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电子电子信息实训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现状
教育部信息与电子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四种技能要求是:(1)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应用以及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与电路测试的能力;(2)综合运用电路知识进行电路设计与实验的能力;(3)利用系统环境CAD分析与设计的能力;(4)利用虚拟仪器的能力,[2]基于以上的四种要求,目前大部分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在学生技能的培养过程中,重点放大第一项上,也就是是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常识,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通过手工焊接练习,学会组装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如万用表、稳压电源、超外差收音机等。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内容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极大的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
三、电子设计综合训练改革与实践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综合实训”的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教育部四种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充分调研和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电子设计综合训练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初步构建了“一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一主线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四个层次。并且完善了“电子设计综合实训”培养计划,拟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对于培养目标和综合实训的教学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面向社会和生产实际,其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原有硬件条件基础上,对实践教学必修内容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实训内容上设立了三个必修模块,即印刷线路板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电子工艺装配等内容,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内容分为“必选模块”与“自选模块”,对于“必选模块”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选择实训内容。在必选模块的基础上增加自选模块,目的是满足参加“电子竞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可以自行确定电子设计实训方案,在设计中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对“电子小系统”的设计。这种把“必选”与“自选”内容结合起来,引入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理念,可以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
四、构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评价体系
构建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评价体系是对学生整个实训效果的检验,是整个实训过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对学生的实训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价,其主要考核内容是:开题报告(前言、序言)5%、方案设计5%、电路图设计5%、软件设计10%、电路仿真过程10%、印刷板设计10%、印刷板制作10%、元器件检测5%、装配工艺5%、通电前检测5%、通电静态调测5%、通电动态调试5%、整机调测5%、故障分析维修5%、综合实验报告10%。同时在电子设计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加强各环节的指导工作[11]。
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多数都应聘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公司和企业,以及对应的研究机构。这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外,更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就是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目标,据此,学校在新培养计划中增添了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内容与之相适应,同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方面除了系统完成所需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外,也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培养创造性工作能力配置的课内外对应强化训练项目。这是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求职就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针对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培养目标和现有资源条件,通过追求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利用课内外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合理设置相关内容,系统地、有目的地强化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针对培养途径、内容及相关结构进行系统多方位、多角度的优化设计、合理调整和有效管理,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及实践活动。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途径刻意选拔或培养高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切实从科学研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心理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建设开拓性(善于发现新知识、创立新技术)、普及性(善于总结前人知识和方法并消化整理传授于学生)、全才性(前两者兼备)完美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配置的课内实习实训
1.认识实习
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即将开始的第二学期,通过参观省内大中型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省内有关研究所或设计院管理和研发部门、科技城和电子市场,听取工程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或专家有关技术和管理、新开发、新技术、新发展方面的报告,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情况,认识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设备及常用集成电路,并了解其应用情况;了解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市场及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关的企业生产管理、工业控制过程、各类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应用、制造、开发和电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开阔专业视野,为今后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教学实习实训
教学实习实训是我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工具使用及应用的实训,两方面内容包括:可视化开发工具――VB6.0设计应用方法和Protel99_Windows95/98环境下的EDA电子辅助设计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造性工作的理念,采取学生自学制作为主、教师实时指导为辅的方式,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布置对应的制作课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多方面素质能力,不设标准结果,以完成制作的技术含量、质量、合理性、独特性评价成绩,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各自潜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自学、掌控、总结、发挥和创新的工作能力,也更加充实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内容。
3.生产实习实训
生产实习实训是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训练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强化本科生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培养“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形式。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学生能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方面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获得“设”“装”“调”“校”“修”的技能和能力。我们根据各年度省和国家电子设计竞赛题或联系厂家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导性生产实习内容或集中制作一批电子竞赛制作中可能涉及的一些平台或接口设备。通过完整的设计、制版、焊接、编程、组装、校调、报告等系统工作以及在生产并维修一些用于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的实验设备等具体工作过程中,强化了创意、组织、协作等各方面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组织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在学校本科评建期间展示的学生制作的多样化产品深受全国评建专家的好评。
4.专业综合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综合多门专业课并以多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基础的实践环节,是为解决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应用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实验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在MCU及传感器对外部过程参数进行测量、转换、处理的硬、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以MCU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能力;MATLAB等仿真技术在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应用能力。
三、配置的课外实践环节
1.开放实验室项目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要,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工作能力,同时提高实验室教学资源利用率,从组织形式、经费支持、开放实验项目等方面给出了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安排。学生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自行选择或教师规定开放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并给出了完成形式,由学校组织统一验收。
开放实验室为专业课程设计的实训二次开发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够进一步强化动手能力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真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研发兴趣,有效启迪创造性思维;极大地给了学生发挥和创新的空间;亲身体验自身组织设计工作过程,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协作精神,提升专业工作综合素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理论和实践配置
(1)电子设计竞赛赛前的理论指导
学校在新培养计划中增添了8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设置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内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平台开设了电子设计竞赛赛前指导理论部分课程,以实现电子设计竞赛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集中针对性教学目标。
理论课程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前系统培训为主,结合具体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年的题目和设计方案,内容涉及各类题目的分析方法、常用元器件及设备、开放设计软件语言编程调试与使用、制版和制作、装配及调试、重点单元功能电路的设计与应用、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及准备、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简介、系统设计的综合训练、电子设计竞赛设计与总结报告写作、电子设计竞赛过程及参赛演示应注意的问题。将竞赛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并应用,讲练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上具备设计开发制作电子系统的能力。
(2)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是强化培养学生各种实际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工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我校为此已将电子设计等竞赛纳入正式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并给出了竞赛奖励创新学分的机制。第六学期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校电子设计竞赛(为期3周),也是省或国家参赛队的遴选,第七学期或是省电子设计竞赛或是全国电子竞赛(都从暑假的后2周开始集训至竞赛结束),不仅加强训练强度也为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提供了必要保证。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大平台,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参赛学生得到了社会选材的认可,成了抢手人才,因此参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积极性日益提高。更由于竞赛内容100%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参赛训练的过程,在软、硬件知识综合应用,新技术、新元件应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一批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高专业素质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且对于所有参赛的学生,无论获奖与否,都在方案论证、系统设计与调试、新器件的选用及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此外,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也是强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工作能力的一条很好途径。竞赛的过程和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撰写科技论文提供了很好素材,奠定了写作科技论文的基础。
总之,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有效利用开放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各种实习实训和及电子设计竞赛等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强化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造性工作能力,是适应当代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知识+能力+创新”型实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涉及心理品质+健康体质+广博知识+创新才能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英杰,石初军,王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高教改革及人才培养的作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2]袁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9).
[3]刘宏,任继业,赵红言.着眼高素质人才培养全方位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
[4]胡升平,宋跃,余炽业,等.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50-02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门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工科应用型专业,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讲授知识性,并不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实践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电子信息类学科实际和专业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兴趣,熟练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强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其中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如表1所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入研究,提出建立由“课堂实践教学+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综合创新实践”构成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到27.7%,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1.课堂实践。配合课程理论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应用该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实验、电子电路实验、单片机实验、高频电路实验和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实验等。
2.专业独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见习实习、专业实训、设计教学三部分。专业见习实习,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和进入企业实习,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和工程师给学生授课和讲座,拓展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外的实训,实训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实训中的过程考核;设计教学是综合应用已学的专业知识,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实践教学活动。
3.综合创新实践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课堂实践教学+专业独立实践教学+综合创新实践”构成的开放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时间安排和内容如表2(见下页)所示。
1.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依托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和专业教学实验室进行。具体时间分布主要和培养方案相应课程对应,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实验指导老师由理论课老师和实验室老师共同担任。
2.专业独立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训、设计教学,分布在大学1―8学期,其中具体如下。
专业见习:专业见习,主要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观摩企业生产线,了解企业运作,感受企业生产环境,学生完成实践报告。
专业实训:包括电子制作实训、PCB和SMT实训、智能家居系统实训、LED封装技术实训(选修)和风光互补技术实训(选修)。
①电子制作实训。训练学生电子元件识别、焊接、拆卸和安装,设备的调试等方面,完成3个完整的小系统,比如“叮咚”门铃、彩灯控制、直流电源或音频功率放大器。②PCB和SMT实训。培养学生掌握电路板设计和制作的生产流程,电路SMT贴片流程。要求学生独立利用PCB和SMT实训设备,完成PCB制造工艺中的各个流程包括激光底片输出、数控钻孔、金属化孔、线路成型、阻焊与字符印制、阻焊防氧处理、PCB成品检测等,以及电路SMT贴片流程。③智能家居系统实训。主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想法改变房间的监控参数,可以将房间里的各种电操作,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和访问,比如:空调控制、灯光控制、窗控制等。该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APP编程、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网络配置等置等动手能力。④LED封装技术实训(选修)。通过实训主要使学生掌握普通发光管和大功率发光管封装的一般流程,并且能够熟练操作手工制造发光管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⑤风光互补技术实训(选修)。通过该实训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基础理论和原理,以及风能、太阳能并网运行实验系统的大部分控制过程。
专业实习:是大学四年本科学习的综合知识检验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的知识的必修环节。通过专业实习,使电子信息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
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训练学生电路设计和单片机编程。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和传感器原理等课程,设计一个完整的智能系统,比如数字温度计、数字万用表、数字电子时钟等。②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借助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和自拟题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在第7学期完成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和开题,在第8学期前8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准备毕业答辩。
3.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针对专业竞赛的竞赛种类繁多的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大面积参加学院组织的电子设计竞赛、联动装置大赛等非师范技能竞赛,主要目的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了解本专业,择优推荐参加校外学科竞赛,以扩大学生参与面。采取了校级、省级、国家级层层选拔推进的原则,通过学科竞赛,注重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四、践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多个实训室的建设,包括PCB和SMT实训室;智能家居系统实训室;风光互补技术实训室;LED封装技术实训室。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有了明显加强,老师们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并发表10余篇教改论文。近4年来,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项,通过一系列活动巩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庭.刘伟.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8(6):191-192.
[2]王艳青,马向梅,安林丽.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62-163.
[3]蔡国敏,王松峰.何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98:121-122.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LUO Hai-jun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2-01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在校学生4届共计493人,已毕业学生10届共计756人。近年来,该专业以“基础扎实、突出应用”为专业建设的原则,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努力把我专业建设成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良好声誉、特色鲜明的专业。为把我专业建设成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作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一、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一)重点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重点。通过3年建设,显著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的水平和实力要显著提升,课程结构更加合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力争经过3年的发展,把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重点专业建设具体目标
1.以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岗位职业能力,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中青年师资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名师。建成一支以 “双师”为主导,学历、职称、知识、技能和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3.多方面筹划专业建设经费,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
4.注重发展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建设,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5.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可行性。
6.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备教学文件,健全制度,完善所有教学文件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并严格执行。
7.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积极申请科研立项等。
二、专业特色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根据学院“侧重人才培养,全员成才教育”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注重发挥与电子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形成具有结合电子产品制造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特色。建设应用电子技术电子方向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两个学科专业方向,培养拥有较高的知识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等基本素养和具备设计、开发、应用与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社会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访问进修、培训、企业锻炼、项目开发、学习交流、人才引进等措施全面提升的专业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及专业素质,使本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能力。提升现有专职教师学历,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有相应政策支持,使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比例达到70%以上;提升专职教师教学能力和职称资格,争取达到高级职称比例为20%,中级职称比例为80%;提高科研能力,引进硕士或副高以上专职教师2-3名,培养名师1名,力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四、教学体系建设
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组织针对我国电子生产企业的调研,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关产业政策、专业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应职岗位人才规格等进行调查,完成专业调研分析报告;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作流程、企业人才规格等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修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手段,制定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大纲。
五、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在院内现有专业实验、实训室配置基础上,按照课程改革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建SOPC、FPGA、传感器专业实验室,改建电子技术实验室,优化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使学生所学知识能紧跟专业发展需要,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