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1: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数学汇报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数学汇报材料

篇1

一、学校概况

赤沙镇中心小学占地8926平方米,建筑面积2642平方米, 绿化面积1850平方米,辖区7个自然村。有各类功能部室19个。学校本校现有9个教学班,一个教学点,362名学生,教学点114人,专任教师31人,岗位合格率100%。学校先后荣获宝鸡市“营养改善计划”示范校,陈仓区“文明校园”、双高双普优秀校、优秀少年宫等荣誉称号。

二、工作回顾

上学年,学校以“让优秀成为习惯,成就不一样自己”为办学目标;以“打造城市化山区有影响力的学校,为孩子的幸福一生奠基”为办学方向;狠抓习惯养成教育,弘扬个性发展,实施四线管理(党建扶贫政治线 安全管理高压线 教学质量生命线 特色社团风景线),在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上寻突破,继续加大青教培养力度;坚持德育为首,认真落实“德润陈仓•书香校园”内涵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学生为中心,全面育人,进一步深化课改,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以“倾情、用心、超越、奉献”陈仓教育精神为主题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校品位,走出了一条扎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之路。学校本着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育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学校面貌大改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具体小结如下:

(一)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全方位育人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开齐了课程门类,开足了课时,做到不增删课程、不增减课时、不任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实现高效教学。规范学籍管理,控辍保学,做到人人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全面评价。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对体音美、信息技术、劳技、科学和综合实践课等学科实行过程管理,每学期对以上学科进行一次素质展演,评优树先。在考核制度上,把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综合、科学纳入教学质量考核,综合评定教学质量。学校积极参加陈仓区举办的各类赛事, 2019年校园足球男子组获得区级足球联赛第二名,体育工作和社团建设已成为学校特色工作新亮点。

学校管理形成了教学、德育、社团等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潜能,重视个性培养,促进学生多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艺术测评、体质测试工作呈常态化,每年坚持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三跳”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班级、校级足球联赛常态化。

学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课堂,依据学校环境实际,本着“布局合理、优雅大方、小而精美、展示理念”的建设思路,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原则,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班级的美化、教师办公的书香化,楼道的布置彰显特色文化创建氛围,教室的布置体现班级特色。星光大道的设立,为每月涌现的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了展示和树模的平台,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并成为学校的亮点。

名师、名校孵化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学校稳步推进名校孵化工程,积极和城区小学对接,通过走进名校,走近名师,快速提升队伍建设。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教学随笔、论文撰写,专题讲座,模式研讨,网络学习,课例观摩、分片教研等,加速教师成长步伐,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通过实施“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的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原则来强化目标管理。通过搭建“名师引进,骨干培训,师徒结对,考察学习”等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让更多的教师有更好更有利的学习培训机会,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教师走出学校,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法,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充电,回校进行汇报讲座和上好汇报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学校将继续选派优秀老师外出交流调研。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努力做“学习型教师”。继续利用好“教师行动手册”走近书籍,要求教师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和体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并作读书笔记;发挥学校网络信息技术的功能,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登陆优秀网站,观看教材解读、案例剖析,利用QQ教研群,资源共享,博采众长。2018年学校已结题区级课题1个。

学校通过开展一次“新调入教师的亮相课—人人参与的评估科—外出学习的汇报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连环跟进课活动,全面开展展课和观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师不断学习进修,积极钻研业务,努力使教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塑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力求形成 “作业少,成绩高;负担轻,效率高”的办学风格,减负的同时达到高效。

(二)更新教育观念,扎实推进教育改革

学校大力实施课改,积极调研,立足学校师生实际,在兴趣小组建设和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上特色显现,课堂效果明显。积极发挥人人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生与生、组与组之间的质疑能力,有疑就问,有质必答,质答有效。倡导教师借助智能交互平板和视频展台,创设“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思维灵动”的动态课堂。

学校坚持每周教研的实效性,创建学习型教研组,走智慧教学之路,通过创新研修机制造就了一支敢担当、重效率、抓落实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队伍,从而引领教师教学升华。通过细、实、小的问题教研,集思广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实现减负增效,借助“群研智慧”“课堂引领”“现代技术”三驾马车推动质量提升新高度。连年来,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攀升并实现了质的突破,上学期期末成绩稳步提升。

(三)重视立德树人,广播素质教育良种

学校以德育为首,以活动为突破口,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把内涵式教育落到了实处。

1.强化好习惯养成教育。学校生源较复杂,学生远近不一,留守儿童居多,家庭管理薄弱的特点,学校以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口,强化三为主意识,“学校为主战场,教师为主力军,课堂为主渠道”,实施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德育工作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方方面面。

学校对班级管理、值周考评细则再进行了细化,让工作落到实处,检查落到实处,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成立志愿者服务大队,加强卫生监督员、安全监督员、普通话监督员、文明引导员的培训。少队部健全了大队部组织,并对各成员进行了培训,佩牌上岗,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开展“三自”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学校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努力把展示个性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为了给更多的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各个班级实行了班干部部轮换制,学校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在老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班里的图书角、卫生角、黑板报均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管理。学生餐后自己收拾碗筷,整理餐桌,清扫地面。在节假日开展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活动自选”的活动。德育处根据时令每周都安排有主题班会,各班充分发动学生主办,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通过开展“三自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心。

3.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为了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德育处、少队部时令性组织了等集体庆祝活动。各班级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了手抄报、征文、读书、绘画等庆祝活动。在每学期的“感恩周”活动中,各班以不同形式进行了感恩教育,开展主题班会,邀请社会人士、学校领导、代课教师参加,学生组织形式新颖,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的三跳运动会、足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的定期举办,推动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4.规范的升旗仪式。本学期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坚持进行升降国旗仪式。星期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师生大声唱响国歌和坚持国旗下演讲,国旗下演讲让每班学生代表轮流参与,每周内容都不相同,从爱国教育到文明礼仪、校园安全、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其他时间由值周班级负责举行仪式升降旗。可以说每次升旗仪式都是一次很好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教育。

5.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少队部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深入社区,走上街头,清理街边、河道、广场上的“牛皮癣”、卫生死角;积极开展了关爱“残障儿童”、关爱“贫困家庭”活动,走进学生家中,给予生活、学习、心理帮助。

(四)发挥室部功能,社团活动精彩高效

学校部室配置合理,设施先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室部管理和使用水平,多次对教师进行应运培训,使各室部充分为教育教学服务,使室部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别样天地。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艺体工作,以体育艺术课、大课间活动、少年宫活动为载体,落实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的优越条件:专业的艺体教师,专业的活动场地。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保证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较为系统的接受2个体育项目和1项艺术技能。结合少年宫,学校组建了主持、声乐、舞蹈、足球班、美术班、电子琴班、科幻画、书法班、科技创作班,致力打造特色社团。社团活动的定期开展,培养了学生艺体意识,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表现自己。

三、本学期工作展望

结合学校工作特点,对本学期工作设想如下:

1.规范办学行为,实化常规,细化过程。

2.深化课改,出特点,现特色,教学质量再提升。

3.加强艺体教学,弥补科技创新短板。

4.提高教师的课程与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

5.再在名校孵化上下功夫,打造农村城市化名校。

6.社团建设形成鲜明特点,打造精品社团。

7.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8.安全教育工作健全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健全检查监督机制上再突破,加强常态管理。

9.加强后勤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实效、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办事勤俭节约;加大财产管理力度,实行分管使用责任制,使财产得到了有效的管理,财产损失相对较小,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优化灶务管理,实行班级错时吃饭,发挥文明就餐引导员作用,対灶夫定期培训,开展师生问卷调查,制定食谱,使师生吃的安全、放心、舒心;建立灶务台账,定期公示,规范管理。

10.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启智扶志,确保人人不掉队

篇2

一、基本情况

我园地处镇中心,南连浍坪路,北依古浍河,东临宿蒙路,西接镇体育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生源充足。全园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绿地面积2200平方米。全园现有7个班,在园幼儿453名。教职工14名,聘用教师6人。教师队伍中11人大专毕业,本科在学6人。14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园领导班子2人(园长1人,副园长1人),并取得园长岗位培训证书。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建园十年来,我们始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安徽省幼儿园基本要求》为指导,始终秉承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园宗旨,确立了“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园训,形成了“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的园风。努力开创了幼儿教育的崭新局面。尽管在办园的过程中历尽艰难坎坷,三易园址,经历了群众对我们小学办园的怀疑、信任、满意再到大力支持的创园过程。个中滋味只有亲历其中才能够体会。可无论是在人民群众怀疑的初创阶段,还是在群众满意并大力支持的今天,我们的办园信念却从未动摇,那就是“尽我们所能,办好附属幼儿园,为的父老乡亲服好务,让每个幼儿在我园能够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周边的家长才舍近求远,在街道上租房,把孩子送入我园,也正因为群众的信任,我们才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才有了一定要办好幼儿园,竭尽全力做好幼教工作回报家长的动力。

(一)抓好园干和园舍建设,

加强幼儿园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扶植园干部,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开源节流,循序渐进,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是我们建园之初的第一要务。

俗语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同样的道理,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通过考察,经学校行政会研究,我们指定幼儿园主要由两位同志负责,一个是有着25年幼教经验和多年幼教管理经验的叶素荣老师,一个是肯钻研,业务能力强,并获得“县教坛新星”称号的青年人陈丹教师负责。她们责任心强,工作能力棒,有极强的敬业及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精神,上任以来,每学期末都会向学校提出下学期幼儿园发展的新构想,每学期都会有幼儿园发展的新举措,学校在困难,但只要是为了幼儿园的发展,学校行政研究可行以后,几乎是每求必应。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只要有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就会想尽办法予以解决,对于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学校就必须同她们在一起想尽办法化解。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在园舍设备上,我们从无到有,从40多人的学前班,发展到如今的453人,十年来,我们省吃俭用,艰苦办园,先后在幼儿园:1、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幼儿园桌面玩具与地面大型玩具;2、投资近15万元硬化了余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为了防止幼儿跌伤,我们采纳了幼儿园两位管理人员较为人性化的合理建议,在玩具区域建设了近投资3万元200平米的塑胶地面,这在我县乡镇幼儿园中我们可能是最早的一家了;3、为了做好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学校专门为幼儿园配置了饮水机、消毒柜、茶杯架、毛巾架、建自来水池并配有专供幼儿洗手的洗手液;4、开源节流为幼儿园添置电视机、vcd,配置了笔记本电脑;5、为幼儿园设立了舞蹈房,并配置了大功率空调一台,尽管学校教学用房很紧张,这不仅是为了小学部能有好的生源,更是为了保证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冬夏季的舞蹈教学;如果将来有房子我们还计划为幼儿园设立专门的美术室。办公室、园长室、厨房、休息室等。

(二)抓师训,强师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水平

我校幼儿教师,除了每周一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其业务学习、园本培训都是有幼儿园自行组织。她们每学期都要和小学一样举行“三课”活动,每年都要参加本县本市及周边市县业务学习活动,只要有外出学习机会我们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如许冰 雕老师到无锡参加小学和幼儿美术听课,陈丹老师到黄山参加过音乐培训等,她们的每次培训都会各幼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取得明显的成效,陈丹老师训练的舞蹈队多次为我校争得了县级荣誉、许老师辅导的幼儿已有几十名幼儿次获得国家金银铜奖,陈丹老师还获得了县优质课教师、县教学能手等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市县教研刊物发表或获奖。

(三)抓改革,提升保教质量与水平。

由于我们是幼小合一的办学模式,我们坚持以学校行政——园务会——幼儿教研组为主线,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学校每学期校长室都要对对幼儿园工作进行两次专门调研,一次是幼儿园家长满意度的工作调研,一次是,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困难与问题的集中调研。以加强学校对幼儿工作指导于支持的针对性。一方面,我们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制定幼儿发展计划,围绕保教工作这一中心环节开展活动。坚持定期对每个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把周计划贴上墙及时公布每周的教学内容及家长配合指导的方法内容,以期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开展系列比赛活动,如:各班区域特色展示、教师优质活动评比、幼儿舞蹈、美术比赛等。通过开展活动,促使教师切实加强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教工作,安全责任,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看得比天还要大,因此学校和幼儿园始终以幼儿园安全和保健工作为重点,不间断强化幼儿教师安全在前、卫生在前、疾病预防在前的保教意识。学校总务处每月对幼儿园各种设施例行检查,要求幼儿部要对幼儿实施全面保育,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每年春、秋季我们通过卫生宣传栏、讲座,向教师、家长、幼儿宣传保健常识、传染病的防治方法。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保健知识讲座,出两期保健知识宣传专刊,帮助各班教师在各个环节上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园还建立了一系列家长工作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两次专题讲座,两次全面的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两次家委会,班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此外,在重大节日如“六一”、“大班结业典礼”等都举行庆祝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形成了家园沟通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每学期针对幼儿家长育儿存在的问题,幼儿园都会通过宣传栏、召开家长会或在家长学校集中培训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幼儿保教知识及育儿常识,组织家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

我们十年如一日,不间断的坚持每学期最后一周的幼儿成长素质展示活动,这在每学期已成为我校幼教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家长们看着自己孩子在我园幸福健康的成长,无不为孩子的发展而自豪,每到此时,我们的幼儿老师也成为最幸福的人了,他们收获着家长们带个他们的称赞,更增添了下一学年干好幼教工作的,办好幼儿园的坚强信心。由于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幼儿开不开心,家长满不满意”为我们的办园标准,与家长真诚沟通,一心换心,以优质的服务报答群众的信任,最终我们迎来了幼教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我们每学期生源爆满,幼儿园俩位园长只有耐心的向每位家长解释说明幼儿园无力接受这么多孩子,我们没那么多房子。每看到此景,我们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学校对幼儿园基建真的是无能为力啊!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我园自确立申报县示范幼儿园目标以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完善软硬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申报标准和要求,我们仍存在薄弱之处,尤其是硬件建设:

一是要争取县局支持解决我园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在目前已成为制约我校和我园发展的最大瓶颈。这同时也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

二是要切实控制大班额现象,要规范班级规模,使之符国家《幼儿园工作指导合纲要》的要求。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45-01

21世纪是信息化、竞争综合化的时代,竞争的焦点是人才,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具竞争力的重要国力,而我们的学生未来能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呢?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怎样帮助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更好地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呢?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网络教学既符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崭新课题。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研究。

一、分层教学――同步教,异步学

现代教育强调对个体教育的关注,而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不能充分适应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现状,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正如服装设计的量体裁衣,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的“年、月、日”的内容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的知识,面对每个学生对其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的不同,如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新的收获呢?那么只能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而网络教学是最佳实施分层教学的载体。本节课围绕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网络查阅―协作商讨―探究实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展开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自由的浏览,再根据年历卡的内容自主探究年、月、日的关系。(2)分组汇报浏览的结果。(3)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自己上网浏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将每年都有12个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是30天,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等知识完整地总结了出来,自主地完成了将生活知识积累化、系统化的过程,低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网络的刺激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不再满足了,学生们兴奋地提问道:历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把每个月都定为30天,又方便又好记?为什么年份中有365天和366天之分呢?我想知道闰年更多的情况。而对学生们要求不一、纷繁的提问,我指指电脑说:“请自己到网上查询,国际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们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学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网上畅游,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要,这样的教学受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

二、虚拟实现――注重体验,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是主动参与,常规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创设很多的实际生活情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新课改精神,强调“数学知识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应用网络教学虚拟丰富的情境,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们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达到了……最后,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写出自己的体会。

三、灵活开放――发展能力,适应生存的需要

篇4

Present condi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u-Ping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exchanges be a student necessity of study way, is aftertime work and life one of the essential abilities, should learn a stage to give value since the childhood.This text enumerat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put forward improvem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exchanges of strategy:establish good of exchanges atmosphere;Set up the exchanges form of"many to, dynamic state of"; Availably instruction student exchanges.

【Key words】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he classroom exchang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所以,注重数学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本人从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现状

主要表现有两点:

1.1学生交流流于形式。

教师教学时,往往按照课前预案创设问题,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指挥下也介有其事地进行交流,热热闹闹一阵,而事实上,整个交流的过程其实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学生基本上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较少,交流流于形式。(二)学生交流能力低下。

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教学活动束缚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讲解,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不会自己思考,不会和同学交流。在课堂中,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方法、技能上尚有明显的不足,直接导致不会交流。比如,学生不能有序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解法,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等等,进行交流之后却仍然不能辨别真伪。

2.数学课堂交流的改进策略

2.1创设有利于数学交流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是可行的。在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调节小组的交流氛围,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交流活动中。

2.2构建“多向、动态的”交流形式。

在学习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们思维活动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多种形式的交流:

2.2.1阅读课本――和书本的交流。创设自学情境,明确自学目的,让学生能够借助相关资料和书本知识的理解来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与书本的交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解课本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2.2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交流。“组长轮流制”。将学生就近按6人合成一小组,设组长一人,6人轮流担任。组长的责任是分配合作任务,组织调节交流活动保证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进行交流内容的归结,作好集体交流的汇报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2.3集中汇报――师生交流。教师在师生的汇报交流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突出知识的重点,完成知识的归结;另一方面要用心听取学生的汇报,挖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促成交流的顺利进行,并适时小结。

3.有效地指导学生交流。

第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一种基本策略。阅读材料可以是数学课本,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作业、材料,还可以是数学史话和故事。通过组织有序和广泛的阅读交流,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学习数学,学习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第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听的时候要抓住如下几点:(1)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2)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3)听别人表达的内容是否周全、观点是否鲜明,自己准备随时质疑或补充。整个倾听过程中要做到眼观、耳听、不插言,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于补充。

第三要训练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对话。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29-02

1 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频繁,其中尤其是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最多。然而从实践经验上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层次仍然较为低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些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补助工具阶段,而未能上升到更高的应用层次。正由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者之间的整合程度较低,致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针对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原则及模式进行探究,促使二者整合教学尽可能实现有效化、高效化。

2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

在对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之前,要先把握两者之间的整合原则。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实际经验的总结中得出,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原则应该有以下三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性原则 所谓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有机地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二者整合需循序渐进,依照一定的操作步骤和规定才有可能达到,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说,二者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数学教师在推进二者整合时,可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有序地推进。

1)开展以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在此阶段中,信息技术一般是充当教学工具的作用,起到辅助教学演示和促进教学交流的作用。

2)开展以教学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不再是充当教学辅助工具,而是成为认知工具,通过将数学学科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实现资源深化,进而提升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深度。

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相符合的原则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既要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概念的教学,又要进行数学知识应用及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等的教学。结合这一要求,则可以窥探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要符合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等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当立足于数学课程教学核心概念、学生思维方法及能力等的培养,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与运用,以此来促使学生培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践教学原则 无论是对于数学也好,其他学科也罢,教学的主要基石和最终目的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切合实践且成功运用到实践之中的数学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才能够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才能够促使课程教学不断完善。对此,基于这一原则,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方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大致归纳为获得式、探究式以及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合作式这三种教学模式。

获得式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获得式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对数学相关概念的归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为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思维,并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创建主要遵循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1)教师要先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的,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图文、声音、影像等要素进行情境创设、课堂导入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假设与检验。

2)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数学概念运用充分的数学案例进行解析和阐释,引导学生进行分类与归纳。

3)提出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对所列举的案例进行命名。

4)二次呈现概念相关的案例。

5)进行归纳总结,并成功形成概念,包括对概念本身属性的掌握及概念的规范性表述。

6)理解巩固,应用概念。

7)归纳反思,对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归纳和反思,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体而言,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获得式教学模式中,其对信息技术的总要求较低,只要具备了计算机和投影设备便足以实现。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采取获得式整合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之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数学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材料等,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开展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等的理解,并成功运用其来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同时培养起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

1)明确课堂要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情境创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建立起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兴趣。

2)针对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解决问题时需要用到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对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有机提取。

3)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假设、探究,同时猜想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4)方案共享,评价筛选。教师将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共享给全班学生,集全班之力,对成果、方案进行评价、论证,并筛选出最佳方案、最优成果。

5)利用信息技术对成果进行验证。

6)总结汇报并反思。

在该阶段,教师通常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过程演示和解决方案的梳理,并且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探究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等进行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解决数学经典概念和知识等非常有效,如经典的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就可以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在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究式教学时,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是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设备,诸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若学校未能具备这些设备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也为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合作式整合教学,需依托生活实际这一“土壤”,因为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来源,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目的,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满足解决生活实际的需要。故而,创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合作式教学,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以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为目的,围绕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该模式的实施也有七步。

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导入,并提出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动画、文本、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将其引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创设出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挖掘、探索和发现情境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开启合作式课堂教学第一步。

2)问题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结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条件,引导他们对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并最终真正确定。

3)分组合作进行信息查找,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网址、信息记录表等查找所需信息,为之后的合作互动开展铺好资源。

4)交流各自信息。这一步骤是合作式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学生小组查找好信息之后,就需要引导他们开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5)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证明。在此步骤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结果的验证,并从不同的解题方案中评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汇报成果。当小组意见达成共同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各自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7)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以及Word、PowerPoint等文字处理工具。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时,既需要把握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三个原则,又需要基于三个原则创建出获得式、探究式以及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二者整合的实现。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应用是对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一种颠覆和创新,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方法。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教学必然是大势所趋,对小学数学课程创新教学以及促M教学改革深化等方面,必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11(8):46-49.

篇6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部分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难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与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原则

1 以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基础的原则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完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些中间环节逐步地将信息技术当作数学教学的辅助认知工具,进而带动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首先,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式整合阶段。此时,信息技术充当教学演示与交流的工具。其次,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式整合阶段。在整合中,不能只将信息技术当作演示工具,还应当将其当作认知工具,加强整合的深度。

2 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进行数学基本概念、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数学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整合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以及相关的应用技能。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做的教学,在教授抽象的概念之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思维的教学,教师应当关注核心概念、思维方法以及能力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是基于事实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

教学模式的基石是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只有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够发挥其价值,只有不断地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完善。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应当遵循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原则,将适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1 获得式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获得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概念归纳,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形成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概括分析的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七个步骤:“(1)明确教学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恰当情境。通过计算机导人图、文、声等,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的情境应当和教授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当接近学生的生活;(2)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分类归纳;(3)概念假设提出。当学生罗列出例子的所有属性后,引导学生为例子命名;(4)再次呈现概念例子,引导学生检验假设;(5)概括总结,概念形成。学生提取概念包含的本质属性后,概括概念,规范性表述概念;(6)概念应用,巩固理解;(7)反思形成概念的过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获得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较低,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和屏幕投影设备就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准备,将教学中需要用到的例子、材料等准备好。

2 探究式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与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概念与规律的应用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阶段:(1)确定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情境。教师明确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后,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2)问题分析,确定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概念、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对问题中的条件与要求的结果进行提取,从而确定应用的概念或规律;(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猜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设;(4)方案共享,并进行评价筛选。小组讨论结束后,将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汇总,并展示给所有的同学,引导学生评价筛选最优的方案;(5)采用计算、证明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6)汇报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反思所用到的数学概念与规律,探索式教学模式计算公式或应用教学,例如解方程问题、相遇问题等。该模式需要用到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多媒体投影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如果没有网络教学条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讨论。

篇7

新课标改革承载着浓浓的春意,创新教育沐浴在缕缕阳光中,新课标改革如同春季的雨露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意义。新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和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特别是数学课堂原本相对严肃的教学变得积极活跃有生机的氛围,使教学生动有趣,也使学生充分发挥才智的同时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新课标改革的魄力,但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实施了新课标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只重形式而忽略教学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实效性不高。

1教师做好备课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所以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前准备态度决定着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需要准备很多的内容,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第一,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充分地预习。预习时让小学生自己先找出本节课的重点,自己通过努力来理解疑难之处,尝试解决后作好记录。这些预习有助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钻研,确定教学内容并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来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标。第三,注重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而不是局限于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第四,要求教师对数学课程完全理解并十分熟悉,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应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小学生因为活泼、好动等特点,无法在某件事物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所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课堂上多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是吸引其注意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以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意义目的地自主学习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经常会遇到的学习情境的资源。

2.1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少年期,更容易理解具体直观的事物而不是那些抽象的理论。在有创意学生真正参与的课堂上,学生投入其中,本能的求知欲已经,潜移默化的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譬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加减法。那时在小数的加减法的课堂上,展开逛超市的活动,学生此时是消费者的身份,商品的价位则都是带有小数的价格。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尝试探索小数运算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小数和自然数对齐方式的异同点。

2.2创设数学知识之间交汇联系的情境

布鲁纳认为促进认知发展的学习应该以“学科知识的结构”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整体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联系中掌握知识。在单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适时创设与已学知识相联系的情境,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不断扩大、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创设数学知识内部前后联系交汇的情境,让学生积累前后联系的经验,促进其主动建构能力的提高。

2.3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

对有些概念、性质、意义,如果教材直接以结论形式呈现,注重的是学生需要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过程,不易理解吸收。为了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之中加入了学生探索数学化的过程。譬如,学生初次接触轴对称图形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不同形状的风筝,在集体课外活动时进行风筝大赛,通过风筝在天上飞的时间长短决出优胜者。通过优胜者和落败者风筝的比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寻找断风筝会掉下来的原因,从而产生认识这种图形的愿望。

3改进教法

3.1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学生获得知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直观操作,教师和同学们的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并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2注重生成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生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节时,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材料和实验要求,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设计活动方案、汇报活动方案、进行实验、初步推测、汇报最终结果、各组实验交流汇报的意见、推理、验证、归纳出可能性的大小和相关的联系。

4结语

抓住学科的本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运用有效教育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改变一贯以来的教学行为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动手实践、团结合作、互相交流强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课程。

参考文献:

[1]陈修兵.浅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教师版),2011(6):68-69

篇8

目前,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新常态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常态,实现了教育中心的变化,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这种转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况,提升学生灵活学习知识,处理知识,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二、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指的是,以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重心是能够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够以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乐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素养。合作学习在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能够扩大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活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中,学生主要以交流,操作,实验,思考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能够提升。在这种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合作学习中,学生之前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肯定他人的意义。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三、新常态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进行教学设计

要保障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并发挥重要价值,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研究教育内容的重难点情况,设计好哪些内容适合用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主解决的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根据不同教育内容任务要求,明确合作分组活动的目标,形式,选定合作学习内容,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时间,保障所选择的活动材料的适用性和设计的科学性。教师要做好课堂规划设计工作,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需要经历的步骤,能够对学生情况进行估量,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设计指导方法,对课堂活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情况下,学生都需要以小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工作是必须的。在小组组建过程中,要遵循小组内成员能力水平接近,性格各有差异的原则,这样,同组学生才能形成互补,并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开展下去。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师要重视组长角色的选择,能够把品学兼优,同时组织活动能力强,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强的学生选为小组长,通过合适的小组长设置,保障小组长能够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合作学习,并保障合作学习能够发挥重要功效,必须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够为学生创造机会,多与同学和教师进修沟通交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要能够与人和睦相处,能够与同学坦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得到同学的肯定。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些不愿意合作的学生,多是没有掌握合作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时机安排得当,才能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育内容需要,安排好合作学习的时机,使合作学习发挥重要的价值。第一,在l现规律性知识学习时安排合作学习。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规律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抽象性较强,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在这部分内容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方式探究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规律归纳总结的一般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掌握规律性内容的积极性和效果。第二,在操作、实验、探究性内容教学时选择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些操作实验内容,还有一些探究性问题。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当靠学生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这个过程中适用合作学习模式。比如,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解题方式很多,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多样化的解题方式,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第三,在总结评价内容中选用合作学习模式。比如,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复习,在整理的过程中,适合应用合作方式。在对学生评价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互评,互检,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查漏补缺,完善评价的目的。

(五)组织小组间进行交流

在小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小组间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中,由各组长代表本组学生的发言,对学习探究成果进行汇报。在小组汇报之后,引导小组间针对不同小组汇报情况进行交流评价。教师要给学生的一定的时间,使小组之间能够充分就汇报情况进行交流评价,得出中肯的建议。在小组间交流评价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再度评价,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间的不同表现情况,组员参与情况,合作结结果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对合作学习效果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总之,新常态下,小学数学教育中要重视合作学习,要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改变课堂单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探究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要能够是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常态,通过教育创新实现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

篇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充分提供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生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成功体验数学独特的魅力。”数学活动的产生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解决不少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必须打破数学学科界限,把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引入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指导中,教师可设置一些实用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学会数学思维。例如:学校组织三年级师生187人到某景点秋游,坐大车,每辆要300元,限坐40人,坐小车每辆要180元,限坐20人,请学生每人设计一种乘车方案,比一比哪种方案最合理。通过学生的设计乘车方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要体现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是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学生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参与活动过程,让学生进入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最佳境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动手操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数学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动脑。例如: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并让学生自由地走篮球场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尺测量并计算出篮球场周长,再让学生汇报测算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篮球场周长,既达到以活动促思维的目的,同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要有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承,却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活动必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和感悟。因为操作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良方,是思维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例如:在“美丽的校园”的实践活动指导中,素材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时间。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完成任务的方法,活动成果的表现等,教师应放手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勇于实践、积极创新。

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应体现探索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数学活动方式不是一个单一的、枯燥的、以灌输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是一个充满思维活力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活动指导应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索、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知。

篇10

一、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用的演示工具。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内容与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且费力费时。教学中,我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线段表示半径,用黄色表示面积部分,多层次地将一个圆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并启发学生想象,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形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1)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它们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迅速地抽象概括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学习难点,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最大化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在教学《统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小组4~6人,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调查内容,然后分配每组学生一项调查任务,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对调查内容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在进行数据调查的过程中,我利用摄像机对每组学生进行全程摄像,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学习的过程。在课堂展示的时候,每组学生都制作了课件、网页等媒体资料介绍了本组的学习情况。在这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了数学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无法在书本中学习到的能力,这节课给全体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可以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语言、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和意识或者说是数学文化中最基本的素质。数学素养,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应具有的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例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我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更深入地研究数学课堂上遗留下来的引申问题,让他们在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自己制作数学电子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又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的是历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具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作为终身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篇11

一、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教材中的很多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明确的定义,这让许多一线教师不知所措。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很多概念表述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重在引导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而不是纠缠于文字上的精确表述。数学课标明确了对小学概念教学的三项要求:一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二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三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基于此,我们工作坊决定引导一线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进行专题研究。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遵循由直观形象到形成表象再到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进行概念教学,应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与抽象概括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把直观经验与理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利地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探索形成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感知(创设情境,感知概念)―表象(探索研究,形成概念)―概念(体会理解,抽象概念)―运用(拓展应用,巩固概念)”。我们试以工作坊参与者张菊老师执教的《认识公顷》一课为例,说明该模式的操作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老师当导游边出示、边解说: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 700 000平方米;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 000平方米;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 270 000平方米;

(2)谈话:这些名胜古迹占地面积非常大,用平方米作单位,这些数据显得不够简洁明了。(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让学生通过回忆100米的长度大小,想象一个四条边都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先独立算算,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1公顷=10 000平方米”。

(2)感受1公顷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想象1公顷有多大;引导学生感觉、猜测、与同桌交流1公顷相当于身边哪些建筑物的面积。学校教室面积大约是80平方米,让学生计算1公顷大约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数据(1公顷大约相当于125个同样大的教室的面积)。加深学生对1公顷大小的感知,让学生估一估“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并计算1公顷相当于几个同样大的学校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把猜测的结果与计算出来的数据相比较。让学生再次想象、感受1公顷大约有多大。

3.尝试练习,感悟进率

(1)谈话: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公顷作单位。让学生尝试把几组数据改用公顷作单位,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2)课件相应出示: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3)把平方米改用公顷作单位如何换算?(说明:把平方米化成公顷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的进率10 000,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4.深化应用,理解公顷

(1)课件出示下列景点照片,教师继续当导游,带领学生“游览”名胜古迹,请学生思考后完成填空练习,并回答其他问题。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 000平方米,合( )公顷;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小结“把平方米改写成公顷,把公顷改写成平方米的‘秘诀’”;同桌相互出题,考查“关于平方米和公顷互换”的问题,进行练习。

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110米,高是15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积有1公顷吗?

(3)完成书本上第82页的“练一练”。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课后小调查:了解家里一共有多少块田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二、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复习课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进行组织,是在整体知识背景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构建,它往往通过对照比较、寻找联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原来彼此分散、分割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在头脑中把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从而形成由点、线、面构筑而成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现在的实验教材,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工作坊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研讨”中,采用了执教老师个人初备课,网上交流研讨备课,达成共识后再上课的研究方式。如由工作坊的参与者孙武银、周炎锋分别执教的复习课《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乘法》,以及坊外教师古龙镇中心校黄红锦执教的复习课《简便运算》,都运用了“计算感悟―对比归类―总结法则―错题辨析―深化提高”这一基本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探究“空间与几何”这一知识的复习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展开研究,由工作坊的参与者周原园、陈超萍分别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课。

“同课异构”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位执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坊再以不同的课作为研究蓝本,并适当引入部分坊外教师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质疑、解疑,“坊主”再结合课例及大家的疑难作《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专题研讨》小型培训,最后总结、归纳出基本的复习课教学操作模式,即“以题代纲、边理边练―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反思”。下面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课为例,简介复习课教学的大体流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猜一猜,想一想。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打算奖励每个徒弟1块土地。唐僧拿出3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1块地。孙悟空急忙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接着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猪八戒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围成圆形的。”那么,到底三位徒弟中,谁围的土地面积最大呢?大家猜猜看吧。(指名猜)如果想知道它们各占地多少平方米,我们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梳理知识,引导建构

复习以下知识,并以知识网络图的方式予以呈现。

(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2)周长的计算;

(3)面积的计算。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3)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

(4)走进生活(计算)。

李老师家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20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400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小麦?

(5)首尾呼应,解决问题。

猪八戒、沙僧、孙悟空谁围的地最大?要准确地判断出他们三个谁围的地最大,绳子的长是628米,动手算一算,再判断。

(6)得出结论(分组探究)。

让学生自行交流并小结:周长相等,圆的面积最大。

4.全课总结,注重体验

篇12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可以用,而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将许多数学的常识性问题忽略了。而数学活动课则是学生了解常识性数学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上完小数乘除法内容后,我组织“数学在学校餐厅中的应用”活动课,引导学生分组调查用餐学生对学校餐厅一周菜谱的评价:分好、一般、不好三个等次,整理成统计表,再征求学生的口味,自主确定学校的一周新菜单,再到市场上了解各菜原料的价格。我根据学生数确定原料的数量,再加上作料和人工成本,进行成本核算,然后对新菜单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既经济又实惠,最后向学校餐厅提出新菜单的可行性报告。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参与食堂管理的意识,同时也促使餐厅菜肴质量不断提高。

除此我们还可以开展“发票上的学问”、“米尺上的秘密”、“小小气象员”等生活常识性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感受到小数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项目设计类课型

设计不是工程师的专利,在生活中,有许多项目设计只需要用到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就能完成。可惜我们总是低估学生的设计能力,认为学生不能做项目设计。而事实上,只要我们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课,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同样也能做成出色的项目设计。这种活动潜在的发展价值要远大于活动成果的本身价值。

例如《上旅游费用的预算》内容时,我组织了“常州两日游线路设计大赛”的活动课,首先由我提供常州旅游地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常州几个典型的景点:如恐龙园、红梅公园、茅山、天目湖,我进行补充和总结各景点的特色,再提供点对点的路程、车票、门票、宾馆价格。进而提出“经济实惠、体力分配均匀,全面兼顾,重点突出”的总体的线路设计要求。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研究进行线路设计,成本核算;上网查资料,撰写导游解说词。我再进行分组指导,最后进行成果汇报,模拟解说,进行成功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旅游资源,增强了热爱家乡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项目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魅力所在。

其实项目设计类的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诸如“校园环境设计”、“人民公园设计”等,只要我们留意,就一定能找到。

三、经济、理财类课型

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经济头脑”的人才。人的“经济头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师必须有这种“面向市场搞教育”的新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重视在数学活动课中渗透“经济、理财”理念――这可能让学生一生都能受益。

例如上到《百分数应用中的打折》内容时,我借助各大商场进行的打折和促销活动,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研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气息,真正为把他们培养成一个“社会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常州新世纪商城和商业大厦都在进行促俏活动。新世纪商城的促俏手段是购300元商品送50元购物券,而商业大厦的促俏手段是本场商品全打9折。我创设如下情景:如果你想买一件裙子(两商场原价都是250元)和一只书包(两商场原价都是60元),你觉得到哪一家更划算?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计算研讨。学生各抒己见,思维发生了碰撞。有的小组汇报:到新世纪划算,因为250+60=310元,已满300元,送50元,实际只花了260元。而到商业大厦不划算:(250+60)×90%=279元。而有的小组汇报:我们觉得商业大厦合算,因为新世纪送的是购物券,又不是现钱,你们正好是中了新世纪的促俏圈套,买了还得再买。还是商业大厦现场打折干脆、实惠。而有的小组则汇报:两家都没有什么实惠可言,只要你去买,商场都是赢家,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参与促销,直接在柜台上还价打8折最实惠,因为现在商场都可以直接还价。

我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打折等常见的优惠措施,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与策略。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开展诸如“购单人价和团体票哪样更划算”、“冷饮单买和批发哪样更划算”、“跳蚤市场”、“今天我当家”、“储蓄小专家”等经济理财类数学活动课,只要教师想得到,组织得好,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统计分析类课型

小学阶段,教给学生一些统计的方法,并用统计的方法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进行统计,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适当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中明白一些规律和道理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创设合理、科学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才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上统计中的《条形复式统计图》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对各个电视台的节目进行全班收视率的统计,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介绍各个频道的特色,分析收视率高低的原因,最后向电视台发出整改建议书;或者统计繁华十字路口的各种车辆的流量,分析该地段的交通拥挤状况和造成拥挤的原因,最后向交管部门提出诸如“哪路、哪种车辆可绕道而行”等建议。

五、几何测量类课型

几何和测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的目标不是仅仅让学生认识几个形体、掌握几个公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形体知识和公式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其从中体味到数学应用的乐趣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