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老师的回信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长给老师的回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长给老师的回信

篇1

当提及给父母写信时,孩子们都流露出期待、羞涩的神情,然而,当问及“你想跟爸爸妈妈说什么”时,不少孩子面露难色,常常几句“妈妈,我想你!”“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便无话可说了。面对大半页空白的信纸,执笔的老师们有些尴尬。老师们分析:这些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本身生活经验匮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那么,让孩子们对父母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

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结合节日开展专题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丰富经验,学习表达。“暖暖端午节”“快乐儿童节”“激情中秋节”“我的新年愿望”等系列活动便由此产生了。“暖暖端午节”活动中,不善表达的瑞瑞小朋友画出了跟奶奶一起包粽子的过程,老师代为转述:“爸爸,我今天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好害,包了8个,我只包了1个,还有米漏出来了,包粽子好难啊。我把我包的粽子留下来等你回来吃。”在“快乐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学会的本领画了出来,向爸爸妈妈报告自己的进步:“我认识了路旁的花叫紫薇,可漂亮了!”“我折了个小钱包送给你。”稚嫩的画、可爱的手工作品、老师的话组成了一封封情深意重的信,飞向了远方,飞向了孩子日夜牵挂的地方。

二、石沉大海空期待,一片诚心终回信

虽然事先跟家长取得了联系,但寄出的信大多石沉大海,回信寥寥无几。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老师们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收到信的,蛮好的!忘记回信了。”“对不起,这阵子忙,没来得及回信。”怎么办?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亲情书信还要继续吗?

“老师,能不能再写一次信,我上次的画没画好!”一个孩子的嗫嚅让我们心酸。再写一次,不,再写很多次,总有一天,家长会有回应的。这次,信封里除了孩子精心准备的信,还悄悄藏着老师的信:“妞妞爸爸,您好!我是妞妞的老师,想跟您说说妞妞的情况,孩子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对她的童年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她。”老师情深意切的话语和孩子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家长感动了,一封封回信陆续来到了孩子的手上。“宝宝,这是你长这么大,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妈妈也想你,过两天就回去看你!”“宝贝,爸爸发工资了,给你买漂亮衣服。”关心的话语从老师的口中念出,思念父母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开心的笑容在孩子脸上绽放。

篇2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少年教育中让少年体验个人成长对长辈的义务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以“给父母说说心里话”为主题的习作,但从以往学生习作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偏离了本单元的主题,而是单纯地给父母提一些建议,选择的材料也很普通。为此,我安排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美文的同时,学习表达对父母之爱。

1.品味优秀作品,感悟父母之爱,领会表达方法

(1)学习教材提供的文本。单元组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四篇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不管是‘精彩极了’的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批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因而,我们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并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还要了解掌握构筑表现父母之爱的描写方法: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

(2)阅读教材之外的名作。教材虽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所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而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与习作方法,所以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名家作品,既让学生感受了父母之爱,又积累了文章呈现的写作方法。

2.回忆相处事例,感知父母之爱,获取亲情素材

(1)从回忆中找材料。边学文,边布置学生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用简要的语言列举例子。这样,既能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又能让学生从回忆中找到典型的习作素材。

(2)从采访中找材料。要求学生边采访家长边记录事例。家长所列举的事例更有理性,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为孩子“付出的爱”,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父母之爱,同时积累更富有现实意义的写作素材。

(3)从“反”例中找材料。爱有慈爱,也有严爱。让学生回忆父母亲和自己相处过程中自己不理解或不满的事例,并想想他们的出发点会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父母之爱,不仅有正面的,还有“反”面的。这既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又扩大了选材的范围。

(4)从反思中找材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叛逆的思想苗头,往往会逆着父母的思维做事,但事后又会感到后悔。因此,借习作选材机会,让学生思考:你对父母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他们面对你的伤害,又是怎么处理的?这样做既增进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又在习作的选材上有新的突破。

3.抒写感恩美文,感谢父母之爱,表现血浓亲情

(1)重温写法。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达欲望后,重温本单元学过的写作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片段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具体描写人物在整件事中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表现父母之爱。

(2)片段练笔。建构主义认为:“引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与原理。”为了更好地掌握写人方法,从学生所列举的事例中选择一件来让全班同学练习如何写具体。之后分组、分描写重点进行片段练笔,完成后全班交流。

(3)抒写大爱。有了典型材料,掌握“写法”,又进行了片段练习,再“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现父母之爱,就不是空话。但因生活经验的不同,所选择的材料各具特色,习作水平也有差别,所以在之前训练的基础上,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倾听孩子心声,感受肺腑之言,回信表达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校联系与合作,认为它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孩子们得到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而通过“孩子读习作,父母写回信”这一环节,让孩子对父母亲说声“谢谢”,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延伸了语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增进了两代人的沟通。

(1)学生读作文。安排学生给父母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习作,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表达对父母之爱,同时也让家长在倾听中回忆过往的点滴,感受亲情,唤起为孩子的懂事而自豪之感,增进沟通。

篇3

没想到,活动受到了爸爸妈妈们的高度关注。消息一发出,班级QQ群里就热闹开来。有的说:“第一次给孩子写信啊,还不知道怎么写呢?”(后来证实,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每个人都写得非常好,这也证实了语文老师以前说的话:只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就是好文章)。有的问:“邮局在哪里?从来没有去过呢!”(可见,写信将要成为历史了)。有的家长表示大力支持(可见思想觉悟很高 )……

家长们讨论得热闹,孩子们这边也毫不逊色。当我在放学前布置周末任务的时候,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提问环节,个个都高举着小手。普遍的问题是:“万一我爸妈工作忙,不给我写信怎么办?”“万一,我爸妈睡懒觉,没空带我去邮局怎么办?”(孩子的担忧都是有生活经验作背景的)。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信心满满地给他们保证:“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他们会去做的。”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担心完全多余,很多有心的家长还用相机记录下了孩子参观邮局、帮爸妈投信的过程。

周一早上,我在传达室拿到了第一封信,并将其读给孩子们听。这封信虽然不是写给自己的,但大多数孩子在听完之后都纷纷表示:“好感动啊!”“我都快掉眼泪了!”有一个孩子更是直接地问我:“为什么我感动的时候,眼睛会忍不住掉眼泪呢?”收到这封信的菲菲也很开心,很幸福!其实,我也被这封感情真挚的信所感动了。后来,不断有孩子催问什么时候能收到自己的信,那期待和向往的表情,无法用语言描述。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收到了爸妈寄来的信。他们自己把信封打开(我告诉他们,自己的信自己拆,别人的信不能随便拆),拜托我读给他们听。不得不佩服爸爸妈妈们,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写信,也正因为是第一次给孩子写信,都写得真诚、感人,让我这个读信的人都不禁眼睛湿润。那孩子们呢,更是无以言表,当听到爸妈在信里夸奖自己,当听到爸爸妈妈说爱自己,脸上就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当我读到信的署名“爱你的爸爸妈妈”时,有的孩子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篇4

父亲的自行车

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儿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父亲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还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儿夺去了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后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④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选自《语林》2005年8月)

【问题】

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想了许久”才回信,“我”此时想了些什么?请续写出“我”回信的一部分内容(50字左右)。

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

人生没有梦想就会乏味;生活没有创造就会平淡;事业没有激情就会无奈;心灵没有关爱就会黑暗。孩子的梦想由教师指引而放飞,教师的事业因孩子创造而精彩。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是刚跨出幼儿园,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了能让他们在短时期内迅速适应小学生活的节奏,爱上新的校园,爱上新的班集体,爱上每一位老师,我抓住了每一个教育契机。

还记得2008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的情景,隆重的开学典礼结束后,清脆的上课铃早已响起,可家长们还是站在教室门口,走廊里,窗台前,甚至是教室里,像孩子一样激动、欣喜着。尽管学校广播和部门领导在一次次提醒着他们可以离开校园,可他们还是久久不愿离去。此时,我正一遍遍教孩子们响亮地说出校名,班集体名及“我是一名小学生”,孩子们一个个挺直小腰,微笑的脸庞写满对老师的信任与欢喜。“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深深明白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有备无患,机灵果断地处理好课中的“冷不防”,才能激发出孩子们浓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小学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也才能真正上好每一节课。孩子们也会对老师由开始的欢喜到后来的喜爱,甚至是崇拜。

二、 从爱起步,赢得家长的信任

校门口,我们常会看到家长对即将上学的孩子不厌其烦、看似唠叨地叮嘱,目送着孩子走进校园,他们的眼中写满牵挂,写满对孩子深深的爱。正是因为这份爱,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了我们,期盼他们能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健康成长。

在我们一(6)班有个小男孩,小时两次特殊的经历,一次在街上走失,一次是上幼儿园中班时,由于淘气、调皮被老师罚站到厕所里半天,对孩子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经常厌学,而且有咬嘴唇的自残倾向,医生说是典型性恐惧症。为此,妈妈停职留薪,带着孩子奔波在盐城和上海之间治疗了一年多。

孩子上一年级后,家长最担心的就是能否适应新环境,开学第一天便主动和我们两位老师介绍了孩子的情况,我们当即就表态一定会特别关注孩子,请他们放心。孩子确实很特别,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言语很敏感,很内向,不愿意和班上其他同学做朋友,课堂中也常常是听半节课,玩半节课。别的家长在开学的第二天就不再送孩子进教室,只送到大门口。细心的戴中华老师主动和他妈妈沟通,让她根据情况,可以特殊,到教室里接送。对于他课堂中的“情不自禁”和“不由自主”,我们也总是轻轻走到他旁边,示意他认真听讲,只要一发现他的好,就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给他自信。慢慢地我们发现,他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经常主动捡教室内外的废纸杂物,每次大扫除都积极要求扫地或擦窗。这时我们都会满足他,教他怎样做得更好,孩子每次都非常开心,家长也觉得很欣慰。他的课文朗读也是声情并茂,于是我们又安排他早读领读。因为我们抓住了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和家长沟通交流,现在孩子在班里各方面都挺优秀。去年年前,妈妈带他到上海复查时,医生说他恢复得出奇地好,他的心理现在和正常孩子一样,没有任何障碍。真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当初,我们两位老师有时觉得他就是一只烫手的山芋。细细想来,倘若我们不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情况,不经常和家长沟通交流,不给予他特别的关爱,孩子就不见得能康复得这么快,家长也不会对我们充满信任。

三、 从爱起步,取得家长的理解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每位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和教育观念不同,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有一些分歧和冲突。这时,我们首先应反省自己: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或不够好;我将事实清楚地告诉家长了吗;如果是我做的不好,我努力去取得家长的理解了吗?

篇6

在每学期初,我都要单独建立一份本班留守学生档案。档案中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父母姓名、现在监护人姓名、现在监护人与本人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是否在校住宿、父母工作地等。我将这份档案给本班教师人手一份,让每个任课教师都来关注、关心他们。

2.制定留守学生教育计划

根据每个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并适时调整。

在2008年秋季学期,我班有一名14岁男生伍××。父亲在他5岁时就外出打工,中途只回家两次,也没有给家里寄过一分钱,母亲一直在家务农,打点临工,祖父母偶尔接济一下母子俩。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一般,喜欢上网。针对伍××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九月:1.召开班干部会议,商讨如何构建良好班风,并指定本班团支部书记与伍××结对帮扶。2.家访两次。3.与伍××谈心一次。

十月:1.伍××给他妈妈写了一封信,谈谈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2.家访一次。

十一月:1.与伍××谈心一次。2.在本月主题班会活动中写一份材料,全班交流。

十二月:1.家访一次(周末放假时和伍××一起回去)

在十一长假过后,团支部书记向我反映,伍××上课不认真听讲,有一次没有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我马上找来伍××,了解情况。原来十一期间,他的一个好朋友从外地打工回来了,那个朋友衣着光鲜,打扮时髦,跟他说打工很挣钱。他很彷徨,想辍学打工,减轻妈妈的负担。我给他讲他妈妈对他的期望、他的理想(做建筑工程师),让他自己认真反思一下。然后和他妈妈交流,他妈妈很吃惊。我和他妈妈交流了处理方法。班里还有两个留守学生也有他的这种想法。对此,我及时组织了一次班会――理想与现实,我请外班一名曾经辍学打工的同学在班会上谈他的打工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让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通过这次班会,让全班同学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伍××也彻底打消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伍××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班级前十名的好成绩,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努力把班集体建成学生之家,让留守学生在班级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2009年秋季学期,学校德育处在全校推行“孝・雅”教育。我适时召开“行孝之我见”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达成共识,“牢记父母养育之恩、老师培育之情”。在班会上我提议:每个同学给父母写一封信,留守学生每月给远在外地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我和在外打工的家长沟通,希望他们也能尽量给孩子回信。我观察到那些收到父母回信的孩子特自豪,好长一段时间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在这些家长的回信中,我选取有代表性的回信在全班交流,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父母打工的艰辛、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篇7

恋爱时: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娘,我一定要娶她!

结婚1年:我的媳妇还不错,算得上是贤内助,只不过有些小毛病,偶尔也耍耍小脾气。

结婚5年:她开始变得俗不可耐,越来越不讲理了。

结婚10年:她是世界上最不近人情,最不讲道理的女人,当初我怎么会娶了她?

结婚20年:不计较那些缺点,除去脾气太糟糕,还勉强可以容忍她。

结婚30年:有时候她也挺明白事理,挺懂感情,挺会料理生活的。

结婚40年:老伴真是不错,内可持家,外可以独当一面,来世一定还要娶她。

(仲秋)

迷你裙

孙女:“爷爷,穿迷你裙影响健康,是真的吗?”

爷爷:“可不是怎么着,穿迷你裙坐着的小姐一换姿势,我血压就升高。”

微型家长会

儿子:“爸,明天学校要开一个微型家长会,你有空吗?”

父亲:“什么是微型家长会?”

儿子:“就是只有班主任和你参加。”

留级

儿子:“爸爸,我留级了,您不要难过!”

父亲:“为什么?”

儿子:“我们老师也留级了,她又到这一班来教我们了。” (李兰)

脑筋急转弯

1. 最接近人类的动物是什么?

2. 什么人的手不能摸?

3. 两个人在海边玩,叫小明的人突然被海浪卷走了,另一个人叫什么?

4. 小白猫掉进了河里,小黑猫把它救了上来。小白猫上岸后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5. 餐厅里,五成熟的牛排碰到八成熟的牛排,为什么不打招呼?

6. 白色的马叫白马,黑色的马叫黑马,黑白相间的马叫斑马,那么黑色白色红色相间的马叫什么马?

7. 一对健康的夫妇,为什么会生出一个没有眼睛的后代?

8. 一个驼背90度的人,晚上是如何睡觉的?

(阿珂)

别幻想了

儿子:“爸爸,我也能长成像您一般的大人吗?”

爸爸:“是的,过20年。”

儿子:“到那会儿,我就用不着什么事儿都得先问妈妈,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吧?”

爸爸:“别说了,儿子,连爸爸我还没长大到那份儿上呢!”

吃饭的时候去

“老板,您这儿厕所里的苍蝇太多了,简直叫人受不了。”

“您下次不要一大早就上厕所。”

“那该什么时候去?”

“吃饭的时候去,那时候苍蝇都到餐厅里去了。”

敲门

寝室一女生从外面回来,边敲门边喊:“同志们,我回来了。”没动静。

“心肝宝贝们,又闹什么花样了?”还是没动静。

“再不开门,雪糕可都化了!”门立即开了。

打人

法官:你为什么要用椅子打你丈夫?

妇人:因为我举不起来桌子。

输得精光

太太打麻将到凌晨回家,为了不惊醒丈夫,她先在客厅里脱了衣服才进卧室。恰巧丈夫醒来,见太太如此样子大怒道:“太过分了,你竟然输得这么精光。”

敲门

夜里,酒鬼猛拍路边的灯杆。

路人:“干吗呢?”

酒鬼:“敲门,太太不给开。”

路人:“慢慢敲吧,你太太一定在家,你看,上面还亮着灯呢!”

短信聊天

晚上睡不着,遂发短信给女友:“郁闷中,陪我聊会儿!”

篇8

二、活动目标:

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能牢记不忘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育之恩,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建立和谐的“施恩”和“感恩”互动的人际关系。

三、实施步骤:

活动以“常怀感恩之心”为主题,在2011年3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安排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月28日——3月6日)

2、2月28日下午的班会课:

学唱“感恩歌曲”,做到每人会唱一首感恩歌曲。推荐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绿叶对根的情意》等。

学习《感动中国2011年度十大人物》事迹。(事迹网上下载)

3、学校的电子屏幕宣传感恩标语:

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学会感恩,感恩让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恩难忘,师情永存。

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已。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4、、寒假学生自制感恩卡评选。

5、3月4日三八妇女节前布置布置周记或随笔《给母亲的一封信》,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之情,要求母亲在信后写一段回信。

(二)、第二阶段(3月7日——3月13日)

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父母养育我”为主题的活动。

1、3月7日早晨的升旗仪式上,家长和学生代表进行“感恩父母养育我”的倡议。

2、3月7日下午班会课各班召开“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为主题的班会。

(1)、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培育、养育情况。包括母亲从怀孕到分娩过程付出的辛劳;了解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

篇9

三年前,我们将孩子送到幼儿园,那时的他们,矮矮的、小小的、嫩嫩的,有的喜欢哭鼻子,有的不会自己吃饭,有的还会尿裤子,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家。我还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到幼儿园,害怕孩子的纠缠和不舍,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后,逃也似地离开了。一上午上班都那么不安心:孩子哭了没?中午睡觉了吗?吃得怎么样?不会上厕所怎么办?忍不住给老师发条信息,询问孩子的状态。老师很快回信息:孩子很好,您放心!那一刻,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

孩子就这样渐渐地开始了幼儿园的生活。还记得2011年的六一,咱们幼儿园在江南大剧院为孩子庆祝六一儿童节。作为观众,看到自己的小不点和同学们一起登上舞台,并在舞台上像模像样地表演节目,那一刻,我泪流满面。那是幸福的泪水,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篇10

1.促成家长与学生、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外出经商、务工的较多,这些家长把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关爱、监督,养成了他们任性偏狭、爱玩逃课的个性;还有些走南闯北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每月寄给大量的零花钱,任他们胡花海用,养成了孩子攀比吃穿、不思刻苦学习的不良习性。语文后进生中这些孩子占的比例较大。要转化这些语文后进生,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次作文《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好几位同学在文中写道:“我不是不想学习,我想妈妈,想爸爸,我想插上翅膀飞到你们的身边……”还有的写道:“我一个人在家,晚上睡觉好怕,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更怕,我就叫几个同学陪我……”我意识到这些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沟通。家庭干扰、精力分散,成了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于是我发动学生开展向远方的亲人写信活动,向远方的父母倾诉心里话,或者向父母介绍学校生活,或者诉说思念之情,或者向父母表示努力奋斗的决心。后进生当然写得不够好,我主动与他们一道修改,并与他们谈心。在作文写好后,我又要求学生把它工整地抄写好,写好信封,寄给远方的父母,信中附上我致家长的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恳请家长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交换思想感受,讲述他们在外创业的艰辛,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这次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家长纷纷回信,赞同我的做法,就连在家的父母也回信,夸他们的孩子懂事了,能与父母交心了。我坚信促成家长与学生沟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必然会对后进生成长带来良好的影响。紧接着我又通过电话保持与后进生家长的联系,要求他们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落实好监护人,我也时常把学生的在校情况通报给家长,共同担负起转化工作。

2.营造尊重后进生的校园氛围。《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道:“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批评和处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歧视后进生、伤害后进生自尊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也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当众羞辱他,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转化工作也会难上加难。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单靠语文教师,全体教师都应用爱心呵护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后进生,应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博大的胸怀,共同营造尊重后进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发现闪光点,多加鼓励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每个人都喜欢被表扬和鼓励。更何况孩子呢?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我正是抓住这一点,总是非常细心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然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其沐浴在被肯定、被承认的温馨之中才成功地转化了很多后进生的。

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持续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除了创设情景教学法,还适时采用讲故事、演讲、小品、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表演教学时,我注意兼顾各学力层次的学生,让他们人人都有机会参与,避免后进生只当陪衬的现象。

四、在“帮扶”中激发后进生的自信,促其进步

后进生一般心理压力较大,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老师根本不喜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就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如后进生在发言中,语言表达难免出差错,这时作为老师必须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尽可能对他们讲“不用怕”。亲切的语调可使后进生不会感到望而生畏,气馁。而且还应该对症下药,面对他们的确想回答但回答不好或不会组织语言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他们不会说,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一遍示范,教师的耐心是对这些学生最好的鼓励;当他们不会自学时,我觉得教师也应该弯下身子再单独教一教他们,直到让他们像优等生一样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因为后进生的厌学往往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所以导致学习兴趣一点点降低。

五、教育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就是要解决后进生想学与不想学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学生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可以促使学生克服各种挫折和困难,并为之奋斗,能对自己起到良好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自己、为父母、或是为其他需要感激和感恩的人?为了将来的发展,为了考哪所高中上哪类大学,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都是很不错的理由。只要他认为有道理,它就可以带来源源的动力,促使学生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余时间、家长会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思想、建立自信。另外,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能够每日有所收获,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显然就有所提高。

六、作文分类训练,培养习惯,精心批改指导

篇11

一、引言

随着社会急速发展,无论是教师或家长都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生活节奏在高速运转中,双方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给家校有效沟通带来严峻考验。一方面,学校普遍采用的家访、家长会、电话、校讯通平台等沟通手段,明显受空间、时间和对象制约,缺乏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深入性;另一方面,家长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逐渐减少,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往往是通过几个电话和考试成绩,由此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想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了解每个孩子是关键,这就需要通过家校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班级家书的出现,契合时展,弥补了家校双方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沟通缺口,并能与传统家校合作方式形成互补,建立起现代家校沟通新路径。

二、传统家校沟通方式难适应新时期需要

家访、家长会、电话、校讯通平台等交流方式的出现,使家校合作教育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但也仅此而已,这些方式是拉近了家校合作关系,却始终不淡不咸,难有深入突破。可以断定,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快速转变,家校沟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瓶颈期”,那么,到底受什么因素制约呢?

第一,教师时间不允许。白天在学校事情繁多,晚上在家备课和学习,实际可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时间少。

第二,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是上班族,能归他们自由支配时间少,关注孩子精力不足,主动联系老师的更少。

第三,作为家校沟通重要手段——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学校、孩子的重要途径。不过,家长会最大功用更多是阶段性学结,况且基本是一学期开一两次,时间短内容多,远达不到家校沟通真正目的。

第四,很多家长喜欢使用电话询问孩子情况,有利亦有弊,好处是方便、快捷;不妥的是,在电话里往往只能长话短说、客气话多、分量话少,沟通效率欠缺。

笔者在家访、家长会、电话、校讯通平台等交流方式基础上,深入探索了书信——班级家书这一家校交流新方式,其间所取得的成效使笔者坚信,这是打开家校合作瓶颈大门的金钥匙。

三、班级家书构建“三位一体”新型沟通合作模式

传统家校沟通模式主要是“教师+家长”,教育的主体学生往往被排除在外,其弊端显而易见。班级家书目的就是通过书信工具,把这三方联结在一起,重新构建三方沟通合作途径,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双簧戏,而是“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新型沟通合作模式,如下图:

(一)班级家书的概念

班级家书即教师写给学生、家长的信,摒弃古老书信格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既有教师去信,又有家长或孩子回复的初级层次;二是教师、家长、孩子全面沟通后,达成教师、家长满意和学生接受的个性教育方式为高级层次。

班级家书每月一期,应首先确定每期主题,如“交流、分享、合作”、“关注心理成长,走进心灵世界”、“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其次,遵守环节设置为主题服务的原则,在保留重点、核心环节基础上,其他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安排,加以创新。以下六大基本环节仅供参考:

1 卷首寄语:用温馨言语,拉近与家长距离,打下交心基础。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总结性和前瞻性。

2 校园动态:总结一个月来的校级较重要的各项活动,写明活动时间、内容,突出本班参加情况。让每一位家长能更进一步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孩子的方式,真正达到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家长了解学校)

3 班级动态:班集体作为学生每天共同生活、学习的基层组织,家长通过了解孩子所在班级集体开展的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等,能够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生理各方面发展有全面认识。(家长了解班级)

4 亮点表扬:将班上好人好事、孩子所获得的荣誉、奖励列举表扬,让先进典范起到引导、激励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营造集体荣誉感。每月可根据班级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小标题,如“国学传唱之星”、“创作之星”、“书法之星”、“荣誉盘点”、“最美心灵”等,挖掘每个孩子闪光点,让表扬代替批评。(家长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

5 家校携手:反映学生共性问题,如迟到、作业漏写等,不出现真实姓名,教师提出建议并与家长单独沟通;提示家长和孩子在生活方面需要注重的问题,如防寒防暑防火等,重在提出需要家长加强或配合的地方;还可以和家长分享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心得、经验,或总结回复上个月家长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家校初步合作)

6 回音壁:回音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设计一页,家长读完信后写给班主任的反馈信称为“家长回音壁”;一种是学生把读完信的感想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想对老师说的话写给老师。这部分为班级家书核心环节。(情况反馈及时,实现有效家校沟通)

班级家书的基本实施步骤:

(1)教师向科任老师、班干部了解和总结班级情况,并根据上期班级家书实施情况重点制作“家校携手”、“家教智囊”、“回音壁”环节,完成写作任务。

(2)统一印刷,由学生带给家长。学生、家长回信。

(3)教师整理书信,及时处理学生、家长难题;向学生、家长回信,适当转达双方心声;探讨学习、教育方法及班级管理等。(针对个体)

篇12

夏天,过去了。

以前的我,从不相信“光阴”的速度,现在却不得不叹服。墙上的日历还来不及撕掉5月6月的那面,8月就毫不留情的走开了。作业的字迹似乎还未干,夏天就过去了。两个季节的交替如此的迅速,如此的无情,无情到只能让人叹息。

我偶尔翻翻以前的作业,却发现了一封信。那是去年开家长会老师让写信送给家长。我抽出那张有些褶皱的纸,静静地看着:

亲爱的爸爸:

您好!

处在这个夏与秋的交替的时令,我有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口……

……

一年后的我,面对这封信,不自觉的笑了。

苦笑着,任由最后的骄阳照着。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变得多愁善感,或许那不是真的我,又或许,是春秋改变了我。

回忆的刺伤,岁月的无情,时令的变迁,这一切都改变着我,让我面对时间,只有无奈。

我不想去干抓住时间的蠢事,时间本就是一支箭,抓住它只会伤着自己。况且,无论怎样阻止,该走的从就不会留下,正如生命。

我曾试图给一个朋友写信,但从此便石沉大海,直到今天,才收到了他的回信:

谢谢你的信,夏天到了……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