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帮扶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医科帮扶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医科帮扶工作计划

篇1

(二)明确服务方法。坚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核心,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探索传统、现代、药物、非药物、生理养生、心理养生等各种“治未病”服务方法的合理应用。在实践中,要建立效果评价机制,推进“治未病”服务方法的总结与创新。

1.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县中医院设置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组建健康教育讲师团队与健康宣传志愿者团队、慢性病健康管理沙龙等形式,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良好的疗效,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与认可程度,提高广大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各医疗机构利用冬病夏治、膏方、中医适宜技术等“治未病”技术,开展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与检测;运用中医体质辩识、健康评估等为“治未病”提供技术支持;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在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中,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进行干预,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宣教,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成立中医协会。以县中医院为依托,成立县中医协会,以弘扬传统中医文化、促进中医药水平持续提高为宗旨,全面挖掘收集整理真实有效的验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集,全面提升中医理论水平、临床水平,并向广大城乡居民进行中医知识宣传,引导群众使用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使中医药服务惠及全县城乡居民。

(四)完善配套政策。将中医药治疗费用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中成药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鼓励和引导群众选择应用中医药服务。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治未病”工作开展的服务收费项目设立及收费标准、“治未病”预防保健机构定性及社会机构的监管准入等问题,加强政策支持。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12月)。

县政府成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县内各医疗机构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各医疗机构设立“治未病”门诊,结合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在县直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诊疗设备配备、标识标牌设置等工作,制定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开展“治未病”服务。

3.制定培训计划,积极举办不同层次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挖掘和吸引中医药人才,使中医药人力配备达到国家标准。

4.开展以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干预效果评估等全面、综合、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

5.举办“治未病”宣传讲座,印制和发放“治未病”宣传资料,积极开展门诊个性化指导工作。

6.做好试点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3年11月)。

完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总结,将相关资料归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体制完善、群众满意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

工作要求

篇2

一、   落实相关政策和会议精神情况

2004年全省中医工作会议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以及市政府“实施意见”,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并制定出台了《***县中医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亦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认真学习了吴仪副总理的讲话,并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了实际工作当中。根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及时总结,积极探索中医工作的发展思路,把加强中医机构内涵和功能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作为今后的今后任务来抓。

二、中医药工作发展状况

(一)管理机构设置

县卫生局主管全县中医药工作,负责国家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现设置中医股(室)1个,有兼职人员1人,分管领导1人,具体承办中医药工作相关业务。

(二)经费投入情况

2004年以来,中医药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为我县中医医院投入376万元建设门诊楼,为中医院的整体搬迁工作奠定了基础。2004-2006年继续医学教育(包括中医学历教育和中医骨干培训)累计受益资金约7.8万元。县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对国家中医药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能够积极落实。

(三)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情况

我们坚持“中西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合理设置医技科室和配置医务人员,全县有县级中医医院一家,其余14家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中医科,配备了中医资格医务人员。全县共有医技人员36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45人,占医技人员的12.3%,中级职称58人,中医药人员11人,占18.9%,高级职称共9人(无中医药人员)。各医疗机构均能开展中医药临床服务,乡镇卫生院至少拥有1名中医药执业资格人员,经营中药饮片200种以上,全县共有村卫生室80所,60%的村所均配有中药柜,随着中医学中专学历教育的不断开展,村所医务人员掌握基本中医学知识面不断扩大。2006年,全县中医门诊38710人次,住院721人次,分别占总量的23.4%,18.6%。全县开展中医内、外、妇、儿以及针灸推拿等临床业务,尤其是县中医院中医骨伤科已成为我县的中医特色。

(四)中医医院基本情况

***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5年,全院现有职工54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中、高级职称13人。医院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现有业务用房面积1074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443平方米。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骨伤、肝病、肾病等职能、医技科室27个,拥有黑白B超机、脑电地形图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等医疗设备15台件。共设病床40张,病床使用率72.6%。能开展普外、骨科及妇产科、眼科、五官科、肛肠痔瘘手术及内、外、妇、儿疾病中医诊疗及急救,中医骨伤、肝病、肾病专科已成为本院特色。服务半径110公里,覆盖25万人口。年门诊病人3.8万人次,收住病人870余人次,业务收入200多万元。新建门诊楼项目经庆市发改[2005]358号文批复,在***县县城北区西华北街东侧新建框架结五层门诊楼一幢,建筑面积3540平方米,项目概算总投资376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150万元,省投资金15万元,自筹资金211万元。

(五)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中医工作,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一是通过人才队伍调整,优化配置,加强县中医院中医骨伤和肾病科建设,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中医重点专科。二是通过“派出请进”的方式,加强中医内科建设,提高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尤其是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病的治愈率。三是通过引进中医(中西医)院校毕业生,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临床服务,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中西医)执业人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六)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2007年,我县被省上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按照《实施方案》,我们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缓解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支付水平比较低的矛盾。开展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试点工作,准备适时对在新农合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相关政策上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

2、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刚起步的情况下,我们着重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合理配置社区中医药资源,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逐步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等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设施配置和人员配备,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开展全科医师(中医类)规范化培训和岗位培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方案。加强对社区中医药从业人员、技术服务的准入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中医药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服务质量。

    (七) 加强管理,深化改革

1、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中医工作全行业管理。通过理顺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我们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逐步实行了中医药工作的全行业管理。建立健全了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和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严格各项准入制度,完善中医药技术规范,提高了中医药行政管理的科学水平。通过强化中医医疗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一是通过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履行中医药管理职能,并把中医药事业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二是加强对发展中医药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多渠道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机制。在卫生事业经费和卫生重大项目经费中,提高中医药经费的比例;在卫生重大基本建设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建设项目份额;注重政府投入与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发创新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中医药事业的积极性。

3、深化改革,增强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一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医药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运转有序、透明协调的中医药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为多方面参与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中医药事业,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中医办医体制。三是加快中医药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深化中医药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任期制等新的用人办法,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加强经济管理,推行成本核算,降低中医药机构的经济运行成本。

三、存在主要困难

1、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的经费投入,给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常年积累,中医发展环境相对滞后,加之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较少,致使中医事业发展缓慢,不能很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2、人才缺乏。“科教兴医人为本”,全县共有医技人员365人,其中中医药人员45人,占医技人员的12.3%,中级职称58人,其中中医药人员11人,占18.9%,高级职称9人,中医药人员无一人,客观数据表明,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人才严重不足,中医药医技人员绝对数量较少,这已成为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

    3、基础建设滞后。我县中医院是在原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起步晚,底子薄,设备少,基础条件差,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加之人才缺乏,队伍阶梯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使我县中医事业发展步伐缓慢。

四、今后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市政府“实施意见”,按照《***县中医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医药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善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加强中医药标准和规范化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合理利用中医药资源,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为大力促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实施“三名”战略,打造***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品牌。 “十一五”末,培养10名优秀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形成一批“***名医”。加强县中医院中医骨伤专科和肾病专科建设,改善支撑条件,扩大专科规模,实施分类指导,使之成为专科优势强、规范效益好、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专科,在2008年建成市级重点专科,在2010年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不断加强县中医院内涵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在全县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疗效优势显著的中医医疗、科研、教学示范中心。

(二)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筛选、应用、推广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适宜技术。“十一五”期间,组织筛选10项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逐步在县、乡、村中医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并对乡村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加强师资培训,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考核监督,提高推广实效。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用优质价廉的中药饮片开展服务,切实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三)开展农村中医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力争在 “十一五”末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达标。启动并开展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建设,建成5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50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

(四)加强中医诊疗规范研究。在中医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对具有中医治疗优势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周围血管病、肿瘤等专科(专病),开展诊疗方案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技术,提高疗效水平。

(五)开展民间中医药独特诊疗技术和单验方的整理工作,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方案,筛选、评价一批安全、有效、适宜应用的技术方法、方药,整理规范并加以推广。

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政策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发展创新,继承学习,不断完善,全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而努力奋斗!

附:1、***县中医药服务情况调查表

    2、***县中医医院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3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院合力,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打好等级医院复审攻坚战。

等级医院复审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医院工作的全面检验,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医院将其列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领导,组织保障。成立了二甲复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成二甲复审办公室,并分设管理、医疗、护理、院感、医技五个专业组,每一组都有一名院领导牵头负责,抓各专业组的复审实施、自查整改、复审迎检工作。并在年初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了二甲复审工作再动员。

2、细分指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二甲办把复审指标按专业、科室要求详细分解后,逐条落实,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二甲办每月进行一次跟踪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过二甲复审简报的方式进行通报,并及时兑现奖惩,激励工作热情,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开展自评,完成申报。3月份组织人员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对我院二甲复审准备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评,达c级条款96.55%,b级条款66.80%,a级条款33.58%,自评成绩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3月29日正式向市卫生局审请现场评审。

4、评建并举,实现管理常态化。在落实二甲复审各项工作的同时,重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思想,将“pdca”管理理念贯彻到日常医院管理工作中,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二)本着“抓质量,保安全,依信息化,促发展”的思路,着重强化医院管理,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提高优质服务能力。

1、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蓝本,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医疗质量监管三级网络体系作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务科以新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蓝本,继续完善制度,加强督促落实,主要包括:完善和修订部分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完善医务科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和协作流程;加强科室档案管理;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向制度化、信息化管理过渡,在医生工作站基础上,与信息科共同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加强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委员会、医务科和科室质控小组的三级医疗质量监管之间联系,重新修订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明确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目标。加强院科两级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建立起可追溯、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每月常态化开展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及时通报到各科室、督促整改。持续落实和改进重点病人(病种)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重点病种医疗质量、人均次费用、药占比,并进行季度质量通报、落实改进措施。在质控体系中,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大对临床路径、病历质量、单病种病例、临床合理用血等专项质控目标的监管力度。3月份集中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强力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2、加强医疗风险预警,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主要有:查对制度、患者身份识别;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程序、步骤;手术安全核查;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一方面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方面畅通渠道、提前介入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依法、妥善和尽早解决纠纷。并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医疗安全案例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3、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提高临床科室竞争实力,寻求合作,强化学科建设。5月我院开展第一类及部分第二类医疗技术检查,成立多学科、分组对全院临床、门诊、医技各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考核。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6月份对我院手术医生分级和高风险诊疗医生授权进行能力再评价和授权。落实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申请、审核、备案、评估和动态追踪的管理。2013年1月1日,我院神经外科与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对口支援协作项目启动,半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业务量同比增长34.08%,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长24%,达127%位居全院前列,手术病例同比增长17例,其中开颅手术21例,颅骨修补2例,且手术质量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随着合作的深入和技能的提升,惠及老百姓的社会效益也逐渐凸显。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切入点,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护理工作管理,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我院始终把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上半年依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落实“优质服务年”及“三好一满意”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了护理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核心制度、条例、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士行为。落实护理目标管理,制订2013年度护理部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包括安全目标,护理质量管理计划和质量指标,并以此监控各护理单元各项指标合格、达标情况,对存在突出质量问题的科室及时下发“整改建议书”限期整改,并按时追踪评价整改结果,保证了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在2012年骨科、外科、内一、脑外科四个示范病区的基础上,2013年新增外一科、肿瘤科两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合理排班、夯实基础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内涵质量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

(三)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上半年我院应急领导小组在充分分析我院2013年卫生应急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对我院灾害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重新制定2013版《XX县人民医院应急预案》,并充分做好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顺利完成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防治,2013年“两会”、“两考”期间的医疗保障。

(四)转变工作作风,厉行节约,打造节约型医院。

转变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今年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主题。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XX县委“二十条”,以及主管局的相关要求,上半年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要求,并下发《关于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全院职工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请销假制度,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严禁当班、值班期间饮酒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首问、首诊负责制,尽职尽责,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并落实会务费、招待费节约制度,上半年公务费用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打造节约型医院,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在全院范围内倡导节能降耗,并向县发改委申请节能改造项目立项,医院门诊、住院楼所有照明灯统一更换为led节能灯。

(五)加大设备投入和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上半年,在医院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添置了麻醉机、听力计、中耳分析仪、电子胃镜、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人自动血培养分析仪等价值13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为适应现代医院建设发展,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今年我院建成了检验管理系统(lis)、合理用药系统(pass)、临床路径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手术安排系统,并与县农行合作启动了“银医一卡通”项目,使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六)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严格落实新农合、医保政策,多措并举,让利群众,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我院医改工作自2012年12月15日实行药品零差率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起正式开展。在县医管委、医管办的领导和支持下,按照“医院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要求,把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放在首位,以“深化医院内部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院内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切实减轻了全县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负担。上半年,结合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深入分析当前院情,广泛听取不同类别人群意见,对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了完善,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医疗费用控制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方案,实行合格绩效与优质绩效并行的措施,以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做好效益和公平兼顾文章。同时,积极做好石牌分院的剥离工作,组织财务、后勤、设备等职能科室对石牌分院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评估,进一步完善了石牌分院的剥离方案,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详尽的依据。

严格执行新农合及医保政策。在控制住院病人次均费用、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新农合及医保运行指标上,我院每月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运行情况通报全院,对临近标准的提出预警,对超标的实行“约谈”,确保了我院新农合及医保运行工作更加规范、更趋合理。

(七)积极履行公立医院公益使命,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强力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医院文化内涵和社会形象。

今年来,医院不断开展义诊、送医送药下乡、慰问帮扶等活动。3月15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县政府广场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活动;4月26日组织专家及青年志愿者赴三桥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送健康”活动,为100余位老人进行了血压测量、白内障筛查、心电图检查等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咨询;团支部还开展了“青年志愿在医院”活动,每周一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免费咨询、免费测血压、量体温,劝阻吸烟,维持医疗秩序,帮助分诊、导诊,为行动不便患者送检送诊等活动;3月份携手县残联开展了“春风送暖·大爱无疆”活动,免费为200余名患者白内障患者和妇科、泌尿外科患者免费实施微创手术。

医院在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在5.12护士节成功举办了“我的生活、我的梦”演讲比赛暨颁奖晚会;组织了青年医师、护士“三基三严”技术大比武;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医院”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县电视台、政府网、《今日怀宁》报、怀宁新闻网、怀宁卫生网和院内网站、电子屏、宣传栏等平台正面宣传医院发展建设,展示医院职工健康向上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医院文化内涵和社会形象。

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之二

xx年,我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科教兴医工作力度,以科技进步带动医院的各项工作,提高了我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现将xx年卫生科教工作总结和xx年卫生科教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加强卫生科研教管理工作

(一)鼓励科研论文的发表为加强我院的学术水平,促进医疗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水平,参照XX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关于鼓励医务人员撰写论文与科研立项的规定》,进一步激励业务人员加强专业学习,提倡撰写论文与科研立项,进行临床科学研究。

(二)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激励政策及引入竞争机制,全院诊疗水平显著提高,高端医疗技术得到应用,至此一些新技术、新业务得以顺利开展。

二、讲求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一)加强培训,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采取分级分类培训的方式,组织开展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全员培训,特别是强化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培训,进行登革热防治知识、疫情报告、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个人防护培训。

我院多次组织各级医疗技术人员学习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等传染病诊疗方案、防控指南等防治知识,实行全员培训,全院共培训医务人员一百多人次。

(二)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开展业务培训是提高卫生队伍素质和卫生服务水平,规范医疗服务管理有效途径。xx年,我院先后举办临床输血管理、急救技能、医院感染管理、男科基础知识及规范化诊断、护理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加强三基培训,狠抓“三基三严”训练,专场培训12次;举办“金秋十月京、沪、粤男科专家佛山大会诊”活动,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宋宗禄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院特需专家官景印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柏发教授来院会诊、教学;共培训医务人员近五百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各专业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推广中医药基本知识和适宜技术按照争创“中医药强省名市”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院聘请市妇幼保健院中医专家治疗不孕不育及授课,努力提高中医药诊治水平。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科研意识不够浓厚,科研水平低,缺少科研项目。个别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积极主动性管理存在漏洞。经费投入不足,受医院经营发展的限制,难以确保经费投入。

xx年卫生科教工作计划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

(一)在院在岗培训xx年将继续做好全院人员的在岗培训,计划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际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我院医护人员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年内计划开展全院学术讲座12次,各专业班组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积极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并争取与上级单位联办举办省级或国家级的学术讲座和在职学历教育等;随机举行实践技能考核与竞赛,并对考核优秀人员给与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带动我院学习氛围的不断好转。

(二)外出进修学习将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有一定培养前途,且愿意

长期留驻我院工作的年青医护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相关专业进修学习,以增强我院专科队伍建设及整体技术实力。年内计划选派5—10人次到省、市级以上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三)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积极参加市卫局举办的各项学术活动,以提升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年内计划支持并安排4—6人参加在职学历学习。

(四)加大激励力度。年内计划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8篇,以提高医院知名度。

二、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拟进一步落实此项工作在我院的开展,加大检查及督导力度,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向患者及社会宣讲各适宜技术,并在工作中加以推广与运用,促进各项技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知晓度。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年内将重点抓好男科与结石病科、妇科与不孕不育特色专科建设力度,努力将之打造成我院的亮点科室。为此,将大力进行相关科室的人员引进、培训及硬件投入,办XX市最好的泌尿专科医院,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篇4

高等教育已迈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将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把高校毕业生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明确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实现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是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的保障。

一、调查对象

笔者就国家助学贷款还款与就业的关系对广州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问卷采取统一组织、现场指导,学生自愿填写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回收率为86.5%。

二、调查结果

1、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受调查者来自乡镇、一般农村、偏远贫困山区的占90.4%,这说明大部分受调查者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家庭年均收入在3000元/人/年以下的占受调查者的89.4%。

表1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n=753)

生源情况 家庭人均年收入

生源地 例数(%) 收入情况(元/人/年) 例数(%)

大城市 23(3.1)  ;

中小城市 49(6.5)  ; 1000-2000 220(29.2)

乡镇 141(18.7)  ; 2000-3000 68(9.0)

一般农村 415(55.1)  ; 3000-4000 36(4.8)

偏远贫困山区 125(16.6)  ; 4000-5000 29(3.9)

≥5000 14(1.8)

2、受调查者还贷的压力

觉得还贷压力很大的185人,占24.6%,还贷压力比较大的321人,占42.6%,还贷压力很大和比较大的占67.2%,这说明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还贷有一定压力。

表2受调查者的还贷压力统计(n=753)

还贷压力 人数(人) 比例(%)

很大 185 24.6

比较大 321 42.6

一般 217 28.8

比较小 22 2.9

很小 8 1.1

3、受调查者关于归还贷款的预期

根据所学专业的未来收入对还贷的预期:不清楚的215人,占28.6%,比较悲观的107人,占14.2%,很悲观的56人,占7.5%。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收入情况,对还贷无法预期。

表3受调查者对还贷的预期分析(n=753) ;

还贷预期 人数(人) 比例(%)

很乐观 81 10.7

比较乐观 294 39.0

不清楚 215 28.6

比较悲观 107 14.2

很悲观 56 7.5

4、受调查者未能按时还贷的可能原因

受调查者认为未能及时还款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工作的157人,占20.9%,工作收入低,无力还贷的295人,占39.2%,工作不理想,家庭负担重的255人,占33.8%,未能及时还款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理想的占93.9%,这说明就业情况是学生能否按时还款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4受调查者未能按时还贷的可能原因(n=753)

未还贷原因 人数(人) 比例(%)

未就业 157 20.9

收入低 295 39.2

工作不理想,负担重 255 33.8

流动性大,没有主动银行 15 2

不了解还款程序 24 3.2

效仿他人 7 0.9

三、讨论

1、薪酬水平不高,还贷压力大

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每生每年最高达6000元,可用于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借款人在校期间100%由财政贴息,毕业后自付利息,还款年限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申请,具体确定贷款年限,但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362元/月,较2011年增加235元,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795元/月,薪酬主要集中在2500-3000元/月,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为2043元/月,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2500元/月。虽然薪酬水平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是这样的薪酬水平要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助学贷款的本息,学生觉得压力比较大。

2、就业压力大,还贷预期不乐观

在高等教育扩招的情况下, 毕业生的数量从2002年的145万,到2007年495万、2013年的699万,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递增,毕业生的数量增加使就业总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目前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部分企业用工需求下降,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原因,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校的层次、类型以及学生专业的差异、个人的综合素质也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参差不齐,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直接影响学生的还贷能力, 增加了违约的潜在风险。

3、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目标行业模糊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自身优劣势以及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选择职业,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计划,采取一定的行动以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系统过程。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28.6%的人不清楚所学专业未来的收入对还款的预期情况,这部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未能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一个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会在认识自身条件和目标职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科学的方法,采取确实可行的方案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职业成功提供有效的帮助,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偿还助学贷款提供经济保障。

四、对策

随着就业成本的增加,高校贫困学生受自身条件的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在就业上往往处于弱势位置,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相比,在就业率、签约时间、就业质量等方面有偏差。学生的偿还能力是还款的基础,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要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运行,就应该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在提高学生还款能力上下功夫。

1、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用人标准越来越高,对毕业生也开始进行择优录取,录用标准不仅要看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还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学校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各种职业培训,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要突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重视经济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学生也要主动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夯实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塑造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和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质量

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一对一的个体生涯咨询。生涯规划课程要作为必须课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中,课程通过传授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行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满足学生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生涯咨询服务,为学生解决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制定生涯规划,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质量。

3、 注重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实现一对一辅导

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要特别关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注意这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尤其要对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分类指导。要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条件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特困指导档案,合理分类,逐一分析,挖掘未就业人员自身特点和可利用的就业资源,结合就业政策,指导制定就业计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和方法。要将特困群体的职业指导做深做细,做到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个别指导,特殊问题特别对待,针对特困人员实施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沟通,了解困难,建立信赖感,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献上一份爱心,献上一份力量。

4、转变就业观念,找准就业方向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很多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稳定而且有保障的工作,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希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希望到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去工作;即使待业也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艰苦地区就业。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要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将自己的就业观和国家的政策融合,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应从自身条件、能力出发,给自身实际准确定位,抓住机遇,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5、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推广代偿资助机制

为了完善高校资助体系,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是指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指县级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艰苦地区的艰苦行业)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将由中央财政代为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政策对加大资助贫困学生的工作力度,减轻家庭贫困学生的还款负担,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基层单位的人才紧缺状况,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够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完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理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教育、财政和银行各方关系,化解贷款风险,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积极作用。

6、拓宽就业渠道,推荐贷款学生就业

家庭经济贫困、成长环境落后和父母社会地位低下等原因,导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较少,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学校要帮助这些毕业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和生活信念,克服自身弱点,宣传就业政策,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积极主动拓展就业渠道,实施即时服务,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推荐就业,指导就业。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和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为贷款学生就业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要增加校园招聘会提供岗位的数量和质量,降低贫困生求职的成本和增加择业的机会。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作,推荐贫困毕业生就业,广泛动员校内的各方力量,如采取就业导师制,重点扶持和帮助贷款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孙昊.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0(32).100-101.

[2]潘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微探.就业指导,2012(02).41-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