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田径训练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田径训练计划

篇1

1、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素质。

3、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

(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

(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车轮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各种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橡皮条。

(4)扛杠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5次,每次2小时左右(上午7:30---9:30)。

四、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月进行一次考核。

3、每一个月底进行一次高要求的考核。

五、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篇2

由于河间市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向低龄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运动员选拔对象也要趋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梯队。作好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准备。

二、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在今后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经常和运动员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从而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业余训练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专项技能。

三、训练要求: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器材和场地。

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3、训练必须要有持久性和合理性。

四、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二周内)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20xx.10-20xx.11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三)、第二阶段:(20xx.12-20xx.2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20xx.2-20xx.4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四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六、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篇3

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的基础,在我国体育课教学中,它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终生体育”的观念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经常科学系统的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人体的体质,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在高校的田径课中,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很有必要。

1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1.1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一定本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对田径只是有系统的了解,还要知道和相关的学科的联系,在业余时间要多学习一些相关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和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善于观察和钻研教学中和训练中的难题,善于总结训练中的各种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2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高校科研型体育教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田径教学中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第二,对工作能做好总结并能提出创新;第三,在实践课中的实践的能力;第四:课堂教学中的良好的组织和公关能力。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相关理论的运用研究,把课堂“训练”和“科研”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训练学生田径运动的教学水平。

1.3具备团结协作精神

在田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起着关键的作用,当教师在知道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老师之间要在合理科学的分工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田径训练的指导质量。学校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又强又有责任心、在工作中具有协作精神的老师要给予实地懊恼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好的发挥。

1.4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制定相关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方案,在体育教师之间要形成相互促进,加强教研等活动,让老教师带动和指导新教师,不断的提高教师师资力量。

1.5高校教师要树立敬岗爱业的精神

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运动员处理好学习和训练之间出现的矛盾,能过全心全意的教学服务。

2 充分发挥队员在业余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2.1发挥训练中的群体效应与尖子的作用

田径运动员的水平不会是齐头并进的,有好有坏,同一训练小组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教会队员学习别人的长处的同时要认识到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取长补短,每个队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教练在每次的就训练中要对每个人实际训练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要利用榜样的力量,在队员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训练热潮。

2.2加强比赛模式与自信心的训练

对于田径队员的训练,在开始的阶段,队员取得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往往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使得队员在正式的比赛中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在技术的发挥上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引入比赛模式的训练,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方法都很重要。

3 增强训练方法科学性,提高训练质量

3.1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指导队员进行训练,能保证田径训练顺利的进行和提高运动员水平,因此教练在实行训练之前,要制定好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全面系统的对他们进行训练。

3.2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在对田径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根据教科书上的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不能生硬的套用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培训,在训练过程中必选遵守基本的训练原则,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每一位学员都要区别对待,对于某些队员有利的训练方法,不一定全体队员都适用,因此要“因材施教”。

3.3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

为了让队员在最大的限度内提高训练效率,教练的指导非常的重要,制定好的训练方案对于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大有帮助,教练一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教练要深入研究专项的技术特点,把握好它的本质,在传授的时候,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住要领。第二,对专项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它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的训练成果,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水平进行改性,为运动员量身定做适合的训练方法。第三,在训练中一定要加大训练的强度,这种强度要超过比赛的强度,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田径运动的训练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只要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挖掘运动员的潜能,进行合理的训练,才能不断的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教练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和创新性的进行培养,为田径比赛的创造更好的成绩,增加田径运动员的人数,为其他的运动项目也储备然才。

篇4

关键词 竞技田径 可持续发展 训练

一、科学化训练背景下世界竞技田径运动快速发展

近年来,以前曾被认为是人类生理极限的纪录不断被更新和打破,这一切显示,当今世界竞技田径运动仍然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高水平的比赛明显增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快速提高,连续比赛能力得到明显的加强。各国的竞技田径水平快速提高,呈现万马奔腾的现象,运动员的竞技寿命也变得越来越长。

这一切都源于国外的训练的现代科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归结于如下几个原因。

(一)训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现代的技能和体能的高度结合,现代的训练效果更重视整体化,局部动作应该从整体中去看;以赛代练,形成赛训结合的新的比赛观念;训练的专项化手段越来越强,更加重视对各田径项目成绩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并加深了对项目特性的研究和探索,大力采用肌肉用力的特点、幅度和速度等方面与专项核心动作相似甚至一致的练习手段;在优秀运动员中专项训练比例越来越大,并体现在各个训练阶段和手段中。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更加科学化,比如说传统的训练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地被突破和创新。

(二)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的掌控和放松恢复能力的提高。“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被提到训练原则的高度,多学科的各种手段和方法被运用到恢复中去,这极大地减少了运动员的伤病和过度训练。同时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三)选材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进一步提高人类的运动成绩,就必须要充分挖掘人类的潜能,这使得选材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现代竞技田径大量采用最前沿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选材的成功率

(四)教练员的培训体制得以完善。竞技田径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十分重视教练员的培训和交流,比如英、美、德等都拥有自己统一的培训教材和等级标准,经常召开各种教练员的年会、研讨会、报告会等等,让教练员得到不断地充电和提高,掌握最新的训练信息和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

二、对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思考

(一)完善训练和竞赛管理体制,并使之法制化,从制度源头上理顺关系。目前,很多体校都存在着大量的拔苗助长,不按运动训练规律训练的现象,这其实一部分是教练员水平的低下,更大成分是因为我国绝大部分体校都将运动成绩与教练员的晋升、奖金挂钩,这迫使他们明知故犯,以牺牲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为代价,来获得自己的短期利益。更多、更早地采用了市场经济的手段,并依法管理运动员的选拔、流动和培训是世界田径运动训练竞赛的成功经验之一。我们应该越来越多地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这是我们与国际接轨的基本保证。同时要根除兴奋剂毒瘤,根除改年龄、操控比赛等丑陋现象。

(二)认真贯彻“科技兴体”的方针,提高体育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加大田径科学信息化的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早已在世界田径的高速发展中得到验证,要提升科研和医务人员的地位和积极性,应该像国外学习在训练中有强大的发言权,而不是仅仅作为一般的保障人员,要有针对性,长期定点服务,并与运动成绩高度关联奖金和利益。要加大训练信息化的进程,迅速掌握和创新国内、外的最新的训练思想、训练方法、训练手段。

(三)科学选好材,为我国的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世界田径强国在选材上的作法,科学、细致地作好选材工作,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提供一个高起点、长效应的训练发展空间。并要建立一个可以激励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的机制,让有天赋的选手早进来,多进来,最后开心地出去。

(四)形成一个良好的培养优秀田径教练员的机制。迅速建立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事业心强的教练员队伍是实现我国田径强国的最根本的人才上的保C。要学习国外的培养机制,从选拔、聘用、交流、培养等机制上着手,可以将实行和破格提拔国内优秀教练员相结合,多引进国外优秀教练员短期工作,多开有效的教练员培养的会议,多从根本制度上鼓励教练员自我的提升。

(五)明确定位,形成自己的传统的优势项目,并调整理顺好国内的各种关系。目前来看,世界各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各自的传统项目上占据一定的优势,比如说非洲高原国家的中长跑,美国的短、跳,前苏联的长投。我们要根据我们自身的人种特点和传统优势,缩短战线,重点发展我国的优势和潜优势项目,特别优先发展对技术要求比较强和对意志品质、速度耐力要求高的,我们曾经辉煌过的项目如竞走、男子跳高、男子跨栏、女子铅球、女子中长跑等,这些项目有着较厚实的运动员培训的经验积累。同时要调整理顺国内的各种关系,形成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理想局面。

三、结语

中国竞技田径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复杂的工作,我们既有曾经的辉煌,又有失败的低谷,从起点做起,从制度上做起,耐心地,激情地建立优秀人才库,做好每一项具体地工作,把训练当成一项科学的、伟大的事业来进行,中国竞技田径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的。

篇5

关键词平顶山市体校短跑训练现状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2.观察法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目前教练员和全队队员正在积极努力备战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在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

表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 专项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苏峰 48岁 男 25年 100m、200m、100米栏 本科 高级 武汉体院

刘海珍 47岁 女 24年 400m、400米栏 本科 国家一级 河南大学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表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

性别 人数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小学 初中 高中

男生 25 13 2 10 13

女生 23 2 15 4 6 13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图1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男、女生运动员等级分布比较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完成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3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超计划完成 完成 没完成

男生 2 ( 8.0%) 19 (76%) 4(16.0%)

女生 5( 21.7%) 17 (73.9%) 1 (4.3%)

所占百分比 14.6% 75.0% 10.4%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调查分析

短跑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注:此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为本人通过对在训运动员中的其中40名运动员访谈得出。

表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周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百分比

速度 短距离

间歇跑 短距离

重复跑 阻力跑

或助力跑 休

息 加速跑 66.7%

力量 上肢力量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50%

专项耐力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33.3%

技术 80米放松跑 起跑、

弯道跑技术 起跑、

途中跑技术 50%

身体素质 协调性练习 腰、腹肌

垫上练习 跳跃练习 跳栏架 66.7%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训练量和强度调查分析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选材现状调查分析

1.短跑选材的总体要求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选材重点和指标调查分析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调查分析

1.优秀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规律。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二)建议

1.建议加强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篇6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必须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来实施教学与训练。切不可为训练而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比赛成绩和名次。如果这样,即使运动员取得一定运动成绩,那也往往是昙花一现,到高一年级阶段,就很难取得进步了。此外,实施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必须重视科学选材,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班、年级代表队,从中再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苗子进一步培养,最后确定校代表队的名单。

二、认真制订学校田径课余训练计划

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训练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制订好完整的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三、建立好运动员训练档案

要了解运动员训练情况及训练水平是否提高,必须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训练成绩记载。

四、合理训练,遵循训练原则

教师要认真钻研一些训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实施科学训练。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如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

五、注重课余训练医务监督

田径课余训练要注重医务监督。这是因为,训练中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如脚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延缓恢复的时间。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教师在训练中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如训练中运动员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等,应及时停止训练,询问其情况,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其症状。

六、处理好学生课余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基层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要训练了,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到场训练,甚至不来训练,导致教师训练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影响了训练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是老师在讲试卷不让其出来。对此,教师不应责怪学生,而应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主动和班主任老师、各科任课老师沟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家访

篇7

温岭市作为我省的经济强市,田径运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大批适合从事田径运动的中学生队伍,各中学具有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力量的优势。根据本人多年的田径训练经验,浅谈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控制训练的过程,供大家参考。

1 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特点

1.1 训练时间的业余性

中学生主要任务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高中学生最大的任务是考大学,业余田径训练只是针对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只能在学习之余进行。我们将业余时间划分为课间休息时间、单元上课之前时间(早操时间)和单元下课之后时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因此,中学业余田径训练将表现出时间短、次数不多的训练特点。

1.2 训练过程的长期性

竞技运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高中训练一般为3年,这为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长期性、不间断性提供了可能,在相对固定的体育教师下进行训练,能较好地保证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1.3 训练过程的阶段性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15到19岁),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肌肉面积小,肌纤维细,肌肉落后于骨骼的生长,骨骼的坚固性增强,男生身高增长仍明显,而女生明显减缓,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分析与综合能力明显增高,身体发育接近成熟;这个时期的男女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思维能力显著提高,对兴趣与爱好趋向专一,观察与判别能力增强,盲从性大大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生、心理特征,为训练阶段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1.4 训练内容的多样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和每一种训练内容对人体作用的局限性,学校业余田径训练所选择的内容应能提高学生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术,促进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打好宽厚的基础。

1.5 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趣味性

中学生不同于成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田径训练过程较之其它体育项目枯燥,这样学生就难以较长时间的从事某一练习。因此,必须通过多样有趣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

2 训练过程的控制

2.1 选材的控制

2.1.1 生理机能状况对身高、体重、胸围、血压、心率、肺活量、反应时等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测得数据选材。

2.1.2 运动素质的状况选测30m、立定跳远、十字障碍跑、30m单足跳计时计数。测试方法(略),根据测得的数据选材。

2.1.3 心智状况在运动素质测试前和测试后,用心境量表POMS, MAACL或者是BFS来测定学生体育活动和比赛时的心境。选择运动主观体验好,积极性高的学生。

2.1.4 参考父母亲的身高和体形;通过808(智商)量表测学生的神精类型。

2.2 训练过程目标的控制

训练过程的目标就是指训练过程中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把目标划分为阶段性目标和终级目标,并且每个目标都应有定性和定量的要求。

2.3 训练阶段过程划分的控制

一般来说,1周为1个小周期(5到6天),高中业余田径训练一般在期中考试前后各为1个小中周期(2个月)和一个学期为大中周期进行。

2.4 训练计划制定的控制当训练阶段划分以后,就要根据阶段来制定训练计划

制定计划要依据师生的基本情况、训练的目标、训练的内容、场地器材条件、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等制定出:课间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训练日训练计划、小周期训练计划、小中周期训练计划、大中周期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无论制定以上那种计划都必须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接受性、灵活性、实效性、一致性原则。

2.5 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

2.5.1 课外活动课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指导思想:以发展1到2项身休素质或某项运动技术为主,选择训练内容,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完成训练任务。

训练目标:对于发展的1到2项素质或某项运动技术的学习提出具体要求。100m ×5次,男生每次不能超过13秒,女生不能超过15秒等。

内容选择:以灵敏、速度为主的内容;以速度、速度力量为主的内容;以一般耐力为主的内容;以某个专项为主的内容等。方法和手段:根据发展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依据课的内容和训练目标,可相应采用重复法、间歇法、变换法、持续法、游戏法、竞赛法、循环法、趣味法、综合法等等。

信息反馈:测试成绩、任务完成情况,一次训练结束后3-5min队员心率情况,是否有规律的下降,还有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面部表情、肌肉弹性、睡眠等等。

2.5.2 不同时期训练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异时性发展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规律、认识规律和时空的变化,按照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地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来控制不同时期的训练过程。

训练目标:确定队员所从事的具体运动项目(如100米或400米);积极培养队员从事专项运动的兴趣、责任感、自信心;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专项技术;提高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抗练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专项生理机能,使其适应专项运动的需要;初步形成与专项运动相适应的心理品质,以及系统地学习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

选择内容:着重于专项训练、无氧耐力、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并根据专项发展和提高的要求,应特别注重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专项技术微细结构动作的训练,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小肌肉群力量的提高,选择与专项相关密切的各项内容。如:专项本身,专项的一些辅和诱导性练习,与专项用力特点和动作方式相同和相近的各种练习。根据训练的任务和选择的内容,适当选用这些方法:重复法、间歇法、变换法、持续法、游戏法、竞赛法、循环法、趣味法、综合法等等。信息的反馈:通过测验、比赛、观察、座谈、问卷调查等获得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智素质的各项指标。为下次课或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3 结语

为了最优控制高中业余田径短跑训练过程,施控者在训练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训练时间的安排上,内容出现的顺序上,依据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特点和训练规律及短跑运动的特性,有程序、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安排。高中在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结合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专项技术、专项技术细微结构动作的训练,在量积累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

参考文献:

[1]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1-6

篇8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而田径作为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运动,可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他们训练,并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只有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对田径运动了解不够完善,制定的方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难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影响训练效果。(2)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无形中为初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参加的田径训练较少,在训练中很难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3)教师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获取。但是不少教师的田径专业素质较差,采用的训练方法传统落后,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协调,影响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保障,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共同商讨、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协调。(1)学校应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调整好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时间,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冲突,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2)初中体育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课堂上严格执行,保证计划得以贯彻落实。(3)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保证可以胜任田径教学。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与田径相关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田径训练方案,并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不断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训练效果。

2.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比例科学。田径运动对最终训练结果要求较高,只有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时,应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关注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还应注重训练量,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化。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田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和意志力,可有效提升其田径成绩。另外,教师应将田径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专项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适当降低,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项训练与普通训练相融合。

3.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提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提高他们的田径水平。假如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现象;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则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即使他们长期训练,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范围,并按照这一科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先引领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然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速度,最终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参与一定的训练,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刻准备进行田径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制订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方式与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组织他们参加田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一、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加者的基本动力之一。培养田径训练参加者对田径的兴趣、爱好,并形成田径锻炼的习惯是运动训练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

1.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

田径运动是基础同时也是最原始的体育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其明显缺少趣味性。因此,田径训练应首先增加其趣味性、刺激性。例如,把单纯的准备活动改为游戏预热、球类预热,下肢力量的训练改为累罗汉,耐力训练改为在足球场全场橄榄球比赛。还有训练场地的改变,笔者经常把学生带到野外选择合适的场地训练,比如小山丘、沙地追逐跑等,增强其活动的趣味性、新鲜感,改变田径训练的枯燥无味。

2.提高学生的田径训练动机

快乐是几乎所有人都向往的,因此,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让学生在训练开始就对田径训练充满信心,对田径训练感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动起来,提高运动动机。

3.增强学生自我实现的动机

人的需要分为安全的需要、温饱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还有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己的兴趣就是归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要经常组织学生从各方面证实自己超越自己。首先笔者将不同项目的学生分组,再根据不同素质分组,定时让组间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后,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是田径队训练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田径运动员优异的运动成绩离不开优秀的体育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田径运动员的成绩优异。

1.体育教师要加强知识体系的更新,善于学习和知识储备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基本来自于大学学习的课程知识和自己曾经的训练经验。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训练经验的总结。另外多关注大型比赛,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其他教练员的训练办法,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

2.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做个科研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教师在坚持以训练为主的同时应该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训练”与“科研”结合在一起,可以更自觉地钻研理论,及时掌握训练信息,不断丰富学识,不断提高训练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充分发挥队员在业余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1.发挥训练中的群体效应与尖子生的作用

学生根据专项分组后,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很优秀,而且模仿和学习技术动作的效率比其他队员要快,因此要加强这些学生的技术训练,先让这些学生在技术动作上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模仿,有利于全队学生的技术学习效率。同时要加强比赛模式与自信心的训练。有些同学在学习初期训练成绩很容易提高,而且也能发觉自己提高的幅度,但到一定技术水平后,自己的技术水平很难提高,达到一定的相持阶段,因此要组织适当的运动项目比赛,使学生在心理上紧张。适度的紧张能使学生的训练成绩充分发挥,并在检验的同时,得到提高,达到超量恢复。

2.增强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提高科学训练的质量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 教育 田径训练

高校田径训练本身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较强,近几年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影响下,高校田径训练中的科学性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运动科学极度发展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田径训练间可以进行深度融合,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在田径训练中进行了多媒体应用的系列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职业体育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高校田径训练与职业体育训练间具有很大不同,如何在高校田径训练中摸索出一条合适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路径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田径训练兴趣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进行应用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本身及田径训练兴趣的提升,田径在整个体育运动系统中是较为枯燥的一项体育运动类型,田径训练对于训练强度的要求较高。高校教师在组织田径训练时时常要进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口头进行调动这一办法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正向激励效用下降的状况。这一情形下,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田径运动精彩视频以及训练重要性等知识,田径名人演讲等视频、音频资料对于学生进行动态展示能够较好的活跃田径训练氛围,而这种正向激励也能较大程度提升学生对于参加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保障田径训练的连续性与系统性。

(二)有利于田径训练科学性的提升

田径训练科学性提升是当前高校田径训练的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在当前运动科学极度发展背景下,将安全训练与科学训练间进行平衡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媒体技术本身可以对高校田径训练活动怎样进行,何时进行提供指导。将大数据平台,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较好融合应用的情形下,系列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案也能被更多的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活动中从而提升高校田径训练的整体科学性。高校田径训练整体科学性得到提升情形下,实际训练质量也能得到较高保障。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应用

(一)训练计划制定与动态展示应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动态展示之中,当前便携式运动设备已经十分发达与普遍,其可以ρ生训练中的运动量大小,心肺功能等进行及时跟踪与记录。高校在应用此类设备时可以利用云端对于系列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和比对,并将最终结果进行动态展示。在这一层面的应用可以较好监督学生田径训练的完成状况与整体训练的达成状况。系列运动数据经过特定软件分析过后也能较好的对于学生实际训练的短板予以鲜明体现,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调整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有积极帮助。这一层面上的应用价值体现则要求高校适时增加田径训练支出,确保多媒体及其相关信息技术能够尽早的在田径训练中发挥出此类作用。

(二)训练纠错中的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缺位下高校田径训练结果无法被学生进行直观获取,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中,教师可以通过手持摄录设备对于学生实际训练状况进行实时拍摄,在田径训练结束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于训练实际状况进行播放能够直观的将学生存在的训练问题体现出来。在这一进程中教师结合视频文件进行错误指正能够使得学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田径训练中存在的不足,这也能为田径训练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做出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情形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也能在短时间内较好的缓解田径训练资源与田径训练需求间的不平衡。

(三)训练动作规范性展示应用

田径训练本身需要大量的重复,通过不断重复规范化动作使得自身机体形成对于规范动作的机体记忆与肌肉记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也可以应用到动作规范性展示之中。部分高校教师虽然具备较好的理论教学知识,但除个别体育教师外,大部分教师对于田径训练中各种动作如何规范性进行的掌握并不准确与熟练。这一情形下,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搜集等形式将田径训练动作的规范性展示,动作要领等传授给学生,依托多媒体提供的及时展示和动作规范指导,辅之以教师的单独纠正便可以较好保障田径训练中动作规范性的提升,而在多媒体技术参与下,学生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很多运动中的误区也能自行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予以查证、解决。

三、结语

高校田径训练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当明确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应用属性与价值,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也是其在田径训练中发挥出正向作用的有效前提。高校田径训练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是重要一环,因此,高校教师在常规训练内容的选择上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上应当付出更多努力,结合实际体育教学实际,田径训练实际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应用频率进行调整也是其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篇12

田径训练在提高学生耐力等方面作用和意义重大,并且当前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学生在体育训练的方面可以有一定的特长,而初中阶段作为体育训练的关键期,抓好该时期的田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非常关键。

一、新疆地区学生田径训练现状分析

(一)田径训练场地及器材现状调研。

在初中田径训练中田径的训练场地是最基本的、最低的保障,如果田径训练的场地不够平整、或者是杂物比较多的话,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就非常的容易受伤出现意外事故,尤其是那些年龄相对较小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及生理尚未成熟,所以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带来不能泯灭的创伤,甚至会对之后的训练产生影响。从当前来看,新疆地区初中的体育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很多初中院校都修建了全新的田径塑胶跑道,并且为田径训练还引进了训练器材,但是这在场地和器材方面当前新疆地区的初中仍旧存在着场地狭小的问题,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的田径训练无法正常的进行。

(二)田径项目布局现状分析。

从新疆地区初中院校所开展的田径布局情况来看,其中长跑、中长跑项目占到了100%,跳远、跳高项目占到了80%以上,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新疆地区田径项目布局基本上都集中在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一些田径项目当中,实际上这与初中院校的田径场地及器材等不无关系。另外新疆地区的田径项目训练还有着一定的不合理性,例如跨栏及铁饼等项目与其它的田径项目相比就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根据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之所以会导致这一原因有场地和器材的原因,同时也有校领导基于安全的顾虑,这就导致出现了当前初中院校田径训练项目布局单一的问题。

(三)田径训练的时间及参与训练的频率分布。

训练员的参训率及训练实践与运动员的运动量直接相关,当前初中院校的田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运动员以充足的训练时间、参训频率作为根本保障。依据有关规定,学校应该保证每个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每天其参训的时间应该是在2-3小时,而由于大多数的初中田径训练都属于业余训练,所以很难开展系统化的训练,其中大部分的运动员田径训练的时间都在每日1-2小时之间,并且每周的训练时间为3-5天,从这点来看学生的训练频率及参训时间相对还是较为合理的。

二、影响当前新疆地区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新疆地区参与体育中考的考生数量有所增加,而在这其中考生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体育娱乐的条件也相应的得到改善,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机会相应的增加。那么根据上述对当前新疆地区田径训练现状的分析,笔者深入的开展调研,发现了影响训练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下面几点:

(一)文化课成绩对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影响。

从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目的来看,很多学生并不是对田径运动有很大的兴趣,也不是基于爱好而进行的,而是为了中考和高考能进入一个好的学校而参加的训练,但是参与训练之后学生就必然会在日常中更加重视体育训练,而在这些常规训练当中田径训练是最为常见的,所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就会减短,所以会影响到其文化课成绩。而一旦文化课成绩降低,学生就会有更多学习压力,也就会影响到田径运动时间,在训练当中也会影响到其心理,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的现象。

(二)家长对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支持程度的影响。

为了考试而参加田径训练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其持的是反对意见,甚至有些家长是明确反对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的加重,最后就会对其训练产生影响,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由于承受过多的家庭压力不得不中途放弃田径训练。

对于初中院校来说学校领导更重视的是文化课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以不管是在田径训练场地、器材,还是在训练安排等各个方面都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田径运动的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及问题的出现,最后使得田径训练效果不理想。

三、提高初中田径训练效果的措施

(一)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

初中阶段的学生反应比较快、灵活性较高,并且身体处于第二次发育的高峰期,所以该阶段针对初中生的发育来看应该将重点的田径训练放在跑步及力量的训练上,同时该阶段的学生每天都需要进行柔韧度的训练,这就需要依照每个运动员自己的真实情况去制定出田径运动的计划。

(二)做好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工作,排除学生田径运动的后顾之忧。

初中体育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兼顾到文化课的成绩,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体育特长生的压力要更大,所以付出也更多,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体育生体育成绩上去了,文化课成绩却非常低,并且这种现象正如本文的调研结果一致,是比较普遍的,那么要想做到二者的兼顾,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为了体育生能够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端正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目的和态度,要对学生明确体育训练的艰辛,同时需要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和任务。

2.体育训练固然重要,但是现在更高学府招收的体育生不仅仅是体育人才,更应该是全方位的人才,所以每个体育生都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要合理的进行二者时间的安排。

3.体育训练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在训练当中要保证一定的度,不能让学生因为训练而感觉到疲惫,如果学生感觉到疲劳不仅会影响到体育训练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训练后的文化课复习。

(三)不断改善新疆地区初中院校田径训练的基础设施。

首先要改善其训练的场地及训练的器材,这有学校在硬件条件上改善了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初中体育生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其次作为初中的田径训练员则应该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提升自己在田径教学中的水平,因地制宜的去进行训练场地及器材的合理性安排。

总结:

当前初中院校已经修建了田径塑胶跑道并且为田径训练引进了新的器材,而当前初中阶段的田径训练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中,田径运动未能得到均衡性的发展。其中文化课成绩、家长的不认可、学校的不重视等都是影响初中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因素,而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训练上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在处理文化课与训练之间的关系上要做到统筹兼顾、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做到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