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1: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

篇1

全面完善规范脱贫攻坚以来产生的所有档案资料,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巩固脱贫成果为主线,以原始资料为基础,以印证性资料为要件,确保各项资料齐全真实,实现贫困户进出轨迹随时可查、随时追踪,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村户档案资料要能充分印证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村户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内容真实、过程真实、数据真实,防止弄虚作假、编造资料等行为,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

二、主要内容

(一)贫困户家庭档案资料。以户为单位建立贫困户档案资料,存放于贫困户内。档案封皮要写清楚户主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脱贫状态,并根据户内实际情况对清单目录进行如实勾选,贫困户家庭档案资料主要包含4类18项。

1.基础工作方面:包括贫困户帮扶连心卡,《扶贫手册》、分年度家庭收入测算表。

2.精准帮扶方面:包括“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需上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证明,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代缴)凭证,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票据,住房安全等级认(鉴)定表(或竣工验收表),住房安全达标认定书。

3.精准退出方面:包括贫困户退出验收达标证明。

4.其他方面:包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住院报销凭证(或医疗费用报销明白卡),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合同和还款凭证,公益性岗位聘用合同(协议),合作社带动协议,入股配股带贫协议(或入股分红凭证),入股协议书、股权证及分红记录表,农业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培训证书,扶贫政策到户到人明白册。

(二)村级档案资料。村级档案资料要体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全过程,按照要求分类装档,档案盒标签要醒目清楚,便于查阅;村级档案资料重点包含4类9项内容。

1.基础工作资料:贫困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村级常住人口花名册、驻村帮扶和结队帮扶花名册。

2.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资料(按年度规范):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程序性资料。

3.精准帮扶资料:农村饮水安全花名册,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接受教育情况花名册,基本医疗保险和享受参保资助花名册,住房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不需改造的危房等台帐,产业和就业扶贫台帐。

4.贫困识别退出资料:贫困村退出程序性资料。

(三)驻村帮扶工作队资料。工作队要在积极配合村“两委”做好村户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及时规范运转驻村帮扶工作队各项台账资料;驻村帮扶工作队资料主要包括8项内容。

1.文件类档案资料:省、市、县印发的脱贫攻坚文件资料。

2.出勤请休假资料:考勤签到簿、请销假记录、工作队职责分工、轮流值班计划表。

3.学习会议类资料:学习计划、会议记录、党小组会议记录、工作日志。

4.工作台账、花名册:驻村工作队工作台账、帮办实事好事台帐、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台帐、群众来电来访记录、帮扶责任人与帮扶户结对帮扶花名册。

5.公示公开台帐资料:督促村“两委”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开台账、工作交接清单、工作队经费使用报销台账。

6.总结整改类台帐资料:工作队工作总结、季报表、帮扶单位台账、问题整改台帐。

7.上墙张贴资料:驻村工作队员信息公示牌,驻村工作公示栏,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队内分工,扶贫政策宣传材料等。

8.其他资料:“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村内留存备份,工作亮点,其他阶段性工作台帐资料等。

(四)乡镇档案资料。按照《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文件和村级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管理要求,分类梳理归档,严格规范管理。

三、工作要求

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规范整理工作采取全面核查的方式开展。以村为单位,对全镇范围内所有贫困人口的村实行村村过、户户清、项项核。由镇扶贫站进行业务指导,严格对照规范标准进行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实现档案资料分类清晰、信息真实准确、填写规范详细。

篇2

今年以来,**县聚焦破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和绩效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使用管理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模板管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抓好建章立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办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办法》《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21项制度,重点解决“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实施项目”等问题,有效破除“添油式”和“撒芝麻式”的资金分配模式,让整合资金随着规划来、跟着项目走、投入扶贫中,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已完成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工作,共收录项目2410个,总投资24.6亿元,申请财政涉农资金11.06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模板管理。根据不同扶贫项目类型,分类建立了贫困户生产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绩效奖补和贷款贴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收益扶贫、一村一园)等六大项目资金管理及档案资料归整清单参考模板,供部门、镇办、村(社区)借鉴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三是突出抓好日常监管。坚持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和报备关口,做到“4个凡是”。凡是下达的项目必须是县级项目库中的项目;凡是建设内容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向县脱贫办申请变更,且变更内容要控制在建设内容的10%以内;凡是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凡是产业类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明确带贫目标和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实施前必须以协议、合同等方式落实利益联接,项目验收前要有分红明细台账。按照批复方案建设期限,主动倒排工期,切实加快项目实施,不折不扣地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告公示制,落实专人按进度收集项目影像印证资料和报账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监理的监管。要求项目实施单位(甲方)加强对项目监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理必须到施工地实地查看,对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填写完整的监理日志,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理职责。

四是突出抓好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要求各镇办和行业部门落实专人、对照清单逐项收集。建立项目和资金资料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资料管理,由各镇办扶贫办、行业部门业务股室及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归档资料要落实专门地点存放,原则上镇办部门留存一套资料、村(社区)或项目单位、经营主体留存一套资料。同时,镇办和行业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上传各环节的项目工作资料和整改印证资料。建立项目财务资料清单。具体由各镇办财政审计所及行业部门负责收集,并作为资金拨付附件装订归档。日常发生收付业务时,由财务人员负责及时上传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

篇3

(一)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根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要求,在2017年1月制定了《市农村住房建设统筹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抓总,市住建、发改、财政、扶贫、国土等部门为成员,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下步工作重点。2020年制定了《市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挂牌督战工作方案》,成立市住房安全有保障督战组,定期分析研究全市住房保障相关工作,明确督战重点、内容、方式及步骤要求,确保督战工作“不走过场、不摆样子、不流形式”。坚持扛稳抓牢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政治任务,锁定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

(二)协调配合,推进建设。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精准实施对象。市住建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农村住房保障即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项目,结合实际,逐年下达新居、援建实施方案。精准实施对象,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及农村分散供养人员(五保户)及非贫困户(经鉴定为c、d级危房)等人员危房纳入农村危旧房改造对象。按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村委会评议、公示,乡镇政府鉴定、审核,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及市住建局联审后下达当年建设任务名单。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无房建设。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目标任务,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全力实施扶贫新村和新居、援建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避险搬迁等农房建设,加强项目实施和建设的过程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自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共完成新居建设户1893户(2016年至今完成1198户),援建危房改造550户,易地扶贫搬迁299户,地灾避险搬迁395户,灾后恢复重建1798户(含集中安置),灾后维修加固9739户,非贫困户“三改一建”943户,贫困户“三改一建”265户。三是强化资金管理。及时疏理资金到位情况,严把资金审核关、使用关,明确补助对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惠民资金真正用于贫困群众。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共兑现新居补助资金4239万元,援建危房改造1100万元。

(三)严格监管,确保安全。按照《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房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统一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强力抓好农房建设质量安全。一是落实责任。由市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确定第三方监理机构和第三方房屋安全鉴定评估公司,对全市2018-2019年新居建设、易地搬迁建设、“三改一建”、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危房改造等建设项目涉及的1334户(包含4类重点对象)农房进行现场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流动巡查和技术指导;依据国家住房鉴定相关标准,按照乡村两级住房安全“拉网式”大排查(排查达6次以上),住建部门现场核查、第三方鉴定机构实地鉴定的模式开展农房安全鉴定及达标认定,市评定对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70户,乡镇排查上报827户非贫困户,共计2397户,确保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有保障。2020年3月底,全市17各乡(镇)、街道办再次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对从未享受过任何国家住房政策的农房进行安全鉴定,目前已完成全市4类重点人员住房安全排查和评定相关工作。近期市上由住建局牵头,联合市发改、第三方监理公司业务骨干,于2020年4月15日至18日、4月27日至5月7日深入全市17个乡镇、街道办督查脱贫攻坚住房保障工作推进情况,走访农户30余户。二是强化培训。组织全市村镇管理人员及乡村两级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共计700余人采取集中、自学等方式通过网络培训学习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4月召开了市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挂牌督战暨业务培训会,市住建局、扶贫开发、民政、残联、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及全市17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共计40余人参会。吹响了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挂牌督战号角,为打赢2020年脱贫攻坚收关之战做好坚实准备。三是完善档案。健全完善“一户一档”纸质档案,尤其是2019年户档资料既有户档必要相关资料,又有监理质量安全巡查、竣工后鉴定资料,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户信息系统录入。

(四)迅速行动,全面整改。一是全面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建档立卡和非建档立卡住房安全问题。截止目前,2户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危房整改已竣工验收入住1户,另1户房屋主体已完工,正进行装修,预计6月前竣工入住。二是全面完成2018年脱贫攻坚审计问题整改。目前,对重复享受住房补助问题金额中有4户未重复享受涉及金额9万元,已死亡人员2户享受4万元无法追缴,自查追缴入库1户2万元。截止2020年1月16日,重复享受住房补助99万元已全部收回并教入国库,其中农村危房改造(新居)47户95万元。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市住建局村镇股负责脱贫攻坚业务人员只有2名,各乡(镇、街道)住房方面经办人员也普遍存在兼职现象。

(二)2019年《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行动农房档案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录入完成,目前针对2912户资金拨付凭证、住房鉴定资料等信息已进行补充完善。但系统扩容后,系统运行不顺畅、延迟,导致各乡镇无法及时上传图片,登陆系统停滞时间较长,影响系统录入工作。

三、下步工作重点

篇4

1 现状分析

对任何一个工程单位而言,不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其资料室已成了图纸资料库,过去的图纸资料堆得四处皆是,个别已是尘埃满面。如何利用计算机及电子文档将各种资料、图纸实行数字化统一管理,这是很多单位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多数设计单位的计算机出图率已达到100 % ,即所有工程图均为Windows98、Word 、Excel 等电子文件。但大多数单位未对这些图档进行统一管理,在设计单位分散在各设计人员手中或各科室里的资料数不胜数。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数量众多的施工往来文件、合同、实验资料和竣工文件等资料,如果能将这些文件资料无纸化统一管理,那将会为各单位节约许多开支,也会减少各单位对这些资料进行人工管理的苦恼,更不会有丢失资料的担心,而且查找文件即方便又快捷。在施工监理单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监理工作的需要,我公司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兵团国家级贫困团场扶贫公路建设项目”等工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实验研究出了一整套有关设计图及竣工资料数字化统一管理模式及管理系统。

就我个人认为该系统能很好地解决图档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设计和施工单位(含监理和业主) 工作内容和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和竣工图辅助制作及管理系统两大部分。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 1重建设、轻管理、档案意识淡薄

有的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专业人员重工程实体,轻工程资料,只重视抢工期,忽视工程资料与工程实体同步管理。认为只要工程项目迅速建成投入使用就行,对工程项目竣工档案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的归档漠不关心,忘记了竣工档案是企业必要的技术储备,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2. 2对档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人认为,工程项目竣工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完全是档案部门的事,这种认识误区,是造成工程竣工档案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不准确的另一个原因。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与企业经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收集归档工作,档案材料能否收集齐全完整并保证其准确性,不仅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观努力程度,而且与企业各部门在处理业务,形成文件材料行为规范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各业务部门在编制或审查文件图纸资料时不注意其质量,使用中不维护它的安全,办理完毕后又不注意收集和积累,而单凭档案部门事后去找、去要、去收集,那么要使工程项目档案资料归档齐全将是一句空话。

2. 3工程项目竣工档案归档制度不健全

例如,有的工程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未将竣工档案资料归档工作列进去,有的工程项目验收时不吸收档案部门参加,有的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时不向工程管理部门提交竣工档案,没有将竣工档案的形成、归档纳入工程管理业务范围。由于归档制度不健全,曾出现工程实体完工,施工单位走人,工程管理班子解散,交工资料成堆,造成档案人员有啥清理啥的局面。

2. 4对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有些规章制度必须在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例如,公司制定了关于工程交工资料不完整、不准确,工程项目就不能验收,工程项目竣工资料不归档,财务部门不能结算等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认为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的事,与本单位无关,无视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该把关的不把关或是把关不严,使部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 5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归档渠道

如有的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施工单位与档案部门配合不紧密,管理上出现脱节现象,有些甚至出现相互推诿,在档案资料归档过程中只是处于施工单位交什么,工程部门收什么,工程管理部门交什么,档案部门就收什么,在档案资料的接收上留下漏洞。

2. 6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竣工档案资料应该是由专人跟踪负责的一项工作,可是由于很多单位对于档案资料收齐的重要性不理解甚至于有时觉得是可有可无所以在档案资料员的配备上出现了很大的流动性和不专业性。其实按照正规的要求,应该是每个建设方、施工方都应该配有一至三名经过专业档案资料管理培训后考试合格取得档案员上岗证的工作人员。可是,就现在而言这一点几乎是没有几个单位能够做到的,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重要档案资料应档案人员的不专业管理而流失,而这些宝贵资料的流失是随时有可能给我们将来的生活、建设,甚至于财产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以上问题是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竣工档案资料及时、准确地归档,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 1重视并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各级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要切实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专业部门和人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范围,如参加生产调度会,参加产品鉴定会和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参加设备开箱等。

3. 2成立重大工程项目竣工档案归档工作协调小组

工程项目从立项、评估、设计到施工、竣工、交付使用,其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若干部门,众多的环节和许多专业,要保证施工档案完整准确及时地归档,就应当有一个协调的机制。笔者认为,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应当成立竣工档案协调小组,一般应由计划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档案部门、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等组成,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竣工资料归档工作的顺利进行。

3. 3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要从业务考核入手,将工程项目档案归档管理纳入计划管理,并对工程项目竣工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归档时间以及归档职责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通过建立岗位职责把归档任务纳入各业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工作标准之中,使归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其次是要把提交合格的交工资料列人工程承包合同,列入创优工程评审条件并认真实行预留交工资料保证金制度,第三是要认真执行制度。制度的保证作用,不仅要看到制度本身是否完善,更重要的是看能否贯彻执行。

3. 4加强跟踪指导

跟踪指导是档案部门在收集工程项目竣工档案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使竣工资料达到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工程档案产生于施工现场,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施工和竣工的整个过程。档案部门要根据年度计划内容制定出跟踪指导计划,在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就要派专人进行跟踪,对该项工程竣工档案交付验收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做到对工程竣工档案跟踪管理的有效控制。同时,在跟踪指导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与工程管理部门、施工单位搞好配合。档案部门在跟踪指导中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档案部门应摆正服务的指导思想,工程中主动配合,做到参与而不代替。要注意做好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第二,摆正工程管理与档案工作的关系。从基本建设和工程施工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与档案工作应是主从关系,现场档案工作从属于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

3. 5积极参与管理

一是工程项目立项时,档案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将竣工档案的归档工作列进去,并提出具体要求;二是鉴定施工合同时,要将竣工档案归档的责任、时间、案卷的质量要求等写进合同中,以保证竣工档案完整、准确、及时地归档;三是要严格按照工程合同履行归档手续,用经济手段保证竣工档案的归档工作;四是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五是在每个单项工程完工后,应与工程管理部门在验收工程的同时验收竣工档案,从根本上解决竣工档案滞后性的问题;六是档案部门要搞好竣工资料的验收。验收时要逐卷逐张进行核对,其方法是以案卷目录对照每张图纸、文字材料,以变更通知对照图纸修改部位;以国家科技档案案卷标准对照案卷质量;以工程项目竣工档案资料归档细则对照形成的全部竣工档案。七是竣工验

收时对档案的抽检,一般千卷以上抽查15% ,千卷以内抽查30% ,抽查时重点放在对初验中发现的问题是否纠正。

3. 6严把审核验收与财务结算关

篇5

一、基本情况

现有营业网点个(主社个),信用代办点个;在册正式职工人,非正式职工人,其中代办员人。截至年月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增长%,完成联社计划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完成联社计划的%;不良贷款万元,比年初净降万元,剔除央行票据置换贷款1万元,实际净降万元,完成联社计划的%,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在总贷款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分别占各项贷款的%、%、%。全年实现财务收入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贷款利息收入万元,手续费收入万元;财务支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存款利息支出万元,营业费用万元,手续费支出1万元;全辖实现账面利润万元,比上年减少万元,完成市联社计划的4%。贷款收息率%,营业费用率%,人均费用万元,资本充足率为%,固定资产占比为%。

检查认为,2004年该联社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立足改革和发展两不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的来看,业务经营状况发展较好,出现了存、贷两旺的局面,信用社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信誉得到了提升,各项经营成果较为真实,但该联社在内部管理和核算上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上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费用支出未进入当期成本。一是当年购置的办公设施(办公家具、多功能显示屏等)、支付的安全防卫费(防弹玻璃、防盗门等)共计万元,未纳入当年费用科目进行核算,而在联社科目往年计提的建房款中列支万元,在联社账外储蓄存单账户中列支万元。其中万元冲销了1391垫支的家具款,万元购置联社招待所家具,万元预付联社招待所装饰款。(年月日该联社营业部在5321-低值易耗品摊?嘶Я兄Ч喊旃?闷芬慌?金额万元,附件为开出的发票二张,通过社内往来转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存款人名字为,储蓄存单号码为,于年月日支取,本息合计万元,在营业部存入活期储蓄存款户,户名,账号为。年月日转存存款结息元,付利息所得税元,实际余额万元。年月至年月共计支出笔,金额1万元,至月日该账户现余万元,检查结束时已责成该联社销户,并将余款纳入联社大账管理)。二是当年开支的费用未纳入当期损益核算。如联社机关年月日将开支的广告费万元在2642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宣传费科目列支(联社规定将%上划集中使用, %由信用社据实列支)。又于当天用2642科目管理部门统筹基金冲减5321科目业务宣传费万元。

2、费用计提不够准确

(1)呆账准备少核销、多计提。全辖年初余额万元,当年应核销万元,实际核销万元,少核销万元;年末各项风险资产余额为万元,呆账准备金余额应达到万元,实际余额为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

(2)效益奖计提有误。年账面利润万元,调增项目:网络摊销费1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联社月底发放银团贷款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视同利润;调减项目:减免2%营业税及附加税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万元,少核销呆账万元,实际计提效益奖基数为万元,扣除%企业所得税万元,该联社应提效益奖万元[(308.8-101.9)×30],实提万元,少提万元。

(3)职工教育经费多提万元。

(4)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万元。其原因是你联社计提基数全部是按当年工资总额计提。(联社理由是历年有红字多万元)。

(5)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万元。

(6)超比例冲销待核销应收利息万元。年年末余额为万元,当年冲销万元,年末余额万元,超比例冲销万元。

3、限额费用有超标现象

(1)业务宣传费超支万元。

(2)业务招待费超比例开支万元。全辖共支万元,从抽查的三个网点看,均有超支现象。

4、该联社年末现有递延资产余额万元,主要是网络费万元,补充养老保险万元,房屋装修费万元。装修费未按规定年限进行摊销,如信用社年房屋装修费万元当年未摊销完。

5、部份资产已损失,金额万元。一是委托及资产(负债)业务科目预计损失万元。如信用社万元是与农行未脱钩之前为农行的扶贫贷款,现已损失;二是调出调剂资金科目预计损失万元,主要是与行社脱钩前调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现贷款已损失。三是存放同业款项科目预计损失万元,主要是接受基金会资产,现债务落实困难,无法收回,金额万元;信用社与农行在脱钩之前拆借给农行贷给企业的贷款万元,现贷款已损失。

6、应收应付款项处理不及时

(1)1391其他应收款未及时清理和处置,金额万元。一是该科目实际损失额达万元,损失款项未进行处置;其中各社垫付历年诉讼万元(联社营业部万元、牌楼信用社万元,分水信用社万元),现基本无法收回,已损失;个信用社发生的经济案件损失万元;两个信用社分别于年和9年违规操作存款业务和违规为企业承诺担保贷款导致被法院强制执行万元。二是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

(2)2621其他应付款处理不及时。全辖共有余额万元。主要存在:一是联社机关养老金统筹账户红字金额万元应逐年摊销未摊销,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年提取的养老保险金不够支付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和补差工资而形成。二是联社机关暂收年劳动分红税万元未进行处置。三是信用社基金会并入的农行扶贫贷款有万元未查明原因进行处置。(联社说明年终决算信用社未划上来,实际只欠万元)。

7、有隐匿存款的现象。经查,该联社等个信用社在2621科目隐匿存款万元。

8、一是联社机关2621科目应付各项风险金账户中联社收各信用社2年多预提的各项考核奖万元,年未划回相应的信用社进入损益核算,二是牌楼信用社抵贷资产租金收入万元未纳入当年收入,而是摆在2621科目。

9、费用开支账务处理不规范

(1)费用列支账户归属不准。一是在印刷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开支费用。营业部年月日在印刷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购印刷品费万元;二是在公杂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开支费用。营业部年月日在公杂费中列支客户座谈会购文具费万元;三是公杂费中列有修理费。营业部年月日在公杂费中列支室内局部装饰费万元;四是在其他费用中列有医疗保险费。年月日在其他费用中列支医疗保险费万元;五是信用社在差旅费中列支守库费;六是信用社在其他营业外支出列支汽车修理费。

(2)费用列支附件资料不齐、不合规。如信用社2004年月日在代办手续中列支元收贷手续费无收贷清单,附件是劳务发票。

10、账务核算不规范

一是1392和2622委托及资产和负债业务两个科目核算的年辖内多个信用社与其他联社的联合放款,金额万元,营业部同时在两个科目中重复反映了资产和负债金额万元。二是历年利润分配提取的劳动分红未纳入应付利润科目中进行核算,而是长期摆在2621科目中核算。营业部有万元,联社机关有万元。

11、当年实际利润情况:年该联社账面利润万元。

调增项目金额为万元:网络摊销费万元,计算机中心运行费万元,多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该联社月底发放的银团贷款万元,计提呆账准备金万元视同利润,信用社抵贷资产租金收入万元,职工教育经费多提万元,职工养老保险金多提万元,职工住房公积金多提万元,待核销应收利息超比例进行冲销万元。

调减项目金额为万元:减免2%营业税及附加税万元,专项票据提应收利息万元,当年支付的安全防卫费万元,联社机关历年应下划的材料款万元未在当年摊销进入损益。实际考核利润为万元,扣除33%所得税万元, 应提效益奖[(329.6-108.8)×30] 66.2万元,实提5万元,少提万元。

(二)信贷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抵债资产管理不够规范。一是该联社抵债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存在着台账建立不规范。如联社资保科管理的抵债资产台账的要素不全,不能全面反映抵债资产处置进度。二是在接收、处置抵债资产时存在反映不真实的现象。主要表现:接收抵债资产列账时未将利息列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如接收有限公司只列万元本金,而未将相应利息纳入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社未经审批在并社时调增万元抵债资产。三是将抵债资产调入呆账,如信用社将公司抵债资产万元从抵债资产中调入呆账,于年月日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    

2、投资业务风险较大,收回难度大。该联社截止年12月日共有债券投资笔万元,经银监会检查确认,风险较大,收回困难。

3、贷款手续欠合规。本次对该联社营业部、信用社34笔大额贷款万元进行了抽查,发现一些不合规的现象:

(1)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规。如联社营业部借款户重公司二分公司于年月日转贷万元,该笔贷款由公司承贷,但贷款资料中没有总公司的借款授权书。

(2)贷款抵押物有不合规定的现象。一是抵押物折价偏高,如联社营业部年月日给公司贷款万元,用货船作抵,其折价比例为%,超过重信联[2003]212号文件之规定的%;二是抵押物不符合规,如信用社借款户学校,于年月日借款万元,用该校幼儿院教学楼作抵押。

(3)贷款约定不明确。一是贷款合同约定不明确,如借款户年月日与社签订万元的贷款合同,当日发放万元,后于年月又发放万元,但合同中未约定贷款发放期限;二是贷款抵押物补充要素约定不明,如社借款户公司于年月日借款万元,用作保,但未将的保险受益人变更为信用社。

(4)保证贷款有担保单位不符规定的现象。如营业部借款户公司年月日借款万元,担保单位公司不具备AAA级资格。

(5)项目贷款不合规。如重庆公司注册资本万元,先后贷款万元,其中年月日贷款万元,该户贷款无详实的项目贷款论证资料、用地规划许可证。

(6)按揭贷款操作不合规。如营业部办理按揭贷款万元,未按规定对借款人进行审查、设定担保金等。

(7)银团贷款借据要素不齐全,该联社营业部所有银团贷款笔亿元借据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主任和信贷员印章的现象。

4、少数社贷款还未拆分完,形态反映不实。经该联社自查现在还有5个社发放贷款笔万元(于年月日到期,该户共欠信用社贷款万元),现还未拆分,因此未调整形态。其原因,一是现在正在诉讼中;二是如果调了会影响专项票据兑付。

5、大额贷款审批操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审批成员签字不齐全,本次对该联社今年以来贷审会审批的笔万元大额贷款和展期笔万元贷款逐户逐笔进行了检查,笔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参与审批成员的签名;二是无调查人结论性意见和审批后的结论,主要是月日前审批的笔5万元贷款;三是月日前审批的贷款无会议纪要。

6、信贷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一是经检查该联社信贷科保管的所有银团贷款和营业部的贷款档案资料均无资料目录,其资料存放无序。二是营业部年月发放公司万元银团贷款无相关档案资料,现只有银团贷款邀请书、同意贷款回复、调查报告、市联社咨询文件、提款通知书,无银团贷款协议、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联社审贷会审批记录和表决等资料。

7、呆账核销未如实调账。经查,该联社4年度经逐级审查报批核销呆账贷款户元,其中个人户元、企业户元,联社今年分两次调账,三季度调账万元、四季度调账万元,还余元,同时处理历年审批后未调账的呆账元,共计元未调账(联社理由个别社财力不足,余下的明年再调账)。同时在抽查信用社主社时发现该门市在申报呆账核销时有人为少报贷款余额和调账与审批的呆账不一致的现象,如年月日借款万元,上报审批万元,而只核销了万元。

8、“信用工程”开展尚有差距。本次抽查社村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农户经济档案要素不齐,社村比较突出;二是无分户评级表;三是无颁证登记表;四是无“信用工程”开展监测台账;五是贷款面较低,社村仅为%、社村为23.9%。

9、贷款科目归属不正确。经检查和联社自查,该联社营业部历年贷款科目归属不正确,在现有贷款余额万元中有万元归属不正确,其中有笔万元(其中万元系今年发放)非农业贷款纳入农业贷款科目中。

三、建议

(一)严格按照市联社精神,进一步规范联社审贷会工作规则,加强贷款合规性、合法性的审查,提高决策质量,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二)加强信贷档案资料的管理,联社相关职能科室对全区信贷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要求的要严格按照市联社有关规定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按序专户保管,使全区信贷档案资料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进一步深化“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完善相关基础资料,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巩固农村阵地。

篇6

第二条扶贫到户贷款是针对当前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探索由财政直接对贫困农户或向金融机构补助贴息资金的一种运行和管理机制创新的信贷扶贫新模式。

第二章基本原则与运行模式

第三条坚持“六定”原则

1.定贷款对象。扶贫到户贷款的投放对象是有致富信心、有一定致富能力、诚实、守信的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2.定贷款投向。根据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扶贫到户贷款主要投向烟、糖、桑、畜牧、返季蔬菜五大农业产业和新发展的有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以及其他种养殖业;

3.定贴息方向。财政只对发展生产的贷款项目贴息,其他非生产性项目不予贴息;

4.定贷款期限。贷款期限视实际生产周期由信用社自主确定,但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

5.定贴息标准。在贷款贴息期限内,对贷款对象进行贴息,贴息标准为2.58%/年;

6.定贷款利率。到户扶贫贷款利率按信用社现行到户贷款利率标准执行。到期如数归还贷款的享受贴息,并由信用社将贴息资金直接兑现补贴到农户,逾期归还贷款的按非贴息利率收取。

第四条坚持“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

县、乡农村信用社根据县扶贫办和乡镇扶贫工作站推荐的申请贷款项目,自主放贷、回收。对有效益的项目可持续扶持。

第五条贷款条件

1.乡镇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工作人员到位;

2.贷款农户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生产经营能力和偿还能力,能保证按期还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发放贷款:

(1)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户;

(2)没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

(3)原贷款没有还清的农户;

(4)鳏寡孤独的五保户及类似于五保户的无劳动能力农户。

第六条扶贫到户贷款计划

由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根据每年上级安排的指标,结合县委、政府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分解下达各乡镇年度贷款计划。

第七条扶贫到户贷款的放贷规模

1.到户贷款。由乡镇农村信用社根据贫困户发展项目的需要和自身的信用度决定放贷规模,原则上最高不得超出2万元。特殊情况,超出2万元的,需经县扶贫办和县信用联社审批;

2.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贷款。放贷规模由县扶贫办和县信用联社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

第八条实施扶贫到户贷款,可安排适当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各种表册制作、办公用品购置、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宣传和培训等。安排对象主要是实施扶贫到户贷款的乡镇人民政府(含乡工作站)、县信用联社(含乡镇信用社)、县财政局(含乡财政所)、县扶贫办,具体数额由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规模和工作经费指标以及各乡工作开展情况确定。

第九条实行考核制度

对扶贫到户贷款工作高度重视,措施有力,贷款回收率达95%以上的乡镇,可增加下年度放贷指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贷款回收率低于90%的,削减下年度放贷指标,不安排工作经费。同时,将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纳入县委“争先创优”扶贫工作内容进行考核。

第三章扶贫到户贷款的管理

第十条扶贫到户贷款项目的管理

县扶贫办牵头,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配合,对扶贫到户贷款项目的组织发动、操作运行、项目效益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

第十一条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

1.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属财政扶贫资金,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理使用;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2.乡镇财政所、扶贫工作站、信用社要规范帐、表、册等相关统计和档案资料管理;

3.扶贫到户贴息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截留。出现挪用、挤占、截留和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直接扶贫到户贷款操作程序

1.直接扶贫到户的贷款。由贷款户自愿到乡镇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证”,自愿提出项目贷款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初审报乡镇扶贫工作站,乡镇扶贫工作站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送乡镇信用社;

2.乡镇信用社接到乡镇扶贫工作站推荐的农户贷款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对贷款农户进行资信调查和评估,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并将情况告知乡镇扶贫工作站和贷款户;

3.乡镇扶贫工作站每月底将本乡镇审定推荐的项目和乡镇信用社评估、放贷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汇总后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号以前将上季度贷款发放和回收情况报县扶贫办,由县扶贫办与县信用联社核对后汇总报县人民政府和市扶贫办;

4.各乡镇信用社每季度第一个月5号以前将上季度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汇总报县信用联社;

5.县财政局按季度根据县扶贫办与县信用联社审核后的贷款发放情况,将贴息资金划拨到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所在每季度初,根据乡镇信用社每个季度扶贫到户贷款应收回情况,计算出本季应付贴息资金,将贴息资金预拨到乡镇信用社,并按季度结算已还贷款贴息资金;

6.各乡镇信用社在回收贷款的同时,将贴息资金结算、兑现给贷款农户,完善相关手续并将贴息资金支付凭据(花名册)报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向县财政局进行提款报帐。

第十三条农业产业化企业项目贷款。由企业提出贷款申请,县扶贫办审核后送县信用联社自主确定是否放贷。按期偿还贷款的,县财政局直接将贴息资金兑现给企业,逾期归还贷款的,不予贴息。

第四章县、乡、村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县扶贫办的职责

1.负责草拟扶贫到户贷款工作方案、编制扶贫到户贷款工作规划;

2.会同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向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提出各乡镇年度贷款计划;

3.做好农业产业化企业及2万元以上贷款项目贷款申请的审查、核实、推荐工作;

4.抓好乡镇扶贫工作站业务培训,搞好协调服务;

5.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扶贫信贷资金的检查、监督及审计工作;

6.搞好统计监测,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年度工作总结。

第十五条县财政局的职责

1.负责扶贫到户贴息资金的足额到位,按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分期拨付贴息资金;

2.会同县扶贫办、县信用联社向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提出各乡镇年度贷款计划;

3.负责乡镇财政所的业务培训;

4.指导、检查和督促乡镇管好、用好扶贫到户贴息资金;

5.配合其他部门对扶贫到户贷款项目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十六条县信用联社的职责

1.负责扶贫到户贷款本金的筹集,指导、督促乡镇信用社做好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2.按照上级下达我县贷款规模,会同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向县扶贫开发领导组提出各乡镇年度贷款计划;

3.负责乡镇信用社的业务培训;

4.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各乡镇的资金使用情况;

5.提供所需的各类表册;

6.做好扶贫到户贷款统计工作;

7.配合其他部门对扶贫到户贷款项目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七条乡镇的职责

(一)乡镇政府的职责

1.加强对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扶贫到户贷款的政策机遇,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探索扶贫到户贷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组织村委会积极宣传扶贫到户贷款政策;

3.督促、指导乡镇工作站、财政所、信用社做好信贷资金发放、回收及管理工作;

4.结合我县计生优惠政策对独生子女户、计生示范户在发展项目中给予倾斜。

5.对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在发展项目中给予倾斜。

(二)乡镇扶贫工作站的职责

1.编报乡镇到户贷款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2.根据各村委会初审的项目贷款申请书,对各贷款项目申请认真做好申贷户贷前调查,并分类登记、审定、推荐;

3.协助信用社做好扶贫到户贷款工作的管理;

4.检查扶贫到户贷款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5.编报各种报表,收集、汇总、报送相关信息、材料。

(三)乡镇财政所的职责

1.负责本乡镇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

2.按时、准确计算应付贴息金额,及时拨付给乡镇信用社;

3.规范和完善扶贫到户贴息资金支出凭据,按时与县财政局结算贴息资金,并进行提款报帐。

(四)乡镇信用社的职责

1.具体负责扶贫到户贷款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和评估;

2.具体负责扶贫到户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

3.具体负责将扶贫到户贴息资金兑现给农户;

4.按时报送相关表册和统计资料。

(五)村委会职责

1.具体负责宣传扶贫到户贷款政策,组织发动本村群众参与党委政府提出的农业产业建设,组织贷款户成立产业协会,促进产业发展;

2.根据申请办理贷款证农户的收入和诚信情况对农户申请办理贷款证进行初审;

3.按照党委、政府发展农业产业的思路,对使用扶贫到户贷款的项目申请进行初审;

4.督促、指导项目农户实施好项目,及时向上提供和反映相关信息;

5.协助信用社做好贷款回收工作。

篇7

我市年4月出台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同年5、6两月开始在全市12个县(区)各选择了一个乡镇进行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在对《试行办法》重新修订和完善后,于7月1日起,在全市按年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下的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年1月,按照“民生工程”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工作的通知》,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800元/年/人提高到1200元/年/人。

经审计调查,截止年底,全市人口总数377.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275.69万人,享受农村低保72883户、187114人,全市低保人数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为6.79%,农村低保平均标准800元/年/人,平均补差水平623.82元/年/人。通过对农村低保户的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低保户是属于残疾、智障家庭,还有部分家庭是因家庭成员中的1-2人长期有病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大多数家庭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生活来源,生活状况较差,急需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方式保障。

年全市农村低保资金收支情况:年初,上年结余1705.51万元,其中:市本级852.6万元,县区852.91万元;年全年收入19118.9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5605万元,本级配套3513.66万元,利息收入0.26万元;当年支出12666.26万元;当年结余6452.66万元。年末累计结余8158.17万元,其中:市本级6997.6万元,县区1160.57万元。

全市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全市上年可用财力35.1亿元,农村低保资金应按本级上年可用财力1%配套3513.66万元,市县区财政当年预算实际安排3513.66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过积极有效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深得民心的好政策。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全市低保资金全部按季度实行社会化发放,保证了困难群众能及时领取低保金。三是市县农村低保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保证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对低保对象实行的动态管理,保证了低保对象有出有进、补助水平有升有降。五是省市下达配套资金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市县(区)财政均按规定及时足额配套了资金,保证了低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拨付。

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村低保工作整体运行良好。低保对象的确定基本按照政策制度规定的程序办理,农村低保户每季度除了可以领取足额的低保金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领到临时补贴资金。县(区)、乡(镇)、村三级对低保户大病救助、子女上学、临时救助等都进行了相应的特别照顾,保障了低保户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等基本生活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和温暖。

三、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执行方面

1、执行低保政策不严格,部分低保对象没有严格执行“按户保障”,而按人保障问题比较普遍。在审计调查和低保档案抽查中发现:有些县区在实际操作中是将家庭人口中的残疾、智障、患病人员、年老父母单独确定为低保对象,享受低保待遇,从而导致一户保一人或两人现象比较普遍。全市家庭人口数与保障人口数不一致的户数共有5721户,低保户家庭人口总数与享受低保人数的差异数共计14253人。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县(区)、乡(镇)按人口比例将农村低保指标下达到村,村委会初步审核低保家庭户数和人数,在不能超指标的情况下对个别低保家庭少保了人数;二是享受低保的“边缘户”较多,部分村组干部为平衡村里关系和维护村上稳定,对个别家庭条件相当者同时定为低保户,但少报家庭人员,将“按户保障”一部分变通为挑选户中的“困难人”保障,造成了少保低保家庭人数;三是村组为了扩大低保政策覆盖面对部分低保户实行了“按人保障”;四是县(区)、乡(镇)低保户量大面广,从事低保工作人员少,部分乡(镇)民政办人员身兼数职,工作头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逐户核实。

2、优亲厚友,个别村组干部及亲属享受了低保。今年3月份,扶风县财政和民政部门开始对低保户进行年审复核,严格要求各村组对新确定的低保户全部予以公示。在对城关镇龙泉村低保户名单公示后,有部分村民直接向新闻媒体和市民政局反映了该村个别村组干部及亲属享受低保的问题,县民政局在收到市局低保处批转信函后,于4月16日组织人员赴该村进行了入户核查。经查毋公岐等4户村干部及干部亲属家庭不符合享受低保的规定,于今年4月份取消了他们的低保待遇,并追回了年下半年领取的低保金1800元。千阳县一些除特困户以外的相对贫困户是否符合低保标准由村组干部凭印象确定,容易形成人情保、关系保。延伸审计调查的6个村,普遍缺乏公示资料,会议记录难以全面反映低保对象确定过程。

3、低保对象的确定没有严格执行“以核实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前提来确定”的政策要求。调查发现:对低保对象的确定工作主要在村上,在村民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村委会主要依据申请者家庭生活状况及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来确定低保对象,没有严格仔细的核实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另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测算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很难核定的原因是:第一,收入难以货币化,农村居民收入中粮食等实物收入占比较大,价值转化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第二,收入不稳定,除农作物收成的季节性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因素外,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增大了收入的不稳定性;第三,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多元化,外出劳务、存款和财产等隐性收入难以核实。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核查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在确定低保对象时没有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定核实,存在草率估算、凭印象填报现象。延伸审计低保户档案发现,有的乡镇低保户档案中无家庭收入计算及调查核实资料、多数低保户档案家庭收入核定计算粗略、档案难以全面反映低保户家庭状况及收入具体情况。

4、动态管理滞后。区部分低保家庭人数已发生变化,但未及时进行变动、调整;岐山县保障对象虽然在按季度发放农村低保金的时候进行动态调整,但不够及时,个别户家庭成员户籍迁出后因村组未及时申报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金台区个别低保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明显超过政策规定的标准,但由于村组乡街及相关部门底子不清,审查不严,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二)资金管理方面

1、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不规范。县管理不规范资金2485元。县民政局在汇总农村低保资金过程中,核算不准确,出现错误造成多计多拨低保生活补助费1765元和少计少拨低保生活补助费720元的问题。

2、凤县财政低保资金专户银行未计利息。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对低保资金按规定计息管理运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财政、信用社各行其职,互相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3、工作经费不到位,对低保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在农村低保基层工作中,表现为政策性强、量大面广、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县(区)、乡(镇)、村组在农村低保的具体工作中,承担着逐村逐户调查以及审核、审批、发放、动态管理等一系列繁重工作,很多抽查、调查、摸底、填表等工作程序都需要工作经费来保障,低保工作经费缺乏,导致了一些具体工作不细、不实,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市政府《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规定,需要县(区)财政按本级配套资金的3%列支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保证基层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实际工作中经费缺口比较大。

(三)管理方面:

1、农村低保档案资料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区抽查的部分档案存在审批表内容填写不完整,签字手续不全,相关证明性材料不齐的问题。凤翔县个别乡镇农村低保户档案资料未完全做到按户归档。金台区各乡镇街档案资料管理形式不一,个别低保户档案资料信息不全,审批发放低保金程序不够规范。县在继续享受低保政策的以前年度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表》中,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均未加注复核审批意见。低保档案未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民政局未建立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完整的低保对象档案。陇县、太白县、扶风县也存在档案不够完善,归类不及时,审批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2、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未建立全市享受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未能为低保人员的动态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信息资源。

3、其他问题。岐山县不同乡镇及村组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保障对象受救助程度不同。确定低保对象指标时,虽然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也考虑了经济条件的制约,但由于是按当地农业人口数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因而形成家庭经济状况相当的保障对象在不同乡镇及村组享受救助金额不同的状况。县乡镇民政办未建立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备查帐簿,不便于管理、核算,不利于全面反映和掌握低保资金帐户的收支结余情况。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调查中发现,部分低保户虽然享受低保待遇,但并不了解低保政策,即使相关部门存在发放问题,低保户也不知道。

四、审计建议

(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农村低保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民政部门要不断加强管理,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进一步规范业务程序;二是加大低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责任意识,督促县(区)、乡(镇)、村组对低保政策执行到位;三是要教育村组干部增强政策观念,严格执行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程序,加大公示力度;四是县(区)、乡(镇)切实做好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核清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合理确定保障对象,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和审批程序,按要求完善农村低保档案,及时调整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低保户保障金,做到应保尽保“按户保障”,及时纠正在实际操作执行中与现行政策规定不一致的问题,使惠农政策执行不走样;五是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方便群众开展监督。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加强与本管辖区内农村信用社的协调,按规定要求信用社及时足额结算利息,以保证低保资金专户的正常运营,确保低保资金的完整性。同时对低保户所持存折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对长期未领取低保金的农户要查清原因,适时调整;对那些家庭成员常年患病,但年人均收入超过政策规定标准却仍享受低保的家庭,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适时调整,使国家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救济的家庭。

篇8

(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质量指标

1、人口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__统计年度末,全县总人口为__*人。出生__*人(其中计划内__人,外二孩__人,多孩*人);死亡__人。计划生育率为__,出生率为__‰,自然增长率为__‰。

2、“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开展“三查”活动四次,共查人数____人(次),平均三查率达__;落实手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取环__例),落实措施及时率为__。

3、计划生育质量管理乡村行活动稳步推进。坚持质量跟踪调查和定期调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对重点乡村进行重点督查。一是坚持每次三查结束之后,立即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做到跟踪督促到位;二是对一些人口大村、后进村和上访信件较多的村进行重点解剖,加快后进村转化步伐;三是__月份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质量集中整治月活动,对__*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期间:共落实四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

(二)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及时调整了打击“两非”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出台了《“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若干规定》、《关爱女孩“四项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活动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等文件。联合公安、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次对全县__家医院、__家计生服务站、__家药店和*家保健品商店的__台B超机进行了清理清查,没收了*台非法经营B超机,并处以__*元的罚款。对__*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当场予以没收,并立案查处。坚持定点分娩、计划内二胎只给一次生育机会、人流引产申报审批等制度,减少意外妊娠,严格限制大月份引产。通过综合治理,使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__,趋于正常值。

(三)利用信息平台,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一是按管理对象重新分类,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卡;二是强化孕情检查制度,防止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三是加强包片巡查制度,努力做到日巡月结,及时准确掌握流入人员生育节育情况。今年对全县流动人口进行了__次清理清查,并逐人造册登记。全县流出育龄人口__*人,流入育龄人口__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__。利用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了“两地”信息沟通。提交流动人口信息__条,反馈信息__条,反馈率为__*。

(四)以新农村新阵地新家庭建设为抓手,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县“三新”建设实施方案。一是依托县人口网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级人口学校,采取电化教学、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对“三新”建设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为“三新”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领导包点、乡镇领导抓点、驻村干部蹲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夯实了“三新”建设的工作责任,确保了建设任务的完成;三是认真扎实搞好“三结合”工作,在落实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实用技术、发展项目等方面向计生户予以优先倾斜,极大地增强了育龄群众参与“三新”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共抓了__个村的示范引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

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一是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为载体,县服务站坚持长期下乡入村,义务为群众查病治病,截止目前已深入*个乡镇__村,共查病__*多人次。发病率为__,较去年降低了*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县乡服务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债项目__万元,建成县生殖保健中心和__中心站,__普通站,并已投入使用。省、市配备的B超机、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已全部到位,能够开展经常性工作。

(六)多措并举,推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重点,集中开展了学习宣传《决定》活动,共举办集中培训*期、设立咨询点__个、发放宣传品__份。以__*、__、__、__*为建设重点,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购买制作录音带、光盘、折页、单页等各类宣传资料,下发到群众手中,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__。

(七)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实施利益导向

把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作为帮扶计生户的切入点,认真实施《__*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扶贫办发放资金__万元,帮扶计生户__户。土地局为计生户优先划拨宅基地__处。人事局在劳务输出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双女户__人。林果局、科技局、农牧局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培训*期,使__以上的计生贫困对象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继市上奖励扶助电视电话会议之后,计生局抽调同志下乡入户,和乡镇一同对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对象重新调查摸底,切实把党对计生户的优惠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

(八)抢抓机遇,制定措施,计生综合改革项目试点进展顺利

积极争取__的支持,将我县确定为__试点县,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__*》项目文本,已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市人口委审核报请省人口委审批,省人口委已批准。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工作好坏不一,进展程度不够齐茬。如在抓质量指标方面,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部分乡村计生干部责任心不强,仍有无人管事、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抓工作方面有忽热忽冷现象;阵地建设还不到位,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难以满足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需求,基层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有待加强。流动人口时出时入,流动性大、流动量大,管理跟不上。四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三、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全县人口和计生工作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质量指标),突出两个重点(以学习贯彻《决定》、《实施意见》精神和开展计生综合改革),实现两个突破(在流动人口管理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上实现突破)。以认真实施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项目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质量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狠抓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拓宽服务领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巩固提高质量指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严格“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制度,狠抓后进转化,促进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决定》和《实施意见》精神,做好县乡村计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的关爱女孩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定期对B超机、终止妊娠药品市进行专项清理清查,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三是加快“三新”建设步伐。

四是深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积极为育龄群众做好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和健康普查等工作,最大程度地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篇9

目前,国家在推行林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今年10月底,全国已确权的林地面积达到15.14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59.4%,核发林权证的林地面积为11.3亿亩,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75%。省、市已专门召开会议,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市上要求用一年半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时间很紧、任务很重。我县林业资源丰富,境内有林地564.3万亩,其中县辖区林地261.4万亩,这次改革涉及集体林面积198.5万亩,占到县辖林地总面积的76%,林地分布范围广、地形地貌复杂,涉及农户数量大,林地权属历史遗留问题多,勘界确权工作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而且长期以来,我县林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集体林地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地位未落实,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林业产业发展层次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全县各级干部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林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和估计林业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复杂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借鉴宕昌等其它县的试点工作经验,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改革,毫不动摇地加快林业发展,采取积极稳慎、有力有效的措施,确保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改革难度大。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严肃性一定要有准确的把握,要重点把握好确保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两个基本目标,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办事两个重要原则,勘界发证、落实责任两个关键环节,切实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放活与管理的关系,创新集体林权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规定的程序,精心组织,坚持“十五个环节”、“四签字”、“五会定案”、“两个三分之二”、“四榜公示”等方法步骤和操作流程,做到政策透明、决策公开、环环相扣、程序到位、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切实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解决矛盾有创新。一要注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督监权,对改革方案、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二要认真做好勘界工作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深入实地,认真对待每一宗林地,准确定界,精确勾图。通过层层把关,做到记载的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三要认真细致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做到实际面积、承包合同、林权证面积和承包经营登记簿“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位置、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林木标注“五到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也为以后林地林木流转提供可靠依据。四要依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防止个别地方借改革之机低价转让国有、集体森林资源,导致国有、集体森林资源流失,要明确要求林改期间暂停森林资源流转,防止农民用钱心切和信息不灵等原因,过急过早、过低价格流转森林资源,造成失山失地、利益受损。五要统一基本的内、外业规程,形成一套指导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县林改办要根据林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相关规程、办法和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技术管理文件,指导、检查、监督各乡镇开展林改工作。六要切实加强林改档案管理工作。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改档案,是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林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各乡镇、县林改办和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出台的管理办法及要求,切实抓好林改档案工作,确保规范管理。

三、要强化领导,靠实责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种力量,全力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县上统一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格局,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是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全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林改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我县林改工作,并超前谋划相关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的各工作组和办公室要按照各自分工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深入到村组的各指导组要具体指导和协助乡村开展好林改工作。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集中精力研究、指导林改工作,着力抓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林改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推进林改工作。二是县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联乡抓点职责。按照县委的要求,每一位县级领导都确定有各自所联系的乡(镇)和联系点。对此,县级领导干部要一如既往地发挥好范模带头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帮助指导乡镇切实协调解决好林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化解在勘界确权等方面出现的矛盾纠纷,监督乡镇在林改工作中依法依规办事,阳光操作。三是乡镇要切实抓好林改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林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按照县上统一部署,成立本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全力抓好林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具体抓,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林改期间,要保持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相对稳定,原则上不同时调整。四是县林业部门和其它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抓好林改工作。县林业局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协调服务工作,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严格执行国家林业改革政策,切实做好林改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要摸清和掌握全县林业资源底数、林改历史遗留问题等,认真做好宣传动员,认真调处林权纠纷和各类遗留问题,切实做好外业测量、内业资料档案整理等具体操作,依法合规办理换发林权证书手续,同时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帮助指导林区群众发展林地经济,做好林业资源的有序流转,确保农民依托山林增收致富。与此同时,各涉关单位要站在推进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参与林改,认真包村抓点,林改工作不结束,包村抓点工作组不脱钩。宣传、财政、纪检监察、发改、农牧、国土、民政、扶贫、档案、税务及银行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服务。五是村级组织要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抓好具体操作。村组干部处于林改工作最前线,对林改对象的基本情况最熟悉也最了解,最能掌握林改工作开展的真实情况。要充分发挥熟悉下情、掌握下情的工作优势,切实负责好本村组的林改工作。对林改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乡镇或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努力把各种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当地。与此同时,人大、政协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针对林改工作进展及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适时组织开展必要的视察,为林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林业改革发展。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改革,努力形成促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要保障民利,维护稳定

篇10

汇报

(2006年4月18日)

AAA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全县人口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县级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万元。全县共有中小学所,其中高中所,初中所,小学及教学点所;全县共有在校生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小学人。

AAA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于2002年1月份将全县教师工资划归县级管理,保证了教师工资及时足额统一发放;实现了包括校长教师管理在内的县级教育人事统一管理;积极支持项目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项目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于2003年顺利通过省“普九”复检验收。

为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保证贫困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按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贫困生资助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带着感情、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把“两免一补”这一惠及千万贫困生及其家庭的“阳光工程”做实做好。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行“两免一补”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实施“以德治国”关爱“三农”的政策体现,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保证贫困学生入学的惠农、惠民良策,作为县级基层单位,我们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家农户、每个贫困生身上,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

首先,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教育、财政、纪检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贫困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免一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小组在教育文化体育局设立办公室,由局长任主任,财务、普教、纪检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确定学校受资助名额和具体资助形式、保证专项资金及时支付、建立贫困生档案库,组织有关学校进行申报工作等。学校在校长领导下,由专人负责资助贫困生工作,并成立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贫困生的申请和初审,研究拟定受资助学生名单和资助形式。

第二,加强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我们及时地将国家的有关政策通过电视、学校公开栏、各种会议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使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能够清楚的了解这项国家的惠民政策,自觉地把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教文体局多次组织学校校长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两免一补”有关文件,切实掌握贫困生界定、审批、资金发放等方面的政策规定,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要领,力求完成任务及时,执行政策不走样。

第三,实行部门联动、抓好资金落实。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力相当有限,但是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资金管理,根据《河北省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在县核算中心设立了专户,所有国家和省的贫困生资助资金均及时划拨专户,严格财务支出手续,确保资金使用效益;2005-2006学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对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最后,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两免一补”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由纪检部门牵头,每年组织全面检查,对学校落实情况情况进行督查,对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访查,将检查结果作为学校评估、校长评议的重要依据。

二、坚持原则、严格标准,科学界定、细致操作,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态度,坦诚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两免一补”工作的稳步实施。

“两免一补”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稍不注意就会有失公允,引起广泛争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形成不稳定因素。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从严要求,以规范、公平的形象争取学生、家庭、社会的认可。

第一,严格掌握标准,科学界定贫困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河北省资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暂行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进行操作,科学合理地确定资助对象。2004年秋上级制定界定贫困生标准为家庭年均纯收入不超过1500元,2005年起,界定标准定为年人均纯收入不超过元,在此基础上优先照顾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单亲贫困家庭子女、孤儿、低保特困家庭子女、天灾人祸家庭子女等。按照以上标准,我们每学期开学初都协同财政部门并要求学校、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多方调查,确实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力争做到符合条件的全力纳入资助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资助。

第二、严格审批手续,做到有据可查。在审批过程中,首先由贫困学生的监护人或学生本人填写申请资料进行申报,同时由学生所在村委会提供经济状况证明,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后,将贫困生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进行公示,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学校将受资助名单、资助形式和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资助小组审核确定,县资助小组再经过复核和抽查后再最后确定资助名单和资助形式。通过几个反复的过程,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正与合理。

第三、在严格与灵活中取得平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动态的,贫困生的概念也是动态的,只有及时了解掌握才能保证科学合理,必须以公正之心对待贫困生的调整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2005年春季贫困生界定标准增加了“财政供养人员子女不得享受资助”的限制,在前一季中符合条件的部分家庭子女就不能继续资助,尽管学生及家长有意见,尽管这些家庭中有的由于各种原因经济状况甚至不如普通农民家庭,尽管他们可能与我们的相关人员有各种关系,我们都通过严格细致的工作将其一一置于资助范围之外。与之相反,2005年春界定工作将近结束之时,我们通过群众了解到张会亭乡某村有一个学生不属资助对象,但就在之前不久其父刚因车祸去世,家庭陷入窘境,为确保学生就学,局党委决定特事特办,抓紧时间将其纳入资助范围。严格与灵活是相对的,要在其间取得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的支点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了这个支点,我们的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三、着眼未来、立规建档,强化管理,勤于督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打好基础。

“两免一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同时又是一项长期工作,它将贯穿于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杂费以及将来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的过程之中,因此必须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着眼未来,细致工作,为实现全免费义务教育后的教育管理、贫困生救助打好基础。

在免费教科书管理方面,认真做好免费教科书的选购、验收和发放工作,确保选购的教科书均为国家规定必修科目,同一年级教科书种类和版型一致,对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收取免费教科书以外的其它教材、教辅资料等费用,全县统一订购的作业本从学校收费中结算,无偿提供给贫困学生;及时组织学校对新华书店送到的免费教科书进行验收并按规定程序填写结算凭证,免费教科书在发放给贫困生前,按要求在教科书的扉页上统一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的印章。在杂费资金管理方面,2004年秋季和2005年春由于资金下达较晚,对贫困生杂费实行了先收后退的方法,2005年秋季以后,对确定的贫困生在一费制收费时直接免除;省级补助的免杂费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原则上由学校集中掌握,财政部门保证及时划拨专户,并实行报帐制,在支出过程中严把票据关和审核关,不符合规定用途和手续的不予报帐,经常核对帐目,做到专款专用。

在档案资料管理方面,我们健全档案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对相关人员要求政策掌握熟练,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得心应手,做到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真实、齐全、规范。

在强化监督检查方面,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每学期都定期组织全面检查,经常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2005年春季的检查中,发现一个乡镇的个别学校在清退2004年秋季两免资金时,向贫困生每人收取了1元的审批表款,其实当时学生并未提出异议,该款项也确实全部用于贫困生资助活动,但是我们还是要求学校立即进行清退,并在全县予以通报;2005年秋季的检查历时二十余天,检查更为细致,所到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采取座谈或问卷的方式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认真总结,对个别学校受村民影响对两免额度实行平均的做法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要求全系统以此为鉴,坚决杜绝该类事件发生。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县“两免一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工作局面顺利打开、稳步推进;各项政策深入人心,一大批贫困学生得到资助:2004年秋季中央、省下达我县贫困生资助资金万元,小学免书费人,免杂费人,初中免书费人,免杂费人,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人,由于资金下达较晚,此项工作至学期末完成,实际资助贫困生人,其中小学人,初中人,资助金额为万元。2005年春秋两季受资助人数均为小学人,初中人,全年按照小学生均书费元、生均杂费元,初中生均书费、杂费元的标准共免除贫困生书费万元,杂费万元。2006年春季按上述标准免除贫困生收费小学人,初中人。同时年秋季和年春季各资助贫困寄宿生人。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也从2004年的下降到左右,使广大农民真真正正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无不对党和政府的关怀心存感激,对“两免一补”这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拍手称快。同时我们的干部队伍也得到了锻炼,执行政策的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由于这项工作属于新生事物,在工作中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是贫困生界定难度较大。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贫困生是实行“两免一补”工作的前提,也是这项工作的难题。由于学生家庭收入的不透明性,学校乃至基层村(居)民自治组织难以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以人均年收入来确定贫困生很难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是先确定因天灾人祸致贫、孤儿、低保家庭等重度贫困生作为优先救助对象,但是此类学生在贫困生中只占少数,大部分则是中度贫困生,贫困程度不好掌握,虽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严格审批手续,仍然难以完全避免争议,一些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出现了攀比现象,有些学生不愿意缴纳合理的书费和杂费,特别是在学年初贫困生需要重新审定的时候,界定贫困生与学校收费工作密不可分,为尽早完成工作,保证学校运转,部分学校对贫困生的书费和杂费采取了收费先收后退的办法,虽然在清退过程中慎而又慎,但毕竟不能完全符合政策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严格要求,另一方面采取提前下达资助计划等办法将界定工作时限前移,争取在新的学期完全避免先收后退现象。

篇11

一、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现状

有着“高原湖泊、乌蒙客厅”美誉的____县,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水能储量大,是省、地典型的移民大县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县境内陆续开工修建了东风、普定、洪家渡、引子渡、大新桥水库和黔中水利枢纽等6座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涉及我县23乡(镇)184村554个村民组,搬迁安置移民近3万人。至____年末,国家核定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8711人(其中:直补到人17250人,项目扶持人数为1461人)。近年来,我县以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以洪家渡、引子渡水电站移民遗留问题处理成果兑现、县内大新桥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实施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目标,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抓好移民就业培训,不断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现状主要特点是:

1、库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合资金帮助库区群众硬化道路39.08公里、新修通村公路222.8公里、修建或改造房屋12.27万平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4处,沼气池140余口、码头10余座、学校2.45万平方米、移民文化广场7个约1.42万平方米、卫生室2758平方米,基本解决广大移民群众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等民生民心问题。

2、移民群众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建立反季节蔬菜、经果林产业基地11个,面积13020亩(其中:金银花种植面积250亩,大棚蔬菜420亩,经果林种植面积120__亩,樱桃300亩、大枣300亩)。库区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畜牧、运输、加工为优势产业,旅游、餐饮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先后涌现出人均年收入过万的产业大户200余户,移民人均纯收入由1638元增长到3107元,年均增长率达17.9%。

3、移民自身素质不断增强。采取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中心培训与实地指导、走出学习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科技普及推广和科技扶贫应用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提高移民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完成了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3770人(次),基本实现每户移民有一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术技能培训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参训人员掌握一至二门生产生活技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4、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地、县“和谐三区”建设工作安排部署,着力从组织保障、责任落实、排查化解、办信接访、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政务公开、形象塑造、预警防范、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抓好抓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移民遗留问题现场处理”、“五连心”(即:印发“连心卡”、召开“连心会”、 上好“连心课”、 开通“连心线”、 记好“连心册”)、“四诊”(即:“坐诊”、“ 出诊”、“ 会诊”、“复诊”)等活动,有效化解移民矛盾。近年来,移民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处置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了问题“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总体保持稳定。

二、库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库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影响和谐稳定大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库区部分移民存在“特殊公民”的想法,期望值过高,认为事事都可以依赖党委、政府,事事都可以“等、靠、要”,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绝大多数移民已基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但至今仍有一部分移民与安置地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难以融入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

(二)移民就业与收入不稳

很多移民文化素质不高,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没有一技之长,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移民就业压力更大,导致生活来源有限、收入不稳定,生活比较困难;同时,部分移民对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转移培训不重视,不积极参加培训来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

(三)库区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部分乡(镇)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品、一事一品”的发展理念,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菜油加工点、专业养殖户和建筑工程队。但是项目单一,且大多只是卖初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大部分移民靠单打独斗,发展资金短缺,产业壮大受阻。

三、“和谐库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聚精会神,改善民生,为“和

谐库区”建设提供保障

1、改善基础设施。整合各方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库区村、组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逐步解决移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用电难、就医难”等问题,为促进库区发展,改善库区民生提供坚实的基础。

2、做大旅游产业。结合库区实际,从基础入手,从局部破题、从低到高、逐步做大,并从交通、建筑、服务、电力电信、环卫、旅游标识、环境容量和旅游码头等进行分阶段规划实施,着力开发水上娱乐、民俗风情、山庄休闲等功能,打造旅游品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经营性收入。

3、破解发展难题。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扶持壮大库区移民经济发展的农村产业合作社,将移民群众手中资源整合集中,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并协调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创新金融品种,简化审批手续,尽可能为移民群众提供创业贷款,扩大再生产规模。

4、促进就业创业。加强与人事、培训、扶贫、农业等部门沟通、合作,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办知识讲座,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并通过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移民培训就业、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自主培训行为,使广大移民真正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协调有关部门为库区移民在培训、就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条件,为移民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5、着力帮扶解困。组织全县移民干部职工深入库区,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开展“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困难移民户、老党员、老干部、军烈属和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并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鳏、寡、孤、独、残尽量纳入低保范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二)项目带动,规范管理,加强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

1、落实直补资金兑现。积极与县财政、农村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补助标准,确保“直补到人”资金通过“一卡(折)通”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移民手中。

2、规范后期扶持资金管理。加强移民资金监管、内部审计和项目资金稽查工作,针对上级有关部门就后期扶持规划实施情况稽查中发现的问题,逐项剖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任务和措施,将整改工作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狠抓整改落实,确保扶持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库区社会不稳定问题。

3、严格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积极组织移民参与后期扶持项目的选择、实施、监督、验收,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并明确项目申报前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尊重民意,注重效益,确保带动性强、受益面广、移民要求最迫切的项目列入年度项目计划;项目审批后进行公告,确保移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项目实施中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督制,明确责任主体,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实行项目监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同时按照施工合同和建设进度拨付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滞留现象;项目验收时对项目验收程序、验收人员和档案资料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把好工程造价审核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项目规范运作”,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安排或实施方面引发的矛盾纠纷。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创建“和谐库区”工作

1、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移民干部要深化维稳理念,强化维稳责任,及时调整充实创建“和谐库区”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库区社会管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自治管理水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逐步形成以包村领导负责抓,包村干部具体抓,库区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六型机关”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奉公守法的库区移民干部队伍,提升移民干部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创建“和谐库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现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县、乡(镇)、村层层签订创建“和谐库区”责任书,把“和谐库区”责任分级落实到乡(镇)、村,落实 到具体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借助“三级视屏接访”平台,由乡(镇)移民工作管理站、社会事务中心牵头组织辖区内各方力量整体联动、综合协调、立体运作,以“局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万民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等活动为载体,把“和谐库区”建设与当地平安建设相融合,与政法、综治、工作相对接,形成上下齐动、左右互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镇)、村平安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不断提升“和谐库区”建设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3、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由信息灵、作风正的人员担任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信息联络员,把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掌握了解移民思想动态和矛盾纠纷情况,使库区一些不稳定因素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消除;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值班带班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制度,实行稳定情况日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稳定情况分析会,预测把握趋势,研究对策方法。

4、强化风险研判机制。建立完善移民工作社会风险研判、评估机制,凡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改革实施等,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研判、评估;对重大事项实施出台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引起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纠纷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和先期化解。

5、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以移民工作机构为主,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司法、、国土、建设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移民和矛盾纠纷排查的“大、大排查”的工作网络,做到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面上排查与重点排查、事前防范与及时妥善调处相结合;全力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形成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相互衔接、密切配合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和水平。在全面排查,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严格按照“五定五包”责任制要求,建立工作台账,限期予以化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和“带案下访”活动,切实解决一批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移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