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8:34: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老鼠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知道小猫是晚上出来抓老鼠的,并能模仿老鼠和小猫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丰富词语:静悄悄、东瞧瞧西望望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重点:知道白天与黑夜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能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小猫的本领
·师:出示手偶小猫,小猫有什么本领?小猫白天为什么睡觉?
我们小朋友什么时候睡觉?白天怎样呢?
·让幼儿学习做学校;了老鼠的动作和小猫的动作。
二、游戏与老鼠
1、老师示范唱歌曲小猫与老鼠。
提问:·这个歌曲唱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
·
夜晚是怎样的(歌曲里怎样唱的)歌曲中都有谁?
·
小老鼠出来是怎样的?(请个别幼儿模仿,集体学做)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义务。”师生之间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这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曾听过一节我校一位数学老师上的“乘法应用题”,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旅游车最多可以容纳20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辆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0×6=120(辆),也有学生列出:6×20=120(辆)。老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20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其他学生也表示赞同。当老师正要出示下一题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100人呢?老师听了,并没有放过这个容易破坏课堂秩序的声音,而是指名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自信地站了起来:“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车子为什么一定要装满20人?少一点不是更安全吗?”此学生的话使其他学生把话题打开。师:“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接下来的课堂,学生讨论得非常精彩,得出的结论也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我真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高兴,更为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并让学生说开来而喝彩。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设计,一般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主观上很努力地想尽各种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发现和想法,教师应及时捕捉,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课本内容,让师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师生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单纯的“传递”与“接受”成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下面是我在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中的片段:
师:请求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演算题目。
师: 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生齐答:40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大家分享吗?
生1:分别依次写出8和10的倍数,再依次找出他们的公共的倍数40、80、12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满意地说:“说得很清楚”。
生2:我是用短除法,8和10都能整除2,8整除2得4,10整除2得5,用2乘以4再乘以5得40,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我是先依次写出8的倍数8、16、24、32、40、48、56……,再用8、16、24、32、40、48、56……除以10,能整除10的只有40、8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4:我的方法和他的刚好相反,我是先依次写出10的倍数10、20、30、40、50、60、70、80……,再用10、20、30、40、50、60、70、80……除以8,能整除8的只有40、8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5:我用的是集合法找到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从以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你们有何见解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求最小公倍数只学了以上这几种方法)
生1:一一列举法。
生2:短除法。
生3:集合法。
师:同学们真会取名字,那你们最喜欢那种方法?
生七嘴八舌:短除法。
……
张云(学生)缓缓举起手,老师,我还有种方法更简单(他慢吞吞地说)
师:我心一怔,还有方法,这个同学平时古灵精怪,不但爱想一些怪方法来解题,还爱插嘴。我也好奇他还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来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我从不打击学生爱动脑筋的积极性,更何况我的课堂都是注意以学生为主,尽量给学生说的机会,于是我就让他说。
生(张云):我都举例试了好多次,结果都是对的,就是用它们的乘积除以它们的差,刚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题用10乘以8得80再除以10减8的差2,就等于40。
师:这种方法是凑巧的还是你在哪本资料书上看到的?
生:是我一闪之间想到的。
师:你举的数字是哪些?
生:10和15,20和25。
师:板书计算:10×15=150,15-10=5,150÷5=30,20×25=500,25-20=5,500÷5=100,确实是对的。下课铃响了,我让学生下去再举例验证此种方法是否可行。并对学生说自己也要去试一试,下节课大家再一起来讨论。我激动地回到了办公室,但忙于备下节课的我并没有举例证明。当下节课我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还在议论纷纷。
我用亲切的口气问同学们在讨论什么。生:我们举例验证刚才张云说的方法,是真的,可有的数字组合得不了,学生众说纷纭,听不清楚。
我进退两难,要接着讨论,就耽搁上新课的内容,如果讨论不出结果还会浪费时间。放弃讨论,不就是一个说话敷衍学生的老师吗?碍于自己的面子,我还是指名学生说。
生1:1和所有的数都不能用此方法。
生2: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和数的两个数也不能用此方法。
生3: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也不能用此方法。
(张云)生4:除了以上3中情况外,还要加上一种情况就是它们的积不能整除它们的差外,都能用此方法。
……
1、了解自己正在长大,能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2、能完整的说一句话,鼓励幼儿想说、多说、大胆说、会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感受想快快长大的情感。
活动准备:婴儿的衣服、鞋、袜、奶瓶;动物的图片;DVD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完整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感受自己想快快长大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婴儿的婴儿的衣服、鞋、袜,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东西,大家想看吗?
从袋子里一一拿出婴儿的衣服、鞋、袜、奶瓶。让幼儿来认认这些物品。
师:你们穿过这些东西吗?用过奶瓶吗?什么时候用过呢?那现在还用吗?为什么不能穿(用)了?
二、讲述故事。
1、有几个朋友他们也想长大,我们先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鼓励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形象)一起来听听他们想长大的故事吧。
2、讲述故事第一句,“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听了故事你们就明白了。(按故事顺序出示动物图片)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1)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小猴子和小青蛙呢?(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裤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练跳高)(2)结果它们长大了吗?
4、小结:长大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得慢慢来、耐心的等待!
三、谈话
1、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都想长大,小朋友们想长大吗?那你的愿望是长大了当什么呢?
(幼儿自主发言)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幼儿园里的人、事、物,感受幼儿园的集体气氛。
2.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熟悉集体生活,逐渐习得规则,树立集体意识。
3.幼儿愿意与人交流,建立同伴友谊,体验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情感。
三、主题环境创设
1.室内布置主题环境《幼儿园里真快乐》,供幼儿欣赏。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种图书供幼儿交流看书,把幼儿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和作品以版面进行展示。
四、主题前期准备
1.对孩子进行了解和做前期的经验准备,发放调查表。
2.教师向家长介绍主题情况及网络图。
五、区域材料投放
1.美工区:提供各种材料的纸让幼儿粘贴蔬菜和米饭。
2.科学区:提供各种蔬菜和鞋子的自制拼图,提供影子和动物匹配。
3.生活区:提供各种大鞋。
4.游戏:指导幼儿玩“加工厂”的游戏,用报纸粘贴米饭。
六、主题活动网络图
七、主要活动教案
活动一:一起睡着了(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熟悉作品中的主要对话,丰富相应的动词:“蹲、咬、趴”。
2.通过观看桌面教具的表演、参加集体的讨论和表演,感知、理解作品内容。
3.体验作品中温馨、美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森林背景图1幅。
3.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幼儿分别认识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教师:这是谁呀?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儿了解和熟悉故事中的角色)
教师:小老鼠在森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教师边演示桌面教具,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教师讲到“小老鼠咬咬大象的细尾巴”时,引导幼儿学做“咬”的动作,边做边说“咬咬大象的细尾巴”。
2.教师讲到“小老鼠觉得很有趣,就蹲在大象面前看它睡觉”时,引导幼儿学做“蹲”的动作,边做边说“蹲在大象面前看大象睡觉”。
3.教师讲到“看着,看着,大家看累了,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时,引导幼儿学做“趴”的动作,边做边说“都趴在大象身边,一起睡着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听说表演
1.教师带领5个幼儿示范表演。教师扮演大象,其他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
2.师幼边讲故事边表演。教师讲述故事的叙述部分;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幼儿分角色进行对话。
(四)幼儿分小组表演
1.教师帮助幼儿分配好大象、小老鼠、小兔、小羊、小猫等角色,佩戴相应的动物胸饰。
2.教师讲到故事中的对话时,分角色进行对话。
(五)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活动二:小瓶子带帽子(重点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的大小、形状等特征寻找相应的瓶盖。
2.能将瓶盖盖在瓶子上并拧紧。
3.积极参加活动,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干净卫生的塑料瓶子、铁罐子,数量为每人3-4个。
2.每组桌上各有一筐瓶和盖。
活动过程:
(一)挑选瓶子
1.幼儿自由从筐中取出一个瓶子。
教师:请你说说你找到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讨论:什么样的瓶子是透明的?
(二)给瓶子找盖
1.根据瓶子外形寻找相应的瓶盖。
教师:请你给小瓶子找一个适合的盖子。
2.幼儿自由寻找相应的瓶盖,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寻找瓶盖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3.小结。
教师:你找到合适的帽子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操作游戏:给瓶子戴帽子
教师:一个小瓶子真孤单,我们给它找些朋友。看谁能多找一些瓶子并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
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瓶子和瓶盖。
教师:请你数一数找到了几个瓶子?你用什么方法把瓶盖盖上的?请你来做一做。
教师:你把瓶盖拧紧了吗?你是怎么拧紧的?打开时要怎么拧呢?
师幼一起小结操作方法,梳理找瓶盖、拧紧盖子的经验。
活动三:小手动起来(重点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愿意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了解小手的本领。
2.知道爱护自己的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根据活动需要,准备一些可供幼儿进行自我服务的材料。如一组桌上放没叠好的衣服,一组是给布娃娃喂饭,一组是油泥,一组是玩具。
经验准备: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小小手》,引出活动
教师:请翻开书,看看书上说了些什么?(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教师:我们的小手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一首儿歌念给幼儿听(儿歌附后)。
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