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0: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三化学课程标准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5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自2007年开始,在毛东海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5年努力,化学教研组形成了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下称“有效共识”),对课堂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始终热衷于本课题活动,并积极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本文结合初三化学教学,谈谈笔者对“四点共识”的理解和做法。
一、初三化学适合运用“有效共识”指导课堂实践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目标恰当,形成合力;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抓住问题,突出重点;体现环节,精炼方法[1]。运用“四点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需要强调以下几点认识。
1. 教学目标,异中有同
“目标恰当,形成合力”,是对于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做到“恰当”两字,关键是要准确定位目标。无论是初中化学还是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都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三者的需要出发,整合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展开。因为是相同学科,所以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要求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会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由于初三、高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学设计在内容和要求上又存在差异,例如氧化剂、还原剂这个知识点,学习水平上,初中只要求达到A(即:知道、初步学会的程度),而高中则要达到B(即:理解、学会的程度);学习内容上,初中只要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剂、还原剂;而高中则要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2. 教学方法,强化引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初高中化学课堂可使用的教学方法类型基本相同,但各有侧重。初高中的学生在认知基础、思维深度、灵活度及知识储量上都存在差异,初中教学方法更侧重于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师需要通过叙述、描述、推论、实验等传递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非常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流程也要求更具体、细致。而高中教学方法,则可以更多运用探究法、发现法等自主学习方法,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知识基础和自主意识,形成了相对高级的探究能力。
3. 问题设计,浅显明了
有效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对落实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的问题。无论在初中化学课堂还是高中,要保证一堂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因此“抓住问题,突出重点”这点有效共识同样适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只是需要注意,相对于高中学生,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设计的问题要更加突出“表述简单、浅显明了,结构合理、指向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并抓住重点,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坡度性,要逐步增加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探究解决问题的效果。
4. 线索结构,突出感性
有效教学的“四点共识”中指出,“线索清晰、结构合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一堂课的推进,需要线索的引领,而结构是线索的展开,有了清晰的线索、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一堂课有效地达成目标。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设计线索和结构,但具体实践时需要关注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设计线索时要更倾向于感性和生动。例如,同样上“物质的性质”,高中教学提炼的线索一般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层层递进的教学发展关系;而初中更适合“用途——性质——用途”这样的线索,一方面以使用价值为学习导向,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内涵,使学生感悟化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科学发展观。
5. 环节方法,重在体验
合理的环节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简洁和高效;方法的总结能帮助学生从感受方法到运用方法的飞跃。因此“体现环节,精炼方法”这一点共识,同样适合运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在设计环节方法时,要更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加操作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设计的环节要尽量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抓住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运用“有效共识”的研究实践
1. 目标系统的设计
“气体的制备”这一块内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为B级,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学习要求是:能理解并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实验条件来选用不同的实验装置。在设计《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教学目标时,需要谨遵课程标准,深研教材,立足学生基础,定位重点目标,并努力形成目标之间的合力关系。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②学会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③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比较,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探讨中,初步具有选择、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对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探究中,感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知识与技能是重点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合力情况可用下图表示(直线箭头表示“支持”,虚线箭头表示“影响”):
2. 线索结构的设计
“过氧化氢制氧气”一课中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内容线索:由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四部分组成。其二是方法线索,这堂课是实验室制氧气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氯酸钾制氧气”),可以通过“比较两套制氧装置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针对“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感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两条线索纵向运行,并进深入,构成这节课的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由四个“核心问题”构成, 从四个“核心问题”中再设计“相关问题”,从而形成课堂的“横向结构”。
3. 有效问题的设计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这堂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如何确定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是什么?这几个核心问题设计时,不仅考虑到“有效问题”设计的五个特点:内容上突出教学重点,布局上优化教学结构,预案上体现思维探究,策略上引导自主成功,总结上提炼思想方法;而且还考虑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能力。例如,第一个核心问题,教师给出相关知识信息,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且训练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再如第二个核心问题,没有采用“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是怎样的?”这样的提问方式,而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提问“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装置是否相同”,问题的落脚点更加细化、明了,不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提出问题更有效,而且融入了一种方法内涵,从而增值了课堂效益。
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在“核心问题”的下面,又设计了若干“相关问题”,不仅形成课堂合理的“横向结构”,而且起到分散难点、激发思维、有序探究、逐个击破的教学效果。针对“核心问题1”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制备过氧化氢需要什么条件?过氧化氢制氧的反应原理是什么?”;针对“核心问题2”设计了3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需要哪些实验仪器?组装发生装置时需注意哪些问题?”;针对“核心问题3”设计了2个“相关问题”:“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什么?”;“核心问题4”无需设置“相关问题”。
4. 环节方法的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需要通过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寻找装置的异同点,并探究得出“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共同决定”的结论。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并强化记忆方法。整堂课采用“引导—探究”主体教学环节:
其中对“点拨/探究”环节的的点拨作如下的细化:“问题1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氧?”设计“提供信息讨论演示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问题2过氧化氢制氧的发生装置能否选择氯酸钾制氧的这套?”设计“讨论归纳实验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3过氧化氢制氧的收集装置与氯酸钾制氧的收集装置是否相同?”设计“讨论归纳板书”的教学环节;“问题4如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装置?”设计“分析归纳小结”的教学环节。
初三学生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在设计环节时充分注意这点,每个环节都借助实验、装置、ppt等手段,先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为学生分析问题创设基础。
三、 运用“有效共识”指导初三化学课堂的几点体会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考试热点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初三化学由于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再动手做实验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的化学教学。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因此,没有实验的化学复习,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在初三化学复习期间,我们化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机会。偶尔去一次实验室最好,即使不能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重温以前做过的实验操作程序。笔者在复习期间,经常播放一些实验“微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复习实验的效果。
二、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归纳,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其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比复习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在复习“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他们通过泡糖水实验,发现并提出了很多疑问;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了“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的复习,第一轮大多进行单元知识梳理。由于距离中考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复习的化学知识容量很大,节奏很快。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跟得上复习的节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这部分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如此复习,怎能高效呢?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效果就会好得多。首先,利用多媒体梳理化学知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用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如此复习,怎能不有效甚至高效呢?如复习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时,仅靠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践行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初中化学总复习通常按照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节奏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许多教师都存在困难或不足。尤其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中化学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化学专业训练(即非科班出身)。虽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很想把学生教会、教好,但限于个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等因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初中化学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有的学校更少),每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有时就是一天的教学。”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在总复习中就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总复习期间每周二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讨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进行选题和编题,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全年级的化学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务实合作,复习效果提升明显。
五、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差生学习进步
初三化学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是刚刚学过的,许多学生对复习课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而徐州市近几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只有60分,有的学生思想上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初三化学复习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提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初中化学总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许多教师总是不加选择地利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或综合模拟试卷,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根本不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可接受性,学生完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结果也就出现了下列情形: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会或不做,中等成绩的学生疲于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试题的大量重复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复习课怎能谈得上有效呢?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
考生答题中的问题,与平时地理解和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的关系,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应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留更多的复习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实验观察和的过程和乐趣,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化学的“学科思维方法”。今年化学试题中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社会生活,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近年。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机械操练耗费的和精力,让学生有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的工作,学校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新课程的特点,,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学习、研讨。
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交流,之处,以求的课堂。
⑥。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老师的。在教学及复习中了的,得分较高。公务员之家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二,更新观念,积极投入
用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武装教师队伍,这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因此,三年来,我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学习;同时能认真研读"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改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根据标准和意见的要求来落实教学,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将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内化和吸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比较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一系列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2008年8月调入教师进修学校,也正是新教材全面实施之时,利用在基层新教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我及时向全县初三教师做好"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培训,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新课程培训,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为主题,以落实课改理念,优化课题教学为主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教师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市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工作热情,提升了水平.三是组织学校优秀教研组长的评选,推行学校实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科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为一名新教研员,认真履行教研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向身边的教研员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在基层学校,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我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尽量学得轻松一些.在教学中还能有机的结合教材渗透"两纲教育",适当穿插一些教学史,新科技,新成果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和学校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担任教研员以来,首先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多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肯定.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智优学生的培养上,要求学校教师调动教研组的群体力量,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在课后,通过分工合作,作专题讲座,加强个别辅导,给智优学生于充分发展的机会.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县提出联合体教研活动开始到至今(期间一直担任城北片化学组教研组长),积极参与各跨校联合体活动.每学期都要主持几次(至少3次)主题研讨活动,主题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训练"等.每年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上,我都要作专题讲座,分析研究中考成绩,剖析中考试题特点,预测中考命题动向,提出中考复习策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通过查看教案,选题训练,批改情况,示范研讨,加强复习指导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努力工作,完善自我
三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深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结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研讨活动和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作"新教材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的教材分析".
(2)2007年11月为闸北区,宝山区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3)2008年5月,作为上海市名师培训区县中心组化学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代表研修班拍摄录象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4)2008年11月,在大新中学为全县初中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和新河片初三教师上研讨课《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5)2009年5月,在港西中学为庙镇片和城北片的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实验装置的设计》.
(6)2010年5月,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上了四堂体验课(主题:如何进行初三化学复习).
2,教学论文:2008年秋季初三化学已进入新教材全面实施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课堂教学肯定会有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所以本着从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撰写工作心得.
(1)《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现代教学》(2008.3);并获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08.12).
(2)与汤逸芳老师一起撰写《初三化学新教材全解》(由上海交通出版社出版).(2008.8)
(3)《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08.6总第四期)
(3)《初三化学新教材的分析解读》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09.4总第七期).
(4)《以一堂初中化学观摩课看发挥群体智慧的价值》发表于《崇明教育》
(2009.6)
(5)《初中化学新教材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10.01,总第十期)
(7)《四种常见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表于《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2010.04,总第十一期)
3,带教指导:为了帮助我县初中化学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内容,提高理解教材和课堂设计能力,多次对全县12位青年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把大同中学马书蕊老师作为带教对象.
4,个人荣誉:
(1)2007年9月被评为县"化学学科带头人"
(2)2008年5月,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3)2008年11月,被评为化学学科全国课改优秀教师(上海共20人)
这种表格的罗列我们还不能立即发现问题,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4年的学生成绩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均分上升10个百分点,而到第二学期期中则是近5个百分点,到第二学期中考也是5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第二学期期中前半个学期学生成绩的普遍上升很快,应该是某种因素在起作用。经过和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参中的教学进度表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经过比较可以认为,从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开始,学生的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多次反复同一规律,这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容易接受有规律的教学,规律性容易举一反三,这也往往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突破点。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2009年4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分发了问卷,让学生对这四个部分作出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反应如下: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从5-8单元开始,学生对化学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个飞跃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难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这固然是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结果,但是也反映了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成绩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信心。
那么学生对同一课程内部不同内容掌握程度、兴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对化学的心理、兴趣上,有着相互一致的“共振”关系,即成绩提高了,兴趣也就提升了,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疑难清扫。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多数的化学教师拼命赶教学进度,造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或丧失信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重视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落后面,避免了过早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
第二,以规律性现象为切入口,重视学生对规律性现象的培养,不断使学生强化“化学很简单”、“化学很有规律”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遇新不惧、处变不惊,克服畏惧心理。特别是在初三化学的复习阶段,能够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学生挽回对化学的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他们对揭示化学原理、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产生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挖掘和培养,而且要提醒和帮助兴趣水平低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复习使学生对学习进行再次的认知,体验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等具体环节的感受。学习的大门是给每个学生敞开的,给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迈入科学殿堂。同样,通过科学复习、磨练意志,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克服学习的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三,获得规律性考试内容的重要途径是纠错本的使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命题规律的认识,减少犯错的机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复”。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训练中,我们运用“模拟测试加评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着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良好心态。对学生的练考卷,除认真批改评讲外,还十分重视督促学生纠错,一般问题卷面上纠错,典型问题专用纠错本纠错。学生自我纠错的习惯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学生的应试技巧与能力也在不断的锤炼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视班级“小学习环境”的建设,利用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以优帮差,形成规律性成绩“共振”效应。此外,通过一个自然、合适的复习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不是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强化记忆的短期效应,不仅使得化学学习有点功利性,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记忆力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教师要把记忆性的知识点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学生有兴趣通过情景不断回忆已有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修补好遗忘点,提高记忆质量。复习情景的创设来引起学生没有注意的问题,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
第五,重视复习阶段的查缺补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目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复习内容上过分依赖教师或完全抛弃教师忙于做题,忽视复习的反思和小结,复习状况被动,没有针对性;复习追求短期效应,训练搞题海战术,题目重复率高,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下降,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得脆弱,意志薄弱。通过有效的复习,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重复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者。复习课还是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学教学讨论,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的模式讨论,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方式。通过对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的应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性质、原理的认知,能够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学科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永存.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9)
[2]钟荣基. 初三化学的教学体会[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1)
[3]孙荣梅. 浅论初三化学的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08,(15)
[4]张英华. 化学课堂中的思路教学[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5]黄玲. 初三化学复习[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6]王学宏. 对初三化学教科书的一些看法[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4)
本学期,本人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化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化学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我们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后,感到《新教材》不好教,教材整体知识比较零散,知识体系没有旧教材明显,同时教材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如何更好地用好《新教材》,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一系列能力,我们对初三化学教学摸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广大同仁交流。
1 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认识
通过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深入学习,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起辅助和指导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进行意义建构。(3)强调合作学习,即在他人指导和相互协作中学习。(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模式的探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 更新课程理念,明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教育改革,这轮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化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倡导要求把“探究”融于经常性的教学过程之中,注意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由此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掌握学习迈向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强调知识本质的理解,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变化,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研组学习和讨论,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大家积极探索,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常用教学模式。
3 几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结合我校教学具体实际,探索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建立几种不同的课型,然后根据不同课型,探究出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样就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揭示了一条基本思路,下面是我们教研组建立的几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1 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以前我们认为它是是课题探究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它贯穿于整个初三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贯穿了科学探究,因此我们一致认为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中心模式。
3.2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
学 生
目 的
例如我讲“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时首先老师出示用美人蕉(花冠)自制的指示剂,把它分装在三支小试管中,分别向这三支试管中滴入自来水、食醋、石灰水。学生观察到三种不同漂亮的颜色非常惊奇,兴趣大增,我又另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分别滴加几滴该指示剂,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现滴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和滴入食醋的试管变色相同,我进一步激发学生质疑,提出了“为什么不同的酸都能使同种指示剂变色相同?”,“同种酸能使不同指示剂变色相同吗?”等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猜想,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探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学生按照设计积极完成实验,老师指导、点拨。通过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再引导学生根据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归纳出盐酸、硫酸的用途,即由性质到用途。
3.3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
学 生
目 的
例如我讲“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它是所有变化的最小粒子吗?如果原子可分,原子是由几部分构成,为什么对外不显电性?以激起学生质疑,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猜想、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原子的构成情况及不显电性的真实原因。随后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从书本中了解原子如何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何?完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小组成员间相互讲述,借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理解原子的构成,教师再展示课件予以补充,最后各小组归纳得出结论并应用理论解释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建立起原子构成理论,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完整形成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模式还很多,上面三种是我们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等存在差异,就是相同内容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都显示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三化学课中有各种由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形成的课型,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初三化学存在众多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又是相对稳定的,不同内容的课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内部逻辑,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型模式。教学模式又是灵活的,学生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每堂课的内容也在变,因此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时的灵活。随着我们对各种课型和教学模式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我们将更理性更有成效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4 实践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