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1: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界面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界面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篇1

通过社会实习实践,熟练专业技能,把平时学到的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了解艺术设计机构,其部门、日常业务活动、整体状态。并从中认识到艺术设。计活动与人力、资金、社会的关系,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实习时间:

2010年**月20日――2010年**月

实习地点:

**路**平面设计公司

实习内容:

在结束本学期的课程后我就开始寻找一家设计公司去实习,因为仅仅通过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实践,走进设计公司,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们这次实习课程的目的。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终于在**路找到了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

在进这家小设计公司时费了很大的力气,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在校的学生,在经过再三说明请求下他们才同意让我在那进行实习工作。

这家设计公司属于典型的本土小公司,规模小、业务少。其公司主要有卖场设计、喷绘广告设计和墙体广告、效果图处理等几个部分业务组成。

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挺少的,它稳定在5人左右,同时服务的广告业务也很少有8家左右。公司内部设置大约也和其他同级公司相似;老板即公司总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统筹与管理;下设业务部、制作部、设计部、以及安装部等。因为公司规模不大,内部员工可以灵活的交叉运作,我也得以参与了数个客户的文案、创意、客服等方面的开发和交流,获得很多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以及参与的主要客户的设计项目的工作状况。

第一天走进公司的时候,与经理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并没有给我留下过多的任务,先让我熟悉一下环境,了解了一下公司的状况,包括其规模、部门、人员分工等。

很幸运,一进公司便能参与的设计项目之中,正好锻炼一下自己。由于经验不足,刚开始找不到头绪,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主要还是负责一些比较琐碎的任务。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比较完整的活动策划之中。经过两天的磨合,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便知道了一些。在校的时候由于实际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所以现在什么都做不好,在软件操作上还是不够熟练。而且对于客户的要求并不能立即做出反应。

通过前两天的工作实践,基本的了解了公司的设计流程。首先是客户提出要求,然后设计主任根据客户的需求程度,结合每位设计师的设计特点,合理的分配任务,尽量发挥出每位设计师的优点,让设计做到尽量让客户满意。而有的客户会盯着设计师把设计任务做完,往往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客户的意愿做出来,设计师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类的客户,很容易造成设计缺乏创意与创新,因为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不了解设计的,他们更多地追求设计时效性,明艳、鲜亮的色调是客户的首选,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经过了几天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学到了在学校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在这短暂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将来进入社会做了初步的了解锻炼,可谓收获丰厚。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27-03

对于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高等院校来说,学分制打破了在我国延续近半个世纪的本科生传统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授课教师的权利和主动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教育资源的限制,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比如培养计划仍然过于刚性,学生选课、选教师余地较小,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指令性安排为主,难以体现学分制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及管理现状

1.毕业设计的意义

高等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检验教学计划是否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诸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2.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在学分制下,普通高校的毕业设计仍基本沿袭过去的运行模式,首先由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题目提交至院系,并由院系进行审查,再由各系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毕业设计学生的分配,最后在院系监管下由指导教师负责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诸多环节的指导与设计文档的提交。整个过程十分繁琐,院系管理工作量大。在毕业设计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毕业设计基本信息汇总。毕业设计开始前后,学生信息、课题信息和指导教师信息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的汇总仍主要靠人工来完成,效率低下、重复性高且容易出错、耗时耗力、极不经济。

(2)毕业设计管理规范和细则的下发。在毕业设计的运行过程中,院系级管理机构经常会一些管理规范和细则,用于指导毕业设计,促使毕业设计顺利进行,通常以纸质文件下发到个系室,时效性较差。

(3)毕业设计各种文档的规范性。在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设计文档(论文封面、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设计论文)和教师设计文档(任务书、进度表、指导教师评语、评阅教师评语和答辩小组评语)等文档格式标准不够完善,造成设计文档不够规范,不利于资料的保管和维护。

(4)学分制下毕业设计成绩提交。目前大多高校选课系统对毕业设计的运行采用课程教学的选课模式,而毕业设计的分配采用自然班或专业班,因此,校、院管理模式存在不一致现象,造成成绩提交难以操作,容易出错。

(5)毕业设计基本信息统计。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毕业设计总结与资料收集,档案管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统计分布,指导教师工作量统计等,采用传统的人工统计法费时费力,且计算容易出错。

针对上述情况,使用电子文档替代纸质文档、网络化办公替代传统办公模式显然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进步,电子文档也越来越多地在高校毕业设计中得到使用,但是大部分文档分散存放于个人电脑中,管理缺乏科学性,文档安全性差,检索麻烦且困难,不宜共享访问,降低了文档使用率和使用价值。因此,搭建一个有效的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

二、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1.信息化平台设计目标

针对学分制下本科毕业设计相关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务人员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等阶段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特点,构建基于公共的Web服务的、多用户角色的毕业设计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平台,旨在解决教学活动参与者在各阶段所面临的工作流程繁杂、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并且充分发挥学分制下学生选题的自主性,避免学生被动参与该过程而缺乏毕业设计创新性的现实问题。

该系统平台从系统管理员、教务秘书、指导教师和学生四个用户角色在毕设过程中参与的业务范畴出发,分析其各自在系统管理、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答辩以及公共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通过开发与之相对应的系统功能来实现网上业务,辅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减少手工工作强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按照毕业设计实施的总流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可以从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大部分来完成。分析获得的具体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在此工作流程图中,中间部分是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内部核心业务流程,涉及从毕业设计开始到选题信息、确定指导教师、题目申报、学生选题、题目审核调配;从中期检查信息到中期检查结果公布;从答辩信息公布到毕业设计成绩公布。该流程图左边部分是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各阶段相应流程应该生成的报表,而右边部分则是要完成整个毕业设计任务应该在系统外部实施的业务流程。

3.系统开发环境分析

考虑到系统用户多且分布广,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均不一,因此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作为系统开发模式,为开发语言。由于系统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并且对数据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因此选用SQL Server 2000作为系统数据的存储平台。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拟将系统程序和数据库分别放到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维护管理。

三、系统实现

1.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总的业务流程要实现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大业务的管理要求,该系统从系统管理、选题管理、中期检查管理、中期检查管理、公共信息管理和统计报表几个大的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目标,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2.系统界面设计

友好的系统界面是保障系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想,结合用户操作习惯以及提高信息输入效率,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用户界面的开发。系统主要界面如图3、图4所示。

四、结束语

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可以辅助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设计题目,查看中期检查结果,查看毕业设计成绩,以此结合学生兴趣来激励学生的毕业设计创新性,突出了学分制下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指导教师也可进行网上申报题目,提交中期检查结果和毕业设计成绩,查看各个阶段的工作信息,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网上审批题目、审核、调配选题结果,能够更加快速直观地完成该工作任务,并通过系统生成的报表方便后期统计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工工作强度,减少统计出错,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艾西拉甫·买苏提.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探讨[J]. 中国建设教育, 2008 ,10(10):26-28.

[2]李浩君,吴皖赣.高校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49-52.

篇3

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软件测试或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软件测试

篇4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 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 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 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 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 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 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 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 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 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 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 (3) 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 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 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 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 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 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 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 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 (4) 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 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 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 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 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

第二周 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 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 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 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 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 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 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 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 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 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 软件测试 或用autocad vba 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 软件测试

篇5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 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软件测试或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软件测试

篇6

2.项目研究背景:

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3.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

4.文献研究概况:

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2.应力。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3.位移。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4.挠度。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5.变形。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1.定值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面向对象编程

使创建windows程序较为容易的关键技术是面向对象编程,或oop。这种技术可以创建可重用组建,

它是程序的组成模块。

几个定义

控件提供程序可见界面的可重用对象。控件的示例有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

事件由用户或操作系统引发的动作。事件的示例有击键、单击鼠标、一段时间的限制,或从端口接收数据。

方法嵌入在对象定义中的程序代码,它定义对象怎样处理信息并响应某事件。例如,数据库对象有打开纪录集并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的方法。

对象程序的基本元素,它含有定义其特征的属性,定义其任务和识别它可以响应的事件的方法。控件和窗体是visualbasic中所有对象的示例。

过程为完成任务而编写的代码段。过程通常用于响应特定的事件。

属性对象的特征,如尺寸、位置、颜色或文本。属性决定对象的外观,有时也决定对象的行为。属性也用于为对象提供数据和从对象取回信息。

5.设计主要内容:

本软件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的框架的设计。毕业设计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平面钢架分析程序的改造

对结构力学教研室版平面钢架分析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要求:

(1)编写自动生成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编号的程序,或以图形方式输入计算简图。

(2)修改程序,使之适合多工况内力计算;(3)根据输入、输出数据的特点,设计适当的人机界面。输出应可选的显示各构件端力和内力图。

2.编写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机构的构件设计程序

(1)根据有关的规范,应明确计算的各种荷载(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的计算方法,在次基础上编写自动生成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点荷载和单元荷载的程序。

地震作用按底部剪力法确定。自振周期用经验公式确定。

(2)计算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框架各杆件的内力。计算结构存放在各自的杆端力(随机)文件中。

对竖向荷载下的梁端弯距进行塑性调幅。

(3)在(2)中产生的杆端力文件基础上,分别计算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下,梁、柱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结果存放在适当的文件中。

(4)从(3)生成的文件中选出最不利组合,同时给出截面配筋。

梁、柱截面配筋的确定应考虑抗震设计的要求。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规定,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5.成果形式

本毕业设计的成果应包括:

1.可运行的、并能给出正确计算结果的源程序

在存放源程序的软盘中,应至少有一个算例的数据文件,可在基本不需另外键入数据的前提下,显示正确地运行结果。

2.软件使用手册

这是为用户准备的关于软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其他必要的文字材料。

3.软件说明书

这是软件作者的工作档案,是软件维护的基本资料。其中应包括:

(1)软件所依据的工作档案、力学和工程结构模型的较为详细的描述,主要的计算公式及其使用的符号的含义,重要算法的文字说明:

(2)程序的结构:模块的划分的情况、各模块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模块的功能;

(3)带有较为详细的注释的源程序文本。其中应注明各标识符的含义(尽可能的采用通用公式中的符号)。各程序段的功能、相应的数学公式和特殊算法的说明;(4)为使他人根据软件说明书读懂你的程序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5)部分编程较熟练的同学可递交梁、柱配筋图纸一张。

4.对自己所编程序的评价

(1)对算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2)总结软件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及教训,提出设计改进意见。

以上各项资料处源程序文本以软盘形式提交外,其余均用计算机打印。

6.进度计划

第一周毕业实习,参观工程,收集资料。

第二周需求分析:描述计算机模型,编些初步的软件说明书。

第三周软件设计:选择模块划分的方案

第四周模块设计: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梁柱截面数据)

或数据输入界面设计(可视化图形输入)

第五周数据输入界面设计(框架数据、附加荷载)

第六周模块设计:荷载计算(恒载、活载),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七周荷载计算(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应的内力计算

第八周模块设计:梁配筋计算

第九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新晨

第十周梁荷载组合,确定梁配筋

第十一周模块设计:柱配筋计算

第十二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三周柱荷载组合,确定柱配筋

第十四周软件测试或用autocadvba绘制梁、柱配筋图;

第十五周软件测试

篇7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 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51-02

1引言

在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学校几乎都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数据库管理语言的程序设计课程。与一些应用软件或工具软件相比,编程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成为编程语言教学的一个关键。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编程语言教学的感性认识、算法分析、代码讲授、功能变化的教学模式,这些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编程语言教学模式探讨

在下面的讨论中,以Java语言编写查询记录的程序为例进行说明。

2.1 感性认识

这里的感性认识是指先让学生对要讲授的程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即先运行程序,显示程序的运行结果,让学生了解程序的运行界面、控件的布局、操作顺序及整个程序的功能。使学生对要讲授的程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对于理解算法及编程代码都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运行界面,学生可以了解整个界面的布局,即各个控件的摆放位置及相互关系,之后在文本框输入查询条件(书名)并单击“确定”按钮后,即显示出查询结果,这让学生了解操作顺序并看到运行的结果,同时也知道了整个程序的功能。

2.2 算法分析

根据上面演示的界面、操作顺序及运行结果,详细分析程序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从界面设计、事件代码两个方面进行算法分析,找出程序实现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流程图。

例如,对于查询记录程序,其界面设计的算法分析如下:由于是在窗口内显示界面,所以应先创建一个窗口类Frame类的子类。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创建标签、文本框、按钮等对象;设计相应的布局,通过面板等容器将这些对象添加到窗口中;添加诸如按钮等对象事件的监听。

对于在文本框中输入书名,并单击“确定”按钮,处理按钮事件的算法分析如下:到数据库中查找满足条件的记录,如果没找到就显示相应的信息,并重新输入查找条件;如果找到了就将找到的记录放在相应的面板等容器中并显示。

其他如“打印”和“退出”等按钮事件处理算法按相应的要求给出。

根据上面的算法分析,画出程序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程序流程

对上面的流程图教师要进行详尽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程序的算法,这对后面书写程序代码非常重要。因为代码的编写就是将算法变成能运行的程序。

因为许多程序可以有多种算法,在教师讲授自己的算法之前,可先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算法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要事先预习教学内容)并画出流程图,再对学生的算法进行简单评价。

2.3 代码讲授

根据上面的算法分析,教师可采用下面两种方式讲授程序代码:一种是逐条给出并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如何写代码,这时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要想完成算法的某一功能应如何给出代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给出代码,然后按学生给出的代码演示运行结果,看是否达到了算法的要求,如果达到要求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没有则应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找出正确的思路,直至给出正确的代码。学生给出的代码可能会有多种,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进行演示及分析,不要只讲正确的代码方案,不正确的代码方案也可作为反例提醒同学们注意,这样对于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另一种是代码全部给出,之后按算法要求讲解每一条语句的作用,再讲解每一段的作用并解释它实现了算法的哪一个功能。前者占用课堂时间较长,但对启发学生的编程思维有好处;后者占用课堂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生掌握程序代码效果不如前者。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及课时数进行选择。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算法,注意讲清每条语句或每一段代码能完成算法中的哪一步。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某条语句或某段代码的作用,可边讲解边演示其运行的结果,这样效果会更好。

2.4 功能变化

在讲解清楚上面的程序之后,可对程序的语句或程序段进行修改,例如删除某些语句、修改某些语句,并演示删除或修改变化后的运行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些语句或程序段功能的理解,以拓展本程序的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的算法,对于虽不完美,但经过指导也能实现程序功能的算法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肯定,推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程序设计与修改是非常必要的。

3结束语

以上只是作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一点体会,在以往的教学中应用这种模式进行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但学会了编程语言,同时也学会了编程思想及编程方法。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做出了较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信息系统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然,编程语言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许多同行都有自己的优秀的教学模式,笔者会在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吸取这些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印F.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耿祥义.Java2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Bruce Eckel .Thinking in Java(Third Editio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软件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专业,比起传统的工科专业来说,软件工程专业有更多的技术成分,因此,我们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就要有别于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于重点院校软件专业和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已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实践[1-3],而普通院校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教学资源,都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比[4-5],应该有一套有别于重点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将对普通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结合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总结。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可以从4个方面考虑:软件工程专业特点、教指委的软件工程专业规范、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定位、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

1)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既有科学的要求,又有技术的要求。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普通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含有更多的技术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普通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还是按照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学生的培养,忽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从而导致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随能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但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现状。

2) 软件工程专业规范给定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领域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要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就必须确保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3) 按照现在职场流行的说法,人才分为3类:白领、灰领、蓝领。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特色,我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灰领”人才,因此,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外,还要学习管理学知识,同时根据我校的特色与定位,把汽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信息结构作为应掌握的领域知识。管理学知识将用于团队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以及信息结构建模等开发活动;汽车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信息作为软件开发实践的应用对象,是软件的加工对象。

4)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是一个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将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步深入。这就要求实践教学要按照培养计划进度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少量的调整。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

现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既以学生的目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拓展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始终注重按照学生理论学习的进度和学生能力提高的需求,依据软件开发过程的特点,分层次开设不同的实践内容。

按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线图,实践教学体系始终围绕着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构建。能力培养方面分为3个方面,即程序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5个层次的实验构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开发实践、毕业设计,如图1所示。

2.1课程实验

本类实验主要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会理解”。实验内容分为3类。第1类:掌握和运用工具,包括语言类,软件开发工具类等;第2类:理解所学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设计模式、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等;第3类:同时兼顾工具学习和知识理解,如数据库原理。这类实验主要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但也有一部分内容只给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设计型),以兼顾学生的不同层次与兴趣。

2.2课程设计

本类实验的目的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属于规范中的设计型与综合型实验。教师给出课程设计题目、相应的背景描述和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项目,时间一般为1~2周。实验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理论课进程安排,如VC++课程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之前开设,因此VC++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做好类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存储用文件形式,对软件的效率不做要求;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课程设计,除了VC++课程设计的要求外,要增加对算法的效率和存储空间的要求;设计模式与UML建模课程设计除了VC++课程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课程设计的要求外,增加软件可靠性与高效的要求等。所有的课程设计都要求界面美观。同时鼓励优秀学生应用一些还没有开设的课程内容。

2.3项目实训

本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项目的组织能力、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着重开发过程的训练,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完成各阶段的工作。项目实训放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软件体系结构之前。同时开展多个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扮演客户和技术总监的角色,要求学生按时上下班,实验室允许学生加班,学生要负责实验室设备安全。要上交较完整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文档,特别是各部分的公共信息要完整。可以只实现部分需求,时间安排为2~4周为宜。

2.4开发实践

开发实践在软件工程的专业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2008年我们与东风悬架弹簧公司和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利用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的PLM软件,装入东风悬架弹簧公司产品开发的基础数据。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了解企业产品的开发流程,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向企业工程师咨询;可以选定一个模块,按照PLM系统接口规范进行设计开发,然后集成到PLM系统中去。可以是替换原来的模块,也可以是增加新的功能,进行集成测试检验程序的可靠性和效率。时间安排为4~8周为宜,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共同指导。

2.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学生自主开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我院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为16周,鼓励学生把就业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参与项目开发,由企业导师进行项目开发的相关指导,回校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和答辩。

3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师既是实践的指导者,又是直接的参与者。要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解答,包括编程语法、算法逻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用户需求分析、团队协作方法等;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验收测试,使学生体会到在现实情况下怎样的软件才能被用户接受,体会到用户怎样检查软件的可靠性、可用性、正确性,用户怎样评价软件的优劣。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征要求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是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队伍,既有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企业实践背景;要充当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角色――投资者、使用者、组织者、设计者、编码者、测试员等。课程实验主要由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担任,课程设计由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和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共同指导,项目实训和开发实践主要由有企业实践背景的教师完成。

4结语

本文介绍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我校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与改正后形成的。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了湖北省教育厅项目(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和学校的支持(2007年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费15万元)。该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一些基础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参与各种项目,提供了发展其动手能力的环境,贴近了企业需求,提高了就业率。2009年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0%。由课程设计、开发实践和毕业设计构成的创新训练体系,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研究方法和软件开发活动的工程化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4-87.

[2] 董玮. 引入实训体系,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23):10-19.

[3] 董玮,邱建华,杨英鹏,等. 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0):16-18.

[4] 郑耿忠,刘秋梅. 地方性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0):8477-8478.

[5] 郑耿忠,刘秋梅.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7):7690-7691.

[6] 白伟华.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22):35-37.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General Institutes

FU Yong-zhi, WANG Wen-yan, SHI Lü-hu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chool of Electrical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篇10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基于以上对于武汉地区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分析,专业课程内容必须跟随市场的需求更新,课程体系的建构也应从市场、行业的实际岗位需要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按照“精设计、能制作,会策划、勇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以培养职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整合,搭建“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三大学习环节,将工作过程导向这一主线贯穿于每个学习环节中的每个课程内容中,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予以组织实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基本符合企业工作的过程。在“基础”+“技能”+“学习领域”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中,本着与“市”俱进,“纳新去陈”的原则对本专业原有课程进行整体梳理,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本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情况,理论课程以“够用”为度进行精简,以培养职业素养为主,强调基础加运用;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将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实践课程中,优化整合原有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实训、设计比赛、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等形式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课程体系的“基础”环节中,打破传统单一课程设置方式,尝试整合重组。如:将构成类、绘画类、史论类课程进行精简整合,确立“造型基础”、“构成设计”课程,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弱化三维立体构成,适当引入包装设计知识;将图形创意与图案课程整合为“图形语言与设计应用”课程,强调应用设计;同时在“基础”环节,纳入“字体设计”课程,整合“字体设计”和“POP广告”,强调字体的创新设计。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技能”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广告设备操作能力,设置课程有:PHOTOSHOP、CORELDRAW、广告设备实训(含排版输出软件、雕刻机使用)、摄影。这些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在学习中将真实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课程内容中,强调应用能力。如:针对影楼和电商岗位需求,PHOTOSHOP结合摄影课程,侧重图片的艺术化处理、图像后期美化,与淘宝美工、照片后期岗位零对接。

“学习领域”环节打破传统分科课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和任务的工作过程对传统课程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重构,创新性整合多个典型工作任务:图形图像处理、单页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页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策划等,并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为多个学习领域:单页设计与制作、招贴设计与制作、画册设计与制作、网站整体设计与制作、品牌形象策划与推广、毕业设计与展示推广、顶岗实习。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贯穿于每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可以支撑一项或多项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循环往复的学习领域训练,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领域教学中,贯穿“应用”这一主旨,融和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最终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的特点。

三、依托企业,健全工作室制度,借助线上线下产学研创平台推进课程实施

在现有“广告设计实训中心”、“逗号工作室”、“雕刻打印制作中心”等实体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工作室制度。充分利用工作室与实训中心的资源,与雅士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创智广告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亿彩科技有限公司等成立校企联盟,将全面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活动,提供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支持,依托公司项目,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设计制作、设计创意、设计管理等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创立“艺彩•原创”产品研发中心,并成立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的产学研创平台,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供支撑。通过对“艺彩•原创”产品研发中心品牌形象的设计推广、研发中心系列产品的策划推广、摄影、照片后期、包装、网店装修设计、销售等一系列实际项目的训练,将“设计———制作———拍摄———宣传———展示———售卖”一系列的工作流程贯穿于整个学习领域,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市场的全面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激情。通过毕业展览、以赛促学等形式推进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极大提升。在第七届教育部高职委艺术设计年会“优秀毕业设计奖”评选中学生毕业作品获银奖,在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上,学生作品以省一等奖选送全国参展,获教育部优秀美术作品二等奖,在中国权威设计网站———视觉中国举办的“2013年艺术院校毕业展”活动中,学生毕业作品高居人气作品榜首。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的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资格认证等,在训考结合、训赛结合过程中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标准。

篇11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数字城市化进程王赵(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11.1(占一行或接排。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1.1.1*1.1.1.1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作者基本情况表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传真通信地址邮编E-mail

知识扩展:英语论文的标准格式

英文论文格式均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社的标准格式为准。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3.5cm,左、右页边距均为3.25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14.5cm,长不得超过22.5cm。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NewRoman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单位: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PracticeforUseof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可以通过电话1-800-548-2723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MetricEditorialGuide,5thed,1992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索取(AmericanNationalMetricCouncil,1735N.LynnStreet,Suite950,Arlington,VA22209-2022)

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1,Figure2,Table1,Table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标扫描图。

作者联络信息: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Materials)部分。

毕业论文范例:撰写论文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论文的格式。那么,怎样的论文格式才是标准的格式呢?有着怎样明确规定呢?学生在论文格式注意的是哪些内容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标准论文格式要求,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论文篇幅: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数字城市化进程王赵(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11.1(占一行或接排。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1.1.1*1.1.1.1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作者基本情况表姓名性别职称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传真通信地址邮编E-mail

知识扩展:英语论文的标准格式

英文论文格式均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出版社的标准格式为准。

英语论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打印稿为黑白稿,彩色打印件会影响出版效果。版心:A4纸,上、下页边距3.5cm,左、右页边距均为3.25mm。论文内容宽不得超过14.5cm,长不得超过22.5cm。

字体和字号:正文,标题,作者联络信息和图表中的文字均为TimesNewRoman12号字。可以跟据需要使用同类字体中的粗体,斜体。

行距:单倍行距。

页码:论文正文和文后所附图例都需添加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文体:文章应语法正确,技术用词准确。标题应该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标题较长,请采用Title:Subtitle的形式。

数学公式:文中的数学公式不得手写,必须打印。公式如果在文中多次被引用,应该编号。公式之间,公式和正文之间都应该空一行。单位:文中所用的度量衡单位应为国际单位。可在括号内,单位对应表中列出其他单位。有关国际单位的使用(StandardPracticeforUseof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可以通过电话1-800-548-2723向ASCE索取。其他相关使用参考文献,如ANMCMetricEditorialGuide,5thed,1992可向美国国家公制协会索取(AmericanNationalMetricCouncil,1735N.LynnStreet,Suite950,Arlington,VA22209-2022)

图表:

标题说明和图例:插入的图表应该以出现顺序编号(Figure1,Figure2,Table1,Table2)。图的说明和标题,包括图的序号应该位于图的下方。表的说明和标题,包括表的序号应该位于表格上方。

位置:图可以插入到正文中,或者集中放在文章最后。如果在正文中插入图,尽量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尾部。不要选择文字环绕图形的对齐方式,可选择上下环绕方式。

底纹:插图中不要选择带阴影或底纹,否则会影响印刷效果。

照片:如果文中需要附上照片,在文中出现照片的地方贴上其黑白光面冲洗照片,标题说明位于照片下方。照片将和正文一起缩印,请不要提供彩色照片,以免影响印刷效果。

扫描图:印刷后的扫描图不如原件清晰。如果文中有扫描图,请提供灰标扫描图。

作者联络信息:请用横线和正文隔开。联络信息可以为一位作者或所有作者的,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全名;所属学会;学历或授予的荣誉;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和电子邮箱;电话和传真。

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放在文章最后,按照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如有同一作者的两篇以上文献,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作者和出版年代应该放入括号内。由于上标缩印后会变小,难于辨认,正文中不使用上标标注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应当在正文中都有所引用,如果正文中没有引用,请将文献列入文章最后的附加信息(AdditionalInformation)部分,或者相关材料(RelatedMaterials)部分。

毕业论文范例:基于Java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主要解决了指导老师和实习生在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工作上面的繁琐,也从另一方面有效的对论文及其相关文档的管理,能进一步的提高工作的效率。系统地分析了实习生论文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意义,概述了系统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本系统使用的编程语言是Java,使用了当前流行的SSM组合框架实现系统的搭建,采用了MVC设计模式,使系统各模块之间解耦,从而使系统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前端页面的设计主要用到了BJUI框架,减少了页面布局的困扰,也方便管理。后台使用MySQL数据库,通过将所有技术合理的融合,最终实现了这个系统。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Java;MVC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2-0103-03

目前市面上的管理系统很多,但是针对在外实习的学生毕业论文管理方面的系统还是很少出现的,老师与在外实习生之间开展论文开题报告等环节都还是比较分散的去管理。本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导师和学生,通过一个网络管理平台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工作。该文从使用的框架和设计模式、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及功能模块的实现等方面进行阐述。

1系统框架

1.1持久层MyBatis

先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Mybatis。我们原来使用JDBC和数据库进行交互不也可以实现正常的业务处理么,为什么非要使用框架呢,答案很简单:框架使我们开发出来的系统更加高效,维护方便,稳定,Mybatis将我们平时在Dao方法里面写的sql语句全部抽出来放在一个单独的文件中进行管理,方便了我们后期的维护,所以持久层框架是很有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够解决代码冗余的问题,而且能够实现对数据结果集的封装。

MyBatis框架根据XML配置文件创建SqlSessionFactory,SqlSessionFactory再根据配置获取一个SqlSession。SqlSession包含了执行sql所需要的所有方法,完成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和事务提交等,用完之后关闭SqlSession。

1.2控制层Struts2

Struts2是一个基于JAVAEE的MVC模式实现经典框架,在Struts2框架中,视图通常由HTML、JSP和Struts2标签表示,JSP页面结合Struts2的标签库构成了视图组件的主体[1]。在该框架下,Struts2的主要作用是充当控制层来进行后台与前端页面的数据交互和转发请求的操作。Struts2框架实现的核心技术是通过Filter拦截所有请求,然后根据相应的URI去执行相应的任务请求的分发工作,在这过程中涉及多种拦截器和过滤器,最后才能到达真正请求对应的Action。

1.3框架Spring

Spring致力于J2EE应用的各层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专注于某一层的方案。可以说Spring是企业应用开发的“一站式”选择,并贯穿表现层、业务层及持久层。然而,Spring并不想取代那些已有的框架,而是与它们无缝地整合。在本系统中Spring担任所有类实例化的容器,通过它整合了Struts2,MyBatis框架,实现了MVC设计模式,有助于开发的维护和成本的降低。

1.4视图层B-JUI

B-JUI框架是基于现在流行的Bootstrap样式及其丰富的jQuery库来实现的开源框架,只要使用过HTML的用户就可以很便捷的去使用此款客户端框架,将框架放入你的项目中,然后就可以简单的配置HTML属性,进行开发,其是对Bootstrap样式及其丰富的jQuery进行封装的,我们只需要使用class属性去调用相应的样式即可。所以就算没有js开发经验的程序员也能够创建出漂亮的前端展示页面。

2MVC设计模式

模型(Model)-程序员编写程序应有的功能(实现算法等等)、数据库专家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视图(View)-界面设计人员进行图形界面设计。

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转发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

MVC设计模式实现的业务处理和视图展示的分离,降低了每個模块之间的耦合度,达到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整体要求[2]。目前最流行的就是MVC设计模式,structs、spring、hibernate、JSF等则是实现MVC模式最流行的框架方案[3]。

3数据库设计

MySQL是一个轻量级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他是跨平台的,所以这让它在同类型的数据库下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Mysql是在控制台上面进行操作的,然后也出现了一些Mysql的图形式的客户端的免费软件,供我们更好地去操作数据库,Mysql具有开源,简便易用的优点,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去修改源码,重新打包编译。本系统设计表中的Id均为主键,数据表及属性如下:

1)文件管理表(Filemanage)。属性分别为Id、filename、filename、Filepath、Uploadtime、Md5。

2)开题报告表(Ktbg)。属性分别为Id、Xtdy、Zywt、Lwsl、Lwtg、Ckwx、Zdlsyj、Stuid、Status、Name、StuNum。

3)老师拟题表(lsnt)。属性分别为Id、Lwtm、Zdls、Xtlx、Rwyq、Uid。

4)论文表(Lw)。属性分别为Id、Stuid、Fileid、Status、Name、StuNum。

5)我的资源表(Myzy)。属性分别为Id、Fileid、Stuid。

6)任务书表(Rws)。属性分别为Id、Zynr、Jbtq、Yjrw、Mb、Ckwx、Xyyj、Status、tuid、Stunum、Name。

7)老师学生管理表(Teawithstu)。属性分别为Id、Stuid、Teaid。

8)用户表(Users)。属性分别为Id、Userid、Userpwd、Role、Username。

9)问题反馈表(Wtfk)。属性分别为Id、Stuid、Fklx、Fknr、Dsjd、Status、Title。

10)选题审批表(Xtspb)。属性分别为Id、Stuname、Stunum、Zdls、Lwtm、Tmly、Tmlx、Xtly、Zdlsyj、Lwxzyj、Status、Stuid。

11)学习资料表(Xxzl)。属性分别为Id、Type、Fileid。

12)制定计划(Zdjh)。属性分别为Id、Name、Stunum、Lwxtstime、Lwxtetime、xdrwststime、xdrwsetime、zxktbgstime、zxktbgetime、sclwstime、sclwetime、Status、Stuid。

13)资源链接表(Zylj)。Id、Type、Name、url。

4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实现了类似于‘单点登录’的功能,用户登录时系统采用验证码的机制防止机器注册等不安全因素,而且在系统中设置了会话超期的功能,如果在session中该字段消失了,就表示此次会话结束,一旦会话结束,就必须重新登录系统,系统是通过jsp的重定向实现的,会先请求服务器,此时是否有会话还没有结束,如果没有结束,就会跳转到正在执行的会话页面,如果没有则转向登录页面,如图1所示。

5详细设计

5.1学生模块

根据需求分析学生应包括在线选题,在线学习,制定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上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各阶段文档和视频,与导师互动等功能,分析之后得到学生需要的模块截图如图3所示:

学生制定完计划之后,还可以回头来查看,所以此页面还得具有会显得功能,即当学生第一次进入页面进行编辑的时候,页面时空,当学生第二次进入时,里面展现的值是上一次录入的,并且是不能修改,所以在整个系统中,是用status变量来控制它们,让一个页面可以根据不同的status呈现不同的值。

选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通过集合存储从数据库传过来的值,然后在页面通过遍历,获取到所有的选题,每个页面还带有分页功能,此功能主要是借助BJUI控件开发出来的。通过从页面中传到后台的limit和start参数,利用mysql中的limit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分页的功能。

任务进度模块,数据库中每个表都会有一个status字段,每次打开审核结果页面时,都会去读取该字段,来判断学生提交的报告有没有通过。

在资源上传模块,为了提供论文的上传和后面模块的学习资料的上传及其学生自己开发的系统的上传,此模块中主要是通过BJUI的一个上传组件(data-toggle="upload")来操作的,他传递给后台一个文件流,后台只要写一个文件变量和其对应,就可以接收了,然后进行流的操作,就可以实现文件上传的功能,当论文上传成功之后,还可以进行论文的下载查看,主要是用于导师审核。

系统开发模块主要使用到的是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功能,上传功能和上面模块类似,并且还提供了删除功能,删除功能使用的是ajax的异步请求,ajax的异步请求功能它只会刷新页面的部分数据,而不会请求整个页面,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线学习模块又分为在线资源和我的社区两个子模块,在线资源模块主要是老师上传的一些学习资料和一些在线链接,它里面的内容又会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在线学习模块的第二个功能是社区功能,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提问,然后由老师解答,它的首页面列出了该生自己提出的所有问题及其解决的状态。

5.2导师模块

选题是老师给学生提供选题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参考选题节点下获取到老师的选题,而且老师的选题中的指导老师字段必须是老师自己,不可修改的。

审核计划模块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改变每个表中的status字段的值来决定他们通过不通过,而且在页面中会根据status的状态值,来显示通过或者不通过,当还没有审核时,他是一个通过或不通过按钮,审核成功时会有一个回调结果,用来提示用户的操作狀态。

在线支持模块主要是老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功能模块,老师可以看到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且可以无限次的解答,任何导师都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3管理员模块

该模块就是用来管理学生和导师及其他们之间的关联,同时管理员还要具备管理用户和管理进度的权限。而且在每个模块上都支持根据某个属性进行模糊查询,还支持刷新功能。其中,进度管理主要是修改学生制定的计划时间,因为系统中规定学生提交的计划书一旦通过,所有流程都会按照此计划走,所以如果某一阶段的任务超出了时间规定,我们就不能进入此节点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们必须借助管理员的权限去修改计划,让学生的流程得以进行。

6总结

本系统主要运用了JAVA编程语言及SSM框架技术,搭建出了一个MVC设计模式的论文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使用简单、维护成本低、后台代码分层清晰等优点,另外登录入口采用密码和验证码的双重验证,在安全方面做了保证。系统中有些模块还存在代码过于繁琐,前端界面设计过于简单等不足之处,后续会进行代码的优化和前端界面设计的改进,进一步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篇12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社会对软件开发也渐渐有了需求。我国一般将软件从业人员分为初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四大类,他们从事各个行业、各种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同印度等国家相比,我国高素质软件开发人员相对紧缺,因此高等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填补这种人才需求缺口。

软件开发技术随着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最初软件开发主要是程序设计与编码,软件规模小、参加的人员少,基本上属于作坊式的手工模式。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软件规模增大,没有软件开发思想和理论指导的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估计,软件质量低,文档缺少,产品不可维护,于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1968年提出了“软件工程”,把“工程方法学”引入软件开发过程,指导软件的开发。后来人们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定义了一系列任务框架,规定了完整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步骤,这就是“软件过程”,如Rational公司的RUP、敏捷过程、极限编程与微软过程等。再后来,为了提高效率,避免重复劳动,避免一切“从零开始”的软件开发模式,人们又引入了“软件重用”、“软件构件”等技术,进而形成软件体系结构开发的思想。

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如何培养高质量软件开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当今成熟的、先进的软件开发思想和经验设计合理的、积极的教学过程,把一些纯净的开发理念和技术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从而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案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跨越理论与实践的沟壑。笔者主要研究如何结合个体软件过程的思想来设计解决实际应用的案例并采用这些案例教学。

1、个体软件过程

为提高软件质量,便于软件生产的管理,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提出了SW-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 for Software)模型,为提供对其过程支持的具体知识和技能,CMU/SEI又先后开发了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和TSP(TeamSottwareProcess)过程。

PSP是一个基于计划和质量的软件过程,从个体一级培养实施CMM所需的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提供一种支持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过程,以改进组织工作的个人规范,帮助软件工程师改进和评价自己的工作方式,培养他们把工程化方法应用到个体软件开发中,并提供详细的估计和计划方法,指导软件工程师按计划跟踪任务执行情况,利用已定义的过程来指导开发工作。

根据需求,PSP过程会制定一个计划脚本来指导软件开发工作,制定一个计划总结表来记录计划数据。软件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把开发软件的时间和发现的软件缺陷登记在“时间和缺陷记录表”中;工作结束时把上述记录的时间和缺陷数据填人计划总结表,最后把产品和完整的汇总表一起交付。PSP过程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为提高个体能力,PSP提供了4个级别7个台阶的阶梯式进化框架,循环渐进地改进个体软件过程;并提供分析和度量的工具,使软件工程师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潜力,从而提高技能,帮助个体能力成长与发展。个体软件过程的框架如图2所示。

该框架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使软件工程师明确过程改进原则,掌握有效生产出高质量软件的过程。PSP0个体度量过程用于建立个体过程基线,使工程师学会采集过程数据与使用各种表格,养成良好的编码标准,掌握软件规模大小的度量方法,提高过程意识和质量意识。PSP1个体规划过程通过对需求任务的分析与分解进行软件规模估计。PSP1.1规划任务和进程,同时对自己时间和进度进行评估,提高个人的评估能力。PSP2通过建立程序缺陷检查表、设计复查和代码复查来提高个体质量管理。PSP2.1提供了设计模板,指导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PSP3把软件工程师在软件过程中获得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延伸到大型的程序。

基于PSP互动案例教学的研究与设计主要采用PSP1框架,向下结合PSP0,向上结合PSP2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软件开发人才。

2、互动案例教学研究

案例教学由哈佛大学创造并使用,要求授课教师将真实一典型的事实或者问题作为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和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方式为主导的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以实际应用为中心,以启发方式为主导,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目的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软件开发类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对学习目的产生迷茫,总产生“我学习这门课能干什么?”的疑惑。很多学生学过多种语言后,却写不出有用的程序,更谈不上解决实践问题,毕业后找工作看到岗位要求“编程经验”就底气不足,望而却步。为解决这些问题,自2006年起我们就引入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并提出了三段式教学等研究成果。六年来涉及多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续几年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稳步提高,每年参加各类编程竞赛的人数和获奖人数都在上升。

案例一般由教师精选、设计并讲解其实现过程,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学,难以发挥其主动性。为使学生真正体验软件开发过程,需要他们主动参与到案例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积累软件开发的“工作”经验,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平滑过渡。我们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又研究了“互动案例”教学法,得到学校“521质量工程”的资助。“互动案例教学”有一条主线和两条从线:“以应用为中心”的主线是选定社会需求量高及企业最为关注的项目案例;两条从线是:①选取教学“案例”正本,用于教师讲授软件开发的知识点,使学生“被动学”;②确定“案例”副本,让学生根据案例正本“主动”地设计,实现该案例。副本案例与正本案例“互动”,从内容到形式辩证统一,使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

软件工程师还应具有良好的编程风格,能根据开发任务规划开发进度,估计程序规模,并采用TDD(测试驱动)开发技术,进行测试设计与测试执行。所以互动案例教学基于PSP过程,引入个体度量、个体规划和个体质量过程的概念,把计划制定、时间管理、缺陷管理、软件规模度量以及设计评审等内容纳入案例,全面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3、互动案例教学设计

基于PSP的互动案例教学重点是案例正副本的设计。正本案例从软件(程序)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到集成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我们走访了许多软件公司并和全国著名的培训公司如达内、师创等进行合作,结合实际项目选取学生熟悉的、易于接受的案例。案例设计采用PSP1的基本流程,并融入PSP0与PSP2的培养目标,做到新颖、实用以及目的明确。

互动案例设计步骤如图3所示。首先确定任务,这是案例设计的基础,不同课程确定不同的任务。下面以.NET框架下B/S架构程序设计为例讲解案例设计过程。WEB应用程序包括前台页面和后面的逻辑代码,比较流行的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OA办公等信息管理系统等。我们选取网上商城和教务管理系统作为开发案例,它们均来自实际的软件系统且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教学要求我们做一些取舍,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任务,每个小任务包含若干知识点,并由此设计时间管理、计划制定、缺陷管理、软件规模度量以及设计评审。系统可以分解为登录、查询等子系统,然后再逐步细化。

例如把登录子系统进行元素分解,具体到知识点可以分解为WEB控件的使用,如文本框、标签、按钮、图片控件;AJAX或微软VS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一般处理程序(*.ashx)以及数据库编程等。具体子任务分解为:①登录页面,主要包括文本框、按钮等WEB元素;②用于验证码改变的一般处理程序;③基本类,如判断是否登录的类、数据库实体类等;④后台逻辑代码,即页面对应的隐藏代码;⑤CSS样式文件与js代码。然后对每个小任务的工作量(时间)进行估算,具体单位为分钟。表1是登录案例的任务分解情况。

根据估计结果进行任务设计,设计时间日志记录表用于记录时间的进度。整个过程按照图1的顺序设计,根据项目的进度表使用Gantt图公布项目的进展情况,为每个任务分配ID并对设计、编码、编译、测试和后期的处理跟踪,填写各项数据表。最后根据跟踪数据对整个案例过程进行度量分析,使用个人过程提供的各种表格,完成对编码阶段每小时引入缺陷数统计,测试阶段每小时排除缺陷数统计等,从而计算出过程效益。例如通过计算程序的缺陷密度,来衡量软件开发人员的个体成长过程。

上述正本案例讲授过程中尽量还原真实开发过程,以指导学生进行副本案例设计与开发。与登录案例相关的副本案例是论坛的注册界面设计,具体需求如下:论坛发帖或回帖用户需要注册成会员后才能进行,注册界面简洁美观,注册用户需填写用户名、注册密码、确认密码、电子信箱和验证码等,注册成功后进入论坛主页,并对电子信箱合法性进行验证,密码不能为空且不能少于6个字符。要求学生根据正本案例进行任务分解、计划设置,并管理自己的编码、测试等过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度量评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