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1: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案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案设计论文

篇1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决定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重性和纵深性,即:不仅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诸多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要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多重性而言,通过课堂教学即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融德智体美等方面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意识品质。可以说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成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精心设计备好每一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在应试教育中,有的教师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不结合学生实际,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设计问题不得当,启而不发,实际是启不得法,形成师生课堂不和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过主要是课没备好,教案没设计好。还有少数教师写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照着书本隔三拉四抄一些应付,讲课时根本不用。总之忽视了教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精心设计好一节课是教师达到教书育人能力培养的体现,也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开拓思维时对教师能力的发展。一节精心设计备好的课,学生听得入神,接受就快,效率自然就高,师生配合默契,双方都轻松满意,所以它是教师智慧高度集中的结晶,课堂时间短、任务重,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设计好教案,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吃透教材,深挖精髓

要想把课讲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驾驭教材,找准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并用巧妙的语言概括出来,深入浅出,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活,要想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反复阅读教材,尽力吃透教材,把所要讲的东西,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

1、明确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德育、美育目标的实现。用实现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

2、指出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3、整体感知

把所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指出从整体上讲了哪些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讲围绕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的,在教师心目中有一个整体框架,在讲授时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二、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

精心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对于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有其重要作用。活动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方式。

2、活动安排。

3、活动目的。

三、恰当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成功的导入如同打开殿堂大门,引导学生竟相登堂入室,犹如拉开序幕,让学生一眼即睹精美的置景,犹似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可采用以下方法:设问,悬念导入法;资料介绍导入法;趣味导入法;利用实物导入法等。

2、新课讲授

做好课堂在新课讲授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要注意兴趣激发及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以学生为中心。要选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运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多媒体教学,关注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

四、做好课堂总结,并扩展所学知识

总结,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从而把握重点、难点。

扩展所学知识,就是要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

五、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些作业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讲。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把握重点,排列有序,整齐美观,使学生容易记笔记,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以我校中专学生使用的《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课本中的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例,谈如何设计教案,体现素质教育。

第六章第二节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

一、明确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必要性。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

美育目标:

结合讲解中的对比材料,体会不同的消费观念,折射出不同的行为、心灵美,理解生活创造美。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决这一问题应以讲授为主,实例为辅,最后由学生对不正确的消费观进行课堂讨论,说明其危害性。

难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许多人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过去的事,现在生活好了,没有必要这样做。解决办法,可从两个方面,首先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其次说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整体感知

围绕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正确合理消费的积极意义,主要从正确消费的内容、作用及要求上去把握本课内容。

a)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i.活动方式,讨论

ii.活动安排

收集正确和错误消费观的案例。

分析不同消费观的作用和危害。

总结。

iii.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必要性及正确消费观的内容,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b)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下列两则材料展示给学生。

某地有个青年农民,从4000元起家,成为拥有几亿资产的个体企业家。面对巨大财富,他并没有拿这些钱去买豪华汽车、吃山珍海味,而是用这些钱去发展生产、支援贫困地区。

南方某市曾发生一起怪事。两“大款”在一高级饭店吃完饭后,大款甲看大款乙给的小费比自己多,于是就当着他的面撕掉一百元大钞,乙也不甘示弱,撕掉五百元,如此往来,两人搞起了撕钞票大赛。

提问:上面两种现象,哪一种值得我们学习呢?

学生回答:青年农民值得学习,因为他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举例(略)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举例(略)

既然我们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消费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

正确消费观的内容

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举例(略)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举例(课本第235页事例)

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倡消费的科学性。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总结、扩展

总结。

扩展。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会不会抑制消费。

布置作业

i.选择题

下列现象中不符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的有

1.中专生买手机

2.中专生用电脑

3.中专生出入高级饭店

4.中专生买名牌衣服

ii.辨析题

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消费消耗财富,因此要发展生产而降低消费。

板书设计

篇2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讨论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设计原理,只有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吃透案例设计意图,从而充分展开分析与讨论,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案例教学需要提前把设计案例和课堂讨论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背景资料,就案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探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

课前教师必须明确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所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在一个园林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内容,如环境、功能、布局、规划设计、植物应用、表现等等,教师心中应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教学环节要清楚通过案例教学解决的是哪一层次上的什么问题,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态度明确课后应达到的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案例的选择是园林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选择自己能够熟练把握且便于学生理解的案例,内容应随理论内容由浅到深。现代新颖、图文兼备、图纸清晰,设计兼具优缺点的典型案例和特色案例都应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鉴于案例教学是将求知和实践合二为一,因此在园林设计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园林设计案例,可以将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设计的优缺点,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组间的讨论,采用辩论形式,讨论场地现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功能布局、植物配置、表现技法等问题,最后由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案例教学在园林设计课堂的实践应用

以甘肃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与学生回顾道路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除了各类道路绿地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外,还应使同学明白,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城市文化品质的追求,道路不仅仅是起到城市的脉络和骨架、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的作用,人们对城市道路的理解和需求被大大丰富和扩宽。除了基本的通行功能,道路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是人们了解、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的绝佳界面。

2.介绍正宁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案例:

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场地概况。首先使学生明白案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该案例实际场地位于甘肃省正宁县庆阳市东南部,属于非常典型的黄土地貌,温带季风性气候,物产丰富,黄土地下蕴藏有大量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方面,该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除了黄土文化发源地、民歌摇篮和手工艺制作之乡的美称外,还是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所要规划建设的北环路两侧用地面积约4.2公顷(合63亩),包括路北路南两部分,路北用地为崖壁陡峭的沟壑环境,地势高低不平,形状变化多样,中间大量分布有已经废弃的窑洞,零星分布有榆树、槐树、核桃等大树,还有少量民房等建筑物;道路南侧为中学校园、医院等企事业单位。

3.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构思:

如前所述,道路除了具有基本的使用、通行功能,还能作为城市景观的视觉走廊,成为城市地方文化、品质和风貌的展示窗口。因此,该设计针对用地现状条件和环境特点,充分利用正宁原有地形地貌、地方物产,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法则,借鉴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师法自然,营造和谐融洽、生态健康、持续发展、景观丰富的城市道路休闲娱乐景观环境。自然化、生态化、景观多样化、人文化及人性化是进行该项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4.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场地分析和了解建设方要求的基础上,以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指导案例教学。因此学生提前应熟练掌握设计原则内容,以便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意见。正宁县北环路道路绿化设计的规划指导原则为:因地制宜,就势成景;保护开发,持续发展;生态和谐,人文特色;科学布局,保障安全;地方风貌,时代形象;合理利用,降低投资。学生可以依据北环路设计背景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反复思考、揣摩,对该案例设计原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5.景观建设规划布局:

根据城市道路的使用、景观和文化功能,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正宁北环路将整个绿化区域规划为“一条景观轴线、一条生态绿廊、六个景观节点”的布局框架。学生可以依据道路景观设计指导思想复核该规划布局是否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选取“黄土人家”和“民俗文化广场”两个景观节点讨论“因地制宜”和“地方风貌塑造”在北环路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指的是园林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环境特征,利用原有景观要素,在满足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工程造价较少的设计。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基址最西端的崖壁下的窑洞院落,对窑洞内部及院落环境进行重点的改造和装饰处理,完善窑洞内部的水、电、暖、通讯等生活设施,洞口加强装饰处理,体现典型窑洞形象;将院落处理为两级台地,做硬质铺装,靠近路边台地上布置一处辘轳井的装饰小品,突出体现乡村景象;下级台地结合原有核桃、国槐营造凸显北方黄土高原农家窑洞院落的景象。经过这样的讲述,使学生明白通过对原有环境合理的规划,既避免了大量回填土壤的工程内容,节省建设投资,又保留下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窑洞景观。具有地方风貌、塑造时代形象是每一座现代园林必备的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具有时代气息的景观形式表现当地历史、习俗等地域特色。正宁孕育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特色突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刺绣香包、陇东民歌等等,场地基址东部最大的用地较为平整,正好将其规划为以反映正宁乃至陇东地域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广场。结合原场地形状特点,从正宁刺绣香包代表性图形中提取双鱼纹样做整个广场布局构架,广场入口区景观借鉴当地代表性建筑牌坊门的造型,结合建筑斗拱形式的四根装饰立柱分列两侧,轴线起点处的长方形种植池内布置十二生肖的造型小品,这些共同构成文化性广场入口区特有的景观环境形象。中心部位设置一尊较大型雕塑,对称布置的花架组合为人们提供休息场所,轴线尽端为以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浮雕景墙,道路布置既完成图案纹样要求,又形成广场的环状交通需要。以上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地方风貌如何在园林规划设计得以体现,雕塑、广场、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是体现文化内涵的最佳形式。

6.植物景观规划: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植物的配置选择应严格遵循绿地系统多样性的原则,要根据基址所处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使植物多样性在主干道、交通节点和各个景区得到充分体现,才能把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落到实处。北环路景观设计绿化选用银杏为行道树,基址北部崖边“桃林探塬”景区密植碧桃和红叶碧桃为主的花木,基址东部山地“秋染翠岗”景区大量种植三角枫、五角枫、樱花,“黄土人家”景区利用原有核桃、国槐、榆树,“生态绿廊”景区多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成丰富群落化景观,这都符合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篇3

2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教师将课堂的重心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讲解上面,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工具条讲解、用法讲解以及实际操作过程讲解等。在使学生了解了各工具的用途以及用法之后,教师一般都采用自己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来开展计算机及辅助设计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学生只能够被动地听讲和对教师的演示进行模仿,主动性较差。同时,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内容较多,用法较为复杂,所以学生很难通过模仿教师的行为实现教学目的。而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等原因,其在课堂上只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讲解难以吸收消化复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内容,更不用提进行创造性的应用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代表性强,操作性强的案例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明白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各项功能之后实际地进行操作。这样,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地锻炼和加强,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设计能力,最终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

3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3.1案例教学的目的

我们在高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培养职业化的人才,就是为了缩短人才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适应时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直接进入到企业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因此,我们按照这个目标培养出来的高职人才必须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现在很多高职学校都提出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但是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很多学生都难以真正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性能,更别提真正地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了。对于这种状况,我们试图通过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上课下对案例的实际操作和总结分析,来提高自己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能力,并且最终在此基础上开展符合社会要求的设计。

3.2案例的择选

3.2.1案例的选择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案例的选择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首先,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选择案例。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各种工具的功能时,应该选择囊括这些功能使用方法的案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对案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对工具功能的了解和熟悉,最终做到熟练掌握。其次,案例的选择应该有所侧重。并非所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都能够拿来当作课程案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上,如果案例选择缺乏针对性,涉及的知识点过多或者涉及的知识超过学生的理解范围,就会造成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新知识点过多,难以真正掌握课程所需知识的状况。

3.2.2要选择能够调动学生设计能力和设计积极性的案例

很多教师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案例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要么过于简单,学生在案例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起不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要么案例的选择过难,学生在案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都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即案例的选择要在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认真查询资料才能够进行解决的案例。只有如此,才能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上既充满积极性又充满自信心。

3.2.3要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案例

在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上进行案例选择,应该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案例。首先,案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能够在对案例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其次,案例内容要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即选择的案例要在案例提出之后,学生能够按照其要求来根据其知识状况开展实际操作,而非是只对案例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和解读,或者是对案例的操作进行单纯地假设或者推理。[3]

3.3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⑴在计算机辅助课程的案例教学开展之前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课程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对通过自己阅读就懂的内容实现初步理解和掌握。如此,在案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只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既缩短了自身讲解时间,由提高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将学习钟点放在对案例的学习上。⑵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向学生讲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的各种工具的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各种工具的功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的功能学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或者案例教学开展之前向学生讲解清楚这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各项工具的功能,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强化增强学生对着这些工具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对这些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使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运用这些功能,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为主。我们在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首先,按照学生的人数以及教学案例的实际状况将学生分为5-8人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操作训练。其次,让学习小组成员对案例的内容以及设计过程等进行讨论。通过让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讨论,每个成员能够获得对案例的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步骤等,并且明白案例的完成需要使用的工具条以及需要调用的各种命令等,进而在其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再次,让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按照案例的要求进行设计操作,完成设计的要求。最后,让小组成员对自己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新的,总结出进行实际操作的经验,以为下次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体统思路。⑷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案例缺乏或者是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案例不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案例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具体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出简单的、囊括并突出课程教学重难点的、能够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案例来共学生学习,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并且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4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寄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课,每周的晚点名或者通过一些板报宣传安全知识,安全讲座等这些“灌溉式”的教育手段上,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接受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能够深入地去学习,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有一个很实实在在的、长久的载体。

1.2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被教育者,他们在课堂上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传授知识,而在课后,学校和学生的互动空间就变得狭小。通过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生公寓的动态和表现,为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提供一些数据。

1.3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窗口

安全教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平台,也是展现校园文化的另一窗口。

2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步骤和措施

2.1分析该校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背景

在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分析该校开展这个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②该校学生公寓是否拥有建设基地所需要的空间,例如,基地的办公地点,所需的硬件环境等。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途径。

2.2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利用基地所特有的咨询、交流、宣传作用,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3设置机构

基地的建设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和学院共建,并且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

2.4基地主要职能及建设内容

围绕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基地的职能主要职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作为学院及相关教育人员的基层驻地,便于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以及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咨询、交流、宣传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安全知识的咨询和宣传,并且组织各种关于学生安全相关的活动,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作为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主要阵地。基地将收集全校学生的相关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表现,违纪情况等等,为学生入党和评奖评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让学生时刻能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以上职能,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内容有以下几点:①硬件方面:配备相应的场地和设施。一是利用公寓的剩余空间,例如公寓楼的架空层,空宿舍等,作为基地开展活动的场地或者办公地点。二是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桌椅、电脑、文具、书籍等。三是安全宣传阵地,如安全宣传栏、阅览室、舞台等。四是媒体宣传设备,如电视、LED显示器等。五是相应的标识物,基地牌匾,各种阵地的标识物等。六是举行相关活动所需的器材,比如灭火器、热的快等等。②软件方面:一是成立基地管理组织。二是制定相关的制度,三是制定学生安全管理系统。四是制定定期的工作计划。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活动。六是整理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录入系统。

2.5基地的管理方式

2.5.1职能管理

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1)负责公寓基地建设计划,制定和修改管理办法。(2)组织基地的申报,评审和评估以及提供专项建设经费资助。(3)组织宣传学校安全相关的文件精神和基地取得的成果。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有:(1)按照基地建设的计划做好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设施配备。(2)制定公寓安全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3)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并且支持学院组织的重大活动。(4)向学生工作部或者后勤管理部门汇报基地工作。学院的主要职能有:(1)选拔推荐学院负责人到基地开展工作。(2)配合基地开展的各项工作。

2.5.2人员管理

因为公寓安全教育基地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为保持基地信息流通的顺畅,信息点的覆盖面广,基地人员的组成除了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部门的相关人员外,学生应该也纳入基地工作者行列当中,为获取信息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提供有效的帮助。对在基地工作的学生同样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更多的让他们成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帮助他们成长。

2.5.3经费管理

经费由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分批次资助。首批是基地启动资金,用于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基地组长带领基地成员负责购置,布置。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部门领导监督。基地启动后,审核基地工作计划,通过后根据预算分批资助,主要用于软件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成果的申报。学生工作部或者后勤部门每年对基地进行评估考核,检查基地一年取得的成果,根据成果决定继续资助经费的金额。

2.5.4成果管理

基地研究的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研究课题等方式表现。成果著作权由作者、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部门、院系共同享有。

篇5

关键词:密码学教学设计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安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逐渐升温。密码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理论核心,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近年来《密码学》成为各类高等院校本科生信息类相关专业相继开设的课程。我校也在2004年面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1级及其以后年级学生开设了《密码学》的选修课程。本文通过总结作者近6年来在《密码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体系、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和课时安排进行了探讨和设计,给出了教学总结和建议。

1密码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1.1密码学课程的特点

密码学作为一门比较新兴的课程,是集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多学科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内容的联系上讲,密码学可以说是多个学科的一个交汇点,这些学科包括:应用数学、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和电子电路技术等。从应用数学的角度看,密码学是数论、抽象代数、计算复杂度等理论的一种应用;从通信的角度看,密码学是保密通信和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看,密码学是数据安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密码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密码学的研究内容决定了它的交叉性和广泛性,这使密码学从不同的方面得到研究,从而得以不断发展。

1.2密码学课程的内容

就密码学内容而言,密码学主要由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学两部分组成。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相对偏重密码编码学的教材。我校采用的是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张福泰教授主编的《密码学教程》一书,该书是信息安全系列教材中的一个部分。

密码学教材不论是外文版还是中文版在内容设置上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加密、认证J。加密部分主要分为古典密码、私钥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认证部分主要包括数字签名和杂凑函数、密码协议等。各部分体系除了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之外,主要介绍各种典型的密码算法,比如:私钥密码体制主要以数据加密标准(DES)和高级加密标准(AES)为主;而公钥密码体制中,主要以基于大数分解困难问题的RSA算法、基于离散对数困难问题的E1Gamal算法和基于椭圆曲线(ECC)的密码体制;在数字签名方面,主要以RSA数字签名、El—Gamal数字签名和数字签名标准(DSS)为主;密码协议主要以密钥管理协议、密秘分享协议和认证协议为主。这些内容涉及的知识背景和应用背景多,覆盖面广,实践性强,如何合理处理好这些知识点,既要注意点到面,又要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要求。

2教学实践

目前的密码学体系主要是建立在代数学知识基础之上的,考虑到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已经学过高等代数和离散数学,对群、环、域的知识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密码学课程的数学基础介绍部分就会省下不少的课时。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理论教学就更关注于如何让学生建立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以及基本理论,并最终达到信息安全的立体体系的建立。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深知密码学对信息学科的重要性,安排了48学时的教学,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上机实验12学时。下面就是我校《密码学》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安排方案。

2.1理论教学

大致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1)密码学概述(2学时)。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密码学的体系结构、发展简史和密码学的应用等等。本部分目的是形成对密码学整体框架的初步印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让学生对密码学要产生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对与密码学的应用部分笔者采用了播放纪录片“密码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

(2)古典密码体制(2学时)。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描述如果你古代的一个密码学家,对于秘密信息的隐藏你会如果去做展开。从而引出代换密码和置换密码这两大主线。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学生特别大的学习兴趣。

(3)现代分组密码(1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分组密码的设计方法;DES、AES和IDEA加密算法。本部分首先在介绍完本章所需数学知识(有限域上的求模逆运算)的基础上,笔者对与DES算法的学习采用了将学生4人一组的方式,并且选出小组负责人。让他们先自习,如有疑问先小组内部讨论,要求画出DES算法的数据结构图。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种学习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4)流密码(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流密码的原理、有限状态自动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RC4和流密码算法SNOW2.0。本部分目的是介绍流密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可事先准备好相关代码材料,课堂演示线性和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等的实现,效果很好。

(5)公钥密码体制(6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公钥密码的原理;数学基础知识;RSA公钥密码体制;E1Gamal公钥密码体制;D.H密钥协商方案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本部分主要介绍公钥密码的基本思想——单向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和几个加密算法。由于涉及数论中离散对数、大数分解、平方剩余概念的初步知识,而且相关的数学理论公式繁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这些数学理论应用到加密算法后,都有相应的快速算法,如RSA加密算法中有模密快速算法、大数分解算法,E1Gamal有简单的离散对数算法,并且这些快速算法的程序代码都已经很成熟,仍采用“结合代码讲解算法”的方法,从而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5)密钥管理和Hash函数(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密钥分配的模式;密钥传送;密钥协商;密钥托管;秘密共享以及Hash函数。这部分的重点是(t,n)门限秘密分享方案。需要讲清楚多项式插值公式。

(6)数字签名和杂凑函数(4学时)。内容包括: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RSA数字签名方案;E1一Gamal数字签名;Schnorr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标准(DSS)和椭圆曲线上的数字签名方案。本部分目的是介绍数字签名的原理和各种常见的基本算法。涉及的数学基础与公钥密码相同。课堂实例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演示数字签名的使用。另外,可以结合不同的应用环境,给学生多介绍不同的数字签名,如签名、盲签名、群签名等等,以更好地理解签名的认证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该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

(7)身份识别(2学时)。身份识别的概念;强调身份识别;身份识别协议;本部分目的是介绍身份识别的基本思想和常见协议。具体实验是:验证码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密码学的思想其实就一直在我们身边。

(8)认证理论与技术(2学时)。认证模型;认证常见的攻击和对策;认证协议;Kerberos系统。本部分目的:介绍常见的认证攻击、对策和具体实例。要求学生比较各种协议的优缺点。

2.2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以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密码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通过编程实现相应的密码算法,深入理解密码算法的步骤、设计思想,以及每一步对效率的影响。这其中尤其要求学生注意实际实现算法和理论算法之间的差距所在,以及在编程实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校的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实验环节:

实验一:Euclid算法实验(2学时);

实验二:DES算法实验(4学时);

实验三:RSA算法实验(3学时);

实验四:Di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实验(3学时)。

这些基础实验环节的实现过程,主要采用的是“一题一验收”的方法。对于每个题目而言,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都必须提前交好预习报告;在实验完成之后,统一检查,并形成验证结果报告。对于工作量相对较多的实验(二),笔者将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和教学环节的小组是同一组),自由分工合作完成同一个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密码学的知识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以及掌握软件开发知识的兴趣。在验收实验结果时,要求每组选出一个主答辩人进行答辩,而且还抽查小组其他成员在设计中的具体分工。最后根据理论课表现和实验设计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种方法模拟了今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模式,让学生提前充分体验,以做好应对以后工作的挑战。

3课程考核

篇6

1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基础理论部分过于枯燥.如在讲到服装起源部分,基本是纯理论的知识,加之学生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二年级,前期只接触过时装画课程,并没有真正介入到服装专业学习模块.对这些知识很茫然,即便讲了理论也只是脑海中的过滤,并不能形成较为系统严谨的体系.

(2)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本设计理论是从实践中提取出来的,且是后期进行设计创作的依据.如在讲到服装造型设计时,针对服装的外廓形即H型、A型、X型、O型、T型等字母型和钟形、瓶型等物象型,而往往好多设计并不单单运用一种形式,一种服装样式可能是围绕一个设计形式并多个点结合,学生做的练习也仅仅局限于其中,发散性不够.

(3)资源比较少.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图书馆、流行杂志等获得,且比较好的网络要收费,如碟讯、POP、穿针引线等;图书馆有关服装类图书资料太老旧,跟不上服装的变化,绍兴市区图书馆资源关于服装方面的书籍更是有限;教材上面的图片也相对较少,且不够清晰.所以需要一些新的典型案例补充.其次,因为前述的客观原因,学生拥有的有效图片不多,在课堂上使用的资源大多来自教师的筛选和累积,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需要更广阔的平台去查阅、累积、归纳,梳理成较为系统的案例体系,才能快速指导设计,提高实际产品研发项目的效率.[1]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些案例必须要分析、梳理、深化、拓展,才能对每个学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2].

2服装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1服装设计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笔者通过往届学生调研、同类兄弟院校的交流及自身教学经验,在教学大纲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重新调整与梳理.此次课程改革立足于原有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以服装设计基础性知识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服装设计1为学生步入设计的大门奠定扎实的基础.

2.2案例教学的设计

2.2.1总体设计方案

案例实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教师选好案例,并附上问题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课外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议案,点评与总结;其二,学生提前预习,课外寻找实践案例,课堂评析并小结.涉及案例评析环节,将课上时间以学生为主,教师作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实施.以按照每5-6人一组小组进行.每组有一名同学担任组长,并负责任务分配.大致的上课模式如图1案例教学过程图所示.在每节课开始前,将下节课任务及相关案例告知学生,以方便学生提前收集资料.

2.3具体实施

2.3.1案例导入与组织讨论

(1)理论部分:如在学习服装设计的概念、服装设计的分类、服装设计者的基本条件时,案例分析:你认为服饰的起源是哪一种说法,运用事实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文字并安排2课时的时间来讨论,教师要加以引导、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发言,根据自身的理解,或以知名服装设计师为例,论证服装设计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服装风格设计”章节,要求学生选择好一种未来5年内的流行风格或趋势,然后围绕这个风格展开设计,展开讨论,并案例分析:你最喜欢哪一位服装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加以评价).

(2)实践教学环节:在涉及服装的款式美、服装的色彩及图案美、服装的面料美等章节中,试分析当今的流行趋势,结合市场,利用三要素来讨论;在服装设计造型设计章节中,如“服装外型线的设计、服装结构线的设计,可以以法国设计师迪奥的新造型(NEWLOOK)及字母型线型为素材,分析外形线对服装流行的影响,或以某一国内外女装品牌为考察对象,分析该品牌惯用的结构线特点进行案例分析;服装部件设计中,试以“报喜鸟”男式西装品牌的领、袖、口袋变化为素材,分析其服装零部件的变化;服装分类设计时主要以女装设计为主,以国内外知名女装品牌系列产品为素材,分析其设计特点.

2.3.2归纳及拓展练习

此环节主要是课堂小练习及课外作业,是学生如何将案例转化到自己设计中的关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各组根据自身可寻找不同的初始元素,或相同的设计元素拓展不同的设计.针对每个小组的切入点不同,有的从廓形角度找共同点,有的从色彩角度找类似点,有的从分割线上找同类项,得出的调研资料通常是五花八门[3].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讨论总结,将有一定共同点或一定相似度的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出一个或者更多拓展方法,[4]这样能有效地巩固课堂案例,从而激发整个团队及个人的学习热情.

3服装设计案例教学改革效果

3.1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案例主要通过服装品牌及相关领域,以图片、短时音频形式展开,比如讲到第一章节服装学说,课程引入了一些神话、传说及壁画等有关服装学说的资料及图片,并在此过程中增加提问与互动环节.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系统思维和自我能动发展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消化,吸收.本课程在改革中涉及以个人为主小组为辅的任务学习,主要为:课程第一堂课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全班分5-6个学习小组,由于仅靠课上知识的传授难以满足学生对服装相关资料的需求,以小组为单位,带着任务结合课上章节内容适当增加学生课外学习量,搜集课外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重在分析汇总与整理.通过服装131班部分学生的作业发现,整体进步较大,资料内容较为充实,服装设计大师及款式流行趋势分析较全面,包括ppt设计、排版,中间根据教师的意见继续补充完善.

3.3培养学生平面款式图的绘制,基础服装材料与现代基本服装的对应

本课程为设计基础部分,各章节内容多为服装基本款式造型及部件的设计,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服装进行分解,去分析服装中的结构,并带着设计去绘图.比如上装(外套、风衣、羽绒服、西装等等),这样理解去绘图;对于绘图特别吃力的同学,建议去临摹,在临摹的过程中自然熟能生巧.特别是部分男学生,经过四周后进步很大,由不愿绘图到能认真绘图并完成课程任务.

4服装设计案例教学改革实施问题

4.1认识上的问题

观念的不同导致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案例教学法在其他学科中应用也较为普遍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案例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多样化,课程中所举案例是否能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案例教学中教师是否具备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案例教学是否能够满足或者真正适应大部分学生的需要等,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

4.2管理上的问题

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多元角色.如承担课程教学、设计、作业指导等工作.而班级学生数达60人,真正能够自觉学习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在管理上,通过小组组长负责制来提高管理效率,而小组负责过程中无疑会出现学生打球或者漏网的情况,所以不能面面俱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也差异较大,整体还有待提高.

4.3课程设置的问题

课时量太少与学生学情分析:课程学习课时量太少,共有32学时,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学生前期只接触过时装画与色彩课程,直接与服装相关的课程很少,加之学生为工程班,绘画基本功较弱,所以课程进行比较慢,所了解的艺术及服装相关知识太少,虽然实践和理论各占16学时,但大部分以课上理论讲解为主,课上练习很少,作业只能靠课下去完成,同时服装时效性强,课外需要大量资料来填充,包括书籍期刊,所以建议学院建立专业图书资料阅览室,以供教师及学生查阅.

篇7

A.能够独立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进行科学探究的价值;B.能在老师同学协助下提出适合进行科学探究的问题;C.能够提出问题,但问题没有太大科学探究的价值。

②问题猜想与探究结果的符合程度

A.完全符合;B.不完全符合;C.不是很符合。

③实验过程

A.实验方案新颖,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如实记录数据,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处理;B.能够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能够分析处理数据;C.实验方案不成熟,实验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粗心大意。④科学探究方法A.完全掌握;B.基本掌握;C.没有掌握。【评价标准】将四项的分加起来,A为5分,B为3分,C为2分。总分>15分,为优;11分≤总分≤15分,为良;8分≤总分<11分,为差。

(2)小组评价

①参与热情

A.积极配合分工,认真完成任务,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B.服从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C.在组员的提醒督促下基本完成任务,但不肯参加小组讨论。

②学习态度

A.善于动脑,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B.能在组员提示下或借助辅导书解决问题;C.不善于动脑,遇到问题总想依赖别人。

③合作意识

A.协调分工,坚持原则,尊重他人,善于与组员交流;B.能接受他人提出的合作要求,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善于交流;C.只是完成分配的任务,不愿多做,也不愿和小组交流。【评价标准】将三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20分,为优;14分≤总分≤20分,为良;12分≤总分<14分,为差。

(3)教师评价

①提出问题

A.能认真思考,能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B.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C.提出的问题不具有科学探究价值。

②猜想与假设

A.能对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B.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但不能合理预测实验结果;C.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假设与实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A.能制定合理的探究计划,设计的探究方案新颖,能有目的地选择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B.能在老师或组员的帮助下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过程,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C.照搬别人的探究计划与探究过程,不能合理选择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器材。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A.能按器材说明书进行操作,多次反复测量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B.实验操作基本正确,数据记录基本符合要求,但实验做得不够精确;C.实验操作不熟练,记录数据不够完整,有时会编造数据。

⑤分析与论证

A.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能够正确解释与描述探究的结果;B.能够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能基本解释和描述实验结果;C.误差较大,实验的结果有些牵强,不能正确解释与描述实验结果。

⑥评估

A.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探究方案,能写出详细的探究报告;B.能发现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及时改进方案,探究报告不够详细;C.很少发现新问题,探究方案改进不足,探究报告写得太过简单。

⑦交流与合作

A.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团队精神;B.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接受他人的合作要求,能听取他人的意见;C.不愿和他人合作与交流,固执己见。【评价标准】将七项的分加起来,A为8分,B为6分,C为4分。总分>48分,为优;40分≤总分≤48分,为良;28分≤总分<40分,为差。

篇8

2爆破施工布置

2.1方案选择

(1)炸礁分区。根据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工程平面布置图分析,炸礁区域分为:基槽炸礁段、港池炸礁段、回旋水域炸礁段。(2)炸礁顺序。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炸礁顺序由北往南,炸礁船首先进入基槽炸礁段施工,然后依次进入港池炸礁段、回旋水域炸礁段进行施工,炸礁施工顺序按第一区至第六区顺序进行炸礁施工。根据该爆破区地形状况、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结合现场情况,采用水下钻孔爆破方法进行施工。水下爆破方案:采用水下钻孔爆破,采用钻机作业船钻孔,一次钻孔至设计要求标高(包括超钻),钻孔孔径为165mm。

2.2设计原则

(1)采用大口径(φ=165mm)水下钻孔爆破作业。(2)根据实际岩层厚薄分布情况适当调整排距,尽量避免大块产生。(3)每次爆破的布孔形式都要根据地形灵活掌握。(4)每次爆破均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孔内毫秒差雷管延时,以控制单段齐爆药量,减小爆破地震波的危害。

3爆破参数的设计

3.1水下钻孔爆破技术参数设计

爆破参数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爆破试验进行调整,一次起爆用药量应满足爆破震动及水中冲击波在规范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孔距、排距、超深及炸药量的布置要满足如下要求:保证安全施工,爆破清渣后尽量一次成型,爆破块度适中,便于挖泥船清渣。孔网参数设置如下:炮孔直径d=165mm,炮孔间距a=3.0m,炮孔排距b=2.0m,各排炮孔交错布置(梅花型布孔),超钻深度h=1.5m~2.0m(在钻爆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设计底高要求)。爆破参数选择及装药量确定:药卷直径:φ145mm。堵塞长度:0.5m。单孔装药量:根据《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首排炮孔)Q由下式计算:Q=0.9qabH。首排孔以后的炮孔按公式计算:Q=q0baH0。式中:Q—装药量(kg);q0—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计算得:Q=q0baH0=2.96×3×2×H0=17.76H0,同时还需考虑装药量必须达到钻孔深度的85%左右。以上参数为初步确定,在实际施工中,将根据实际情况(爆破效果、挖泥船的性能、钻孔深度、地质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以确定最佳值。

3.2装药与堵塞

为防止碎石堵孔及泥沙回淤,钻孔完成后应立即装药,炸药用装药杆将其装入孔底,堵塞用碎石夹颗粒较大的中沙,起爆体用乳化炸药,起爆体长0.5m,其直径为145mm。每个起爆体中用同段号的非电塑料导爆管雷管两发。

3.3爆破网络及起爆方式

(1)起爆网路:采用非电起爆网路,即钻孔内的每个起爆体用同段号的塑料导爆管雷管两发。在实际工作中,每组塑料导爆管雷管用两发起爆导爆管雷管传爆,每组起爆导爆管雷管传爆的塑料导爆管雷管的数目控制在20发以内,每组塑料导爆管雷管均匀缠绕在雷管四周,并用绝缘胶布绑扎牢固。(2)水下传爆电爆网络的导线(含主线、连接线)采用足够强度、防水性和柔韧好的绝缘电线,爆破主线路呈松驰状态。为了保证每一个孔炸药准爆,每个起爆体采用两发同段非电雷管。(3)微差时间及雷管段的划分。根据类似工程的经验和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非电雷管选用(1-10段),相邻两段雷管起爆时间间隔选定为50~75毫秒左右。段发雷管的布置顺序为从深水到浅水依次为低段到高段。这样,前排炮孔的爆破为后排炮孔提供了临空面,相邻的两排炮孔爆破的岩石相互碰撞后,岩石的块度减小。合适的微差爆破时间避免了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叠加,还可减小爆破地震效应。综上所述,微差爆破可实现提高爆破效果和达到减震的目的。

3.4爆破试验

在岩石爆破开挖施工前,应对初爆破参数进行爆破试验,根据试验情况进行参数调整,试验结果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和地形情况,爆破试验可在施工初始时结合现场施工进行。

4爆破网路设计

爆破主要起爆器材采用非电毫秒导爆管雷管及起爆导爆管,起爆网路为非电导爆网路。这一起爆网络抗扰性强、安全性好、起爆可靠、起爆数量不受限制、使用方便简单等特点。

4.1网路联结形式

采用非电毫秒差导爆雷管的孔内延时起爆网路。每孔装入两发毫秒差导爆管雷管,孔内导爆管联接各个药卷,以确保爆破的可靠性。

4.2延期形式

采用孔内毫秒差导爆管雷管延期起爆,以降低每段齐爆的药量,充分达到延期的减震的目的。

4.3起爆方式

孔外接起爆导爆管联接各个孔雷管的导爆管,最终采用非电起爆器引爆起爆导爆管来引爆整个网路。

5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爆破安全技术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施爆过程中的安全;二是爆破个别飞石、地震波、水中冲击波、空气冲击波、爆破噪音方面的安全;三是爆破施工过程中渗水处理措施。

5.1个别飞石的控制

由于本工程最浅点水深为-6.0m,按照《爆破安全规程》规定,水下钻孔爆破水深大于6m,可不考虑飞石对地面或水面以上人员的影响。

5.2爆破地震波的安全距离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设计要求本工程一次起爆单段药量控制在500kg以内。以临近的炸礁区的安全距离按100米考虑,根据下式复核该炸礁区的单段最大装药量:V=K(Q1/3/R)α计算得:V=150×(5001/3/100)1.8≈1.57cm/s<2cm/s故一次起爆最大单段药量不超过500kg时,垂直震动速度对100m以外的建筑物无害。在实际水下爆破施工时,用起爆器起爆,其单段的最大起爆药量控制在500kg以内,爆破产生振速可有效地控制在一般建筑物的抗震振速2cm/s以内。此外,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我们在采用多段别导爆管爆破施工减震的同时,在爆破初期对重要建筑物和距爆破源最近的建筑物进行爆破监测(主要监测爆破质点的垂直振动速度和竖直震动速度),以监测数据来确定单次起爆最大药量和单段起爆最大药量,确保施工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5.3水中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根据《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水下钻孔爆破时水中冲击波对人员、施工船舶的安全距离。距离是警戒船必须搜索和警戒的范围,其安全距离外为人员或船舶需撤离的距离。警戒人员必须按装药量来控制警戒区域的安全,爆破员在起爆前必须把安全距离告知警戒人员。

5.4爆炸空气冲击波影响范围

因本次爆破采用水下钻孔爆破,因此不考虑空气冲击波的影响。

5.5涌浪的影响范围

因爆破选择朝面大海方向,故喷水柱也主要进向大海方向,且爆破单响药量小,爆区周围海岸边坡无需特别保护,可不需要考虑爆破的涌浪效应的影响,但需随即观察爆破后岸边坡的变化情况。

篇9

网络安全协议这门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的安全隐患、在不同协议层次上的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不同层次安全协议之间的比较、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基本方法等。网络安全协议无论从教学设计、验证,还是如何有效地应用来看都非常复杂。即使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很强大,协议依然有可能受到攻击。网络上的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能够绕过对密码算法的攻击,非常难以防范,此外,攻击者还有可能利用安全协议的消息格式进行“类型缺陷(typeflaw)”攻击。由于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由老师空洞的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跟上讲课的进度,进而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PPTP/L2TP、IPSec、SSL/TSL、HTTPS、SSH、SNMPv3、S/MIME、、PGP、Kerberos、PKI、无线网安全协议(IEEE802.11i,WTLS)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安全协议的理论及应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体验阶段、应用阶段及总结提高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由用到创,全面掌握各主要协议的原理、应用及教学设计;同时,通过对4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用的更顺、更广,其创新思路也更易被激发和实现。

2SSL协议的实践教学实施

2.1认知阶段

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通过利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具软件,获取SSL/TSL协议通信流量,直观地观看SSL/TSL协议的结构、分析SSL/TSL协议的建立过程。在访问222.249.130.131时,采用Wireshark抓取的部分通信流量,如图1所示。第7~9条消息,完成TCP的连接。客户端首先在某端口向服务器端的443端口发出连接请求,完成三次握手。第10~12条消息,客户端首先发送Client-Hello等消息,请求建立SSL/TSL会话连接;然后,服务器端发送Server-Hello、证书等消息;接着客户端发送ClientKeyExchange、ChangeCipherSpec等消息。第13~15条消息,服务器端发出的响应和ChangeCipherSpec消息,以及客户端发出应答响应消息。至此表明连接已准备好,可以进行应用数据的传输。第16条消息是由客户端发出的与另外一个服务器端的连接请求消息,与所讨论内容无关。这种情形,在抓包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不必受此干扰。第17~18条消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关闭连接。以后再进行SSL/TSL连接时,不必产生新的会话ID,也不必交换证书、预主密钥、密码规格(cipher-spec)等会话参数。每一条消息都可以进一步打开,观看更细节的内容。ClientHello消息的内容是对相应的二进制的内容的一个分析解释,如图2所示。其他消息的格式和内容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对SSL/TSL流量的抓取分析,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点:(1)SSL/TLS协议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的安全协议。(2)SSL/TSL连接和会话的概念,以及连接和会话的建立过程。(3)握手协议的执行过程,各消息的先后次序,及消息的格式和内容。(4)重要的消息参数及其作用,如sessionID、数字证书、加密组件(Ciphersuite)、加密预主密钥(Premaster)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没有涉及客户端发送的证书消息,只能通过证书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认证,没有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事实上,SSL/TSL是可以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双向认证的。

2.2体验阶段

经过认知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后,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SL协议应用在哪里?如何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哪些安全威胁?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配置IIS服务器中的SSL/TSL,为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SSL在Web的应用中的配置和作用,从而对SSL协议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完成IIS服务器中的SSL/TLS配置,首先需要完成CA的安装与配置[3],用于数字证书的生成、发放和管理;然后,分别为IIS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申请、安装证书;最后在服务器上配置SSL,使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SSL/TSL连接,如图3所示。该阶段的实践教学,除加深学生对SSL/TSL的理解,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CA服务器的图3建立https协议的访问配置、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证书的申请,以及CA服务器对证书的颁发、安装管理等。

2.3应用阶段

通过前2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很好地配合了SSL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SSL/TSL协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将通过利用OpenSSL,实现一个简单的SSL服务器端和客户端[4],使学生具备利用SSL/TLS协议进行通信的编程能力。OpenSSL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SSL协议实现,具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函数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密码算法库、SSL协议库和OpenSSL应用程序。OpenSSL提供了一系列的封装函数,可以方便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SSL通信。该阶段的工作量较大,通常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1)OpenSSL的编译安装。这一步骤涉及下载和安装多个软件,版本也各不相同。包括不同版本的Openssl、Perl、VC++等。一般建议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系统和开发平台,安装新版的OpenSSL。(2)VC++编译环境的设置。目前的参考资料大都基于VC++6.0,我们采用的是VisualC++2010开发环境。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源代码,但一般很难编译、调试或执行通过。我们建议学生可以参考已有的源代码,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编译、调试、改正,得到满意的运行结果。(3)生成服务器和客户端数字证书。SSL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认证。我们建议学生利用OpenSSL的证书生成命令行工具,自行完成一遍。这一步骤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以后程序的顺利执行。(4)SSL/TLS编程。首先建议学生采用OpenSSL的BIO连接库,建立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仅能完成简单的TCP握手连接和通讯;然后,再加入SSL握手功能,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简单的SSL服务器和客户端。SSL/TLS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结果,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该阶段的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如何利用OpenSSL工具编程,实现基于SSL的安全通信;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OpenSSL在安全方面的广泛应用,最终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和实现应用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

2.4总结

提高阶段通过前3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再结合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对SSL/TSL协议的原理、实现和应用都有了较深的认识。由于有许多研究和实践活动受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列入教学实践的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他人对SSL/TSL协议的研究和应用,了解SSL/TSL协议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具备通过别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个看似成熟的协议,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协议本身存在的,有些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我们通过提出3方面问题,让学生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总结。①SSL/TSL协议的存在哪些不足?②将SSL/TSL协议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安会协议进行比较,有哪些优劣?③通过一个实际的SSL/TSL协议的应用案例,说明SSL/TSL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局限,应如何进行解决?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参考文献[5-6]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查询更多有价值的文献。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业内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2014曝出的Heartbleed漏洞,涉及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而该软件包被网银、在线支付、电商网站、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重要网站广泛使用,所以漏洞影响范围广大。学生们对此漏洞非常有兴趣,作为教师要尽快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此漏洞的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补救等。此漏洞虽然是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程度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与SSL/TSL协议本身无关,但是该漏洞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协议本身是安全的,在实现协议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方案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和有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该实践教学方案是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而教学设计的,并已在2013和2014年度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实施。我们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对方案的内容、难度以及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对所布置的作业认真检查,关注并统计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努力,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改善,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从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该实践教学方案比较认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几位学生还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了相关的毕测试。上述文档将整个测试过程显性化,实现了对缺陷解决过程的监控,有助于学生明确缺陷状态,评估所报缺陷的准确性,完善现有图式,促成自我反思与实践反馈。测试所涉及的文档和源码都将编号归档,统一存放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归档的文档被冻结,不允许修改。这些文件记录了缺陷的整个解决过程,为后期分析问题、完善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流程、反思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篇10

二、案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契合性

从实践应用方向分析,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感和互动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更加本质地了解课程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工业时代的教学方法外,还能使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能很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的优势是能够无缝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禁锢,正所谓不破不立,能让学生拥有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和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潮流,与我国教育政策和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应用案例教学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案例教学,以及与以往教学模式的区别。其次要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要区别对待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其二是案例教学在运用上的区别对待,如徒手表现、计算机制图、文案表现等的区别教学。最后,综合分析各种案例的区别,从中找到其文化内涵重点,并将其总结、提炼。

篇11

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这是一道最重要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的主要控制内容如下。(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现场配合比换算、拌和、运输的过程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2)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1.2 工序流程的控制

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如护栏的工序:到达现场-设置安全措施-基础放样、修整或开挖基坑-浇筑砼基础-立柱安装-护栏板安装-调校-清理现场-完成其中的基础放样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隐蔽部位也应重点控制。

1.3 技术人员的控制

技术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

2.1 公路交通标线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线技术中要把握好施工的时间和温度,必须将施工温度控制在6℃~33℃之间,当温度过高,车流量过大时,要增加车辆禁行的时间,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在公路交通标线施工中施工的温度和速度都会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技术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确保标线涂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整体施工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施工材料的性能相结合,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做好适当的调试,保障工程质量的达标。

2.2 公路交通标志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交通标志具有分布广、结构多、类型多的特点。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以设计图纸为导向,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对周围的环境做好记录,防止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问题。做好交通标志樁号的记录及标志版面设计内容的分析研究,放置好交通标志后,要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检测,对其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确保视线观测范围的通畅。在高压线放置中,必须将其设置在准确的位置,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标志设施功能的发挥。

在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施工技术中要对互通立交区段的开挖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对立交区内光缆、电线的破坏。在标志设施基坑挖方中,要将没有用到的材料运出,还要保障基坑排水功能的有效发挥。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面板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形状、图案、颜色、字样及选用的材质进行设计。为了保障交通标志面板的平整度,通常采用面积小于8平方米,厚度为2毫米的铝合金板。还有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志板采用了铝合金龙骨加固技术,这是在铝板与铝板金龙骨之间采用铆接加固的一种方法,以此增加交通标志面板的稳定性。现阶段在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施工技术中已经采用了焊接拼接技术,但这种施工技术很难使板面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耗力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还易损坏标志面板。随着道路交通等级的不断上升,车辆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求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的尺寸必须扩大,质量必须提高。在标志面板施工中,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采用新的拼接技术,简化施工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标志面板数字自动化的有效控制,提高公路交通标志施工的技术水平。

2.3 公路交通护栏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护栏立柱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标记并结合路桥工程中路基中心与标高的相关文献进行材质选择及施工。在交通护栏施工中可以选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做好护栏立杆的测量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护栏之间的间距,选择不同高度的标杆。当立杆放样时,出现间距零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整方式对零头数按比例分配。放样结束后,要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立柱施工中常常采用的是打桩机打入技术,在打入立柱的时候要确保柱体的准确位置,当打入太深时,要做好拔出及二次打入的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公路交通护栏技术的精准度。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护栏施工中,通常采用的钻孔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打入地下的钢立柱、波形梁护栏板等设施构建出完善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防止事故撞击对路面的过大损害。公路路基主要是由石土经过压实技术的处理构建出来的,在立柱打入施工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二灰碎石土层的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就是开挖技术,即在立柱安装的地方进行孔穴开挖,再用风镐等机械设备对二灰碎石进行精准地凿除,随后将立柱打入设计深度,最后进行材料回填。

2.4 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技术

篇12

引 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汽车的拥有量也渐渐的走向了世界的前列,人们出行就更加依赖公路交通了,这也是造成我国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高居于世界首位的原因。发生这些事故,除了人们疏忽道路的安全意识之外,国家在进行公路建设时设计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从源头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首先要不断的增强人们对道路行驶安全的认识,其次也要在道路的设计中全面的考虑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能够合理的去设计公路。

1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

根据我国的交通网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里,全国道路交通的事故共3916064起,同比有百分之三十几上升,当中,涉及到人员伤亡有二十多万起,造成了六千多人的死亡,近二十万人受伤,直接导致了近9.3亿财产的损失。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每年在我国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损失在逐步的增加,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依旧在增长。怎样才能最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是目前我们舆论所关注的重点。但是,交通道路系统工程的综合性很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涉及了许多方面因素。不仅包括车辆器械的故障、驾驶员自身,也包括了道路的设计、公路施工的质量、公路日常的养护等。然而,在发生道路事故之后,我们最先要认为是因为驾驶员违规操作的因素,例如,驾驶员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有没有酒后驾驶等;而公众往往都会忽略道路是否存在着设计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是因为公众比较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对公路的设计是否科学做出判断,另外一方面则是纠错公路的设计往往会又费时又费力,而且关乎到了众多的部门。然而,事故频发的地段,从本质来上看,大多都和公路设计的不科学有必然且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可以在公路的设计中全面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就可以有效预防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从而提高公路安全性,让驾驶员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做到“安全出门,安全回家”。

2 公路设计中直线长度影响要素

在公路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公路直线长度。因为在驾驶员行驶的过程中,直线长度会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反应能力。如果直线的距离过长,则会导致驾驶员感到视觉的疲劳。经多年研究和考证得出相关结论:在行驶的过程中,如一次直线长度超过了3km,就会引起驾驶员因外界的景物过于单一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反应变得迟缓等等。又根据相关计算得出,如行驶于高速公路上,每时120km为最大的时速,则3min为6km,据我国调查高速公路的计算显示,在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直线一般的距离都超过了6km,有的甚至超过了10km,这种公路设计就严重违背了驾驶人正常生理状况。

3 公路设计中横断面的影响

在行车的过程中,设定路的宽度对于道路交通流畅的程度和交通安全的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设定路宽的时候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路缘带宽度、车行道宽度、路肩及中央的分离带形状与尺寸。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和车行道宽度也存在直接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车行道的宽度越窄,发生交通事故概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但是如果过宽,也是不好的。因为如果过宽,不仅仅会浪费资源,且增加了一些不必要使用的面积,同时还会让驾驶者放松警惕性,任意行驶,则会导致安全隐患,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所以我们在公路设计之初,就应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对各要素所需的数值合理的进行规划。尽量能够在保证车辆畅通情况下,又可以有效的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从而保持公路一致性和连续性。

4 交通安全和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让自然景观和公路融和为一体,让驾驶员与乘客的美感和舒适感得到满足。除此之外,从道路交通心理学角度来讲,道路景观的设计好坏,会对驾驶员心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就会影响道路行车的安全。从行车实践中表明:如在空旷地段修筑长直线的线形,则会因景观的单调,不能够有效引导驾驶人视线,而极易导致事发生。所以,公路设计要坚持和自然景观的相协调原则,让驾车的环境对驾驶者的行为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以利于行车的安全。

设计道路景观的前提和基础是安全,景观布设应要突出和强调道路行车的安全感。如何去消除驾驶员在行车的过程可能会产生的压迫、压抑等不良的感受,是景观布设、线形设计、绿化布设的重要因素。如高速公路下坡和转弯处应该在安全的视距范围中安排一定视觉要素,比如绿化等,则可以让驾驶员视点能随之而变化;如在高填方的弯道外侧的边坡植树,既能使曲线的变化更加明显,又可以有效减轻行车过程中恐俱的心理,从而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感。

5 应在公路设计中注意的相关问题

公路安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讲,山区公路的安全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我们要充分的考虑能影响山区道路行车的所有安全因素,在进行公路设计时,要真正的做到根据山区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的优化路线,以便最大程度的保障行车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对于山区的道路来说,莫过于纵坡是最危险的了。因为很多路段平均的纵坡较大。所以,驾驶者行驶纵坡路段时,一般上坡时要一直保持低速前行,但这样水箱就会因为长时高效的运转而烧坏,在下坡时就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的情况从而就会酿成悲剧。因此在坡度较大地段,我们要充分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设计,适当控制道路的坡度,在设计之初就多利用一些较缓坡度的路段,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持续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根据安全行车一般的规律,来计算公路刹车时所需停车视距。据现代的公路技术标准来看,高速公路在通常的情况下限速为每时80~100km。相对于私家车和小轿车来说,货车的视距比较长,一般为130~190m,根据上述的数据,有关地方部门应对所负责高速公路的路段进行实地的调查,如遇到不能满足上述的条件道路,应该及时的拆除或适当做出调整。

最后,应考虑到复杂的各种因素,如遇到桥梁或隧道等情况。公路在隧道内要避免其出现S型反向的曲线,这样才可以更好保证车辆行驶在隧道内的安全。如真遇到必须有S型反向曲线的情况,则应适当加上一些角度较小曲线或直线来进行过渡。在车辆驾驶到曲线的边缘时,前方视距就会适当缩小,在过临界点的时候又缺少适当参照物,所以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看,隧道地形应要避免洞口的附近出现小半径的曲线和大下坡搭配。为了避免驾驶员过早发现隧道的洞口而提前加速,在路线设计时应控制驾驶员从看见隧道的洞口到行驶到洞口间行驶的时间,大约应在12~20s之间。而对于比较大的隧道,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应将隧道出口的曲线半径的设计低于四千米。

6 公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设计公路时要遵循连续,均匀,不骤变等原则。对于一个驾驶者来说,当行车的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时,心里和神经的系统都会变得紧张,具体的表现有脉搏的跳动加快,皮肤也变得异常的敏感,高度集中注意力等等。

与此同时,在公路形状组成的部分尺寸差距表现得越明显,就会越会使驾驶员不舒服,且在潜意识里感到有事故会发生的危险。从保护驾驶员角度来考虑,在设计公路时要具有优美空间状态,能让人在看到后感到顺畅,放松,不能产生急剧变化。如地方的地理环境表现的复杂或有其他限制的因素,必须改变公路线性时,我们也应尽量采取圆滑渐变形式。使驾驶员与乘车人都可以自然的去接受。同时,设计公路时要与附近景观相匹配和融合,能带给驾驶员与乘车人美和舒适的感觉,这样也能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除此此外,道路周围景观好坏,也会对驾驶员心理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7 结束语

公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公路设计的好与坏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科学合理的进行公路线形的规划,路面结构平整且坚固,交通指示通俗易懂,这些都能够为驾驶员创造良好行车环境,并提醒驾驶人员提高其注意力,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虽然许多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是因为道路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但完善的严谨的公路设计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为了有效提高交通系统安全程度,各级的交通部门都必须不断完善公路设计,重视道路安全因素,才能有效避免事故频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J].北方交通,2008(9).

[2]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3]冯亚鸿.浅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J].上海公路,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