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1: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业职称论文

篇1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篇2

建筑企业的成本指的是在开展生产建筑产品的具体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具体来讲指的是实际的工、料、机、费方面的投入总和。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在完成一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对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在内的所有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获取利润。可以说,进行成本控制是现代建筑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

(一)全员性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全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建筑的成本控制尽管在实施中分散进行,但企业对整个控制过程负有组织、指导、监督和完善的责任;二是工程建筑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所有人员,需要人人参与并承担各自责任。

(二)过程性

建筑成本控制的实施对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直接耗费及其关联过程的费用投入,包括项目成本计划与执行、成本核算与考核、成本分析及成本纠偏,并且成本控制的每项费用支出活动都要纳入企业目标管理体系,这决定了建筑成本控制的过程性。

(三)实时性

建筑项目在实际操作中会有许多修改和变化,势必会引起项目成本控制模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成本控制能够实时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作出正确反馈,反馈的信息在经过综合处理和调整后对初始状况及时作出响应。

(四)一次性

建筑项目由于其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往往被归为单件式、一次性投入的特殊产品。这就是说各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成本形成难以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和预测,而必须“一事一议”。

二、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的原则

针对建筑施工项目开展成本控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实现通过各种手段的实施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首先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追求并达到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同时还要保证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以及在此过程中成本实现最低化的合理性,因为如果片面地追求低成本的效益那么必然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三全”的有效管理

开展对于建筑企业成本的控制还要保证全面成本控制的原则性。具体执行过程指的就是要逐步地建立起完整的针对目标的成本控制体系,最终实现针对企业“三全”的有效管理。所谓的“三全”指的是全企业、全员以及相应的全过程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一直都置于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之下。

(三)动态控制的原则

从性质上讲,施工项目的过程是一次性的。所以在针对其成本控制方面应当要强调针对项目过程中的中间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虽然说施工准备阶段只是针对整个过程的构想以及预计,但是在这一阶段整个的基本定局已经确定。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动,因此必须强化动态控制管理,以保证整体效益和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

三、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施工前期目标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建筑企业在投标报价期间为了能够中标尽可能的压低标价,有的几乎是无利可图,这样如果管理稍有不善就会造成企业的亏损。另外有些企业为了能够中标不顾资金成本、不考虑企业的整体资金发展和安排的需要,大量的承接需要垫资的工程,一旦企业自身资金不能够满足需要,就需要进行贷款,支付垫资成本,如果在前期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投标报价时未考虑到此种因素,则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施工阶段影响成本控制的几项因素

1、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材料成本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出库、使用及销毁的过程不监控、不重视的话,那么就会存在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的现象,不利于成本控制。所以材料管理的效果,能对整个成本控制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

2、机械设备使用维护费用高,利用率低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购买、租赁、使用、维护等的管理不规范,使用和操作人员的技术良莠不齐,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机械设备损坏和报废,另外企业下属各项目之间重复购买机械设备,没有形成循环利用,致使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被闲置,造成设备投资浪费。这样就会人为的加大成本的支出,不利于成本控制。

3、安全事故偶有发生

项目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应贯穿始终,如果企业不注重对全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误工、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发生重大事故则要有巨额的赔偿费并且影响企业形象、耽误工期,会严重影响成本控制,造成项目的亏损。

(三)企业的成本分析难以落实,财务管理水平过于老化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成本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关键是成本设计、成本预控、成本分折、成本纠偏、全员成本意识等规定的执行力不强。有的项目部没有开展此项工作,有的项目部虽然开展了,但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做到成本费用开支的具体分析,达不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致使成本开支失控的现象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仅仅是停留在最原始的“收、支、结余分配”的账务处理和分析上,没有建立与现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意识、内控制度,没有很好的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四、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认真仔细的做好施工前期的投标报价工作

在投标报价时要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不顾公司的承受能力而强行的承接工程。在报价前要仔细的研读招标文件里的明细条款,详细研究工程量清单、图纸的内容,这部分按照工程量定额计算误差应该不大。但是对于图纸以外部分内容的核定,项目人员一定要在投标签踏勘现场进行实际情况的考察,以便取得比较准确的估算。在投标时要考虑全面,充分考虑到施工工期的奖惩条件、工程款的回款等情况,以便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

(二)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抓好各个环节以便实现成本控制

1、加强材料费用的管理,减少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在施工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一般占到60%~70%之间,所以对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将会影响到整体的成本控制效果。针对材料成本控制要把握住材料的采购、入库、领用等程序。首先要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网上询价、多家的报价对比,在质量同等的情况下争取最低价采购;对于重要材料的采购,如钢材、水泥等材料的采购,要采取公开招标、签订合同的形式进行采购,以便能够保质保量、保证工期的正常运行。其次,在材料入库时,要有验收员进行点验,填写入库交接单后方可入库。最后,在材料领用时也要填写材料出库单,由专人签字后才能领用。财务部门要有专人对每一项材料的入库和领用情况进行稽核,要将财务账上的材料数额、金额与材料人员的材料帐相核对,起到财务监督作用,切实的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2、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降低设备成本

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费用的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规定,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免人为的误操作损坏设备,加大成本支出。其次,如果一个企业承揽了多项工程,则该企业可以成立一个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由公司统一购买金额巨大的大型机械设备,各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向租赁公司租赁设备,这样不仅节省了重复购买的费用,还避免设备的闲置,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降低了企业整体的设备成本。另外,对机械设备要定期的进行维修保养,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和延长机械的正常使用寿命,降低机械设备的损坏率,将机械设备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3、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工程质量

要定期的对全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才能保证工程的按期保质的完成,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使安全、质量的事故成本降至最低,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三)落实成本分析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监控机制

1、切实将成本分析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按月度、按部位及在完工后,要定期组织项目人员进行成本分析,参与成本分析的人员不仅是财务人员,还应包含预算、材料、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的人员,这样才能做到分析的全面有效性。在分析成本时应根据成本设计、预控目标和实际投入逐项分析,找出各项节约和超支情况的原因所在,总结成本节约的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分折收入、成本的量差和价差,从中寻找收入的漏项、政策性调价等因素,积极办理增加收入,控制成本费用的投入,并为以后的工程进行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和对策。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控机制

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就要求健全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完善财务手续,规范财务程序,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提高财务部门核算、监控、分折、服务等手段,加强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其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中去,以便于最终可以成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以及核算方面的核心组成人员。同时为了适应现代财务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信息化成本的有效核算体系,并将针对项目成本的核算成果进行对比和存储,来实现对于最终成本核算结果的汇总和核定,并最后交付到相应的负责人手中,进行最后阶段的核算控制。由于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原始的账务处理功能上,它还在企业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和作用,相应的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监控机制、内控机制,强调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其充分认识到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债务负担等问题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防止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从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简要分析了其实施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并重点就目前针对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策解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是要就相关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实现针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要求相应的开发单位还要尽可能地做到统揽全局,对建材市场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定额方面也要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对建筑企业成本尤其是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周婉,付磊,张弘凯.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建筑, 2009

[2] 黄炎贝. 浅谈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11;04

篇3

(二)成本与费用控制的方法不合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与费用控制大多数是由财务部门设计和实施。这使得成本与费用控制的具体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由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与工程开销,可能使得成本与费用控制方法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财务部门

的人员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账务处理和数据收集,对于在实际成本支出当中的费用变化了解不够充分,对成本与费用的控制不能很好的掌控,从而降低了成本费用控制效果。(三)建筑施工全程控制存在问题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之后,对于不同的项目,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预算成本费用,最后组织有经验的专家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但是,在施工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人员、环境、条件等原因可能存在成本费用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进而做不到成本与费用的全程控制,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与费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成本与费用控制意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与费用控制首先依赖于管理层的重视。只有管理层重视成本费用控制,才能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法,以及监督指导成本与费用控制的实施,保证成本与费用支出与使用的合理性。根据当今的市场环境的竞争状况,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者越来越多,成本费用的金额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企业领导层只有严格控制成本与费用的支出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利润,从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只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才能集思广益,找到更好的成本与费用控制方法,使得成本费用控制更加有效。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树立勤俭节约的文化理念,做好节约的宣传工作,赋予全体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成本与费用控制的细节工作和推动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成本与费用控制体系在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体系。其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控制企业的成本与费用。企业管理往往具有把握企业宏观局势和战略目标的能力,因此,管理层应该识别和评估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困难点和弱点,并结合所具有的资源和条件,把这些问题具体化,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控制措施,并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努力的收集数据信息,并进行归集和整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当竣工结算时,把各项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由预算部门进行审核,检查预算费用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偏差,并找到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核查各种材料、人工工资与机器的使用费用的准确性,保证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应当采用预算成本核算原则,及时的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保证成本与费用核算的质量。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时应当重视细节,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比如,当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当设计成本变化、变更的情况时,要注重结合自身的经验,并结合对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变化的经验积累,把握成本变化的情况,评价不利影响,负责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检查施工许可证件等措施尽量保证成本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而对费用控制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预算设定各项费用的支出指标,从而使得在保证业务正常进行的同时,降低费用浪费的发生频率。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做好成本费用控制,还应当保证执行的力度,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确保成本费用控制措施的实施。

(三)加强建设施工各个阶段的成本费用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结合不同的情况在每一项目中做好成本费用的全程控制。首先是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部门要依据施工方案和相关的报价资料,并结合项目的施工方法、以及相关的机器设备和人员等内容,把企业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基层部门,施工小组,从而确定劳动成本费用、材料成本费用以及制造费用。其次,建筑施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负责人要根据合同金额以及成本呢预算表编制详细的费用明细表,这中间必然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项目施工期间,有关成本控制负责人要加强对材料领料单以及劳动工时计量表的管理,进而保证财务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根据数据信息的归集结果,成本费用负责人要进行成本差异分析,将实际消耗的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对严格成本费用控制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浪费成本费用的人员给予惩罚,从而从根源上杜绝浪费,节约成本支出。最后,当项目竣工结算时,成本负责人也应该保持谨慎,及时的核查材料出库情况,把控材料退回以及退料单据的编写的审查工作,从而保证竣工结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篇4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是根据创业教育的概念来确定的,创业教育加上创新,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涵,那就是用新的思想和新的行为,进行新的创业形式和创业内容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从新思想出发,把创业概念融入教学中,从而营造出创业教育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的自主能力。要深入理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点: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创业的内涵,并懂得如何创业。把握的要点不是让学生毕业就去“练摊”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他们具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技能,为创业打好基础;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与其他院校和社会组织的创业教育雷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更突出其创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对自己的技能充满信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创业素质;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孤立的一个单学科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理念,创业能力不仅是自主创业能力,更是岗位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岗位的培养来完成的。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个人能力、创新思想等多方面的因素,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

1.2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创业教育的第一大作用就是给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对各个行业的认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的专业知识;第二大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只有通过创业教育,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创业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提升自我创业的能动性,从而支配学生进行创业行为;第三大作用是提升学生的创业品种,培养学生创业品质,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正确创业,还能够通过创业品种的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大功能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题教育中提升创业教育的理论能力,在实践基地提升岗位创业能力,从而提升实践创业能力。

2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1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在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里精神培养需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要给学生大量的各个行业成功人士的创业资料信息,通过这里宣传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聘请成功人士、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培训师等进行创业讲座,用实际案例给学生做创业指导。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建筑业分析”“、现代建筑企业运营模式“”什么是企业想法”、“自我评价练习”、“你最适合创办哪类企业”“、市场调查分析”“、资金的运用”、“现代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创意的概念真实起来,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

2.2注重实践提升岗位创业能力

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创业培训平台,建立起以院校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实践基地,与设计工程单位、房地产公司、建设工程公司、装饰公司等多家单位进行横向联合,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把这些单位的专业人士请进学校给学生做创业实践讲座,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这些单位进行实践,通过岗位实际提升岗位创业能力,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为这些单位献计献策,这些单位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设想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工作奖励,通过实践能够为学生排除创业中缺乏经验的障碍,更快地提升创业能力。而通过对实践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单位的现有状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通过实践岗位,实现岗位创业,进而实现创新创业。

3高职建筑工程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3.1以实践带动理论推动职业素养的提升

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必须首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新的思路是先实践后传授理论知识,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反过来,从实践到理论的逆向探索。在实践的工作岗位,学生积累经验体验岗位创业的感觉,然后再运用实践知识来进行理论学习,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内涵,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自我创业与岗位创业相结合

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进行自我创业和岗位创业相结合,是更有效的创业教育途径,鼓励学生先就业在就业岗位进行岗位创业,然后再在岗位创业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业。岗位创业是自我创业的基础,自我创业是岗位创业的发展和提升。

篇5

持有型为主的商业地产主要经营收益为租金及物业增值,是以实现营业周期内运营成本最低、运营收益最高为目标的商业地产项目类型。因此,商业地产项目与住宅项目相比,对开发技术要求更高,同时,运营增值空间也更大。由此可以看出,决定商业地产项目适合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着力点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商业地产项目多采取租赁为主、租售结合的经营模式,与传统绿色建筑住宅项目相比,改变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分离的尴尬局面;第二,与传统绿色建筑住宅项目相比,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投资规模更大、回收期更长,但同时运营增值空间也更大。这两个因素都导致了投资方追求的将不再是能够赚取市场眼球以其将建筑产品卖个好价钱的绿色建筑评级指标,而是真正能节约后期运营成本的绿色建筑运营指标。而这种通过运营成本节约弥补前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动机将有利于改变传统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弊端,成本管理所关注的将不仅局限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还要充分考虑运营阶段成本情况,以项目特定运营周期为视角进行项目开发成本管理研究更有意义。

2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建造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对发展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建造成本的控制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项目成本参考数据缺乏或不准确,又没有合理的、简单可行的绿色建筑成本投入绩效评价标准,因此,许多开发商难以确定合理的项目目标成本,使后期成本管理困难。

2)项目设计指标偏高,又没有评价体系进行规范和指导,造成能耗浪费严重。

3)缺乏系统设计的理念,许多商业地产项目成为技术堆砌的产物,实际节能指标远低于设计节能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节能技术不实用且成本高昂,未能实现绿色增量成本和效益的有效平衡。

4)缺乏有效的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成本动态管理方法,对项目的管控偏管理而轻治理,项目过程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

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规模大、参与方众多、技术复杂的特征决定了其成本管控过程的复杂性。基于绿色项目设备的循环周期N进行的成本管控视角,以下从决策设计管理、制度管控方面对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成本管控的要点进行论述。

1决策设计管理

(依靠绩效评价体系作出判断)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决策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决策阶段尤为重要,可行性研究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尽量使绿色建筑咨询顾问提前介入项目,以便绿色建筑顾问从决策设计阶段即可对项目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出意见,避免方案确定后因绿色建筑申报引起方案变更所导致的成本增加。

2)可以采用成本预估和效益回收预期情况对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形成较为可信的绩效评价结果和运营成本分析。

3)坚持资源节约的理念,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在确保项目使用功能及舒适性的前提下,权衡优化设计指标,避免设计指标偏高造成的资源浪费。

4)重视各专业设计的系统整合,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涉及专业众多,技术体系复杂,与传统的住宅或非绿色建筑商业项目相比更加重视专业穿插,对于设计的精细程度也要求更高,商业项目的系统性要求亦更高,因此,各专业要从概念设计阶段就紧密合作,通过精细专业化的设计,对各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统筹优化,避免专业设计冲突导致的设计变更或者后期节能效果不理想。

5)技术选用要兼顾技术的适宜性及可用性,既要充分与当地气候、水文条件相适应,且兼顾绿色建筑商业地产的实用功能要求,又要有技术成熟且易操作的特性。

6)要兼顾所选用技术的前期施工及后期运营成本,以特定的运营周期为视角进行项目经济分析,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建造成本及产生效益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真正实现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使用成本最低”的目标进行方案选优,确保实现科学决策,全面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制度管控

(项目治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各个参与方在项目中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给项目整体的实施带来了难题。然而目前,我国对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成本管控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对施工阶段居多,且大多重管理轻治理的思维倾向也十分严重,这极大地制约了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更需要有效的项目管控机构,实现对项目从制度到流程的全方位管控,即项目治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项目管控模式。对于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过程,强调的是在项目参建各方的协调下,在项目建设各阶段都能够体现绿色建筑的特色,这就要求项目参与各方的有效沟通和协调,通过良性的沟通避免造成绿色建筑特性的缺失,保证绿色特性的可用性。因此,在绿色建设项目的项目管控模式中,主张做到摒弃静止的、片面的和孤立的立场和观点,坚持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项目管理和治理相结合的项目管控。实现项目治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项目管控模式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完善的责、权、利分配制度更好地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此治理模式下,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绿色建筑建设管控过程中,绿色等级方面及商业项目功能需求的实现是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体系,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环节,并通过项目治理在参建各方中完善责、权、利的配置与制衡,从而维持项目交易中的一种良好秩序的过程,这种秩序绝非只是在出现治理问题时才需要,而是贯穿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实现项目治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项目管控模式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建立以项目建设目标为导向的项目管控结构,使最有能力,最有积极性做出正确决策的人掌握决策权,以合理的部门责、权、利关系和有效的执行力去开发和利用最合适的资源,从而在此制度下,更好地通过项目管理实现资源、能力和态度的匹配,配合有效的监督机制,实现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和节能减排的项目目标。

3建立独立的商业绿色建筑项目节能及效益实现的绩效评价及管理平台

(商业绿色建筑项目的项目核心管理目标统一)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成本管控模式的探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数据缺乏,这就要求参建方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通过绿色建筑专题会议、论坛等平台学习新经验,并根据项目自身开发和运营特点进行改造实现为我所用,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数据库的积累,并在施工阶段就要形成项目节能及效益管理平台,实现能耗指标监测、节能成果展示和对外宣传的展示平台能耗在线监测,以便后期跟踪各项技术的实际运营效果,积极总结经验,完善节能技术措施。最终通过积累和分享,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的模块化的设计、生产,有效形成成熟做法的拼接复制,形成节能技术的菜单化操作,模块化设计、成本测算、工程实施一体化操作;最终实现绿色建筑商业地产项目成熟成本管理模式的推广。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1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造成成本支出大,效益低下等不良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在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级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但弄不清盈亏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把业主——总包——分包关系理解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合同观念、经济意识,或者由于不涉及较大切身利益关系,有的虽然意识到要找建设单位办理签证手续,但遇到建设单位不愿签或有意拖的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1.2成本核算留于形式,指导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按图按现场指令算量,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由于项目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或者没有栋号、班组成本分解,因此对项目施工指导意义不大。再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没有直接挂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情况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负责工程部分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只要进度跟得上,总体感觉就很良好。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1.3缺乏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

产品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作为施工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目标成本)十分关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间接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都是一些空洞的理论性规定,根本无法执行。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因为各工程项目之间没有可比性,结果到下一个工程项目照样如此,使目标成本永远停留在目标上。

1.4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每个岗位责权利不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职工所关心的,就是企业执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是否有力度。

1.5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整体成本管理观念

在现行的成本管理模式中,成本管理的要求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层次上。对企业的职能部门及附属机构而言,成本控制的意识还不强,认为这是项目部的事,没有形成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其成本支出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造成管理成本过大、企业整体效益低下的现象。在项目经理部,虽然采取一些加强成本管理的措施,但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或一谈成本管理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工作。

1.6没有建立完整、明确的成本责任制

建筑企业原有成本管理模式中,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全过程处于割裂状态,如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职能在经营预算部门:成本控制职能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和供应、劳资、设备等各管理部门;成本核算职能在财务部门。工程项目责任成本和对责任成本指标的反馈修订完善以及分析考核等工作尚未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由于责任未能得到完整、明确的划分,当面临成本管理产生的具体问题时,就成了“谁都该管,谁都管不了”,或者“谁都有责任,又谁都负不了责任”的状况,这样的责任制是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

2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价值

2.1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各项管理活动、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没有成本管理的发生和运动,各项管理活动也随之而终。成本管理无时无刻不在制约、影响着各项管理活动,并与管理的结果产生直接关系。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内容,而且反映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和工作质量,成为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客观公正的标尺。离开了成本管理,建筑企业要取得最大的成本差异,追求低于同行业平均成本水平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成本管理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起点,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终点。

2.2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增加盈利的途径

增加利润是企业的目的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2.3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所有者要求利润分配的压力。建筑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建设或是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利润分配。

2.4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把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成本水平之下,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可以降价去参与投标,用以扩大生产规模,规模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寻求新的发展。

2.5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的依据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代表着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绩效评价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同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水平和结果,也可使建筑施工企业从最基本的角度掌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状况及管理的实际水平,是绩效评价中最直观的依据、量化评价的素材,成本管理的业绩是项目管理客观公正的标尺,这杆标尺将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业绩亦为建筑企业制定、实施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邝伟文.论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5,(8).

篇7

一、业主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

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关系重大。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严重影响承包商的信誉,也将影响工程建设项目业主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监理工作的好坏。因此,工程质量问题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利益之所在。搞好工程质量控制,是有关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作为业主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以质量控制为纽带,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二、业主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工程质量是水电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业主可按以下内容对水电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控制。

1.预测建造期和使用期对质量影响的全部因素,做好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规划。

2.选择资质等级、经验、信誉合格的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必须涉及质量条款并明确质量责任。

3.做好对重大技术方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4.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如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施工准备、材料机具供应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5.做好质量信息反馈,通过组织与协调手段,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三、业主对设计、监理、施工的质量控制水电建设项目从决策到验收交付使用,共分为四个阶段,即:

(1)工程立项阶段,(2)设计阶段,(3)施工阶段,(4)工程验收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除第一阶段和监理、施工涉及较少外,其余三个阶段无不涉及,而涉及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质量,从设计质量、监理质量到施工质量最终凝结成工程质量。而在各阶段,业主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来最终完成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业主对设计的质量控制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及时准确地提供设计图纸、处理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业主对设计的质量目标要求是: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合理、经济、防灾、安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1)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有关批文、资料,编制出设计大纲或方案竞争文件,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争,评定设计方案。

(2)进行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的资质审查,优选勘察、设计、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和按合同实施,并加强对合同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3)设计方案审查。控制设计质量,审查设计方案,以保证项目设计符合设计大纲要求,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符合国情,工艺合理,技术先进,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4)设计图纸的审核。设计图纸是设计工作的成果,又是施工的直接依据。所以,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最终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审查上。

初步设计图纸审核。初步设计是决定工程采取何种技术方案。审点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是否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标准。

技术设计图纸审核。技术设计是初步设计技术方案的具体化。审点是:各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图是对设备、设施、建筑物、管线等工程对象的尺寸、布置、选材、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是指导施工的直接依据,从而也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审点是:使用功能是否满足质量目标和水平。

(5)施工配合和竣工验收。业主组织设计单位进行配合施工,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问题,解决施工单位、业主提出的质量问题;二是设计变更和处理预算修改。竣工验收既是对施工质量的最后考核,也是对设计质量的最后审定。验收期发现的设计或施工质量问题,有一个质量问题消除期,限定设计与施工单位消除质量问题的期限,限期完成。

2.业主对监理的质量控制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水电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以及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地对实施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业主应将委托的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就质量控制而言,应委托监理以下内容:

(1)督促承建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实施。

(2)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控。

(3)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施工,控制工程质量。重要工程要督促承建单位实施预控措施。(4)抽查工程施工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复验签证,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5)组织工程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并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评估意见。

为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履行监理合同,业主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优选监理单位。在此基础上,业主通过对以上委托内容具体实施过程的监督控制,使监理工程师较好地履行监理委托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

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3.业主对施工的质量控制项目业主在开工前,应公开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监理依据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后,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业主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2)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的互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质检员的巡检,以及业主、监理、设计及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

篇8

关键词: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保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健康安全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威胁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对建筑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改善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必然。我国在推行OHSMS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障碍,例如思想观念,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该体系仍不能在建筑业顺利推行。

根据对以往建筑企业推行体系的经验借鉴和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人员方面的问题

1.1施工队伍素质低下

建筑企业作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受过专门的施工方面的培训,同时国家缺乏相应的工人教育培训框架体系。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与经济发达国家比较的情况见图3-1。

图3-1 经济发达国家与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素质构成对比

据统计,经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到从业工人的35%以上,而我国仅占7%左右。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75%以上属农民工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高级工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项目经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起码的条件和素质,有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们的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作业素质水平也不高,而OHSMS的推行需要每个施工人员切实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主动的去执行、维护。施工人员本身存在的弊病直接阻碍了OHSMS的贯彻[10]。

1.2缺乏对OHSMS体系的正确理解

虽然,我国建筑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然而建筑业绝大多数建筑业从业人员仍然是素质较低的农民工,这些工人由于对自身基本需求方面的不重视,对OHSMS不会主动去关心和了解;另一方面,在已经推行OHSMS的建筑企业中,大部分推行者在推行体系的过程中,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确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因而也影响到了体系全面有效的推行。

1.3安全思想意识淡薄

迫于建筑整体人员素质的低下,以及在安全文化方面的匮乏,他们不会主动的去加强安全方面的修养和认识上的提高,只能在意识领域被动接受这种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从而,这种本质的落后观念造成了推行中的障碍。同时OHSMS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一些企业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该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机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管理方面问题分析

2.1政府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推行手段

目前我国在推行该体系时,政府部门没有建立有力的安全健康委员会,去参与有关活动,承担相应的职能;同时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健全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的条例、标准;没有把体系文件审核规范变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导向和行政作用;没有给与各方面的支持如:财政、其它政策方面;政府尚没有适时采取强硬措施,用行政手段强制其建立OHSMS,并通过认证审核。

2.2政府没有把安全监察和安全管理分开

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后,有些管理人员忙于调查处理事故,顾不上经常性的预防和监督检查,没有把监察和管理分开;同时也没有组建一支合格的安全监察队伍去强化行政执法的客观需要;企业的具体工作和标准拟定的人员没有严格分开;没有发挥监察的途径和手段。

2.3企业管理层对OHSMS缺乏理解

OSHMS标准所提供的只是管理标准,也就是说是一种管理方法,除要求具体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该标准,还要求组织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该标准,对该标准有充分的理解。否则,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无法保持和实施的。

如果没有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如果离开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该标准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文件写得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笔者对一期参加项目管理研修班的同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建筑企业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最高管理者对OHSMS认证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缺乏对OHSMS方针的统一认识。

2.4企业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现在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管理都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而同时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没有建立起现代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以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管理、工作绩效与报酬相挂钩,人员职责没有明确,没有形成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3法制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很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应用指南》、国家经贸委还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同时质检总局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但是有些只是有条文,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而且有些法规欠缺与企业实际的结合,所以在一定基础上,没有很好的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而且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很欠缺如:对OHSMS执行方面欠缺法律约束等。

3.1体系本身缺乏强制性规定

是否贯彻OHSMS标准,是否建立和保持OHSMS以及是否进行OHSMS认证审核没有明确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所以这样在组织还未充分认识到建立OHSMS的意义和作用时,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摒弃传统的管理方法。

3.2与体系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

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全面支持OHSMS体系推行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如:没有明确建设项目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没有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的法律要求 。

4职业健康安全投入方面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OHSMS,并取得良好的绩效,需要大量的硬件(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及软件(教育、培训、信息)投入,但是在一些施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施工企业,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不会看到体系管理带来的无形和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因而没有加强在体系方面的投入。

4.1对现场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篇9

建筑业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更是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差,与项目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把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

施工项目:投标—中标—施工—竣工—保修期满。

1选好项目经理

⑴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

⑵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⑶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对项目详细评估、签好合同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首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分析控制等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承包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因此要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另外,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特别是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避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

4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

⑴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⑵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⑶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5激励约束机制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⑴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

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篇10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都是建筑行业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样就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竞争力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所以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方面。为了使建筑的质量提升,我们列举了以下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混乱的操作顺序以及施工工序造成了工程质量的降低。由于在施工之前已经对每个工序进行了有序的排列,已经良好的安排好了施工时间,因此施工工序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建筑企业要良好地安排好施工工序,要严格依据计划好的施工流程来安排工人,尽量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且由于某些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为了追求私利而降低对材料的要求,购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甚至少用料,用差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施工人员不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造成了施工工艺的降低,进而无法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中都存在此类现象。我国的建筑行业主要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种强度较强的材料,因此只要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了,就会衍生一系列的建筑安全问题。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保证混凝土的高质量,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这也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1】由于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在混凝土的工艺选择方面存在较大缺漏,导致了混凝土质量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最后,建筑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建筑质量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但是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制度中,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上,通常以常年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致使安全突发事故频发。建筑工程管理这种专业性强的工作无法仅仅依靠经验来施行,这种依靠经验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建筑质量,同时也拖延了工程进度,企业也由此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对策

首先,实际施工必须要依照原先设计好的流程与工序,不折不扣地完成。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情况复杂多变,工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多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工序上出现疏漏容易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有关人员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避免由于验收单位不满意而出现工程返工的情况,这样就使企业蒙受大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疏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了材料的种类、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设备的选用等方面,只要在严格查处这些方面因素的有力保证下,才能有效提升建筑物的质量。上级部门也要对施工人员施压,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操作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接下来的建筑工程施工;选购质量较高的施工材料,并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调配材料,有效地保证材料选用的正确性,尤其是在材料的购置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来购买,避免出现相关人员在其中谋取私利的情况出现,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完善施工技术,由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项目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瞬息万变的施工技术给施工方带来的不小挑战。施工企业要以精湛的施工技术来达到较高的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选用质量较高的施工设备,品质较低的施工设备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2】在工地上配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最终建筑物的质量,因此配备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测,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高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重以工程本身为主,工序鉴定不能盲目而缺乏方向。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的范围涵盖有工序操作质量,以及产品的质量等方面,这种抽查可以是不定时的,也可以专门挑选时间进行,目的是测量实际操作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更改,以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施工要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考虑到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应用的范围之广,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避免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建筑工程出现瑕疵。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涵盖了骨料质量高低、水泥的好坏以及添加剂的选用。要选用质量高的骨料,就要分品种、规格、产地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对没有通过检测材料要坚决抛弃不用;结合到制造工艺来选用相应添加剂,并考虑到添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谨慎地选用添加剂的种类;在施工过程中,要以施工要求为基础,选取适合的浇筑方法与浇筑时间,并严格掌握好浇捣时间,避免混凝土成型出现错误,在其成型前择机进行两次压实,将内部的气泡排出。在最后进行验收时,模板拼接要仔细缜密,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3】

最后,完善健全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定下来的制度。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只有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因此切实有效管理制度的出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有较大的加成,助力了企业的腾飞。

三、总结

改革开放正在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向前带来了更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在这样的浪潮中,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表面的繁荣下隐藏着我国落后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相信有了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施工单位的贯彻执行,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建筑能够拔地而起。

参考文献

篇11

0引言

实行工程项目总承包已经成为世界建筑业的一种必然趋势,世界上著名的225家大型公司中,大都具有总承包的能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也形成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有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但是,在我国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职称论文。

1工程总承包概述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可依法将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合同约定的内容向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形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1]。

2我国建筑企业工程总承包方面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设计单位改革缓慢且不彻底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9]101号),指出“设计单位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工程公司、咨询公司、设计事务所、岩土工程公司等模式进行改造”。可见政府是引导设计单位发展以设计为主体的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但是很多设计单位并没有真正按国际型工程公司模式进行改革,其服务功能和组织体系还没达到要求,只是设立了二级机构工程总承包部,并没有真正的项目控制部、采购部、施工管理部、试运行部等部门。而且很多设计单位的人才结构和技术管理体系还比较单一,还是以设计为主。

2.2总承包企业国内市场疲软且低效虽然我国正在推行城市化建设和基础建设,工程项目很多,但是,由于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还不是很成熟,与之配套的相关软硬件条件也不成熟,很多业主并没有采用总承包形式进行招标。据统计2000年我国总承包分额仅占1%,这与发达国家的30%相比差距很大[2]。由于国内市场的缺乏,使得我国的总承包企业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基础,发展缓慢。此外,我国总承包企业效率比较低。2002年全球225家最大承包商统计中,我国企业有43家,占总数的19%。总承包额71.3亿美元,占225家承包商营业总额的6.10%,平均承包额为1.66亿美元[3]。

2.3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承包企业很少,目前只有化工、石化等行业有少数国际型工程公司。而且我国企业业务范围比较狭窄,以劳务承包为主,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分额比较小。

2.4施工总承包占主导地位在我国,工程总承和项目管理企业起步的比较晚,各种法律、规范、控制手段和运作机制等还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有各自的利益主体,要通过改造和重组建立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所以施工总承包是目前国内普遍实施的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

3构建建筑业的商业生态系统

整个地球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也可以是生态系统,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建筑业也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系统不在乎大小,只要它具有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遵循商业生态系统的规律,那么它就是商业生态系统。建筑产品不同与一般的商品,具有资金投入大,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它涉及50多个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关系复杂,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内涵最小,但最重要的是核心系统,主要由设计、勘察、咨询、施工、业主等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是建筑产品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其次是支撑系统,主要由分包企业、供应商、政府审批部门、金融机构等组成,这些企业和组织是建筑活动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保障。再次是系统,主要由供应商的供应商、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标准组织、各种材料的研发机构等组成,这些企业和组织虽然离建筑产品的生产活动比较远,但是却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最密切,能不断给系统内部带来新的活力。

4商业生态系统对发展工程总承包的意义

4.1改善业主关系,发展国内市场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后,各个参与方都是以顾客利益为基础,以整体利益为目标,实行利益共享。这一点对于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很重要。我国总承包市场分额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业主不能分享总承包模式带来的利益,更多地选择传统模式,采用直接分包的形式来分享专业化施工的好处。在商业生态系统中,业主可以通过利益共享切实分享总承包模式带来的成本的节约,获得利益。只有这样,业主才会愿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招标,才能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国内市场,才能借助国内市场的给养使我国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增强竞争力,更多的争取国际市场分额。

4.2依托生态系统,组建总承包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领导商业生态系统的条件和能力。商业生态系统是基础,共同进化、利益共享的特点保证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有能力支持组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建筑业的核心系统具备了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部的功能单位,有条件组建工程总承包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组建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是系统整体利益的代表,本身不是利益主体,它的存在与发展都植根于商业生态系统之上,是产生于稳定的协作。它的任务就是承接业主工程总承包的委托,并作为项目平台协调各企业顺利完成项目。其组织形式如图1。

4.3提高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商业生态系统是建立在分工协作基础上的。通过分工提高各类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做到大而专,小而精,提高企业效率;通过协作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效应,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效率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的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把企业从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全面提高我国总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结论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建筑市场的一种趋势,是我国建筑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市场分额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在我国要快速实现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不容易,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寻找新的途径。通过商业生态系统来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商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能充分结合我国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商业生态系统来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能解决我国目前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借助商业生态系统,组建新型的总承包企业,是在我国总承包模式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会计体系 建筑业

0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 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 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 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 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 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 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 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 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 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 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 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 中国质量报,2006.4.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