吊顶,饰面板材还有矿棉水泥板、矿棉板、钙塑板、玻璃棉装饰吸音板等,在防火要求不高的场所,胶合板、PVC塑料板、壁纸装饰天花板等仍在继续使用。

从材料的特点看,木材导热性低,手感好,纹理漂亮,颜色温暖,质轻,易加工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优良的装饰材料。木地板,木墙裙广为流行,历久不衰,而且采用木材装修的室内效果,温馨舒适并带有原始的质朴感,由于天然石材(花岗石、大理石)有自然的情趣,耐久性、耐磨性好,容易与室外环境相联系,有个过渡,增加统一性,所以。在一些公共场合用的机会也较多。较之其他材料,纺织品手感柔软,使用舒适,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篇5

(一)乡土建材

在传统的麦秸处理模式下,它作为农田废弃物往往都会被农民在田间地头做焚烧处理,给当地的大气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现在,麦秸作为一种主要原料可以被制作成绿色建材,经过切割、锤碎、分级、拌胶、铺装成型、加压、砂光等一系列的加工环节,再配以少量的生态胶粘剂,就能够被制成麦秸板。

麦秸板具有质量轻、坚固耐用、防蛀、抗水、无毒、取材便利等优质特点,能够广泛运用于家俱、建筑装修、建筑物的隔墙、吊顶及复合地板等的制作过程中,是建筑用木材和轻质墙板的理想替代材料,也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

稻草砌块,简称(俗称)草砖,是采用稻杆经过机械整理冲压挤击后用麻绳或者铁丝打包而成大捆状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在国内,草砖外形尺寸多为高360mm、宽490mm、长300~1000mm的方捆,密度112kg/m3~134kg/m3,含水率小于15%。就我国目前乡土建材的使用现状来看,只在我国的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冬季非常寒冷的地区农村进行少量的应用。

(二)木塑复合材料

木塑材料就是将锯末、农作物秸秆、果树外皮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工艺技术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能够逆性循环使用的基础性绿色建材。木塑复合材料所具备的首要品质就在于它能够充分发挥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进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特征。这一材料的研发与使用目前也是全球范围内关于绿色建材研发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三)生态砂基透水砖

生态砂基透水砖是以沙漠地区的风积沙为基本原材料加工制成的。这一类型的建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绿色优势:首先,由于该类建材的原料直接可用,不会进行深层次的资源消耗,所以在原料收集环节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生态砂基透水砖的制作工艺技术十分简单,没有煅烧环节,能够有效降低能源耗用,在整个产品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第三,生态砂基透水砖的表面纹理细致密集,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具有优良的透水性能,能够有效实现过滤、净化的性能;第四,生态砂基透水砖经过检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能够实现材料的不断循环再利用;最后,生态砂基透水砖具有良好的保湿功能,能够有效涵养水分,实现自动调节建筑物内部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功用。

(四)废弃陶瓷透水砖

利用废弃陶瓷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透水砖,能够有效降低工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废弃陶瓷透水砖具有极强的透水性,能够使自然降水快速下渗,有效的实现了地下水资源的及时补充。除此之外,废弃陶瓷透水砖还具备极强的透气透水性,能够起到自动调节地表温度与适度的作用,有效降低“热岛效应”的产生,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平衡发展。

二、我国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使用的未来趋势

笔者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目前所使用的绿色建材现状以及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认为我国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的未来使用趋势应当注重发展以下几个方面,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

建筑用材料的生产往往导致矿产资源的开发与耗用,有的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已经使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收到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资源节约型绿色建材的使用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够通过实施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对现有能源、资源的使用来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用原材料替代的途径来实现。原材料替代指的是绿色建材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多种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渣以及城市生活固体垃圾等来替代,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使其具备达到标准的使用性能。

(二)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

节能型绿色建材指的是不仅可以使材料制作技术工艺本身得到优化,使材料制作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得到有效降低,而且还能够保证该类能源节约型绿色建材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项目的能耗。降低建筑项目的使用能耗包括降低运输能耗,也就是要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绿色建材,除此之外,还应当要采用有助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降低手段与途径,比如,可以采用保温隔热型墙材或节能玻璃等。

(三)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

篇6

“彩色之施用于内外构材之表面为中国建筑传统之法。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已甚发达,其有逾矩者,诸侯大夫引以为戒,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至于明清之梁栋彩绘,鲜焕者尚夥。其装饰之原则有严格之规定,分划之结构,保留素面,以冷色青绿与纯丹作反衬之用,其结果为异常成功之艺术,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也。……盖木髹漆为实际必需,木材表面之纯丹纯黑犹石料之本色;与之相衬之青绿点金,彩绘花纹,则犹石构之雕饰部分。而屋顶之琉璃瓦,亦依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从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对于中国传统建筑彩色之施用的论述可见中国建筑虽名为多色,但建筑施色却重在有节制的点缀,气象庄严,雍容华贵。“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营造法式》对于中国建筑彩画制度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颜色选用的考究,而且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古建工匠们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中国建筑的色彩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独树一帜,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早期中国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中国建筑的萌芽虽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尽管两汉时期中国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日臻完善,中国建筑体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汉武帝时,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儒学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学却由先秦时充满理性、意气风发的思想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死气沉沉、埋没人性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遭到严重的限制,秦朝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艺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正处大发展技艺阶段的中国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建筑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了“希腊佛教式”工艺表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丰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见,直到隋朝的结束。

2唐代建筑色彩艺术:等级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根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闻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宋代建筑色彩艺术:主流文化的印证

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油漆在这一期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自唐玄奘在佛庙中引入风格开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并且对后来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4元代建筑色彩艺术:宗教文化渗透下,风格秀丽而绚烂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权,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亚欧的大国。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最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从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创作手法。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人物姿态、神情十分雄劲,图案生动的气氛热烈,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点睛之作,《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5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6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7近现代建筑色彩艺术: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复古风行

时期,受西方的影响,建筑系统变了,色彩关系也变了。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租界,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质色彩,建筑颜色衬托了建筑载体的功能。

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在欧美国家取消建筑装饰的影响下,开始步入了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重装饰的阶段:装饰性的花纹图案已不多见,建筑装饰除功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术的门、窗及实墙之中寻找理想的格局

建国后,“”卷袭全国,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灾难性的政治运动使得中国建筑被极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或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国各地所谓的“万岁馆”如雨后春笋、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标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现了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的建筑作品,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盛极一时,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建筑色彩一改往日丰富绚烂的特点,成为了单一而枯燥的东西。在这样的文化浩劫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所赋予中国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荡然无存!

篇7

2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错的,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首先就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通过对缤纷的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认识,即知识的获取跟积累,为以后进行更高级的心理以及思考活动打下基础。(例子)在所有的感知觉活动中,视觉的作用远超其他感知觉活动,而色彩作为视觉最重要的一个因要素,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慕尼黑一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他挑选了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房间,把共墙壁分别漆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在那些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难看”的房间里(如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间),孩子们智商比平时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则变得迟钝。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使人的的情绪均衡,行动变得灵活的协调。上述的的心理学理论证明,色彩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智力、情商都有着重要影响。影响主要分成两类:首先是促使兴奋、活跃的暖色调,如橘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红色具有较大刺激性,它给人以灼烧感和奔放感。另一类则是冷色调,比如蓝色是一种很平稳、冷静的颜色。根据研究表明,3到4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识别色彩的明度和色相了,5岁以后就可以识别全部色相和绝大部分色彩明度。所以,能否给儿童提供一个科学的幼儿色彩环境,将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下一代国民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平。

3色彩设计理论概述

幼儿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涉及到诸多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建筑物理学、生态学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幼儿颜色心理特点,从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方面影响,探讨幼儿能力、兴趣、性格、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幼儿园的色彩设计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生活秩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里,要通过色彩风格的协调,哭显出色彩明快清新、活泼多样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培养幼儿感知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等生物性能力。通过对幼儿园色彩设计理论概述可知,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中,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要体现出尊重幼儿的自然天赋、引导幼儿的本性释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设计理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环境,给幼儿创造出活泼积极的世界、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幼儿园。

4幼儿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4.1健康性原则

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儿童相对较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建筑都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众所周知,色彩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色彩感知的敏感性与多变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诸多负面作用。所以,在作业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创设中,坚决反对单方面强调色彩的多样性,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及其长远发展。

4.1.1合理使用纯色

经过调研,在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园建筑设计片面追求高纯度色、高明度色彩对学龄前儿童的刺激作用,在环境创设中往往采用简单地大面积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环境设计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说到如何科学而又合理使用纯色,就不得不提到色彩的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因色彩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纯度对比。根据不同纯度关系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将纯度对比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纯度阶段,定为十二个级别标准。纯度弱对比在三级以内,纯度的差别小,视觉效果和形象的清晰度也弱,统一计划中对比,是五级以内的色彩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统一而又有变化的特点。纯度强对比是十级左右的对比,对比效果十分强烈,色彩能显示也饱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特征。所以,合理的使用纯色是幼儿环境色彩设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

4.1.2分功能区使用色彩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幼儿建筑色彩设计为了单方面追求色彩的变化而采用杂乱无章的色彩体系,造成诸如“色彩污染”此类严重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说到根据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色彩,首先要提的就是纯度的三个基调。即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鲜调;以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中调;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高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恐怖、低俗、刺激等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活动室,幼儿锻炼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场所。中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5%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教室,公共空间等场所。低纯度基调给人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如应用不当时会引起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休息室,过渡空间等。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所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来选择与之对应的幼儿环境色彩体系。正确选择对应的色彩体系,不仅可是使原功能区域的效果得到延伸,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有益的效果。

4.2特殊性原则

4.2.1受众群体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建筑并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幼儿建筑,我觉得它们被称之为“幼儿教室集成体”更为合适。记得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其中一方特别喜欢吃苹果,我们把他称之为甲;另一方特别喜欢吃橙子,我们把她称只为乙。甲每天从家里能得到一个苹果,他自己没吃,而把它送给了乙;而乙虽然不是那么喜欢吃,但是不好意思拒绝,就收下了。日复一日,终于在有一天,乙方不在接受甲方送的苹果了,她告诉甲方苹果并不是她喜欢的吃的。而目前幼儿建筑所处的境地正是与小故事不谋而合。一部分设计师只是单纯按照某一时段的市场需求或者自身偏好来设计幼儿建筑色彩,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正的需要,并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来做设计。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保证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保证儿童的特殊心理。除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基本的色彩搭配规律以外,更要符合儿童心理,在满足幼儿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要求的同时,注意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过度刺激。通过色彩运用传达关的享受,充分发挥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4.2.2建筑功能的特殊性

我们少年时代大都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环境不仅仅为少年提供了认识世界、学习教育、互相交往的物质环境,还偷偷地行使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即以教化为目的的精神与文化职能。在幼儿建筑色彩体系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功能的设计,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Philip.W.Jackson于1968年在其著作中所说的,让幼儿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教育。

4.3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裕寓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和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借鉴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抽象艺术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通过色彩的纯度、色相、明度等变化构造有趣味的空间。作为一种价值教育的道德教育既需要直接的显性课程,同时更需要校园建筑等隐性课程的辅佐。因为道德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要求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并依靠这种环境的暗示性、熏陶感染力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综合影响。因此,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建筑的陶冶。

篇8

2建筑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原则

2.1色彩必须要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建筑室内色彩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建筑装饰的室内设计与色彩的应用进行连接,使二者能够得到很好地契合反应,进而在建筑装饰的室内设计中能够体现出色彩要素,改善室内的环境状态,使其能够符合用户的个人需要,适应其工作与生活,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而言,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只有在遵循相应设计原则前提下才能够确保设计的质量和成效,符合相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标准。首先,色彩设计必须要满足相关的功能性需要,同时满足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要。对于色彩设计而言,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愉悦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种环境状态下我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就先要对空间的使用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例如在婚礼以及婚房等相关空间,在儿童的起居室以及老人的起居室中我们就要根据用户年龄层次以及功能的不同来进行不同颜色的选择和应用。

2.2色彩的设计应当符合空间上的构图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使设计的结果能够符合空间结构上的需要。在进行室内的装修设计时保证设计方案与空间构图的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出室内设计的颜色对空间的美化作用,合理的处理主题与背景、统一和变化、协调与对比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室内的装饰设计过程中要先对空间的主色调进行了解,一般来说主色调在空间内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润色和陪衬;其次就是处理统一与协调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取得统一又变化的效果状态,大面积的色彩不应当过分的鲜艳,而小面积的色块则可以适当的提高其亮度和纯度。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室内空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进行掌控,使其能够符合色彩应用的规律性,发挥出更好地空间装饰效果。

2.3尽量利用室内色彩的作用来改善空间效果。此外,在进行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时还要尽量发挥出色彩改善空间效果的作用和影响,充分利用色彩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以及色彩的物流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空间的尺度以及比例进行一定改变,使色彩的影响能够渗透到空间之中,起到改善空间效果的作用。例如居室的空间过高时,我们可以利用近感色,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空间空旷的感觉,提升空间环境的亲切感。如果墙的面积过大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缩色的作用,柱子过细的时候则可以采用浅色来改善,柱子过粗时还可以应用深颜色来改善,在这种色彩的衬托影响下改变我们对空间的视觉感觉,提升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2.4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过程中应当兼顾到民族以及地区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在进行建筑装饰的室内色彩设计时还要对民族以及地区等相关特点和差异进行充分掌握,在保证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基础上能够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为此,我们要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历史进行了解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人们审美观念的不同,进而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根据不同的条件环境来进行不同的色彩设计,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的设计需要。在此过程中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特殊习惯进行学习和了解,做到因地制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区分开来。

篇9

2绿色建筑原材料的特点

和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较,绿色建筑材料的最大特点是能改善建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建筑材料能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现象,并且绿色建筑材料具有易回收、循环利用的特点,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低能耗。

绿色建筑材料是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产的,改善了传统生产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低消耗。

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材料是垃圾、废渣等固体废弃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天然资源的消耗;

(3)无污染。

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都是采用绿色环保的物质,不会添加任何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任何有污物的物质;

(4)多功能。

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安全性强、耐久度强、节能环保、有利于人体健康等多种功能,不但能改变生态环境,还能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绿色建筑原材料的应用

3.1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3.1.1废弃植物纤维材料

废弃植物纤维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等,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以秸秆等植物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废弃植物纤维材料,其生产过过程简单,不会污染环境。废弃植物纤维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不能用于两层以上的建筑物,但能广泛应用在私人住宅、小型公共建筑物中。

3.1.2石膏材料

石膏类建筑材料的煅烧能耗十分低,仅为石灰能耗的三分之一,使用石膏建材能极大的节省能源的消耗,同时石膏建材比混凝土、实心砖更节省材料,石膏建材还可以循环使用,不会产生建筑垃圾。

3.1.3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具有保温、隔音、隔潮、阻燃、环保等多种特性,其生产原料是废弃的各种瓶罐玻璃碎块,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三废,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泡沫玻璃的重量轻、抗压强度高、耐火性强、导热率低、抗渗防水能力强,能代替砖块当屋面、墙体的施工材料。

3.2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3.2.1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门窗中的应用

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8%,要想建设节约低耗型社会,就必须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目前,我国建筑门窗大部分是钢质门窗、木质门窗、铝质门窗,这些材质的门窗不仅能源消耗量大,循环利用率低,还没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相对于这三种材料制成的门窗,塑料门窗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并且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可以当做绿色建筑材料。在传统的建筑门窗上,经常会安装玻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已经生产出一种能代替玻璃的透明混合物,这种材料的能耗很低,一般情况下,煅烧玻璃要在1400°-1600°下进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生产这种材料的过程中,则不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并且这种材料能过滤红外线,这对室内温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减少人们对空调等电器的依赖。

3.2.2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很多,但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问题。砖石材料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之一,现代砖石材料是利用工业废渣和当地的材料生产而成的,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功能多、尺寸大等特点,这种材料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在应用过程中,回收和循环利用率很低。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轻质墙体材料,如石膏建材,这种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很多能源,并且生产工艺十分简单,石膏建材重量比较轻、耐火性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毒有害气体,还能调节空气湿度,是一种良好的绿色建筑材料。

3.2.3绿色建筑材料在住宅室内装修中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住宅室内装修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室内装饰材料的消费也越来越多,但如果装饰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就会对室内空气造成污染,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住宅室内装修中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生产出来的绿色装修材料有生物乳胶漆、水性氟碳漆等,这些材料不会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能为人体的健康提供保障。

篇10

包豪斯除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理论研究外,还有壁画作坊(车间)中的色彩应用研究。1923年的《包豪斯理念与组织》中正式规定了色彩为壁画作坊的工作“材料”。最早担任这个作坊形式师傅的是施勒默尔和伊顿,但从1922年起,由康定斯基负责指导。同他在基础课程中开设的形式与色彩理论讲座相连贯,康定斯基进一步在壁画作坊中制定了详尽的色彩研究计划,即颁布于1924年春的《国立包豪斯壁画作坊的工作纲领》。

在这个指导性文件中,康定斯基认为壁画作坊的工作特点在于无法单独用色彩就生产出一种产品,它通过增强或减弱形式的效果参与到空间的塑造活动中。康定斯基将色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涂料的性质、胶合剂性能)与各种技术性工作联系起来,将色彩的心理特性与各种分析与创作的实验联系起来,规定了色彩应用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这同他的色彩理论教学在结构上取得了一致性。在壁画作坊的实践中,两类问题最为显著,一类是利用色彩对于表面的装饰与设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通常是通过学徒们将模仿的康定斯基绘画作品放大到壁画的尺度涂刷到墙面上的方式进行,显示了康定斯基教学方式的特点——使学生服从于教师的经验,因而实质上没有多少创造价值,常常在背后受人非议。但另一类问题却引发了深远的影响,即如何利用色彩直接服务于空间的塑造工作,或者说是色彩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问题。

在理论上更早提出将色彩运用于空间实践的,还有风格派。在1924年的《走向一个造型的建筑》一文中,凡·杜斯堡写道:“现代画家的任务是借助色彩创作一个和谐的整体,在新的四维的时空领域中,而不是两维的表面。”然而在实践中,凡·杜斯堡的色彩应用方式更像是把他本人的绘画作品直接贴到了建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最后得到的并不是色彩的面,而是漂浮在四面八方的色块。另一位风格派建筑师里特维德(Rietveld)的方法更彻底一些,在著名的“红黄蓝椅子”这个作品中,他已经将体积的不同表面用色彩加以区别,大大改变了体积本身的观感。包豪斯壁画车间的色彩空间应用则更进了一步,他们把这种在体积外部使用色彩的方法引入到空间内的表面中去。

在康定斯基关于色彩心理效应的理论讨论基础上,壁画作坊里的一些优秀学徒如辛勒克·谢帕、阿恩特等人逐步摆脱了用大尺度抽象绘画作为室内壁面装饰的方法,而考虑使用大块色彩平涂的手法,把空间中的各个界面涂刷成不同的颜色,借此强化或改变基本建筑空间的感受。这种想法在当时具有一种开创性的意义,还没有人提出过一套完整的关于色彩在空间中应用的理论或方法。谢帕的试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的应用性研究,而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色彩研究领域,它突破了传统色彩研究局限于平面效果的特点,把色彩的空间性研究从平面的视觉深度幻觉引向了真实三维空间中的色彩效果。在德绍时期,谢帕接任壁画车间的主任,完全应用了他的色彩研究方法,放弃了制作大尺度抽象壁画的工作,他的色彩设计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追随。

色彩空间性研究的实验,首先在德绍包豪斯教师住宅的室内设计中反映出来,虽然其中的三栋住宅是两户并联式,且室内空间布局比较相似,但通过不同的色彩处理方案,充分显示出主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康定斯基家的色彩设计就十分有趣,餐厅被刷成黑白相间的颜色,包豪斯的其他人以为在这种环境中肯定很不舒服,但恰恰相反,黑色与白色的强烈反差创造出一种奇特的宁静氛围。起居室是粉红色,还有一个不大的壁龛,它的侧墙竟是金色,而卧室是绿色的,工作室是淡黄色,画室与客厅是浅灰色,康定斯基妻子的小房间则是粉红色。克利的工作室中也有一面墙被刷成了黑色,作为挂放作品的背景。这种在建筑室内使用色彩的方式在当时是极其大胆的。除教师住宅外,谢帕还领导壁画车间为德绍包豪斯新校舍的建筑室内作了色彩设计。同教师住宅相比,更多考虑了利用色彩进行空间的划分和方向的指引,并将建筑、门、壁柜、灯具等不同要素清楚地区分出来。此外,在德绍市内,谢帕还指导了一些公共建筑的室内色彩设计。

十分可惜的是,包豪斯校舍与教师住宅遗留下来的照片几乎都是黑白的,无法再现它们当初的真实色彩面貌,只在一些文字回忆材料中对其中的色彩有所描述,但并不详细完整。战后,德绍的包豪斯教师住宅得到了重新修复,基本依据了当年的文字记述材料。对于缺乏文字记述的地方,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但仍依据了包豪斯室内色彩设计的特点。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修复后的建筑室内的色彩配置状况。它们的一般特点是,用色彩对空间中的界面和物体进行处理,起到限定、区分、标示、导引等种种效果,此外还对空间的形态、大小、动势的主观感受产生强烈影响。可以说,色彩的空间能力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潜力至今未被完全开启出来。超级秘书网

篇11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3)02-

每一件收藏品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载体和历史见证,是巨大的实物性文化资源。在陕南安康民间收藏家程时银的“百匾堂”中,陈列着搜寻自安康民间的从清乾隆五十七年到民国期间的近百幅匾额,它不仅填补了安康文化历史收藏的空白,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陕南安康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佐证。这一方方匾联就是挖掘不尽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其丰富而厚重文化内涵,启发我们联想出更多关于匾额及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提示我们对民间收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定位和立场进行新的思考,启示我们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在“收藏 保护 研究 传承”的主导思想下,主编李焕龙等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人士将百匾堂”中陈列的百幅藏品拍成照片,进而组织专家学者对匾文进行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编撰《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作为一部建立在文物收藏基础上的地方文化专著,该书《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其一是对“百匾堂”堂主程时银先生的文化收藏行为的记录;其二是对“百匾堂”藏品的形象呈现和含义诠释;其三是对“百匾堂”匾文的文化研究。

收藏是一项需要耐心、耐力甚至赤诚的工作。在本书后记中,主编李焕龙先生写道:“十多年前,安康商人程时银在山区施工时,偶尔发现有人将祖宗遗存的巨匾当做厨房的‘案板’、当成睡觉的‘床板’,甚至用作茅厕的房盖时,当下萌生了为保护而收藏的念头。于是,便有了随其足迹的延伸所收来的一块又一块匾额,便有了随其号召力的增强所追随的一个又一个藏友,便有了建设‘安康百匾堂’的梦想,便有了安康匾文化的传播。”解先生的《程时银的百匾堂之梦》、李焕龙先生的《聚集文气 传承文脉》详细而深情地记述了程先生的匾额收藏历程和保护文化的心路历程,记录了百匾堂匾额的搜集、收藏和陈列乃至本书的出版等一系列行为,并呈现了其中所包孕的程先生对安康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作为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图”当仁不让地在全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的主体之一是百匾堂藏品赏析,匾额照片的拍摄便成为真实而且艺术地呈现藏品的关键环节。文物摄影不同于普通的静物摄影,它是要把文物拍摄下来再现给人们去欣赏、研究,这一目的决定了百匾堂的匾额摄影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以满足普通读者的了解与欣赏之需, 同时还要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以符合文物专家和研究人员的科研要求。为此,摄影师王晓群先生在拍摄角度和光线处理上经过了精心的艺术构思,运用了精湛的摄影技巧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这部书收录的一百多幅匾额照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方方匾额以及书写其上的文字,更看到了画面中所透出的历史的时代感和厚重感。摄影师王晓群先生一方面根据匾额的大小、木质、底色、完整程度、纹饰、色彩以及雕刻技法等特征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尽可能全面、完整地以一个最佳角度真实再现匾额;一方面通过光线的照明, 运用摄影的手段, 把匾额的轮廓、形状、质地、纹饰、色泽,乃至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风蚀剥落的痕迹以及匾文书法和雕刻的刀笔走势、力度、阴刻线条凹凿和阳刻底部肌理都立体地反映在画面上, 全面、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匾额的面貌,为欣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真实具体的视觉感受和感性资料。

从匾额的表意信息——匾文来看,百匾堂的匾文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文字对称、体制短小、结构灵活,深藏哲理,耐人回味。准确地解释语义成为本书编集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郑继猛副教授本着信、雅、达的原则,对大部分匾文进行了语义解释,并对所涉典故做了较为详细的注解,以期为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提供较为便捷的赏读途径。同时,在其他学者的部分论文中,也渗透了对匾文的语意分析和赏析。

对百匾堂藏品的匾文化研究是一项基于匾文赏析的安康地方文化研究。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及其成果,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而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的成果。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涵盖面非常广。本书所论的匾文化是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之下、基于百匾堂匾联的匾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它几乎关涉语言、艺术、哲学、宗教、民俗风情等各种文化形态。

文化是人的社会成果,它的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国家、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固然重要,专家学者对文化成果本身的文化价值的宣传、研究和挖掘同样重要。《安康百匾堂藏品赏析与匾文化研究》即是在对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百匾堂藏品的文化价值的发掘和研究这一目的驱动下的成果。本书编撰出版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程时银、李焕龙先生是多年来致力于安康地方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文化人士;其撰文者既有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和安康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有执著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同时还有书法研究者和摄影艺术家。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产物,它既是融道德教化、历史佐证、学术研究、装饰实用、商贸广告、艺术鉴赏多重价值于一体的珍贵文物,又是集语言、书法、建筑、雕刻之美于一身的艺术珍品。它承载的是千百年来中华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寄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实体展现。安康的历史文化一方面从属于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又具有安康的地域性特征,因此,搜集自安康本土的百匾堂匾联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凝结和表现了安康文化在物质、精神方面某些特征。匾额多功能的文化载体性质,使得安康百匾堂的藏品具有了超出一般藏品的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和研究价值。

“百匾堂”的匾额大致可分为贺匾(包括祈福、祝寿、旌表、祝贺等)、德行匾(包德行、德政、褒扬、奖励、教育)、功名匾、祝颂匾(祝颂、颂祖、颂神)、堂匾等几大类,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孙鸿女士在《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所言:“从这些以简洁的文字、诗化的辞藻和深远的寓意,或藻饰升平,或褒奖德行,或祈求祥瑞,或褒扬功德的匾联中,推想出建筑的精气神,体味其深邃的文化意蕴和生动的文化生命。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安康历史的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 在通览并研读百匾堂的百方匾额后,本书的作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百匾堂藏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郑继猛先生的《匾额中的文化》从匾文的内容、赠匾制度入手,探究了匾额中蕴含的制度文化、职官文化、民俗文化。罗焕玉副先生的《漫谈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着重论述了匾额的彰表称颂功能,并探究了其彰表称颂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密切关联。李婷女士的《试论“百匾堂”德行匾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深意》从德行匾对“为行以德”的儒家行为规范、“为政以德”的儒家政治思想以及“为教以德”的儒家教育理念的体现等方面探究其文化意义及其对安康本土文化的影响。 曹刚先生的《浅谈“百匾堂”寿匾中蕴含的福寿文化》以百匾堂匾文的所体现的福寿文化为切入点,探讨道家思想在安康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及其对安康文化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此较为广泛和深层次的匾文化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的挖掘和研究,对于安康地方文化乃至中国匾文化研究都将具有一定意义。

从匾额的物质载体——匾牌来看,匾文是书家真迹, 经过工匠刻、雕、绘、喷等工艺制成,具有书法和工艺美术价值。百匾堂的藏品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被收藏之前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匾牌大多油漆斑驳脱落,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难从匾额的物质呈现形式本身领略它的风采。百匾堂的匾额以质地论多为木制;以色彩论有木质本色、黑字、红色、黑漆金字、黑漆红字、红漆金字、红漆黑字等,象征金银富贵的金色、传达热烈喜庆的红色、呈现厚重沉稳的黑色与匾额的匾文和书法构成了完美的组合;以制作方法论有刻、雕、喷等工艺;以雕刻技法论有阴刻阳刻,其对阳刻底部肌理和对阴刻线条凹凿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匠人们以刀,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我们不妨设想,这些工匠或书者中,一定有能书会刻,融刀与笔之功力为一炉,合书法家与能工巧匠为一体者,倘或如此,匾文书法与雕刻工艺的美便有了更高层次的水乳般的交融结合。尽管这些匾额即将褪尽从前的色彩,尽管它们的木质正在风化,但是相信读者凭着对中国匾额的了解,再借助本书所呈现的百余幅藏品图片,定能想象并还原那一方方匾额的美,从而领略其中所透出的大气、厚重的美学风格。

作为匾额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书法一方面体现了某一时代或一地域的书法审美崇尚及风格,另一方面体现了书法与匾文之间意与境的结合。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是语言书面形式的一种升华。百匾堂匾文的书法字体以正楷、行楷为主。正楷和行楷易懂、易辩、易写、易于制作,因而成为匾额书法的首选字体。正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字形规范,在点画布局上布白精当、结体紧凑;行楷笔道流畅、潇洒多姿、运笔巧妙。百匾堂匾文书法风格或朴拙厚重或洒脱秀逸,或浑厚饱满或平和典雅。它们不仅以笔韵生动的书法为载体传达文字的内容,而且具有画龙点睛的装饰功能,匾联与环境、建筑之美融为一体的美学效果可想而知。李增宝先生的《安康百匾堂匾额书法艺术漫议》从赏析角度,对百匾堂藏品的字体、书写风格及书家修养进行了介绍,指出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运用汉字记事,表达思想,抒感的同时,充分发挥提、按、行、顿,在墨和纸的使用中,显现出线条的浓、淡、干、湿、焦,使墨分出五色,从而使汉字升华到艺术的领域。当这些充满书法艺术的字落墨于牌匾,就充满了情感色彩和艺术品味”,认为百匾堂匾额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个缩影。该文为欣赏者体味这些匾额的书法艺术之美进行了导引。

从赠匾制度或习俗来看,赠匾、受匾的仪式本身传递着人情、亲情、友情,渗透着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习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制度文化、官职文化、风俗文化。“似续永年”匾的上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赠匾制度或习俗以及匾文化的重要资料:

“……往往于筑室落成及称觞介寿之际,裒集嘉宾,相与宴饮、吟咏歌之,顾绎其文辞,要皆歌功颂德已耳。……姻翁顾三先生乐善君子也。好行其德,绰有父风,不惮勤劳,修和功叙……恒见称于宗族乡党焉。近年来交游益广,生当日荣,先生乃增修正簉堂室,凡数十间,为贻厥孙谋,一劳永逸之计。非夸美也。兹值告厥成功,适逢先生六旬晋六荣筵,戚族宾朋,少长咸集,群称庆于先生之堂。时余亦在座……众宾复谓余曰:‘今日之宴,介寿而兼落成,盛事也。不可弗志焉,乞综括厥文而为之字,大书特书,命匠氏镌诸扁额以志喜,而彰无穷之闻,先生以为何如?’余应之曰:‘可。’盖余性素疏狂,乐道行善者也。况与先生交最久谊,曷容辞?故言虽不文,燕殿计焉,遂直序其事,书以赠之。”

由此可见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如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社会实践和意识中长期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如文学、艺术、哲学、道德、宗教),官方彰表和民众崇尚的社会需求构成的社会功能层(如伦理道德观念宣传、人际关系协调)等等多重功能和内涵,均包含于赐匾、挂匾、赠匾、受匾一系列制度或习俗中。

值得一提的是辑者在目录中简化为“德修寿永”的序体匾文:

“今观余姑丈姚公兴、姑母雷老孺人周甲增禄,算亥添寿,益信德修者寿必永,理得者数自符也。……(姑父)持家则性好俭约,衣不需帛,食不求珍,而乡里有嫁娶难完、丧葬无资者,则慷慨仗义,不惜解囊以赠其后。名登国学,为乡邻排难解纷。……邑中兵燹后,逃避军民日盈于门。姑母时年逾七旬,而增灶煮食以赡。逆族亲督其事者年余,非惟不吝资财,抑且不惮劳苦。……宜其五男挺生入黄宫而膺国典,诸孙林立,光祖烈而继前征。凡若此者,孰非姑丈之善教以致之,姑母之佐理以致之,又孰非姑丈舆姑母之能修其德以致之乎?是以九如五福惟二老之克全,介寿扬言非一人之阿好。余谊属葭莩,又系西席,闻见颇真,爰质言之,以表其懿行之大略云。是为叙。”

此匾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颂赞受匾者的德修寿永、理得数符,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趋尚,更重要的是它生动、详细记载并再现了安康民间慈善义举和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对研究安康古代慈善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文化的地域性包括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以及人的语言风格、生活方式、气质个性禀赋等各个方面的地方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百匾堂的匾额中,是其匾文从内容到书法及工艺美术风格、审美情趣等方面在具有中国匾文化共性的同时,都会打上特定的安康自然环境的烙印和地域文化的烙印。百匾堂的藏品对于安康地方文化而言,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批宝贵的文物艺术珍品。我们在品读、鉴赏这些匾额时,不仅可以从多角度获得怡情审美的美感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它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根脉,进行保护、传承和利用。李焕龙先生的《“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在分析了匾额本身的记史、教化、励志的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百匾堂”的文化传播功能:

“首先,是观赏功能。凡来参观者,都可按其兴趣或文化指向而尽情赏析,从中认识历史,了解风俗,判断价值,得到教育。善民俗者,可了解社会;善人文者,可了解历史;善书法者,可仿习书艺;善思考者,可丰实思想。不同的需求,均有所得。

其次,是研究功能。一块匾额,有无数的研究路径,其间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仅从文化角度出发,就涉及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甚至还涉及而当下热门的地域文化、旅游文化……所以,匾联的传播功能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也正因为此,这些匾联仅有馆藏是不够的,我们应从影像、书画、文本等方面施以现代传播手段,使之在大众传播、社会传播的广阔途径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效应。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在孙鸿女士的《收藏文化历史 留住文化根脉》一文中,对百匾堂匾额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是阐释:“这些匾联中包蕴着尊老优老文化、福寿文化、忠孝节义文化、奖赏文化和科举文化等,它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匾联在其安康历史衍变过程中,携同其产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价值取向,构成了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汉水中上游人们精神宏大叙事中的重要诗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这两篇文章立足于宏观的视角,对作为安康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之一的百匾堂匾额的文化收藏价值和意义,及其文化传播与保护传承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以期启发读者在欣赏其匾文、书法的同时,认识到它的政治教化和历史佐证功能、树立楷模并育人自勉的教育功能、观光助兴及增长知识等诸种功能,从而深刻体会其与建筑、书法、民俗、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而从民众的心理和行为上促进安康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