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注射室护士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爱岗敬业,积极进取
自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不仅要求护士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有娴熟的注射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稳定的心态。特别是在对儿童输液中要用心研究,仔细探索每个患儿血管的特点,才能真正干好护理事业,提高穿刺输液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为此,多年来她一直战斗在护理工作的第一线,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护理技术,她特别擅长疑难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受到患儿家属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回顾总结***同志的工作,扎实敬业是一个方面,敢于创新、善于工作更是她的一个显著特点。她在护理工作中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理念也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时期的护理工作已不能停留在解除疾苦上面,而要在解除疾苦的同时让病人得到人文关怀。她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轨过程中,积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
二、医德至上,服务优质
这些年来,她始终坚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自觉与不正之风作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做到立场坚定。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等服务理念,秉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原则,狠练内功,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把病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把病人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主动配合护士长搞好科室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开展各种新护理技术项目,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使科内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同时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钻研新的护理技术,并有效地利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三、 倾力奉献、无怨无悔
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护士,平时的工作繁重而复杂,需要面对的问题形形。她坚持参与临床第一线的护理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同情之心去温暖每一位病人。特别是在重危病人的抢救护理上,更是身先士卒,不论身在何地,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她总会出现在病房里。但她从未喊苦叫累,从无怨言,总是尽心尽责的把工作做好。记得有一次,有一位产妇需剖腹产手术,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同志正在家睡觉,手机突然铃响,接完手机后立即起床,冷水摸一把脸就出门,到医院后 在产妇做完手术,安全返回病房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了,人也已经筋疲力尽,但是考虑到病房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小睡了片刻,早上又准时上班去了。后来她笑着说:“谁叫咱们是白衣天使呢,天使就得这样。”
四、服从安排 忘我工作
2009年,首发于北美的甲流很快在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流行,我国也很快出现了疫情,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全区卫生系统紧急行动起来。当绝大多数人还处在恐惧、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承担起了甲流的宣传教育及防护培训任务。为完成好此项工作,她和同事们一道查阅资料,根据要求撰写宣传教育、制定防护措施与程序,并练习防护服等的穿脱要求,并对第一批进入发热病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
——2010年10月,渝水区良山中学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甲流疫情,为防止甲流的扩散,区卫生局抽调她与其他医护人员组成“甲流治疗组”,第一批进驻该校进行甲流疫情的防治。家人得知情况后很为她担心,她母亲担心得掉眼泪,但她没有退缩,没有要求离开,凭着对甲流的防控知识与防治措施的了解与掌握,她做好了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面对严重疫情,他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在学校的一角建立了隔离病房,隔离病房内十分简陋,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水桶与天花板下那时转时续的老旧电风扇,但是本着从严、从紧、从细,坚持、坚定、坚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顾自己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身赴一线,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并积极为甲流患者和学校的老师学生做心理疏导。住院病人有时每日最多时达到二百多人,但护士却只有四名,她每日穿着防护服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十月份气温还好高,常常汗水满身,做完清洗消毒后回到寝室,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十分疲惫,感觉有些不适,但不跟领导反映,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想:“在这关键的时刻,我绝不能倒下”。就这样的坚持工作了一个多星期。
——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对甲流情况不了解,所以都很惶恐,她还与组里的同志以“甲流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为理论导向,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对老师、学生及家长宣传防控知识,让他们明白了甲流是可以防治,掌握甲流防控知识和措施,增强了他们的防范意识、自我防控能力。她常对大家说,“对待甲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相信科学,不要慌张,心态要平和。甲流毕竟不是‘非典’, 致死率也没那么高,只要进行有效防控,就不会被传染的”。并且她还特别提出了几条小建议:尽量不出校,去食堂等人流密集地要打好时间差,减少接触机会;不熬夜,多休息;注意个卫生,勤洗手,常清洁;适当锻炼,增强抵抗疾病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1-01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用药各类的广泛,以及疾病种类越来越复杂,对医院临床护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评价医疗体系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1]。门诊注射室具有业务量大、患者多、流动性强、工作量大、用药种类多等特点,易存在护理风险隐患,影响注射室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性[2]。因此探讨与研究注射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对风险的对策,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事件,为医院护理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门诊注射室共接收患者2236例,男性1365例,女性871例,年龄12-64岁,平均(38.2±4.9)岁。
1.2方法:将所有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取和筛查,记录临床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例数。建立护理风险研究小组,由注射室3名护士负责,将所有护理风险产生原因共划分为四大类:(1)药物因素;(2)医护人员因素;(3)患者因素;(4)管理因素。
1.3统计学方法:软件采用PEMS 3.1,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认为P
2结果
如表1,药物因素是引发护理风险的首要因素,占39.13%,明显高于其它因素(P0.05);管理因素占护理风险的13.04%,明显低于其它因素(P
3讨论
总体而言,我院门诊注射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06%,但通过对风险诱发因素的总结发现,很多风险是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的,根据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几项:
(1)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质量、保质期、用量、用法等是导到用药风险的直接因素,与此同时,用药配伍的禁忌等也值得关注,用药不对,造成患者发生不良的临床反应,及易引发各类危险事件,甚至危急患者生命健康。
(2)患者因素。患者具有主观意识,由于学历、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等的不同,患者对于临床护士的相关指导与叮嘱有着不同的依从性,从而造成部分患者未能严格遵医嘱而产生护理风险。
(3)医护人员因素。由于工作量大、负担重、患者要求多等,护士难免在临床发生遗漏、粗心大意等问题,给护理风险提供空隙;另外,还有少数护理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临床不能够严格遵照注射室相关规定,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4)管理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门诊注射室的相关管理办法也应随着临床的需求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比如目前临床缺乏相应的阶段性技术培训、患者管理与健康教育办法等,这些都给护理风险提供了发生的机会。
4对策
诚然,护理风险客观性存在,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和体制来加以预防,从而避免遏制隐患,避免风险发生,或者将已经发生的风险控制在最小损失范围内[3]。根据本研究的护理风险产生原因,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进行风险管理和预防。
(1)体质的规范与完善。为尽可能地避免门诊输液室的用药风险发生,首先要从整个科室的日常管理制度及用药规范细则入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且附加一定的奖惩措施,使护士工作过程中有所禁忌,备加小心。要从输液前、中、后三个时期制定相关的护理程序及规定。用药前必须认真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必须先做试敏;用药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输液速度,严禁患者自行调速,并为患者讲解输液用药等常识;输液后,认真对护理情况进行登记,字迹清晰、记录详实。
(2)理念的改进与流程的创新。门诊用药必须以“零缺陷”为管理理念,虽然安全不存在绝对,但从思想意识上要首先告诫所有的医护人员,患者的生命和满意度是最中心的问题,因此“零缺陷”是门诊输液室工作中最基础的问题。再进一步通过各类培训、讲座、实践,来提高护士们对于用药风险的防范意识,将易出错的问题总结起来,使更多的人加强认识与关注。
(3)医护人员的思想转变及防范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不仅具有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作用,还能在不断地重复与提示中,强化护士们对于风险防范的能力与意识。组织护士对用药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通过讲解与讨论,使护士之间形成交互性的交流,将一个知识点扩展给多个人,将一个实践经验传播给很多人,这样不仅节省了会议或讲座的时间,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对于用药知识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手术无论大小,患者在心理上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病人进手术室,往往有种“生命掌握在医护人手中”的心理,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结。故手术室护士必须态度和蔼、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注意各方面的修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
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二、术前防视护理
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三、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品管圈亦称持续质量改进,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的组织。其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并进行讨论,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1]。品管圈活动来源于日本,是一组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中国质量管理中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集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我院门诊注射室针对环境嘈杂烦乱这一问题,确立了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组圈 2013年6月,我院门诊注射室6名护理人员自发组圈,成立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大专5名,中专1名。召开会议1~2次/月,1~2h/次,由1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确定"玉兰花"为圈名,其寓意是6位护士就像一朵6片花瓣的玉兰花,共同协作,团结互助,向一致的目标(整洁,安全)奋进,并制作了圈微。
1.2选题 首先,每个圈员分析2013年1月~6月注射室护理缺陷和质量检查等资料,提出护理工作中急需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2]识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认为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得分最高而被列为主题。
1.3要因分析 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认为管理流程不完善,护士专业技能缺乏,信心不足,患儿不配合为主要问题点。见图1。
1.4制定对策并实施 统一思想,小组召开会议,积极讨论,一切以改善治疗护理环境为目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采用PDCA循环。
1.4.1合理划分区域,责任落实到人,采用定位,定量的方法进行,抛弃不需要的东西或放回仓库,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及氛围。监督员进行1次/w随机检查环境整洁度。
1.4.2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经验,避免不熟练的技术和盲目的穿刺。
1.4.3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儿要耐心的引导,学习并掌握患儿的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小儿输液室播放一些小孩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和一些轻松的儿童音乐,转移小孩对疼痛的注意力。对年长患儿可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对婴儿可采用逗引的方法,消除恐惧心理,起到有效的安抚作用,减少了哭闹,躁动等不配合行为。
1.4.4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稳定,穿刺失败时对家长过激语言学会克制自己,冷静对待,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可放到最后或请其他护士帮助。
2 效果评价
2.1有形成果 改善前中后数据。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见表1。
2.2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愉悦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通过定期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个体自信心,责任感。见表2、图2。
3 总结
品管圈活动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小组内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已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门诊注射室是人们患病初期集中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比较忙的一个科室,护士长期工作在一个患者密集的场所,容易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使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使职业危害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危害因素
1.1.1 噪音 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就是噪音。为了便于工作,注射室一般设计面积为50~80 m2,相对较小,而患者有时多达100人次,加上陪护家属,人多嘈杂;还有患者的、不合作小儿的哭闹,形成了一种高分贝噪音的环境。常时间处于噪音之中,能导致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等[1]。
1.1.2 锐器伤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2]。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注射时,都要接触到安瓿瓶、尖锐针头等物品,容易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
1.1.3 劳损伤 由于患者多,护士的工作量大,加上长时间站立、日光灯的长期刺激,易导致颈椎病、腰腿疼、下肢静脉曲张、眼干涩等劳损病。
1.2 生物危害因素
1.2.1 病毒 因针刺伤容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因皮肤接触可能传染带状疱疹;因吸入流感病毒含量高的空气可能传染上感。
1.2.2 细菌 注射室患者多,空气污浊,尤其是有被漏诊的具有传染性的早期开发性肺结核患者,使注射室护士容易患肺结核等细菌性疾病。
1.3 化学危害因素
1.3.1 消毒制剂 用于注射室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器械消毒的各种制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鼻炎、结膜炎、头痛、记忆力减退[3]。
1.3.2 化疗药物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为了方便,选择在门诊注射室做化疗。在化疗药物的配制过程中,均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含有药物的微粒或气雾污染环境,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4]。
1.3.3 臭氧 紫外线消毒空气时产生的臭氧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吸入臭氧,有诱发肺纤维化的可能[5]。
1.4 社会危害因素
1.4.1 暴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过度增强,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暴力已经成为威胁护士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1)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有时因为小儿静脉注射失败,家长就心疼而与护士发生争吵,盛怒之下家长很可能做出不理智行为,推打护士情况时有发生;(2)有些醉酒患者,神智恍惚,异常躁动,很容易误伤护士;(3)打架、斗殴后造成外伤的患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偏激,稍有不慎就容易对护士拳脚相加。
1.4.2 歧视 由于社会偏见,目前护士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容易被一些势力眼瞧不起,对护士没有礼貌,不尊重护士,有时甚至故意刁难护士。
1.5 心理危害因素
1.5.1 自卑 由于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辛苦,待遇一般,加上社会地位较低,受尊重程度差,护士易产生自卑心理。
1.5.2 焦虑 工作量大,护患关系日益紧张,使护士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感觉上班压力大,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2 防护措施
2.1 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噪音的防护 当班护士要加强管理,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减少陪伴人员;对小儿静脉注射,要充分准备,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哭闹。
2.1.2 锐器伤的防护 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锐器废物管理。重点注意在使用锐器前、中、后正确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1.3 劳损伤的防护 增加人员,减少人均工作量;定期岗位轮换,让注射室护士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 对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 感染病毒的防护 临床各种病毒性血液传染病主要由针刺伤引起,因此,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主动接受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教育[6]。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争取做到针头零刺伤;如不慎被刺伤时,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注射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并随访观察,建立锐器损伤呈报制度。
2.2.2 细菌性疾病的防护 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遮住口鼻。做好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病菌含量。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地面、桌椅、物品、器械,正确处理患者的分泌物。
2.3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各种消毒剂的防护 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接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和手套;配置消毒液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浓度、剂量要准确。
2.3.2 化学药物的防护 加强护士化疗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防护眼罩等。
2.3.3 臭氧的防护 在紫外线灯管测试时要戴防护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完毕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后方可进入[7]。
2.4 社会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 暴力的防护 医院要把暴力问题作为一个新课题,认真对待,不断总结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如提高警惕性,掌握适当的防卫技术,及时通知保安人员等。
2.4.2 心理调整 护士不要太在意别人不公正的看法,要摆正心态,自我调节,排除困扰,正确面对。
2.5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5.1 自卑的防护 通过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自信心理。抛开世俗的偏见,重新评估自己,正确看待护理职业。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心理稳定。
2.5.2 焦虑的防护 实现人文关怀,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放松身心。
参 考 文 献
[1] 赵叶.征服噪音,还自然以宁静[J].下一代,2006,5(2):107-108.
[2] 周敏.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6):2162.
[3] 李艳红,谢丹,翟欣荣. 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3,19(11):35-36.
[4] 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3(2):58-59.
1.术前的心理护理
1.1手术无论大小,患者在心理上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病人进手术室,往往有种“生命掌握在医护人手中”的心理,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结。故手术室护士必须态度和蔼、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注意各方面的修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
1.2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2.术前防视护理
2.1解病人。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2.2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3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2.4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3.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3.1常备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心电监测仪、吸引器等。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碳酸氢钠等。
3.2麻醉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可早期发现,尽快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内有异物,协助麻醉医师吸引清除,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准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在麻醉医师准备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先口对口人工呼吸,避免病人的通气中断。建立可行的静脉通道,为抢救时用药争取时间。
3.3如心跳骤停发生在手术前的麻醉中,护士应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快输液速度,按医嘱准确无误地应用抢救药物。既往复苏病人用药时多用心内直接注射,现主张静脉注射及气管给药,起效时间及药物效果与心内注射相同,避免心内注射对心肌损伤的不利因素,及早进行心肌监测,并向医生准确提供各种数据。
4. 体会
4.1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不但要在外科手术配合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掌握术前病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总结经验,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技术水平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90-01
门诊注射室是门诊患者诊疗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处,主要负责全院各科室的门诊患者的各种注射及输液治疗。每天接待来自各个科室的患者及配偶家属,人流量大且人群相对集中,因而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当前各大小医院门诊注射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布局不合理。有的医院注射输液室远离小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这对抢救造成不方便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的老龄化。由于护理岗位的职业发展限制,吸引不了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现阶段,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部分年纪大,对工作缺乏热情。且每名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偏大,护士人员这工作难免懈怠,这导致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不高。
1.3 服务不到位。部分医护人员服务理念转变慢,部分护理人员尚未将服务意识植入心底,人性化服务不到位。部分护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热情,对患者不能做到温言细语,说话语调过重。个别护士由于工作劳累,心浮气躁,工作态度不好。对患者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解答,病人感受不到来自护士的关心和爱护。
1.4 忽视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整体护理实施不全面。
1.5 护理纠纷在工作中时有发生,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够。
1.6 硬件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很多医院门诊注射室面积较小,且提供的休息椅子数量少。门诊注射室本来就是各类病人汇集地,不同疾病的病人汇集一处,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医院对病患的隔离措施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频发。这对本来就身患疾病的病患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1.7 护士的医学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实时更新。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药不断研制成功,进入主流医院。因而护士需要对新药的禁忌十分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部分护士不了解新药的不良反应,甚至会有药物混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出现。
1.8 护士违反护理操作常规规程。很多护士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核心制度,造成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2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的对策
2.1 小儿输液尽量设在小儿科门诊,以便抢救观察患儿及时,减少纠纷,减少安全隐患。
2.2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既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又需要一定的工作热情,因而以30~40岁的护士为最佳,这样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
2.3 更新护士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尽快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制订注射室的服务用语,提倡普通话。
2.4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院对护士在收药、配药、注射、换瓶等每个环节都必须制定操作规程。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查对、预防工作,防止出错事故的发生。
2.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配药室、输液观察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清洁工随时进行保洁,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卫生、整洁的输液环境。
2.6 护士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新药知识的培训及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杜绝外购药物在院输液注射。
2.7 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患者来医院看病,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情绪低迷。医院要竭尽所能为病患创造一个舒适、自在的输液环境。医院可以适当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患者方便的必需生活品。如在注射室为患者及陪护提供热的饮用纯净水、水杯等。解决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的不适感。同时医院可以在注射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科普医学常识,让患者学会保养身体、自愈普通感冒等轻症状。
2.8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多和护理人员学习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同时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尤其是对幼儿及小孩,尽可能温言细语,在护理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减轻患者的惧怕感。
3 总结
门诊注射室护理管理工作是护士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门诊注射室是门诊患者诊疗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士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注射室护理水平、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如沐春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立萍,张丽娟,王艳萍.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6(12)
二、术前防视护理
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三、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常备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心电监测仪、吸引器等。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碳酸氢钠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00-02
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它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有时即便是极为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带有风险[2],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护理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3]在输液室的护理治疗过程中,有相当多潜在或明显的护理风险,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各种护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护理风险,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
1 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
1.1 管理层的风险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没有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
1.1.2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不足,频繁的日、夜班交替使护士处于紧张的身心疲惫状态,生理、心理压力增大,超负荷工作状态又使护士角色行为冲突;过度的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
1.1.3 输液室病人密度大,医生注射处方不规范,环境嘈杂,病人和家人同名同姓或者字音相同,护士呼叫时患者容易出现错误应答,有些患者注意力集中在注射单上,希望尽快输液治疗,故确认名字时不够专心,造成张冠李戴而发生错误。
1.2 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因素
1.2.1 法律意识较淡薄 在工作中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护理操作中,缺乏对自身的约束,主观臆断,追求速度,随意性强,慎独精神差,违规操作却茫然不知。
1.2.2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执行医嘱后没有及时签名或履行好告知义务。
1.2.3 服务态度差或方式不当 对患者及家属生、冷、硬或不恰当的语言伤害对方,对患者的反复询问不耐烦、不体谅,表现为懒于解释或说话不注意语气、方式,使对方难以接受。
1.2.4 责任心不强,工作粗疏,巡视不严密 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而配错药、打错针、加错药;巡视不到位,如接瓶不及时、输液速度过快、输液药物外漏致肢体、头皮肿胀等。
1.2.5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 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1.3 给药的风险因素
1.3.1 药房的因素 药房发错药,护士未认真核对药物引起配药的错误及给药的错误。
1.3.2 药品种类因素 药品多,新药多,一药多名,一种药物多种剂型,护士对新药知识信息了解不够,无法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1.3.3 药物的皮试因素需做过敏试验药物多,护士无法掌握,有时医生忘记开皮试或医生开免试病人并没有做皮试,护士注射时未及时询问皮试情况。
1.4 患者家属方面的风险因素
1.4.1 患者及家属期望值过高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如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就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拒绝护理人员的安排及治疗,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4.2 患者的自身素质 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出现过激行为,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
2 护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2.1 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2.1.1 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建立各个环节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了解护理风险的现状, 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分析、总结,制订了输液室“意外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风险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实施规范化管理。
2.1.2 制定科学、动态、弹性的排班制,工作繁重时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病人高峰期的上班人数。制定应急状况下输液室护理人员调配方案,全科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2.2 树立质量控制观念和增强法制意识
2.2.1 组织对常规制度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学习,对科室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 强化意识,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2.2 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 建立检查、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及时杜绝护理风险。
2.2.3 制订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每位护士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3 提高整体素质
2.3.1 鼓励年轻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及继续再教育如自考和夜大等,为护士营造学习氛围同时还要求护士掌握新药的名称,剂量,性质,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定期地对护士进行口头考核强化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
2.3.2 制定层级培训计划,由高年资的护士对低年资的护士进行培训,采取新老搭配的排班制度同时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和药物过敏反应及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提问考核,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
2.3.3 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2.3.4 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亲切交流、耐心解释;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对医院、科室的意见、建议,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分析、反馈、改进以完善输液室的工作。
2.3.5 加强责任心,严密巡视输液,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外漏、滴速改变、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2.3.6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改进输液流程,在输液过程中层层严格把关
2.4.1 输液室病人多全年每日平均500多人次,排队时间长,流动性大,无固定床位号,为避免出现给错药,挂错瓶等差错事故发生,我们科从2005年开始引进的先进的电脑叫号系统,电脑排号单为两联,一联交病人,一联放置于病人的小药筐内,电脑叫号后病人凭所持的电脑号进行输液,避免了姓名相同而发生的错误及减少了病人的排队现象。
2.4.2 输液接药时护士要根据注射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诊断、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有无配伍禁忌,特别要查看儿童药物的剂量与儿童的年龄、体重是否相符;询问病人有否做皮试及有药物过敏史,查看皮试阴性的标记;如有疑问,护士亲自与有关医师或药房取得联系。
2.4.3 输液配药时护士要及时准确为病人配制液体,根据注射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诊断、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有无配伍禁忌,特别要查看儿童药物的剂量与儿童的年龄、体重是否相符;查看皮试阴性的标记;将电脑号写与药物瓶签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配药后经第二人核对。
2.4.4 输液注射时护士根据注射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药物名称、剂量及用法、有无配伍禁忌,特别要查看儿童药物的剂量与儿童的年龄、体重是否相符;核对病人的电脑号与输液瓶签上及所配药物筐内的电脑号是否相符;询问病人有否做过皮试及有无药物过敏史,查看皮试阴性的标记;在核对病人姓名时要说:“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确认无误后给病人注射,调节输液速度;嘱咐病人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随意离开输液厅,并且不要自行拔针,告知病人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不适及时呼叫护士。
2.4.5 在巡回时护士要主动观察病人的病情、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穿刺部位的肢体是否肿胀、液体是否通畅等,发现液体有渗出注射部位有肿胀要立即处理并告知病人注意事项,酌情报告医生处理。
2.4.6 接瓶时根据病人注射证核对姓名、药名、剂量与所配药物瓶签上是否相符,询问病人的姓名及已经输完几瓶;接瓶后调节输液速度,再一次核对病人的姓名、药物、剂量、用法。嘱咐病人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并告知病人所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有不适及时呼叫护士。
2.4.7 给病人拔针前询问病人的姓名,核对病人注射证上的姓名、药名、剂量,查看是否完成本次输液;嘱咐病人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后方可松开并离院,儿童要特别注意嘱咐家属,有不适随时到医院就诊。
2.5 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
2.5.1 设立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
2.5.2 对自带药品来本院注射时与患者签订医患协议书。
2.5.3 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3 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整个护理操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在进行输液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原则及三查七对制度,加强法制观念,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通过不断识别现存和潜在的风险,采取多方位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了护理差错、纠纷、投诉的发生率,确保了输液病人的安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手术室是医院对各种手术病人实施手术的场所。手术室器械护士担负者与主刀医生传递器械的工作,接触各种锐利器具,如医用缝针、刀、剪、安瓿玻璃片、钢针等机会较多,被锐利器具刺伤的危险性较大[1]。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手术室工作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80.6%,其中74.5%被污染锐器所损伤,污染锐器经皮损伤可感染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2]。因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易受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利器具损伤的原因
1.1 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有关
手术室是接触血液和锐利器械较多的科室,手术室护士担任着手术病人的各种注射、输液及术中传递手术器械的工作,接触缝针、注射器、刀片、针头、安瓿玻璃片等较多,发生刺伤的机率较大。
1.2 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有关
护理人员防护知识缺乏,对锐器损伤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在工作中被锐利器具刺伤是不可避免的,主观上缺乏重视。操作时没有高度集中精神,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术中传递手术刀、缝针时操作不规范及术后器械处理不慎。在接触锐器时不注意防护,如掰玻璃安瓿时不用砂轮划、不垫沙布、不戴手套,手术器械护士在接触感染患者手术时不带双层手套等。
1.3 与工作环境有关
13.1 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身体疲劳是导致锐器损伤的原因之一。
1.3.2 大手术或抢救病人时,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忙碌而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被锐器损伤。
1.3.3 病人烦躁或小儿手术时,由于没有很好固定,护理操作时,病人突然躁动导致护士被刺伤。
1.4 与护理技术操作欠熟练有关
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紧张,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有严谨的作风,娴熟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如果护士操作欠熟练,在大手术或抢救病人时精神高度紧张就容易被锐器损伤。
1.5 与职业防护知识缺乏有关
由于医院和科室重视程度不够,护士实际掌握及运用的防护知识较少,在工作中有许多手术室护士不严格遵守规范的操作程序,而导致锐器损伤。
1.6 与科室规范化管理有关
有很多医院没有使用规范的利器盒收集锐器,有的医院虽有利器盒,但实际使用者较少。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避免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
2.1 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制定完善的防护制度
对手术室护士应规范其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锐器损伤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工作时精神集中,不可心怀侥幸心理。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接种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2.2 工作时护理人员要态度严谨,规范各项护理操作
2.2.1 应小心处理锐利器具,避免护理人员损伤。
2.2.2 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应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盒收集箱,满至2/3时便更换,要有专人负责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
2.2.3 禁止将器械尖锐端直接传递给他人,禁止直接用手拾取破碎的玻璃器具。
2.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合理配置、合理排班,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减少护士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避免因工作忙乱而造成的锐器损伤,大家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4 医院重视职业防护教育
医院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使用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2.5 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在手术室工作时,任何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应视为血液性传染源,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带手套、正确使用口罩等。正确处理污染的物品及器械,术后先处理锐利器械再处理其它器械,刀、剪、针需妥善放置。建立针刺伤报告及反馈制度,协调伤后检查及治疗。
3 锐器损伤的紧急处理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一旦不慎被锐器刺伤,首先要保持镇静,立即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部分鲜血排出,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反复冲洗伤口,边冲边挤,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如果伤口较大,需按照外科处置进行包扎伤口。如被HBV阳性污染锐器刺伤时,伤后24小时要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并建立档案,进行医学观察。
4 总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损伤的机率较大,常危及护士的健康和安全。应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管理,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备,切实保证护理安全各环节的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被锐器损伤。如若被刺伤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在手术室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增长了很多见识包括护理知识上,也包括人际关系方面.
手术室护士分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器械护士负责术前准备工作,给医生传递工具,术后打包.巡回护士负责接送病号等.
每天早晨八点上班,更换好鞋戴好帽子口罩,换好手术室衣服才能进入限制区,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无菌观念,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很荣幸上了两台小手术
是鼻腔取肿物,我仅仅是帮助拉钩为了更好的暴露手术视野,但是从内心里还是感觉机会的来之不易,从每一个小步骤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术过程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
我从刷手学起到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无菌的要求.在手术室我还学会了扎套管针,打大包,打器械包等.
在一个月的实习中,我看了很多手术例如直肠癌,腹腔镜等.
感觉实习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从中学到的东西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对手术室有很多的不舍,手术室外面披的神秘面纱终于揭掉了,希望以后工作能到手术室!!!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2):
我们的职业是被人尊称的“白衣天使”,也许只有同行们才清楚这天使背后的苦和累。工作对我们的要求是苛刻的。白大褂一穿,什么情绪和烦恼都得抛得
远远的。在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从血淋淋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送走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爱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中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伤痛病人。
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工作琐碎,责任重大。有的护士还需要跟麻风患者、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打交道。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了很多。
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委屈和误解。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深知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需要人帮助和同情、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不说别的,就是一个晚上,上急诊班的夜班护士全部走下来的就有四五十里路。腿都跑肿了。也许您不相信,但是请您看看护士姐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您就明白了。
在急诊科曾有一件这样真实的事情:下午快下班了,几声长笛送来了十几名乘坐小公共汽车出车祸的外伤病人。
白班的护士都主动地留了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抢救。
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当饿着肚子拖着疲惫身体的小沙问:“护士长,我们忙乎了一大顿却遭来一顿臭骂,那个醉汉还差点打着您!”
护士长却大度地说:“那对小夫妻新婚燕儿,丈夫看到心爱的妻子伤得那么重,心里太焦急,加上又喝了酒。咱们就不要和他计较了。”象五一这样的长假,大家都留恋在如画的山水和浓浓的亲情中时,我们的急诊科却经常发生着这样的事情。
外科护士心得体会(3):
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是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反应迟钝、失眠、抑郁等。手术对每一个病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病人进手术室大多有无可奈何心态。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都会发生意外。导致心跳骤停是麻醉中最严重的一种麻醉意外,也是抢救中最难的一种麻醉意外。笔者将1998年12月~XX年7月对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病人的防视护理、配合麻醉意外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报告如下。
1.术前的心理护理
1.1手术无论大小,患者在心理上都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病人进手术室,往往有种“生命掌握在医护人手中”的心理,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结。故手术室护士必须态度和蔼、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注意各方面的修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前提。
1.2不断学习新的的医学理论技术,总结经验,充实自己,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心理,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
2.术前防视护理
2.1解病人。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用自己的言行与病人沟通,让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忧,提出各种问题,并用科学诚信的态度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2.2大多数患者急于了解麻醉和手术方法,我们就术前到病房防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术和麻醉方法,示范手术时的,使其术前在病房床上预先进行训练,进入手术室后能立主动配合,提高麻醉成功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3阅读病历,询问病史,查看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化验单据等辅助检查,手术名称、麻醉方法,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预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2.4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3.术中麻醉意外的配合护理
3.1常备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如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心电监测仪、吸引器
等。抢救用药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间羟胺、碳酸氢钠等。
3.2麻醉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可早期发现,尽快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口腔内有异物,协助麻醉医师吸引清除,如果发现气道堵塞,准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在麻醉医师准备气管插管时,护士应先口对口人工呼吸,避免病人的通气中断。建立可行的静脉通道,为抢救时用药争取时间。
3.3如心跳骤停发生在手术前的麻醉中,护士应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加快输液速度,按医嘱准确无误地应用抢救药物。既往复苏病人用药时多用心内直接注射,现主张静脉注射及气管给药,起效时间及药物效果与心内注射相同,避免心内注射对心肌损伤的不利因素,及早进行心肌监测,并向医生准确提供各种数据。
4.体会
4.1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不但要在外科手术配合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掌握术前病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总结经验,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技术水平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