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车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配合《通知》要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安科院”)在广州、哈尔滨、天津等地开展了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查找城市风险源、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协助政府监管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风险总体情况
2015年11月―2016年10月,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天津市滨海新区率先完成了城市风险评估工作,最终形成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滨海新区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等成果。针对评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滨海新区进行梳理,研究制定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涉及问题整治方案》,提出了19项问题、38条建议措施,并已针对部分项目开展了整治工作,预计将于2017年底完成全部整治。
自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8・12’事故”)发生后,滨海新区痛定思痛,及时启动风险评估。2015年11月,滨海新区政府与中国安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城市安全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有效推进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各项工作。
中国安科院组织7个调研组先后开展了9批次现场调研和3批次函件调研,涉及滨海新区辖区内的21个部门、18个街道(乡镇)、7个功能区、6个重点区域、天津港及大型中央企业。
通过收集滨海新区2010―2015年的事故统计资料,对其安全生产整体情况、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区域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
2010―2015年,滨海新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68起,死亡1 061人,其中包括1起特别重大事故,即“8・12”事故。自2010年以来,各类事故起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较2010年下降11.41%,死亡人数上升72.97%。
从事故行业类型来看,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业死亡203人、占比59.01%,制造业死亡58人、占比16.86%,建筑业死亡55人、占比15.99%。即使不考虑“8・12”事故,上述三个行业依然是滨海新区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关键。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结果,调研组开始了现场调研评估工作。调研组将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划分为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危险品运输风险单元、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单元、城市其他风险单元进行评价,并将风险分级为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二级高风险源。
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为个人风险或社会风险超出个人或社会容许标准的风险源,二级高风险源为一级以外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源。最终确认滨海新区存在一级特别高风险源企业30家,二级高风险源1 382家。
风险评估方法
以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评估工作为例。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源主要指危险化学品企业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工业企业,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涉氯企业、烟花爆竹仓库、加油站等目标。
通过查看资料及现场调研,发现滨海新区共有上述目标企业511家,在开发区、中塘镇、大港街、天津港地区的上述企业数量最多,共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0.7%。风险评估辨识一级特别高风险企业17家,二级高风险企业120家,分别占全区的56.7%、8.68%。
调研发现,在危险化学品工业风险单元内,滨海新区的涉氨企业存在一级特别高风险源最多,为12家,占全部涉氨企业的17.4%,且其中8家位于寨上街。其他一级特别高风险源分别为危化品生产企业1家,位于大沽街;危化品经营企业1家,位于茶淀街;涉氯企业1家,位于塘沽街;烟花爆竹仓库2家,位于茶淀街和中塘镇。
从危化工业风险源潜在生命损失来看,塘沽街最高,占全区的19.73%,主要来源于天津塘沽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新村水厂,由于其附近有河华里、长春里、福建里、碧海鸿庭等住宅区,一旦发生事故,最严重的可能导致7 000人死亡。
对以滨海新区辖区内企业为端点的危险货物运输规模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滨海新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约为3 148.39万 t(过路的有2 000多万 t)。按类别分,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易燃固体道路运输量最大,占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的84.16%;按区域分,天津港、临港经济区、海滨街等区域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量最大,占总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量的68.60%。
危险货物跨省际、跨区域的长距离运输主要选择高速公路,且原则上应该避免穿过人员密集场所。在滨海新区范围内,共有南北走向的海滨高速和长深高速及东西走向的京津高速、京津塘高速、京滨高速。
其中,海滨高速沿途经过南港危货运输集中区、临港危货运输集中区、天津港区、天津港南疆港^四大危货运输集中区,沿途还有很多零星企业分布。海滨高速在危货运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载的危货运输量十分巨大。
但海滨高速在南疆港区北侧越过海河后,途经住宅小区、体育场馆、商贸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在临港经济区南侧路西途经天津塘沽机场(农用),且距离海滨大道的最小距离小于40 m,在到达这些目标前没有其他通路可以对这些集中区的危险货物进行分流,运输风险较大。当运输自来水厂用液氯钢瓶达到10 t时,其最大中毒半径可达到152 m。
结合火灾高危单位、火灾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在人员密集场所共辨识梳理出一级特别高风险13处,二级高风险1 262处。其中海滨街、大港街、开发区和塘沽街4个区域火灾潜在生命损失在全区处于较高水平,均超过1人/年。滨海街和大港街具有最高的个人事故死亡风险值和较多的人口数量;开发区虽然其个人风险值较低,但人口数量最多;塘沽街则是二者都处于较高水平。
问题与对策
城市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大,生产经营单位众多,城市运行压力巨大,安全基础比较薄弱,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面临安全生产整体形势复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不到位、风险源管控仍需加强等3大类19项问题。
从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出,当地中央企业、大型地方企业以及天津港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企业办社会现象,由企业代行部分街道、政府的职能;目前行政管理职能正逐步向街镇移交,但由于政府人力、财力和监管水平的局限,移交过程缓慢,出现大量监管空白。
滨海新区部分区域还没有按照化工园区的模式管理,“化工围城”和“城围化工”的问题仍在不断发生并逐渐凸显。
大型易燃液体储罐、危险货物码头堆场、危险化学品管道、液氨液氯储罐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施数量大且相对集中,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较高,企业分布范围广,缺乏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业应急装备储备库。
滨海新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量大,其安全管理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各企业各单位的责任职责交叉,还不能实现危险货物运输信息采集的统一标准和集中平台。部门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在实际监管中遇到信息掌握不全,监督执法手段缺乏,缺少危险化学品卸载基地和专业的滞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难以采取合理措施实施有效安全监管等。
针对上述问题,《评估报告》中提出了38条建议。
如:建议研究制定并落实天津港政企分离方案,落实天津港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天津港、海关、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和部门联动配合,严格落实天津港区域内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杜绝超范围、超量等违法违规经营,并严格港口危险货物堆场的安全准入条件。
针对滨海新区涉氨冷冻企业多的特点,建议推动全区涉氯企业开展安全设施强化和工艺升级改造工作,组织专家专题研究论证,为液氨装置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设施、设备的可行性,减少液氨、液氯等有毒气体的使用,降低安全风险。
一、安全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工程进展情况、安全保证体系、安全教育培训、平安工地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安全经费宣传活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内容。
安全管理情况(内业)
内业资料遵循“平安工地”进行整理归档,内业资料及时跟上施工进度,上报了分部分项的安全施工方案。
1、半年来,我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时刻小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作为导向,时刻坚守生命红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进场后就立即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且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共计34项),明确了各关键岗位及部]的安全职责。同时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使大家熟悉和掌握相关规定,用各项制度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生产安全。
3、安全组织机构
(略)
4、安全教育培训
项目部所有新进场、换岗、复岗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三级教育并且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作业。为所有从业人员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档案(包含人员信息卡、安全责任书、安全交底书、危险源告知书、三级教育内容及考核情况),教育覆盖率达100%。按照年初制定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月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两次, 受教育人数达212人次。
5、三级教育人员档案
(1)人员信息登记
此项为关键内容,包含人员的基本信息、职业禁忌和紧急联系方式等。
(2)安全责任书
为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明确项目部与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
(3)安全技术交底书
根据从业人员所从事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对其进行安全交底级危险源告知并且存档备案。
(4)教育内容
包括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教育培训内容。
(5)特种设备及特种人员
项目部针对特种设备采取一机一档形式归档,特种人员建立台账,单独进行安全教育。
6、安全风险评估
我部所施工工程都采取了风险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反映了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
7、应急救援
建立了分部分项应急预案,后援救援物资具备满足所发生的应急事故。
8、环境保护
项目部建设秉着不破坏当地环境情况,施工阶段严格把关。
9、安全经费宣传
广泛宣传各方面知识,安全月的推广,安全经费的使用有效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半年安全管理情况(外业)
1、项目部按照标准化建设,党风廉政牌、民工维权牌、岗位职责牌、部门牌建立齐全。
2、拌合站设置各项安全标志标牌,基坑采取围挡形式,变压器围挡并设置警示标志。
3、施工辅道及便道设置的各项安全警示标识牌,临边设立反光立柱,钢便桥采取封闭式形式。
4、东家湾、密竹坳高架桥临时用电采取架空处理,泥浆池围挡到位,并设置警示标志,钢筋加工场设置安全警示标牌。
5、隧道设置健全的警示标志,隧道口设置进出口大门和值班岗亭对进出隧道施工区域范围的人员进行登记。
6、对东家湾、密竹坳、梁场油罐存放点进行围挡遮盖。
一、安全自查自检情况:
施工现场自查安全隐患:
A、东家湾钢筋加工厂无任何安全标识标牌;
B、东家湾钢筋加工场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C、东家湾大桥未有六牌一图;
D、东家湾大桥油罐未及时围护;
E、密竹坳泥浆池外溢
二、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1、增加标识标牌;
2、进行安全教育,督促施工戴好安全帽;
3、东家湾高架桥的六牌一图及时制作;
4、东家湾油罐及时围护;
5、扩大泥浆池体积容积。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东家湾、密竹坳桩基现场临时用电乱搭现象严重,临时用电线路零乱配电箱破损未及时更换现场电工责任心不强。
2、东家湾、密竹坳现场泥浆池围挡损毁未及时进行维护。
3、路基土石方施工个别施工车辆存在无照行驶。
4、爆破作业材料及管理不完善。
5、安全员未能督促从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刻戴着安全帽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 730030
摘要: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安全风险高,极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而在公路隧道施工过
程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隧道项目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增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的预防能力、施工中的控制能力及事故发生后的应对处理能力,本
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前言
隧道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
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施工现场
更是做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
可提高隧道工程项目防御风险的能力,进而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进度、
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根据隧道施工特点
建立一整套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己经成为了隧道施工中的当务之急。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定义
在隧道施工中,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组合。事故,
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等不利事件。损失,是指工程建设中任何潜在的或外
在的负面影响或不利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社会
影响等。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指工程施工参与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
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及风险监控等,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
理技术,对工程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妥善的跟踪处理,以减少风险的影
响,达到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2.2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机理
隧道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具有施工隐蔽性、技术复杂性、地质
条件和围岩级别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总体来说,隧道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不良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
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施工中的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机械设备碰撞、施工用电及通风降尘设施不完善等引起的施工风险,工程
决策、管理和组织方案的随意性引起的管理风险等。其发生的机理,是在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一个或多个致险因素实质性发生,单独作用或共同作
用于作业面或其它承险体,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2.1 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序,安全风险一般
分为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四个等级(表2.1)。
表2.1 风险等级标准表
后果等级 轻微 较大 严重 很严重 灾难性
概率等级 1 2 3 4 5
很可能(5 级) 大于0.3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极高
可能(4 级) 0.3-0.03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偶然(3 级) 0.003-0.03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不可能(2 级) 0.0003-0.003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很不可能(1 极) 小于0.0003 低度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2.2.2 风险接受标准
根据上表风险等级标准的划分,在隧道项目施工中将四个等级的标准
界定一定的接受标准(表2.2),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
表2.2 风险接受标准表
风险等级 接受标准 处理措施
低度 可忽略 此类风险较小,无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及监测
中度 可接受 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极高 不可接受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风险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2.3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及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
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隧道工程施工因内外环境、目标
变化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应
是实时、连续、动态的过程。
例如某公路隧道长2500 米,其中V 级围岩占70%以上,无瓦斯,无
涌水,为单洞双车道隧道,洞口形式为水平洞,洞口存在偏压,有浅埋段,
进洞较困难。本文以该例为模型进行基本流程说明。
2.3.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逐条找到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
这也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目标、明确与风险
相关的最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编
制风险识别报告等。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单个主要因素及多个相关因素
组成的集合,利用重点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系
统的风险因素对照表。
在采用新奥法设计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一是侧重于对塌方、突水、
突泥、岩爆、瓦斯、大变形、洞口稳定性等典型风险进行识别;二是结合
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施工经验,对爆破器材、火工用品、临时用
电、机械伤害、高空作业、排水措施、洞内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进
行识别;三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对支护体系稳定性、设计刚
度,开挖方式、开挖进尺、掌子面前方潜在风险、围岩突变、预留变形量
等风险进行识别,最后建立详细的危险源清单,如表2.3。
表2.3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源清单(简化)
风险源 判断标准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浅埋段长。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钻爆作业 围岩均为IV、V 级围岩,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机械伤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2.3.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组成内容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组成。风险估计是对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大小、预期后果及影响
市政桥梁
2016.16
基层建设
184
范围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为确
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
素影响进行汇总统计及综合分析,估算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大小,从
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
(2)风险评估的程序
首先是收集整理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各类基础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施
工图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资料;其次对
工程进行总体风险评估,对进洞及洞口段、IV 级以上隧道围岩等高度风险
等级的工程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最后,根据评估完成评估报告,确定隧道
工程总体风险等级,并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制定主要风险点控制措
施及相应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对于由公司组织,施工项目部初步建立的
评估报告,要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对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
导性意见,修改完成后,由相关负责人员签字批准后实施。
(3)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本文举例中某隧道工程总体风险等级评估体系及评分方法如表2.4。
表2.4 某公路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表
评估指标 实际情况 应取分值
围岩状况 V 级以上围岩占全长70% 3
瓦斯含量 无 0
地质G
富水情况 无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长度L 长隧道2500m(1000m-3000m) 3
进洞形式S 水平洞(无竖井、斜井) 1
洞口特征C 进口施工困难 2
该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如下:
R=G(A+L+S+C)=3(2+3+1+2)=27
参考隧道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0-6 分等级Ⅰ(低度风险);7-13
分等级Ⅱ(中度风险);14-21 分等级Ⅲ(高度风险);22 分及以上等级Ⅳ
(极高风险)。本隧道总体评分27 分,总体风险属于极高风险。
2.3.3 风险应对
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针对确定的各类风险因素制订
控制措施并执行落实,以消除、减轻、规避、缓解风险。根据实例中识别
及评估后的风险源,制定应对措施,见表2.5。
表2.5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项目 风险源 风险应对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
浅埋段长。
进洞前完成边仰坡防护及截排水,规范施作套拱、明洞及管棚,做好监控
量测。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教育,控制车速,及时检修保持车况良好。
钻爆作业 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
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严格遵守火工品存放、运输、
使用程序及制度。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
机械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及交底,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配置并落实劳动保护
用品使用情况;改进施工工艺及操作方法;人员集中、危险性高的工作面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加强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等设施的护栏设置,加强作业面管理。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接受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监督验收,设置专人管理压力容器相关设备。
2.3.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
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必要时重新进行风险
识别及评价。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全过程的监
视和控制,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风险管理
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风险监控的目标主要是及时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消除事
件发生后引起的消极后果、吸取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对于已经识别出的
风险,监控并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执行风险应对计划;对于新的还未
进行识别的风险,如果当前风险已经发生且产生了负面影响,则按应急措
施积极处理,如果当前风险尚未发生,则重新启动识别、评估及应对流程。
3、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 完善制度建设
3.1.1 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对风险进行更好的管理控制,应建立风险管理
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可以釆用管理层、实施层垂直式管理,专业
机构进行辅助的组织架构模式。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层由项目经理任负责人,
由项目总工及各部门、各施工处负责人组成;实施层以施工处划分,具体
成员包括施工处的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及作业人员。
3.1.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的实施,可以对危
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结
合工程实际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安全计划和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落实“一岗双责”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严格按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业务,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然而,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 联系不断的种族矛盾,国际恐怖势力发展给境外施工企业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认真评估各国公共安全风险,定时风险报告,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保障企业员工的安全,促进境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公共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和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成立境外公共安全领导小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境外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程和制度,夯实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结合各国的公共安全的形势,针对不同施工项目的风险情况,各境外项目部应制定和细化了《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项目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工作程序》、《项目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项目境外项目HSE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项目各部门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规范了了境外公共安全方面包括营地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出国培训等日常规章制度,为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奠定良好地基础。
二、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在防范,重在把公共安全管理由“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转变,根据境外项目的特点,认真开展公共安全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及时上报分析报告,制定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如针对境外项目易发的群体罢工事件和交通意外事故,认真分析原因,随时注意事态变化,要防患于未然,以保证能够妥善应对,得当处置。
根据项目所在国家风险等级,境外项目按照实际进行了动态安全评估,各企业总部的《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状况评估报告》的指导下,对项目所在地存在的政治、社会、环境、文化、利益冲突、公共安全卫生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判断,制定了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对策,书面编制了风险评估报告。以便准确掌握相关地区及周边环境的公共安全形势和风险等级,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针对所在国家地区较为突出的公共安全风险,采取了专项防范措施。例如针对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形势的动荡,结合有关文件的要求,企业要切实做好中东、北非项目执行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加强境外工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高度关注所在国的安全局势变化,保持项目部与公司海外事业部、安全环保处等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建立当前特定时期的应急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保持全天候通讯通畅,指导并督促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二是项目部针对目前的形式,细化更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密切做好与业主及总包商的沟通,借助当地业主的安全防范网络,建立联动体系;加强与所在国中国使领馆的联络,接受公司总部境外代表处的指导,适时组织应急措施的演练。三是加强营地安全防范,减少人员外出。严肃请销假制度,对于项目执行地区的外出必须由项目主管领导签字;避免前往敏感、人多地区,涉及离开项目执行地的出差要进行备案;营地内要备足生活必须品,交通车辆保持状况良好;注重与当地雇员、社区和民众公共关系的处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四是涉及近期派往现场工作或返回国内休假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外事和公共安全教育中要求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做好个人防范工作,严禁在上述敏感地区中途转机。五是项目部密切保持与集团公司境外代表处的联系,执行每日报告制度,每日由组织机构中主管公共安全的落实部门主管部门报送。六是境外项目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和联络。通过采取以上防范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当时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的形势,牢牢把握住了公共安全管理的局面。
三、强化培训、教育与检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做好外派人员的出国教育与培训是保证队伍稳定、预防境外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境外机构负责人、公共安全管理机构人员以及境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总部开办的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管理人员编制策划了境外公共安全培训内容,要求派境外人员出境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外事教育。按照“不培训、不派出、不派任务”的原则,确保派驻境外机构工作人员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严禁出境;现场培训率100%,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派任务。在出国前培训中,将工作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沟通机制和纠纷处理程序等都如实告知出国人员,让他们事先对新的环境有所了解,心理上有所准备,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境外现场,对于新进人员,项目部全员进行入场教育,不仅讲安全,还要讲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使境外人员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务许可、签证办理等,了解并尊重当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谐当地社区、雇员关系,学会识别各类风险,保持警惕,发现任何危险征兆立即报告,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应急处理流程。对于每一位外派人员,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均要求受训人员对培训情况签字确认,公司、项目部根据培训情况,建立了全面的培训记录档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考核成绩等)。
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有效地应对境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强化境外公共安全管理,各企业要建全和完善了应急指挥系统,在项目上设置了项目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应急职责,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定时开展应急演练,评估应急演练效果。加大项目的公共安全、HSE硬件设施的投入,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1、积极开展境外人身意外保险的投保工作,在国内为员工投保了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基础上,根据沙特政府、阿联酋政府和EPC总承包商的要求在沙特和阿联酋投保了相关保险,保险范围覆盖了雇佣的境外员工。
2、在应急物资、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现场医疗设施和脚手架等周转材料方面的投入,从本质上保障了安全,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如在项目营地建立了卫生所,在项目现场建立急救站,制订医疗健康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配备了适量的医生、适当的药品、医疗室和救护车。
主要措施:
(一)狠抓定期检测不放松。集中人力对未开展定期检测的单位和住宅小区进行拉网式排查,各个击破,力争颗粒归仓。
(二)开展推进SPD检测。九月份,中心将SPD测试仪配发检测所,并进行了检测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的系统培训。并对各单位开展SPD检测。
(三)下大力气拓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项目,继续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按照省局集约化协作的要求,年内与杨凌和咸阳局就重大建设项目雷电专项技术服务签订合作协议。与榆林、延安市局细化分工、默契配合,联合确定攻关计划和技术服务方案,成立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小组,多次深入现场,协调大型和跨市区建设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摸点项目62个。为重大能源化工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我省防雷科技服务的整体能力和社会管理的对外形象,实现了部门利益最大化。
(四)紧盯重点工程项目,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及时与省政府职能部门、重点项目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管委会等管理机构沟通协调,综合了解项目相关信息,获得帮助与支持。与集团化企业高层广泛开展多层面的交流互动,为防雷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集中优势力量为靖边能化园区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中煤榆林能源公司、“气化陕西”靖西三线项目、西安地铁一号线等大型重点项目提供细致专业的优质服务,并通过这些项目的示范效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防雷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五)全面提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科技含量。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气象、发改、城建、天然气、煤、石油等多个领域的28名专家组建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专家库。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中石油西南设计院、西安地铁公司等多部门技术专家进行辅导、指导,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
截止目前,中心共完成项目评估报告40余份,涉及建筑、煤炭、电力、化工、天然气、石油、汽车制造等行业。
二、以“三划一动”为抓手 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火车头计划
为确保“火车头计划”研究领域在全国的领先性、实用性,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赴深圳、广州调研学习,了解国内外防雷领域最新动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陕西经济发展主线,最终组建两个创新团队,分别开展煤、油、气等雷电重点防护领域的防雷技术研究和雷电跟踪识别系统研究。
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一方面在高校、研究院所聘请相关知名专家授课、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另一方面鼓励技术骨干针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选派大学生对火车头计划确定的关键领域开展轮岗交流。
在加快关键领域重点项目研究的同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雷电专项服务中来。为有效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项目带动
省局计划项目《陕西省防雷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已按计划顺利完成。2010年以来实施的《防雷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研发与不断运行完善,使中心的业务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元化、社会化。该系统的建成是制度、标准、流程与防雷科技服务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防雷科技服务的社会形象,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在延安、榆林局率先推广使用该系统,效果良好。
(三)南北互动
制定2012年南北互动实施方案,组建各类技术小分队与榆林、延安等11个市县合作攻关大型重点项目,互动交流20余次;对宝鸡、咸阳局技术骨干进行SPD检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培训;为华山、淳化等提供帮扶资金。
(四)文化助推
制定干部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并编写培训提纲。继续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积极参加省局廉政文化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精神品位。
三、全方位开展防雷减灾工作
(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中心不但重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还注重与集团性大企业加强协调沟通,积极探索“发挥行业管理优势,拓展科技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近一年的跟踪服务与沟通协调,促成省局与延长石油(集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雷电防护工作的通知》文件。文件得到李良序局长重要批示:“这个做法既是服务的细化,也是社会管理的延伸,很有创新。”防雷办主任赖学强评价为:“省局直接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联合行文加强一个集团内部的雷电防护工作尚属首次,是实实在在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对加强和规范其它大型企业集团或垄断行业内部雷电防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对推动我省防雷减灾工作上新的台阶具有引领作用。”二高新区嘉天国际一层因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事件发生后,安监、质检、气象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小组,在全市开展液化气储罐站安全评估工作,确保燃气行业安全可靠运行。三中心主要领导和延长集团领导两次成立联合检查组深入一线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和工作调研,就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隐患、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撰写专题报告向省局和延长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得到双方领导的充分肯定。四举办了涉及陕西各大高校、大型小区物业公司及大型企事业等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管理培训班3期。
(二)为重点企业做好雷电监测预警专项服务
中心组织雷电预警技术人员赴延长集团所属企业、中煤榆林能源化工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针对重点企业需求,专门制定了雷电预报预警专项服务方案,以电话、电子邮箱、QQ群等方式开展气象专项服务。
(三)加大防雷科普宣传力度 全面提升公众防雷减灾意识
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编撰《陕西省雷电防护工作2011年年报》,编印的《陕西省防雷中心》画册被省图书馆馆藏。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中心新浪官方微博在“陕西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前十名中位列第八;中心设计的陕气气象科普LOGO获一等奖;针对油、气、煤等行业,制作了时长45秒的防雷减灾公益宣传片在电视台滚动播出。
今年,中心在陕西日报、中国气象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主流媒体刊稿达146篇,创历年同类宣传之最。
先后深入7个市县区进行雷灾调查鉴定工作,适时向群众宣讲防雷科普知识,发送防雷科普宣传品。
(四)不断完善防雷检测业务质量监督体系
向受检单位发放《防雷安全隐患整改意见》, 通过现场填写《陕西省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质量征询表》、电话回访及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检测所的检测质量、服务态度、客户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受检单位综合满意率为98.5%。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创先争优学雷锋 感恩回馈献爱心
以创先争优、三问三解和学雷锋活动为契机,重点开展了“龙年送温暖”系列活动。春节前赴省回归研究会儿童村、三八妇女节前往长安区王寺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全体职工捐款13000元,为蓝田山区小学购置办公用品和学生学习、文体用具。
(二)进一步规范落实制度流程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认真梳理廉政风险防控事项,全面排查防雷领域廉政隐患,不断修改完善防控流程,全方位防控各个领域的风险。
一修订了《陕西省防雷中心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岗位职责手册》,从严要求防雷从业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按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和政(事)务公开、财务管理和物资采购“三项制度”。三做好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本地化工作,制订了中心《廉政风险管理工作手册》,目前共执行廉政风险防控单60个。四利用“车辆GPS管理系统平台”对中心车辆全程“天眼”监控。
(三)加强安全工作 喜迎党的十胜利召开
(一)全市危险化学品运输主干线简要情况:
1、化工区(镇洋化工)海滨大道(海天路)至招宝山大桥南岸至小港泰山路至大榭万华,全长约为52km。
2、镇海液体化工码头、镇海炼化经宁镇公路、329国道、北外环至北高速口,全长约为37km。
3、青峙化工码头(小港)至江南公路、聚贤路、盛梅路、通途路、世纪大道至高速口,全长约为28km。
4、液体化工码头、镇海炼化至保国寺高速口,全长约为24km。
(为方便表述上述全市四条主干线依次简称为1~4号线)。
(二)涉及我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路段情况简要:
四条主干线中涉及穿越我区的为2号线与4号线部分路段,其中2号线从“宁镇公路半路张”起至“北高速路口”止,该线路段长约为22.7km,2号线总长约为37km,我区路段所占比例约为61%;其中4号线从“骆费公路九龙大道”起至“保国寺高速口”止,该线路段长约为1.5km,4号线总长24km,我区路段所占比例约为6%。下面对涉及我区的路段做简要介绍(介绍中的路段划分与《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风险评估报告》一致):
2号线从“宁镇公路半路张”起至“北高速路口”止,涉及我区的为四个路段:
(1)2-5路段:宁镇路半张路口——宁镇路329国道口
该段线路长约3.8km,双向四车道。离该线较远处有大学、科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工程学院、路林市场等。在大学处由于校区在道路南侧,而学生宿舍在道路北侧,学生宿舍到教学楼上课途中要穿越宁镇公路,这个点风险较大。此外,宁镇路329国道口车流量大,一般需等2~3个灯次才能通行,为事故多发段。
(2)2-6路段:宁镇路329国道口——329国道中官西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0.8km,双向六车道。离该线较近处有大型物流公司、停车场等。此段,由于实行“道路四禁”后所有0.75t以上货运车辆只能向329国道方向前行,再加上此段周边物流公司林立,时常有各类货车出入,使得此段道路拥挤不堪。另外繁重的交通运力,加上道路损坏后得不到及时修理,使得此段道路路况较差,是2号线中的事故多发段。
(3)2-7路段:329国道中官西路口——329国道北外环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3.4km,双向六车道。沿线属于我区与镇海交界处,沿线分布有小企业、中间夹杂一些村庄。
(4)2-8路段:329国道北外环路口——北高速路口
该段线路长约14.7km,双向六车道。沿线分布有小企业、中间夹杂一些村庄。离道路较远处有技师学院、广厦怡庭、三和嘉园、亲亲家园等小区。从2011年开始两年内受北外环西路快速路建设影响,在该路段原有中间隔离带上实施二层高架道路建设,将会改变原有道路状况,可能会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经过此路段增加相应风险。另该工程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将借道工业C区内长兴路进行车辆疏导(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十四期),从而转道大道,预期会可能使危险化学品车辆经过企业密集区和洪塘街道南面居民住宅区,因而可能会导致相应道路风险提高。
4号线从“骆费公路九龙大道”起至“保国寺高速口”止,绝大部分位于镇海区;至骆兴西路后,在半江注村进入我区。涉及我区仅一个路段:
(1)4-9路段:骆费公路九龙大道——保国寺高速口
该段线路长约2km,双向四车道。沿线地区属于农村郊区,沿线分布有村庄、河流等。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情况简要:
1、运输主要危险化学品:
全市2009年危险化学品充装23.7万车次,充装量为549.5万吨。其中以镇海、北仑、大榭和我区为最多,充装车次与充装量分别占全市的97%和98.6%。四区所充装的危险化学品基本都需通过四条主干线运输,其中我区主要以充装液化石油气、易燃液体(汽油、柴油)为主,2009年共计充装车子24118次,充装量为439325吨。主要涉及的充装单位有三官堂油库等。
以下分别简要介绍涉及我区的主干线运输主要危险化学品情况:
(1)2号线主要以液化石油气2万吨、汽油45万吨、柴油25吨。另外,2号线还有少量瓶装液氯(剧)及液氨(有毒气体)等非槽罐车辆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全年运输量约为90万吨。
(2)4号线主要以液氯2.9万吨、液氨1.2万吨、液化石油气53万吨、戊烷5万吨、甲苯20万吨、二甲苯70万吨、丙酮11万吨、甲醇25万吨、已二腈1.2万吨、液碱12万吨、黄磷5000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5000吨、氰化钠800吨,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为易燃液体、剧、腐蚀品为主,全年运输量约为320万吨.
(以上数据以2009年全年运输品种及数量统计)。
2、主要运输设备:
公路运输液态危险化学品一般都采用罐式车辆。罐式车辆包括汽车罐车和罐式集装箱车,简称槽罐车。
汽车罐车分为一体式罐体车、拖挂式罐体车两种。一体式罐体车是指罐体永久性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与车辆不可分离的罐体运输车;拖挂式罐体车是指罐体永久性固定在挂车底盘上,与挂车不可分离,牵引车与挂车可分离的罐体运输车。
罐式集装箱车是指由罐体与箱体框架两部分组成的集装箱运输车,其罐式集装箱与车辆可分离。罐式集装箱车的外形为矩形,四周有框架和护栏,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装卸阀门等所有附件的设置不超出框架。因此,当罐式集装箱通过桥洞、翻车或受到冲击时,不易损坏安全阀等附件,翻车不易造成连续侧滚。而且与汽车罐车相比,起吊容易,不易产生泄漏等安全事故,对救援和处置较为有利。
罐式车辆分为常压和带压两种,运输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货种的为带压罐式车辆,运输甲苯、汽油等常温下为液体货种的为常压罐体车辆。
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简要分析与评估
(一)道路运输风险简要分析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风险主要来源于运输货种、道路周边环境和运输过程三个方面,以下做简要分析:
1、运输货种固有危险性分析
经按《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辨识,除柴油以外,其他货种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柴油虽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因其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一般也将其作为危险化学品对待。
经按《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辨识,属于剧毒化学品的有液氯、丙烯腈、黄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氰化钠。经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辨识,属于易制毒化学品的有丙酮、甲苯、乙酐、硫酸和盐酸。
主要货种的固有危险性主要表现在:
(1)火灾爆炸性:许多货种的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即可引起燃烧爆炸。而且一般蒸气比空气重,具有一定的扩散性,遇到明火会引起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尤其以液化石油气最为危险;
(2)中毒窒息性:运输货种中液氯和液氨最易引起人体中毒窒息,此外甲苯、苯等货种也具有一定的中毒窒息危险;
(3)化学腐蚀性:液碱、盐酸、硫酸等货种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性,会造成人体的化学性灼伤;
(4)易制毒危险性:货种中的丙酮、甲苯、乙酐、盐酸和硫酸属于易制毒化学品,若在运输过程中被盗或泄漏流失,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于制毒,造成社会危害。
(5)环境影响性:大多数危险化学品都会对大气、水源、土地等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以剧、腐蚀性化学品最为严重。
在此对运输危险化学品货种具体特性不做详细分析。
2、道路周边环境风险及评估
(1)经按《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主干线风险评估报告》,把四条主干线分为如表1-1所示的6种类型路段。
综上表所分析,涉及我区高风险路段主要集中在2号线的“2-5”、“2-6”与“2-8”路段极其沿线周边敏感点。
3、运输过程风险
在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中,发生危险事件的原因从总体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事故引发,如车辆碰撞、翻车、坠落等等;二是非交通事故引发,如运输设备故障、危险化学品固有危险性、停车意外事件等。上述两个方面在经细分其主要风险集中于道路设施、人员、管理、运输设施及其他方面等五个主要事故原因。在此做简要分析:
(1)道路设施:道路设施中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防护设施、照明设施、停车设施等其他沿线相关设施及绿化的欠缺或不完善,如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
(2)人员:驾驶员等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运输安全,业务培训不到位,驾驶员的不安全行车状态(带病行车、疲劳行车等),装车、押车人员失误(超重装载、超高装载、对安全防护措施漏检、随意指挥停车、擅离职守等),此外,运输人员无职业操守,违法违纪,伙同不法分子偷盗运载危险化学品等;
(3)管理:在政府管理层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未能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对危险货物运输法规及基本常识的宣传、培训不够;相关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相关环节监管力度有待强化等,在企业管理层面,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相关管理对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小型运输企业或挂靠个体运输业户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宣传教育、执行不严等;
(4)运输设施:主要是车辆的缺陷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车上如槽罐等危险化学品容器或危险货物包装、固定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缺陷,如发动机故障、车闸故障、轮胎故障、安全附件失效(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无消除静电装置、液位计、压力表故障、安全阀损坏等);
(5)其他方面的危险性:主要是遇到恶劣天气等自然不可抗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现状与相应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现状。
1、政府重视,出台地方性规章
已制定《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规定》,于2010年8月28日以市,成为全国首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的地方性规章。
2、综合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执法难度大。市级建立了由安监、公安、交通、消防、环保、质监卫生等部门与危险化学品运输协会,并邀请、镇海、北仑、大榭等县(市)区相应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定期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相关事宜,开展联合检查。
3、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硬件安全保障
市安监局会同有关单位研发了《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职能分工,由各级安监、公安、交通、质监部门分别负责相关管理数据的维护,对于运输车辆与人员管理、充装管理、运行管理和应急管理实施统一平台,数据共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真正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动态管理。
在解决非承压槽罐车运输中的安全问题,在区政府与市各级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恒丰运输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呼吸阀使用改造在我区率先完成,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切合“智慧城市”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以期通过科技兴安,促进本质安全。
4、支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设立在我区市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协会,作为全省率先成立的专业行业协会,在2006设立伊始就得到了市、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取得了危化运输企业等相关行业企业的信任与帮助。协会定位明确,工作成效显著,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了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与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及时向政府及相应职能部门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协调相关问题,切实发挥了行业力量,夯实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应急队伍建设
根据市建立的以公安部门为主体,交通、安监、质监、环保等部门为辅助的应急救援体系,我区也配套建立了与之相对口且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应急救援体系,一旦反生事故,各相关单位及时赶赴现场,协同进行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此外利用我区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及车辆较集中的现状,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为模式,积极组建社会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目前已组建起以永发物流有限公司为基础,拥有专业救援车辆和相应基本救援设备的一支2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几年的队伍建设,已在多次道路运输事故中作为救援中坚力量,取得较好效果,成为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1、政府管理部门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本报告中所介绍的两个高风险路段以及周边9个敏感点所在路段建议由相应职能部门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减速标志,并竖立危险化学品通行的公示牌。四条危险化学品运输主干线与危险化学品禁行通道及“四禁”区域路口,设立明显的危险化学品车辆禁止通行告知标志。标志牌内容可参考如下:
危险路段/减速慢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减速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限速/50
危化品车辆禁行
(2)对两个高风险路段,相应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以降低其风险:
对路况进行整治;
加强沿线交叉路口管理;
危险化学品车辆实行减速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限时避峰通行;
危险化学品车辆实行改道通行;
设置报警电话和报警指示牌。
(3)严把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准入关,严防安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新的“大吨小标”、“小车大罐”运输车辆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
(4)进一步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的道路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物质、装备的储备制度,采用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等多种储备形式,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5)进一步加强我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使之逐步成为装备精良、素质良好、反应迅速,随时可以投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抢险救援的队伍。
(6)发挥协会作用,编制相应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手册》,加强对驾驶、押运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7)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危险化学品车辆道路运输登记服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登记服务点,加强对登记服务点的管理工作,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危险化学品事故车辆处理场所。
(8)对危险化学品车辆的行进路线优化调整,以绕开高峰险路段,进一步降低道路运输风险。如:2号主干线路线以南至北行进路线可以建议从镇海选择绕城高速车段,从北出口向镇海方向行进路线,可以在杭州湾大通道连接线与绕城高速交汇处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识,使车辆绕道绕城高速行进,避免从北出口驶出。从而较大程度上解决涉及我区2号主干线中的高风险路段。
(9)继续引导推进危化运输车辆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等科技兴安项目,提升运输过程本质安全能力。
(10)联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偷盗现象开展深入、持久的整治活动,同时积极发动企业、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形成群防机制,消除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
(11)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监督,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的社会氛围。
2、危险化学品充装企业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充装活动。
(2)应在危险化学品充装或装载前按规定对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查验,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充装或装载。同时应及时准确地将有关信息录入监管信息系统。
(3)应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超装,;按规定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4)为防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的偷盗现象,建议充装企业在充装之后,对进出料口进行铅封。
3、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运输活动。
(2)针对高风险路段进行实地踏勘,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操作指南,并督促驾驶、押运人员在运输中严格执行。
(3)建立健全企业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加强驾驶、押运人员的应急能力与技能培训。
(4)加强对挂靠企业的管理,做到充分了解挂靠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与安全有关的各类事务必须纳入公司统一管理。
(5)应保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完好,按规定做好定期检验。加强车辆运行轨迹监控,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偷盗现象。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a organic pollution sites chongqing soil field clear dig as an example, the clear dig the preparation before, the clear dig proces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ngle, to the pollution of soil clear dig on targeted studi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pollution sites, the clear cut
中图分类号:[TE9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企业以搬迁、倒闭、破产、异地迁建等形式搬出主城区,遗留下来的原工厂场地通常存在着或轻或重的污染。根据《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要求,必须对污染场地做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治理、场地验收等。以近期重庆某有机污染场地的治理工程为例,在三期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其污染场地治理过程中的清挖环节,从清挖前的准备一直到清挖的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管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初步研究。
1 清挖前的准备
1.1 清理作业面的布置
(1)进场道路和作业道路
通过对三期风险评估报告的分析和制定总体工程方案的工作基础上,已经确定了极高风险污染土壤和较高风险污染土壤在厂区中的相应范围。由于重度污染场地分布于中度污染场地范围内,因此如果重度污染场地周围没有进出场道路,应修筑相应的简易通道,道路宽度以方便清挖机械、运输车辆及操作人员进出为宜;若周边有进出场道路,应检查道路状况,根据道路现状及工程要求进行修补、加固或加宽。
为了保证清运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场地上清除覆盖的植被,拆除覆盖的墙壁、建筑物或其它障碍物,以保证随后所需工作面场地的形成,便于技术设备的安装和清运作业的进行。为了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进而导致各类事故发生,需要在作业现场的周边区域设置简易围栏。一旦有作业区距离居民区较近的情况,应根据需要设置简易围墙。
(2)作业面内功能区划分
污染场地清挖作业面的主要区域分为:主要作业区、工具堆放区、剥离物临时堆存区、休息和办公区等。
在主要作业区开展所有污染土壤的清理、临时堆放、装卸等相关活动。在主要作业区就近应设置基本工具的贮存室,保证重要的工器具在雨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完好存放。
针对剥离后的污染场地土壤上层覆盖物,在厂区中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暂时堆放区,保证对污染土壤的清挖和运输作业不造成影响,以待后期根据场地开发项目建设要求进行统一处理。
在污染土壤以外的就近场地搭建临时办公和人员休息设施,该设施为成型可方便转移的钢板屋。办公设施应位于作业区临近且道路通畅,便于对清挖等现场作业进行管理。
对作业现场各功能区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警示标志,禁止标志等。
(3)作业边界的设置
根据风评报告中极高风险和较高风险污染土壤的区域范围,同时考察实际现场情况,设计规范的作业面,划定清挖边界。并在作业面边界设置作业界限标志,同时在醒目位置设置作业警示及交通指示标识。主要作业区周边应设置简易形式的围栏。
(4)紧急避险专用通道
为防止由于暴雨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扩散和污染范围加大,或产生滑坡等事故,必须在作业场内规划一定的紧急避险专用通道。通道应保证在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时均不被损坏和阻塞,确保进行应急处理的设施、器材及人员能够通达。
(5)暂设
办公用房:供现场会议召开、现场事务处理及其他相关工作所用。配备有电话、传真机及办公家具等必要设施。
休息室:供现场工作人员临时休息所用。
临时食堂:现场工作人员集中就餐地点,避免就餐环境受污染,对人员造成危害。
器材室:勘测设备、应急设备等设备器材的存放地点。
(6)施工电源
按预测的施工、照明、办公等用电功率考虑,就近引入380/220V电源。采用电缆方式按规范铺设,引至暂设附近。设置临时配电箱。
暂设用电均使用220V电源。破碎用风稿空压机等临时380V用电从临时配电箱引临时线至用电器。引用电电缆及布设方式必须考虑用电安全,确保不发生任何电力事故。
(7)现场用水
洗车用水必须设有专门的管线,其他用水可采用水箱贮存方式解决。包括临时食堂用水、洗手、饮用等用水。
(8)作业面的环境保护
沿作业区上边界线(考虑坡度),挖筑导水沟渠,在暴雨时将作业区上部的雨水导流至两侧流下,避免雨水冲刷作业区后外流而造成的污染水扩散。
1.2 清理装备的准备
破碎机械:用于大块混凝土等破碎。包括风稿、空压机等。
挖掘机械:用于土壤表层覆盖物的玻璃及污染土壤的清挖。
推土机械:用于土壤表层覆盖物的剥离及污染土壤的推传。
运输机械:用于污染土壤的场内运输和场外运输。
其它装备:集水容器、包装桶、包装袋等。
1.3 个人防护装备的准备
对于极高风险污染土壤的清挖,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标准进行个人防护。
按极高风险污染土壤和较高风险污染土壤作业分2级配置防护服、防护装备、劳保服等。
1.4土壤上层覆盖物的剥离
由于污染场地土壤上层有覆盖物,直接影响污染土壤的清挖及运输,必须对其进行剥离,同时可能还存在尚未完全拆除的混凝土建筑基础,必须对其进行破碎剥离。该过程中剥离的所有废物,统一暂存于场地划分好的暂存区域内。后端处置需要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7号)根据场地用途在建设项目施工前进行处理。
覆盖物剥离方式有两种:
① 针对深度≤2m的覆盖物,如距离暂存场地较近,可采取推土机直接推送的方式进行剥离,如距离暂存场地较远,可采取推土机推传的方式进行剥离。
② 针对深度>2m的覆盖物,如距离暂存场地较近,可采取挖掘机挖掘联合推土机推送,如距离暂存场地较远,可采取挖掘机挖掘联合车辆短途场内运输的方式。
同时,污染场地中可能存在还未彻底拆除的建筑基础或未彻底破碎的大型石块,需要增加工作量对其进行彻底破碎。
2 清挖
2.1 土壤污染物空间分布
(1)1区污染空间分布
二噁英的分布在水平方向主要在盐泥堆放区以及垃圾堆放区的西部,高浓度区仅为盐泥堆放区;在垂直方向盐泥下部的土壤中二噁英的浓度下雨修复指导值。四氯化碳和氯仿哎分布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水平方向上遍布于1区的中部和西部区域;在垂直方向表层、中层和接近基岩的深层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匀,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壤都有较高和较低值。
以风险10E-5为基准值计算的需要清理的土壤范围及深度如图1-1所示,其中粉色边界区域为较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红色边界区域为极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
图1-11区污染土壤分布图
(2)2区和4区污染空间分布
根据风评报告结果分析,二区和四区污染物浓度比较高的物质主要是有机氯化物,包括:六氯乙烷、五氯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苯、五氯苯、二噁英、六六六、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和氯仿等污染物。其中2、4区的三处白色物质对基处事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以风险10E-5为基准值计算的需要清理的土壤范围及深度如图1-2所示,其中粉色边界区域为较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红色边界区域为极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
图1-22区、4区污染土壤分布图
(3)3、5、6、7区污染空间分布
根据风评报告结果分析,在3、5、6、7区范围内,3区的六氯苯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成点状孤立分布。以风险10E-5为基准值计算的需要清理的土壤范围及深度如图1-3所示,其中粉色边界区域为较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红色边界区域为极高风险污染土壤范围。
图1-33区、6区区污染土壤分布图
2.2 污染土壤清挖
由风险评估结论及对现场勘察确定的污染土壤清挖范围如下:
极高风险污染土壤清挖范围
图1-4极高风险污染土壤分布图
极高风险污染土壤主要是重污染场地内白色/黄色物质堆放区和白色的盐泥,一部分分布在东厂区盐泥等工业垃圾堆放区(1区)3000m3,约1193.4m2;另一部分东厂区原六六六、四氯化碳与氯化石蜡生产区(2区、4区)1200m3,约195.7m2,共计4200m3,总占地约1390m2。清挖污染土壤区域边界如图2所示,清挖前起始面标高由现场测量确定。根据风评报告中分析结论,清挖五个地块中受污染土壤,清挖深度分别如图2-4所示,由左至右分别为2m、3m、2m、1m、1.5m。
为保证清挖质量,在实际清挖量为计划清挖总量的50%、75%、100%时,分别进行采样监测,保证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浓度达到较高风险水平,即低于风险水平以10E-5为基准时计算出修复指导值,如在完成计划清挖量后仍有部分土壤具有极高风险水平,则需要进行补充清挖。
极高风险污染土壤清挖过程中,现场人员必须进行严格防护,场内备有人员伤害应急处理器材及必要的设施。预计极高风险污染土壤清挖总量为4200m3。
较高风险污染土壤清挖范围
① 1区较高风险污染土壤的清挖
1区较高风险污染土壤分布在东厂区盐泥等工业垃圾堆放区(1区),污染土壤清挖约5000m3,清挖污染土壤区域边界,清挖前起始面标高由现场测量确定。
② 2区、4区及6区污染物清挖范围
2区、4区分别分布在厂区原六六六、四氯化碳与氯化石蜡生产区24600m3,还有少量在西厂区原盐泥处理区(6区)2185m3。清挖污染土壤区域,给出相应深度对每块土壤进行清挖,清挖前起始面标高由现场测量确定。
为保证清挖质量,在实际清挖量为计划清挖总量的50%、75%、100%时,分别进行采样监测,保证土壤中污染物的监测浓度达到较高风险水平,即低于风险水平以10E-5为基准时计算出修复指导值,如在完成计划清挖量后仍有部分土壤具有较高风险水平,则需要进行补充清挖。
清挖作业
在确定为清挖地块后,应以GPS测定的坐标确定四角点,再用皮尺进行复核。经四角联直线确定边界。一些地块表面凸凹不平,清挖深度的起始面难于确定。这样的地块表面采用平均法确定原始标高。在地块中选取相互间隔5米以上的10个最高点和10个最低点,进行标高实测。然后取20个的标高平均值作为地块表面原始基本标高。再根据采样点的起始标高进行适当的修正,最后由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代表共同确定该场地的原始标高。
清挖机械采用挖掘机,清挖出土壤应直接装上自卸车。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临时堆放,堆放应以污染土不扩散和当日清理完毕为要求。
清挖前应保清挖现场不过多起尘,可适当洒水。
根据已经确定了的各级别污染土壤的污染界面划定清理界限,用挖掘机按照规定的清挖深度由里到外依次进行清挖,设定好挖掘机的每次作业定位。
如遇个别挖掘机不能挖到的坑底死角,可考虑人工方式补充挖掘集中后再由挖掘机进行清挖。
若遇有个别少量积水的区块,应用工具将积水收集装入容器内集中管理。后通过相应监测,确定属一般污染水可与洗车用水一同处理。如监测为污染严重的污水,则应装车送至专门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在清挖过程中发现异常状态的土,如深颜色等,应不受边界和确定清挖深度限制,直至清挖干净为止。
在清挖过程中发现疑似危险废物或高浓度污染物时,应立即停止挖掘作业。由操作人员身着重点防护装备挖掘,可将其装入准备好的包装桶内,单独装车运输。
清挖过程中的监测
对于两种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清挖的过程中,每个地块在完成计划清挖总量的50%、75%、100%时进行监测,以确定土壤的污染程度。如完成100%完成清挖时污染物浓度仍大于修复指导值(以风险水平10E-5为基准),必须进行补充清挖,直至最终监测浓度小于修复指导值。
监测采样按下列要求进行:
将清挖后表面划分为36m2的网格,每个网格中心在0~200mm深度取1个200g左右的土样,将地块上所取的土样全部均匀混合后分成3份,按4分法弃取得到3个分析样,进行制样分析。以3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报告值。
2.3 装载及后期相关要求
(1)装载作业
由挖掘机将污染土壤直接装车。每车不得装得过满,以免途中撒落。待装满之后,应立即驶离装车位,在划定的区域将已装载的污染土壤表面用帆布进行覆盖,并与车体捆绑牢固。装车完毕后,驾驶员应对货物的堆码、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对现场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确认无不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
(2)工程防护
明确在污染土壤清理作业现场,防渗、防雨、防洪等工程防护措施的施工要求。
① 防范无关人员接触污染土壤
污染土壤的清挖作业区和场内运输路线为危险控制区域,应在在醒目位置设置规定的警示标示,避免无关人员接近和进入清理区而受到伤害。安排专人负责现场人员出入管理,全范围进行实时巡查。
② 防洪(导流)
应根据现场地势、可能存在的积水区域以及作业季节的最大降雨量,在清理作业面上坡向和两边沿设置防洪导流系统(防洪沟渠等),以防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雨水进入作业面,淤积污染土壤污染后流向地势较低的轻污染区域。
③ 防塌方
应根据作业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制定相应的防塌方措施。在清理作业过程中,对于下挖式作业,应规定一定得清挖角度,使清挖坑边缘及运输道路侧面保持一定得坡度,对于少数情况可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性支撑。
(3)清理设备及用具的清洗
对于应于使用后清洗的设备、工具,应制订专门的操作规程,明确清理设备及清理用具的清洗方法、清洗水的使用及处理,清洗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4)应急
建立现场应急小组,制订清理过程的意外事故应急方案,应配备通讯设备、应急防护设施及工具、器材等。
① 人身伤害的事故应急
吸入的应急救护
应先将暴露人员移到空气流通处,如呼吸停止,应施予人工呼吸。之后保持患者的温暖和休息,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皮肤接触的应急救护
应立刻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和水清洗。若渗透入衣服,应立即脱掉衣服,以肥皂或中性清洁剂及水清洗皮肤,立即送往医院就医。
眼睛接触的应急救护
现场应设置洗眼器,一点发生事故,立刻撑开眼皮,以大量的水冲洗眼睛之后,立即就医。
机械损伤
由于大型机械使用不当、或在包装搬运等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操作人员发生外伤事件保持镇静,迅速脱离危险区,并检查伤处。注意坚决不能让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接触伤口。伤口严重者先用备用急救设施控制伤势后,立即送至附近大型医院救治。
② 暂舍或工程机械意外火灾
首先应自备的消防设备(通常是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紧急自救,急救人员必须穿戴B级防护服(包括:全面罩型呼吸器、防化服、连裤工作服、防溅服(一至两套)、防化手套、外部(钢制靴尖及靴底)防化靴)。若火情严重,难以自救,则在自救同时求救当地火警。
③ 暴雨事故应急
对于在最大降雨量时无法充分排水的相关区域,应调派挖掘机等机械进行水路疏通,再由人员进行辅助疏通。
2.4 现场工程质量和工程量验收
每块清挖地块完工后,由监理代表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代表共同进行现场验收。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一是重点加强对全市危化品单位的监管,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以来,我局着力推进危化品行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下发文件、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组织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等方式,使区县环保部门对危化品企业的管理意识得到提高,并逐步建立起了市区两级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部门报送辖区内重点危化品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政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使用及危废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应急机制得到逐步完善。
二是我局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并准备形成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指南,为下一步开展危化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三是我局一直将建立危险废物和危化品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进一步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我局以12369应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与市安监、市交通、市公安、市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涉及危险废物、危化品的环境污染事件,我局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机制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等。
四是以环保部西南环保督查中心为纽带建立了跨省、市流域断面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协作机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我市环保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和整改落实情况检查为抓手,督促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有效减少较大、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我市环境安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局对全市200余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应急预案实行备案管理,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从起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环保部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防范两套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督促定期修改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市纵向、横向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确定了万州、涪陵、永川等七个环境应急分中心区域职责,并构建了市级与区县(自治县)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应急联动网络体系,使我市环保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运行更加有效。
三是从机构与职责、接警与出警、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奖励与处罚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创新,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环境应急考核体系,实行了全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半年工作情况公布。
四是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在汛期、三峡库区175米蓄水及节假日期间等特殊时期,积极督促各区县切实做好本地区的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检查和演练工作。做好环境应急准备,确保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应急人员迅速到位,环境应急仪器、设备、车辆等状态良好,环境应急指挥决策、调度安排、信息反馈等应急环节衔接有序,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五是组织督促隐患排查、检查。围绕一年一度全国环保专项行动、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六是加强应急值班,及时上报信息。严肃值班纪律,要求各区县和有关企业加强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责成各区县、有关企业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及时报市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七是妥善处置,保障安全。我市环保系统在抓机制、抓建设、完善预案、排除隐患的同时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近三年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100余件。
三、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一是在环保部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加强包括环境应急指挥、监察、监测、预警在内的环境应急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我市环保系统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逐步加强,上半年,我市40个区县新增应急执法车辆25辆、应急监测车2辆、环境应急监测设备35套。
二是强化了12369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强了环境应急支撑体系的建设,开发了《__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应急平台,完善了污染源环境安全隐患动态 档案、应急专家和应急监测数据库,完成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资源库相关子项目的信息整合工作,使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快速。
三是加强了全市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与指导,我局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次,有效提高了全市各级环境应急人员的应对水平,每年通过督促全市40个区县进行突发环境应急演练等手段,锻炼了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和提高了环境风险防范整体实力。
四、环境应急机构、队伍、预案建立及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9月30日,全市环保系统已经制定印发各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1个,各重点环境风险防范企事业单位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共计244个,初步建立了__市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近三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举办事故灾难类(含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46次、科普宣教13次。市环保局及其直属单位、40个区县环保部门均成立了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并根据应急预案确定了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同时组建了相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目前,全市环保系统拥有各类环境应急监测与防护设备780台套、专用环境应急指挥和监测车13辆。目前,我局与相邻省环保局正协作调研制定我市跨区域、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全市尚未完成统一的应急平台规划建设,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判断能力,采取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及时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个别企业环境意识较差,诚信排污信誉度低。特别是极个别企业心存侥幸,不时有不正当排污或擅自停运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等违法行为,给环境应急工作造成潜在压力。
三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诱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突发性给环境应急处理带来严峻挑战。
此函。
附件: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年十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环保应急规划评估
__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10月23日印发
附件:
市政府部门和单位“十一五”期间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__市环境保护局(10月14日)
序号建设内容“十一五”规划前建设情况“十一五”规划
实施至今建设情况备注
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部门(单位)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12369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初步建立了环境响应系统;一是成立了专门的监测预警队伍,各部门建立了相关的应急机构。二是整合12369中心功能,建立了以投诉、应急、在线监测(控)三个平台合一的环境应急预警和指挥系统。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制定__市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管理办法,由我局宣教处统一信息
利用媒体及其他方法预警信息情况通过我局网站进行环境质量的监测信息
2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部门(单位)应急平台建设未建立已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平台
城市应急联动建设
部门(单位)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未建立已建立
3专兼职队伍建设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设//
武警应急装备建设//
相关突发事件专业队伍建设//
基层民兵预备役抢险队伍建设//
专家队伍建设已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
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4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库(点)及种类、数量建立了以市监测中心为重心、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库、并在各区县环境监察部门中基本建立了应急处置扩防护设备物资储备
5
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平战结合、战备交通与应急交通保障能力建设/市环境监察总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辆、市监测中心配备应急监测车4辆、40个区县均配备了1-2辆环境监测、执法车辆。
铁路、公路、水交通应急( )抢险能力建设仅在巫山配备1只监测船新增监测船5艘(市监测中心、库区四个区县各1艘)
应急交通“绿色通道”落实情况//
警务航空、空中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无
6
通信保障能力建设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包括卫星、集群通信配备)未建立已初步建立以cdma无线网络为主的专用应急通信系统,但区县尚未配备,未形成网络
部门应急移动车、应急通信配备情况/除应急指挥车1辆、尚未配备
7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生命工程恢复重建能力(包括水、电、气、油、市政设施等)建设//
突发事件救助、补偿、怃恤、安置标准修定/
突发事件总结评估能力建设/
受突发事件影响群众心理援助、社区捐助站(点)情况/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
8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情况正在推行
应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况正在实施
市级部门(单位)应急实验室建设已建立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为网络的应急实验室
应急管理人员资质管理和考核情况建立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9
应急培训演练与宣教工作学校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相关教材进学校、进课堂情况/
编印发放公共安全宣传册(图)/
开展公共安全专题宣传活动情况/
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情况每年均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十一五期间累计举行各类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
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情况从以来每年将各区县开展应急演练纳入年终考核,十一五期间各区县累计进行50余次。
应急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出境人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情况十一五期间选派10余人次自主组织或参加环保部组织的出境应急演培训。
10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针对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司法警察职责的宣传,增强其他科室、检察干警对司法警察工作内容、性质及作用的了解和理解,为规范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是要提高工作的透明度,法警队主动与其他科室多交流、多沟通,在实践中总结规范用警的套路和检警一体化的办案方法和体制。再次是以加强法警队伍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着力抓好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法警形象。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法警队伍整体素质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中明确要求,司法警察要基本熟悉法警职责,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术、会微机操作。这就说明法警队不同于其他业务部门,它是检察机关的一支武装力量,要保证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必须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良好的作风。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与任务,结合法警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和按需施教的原则,加大教育训练的力度,抓好业务培训,抓好技能训练,通过抓训练促进管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好政策法规、条例条令和检察业务知识的学习。
司法警察不仅要有过硬的岗位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法警队可组织干警开展以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比武竞赛活动,着重组织干警进行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的学习。要注重把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纳入工作的重点,实现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如学历培训方面,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要积极为干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取进行第二学历的学习;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每周应安排固定学习时间,采取以会代训、知识讲座、观看录象、业务竞赛,定时间、定内容、定指标、考效果等形式组织大家学习业务知识。并且和本人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挂钩,以检验学习成果。
二是谋求过硬抓好技能训练。
具有良好的体能和技能是对司法警察的基本要求,针对法警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可以从司法学院毕业生中招录一批年轻人充实法警队伍,以适应当前形势法警工作对体能、技能等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对现有的法警应当坚持长期定期的体能、业务训练,让他们既当学员,又当教员,互帮互学,互相提高。在训练内容上,可把队列、长跑、微机操作作为技能训练的基础科目,把手枪射击、擒拿格斗、车辆驾驶和处置突发事件等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既抓住训练基础又突出训练重点。训练的时间安排应做到科学合理,保证训练与执行警务两不误。组训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分有合,因人施训,做到寓训于乐,提高训练效果。同时,法警队还可与当地武警部队开展军警共建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开阔视野,切磋技艺。
三是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在履行法警职能的实践中求提高。法警在执行职务时,要求2人以上编组行动,可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新老、强弱搭配,科学编组,以老带新,以强补弱,使新者、弱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强化制度管理,保证法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履行法警职责的根本保证,也是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根据法警工作的性质和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完善或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法警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要完善勤政廉政制度,建立目标量化管理考评制度,形成检查督导机制,细化测评标准,按月定期检查考评,并且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的职级晋升和奖励挂钩。同时要注重协调好内外关系,使科室之间、检警之间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完成检察工作。为了加强与其他科室的配合,法警队可制定征求意见表,把其他科室反馈回来的意见,认真总结归纳,定期和业务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工作中的情况,制定改进措施,把制约工作开展的不良因素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类应急预案、应急处置预案,所涉及公司各部门、项目部、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及分包商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三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是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指导、监督和检查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工作。
第四条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职责范围内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及实施工作,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并备案、审查分包商应急预案。
第五条 各单位按照本规定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三章 应急预案体系的分级与构成
第六条公司编制综合预案和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专项预案;各单位、分包商预案按照上下衔接的管理要求,编制各类生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第七条综合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综合预案对专项预案的构成、编制提出要求及指导,并阐明各专项预案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关系。综合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
第八条专项预案是综合预案的支持性文件,主要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特定的突发事件,对应急预警、响应以及救援行动等工作职责和程序做出的具体规定。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B。
第九条现场处置预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重大危险源、关键施工设备、要害部位及场所,以及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次生事故,编制的处置、响应、救援等具体的工作方案。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见附录C。
第十条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预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十一条编制应急预案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二)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三)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四)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五)客观评价本单位的应急能力;
(六)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编制应急预案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四条评审后,按规定报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分包商还应将应急预案报公司项目部备案。
第五章 预案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第十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格式和要求如下:
(一)封面
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项目部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二)批准页
应急预案必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
(三)目次
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
1、批准页;
2、章的编号、标题;
3、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
4、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
(四)印刷与装订
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项目管理中心(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施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二)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三)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四)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预案文本构成,并辅以预案体系构成图,表述预案之间的横向关联及上下衔接关系。
(五)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二、项目部的危险性分析
(一)项目部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总承包项目规模、主要施工进度、设备设施等内容;施工过程中重大风险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点等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区域的公众、社区、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环境(气候、河流、地质)以及医疗、消防、公安、交通、环保、安全监管、通讯、新闻媒体等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种突发事件类别,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对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危险目标,应分析其关键设备设施、要害部位以及安全环保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的类型及风险程度,作为事件分级的主要依据。针对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对本项目的应急资源、处置能力以及员工的综合应急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列出不足。在应急保障中针对这些不足项,采取适当的强化保障措施。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一般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应急工作主要部门、应急工作支持部门、信息组、专家组、现场应急指挥部等构成。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四、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按照突发事件的四种类型,结合本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分别描述防止事件发生采取的措施。从完善预案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应急硬件设施建设、新技术开发、强化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准备。
(二)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三)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四)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1、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2、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3、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五、应急响应
(一)响应流程: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
(二)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三)应急响应启动:明确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启动方式。
(四)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五)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1、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2、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3、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六)恢复与重建
明确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的内容和程序。
(七)应急联动
明确应急联动程序。
六、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七、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八、保障措施
(一)应急保障计划
制定应急资源建设及储备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确定外部依托机构,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发现的不足制定措施。
(二)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技术机构等内容。
(三)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四)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五)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六)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七)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九、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二)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十、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十一、附则
(一)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二)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三)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四)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五)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十二、附件
明确预案支持性附件,可根据预案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一般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配及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联络及通讯方式(办公电话、传真、手机号码等)
(三)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四)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队伍清单;
(五)重大危险源、环境敏感点及应急设施分布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二、适用范围与事件分级
规定应急预案适用的对象、范围,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和分级标准等。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应与总体预案的分级标准统一。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分包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五、预防与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二)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六、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一)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二)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三)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四)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五)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七、应急处置
(一)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二)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三)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高空坠落、触电、火灾、基坑坍塌、食物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八、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一)通讯与信息
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健全应急通讯系统与配套设施,确保应急状态下信息通畅。
(二)物资与装备
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备情况,包括种类、数量、功能、存放地点等。明确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生产、供应和储备单位的情况。
(三)应急队伍
明确应急队伍的专业、规模、能力、分布、联系方式等情况。
(四)应急资金
明确应急资金的设立依据、额度标准和计划、审批等内容。
(五)应急技术
阐述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措施等内容。
九、附则
主要阐述名词与定义、预案的签署和解释、预案实施等内容。
十、附件
专项预案的附件应和综合预案附件对应,在内容上比综合预案的附件更加详细和具体。除综合预案要求的附件以外,一般还应包括下述附件:
(一)专项应急组织机构及应急工作流程图;
(二)应急值班联系及通讯方式;
(三)应急组织有关人员、专家联系电话及通讯方式;
(四)上级、外部救援单位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五)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六)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
(七)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或)工艺流程图;
(八)消防设施配置图和气象、互救信息等相关资料;
(九)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十)医疗资源平面布置图及联系电话;
(十一)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十二)周边区域的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
(十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含响应程序和应急职能分解表)。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事故特征
(一)危险性分析
根据现场及作业环境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类型,对现场进行风险识别。重点分析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突发事件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对现场及可以依托的资源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事件及事态描述
简述现场可能发生的事件,分析事态发展、判断事故的危害性。对已发生的事件,组织现场有关人员和专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判断,对事态、可能后果及潜在危害等进行描述。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处置流程图
绘制应急处置流程图,并按照流程中的处置环节对组织机构及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分配。
(二)应急处置工作职责
参照专项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职责及要求,明确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及具体的人员组成,并按照现场应急工作分工,组成负责综合、抢险、通信、专家、善后、后勤、信息报送及对外信息等应急工作的若干工作小组,确定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
三、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防止事故扩大及同项目部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四、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一)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二)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三)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四)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技术壁垒”专栏介绍
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也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有重大影响。为了认真履行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透明度的义务,确保中国在TBT/SPS领域内的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实施透明化,帮助读者尽早获知WTO各成员的技术法规草案、了解最新的技术壁垒信息,本刊推出与国家质检总局WTO/TBT―SPS咨询中心合作的“技术壁垒”专栏。
该专栏将提供WTO/TBT-SPS最新通报,刊登具体技术壁垒的成因及应对分析文章,对技术壁垒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帮助我国企业增强应对技术壁垒挑战的能力,提高企业参与对WTO各成员新技术法规评议的积极性,减少不同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遇到的出口障碍。
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设在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TBT 咨询中心电话: 010-82262416 传真: 010-82260618
E-mail: tbt@aqsiq.省略
SPS咨询中心电话: 010-82262425 传真: 010-82260620
E-mail: sps@aqsiq.省略 tbt-sps.省略
联系地址:北京海淀区马甸东路7号
《WTO经济导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WTO/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 联合举办
TBT最新通报
1. 2004年7月6日,泰国工业部工业标准学会(TISI)发出G/TBT/N/THA/150号通报。该通报涉及的是通用信息技术。泰国工业标准研究院(TISI)已经建议将TIS 2161-2547(2004)作为强制性标准执行。该标准涉及个人计算机及功能部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给出由个人计算机及功能部件产生的乱真信号水平的测量程序,并规定对9 kHz 到 400 GHz频率范围的限值。该标准的目的是规定该范围内设备统一的无线电干扰标准要求、确定限值以及对其的描述。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自通报分发日起60天。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
2. 2004年7月23日,加拿大卫生部有害物管理法规局(PMRA)发出G/TBT/N/CAN/104号通报。该通报所覆盖产品为病虫害防治产品。为了实施加拿大新《病虫害防治产品法》,加拿大拟对现行的法规进行修订,并正在制定新《病虫害防治产品法》的实施条例。该实施条例将要求注册人提供的产品安全信息包括: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使用或制造杀虫剂的工作场所。法规提案还规定了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须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签制度(GHS)的格式或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制定格式。此外,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中的信息必须准确和完整,并且应和产品标签上的信息一致,须用英语和法语标注。注册者在延续或修改注册时要提交更新的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如果产品使用中有副作用,注册者必须修改注册内容,同时也要对杀虫剂原料安全数据表进行修改。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30日,拟批准日期未陈述。拟生效日期为2006年1月9日。
3. 2004年7月30日,加拿大工业部发出G/TBT/N/CAN/106号通报。主要内容是加拿大工业部通告第8版符合性规范03第VIII部分的第7次修正案:数字式用户线路(XDSL)终端设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第7次修正案对CS-03的第VIII部分增加了以下要求:ADSL2(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2)、ADSL2+, READSL(区域扩展型ADSL)和增强SHDSL(单铜导线高速数字用户线路)的功率频谱密度和总功率要求。所增加的要求与ITU-T建议的G.992.3附件I、J和L(适合于ADSL2和READSL)、G.992.5的附件A、I和J(适合于ADSL2+)以及G.991.2的附件F(适合于SHDSL)中所规定的要求相同。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10月7日。拟批准日期未陈述。拟生效日期为2004年7月24日。
4. 2004年7月9日,日本总务省发出G/TBT/N/JPN/125号通报。该通报覆盖的产品为适合于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IMT-2000 system)的无线电设备。主要内容为部分修订无线电设备管理条例(省颁法令)。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7日,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为2004年10月。
5. 2004年7月12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出G/TBT/N/JPN/126号通报。所通报的是部分修订规定道路车辆等安全法规细则的公告。覆盖产品为机动车辆。为防止由氧化氮(NOx)、微粒物质(PM)、碳氢化合物(HC)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日本将根据中央环境理事会第6号建议制定有关两轮摩托车辆和特种车辆尾气排放的法规。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10日。拟批准日期为2004年9月或之后。拟生效日期为2006年10月或之后,(对进口车辆)2007年9月或之后。
6. 2004年7月6日,阿根廷技术协调秘书处(SCT)发出G/TBT/N/ARG/163号通报。所通报的是打火机的强制认证:阿根廷做出要求,只有打火机被认为符合相应标准(G/TBT/Notif.99/255、99/375和99/657)*中制定的要求,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发给的产品合格证书,才可以在阿根廷投放市场或免费提供。该法规草案无评议期。拟批准日期为2004/06/28 (官方公报日期)。拟生效日期为自2004年6月28日起240天。
7. 2004年7月14日,哥伦比亚商业工业旅游部发出G/TBT/N/COL/55号通报。该通报所涉及的是关于在哥伦比亚使用的国产或进口的一次性打火机的技术法规。该技术法规草案制定了打火机的安全要求及检验方法,同时对打火机必须提供的商业信息提出了要求。打火机是产生火焰的装置,因而可能对用户带来危险。该法规旨在通过制定安全要求保护用户安全。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10月12日,拟批准日期为2004年10月20日。拟生效日期为自在官方公报上公布后6个月。
8. 2004年7月8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出了G/TBT/N/MEX/96号通报。该通报所涉及的是一次性使用的或再充气使用的便携式打火机。墨西哥官方标准草案规定了一次性使用的或再充气使用的轻便打火机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及必须标注在打火机(火焰发生装置并由此引发对使用者潜在危险)上的商业信息要求。标准适用于所有墨西哥国内生产的和进口的火焰发生产品,通常指卷烟打火机、雪茄打火机和烟斗打火机。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2日,拟批准日期及拟生效日期待定。
9. 2004年7月19日,美国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出G/TBT/N/USA/68号通报。所通报的是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有关氢燃料电池及车辆的替代燃料安全研究的四年计划。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了从事氢燃料电池(Hydrogen-powered fuel cell)及内燃机车辆安全和燃料节约措施评估研究项目,对有关该项目的范围和时限的计划文件宣布了其有效性。交通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将与其国际伙伴共同工作,确定与燃料电池和氢燃料内燃机(ICE)车辆有关的法规的内容。NHTSA寻求公众对有关计划文件的检查和评议意见。对所收到的评议意见将进行评价,如果适当,将纳入机构行动计划。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10月12日,拟批准日期及生效日期待定。
10. 2004年7月30日,瑞士伯尔尼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发出G/TBT/N/CHE/40号通报。所通报的是对1995年3月1日的食品法令的修正案。覆盖产品为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瑞士对有关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的条款草案将执行自2004年1月1日起生效的非人类基因技术联邦法律(基因技术法律)。通报中提议对法令做出如下修订:必须将所有经人工处理的用于食品中的转基因生物(GMOs)告知接受者,并提供文件;文件需允许产品追踪。 必须为所有经人工处理的用于食品中的转基因生物提供适当措施,防止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相混淆。源自转基因生物的食品标签应能确保消费者自由选择。该通报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30日,拟批准日期2004年11月,拟生效日期为2005年1月1日。
SPS最新通报
1. 2004年7月13日,欧盟G/SPS/N/EEC/244号通报,禁止四种农药的生产和销售。这四种农药是:2-甲基苯酚(cresylic acid)、二氯酚(dichlorophen)、咪草酯(imazamethabenz)、春雷霉素(ksugamicin)及多抗霉素(polyoxin)。自2005年5月31日起,欧盟成员国应将上述四种农药从欧盟植物保护产品的许可清单内撤销。但欧盟委员会将允许少数成员国在特定农作物的使用许可延长至2007年6月30日,库存最迟在2007年12月31日前要处理完毕。该通报的拟批准日期为 2004年12月1日,拟生效日期为 2005年5月31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通报后60天。
2. 2004年7月20日,美国G/SPS/N/USA/642/Add.1号通报。该通报是对G/SPS/N/USA/642号通报的补遗。美国环保署最近制定法规,在一定条件下免除农药配方中硫酸的残留限量要求:当硫酸以不超过10%的浓度作为PH值调节剂用在杀虫剂配方中时,免除硫酸在肉类、乳类、禽蛋、鱼类、甲壳类动物和灌溉作物上的残留限量要求。但法规对杀虫剂的剂型和使用范围做出了限定:杀虫剂必须是非气雾剂型,以免形成腐蚀性酸雾对人体造成损害;杀虫剂只能用在灌溉系统、湖泊、池塘、水库、养殖鱼类和甲壳类的水域中。 此外,当硫酸作为除草剂成分按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应用于大蒜和洋葱的生产中,以及作为马铃薯藤蔓的干燥剂用于土豆生产时,免除对其残留限量的要求。本法规于2004年7月7日生效,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7日。
3. 2004年7月20日,美国G/SPS/N/USA/857/Rev.1号通报。该通报是对G/SPS/N/USA/857号通报的修订。美国最近宣布可向公众提供杀虫剂双硫胺甲酰[Thiram]的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版。美国环保署向公众提供双硫胺甲酰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风险评估的相关文件。此举是为响应美国环保署及美国农业部有关提高所有杀虫剂残留限量再评估程序透明度的联合倡议而采取的措施。该通报的拟批准日期和拟生效日期未提供,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8月31日。
4. 2004年7月20日,美国G/SPS/N/USA/933号通报。为了防止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的传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近日了一项暂行法规,禁止在食品(包括饮食补充剂)和化妆品中使用某些牛源性材料。禁用的牛源性材料不包括:不溶于己烷的杂质含量低于0.15%的牛脂;牛脂衍生物。拟批准日期为2004年7月14日,拟生效日期为2004年7月14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 2004年10月12日。
5.2004年7月20日,美国G/SPS/N/USA/934号通报。为了保护公众健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近日拟要求对使用牛源性材料制造、加工或含有牛源性材料的食品和化妆品必须建立和保存记录,以证明和确保制造、加工的食品和化妆品没有使用或含有禁用的牛源性材料。该法规与已生效的有关在食品和化妆品中使用牛源性材料的暂行法规相配套。法规规定,记录建立后必须保存2年,应保留在制造或加工企业中或可合理获得的场所,且必须可供FDA检查和复制。保存电子记录也是可接受的。进口商在进口时必须以电子形式确认其制造、加工的食品和化妆品中没有使用或含有禁用的牛原料,并且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提供要求的记录。拟批准日期为以本草案为基础的法规的完成日期,拟生效日期为该最终法规后的30天生效,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8月13日。
6. 2004年7月20日,美国G/SPS/N/USA/937号通报。美国最近为降低疯牛病风险拟制定进一步的保障措施,涉及作为人类食品屠宰和使用的肉牛、反刍类动物、反刍类畜产品和动物饲料。美国农业部为此组织了一个有关疯牛病的国际专家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审议,并提出了对公众和动物健康有益的补充建议。此通报的目的在于公布国际审议小组的报告和建议,并就根据这些建议及其它考虑拟定的补充措施向各方征求意见。该通报的拟生效日期和拟批准日期未提及,美国动植物健康检验署和美国食品安全检验署的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13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8月13日。
7.2004年7月19日,日本G/SPS/N/JPN/122号通报。日本环境省日前出台根据《外来入侵物种法》制定的基本政策草案。为了保护动植物健康并使民众免受外来动植物携带的有害生物的危害,草案制定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人类安全以及农林渔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基本框架,确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的选择原则和与避免不利影响相关的其他重要事项。该通报的拟批准日期待定,拟生效日期为《外来入侵物种法》颁布起1年之内 (2004年6月2日)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4年9月17日。
引言:雷电灾害对人类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任何一次雷击都有可能危及到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尤其近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城市化高层建筑的增多等,使得雷击损失严重,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防雷安全检测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其中加油站作为汽车动力的能源,随着城市化车辆的不断增多,加油站数量也急剧上升,分布于城市和乡镇的加油站随处可见,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加油站自身属于易燃易爆场所,为避免和减轻雷击危害损失,对其进行防雷安全保护十分重要,因此加强对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测是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社会公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就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测中的关键问题做以下讨论。
1.加油站防雷安全现状
一般加油站都建设在城市交通便利的高速路口或主要城市化、乡镇车流量大的路段上,且加油站营业建筑面积都不大,不便于实施全面多级的防雷保护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的增加,能源需求量加大,加油站不断被改建,现代化加油站采用电子集成管理系统营运,多种特性使加油站雷击率上升。通过多年从事防雷经验,和对加油站实时调查、分析中发现当前加油站防雷中还存在严重问题。
1.1防雷设施破坏严重
一般加油站的防雷验收是在建成后进行的,部分加油站由于设备落后,或需要扩建,在后期进行改造和装修过程中,未能对防雷安全设施加以很好保护,使大部分的防雷安全设备遭到破坏,使防雷装置失去防雷效益。
1.2防雷设计不符合规范
我市部分运营的加油站是通过收购私人企业或单位原有加油站,这种加油站在防雷设计上大多都不规范,加油站在利用主内筋做避雷引下线时,为了设计美观未考虑到饮下线及接地极的间距问题。尤其部分防雷隐藏工程,独立避雷针、配电房直击雷防护设备、SPD等设备不完善,加油棚每根柱子接地电阻不均,易引起地电位反击。
1.3未考虑防感应雷
加油站的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易受电磁脉冲干扰受损,但其内供电、通信线路多为架空,或捆绑防雷装置引入,电源系统采用埋地电缆线进线方式,但并未对其做屏蔽处理,没有加设SPD防护,增加了感应雷击率。
1.4卸油厂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油罐进行装卸油时,罐内油品产生静电,达到一定量时易产生静电火花进而引发火灾事故。
1.5防雷安全距离不规范
加油站一般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根据《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要求,储油罐接地点应不少于两处,部分民营和私人小型加油站的防雷接地体与罐体距离较近,易造成雷电流泻放不畅和雷电高电位反击,引发火花放电。
2.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测注意事项
2.1充分掌握加油站防雷设计详情
仔细查阅加油站的防雷风险评估报告,核对防雷设计资料施工图纸、图纸审核意见书等相关资料,使我们防雷安全检测人员充分掌握到加油站的全面防雷设计情况,根据加油站防雷等级展开检测(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加油站、储油区建筑属于二类防雷建筑)。
2.2遵循检测程序
一般按照先简后难、先室外后室内的防雷检测方式,对加油站的直击雷防护检测、其次对感应雷防护检测、最后对等电位连接及静电保护进行检测。
2.3防雷安全检测环境
对加油站进行防雷安全检测时选择晴好天气,尽量避免阴天和雷雨天,检测时避开积水和冻土段的接地电阻测试。
2.4多点测量
在对防雷装置性能测量时要避开地下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若没能掌握地下情况,可尝试多地点测量,通过比较获取最佳可用性数据。
2.5检测仪器
确保检测仪表和测量工具符合易燃易爆场所使用规定,检查各测量工具是否在有效期内,性能是否良好,各项性能均需满足测量项目多需精确度要求。
2.6检测人员
对加油站检测要求我们检测人员进入场所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胶皮鞋底,避免出现静电花火。且严禁携带火种、无线通信等设备,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2.7检测规范
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测规范和操作流程,在加油站相关提醒和被检测单位管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3.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测措施
3.1防雷安全检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单位,应对本单位生产装置进行每年一次安全评价”。针对加油站易燃易爆场所应认真贯彻上述规定,开展相应安全检测评价。加油站应根据《汽车加油站设计和施工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及《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等相关法规要求展开防雷安全检测。
3.2防直击雷检测措施
根据加油站的防雷设计图纸、各布设线路及其他附属设施连接图,确定加油站的防雷类别,要求加油站建筑物均处于直击雷防护区域内。检测金属油罐壁厚度大于4mm时,可不设防直击雷装置,需要对油罐做环形防雷接地,并保证至少有两处接地,且罐体接地间距大于3m;对加油站的内部防雷接地、电子设备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等采用共用接地,且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或4Ω。
3.3放感应雷、静电和等电位连接检测
对加油站内所有金属物件(如油罐、加油枪、电缆层等)的接地连接进行检测,并对金属储罐的阻火器、呼吸阀、放散管等金属附件的等电位连接进行检测;查看法兰盘连接,若5根以上法兰盘相连,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必须构成电气通路。对加油站卸油场地防静电装置检测,要求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且阻值不大于1Ω或4Ω,若不共用接地,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
4.结语
随着道路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之配套的设施服务加油站数量也随之增加,其后带来危机有雷电危机,雷击加油站在我国发生数次,均造成严重灾害伤亡损失,其对加油站的防雷安全检测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场所,对加油站进行防雷安全检测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在详细掌握加油站各功能设施的基础上,根据加油站的实际情况对易疏漏环节进行仔细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全面做好加油站防雷检测工作过,确保加油站安全运营,从而维护社会安定和公民安全。
参考文献
[1] 汽车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测保护措施 2012-11
[2] 陈哲 加油站防雷安全检查检测应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