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0: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1

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是这样的,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今天丰宁市的五位名师分别给我们做了指导,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老师;他给我们谈到,目前的教育趋势是生本教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谈到18年的高考,即将只是考数学与英语两科,其他科目的考核都在平时,所以,他大力倡导我们这些实习生大胆尝试,创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篇2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篇3

篇文章,刚开始读时我有些茫然,什么是"生本教育" 怎样才能施行"生本教育"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静下心来,非常认真地读了"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这篇

长长的文章。通过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我了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

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生本教育"要求

教师放弃讲解,而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以往我们

的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听非听。让学生讲解吧,还扭

捏不大方,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课堂上主

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前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

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

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两年前我校在杜郎口中学的影响下也实施了

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由一名同学展示完成后,其余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会抢着到

黑板上讲解,无需教师点名指派,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同学争论问题的情景。做事

情应该从小做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养成,由于改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高

年级了,要想让他们改变上课的学习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得到的,所以教改

革上困难重重。在我的科学课堂上,也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课前我精心

准备了大量教辅用具(比如图片,实物模型等),课上还亲自带领学生动手做实

验,可我发现,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识上,而是

被各种教辅用具吸引了,他们忽略了学习知识。热闹的一节课上完后,真正掌握

新授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通过学习,我了解到郭思乐教授的"新错误观"--"评

研"的理论基础。他说:"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

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就激

发了思考。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真知。"他提到"传统上,我们

总要求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这并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生本”的学生,

我们给他这样的机会,使他们的认识,可以通过多次或长期地反复式提高来完成

。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个例子,让我感触

很深。他说:牙牙学语的孩子有时候会犯一些令人发笑的错误。比如:他学着别

人的口气,认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称为"你爸爸"。这时,他会惊异地发现,周围的

大人们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或许还有一个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脑袋。没有

谁会生气、发火。我们都知道:这点错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了多久,这

个走起路来还跌跌撞撞的小不点儿,就能学会全套的、精准的、完美的母语,他

自然会排除自己的错误而趋向正确。哪怕他说话比别人晚上一年半载,父母也不

会着急。因为父母相信,他迟早能够学会,不过是略晚一点而已。我现在是一名

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学前时我很有耐心,然而,孩子上学了,我反而变得

烦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开始否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只要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事

情,我的孩子也必须做到,只强调自己的虚荣心,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

身的感受,使她变得着急起来,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

颤!这可能十多年教学的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对待,何况是其他孩子

呢!其实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他们小时候学习母语是相似的。从模仿跟学,到

尝试自己做,反复实验后才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这

个过程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的

确有点扭曲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我们似乎很在意学生犯错误,希望他们能在同时

间内掌握相同的知识。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不

能允许错误的出现呢?"评研",正是体现了对儿童学习人格的尊重,为他们提供

了"出错"和"改错"的机会。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

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

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

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

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

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

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

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本教育这篇文章中郭思乐教授列举

了强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让我们一再地感受到那里的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有趣

,意义十足,也为那里的学生感到欣慰,他们能有那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幸福,

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强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

上的创新意识,他们乐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他们的潜力是

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生活中、教学中,我觉得我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作风,无论是对自己的

篇4

在这篇报导中给我们罗列了几个实例,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特别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假如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正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后,我以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不过就是增加了很多活跃的课外活动,也经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实在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形: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设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一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末具体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番情形: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剧烈讨论,小组之间剧烈争辩,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无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今天我在上一节展现课的时候,着实也发了一顿火,把这个班的学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由于他们预习的不充分,展现的效果很差,一节课就在我的火气下中断了,课后我反思了一下,究竟题目出在哪里?谁对谁错?这个班的学生可是很聪明的,那题目应当出在我的教学方式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驾驭他们,而我们做的是如何去引导他们,抛出故意义的题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方想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逢迎他们的需要,而且要体谅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想法,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在上一周的示范课中,讨论的是关于血液的知识,我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把后面一节的输血和血型补充了上来,目的是激起学生的爱好,学水果然表现的很积极,在学生讨论甚么年龄段的人能献血时,很多同学都说出了18岁————55岁,这时候有位同学说:不对,我的头脑里马上出现了一个问号,书上明明写着的,只听这位同学说:体重要在50公斤以上。另外一位同学说不对,女的在50公斤以上,男的要在60公斤以上才能献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说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我们的课堂也能让你听一天课也不觉得累。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谢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奇异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固然行动维艰,但绝不是梦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课题,以下是该课题的主要理念,让我们共勉: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民主尊重学生;

篇5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主体。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小组合作是生本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须质疑的,因为我们需要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下面是我在实施生本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的一些收获和思考。

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是学生的一种需求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高效。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一般情况下是指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情况既包括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也包括小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叙述的:“在我的班级中,没有人能够独立应付所有的学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常有的事,于是,相互请教便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在相互请教中成了好朋友。在遇到较多难题时,光是一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不够用的,我们几个常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每人解决几题,然后告诉其他同学。我觉得这种方式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我了解了不少其他同学的新颖思路,正是在这样一个融洽的环境中,我们的成绩才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科书教活,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

三、加强合作小组建设

学生是教育的发生处和最终落脚点,是教育依靠的坚强后盾。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如班主任宣传,任课老师引导,使“小组合作”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方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通过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学校、班级)、说理引导,以最快速度、最大程度使“小组合作”为学生所接受,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2.组织学生讨论,充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语言的、思维的、学习和创造的本能,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充分明确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如何调整学习行为、学习习惯,最终实现生命提升和发展。

四、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

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对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作等。

五、开展“合作竞争式”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的教学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教育。生本教育体系是一种为学生设计,以学生好学、乐学为根本出发点的体系,它认为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要使课堂真正成为所有学生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学生,通常在竞争中才会有动力,思维才活跃,脑子才会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上课,利用学生不服输的心理特点,把握时机,开展“合作竞争式”教学。每一节课上,不管是读书还是回答问题,学生每完成一项,教师都给相应小组奖励等级;课后,哪个小组等级高,哪个小组就是优胜组。

六、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体现在: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学生学会从别的小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总之,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充满激情和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地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逐渐养成,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篇7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篇8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5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推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优化研修内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持续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一、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二、网络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篇10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篇11

一、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集体备课并不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

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有意识合作上升到行为合作。

教师的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从意识间的合作走向了行为上的合作,从单一的知识结构形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教师间平等、互助、合作、共进步的良好风尚,为教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提供了可行的模型。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我会继续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在互动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师集体备课心得体会【2】

在顺店镇教育总支和学区的精心组织下,本学期顺店镇初中七年级,小学三年级同时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大家都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群体中,各抒己见,从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就谈谈集体备课以来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而现在,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样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

篇12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解决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教法轻学法,在课堂上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课上成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三、要注重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的奖励制度,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从组织型,自主型两个模式进行校本研训,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自主学习、自己反思,写心得体会,要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小问题真现象,要让教师写教育叙事、写日记教育教学真实的事情,提倡教师终身阅读,努力长舌书香校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