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安全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力安全培训总结

篇1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我公司的总体工作方针为“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岗位技能”。对于员工的培训大体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安全培训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对于每一个生产一线工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为以后的岗位培训奠定基础。

岗前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新入厂的工人。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阶段进行,首先是电厂的工艺流程及电厂各专业的设备系统简介,然后是电厂机、电、炉、燃、热、化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的系统培训,这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要侧重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最后是根据前面的培训结果,结合各自的意愿将培训人员分到有人员缺口的班组工或专业进行跟班培训。

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即材、专人授课、并对所培训内容进行阶段测评。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对于岗前培训,在前期理论基础知识培训阶段采用集中培训效果显著。把所有需培训人员全部集中到一起,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配以相应的竞争机制,再加上员工各自的上岗压力,能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另外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对于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对集控运行人员进行热工及仪控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事半功倍、获益非浅。

2.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之上,同时必须配以严格的竞争上岗机制,才能得以环环相扣,效果显著。

在岗培训是针对所有的在岗员工进行的。

在岗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技能。针对这一培训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培训计划,定期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同时为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较低岗位的员工可按规定申报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在申报后,必须进行更高一级岗位的专业技术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经过必须的内容培训并经考评通过后,可晋升至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

对于在岗培训我们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定期测评、小组讨论、仿真机培训等。利用学习班,针对运行人员提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可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解;对于运行人员必须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可划定范围,进行定期测评,测评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增强大家学习的动力;对于机组运行中曾出现的异常情况,利用学习班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现象,明确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做到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出现,尽可能将设备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我们的机组投运时间较短且自动化水平较高,为强化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水平,定期组织仿真机培训,不断加强事故判断、分析、处理能力的培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对于在岗培训,关键在于坚持执行,不能间断,不能流于形式,要系统地、全面地、按计划地认真执行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尤其对于小组讨论和仿真机培训,经过二零零四年和二零零五年近两年的坚持执行,效果很明显。

3.安全培训

之所以把安全培训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对于发电企业来讲,安全培训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常抓不懈的。我公司对安全培训更是高度重视,严格执行。

安全培训是要对所有工作岗位进行培训的。

安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安规两票,而是所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需要培训的全部内容。

对于安全培训我们要求并做到了每轮班(或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专题,每半年要考评,并且在岗位职责内有规定,若安规考评不够80分,立即下岗再培训。

篇2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产业也步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大量先进设备与先进理念的涌入,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国家对能源产业的大量投入,使得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进而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一、电力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已逐渐转型,且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的诸项标准与特征。然而,电力产业的转型也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与尚不明显的隐患,其中电力安全生产的实现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更涉及到广大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将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

在各大电力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管理并不陌生,但是切实建立一套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结合、监督奖惩相配套、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实现。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观念陈旧

安全生产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繁杂,它不仅只停留在动员大会、岗前培训、分级管理与奖惩制度上,更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局观系统观、与生产计划的协同等等。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及以往现场经验,发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且并未引起过多重视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然而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日渐加强。由此,电力企业大多走向节省成本、减员高效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必然导致对安全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同比高速增长,这使得电网的输配电设备以及各发电企业的机组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职能系统难以保证定期定时的保养与检修,自然导致电网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难以得到绝对保障。

2.安全职责不明确

首先,各电力企业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生产制度,但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大多安全任务分配工作只做简要说明,或只象征性做一些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

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各环节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尚不能独立进行彻底分析,难以找出各次事故的直接、间接与深层次原因,因而不能做到及时追究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

再次,一线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对规程制度大多没有深层次理解,只停留在被动记忆的阶段。

3.管理方式老旧,缺乏现代化观念

企业中,从上到下常常只重视大规模、高要求生产的安全管理,而往往忽视了细小琐碎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领导仍然遵循计划经济下的旧式动员大会与运动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大框架、大标题的管理,既难以从生产实际出发,也不易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更难以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而更多的则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4.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力

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各生产环节中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判断,不仅缺乏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推断能力,更难以意识到各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安全隐患及巨大危害。

5.现场标准化不健全,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

三、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地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已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密切相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

2.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还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早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且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被管理学界广泛接受的基础定理。

3.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首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整体化管理,彻底革除生产过程相分离,管理互相推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生产各阶段、各过程连结起来。

其次,坚持行政、安全统一人制,将安全职责与行政职责相统一,以便在制定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时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且避免了事故后的相互推诿。

再次,将生产环节划分开来,并把安全责任逐级逐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现安全生产逐级管理,层层约束。

最后,要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务必组织全体员工就各次事故认真学习,切实总结,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4.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与奖惩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即便再完美的规章体制,再充分的教育与学习,也难以完全避免员工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出错或违规,也难以避免各项章程全部如实执行。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一种强制又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具体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动态监督。

篇3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

安全与事故有这必然的内在联系,安全之义在于“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环境不受破坏。”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需要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制度体系,强势的监督体系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障。我们都知道国家及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逐步完善,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体系和制度也都逐步建立,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安全工作所面临的以下问题:责任不清,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培训教育走形式;安全检查走过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两措”不落实;“三票”执行不认真;危险点(源)不确认;作业流程不规范;操作监护不到位;隐患整治不及时;安全意识淡薄;抢时间;赶速度;图省事;闲麻烦;粗放的安全管理不发生安全事故是偶然的,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针对以上在电力行业极易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抓好,抓实,抓住安全生产工作,必需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意识和素质,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拓宽思路,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安全第一”不能只停留在嘴边,不能只停留在笔上,纸上。要体现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要落实在实际工作的各方面。事前布置,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这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每件事的基本流程。安全与事故之间最重要的两字就是“防和治”。在“防和治”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安全第一”。针对以上会经常面临的问题,本人谈以下想法和建议,共同行们参考。

2.企业领导重视,全员广泛参与是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全面全方位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关键一是领导重视,二是企业员工广泛参与。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没有组织、制度、监管体系保障,没有资金技术支撑,没有广大员工自觉参与的热情,可以说是无法进展。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明确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关系;安全生产与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社会形象的关系,只有体现在上述关系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才能使一个企业单位有序有效的开展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企业员工自觉热情参与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是“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这对一个企业单位安全文化的形成,安全环境的创建非常重要。为此,可以说企业领导重视,全员广泛参与是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3.注重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安全教育是通过有针对性的事实及相关理论讲授和分析,树立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实现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认识的转变。安全培训是 按具体的行业,专业工作要求对员工行为方式的培养,是生产者工作行为规范,标准的训练过程。可以说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每个企业着力思考的问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以人为本”安全理念最本质的体现,是评价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标志。贵在坚持,重在效果。培训教育非一日之功,非三日之效,需要规范化的组织和常态化的管理,需要调查研究和分类指导。本人从事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各类事故分析可以看出,人身伤害事故在各类事故中所占比重是比较高的,主要表现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综合技能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习惯性违章行为等方面,本人认为,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来自物的隐患、环境的隐患,而是来自管理隐患和人的隐患。为此,强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是检验一个企业、一个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

4.抓实生产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控制和预防各类事故的有效途径。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和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在生产作业现场班组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班组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服务质量只有通过生产班组才能实现;班组即是生产,作业现场直接的责任主体。也是行业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和标准的执行主体。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计划任务分解到班组指标细化量化到班组;责任制签到考核到班组。班组涉及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细节管理。直接反应出一个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我们常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抓好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安全工作,重点在班,关键在班组长。

4.1培养优秀班组长是企业管理应该努力做的事。

班组长是兵头将尾,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前沿,最直接的责任者和指挥者。培养优秀班组长应着力提升:工作热情和从业责任;着力提升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着力提升行为规范,执行力强和良好习惯。一个称职合格的班组长会带出一个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的班组团队,这对一个企业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非常重要。企业管理的落实落脚点在生产班组,企业管理的基础在班组,基础不牢是要地动山摇的!培养优秀班组长,要有计划、目标和标准,只要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都会从中收益。

4.2强化班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班组是完成企业生产、计划、任务、目标、指标最基本的单位,运行操作、巡检检修、维护保养、施工作业、服务质量等,只有通过生产班组才能突现。强化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本质的需要,可以说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最重要的防线,守好、守住、守牢这条防线才能更好的谈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在“以人为本”成为当今社会文明进步重要标志的今天,安全生产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关注,“安全第一”是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不讲任何理由,执行规范和标准不谈任何客观条件,这是我们抓好安全工作最需要的态度。安全与效益即对立又统一,没有效益安全保不好,没有安全效益好不了。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的责任,更是社会责任。只要我们不断提升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识、态度和能力。“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才会更好的体现。

篇4

作者简介:由勇(1975-),男,吉林辽源人,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部,工程师;陈涛(1975-),男,辽宁沈阳人,东北电业管理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市场开发部,工程师。(辽宁沈阳11002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120-02

一、电力生产现状及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

随着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大电力集团已逐渐转型,且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的诸项标准与特征。然而,电力产业的转型也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与尚不明显的隐患,其中电力安全生产的实现便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效益,更涉及到广大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下将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现状。

1.安全生产管理远未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

在各大电力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管理并不陌生,但是切实建立一套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动静态相结合、监督奖惩相配套、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实现。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自上而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也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与沟通,而各级管理人员又多各自为政,缺乏整合、监督与配套机制。

应该看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只是宏观层面的,其对企业内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企业想要在竞争中保持生命力,就不得不作出应有的改变,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常态化便是在竞争的浪潮中提炼出的一剂良方,它不仅适用于生产管理,更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应用到安全管理之中。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重心不明,观念陈旧

安全生产的实现,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繁杂,它不仅只停留在动员大会、岗前培训、分级管理与奖惩制度上,更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局观系统观、与生产计划的协同等等。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更对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更早发现及预防事故,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剖析原因。

同时,也更应该注意到,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生产计划、不同生产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侧重点也应适时调整。在一些企业中,安全管理经常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墨守成规,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的关注度,这显然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可靠性都危害巨大。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基于以上讨论及以往现场经验,发现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经常出现以下几种较为常见且并未引起过多重视的问题。

1.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行。然而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变,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日渐加强。由此,电力企业大多走向节省成本、减员高效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必然导致对安全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同比高速增长,这使得电网的输配电设备以及各发电企业的机组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各职能系统难以保证定期定时的保养与检修,自然导致电网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难以得到绝对保障。

2.安全职责不明确

首先,各电力企业固然都有自己的一套安全生产制度,但对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大多安全任务分配工作只做简要说明,或只象征性做一些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而分管生产的领导则常常忙于实现繁杂的生产任务、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等工作,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就更难制定与之相应的整改与完善措施。

其次,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各环节所存在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尚不能独立进行彻底分析,难以找出各次事故的直接、间接与深层次原因,因而不能做到及时追究事故责任、吸取经验教训。

再次,一线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识,对规程制度大多没有深层次理解,只停留在被动记忆的阶段。

3.管理方式老旧,缺乏现代化观念

企业中,从上到下常常只重视大规模、高要求生产的安全管理,而往往忽视了细小琐碎的管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企业领导仍然遵循计划经济下的旧式动员大会与运动化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大框架、大标题的管理,既难以从生产实际出发,也不易于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更难以形成有效的规章制度,而更多的则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有效作用。

4.安全管理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力

大部分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责任心等多方面的限制,对各生产环节中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与判断,不仅缺乏对危险源的识别与推断能力,更难以意识到各生产环境中的潜在风险,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安全隐患及巨大危害。

5.现场标准化不健全,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其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

三、促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在企业中自上而下地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已与国家、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密切相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对企业的领导层,更对基层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全体职工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凸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层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基层职工要以自身安全为重、以企业利益为重、以社会稳定为重,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2.安全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现代化的企业中,还是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单位,“以人为本”早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且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被管理学界广泛接受的基础定理。

由此出发,各电力企业更应以此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现代化进程,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充分运用。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领导层务必要以身作则,切实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坚持定期走基层、走现场,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精神与思想状态、诉求与不满,且不仅要及时处理职工反馈的关于生产环节与企业建设的意见,更要注意并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基层的工作人员常常处在生产一线,不仅工作重复、单调,而且所担负的责任巨大,任何操作都不能疏忽,且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危险,造成职工心理压力沉重,长期倒班工作,极易引发事故。其次,应对全体职工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适时减轻职工心理负担,并尽力改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健康化、和谐化、安全化的工作氛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3.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

首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整体化管理,彻底革除生产过程相分离,管理互相推诿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将生产各阶段、各过程连结起来。

其次,坚持行政、安全统一人制,将安全职责与行政职责相统一,以便在制定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时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且避免了事故后的相互推诿。

再次,将生产环节划分开来,并把安全责任逐级逐层细化,落实到个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现安全生产逐级管理,层层约束。

最后,要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务必组织全体员工就各次事故认真学习,切实总结,以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4.加强监督力度

监督与奖惩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生产中,即便再完美的规章体制,再充分的教育与学习,也难以完全避免员工在实际操作与运行中出错或违规,也难以避免各项章程全部如实执行。这时,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以一种强制又能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方式实现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具体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则是动态监督。

静态监督指的是对各项硬指标的监督,即各职工对规程的遵守情况、设备维护是否符合标准、安全工器具的维护与摆放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得以实行等。

动态监督主要是指对各项可变环节的监督,即职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各项准备与实行工作的监督、安全设备与措施的展开与实行、生产计划与安全计划的实现程度等。

5.开展多层次、全面化安全培训工作

篇5

通过进一步强化重点隐患的整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建设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系统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夯实用电安全基础,强化电力设施保护,消除隐患,遏制各类触电和电力设施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围绕本部门安全用电和电力设施保护,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重点隐患整治。市及市级确定并公布的重点隐患项目必须100%完成整改。同时继续在全局开展木结构房屋以及办公楼、出租屋等电器线路改造的查漏补缺工作,推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宣传教育培训。注重运用农业安全信息、农民信箱等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工作,以“关机断电源,省电保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的意识。

3、加强能力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对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的培训,引导和帮助安全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监管工作的取得成效。

三、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事前准备阶段(4月10日——4月30日)

1、制定整治方案。局属各单位要完善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并于4月28日前将整治方案报农业局安全监管科。

2、确定重点隐患。根据市安委办确定和上级政府公布挂牌整治的重点隐患,结合农业部门实际开展对用电安全及电力设施保护安全隐患的排查梳理。

3、制定培训计划。局属各单位要制定安全生产培训计划,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与用电安全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市46家安全培训学校的资源优势,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培训。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5月1日—12月15日)

1、要按整治方案实施整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要加大用电安全检查的覆盖面和检查力度,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检查,特别重视对办公大楼、出租房屋、人员活动密集地和实验室、财务室等重要场所和重点部位的用电安全检查,消除各类隐患。局将在6月底组织对各单位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阶段:验收考核阶段(12月16日—12月20日)

1、局属各单位要对安全用电及电力设施保护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将书面总结于12月5日前上报农业局安全监管科。

2、农业局将对各单位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单位要建立专项整治工作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点隐患整治进度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人员、责任、经费、措施四落实,确保整治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篇6

电力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的施工环节非常多,且整个施工过程具有很多特点,比如很多生产设施都是临时搭建,作业环境随时变化、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流动性较大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力工程施工存在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1]。已有实践表明,如果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电力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予以完善和强化[2]。

1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作用

施工安全管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逐渐自我调剂与完善。实施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概括起来如下[3]:(1)实施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负责人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的时展需要,体现着我国社会的文明、公正以及安全。(2)实施施工安全管理是对施工企业的一种监督形式,能够不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逐渐改进管理措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3)施工安全管理中已经明确了施工环境的安全卫生标准,实施施工安全管理能够督促施工企业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标准,进而不断改善施工环境。最终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2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电力方面的需求迅速提高,电力公司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电力工程项目。然而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存在不同参与建设单位之间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管理不善的问题,最终引发各种安全事故。虽然引起各类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实际调查研究表明,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施工现场没有做好安全管理措施。很多情况下管理人员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或者监督部门的检查或者评比,所做的安全工作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并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规范中的细枝末节。这种做法必然无法全面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企业运行的终极目的就是盈利,但是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盈利的基础。但很多领导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认为实施安全管理工作要投入很多资金,但是却不见明显收益。还有部分领导思想比较浮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很少甚至基本不会亲临施施现场进行监督与检查工作,这样自然就无法获得全面且真实的现场资料,不会认真仔细思考所执行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是否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有没有安全隐患等。上述这些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往往都是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受到当今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电力企业内部很多员工在思想上开始动摇。不是关心和关注所在企业或者班组的施工安全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岗位的安全责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自然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通常都是消极被动应付了事。甚至部分员工对于安全规章制度比较抵触和反感,使得施工现场很多显而易见的违章违规行为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改正。

3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3.1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进行项目施工时,需要划分情况每个环节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确定的部门和人身上。这样可以确保管理责任到位,明确责任是进行安全施工的重点所在。电力施工型企业首先必须要认真遵照并执行国家颁布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是综合全国情况制定的,而每个地区必然会有自己的特色所在。因此施工单位还需要在综合考虑本地区上级主管部门的建议和要求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属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部门和管理人员都需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施工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化、规范化,具体落实到部门、班组以及个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施工安全。

3.2强化并完善防范措施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其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避免出现误操作以及施工人身伤亡事故。为避免出现此类故障或事故,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来完成施工过程。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细化和完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详细地安全控制手段和措施。为鼓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还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为推进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施工单位需要制定标准施工组织方案以及详细地技术指导书。此外,还应该强化安全施工的监控力度,进一步推动安全施工的规范化。施工企业相关领导必须防微杜渐,一有机会就应该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督,还可以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状况,进而分析并找到安全施工的薄弱环节,这样在指导和协调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所有责任人员,包括安全监督人员、工作负责人、班长或者组长等都必须履行好各自的岗位责任,真正发挥各自应用的作用和效果。最后,对对于外委施工单位而言,也要采取措施强化安全监管力度,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职责没做好等问题,必须立即指出并整改,如果屡教不改则应该取消其承建资格。

3.3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好坏直接决定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性,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是快速提升他们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有效措施。教育的形式有多种,比如案例分析、安全警示等等,经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学习与培训之后,施工员工通常都能够逐渐建立“安全第一”以及“一切事故都能够预防”的思想意识。意识到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的后果。除了进行安全培训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培训,将安全培训和专业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在提升他们安全责任意识的同时还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培训时需要注重安全培训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比如针对管理人员应该侧重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而针对施工人员则应该侧重施工安全方面的培训。

4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分析

4.1建立并健全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中通常都包含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在该技术文件的安排与指导下进行。施工安全技术文件必须提前预测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且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予以防范。在制定施工组织方案时,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该充分结合本工程项目的特征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而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进入施工现场安全规定;施工作业时的用电安全规范;深坑以及地面施工作业安全规定;立体交互作业以及高处作业施工安全规定;器械设施操作安全规定;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时需要注意的安全规范;自然灾害预防安全措施,比如洪水、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最后还有防爆防火等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4.2强化技术培训力度,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选用具有高超技术、并且责任心和事业心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兼职做培训员。企业单位给这批培训员提供机会来提升他们自己的专业素质,比如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培训,选派参与岗位培训、外派到其他单位参观学习交流等。这批培训员可以将他们所学所感通过培训的方式分享给单位其他员工,以此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单位内部逐渐建立起互相学习与帮助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状况实施演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员工更加牢固的掌握事故应对方法和措施,确保施工人员本身以及设备的安全。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迅速提升。所以电力企业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这就对电力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严苛要求,在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时,必须注重所有细枝末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方案和措施。同时电力施工人员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总结经验并强化自身学习,以提升施工人员本身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有序顺利推进。

作者:罗顺荣 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变电运行具有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的特点;加之难免会让人感到工作繁琐乏味,容易导致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如果因为失误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

1 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1 操作失误与错误

变电操作员是保证变电运行的直接执行者。由于变电运行特点是维护的设备多,出现异常和障碍的机率大,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所以在变电运行中,任何不规范的行为,都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变电操作员在执行中发生错误判断而引起错误操作、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误动或拒动,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电网、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人员操作错误或与失误是变电运行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引起错误操作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精神不集中、缺少安全意识等。

1.2 安全管理不到位

现代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安全事故的根源都在于安全管理的不完善或不到位,缺乏控制,缺少科学性。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管理失误,也就是事故分析的最基础原因。大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解决安全是不现实的,需要完善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而言,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1)管理制度不科学;2)管理者能力不足;3)缺少员工安全培训;4)管理决策失误;5)设备管理失误。

1.3 设备故障,缺少及时更新

殊多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远,都会不断老化,所以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变电运行涉及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定时检查与更新,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

2 变电运行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提高变电操作员的素质

变电运行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每位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以最直接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变电运行工作应注重人员技术素质、意识素质和心理紊质的提高。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单位组织培训为辅,分层次、结合实际地进行。同时,教育和引导职工学会善于总结、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让职工有紧迫感和压力,这种紧迫感和压力不应一味地依靠政策压力,而应来源于思想教育和职工的自觉性要让职工真正意识到保证安全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从而真正激发职工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变电所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

2.2 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

电力公司应该不断加强思想培训教育,通过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使其能认真按照科学的规章制度进行安全操作;同时,变电所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应以及时修订。此外,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

2.3 完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是变电所领导带领员工提高工作技术能力。变电所应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变电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联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2.4 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老化,设备的隐患威胁着变电运行的安全,因此,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

2.4.1 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管理人员严格监督,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重视对设备的监造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加强对安装调试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验收关,防止由于施工质量、设备本身接线错误引起的事故。

2.4.2 工作人员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以及检查和维护加强运行监盘,必须认真对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瞬间的异常现象必须一查到底;巡视检查中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要充分利用设备所表现出的声音、颜色、振动、气味、温度等变化状况进行辨析;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已存在缺陷的设备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对缺陷进行跟踪监视,掌握其发展趋势,加强对同类设备的监视,及早预见缺陷、及时消除缺陷;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其健康水平。

2.5 创新变电安全运行培训方式和方法

篇8

我委在印发的《全市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遂经信〔2017〕128号)文件中,明确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联系督导区县的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工作,电力科对电力公司进行督查,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与各相关业务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二、全面开展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

(一)整体部署动员。7月3日,在全委职工大会上传达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精神和要求,并对我市工业系统大检查工作做了整体部署。

(二)制定工作方案。印发了《全市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遂经信〔2017〕128号),对全市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了部署安排,并要求各区县、园区按时完成排查;根据国、省安委会督查反馈情况,我委再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制定了工业行业涉及的电力、石油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对照检查表,对区县和我委督查检查提出了要求。

(三)专题会议研究。7月13日,我委召开第17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明确要求逐个企业进行安全排查,对已经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督促整改;进一步督促企业优化现有应急预案,使其更具操作性;健全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系统内信息通畅。8月7日上午,我委又召开党组扩大会,再次听取了下半年安全生产大检查的工作开展情况,强调工业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要注重工作重点,特别是危化品、粉尘防爆行业,以及山体滑坡等重点领域进行排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四)全面开展检查。大检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经信系统共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会议20余场,派出检查组40余支,排查企业530余户,共排查核实150余处安全隐患点,下达整改通知书80余份,并建立了隐患台账。要求企业及时排查,限期整改,涉及地质灾害等隐患移交当地国土部门处理。

(五)国省督查整改。一是下达了《关于对国务院安办、省安监局督查反馈安全生产专项督导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和督查的通知》(遂经信函〔2017〕168号)和《关于对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的通知》;二是分别抽查了大英县、蓬溪县等区县的突出隐患整治情况,并对已完成的隐患进行了核验;三是9月27日在我市经信系统召开的安全维稳工作会上,对国省安委会对我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业领域突出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区县园区有针对性的集中整治。

三、突出重点,开展工业系统专项安全整治

根据我委工作实际,制发了《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遂经信〔2017〕163号)、《遂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遂经信〔2017〕122号)、《遂宁市经信系统危险化学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遂经信函〔2017〕70号)、《遂宁市石油流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大检查实施方案》(遂经信〔2017〕153号)等文件,突出抓好了电力系统、地质灾害、防汛、危化品、加油站等专项整治工作。

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篇9

一、它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一)领导认识不到位,灌输教育不彻底,安全生产是电力生产的基础,是电力生产永恒的主,但个别领导不能把安全生产重要性的理念灌输到员工中去,致使部分员工一方面认为安全的规章制度定得太苛刻,不理解;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不重视,从而重突击、轻平时,重检查、轻整改,使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不能达到自上而下灌输与自下而上的落实互动,安全责任压力不能全部传递到每一个员工。

(二)规章制度杂多,制定随意性大,熟悉了解难度大。上级下发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身比较多,加之企业本身的补充规定和细则更是又多又长,延长了记忆和掌握的过程、遵循和落实的时间;有些人不注重学习,尤其是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对安全生产制度规定一知半解,导致执行上扭曲和不到位。

(三)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不平等,放大了执行难度。有些企业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人和事,不是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有亲有疏、有轻有重、有严有松,挫伤了部分员工遵章守纪的积极性;有些规章本身带有不平等,执行中只管员工不管领导,造成上行下效,放大了违章纠章难度,使规章制度难以落实和执行。

(四)员工的思想障碍、行为偏差,造成了有章难循。一些员工的思想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违章一次不一定出事故,过去也是这样干的就没发生问题;存在莽撞心理,工作不细致,不认真按工作票上的危险点分析去做,甚至根本就不去看危险点的内容盲目开工、冒险蛮干;存在投机心理,耍小聪明,投机取巧,隔项操作,但往往弄巧成拙;存在浮躁心理,心态不平衡、轻率、急躁,不按规程和程序操作,急于把活干完;存在疲惫心理,过度疲劳或受到某种刺激心情不好,体力、智力和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思想不集中,反应迟钝从而导致误操作;这些情绪的存在,导致在安全生产上有章难循,成为造成违章和事故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培训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具备电力工程施工方面的安全生产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经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二)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电力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电力施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要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坚持以人为本,防范施工安全事故。

(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将安全职责具体详细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项目负责人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四)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主要由于这些施工单位没有认真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制定详细准确的施工安全方案、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坚决与违章、麻痹和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做斗争。

(五)加强安全教育,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要着眼员工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一要自上而下宣传贯彻上级的安全理念。管理人员特别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首先要把上级的安全理念、安全工作规定按照三级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然后再自下而上地检查落实情况,防止中间棚架现象;要下潜,重心下移,了解生产一线设备、人员的状况,对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要按照集团公司、分公司的要求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二要抓好安全培训和安全活动日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出安全培训计划并分层次、分类别、分时间段地制定对员工、外来工、新进厂人员的培训等,使安全培训工作正常化、重点化;要开展员工能够接受的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日活动,如安全讲座、事故演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训练、事故通报学习、违章分析与反思、每周的安全生产分析总结等;要从安全心理出发,抓住员工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员工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员工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因人、因势而异的安全教育,形成安全心理共鸣,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意识和行为。

篇10

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管理、客户沟通和设备运行维护的最基本单位,但是受到人员素质不齐、配电网设施设备薄弱和后勤保障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供电所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严峻。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存在以下特点:①低压配电网复杂、电网薄弱、业务量大和作业点多面广,导致供电所安全管理、安全监督不到位;②随着人们获得电力需求的愿望不断提升,供电所服务不到位,增加了供电企业与用户的矛盾,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客观上增加了供电所安全管理的难度;③人员安全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漠视。

供电所安全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一方面供电所低压配网运维任务基本上都采用对外委托的方式,运维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和标准得不到刚性执行,并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基层管理者常常基于经验主义开展管理工作,尽管这种管理方式是长期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但是往往忽略了实际工作中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管控方法,未必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不一定能有效控制新生的风险因素。2供电所业务交叉,人员职责管理混乱。偏远地区的供电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供电所人员配置不合理、后勤保障不到位和低压配电设施薄弱。供电所管理人员为了保障业务正常开展,需要综合考量业务的紧急程度和人员、车辆等因素的安排工作,参加外勤业务的人员可能同时要开展现场抄表、故障抢修和用电检查等业务,直接造成了人员职责不清,安全管理混乱,在超负荷工作情况下,违章频发。3故障频发,供电所疲于故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电所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概率。①配电网基础薄弱,一方面当前供电所运维的部分台区距离上一次农网改造已将近20年,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线房、线树矛盾增多。②低压配网技术改造或计量轮换后,随工验收不到位,导致计量装置、开关在改造或轮换后大量损坏,加大了供电所的运维量。4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风险辨识不到位。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除了安全意识淡漠、安全责任心不强以外,更多地表现在工作负责人、许可人以及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现场设备不熟悉,安全举措不完善,未履行安全操作规程等,对安规、“两票”执行不到位,工作负责人、许可人对现场风险辨识不到位。5安全管理制度混乱,制定规章制度未结合业务考虑实际情况。①目前一些规章制度,未结合供电所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本地化,存在“为了制定而制定”的情况,导致制度执行困难,制度缺乏刚性;②规章制度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存在“两头堵”的现象,既要完成工作又要保证不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供电所在人员、设施条件和后勤保障各方面很有限的条件下几乎很难做到;③同时安全管理存在“缝缝补补”打补丁的情况,缺乏周密策划,精心安排。

供电所安全管控的几点思路

当前供电所安全管控的基本思路,无非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①加强安全责任的落实,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和责任来约束一线人员的安全行为;②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安全管理与绩效挂钩,强化标准执行力度,通过绩效输出,对供电所管理人员形成威慑,让基层人员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被动遵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③严格现场安全监督,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和频次,重点对各种作业现场《安规》和“两票”执行、反违章工作、防误操作管理规定和领导干部到岗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作业现场及时地“修偏”“纠正”;④开展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的学习培训。虽然采取了强有力管理措施,但是人身伤亡事件仍然在不断发生,各类违章数量总体上并没有明显下降。经过调查了解,提高供电所安全管理的能力,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当前供电所如何做好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观念陈旧,急需转变安全管理理念。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要落实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安全责任事故,到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将责任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将安全生产从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从重缺陷、事故处理变为向消除隐患过渡,树立“主动安全”的理念。2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作业进行现场管控。当前随着杜绝体外循环的各种工作举措出台,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以作业计划为“龙头”,通过管控作业计划的来源、加强作业文件审核,保证了作业计划的“合法性”,确保了相关人员对任务清楚、程序清楚、危险清楚和安全措施清楚。通过有效地管控作业计划,避免了日常工作安排的随意性。基于以上举措,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作业现场,所以安全管理应重点放在对现场作业文件的执行、安全措施执行以及现场的安全管理上来。3注重安全培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深刻性。安全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将安全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培训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学员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培训过程本身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员的注意。所以安全培训应该采用多元的培训方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安全培训可以采用现场实践操作、实物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加深记忆效果,提升安全培训的质量。4加强运维分析,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缺工作,确保现场工作安全的基础,从本质上消除“人、机、料、法、环”的不安全因素/隐患,从源头控制事故的发生。要从源头控事故的发生,应基于供电所日常运维分析,排查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建立隐患数据库,制定消缺计划,建立隐患动态销号机制,并持续跟踪,形成闭环。5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作策划。这里所指的“策划”,不仅仅是单项作业的策划,管理者应该根据公司资金计划、人员、气候和环境等因素,通盘考虑全年的现场作业安排。雨季是停电故障的高发时间段,管理者应该将隐患排查和消缺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将主要精力放在抢修工作上,从而在整体上降低雨季作业带来的风险。对于单项作业,策划的重点应是开展工作的必要性、风险评估和制定防控措施。对于必须要开展的工作,一定要组织做好现场勘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评估安全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要绝对避免因勘查不到位带来的风险。6整合业务,成立外勤班。针对供电所各专业人员配置空缺,各专业业务存在空窗期的问题,将装表接电、电力抢修和现场抄表催费人员统一整合为外勤班,以实现对各项业务的相互支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岗多能和服务一次到位”,提高供电所运转效率。

篇11

二、实施作业计划管控措施

进行计划管控是保证计划作业的严肃性,杜绝无计划作业,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基本做法:一是进行月平衡、周协调、日管控。每月召开月检修计划平衡会,确定10千伏及以上检修计划,进行承载力分析,未纳入月计划的作业,必须经过多层审批,方可列入计划。每周召开检修计划协调会,进一步细化月计划安排,补充特殊原因月计划变更审批增添计划,落实到岗到位人员。每日召开生产早会,对前一日系统及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差错问责,对当日及第二日工作进行布置。掌握作业现场情况,做到“七清”,即作业内容、作业地点、作业时间、作业人数、工作负责人(监护人)能力、危险点及预控措施清楚。二是建立作业计划上报机制,覆盖公司所有作业计划(停电、带电、不需停电),每月对作业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上报,通报分析结果。三是特殊时期安全管控。为确保法定假期以及重要保供电时段的安全生产,规定法定节假日前后两天,除紧急缺陷处理外,原则上不安排检修计划作业。年末时段:每年十二月末、一月至春节前执行特殊时期检修计划管理,严控作业总量。即所有未列入月检修计划的新增基建、生产、客户工程,均需要五道审批关,控制作业总量,同时有特殊原因必须安排的作业,加强现场管控,作业单位主管领导、安全员必须到岗到位监护,确保作业万无一失。

三、制定送、变、配各专业典型违章处罚标准,实施反违章“量化”指标

习惯性违章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没有处罚标准依据,因此给安全监察人员工作带来困难。另外,在处罚或处理违章行为上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因人的感情因素使处罚违章行为不彻底,从而放纵了违章。所以要想彻底改变监察不利的局面,加大违章的查处力度,必须有违章处罚标准做依据,鉴于此,编制《公司反违章管理规定》,制定送电、变电、配电专业典型违章记分标准,使之具有操作性。公司进一步加大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单位反违章工作的全面开展,要求各生产单位依据典型违章处罚记分标准,认真开展自身违章的查处工作。并对生产单位下发“反违章”量化指标,明确各生产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查处的反违章最少件数。对于各单位查处的违章,公司不但不再考核,而且为了鼓励各单位开展违章查处工作,公司对查处违章的单位公开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进而促进基层单位查处违章的积极性,避免了基层不愿意暴露违章行为的错误心理,落实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自从实施典型违章处罚记分标准,下发反违章“量化”指标以来,这种方法使各施工作业现场都有人进行安全管理,改变了只依靠公司少数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单一形式,形成了由少数人进行安全管理变为多数人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局面,作业现场的违章行为明显减少。

四、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创新,提高全员素质

要使员工普遍接受必要的安全知识培训,适应并完全具备承担安全工作所需的技术本领和业务能力。应探索新的培训管理模式,改变传统面对面人工教学模式,以适应信息时代电力发展要求。为此我们探索出并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安全培训管理系统,制定相应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实际应用,证明采取该培训管理形式可取得显著效果。基本做法:一是制定《电力安全与操作培训系统》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安全培训管理系统,使之发挥更大的培训使用效果,制定该办法,明确了应用该系统的相关规定。明确管理职责,保证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实用性。明确计划编制与实施,保证组织培训的及时性。对培训内容进行专业分类,使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与考核,保证全员参与,使培训常态化,达到实际培训效果。二是建立《电力安全与操作培训系统》及应用。该系统包括安全技能操作与知识考核两部分。题库管理是管理员可根据最新要求对题库进行更新、维护,保证题库的有效性、及时性、针对性。试卷管理包括试卷自动生成、查阅、分析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它改变了我们手工书写、印刷试卷的历史,大大提高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效率。用户管理是对系统中各级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如:新增部门以及人员,删除调转及离退人员等,同时便于进行人员统计等。通过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创新,使全体生产一线人员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得以普遍提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篇12

中图分类号:D4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2

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企业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岗位练兵、短期培训、定期轮训、技能竟赛、学历教育等培训,使职工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技能技术水平。一个企业、尤其是现代化的特大型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已成为企业管理、完成生产目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主要途径,双机同时检修交叉作业使得技术难度更高,只有系统的做好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才能应对更繁杂的检修项目。

一、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最重要的生力军和潜在资源,新员工教育培训是企业最有价值的一项人力资源投资。

新员工队伍有其鲜明的特点与特性,但劣势也比较明显。每年检修部都会接收从全国本科院校、外国留学归来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他们知识层次高,接收能力快,但他们经验缺乏、技术操作能力差,真对新员工的这些特性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经过多年总结,结合历届新员工培训后的反馈意见,加上不断的调整。首先新员工报到后,由检修部领导、部门负责人针对企业文化、制度等进行一定的理论授课、参观、请老职工讲解企业历史等,培养新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其次,由检修部、专业队、班组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新员,帮助新员工尽快了解、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岗位培训及评估

新员工到达班组时,已经过厂、部、车间三级的岗前培训,到班组后,通过签订师徒协议指定专人对其专业技术技能进行培训指导,包括定期专业知识讲座、技术问答、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培训指导,使新入厂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具备相应岗位上岗条件,即在半年内达到检修工上岗条件。新员工定期考评包括入职培训考评、见习期满综合考评、专业技能取证考评。考评成绩记入员工工作档案,作为评优、提拔使用的依据。考评后及时找新员工谈话,听取想法建议反馈考评结果,指出改进方向和目标。

二、在岗人员培训

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职工素质工程”的推进不断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各项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1.安全培训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检修部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1)根据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检修部实际工作情况,检修部的部长、安全监察专兼职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安全监察管理资质,一律持证上岗。

(2)其他管理人员和生产岗位员工必须每周脱产半天进行安全培训学习,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规程》考试。

(3)特殊工种(包括低压电工、焊工、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叉铲车、天车司机、地操司机、架子工、指挥司索、化学危险品管理、电梯司机等)必须通过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或北京市安全监察局指定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培训取证,并且每两年进行复审培训考试。

(4)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

2.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严格遵循“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面向实践,注重实际能力的培训。真正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转岗”的培训制度,确保“持证上岗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

(1)常规培训

技术报告会、技术讲座、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学习先进工作方法、传授先进经验、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比赛、技术示范、现场培训等。职工每年每人的培训不得少于54学时,每月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5学时,值队级以上领导每年每人的培训不少于60学时,每月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学时,培训时间以实际的培训记录、培训报表和培训积分手册记录为准。

(2)管理培训

有计划安排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管理能力提升班,并结合外聘知名培训师或委托专门机构到厂开展培训,使更多管理人员在组织协调、高效执行力、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员工,要按照岗位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进行业务培训,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或评审,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方能上岗。对集团公司和安全规范要求持证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在岗、转岗或升岗的员工应根据岗位规范要求,进行全面培训,未参加资格培训或未取得合格证书者,不得转岗或晋升;未达到岗位规范要求的在岗人员要参加限期达标的岗位资格培训。

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快管理人员获取国家职业(执业)资格和集团公司相关专业岗位资格,并对取得资格后人员的继续教育给予保证。

借鉴传统调考模式,扩大专业范围,使调考成为管理人员加强岗位学习的助推器。

采用轮岗培训方式,促使管理人员在新岗位上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实现一岗多能。

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组织单元,定期组织面向班长的如:安全生产、设备管理、劳动管理、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和完善,增强创新能力。培训形式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式。检修部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在职研究生培训。与北京交通大学协作,利用大小修间隙聘请教授到厂给班组技术员以上生产技术人员办班授课培训等。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厂和上级主管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4)生产技能人员培训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生产技能人员“应知应会”为前提,重点开展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并拓宽培训内容,实现“一专多能”,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的高标准要求。

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加强与系统内培训基地的合作,对一些关键岗位开展培训;利用自身资源,完善焊工、钳工等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每年定期举办技能竞赛,拓宽成才通道,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及时选入专业人才库,增强其职业成就感。

完善专业试题库,并确保内容及时更新,可采用试题软件进行管理、为开展岗位学习、考试提供内容支撑。

班组是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前沿阵地,各班组应充分利用我厂的《员工在线培训》平台,做好技术问答、一天一题等培训,借助专题讲座、现场考问、师带徒、技能鉴定、事故预想、技术比武等手段,根据分层培训原则,组织开展班组培训,调动员工自主学习积极性。

3.学历教育培训

学历教育是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岗位规范的要求和电力科技进步的发展,适应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使员工队伍的学历结构逐步优化。

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单位出资出时间的委培,精心挑选生产骨干和党内先进份子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和党校学历教育。另一部分为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自愿参加的学历教育。毕业后持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和学习档案到劳动人事部注册,注册后开始享受相应的学历待遇。凡自费、利用业余时间、专业对口学习,取得国家承认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者,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元。检修部原始学历大专以上23人,占总人数的0.7%,现学历大专以上学历149人,占总人数的47%,提高了40%。

三、协议工培训

人是生产活动的第一要素,是完成好检修任务的根本。随着职工平均年龄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几年,退休人员数量多于新入厂人员,自有职工的检修队伍数量逐年在减少,于是开始启用协议工。

经过不断摸索,为了留住人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引进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协议工,定位为辅助检修工人,并提出施工人员1+1概念:人力配备1+1要大于2的概念,即:正式工与辅助检修工在优势上要形成互补,一个正式工带领一名辅助检修工工作要高于从前两个人的效率。他们在检修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检修劳动力不足和人员年龄老化的问题。辅助检修工的培训纳入企业培训管理体系,参加所在班组日常培训管理,岗位资质和培训标准与正式职工一样,由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检查。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检修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对检修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电力企业检修员工培训显得非常重要。电力企业检修员工培训管理主要包括对新员工的培训、在岗人员培训以及协议工培训,这不仅是提高检修人员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而且也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