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1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588X

国内刊号:11-1589/G4

邮发代号:2-7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篇2

二:认真备课,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课的教学材料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本人认为,应将相关资料引进课堂,借助有关资料激活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教学所需的大量材料呢?其途径多种多样。如

从报刊获得: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像《 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通过杂志获得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

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总之,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收集大量材料,而且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分类记录,这样教 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借题发挥,产生幽默感,使学生明白事理

在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我正话反说:“我真诚希望自己是个唯心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观念’和‘感知’,随心所欲地使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都考上大学。然后,再借助‘意念’聚集成飞机或小轿车,欢欢喜喜地送大家到遥远的大学去报到,从而使大家免受学习和长途旅行之苦。”一番幽默的话语,惹得全班学生大笑。在笑声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人的意识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懂得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政治学科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篇3

教育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学的设计,对教学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师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思想。

1.朋确政治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2.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二、深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只有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三、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四、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政治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使之人心人脑。具体来讲:

篇4

在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较差,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学生缺乏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德育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甚至厌学、逃学。除此之外,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孺、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在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有的学生自私自利,时时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抗挫折能力很弱。在人际交往方面显得比较狭隘,社会往萎缩,对正常的社会交往心存疑虑,总是怕这怕那,自我意识差。

(二)教师普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没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导致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存在“黔驴技穷”之感,更没有成功感。

那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一)思想教育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人文综合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实践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四、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不正常的心理倾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生活观,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甚至是讨厌学习,进而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等。加上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较强,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很难取得的效果。要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首要条件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致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原则,他们空谈理论,满课堂讲的都是大道理,使学生觉得干瘪、枯躁、没意思,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所以,教师应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溶入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5

初中政治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课,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本人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老师,必须从加强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1.自主学习的理论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在于教师能否完全放开手脚,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性,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

(1)进行调查访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既活用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创新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一、           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及教学交往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师生双方并不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立的完整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沟通,并未形成积极的人际交流的情感体验。而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则认为:交往是阐释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教育过程不是“主体——客体”的对象化模式,而是“主——客——主”的交往实践模式,它是由三个环节——同客体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同他人的交往实践;同自身的对象化活动所构成的实践。在交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各自全部的经验、情感、个性等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合作,创设对话交流的情境。这种交往不是为实现教学的任务做铺垫,可有可无的,而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须,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须。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达到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生生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或生生之间的交往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二者有其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差别。由于教师的闻道在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具深刻性和长久性,而生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他们之间往往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又很少带有差别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重视教学交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交往实际上构成了学生智力背景,并使学生真正涉及到由不同个性和视野所构成的“精神场”。具体说来,教学交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教学交往沟通了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了完整的内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有自己对人生、社会及现实的认识。在交往的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不是主客关系,而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平等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及思想认识结合起来,从而打通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壁垒,使教学不仅局限于以书本为中心的科学世界,而且延伸到生活世界之中。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他们的交往关系时,也创造着生活,也在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不断地构建着“自我”、生成着“自我”,这就避免了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空话、套话、主观臆测和无的放矢,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符合实际,从而愿意接受和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交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将外在于自己、客观既定的、社会通行的思想政治道德等规范体系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教育中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既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又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外部要求与内部需要有机整合时,才可能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推动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而这种整合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完全自发地进行的,它总是发生在同他人的交流、沟通和“对话”中。这种认知交流活动如同一面镜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照构架,用以反观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将对通行的社会规范要求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并通过这种认知交往活动,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接触更多的新生事物,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需要。

    3.教学交往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美国学者保罗?库尔茨指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的责任感。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长远利益的责任感,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是对他人的责任感,培养利他之心,与他人分享生活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而责任感的培养只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责任的承担来实现。教学中对交往的强调,意味着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交往的教学过程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温情与信任,让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在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才能学会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所以科尔伯格曾指出:“道德发展来自社会冲突情境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是个体与其所在社会环境中的其他人的一种交流。”

    4.教学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自我,弘扬个体主体性,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书本知识、获取间接经验为主,因此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处理不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而且更多的时候是以教师的主导掩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性的发展,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又是以交往活动为中介,通过无数次的交往活动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师生双方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忽视哪一方主体作用的发挥,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和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学生只有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异同,对他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修改意见,也只有在这种交往中,学生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发展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交往的实施策略

    用交往互动的理念审视教学,构建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凸现主体教育理念,实施主体性教学。下文拟以高一《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二节“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为例加以阐述。

    1.       努力实现多渠道开放式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当代中学生受时代的熏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自我表现意识形成早,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不拘泥于传统和课堂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争论并按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教师必须适应他们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现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尽量协调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根据又不空背理论,通过听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让学生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及时吸取最新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真正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讨论教学之前,我布置作业,发动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到自己熟悉的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全面了解,或者上网搜集一些成功企业家的事例材料,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2.      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篇7

导语如何开启,教师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我在上《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一定认识许多明星吧?有一个明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现在成了‘富婆’,她就是刘晓庆。可是她由于长期偷税、漏税,数额巨大,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你知道偷税、漏税为什么犯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公民纳税的有关知识,通过学习就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让学生收集整理时政资料进行要闻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愿望,我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录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新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要闻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 举办时事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只是以传播课本知识为己任,而要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时事热点、焦点虽是课外内容,然而常常也是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政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及时地捕捉各种热点、焦点信息,为学生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讲解,而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就是比较好的方式之一。在党的“十七大”和两会召开期间,我为学生作了“十七大专题讲座”和“两会专题讲座”。这种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教学,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

篇8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师生关系平等。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四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篇9

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但是在目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常常是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针对中职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其育人的教育功能。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对如何进行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认清和摆正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弘扬一切有利于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要培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和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做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典范。因此,我们必须大胆进行中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主体。

二、深研课程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给人们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深研课程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认真备好课。因为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和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把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编写意图、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找出来。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学会主动学习知识。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我们现在的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直接联系,就自然会感受到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的,就会增强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革新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学习的自和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完成教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激情

多媒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物质手段或工具。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给广大的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既减轻了板书的负担,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谐,创建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新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努力身体力行,积极创新,积极探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 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

篇10

中等职业教育突显其独有的“职业性”。它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受教育的学生积极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让学生成为社会重要的人才,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学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在毕业之后,靠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走向社会,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接受社会的考验参加工作,甚至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这种远大的理想、艰苦奋斗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强烈的责任感都是让人值得敬佩的职业精神,由此看来,中等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有多重要,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中职思想政治课必须把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其基础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敦促学生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教育是核心

中职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还向学生传授了做人的目标、如何做人做事、在学会的同时学习了怎样去学,要遵守职业道德、坚持职业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奋斗目标,端正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态度,帮助这些学生不管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都能够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实践育人是本质

学校德育教育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方式督促学生体验、感悟生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实现自我价值判断和选择,提升自我情感态度,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人文关怀是体现

当前,思想政治课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育效果不明显、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厌学等现象。这源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偏低。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行为习惯差,思想多变。中职生正处青春期,我行我素、意气用事,缺乏自制力,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经常出入网吧、娱乐场所等地,滋生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无视校纪校规,甚至会违法犯罪。二是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中职生的特殊性致其容易产生失败心理。家长和老师经常性的批评,加之自身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倍感前途渺茫,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遭受打击,自信心不足,孤独自闭,缺乏交流,甚至对自己的家人、周围的朋友、社会的现象、学校的老师都出现叛逆的现象,抵抗情绪很激烈,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更为消息,只能“破罐子破摔”,白白浪费了在校的学习时间。学生主观上的抵触,不论教师如何竭尽全力进行教学,都缺乏效果,教学目的难以完成。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三是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难以接受新事物。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缺失,态度不端正,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小动作等现象频频发生,厌学情绪十分强烈,拒绝接受新事物。以上诸多因素要求我们教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在阶段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要求,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政治教学,最终求得完成教学任务。

1.端正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和新的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缺乏针对性,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对开展全方位教学很不利,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因此,教学开始阶段,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以新的思想来迎接每一次改革。通过完善文化知识、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个人修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自己的教学。坚持创新,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加强课堂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2.采用多元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高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①自主探究法。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让学生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灌输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各种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各个环节的研究过程,感性认识更加强烈。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但考查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再经教师的正确指导,将其加工改造,得到理性认识,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②因材施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因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一是采用兴趣教学法,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对案例质疑探索、调查研究、分析反馈、评价交流。师生双向互动,使教学对等。

3.整合教材内容。原有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理论知识和说教过多,不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职业素质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性教学,删除有深难度的内容,增补实用性的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教材。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新教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合当代中职生使用。选修课有《职业健康与安全》、《心理健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多元化的教材体系有利于教材内容的整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我在实际教学中所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教材,内容符合学生,效果明显。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需要创新和探索,最终达到实际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篇11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其教材的编写也遵循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们中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把知识、道理讲清、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条条、背条条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听懂,心服口服,进而产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求知欲,从感情上能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地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就容易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教学内容上在“新”字上想办法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一个人有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多,加之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划杠与记忆上,而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及时增添时代性的内容,不仅理论与现实脱节,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积极的愉悦情感,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必要的补充,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需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也就易于形成,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教学方法上在“乐”字上动脑筋

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和社会现实生活及时事政策联系紧密,学生要学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篇12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成为一种现代教育新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相互信任、相互协商、相互合作。师生之间虽然角色不同,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少一些师道尊严,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规定指令,多一些协商讨论;少一些横眉冷对,多一些和颜悦色。要将学生看做是生动活泼、朝气蓬勃、人格平等的个体,真正赋予其应有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心理束缚,使其无忧无虑地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展示青年学生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的优势,挖掘其无尽的思维潜能。同时,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能使学生情绪轻松愉快,造就良好的学习心境,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情感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培养真挚情感,用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思想政治教学的宗旨,决定了它既是一种理性教学又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和道德完善过程,又是情感表达和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创造性地通过教学表达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更美好、更纯真、更健康,信念更充实、更坚定、更崇高。

培养真挚情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充满热情。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正面教育、典型引导为途径,引导学生在情感交流中领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教师要注重学生需求,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发展充满热切的期望和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并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及时指导,让课堂始终洋溢浓厚的情感氛围。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拳拳之心时,就会对政治课情有独钟。因此,教师对事业充满激情和自信,对学生充满热情与爱心,是使思想政治课魅力四射、增强教学实效的基本前提。

三、巧设语言情境,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感染力

创设语言情境,要求教师锤炼语言艺术。语言要清晰流畅,博得学生的好感,拨动学生心弦,使其全神贯注。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沉。这种语调高低的交替伴随感情的起伏,形成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时还要做到,用词浅显易懂,自然朴素,生动传神,寓意深远,巧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用生动的口语,将抽象的道理解释的具体、形象、深刻,使学生绕梁三月,回味无穷。

创设语言情境,要求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充分重视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要做到鲜明准确、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常言道:“诚与中而形于外。”“喜怒形于色。”不同的表情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当教师“喜笑颜开”时,学生会心情愉快;当教师“容光焕发”时,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当教师“冷若冰霜”时,学生则“兴趣索然”。体态语言是根据课堂内容产生的,应适时适度,忌过滥过多,过于夸张,否则就显得不够自重。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之间,都要不失稳重、高雅的仪态,举止要潇洒大方,神情要亲切自然,这需要教师除提高自身修养外,还要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和训练。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思想政治课展现新风采

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引进思想政治课堂,是教学手段的一次重大革命,其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师精心选择的画面、音乐、动画等,能够以充分的新鲜感、动荡的好奇感、强烈的震撼力,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等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融为一体,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超越时空界限,活化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浓缩众多表象,为想象打下基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