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11:03: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扶持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微型企业服务券使用现状
成都市扶持计划中,服务券是持券企业自主选择认定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用于规定比例服务费用的有效凭证。该券采用电子券的形式,额度为1万元/年,服务券可抵实际费用的50%,不得转让,有效期限至年底。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信委)有明确规定,该服务券的使用范围是认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法律事务、财会税务、政务、中间评估等服务领域,不能用于购买办公室设施、软件等非服务项目。但是在实际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微型企业其实只体验到员工培训这一项服务,其余的服务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较难匹配等原因没有落实到位。
二、服务券政策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券无助微型企业长期发展
中国企业,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微型企业,对于投资是相当谨慎的。“如果不是有50% 的优惠可以享用,我们基本上是不会让员工参加学习的”,这是笔者在采访成都市鑫鑫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时,经理向我们反映的实际情况。“因为这种培训对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可能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现在来说,确实对公司没有太大的成效”,也就是说,微型企业只是为了不愿失去自己应该受到的优惠而勉强接受了培训,可想而知,当这种普惠式的服务券政策结束后,企业将依然延续之前的发展方式,而服务券持有期间接受的短期培训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的影响是及其微小的。
(二)服务券的发放方式不合理
目前服务券是对所有被列入扶持计划的企业普遍发放的,有效期为一年,企业如果不利用则自动作废,逾期不补。从政策的效益最大化角度考虑,这种发放方式是不合理的。有的企业需求大,有的企业需求小,不适宜的补贴,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低效。如何使该计划给每一个被扶持的企业带来最大的益处是现行发放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企业实际享受的服务与原计划脱节
经信委的 《“服务券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机构使用指南》中明确规定,“服务券”仅可用于购买认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法律事务、财会税务、政务、中介评估等服务领域,不能用于购买办公设备设施、软件等非服务项目。但是在笔者实际走访被扶持企业时,却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只享受了“人员培训”一项服务,其原因主要有:经认定的服务机构中,可以提供员工培训的机构较多;其他服务,如技术服务等,较难找到与本公司需要的生产技术相匹配的技术指导,不像对员工的管理、商务方面的咨询服务具有普遍性。如何扩大企业能实际享受到的服务范围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补贴转嫁”问题
虽然经经信委批准的符合标准的服务机构有一百多家,但对每一行类进行分 类后,每一类别下的机构数量就屈指可数了,在这种状态下,价格商议和垄断是极易发生的,一旦价格垄断发生,那么政府补贴给企业的福利将会部分转移给这些服务机构,企业实际得到的福利将减少,这并不是扶持政策的初衷,“补贴转嫁”问题切实存在。
三、微型企业服务券补贴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及时展开服务券使用情况汇报交流会
在笔者的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微型企业运营情况千差万别,微型企业服务券使用情况也有显著差别。此外,企业与政府决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服务券的效用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而政府决策者却由于信息流通失效而继续实行。所以使用服务券企业之间的交流、服务机构与微型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交流都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之间对获得的福利以及福利的利用情况做交流,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服务券的领用相对公开和公平。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与企业和服务机构的交流,可以及时了解服务券发放、使用、回收过程存在的问题。
(二)加大宣传可持续的经营理念
在笔者走访的微型企业中,很少有企业负责人对未来企业发展有远期规划,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为眼下企业的生存担忧,目前主要的想法是“办好厂”,普遍没有长久的发展展望及规划,一有资金便马上购买设备扩大生产,很少想到员工培训等此类投资来搞好企业发展的根基。
(三)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增大实际服务品种,减轻补贴转嫁
对于企业实际享受到的服务种类比政府预计少的情况,政府可以搭建一个综合服务疏导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机构的选择咨询,为企业安排对症下药的服务机构,以便企业可以省去自己选择服务机构时由于信息不足而得不到真正需要的服务的不必要损失。当然,这个服务平台的实施要努力避免其与服务机构的委托问题,处理好这一问题将顺带解决服务机构市场可能存在的价格垄断及补贴转嫁问题,有了这个平台,服务机构市场可以经过评级之后建立自由竞争市场,而综合服务疏导平台作为一个连接服务机构自由竞争市场与受扶持企业的枢纽,这将起到维护市场稳定秩序的作用。
参考文献
2.年龄35周岁以下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3.上述对象自办实体,工商注册地在区,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单位基本信息采集的手续。
4.创办实体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区产业发展导向,创业项目(提供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经区创业领导小组评审通过。对于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动漫企业、技术先进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的,可优先考虑。
二、创业扶持政策
1.创业融资办法。放宽《市区市民创业邮政储蓄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试行办法》规定中的户籍条件,对于初次创办实体,正常经营满6个月,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可申请初次创业贷款。对于持续经营3年以上,规范用工在5人(含)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人员,可申请创业发展贷款。(具体详见金府办〔〕97号文件)
2.创业贷款奖息。对于享受初次创业贷款并按期足额还清贷款的,在规定的额度内,给予第一年全额利息奖励,第二年50%利息奖励。对于享受创业发展贷款并按期足额还清贷款的,在按定的额度内,给予50%利息奖励。(具体详见金府办〔〕97号文件)
3.创业用工补贴。放宽《区创业实体聘用本区失业人员补贴办法(试行)》规定中的创业人员户籍条件,对于聘用本区户籍的失业人员(不包括直系亲属),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在本单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给予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的用工补贴。补贴年限不超过3年。(具体详见文件)
4.创业房租补贴。扶持对象经批准入驻我区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的,与本市户籍创业人员同等享受该创业孵化基地的房租补贴政策和提供的各项创业服务。
三、申报和审定流程
1.申请人持高校毕业证书(在校大学生提供学生证)、本人身份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以及《创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至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填写相关扶持政策申报表并提供相应的书面资料。
2.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将初审通过的创业项目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定期报区创业领导小组进行项目评审,并根据需要通知申请人进行现场问答评审。
3.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及时将评审结果告知申请人,并对创业项目评审通过的申请人落实好各项创业扶持政策。
四、资金列支渠道
一、支持领域
为贯彻落实经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深圳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深发改〔2020〕234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大型零售企业在深开设品牌店、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设立采购中心、制造业企业在深设立销售公司等给予支持。
二、设定依据
(一)政策依据
1.《深圳市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深发改〔2020〕234号);
2.深圳市商务局关于印发《落实〈深圳市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深商务规〔2020〕3号)。
(二)管理依据
1.《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2号);
2.《深圳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商务规〔2020〕2号)。
三、支持数量和支持方式
(一)支持数量
有数量限制,受财政下达年度资金预算控制,视申报情况,我局据以对资助(或奖励)金额和拨付进度等进行统一调整,申报单位应无条件同意调整结果。
(二)支持方式
事后奖励。
四、申报条件
(一)基础条件
1.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申报项目实施地在深圳市;
3.申报单位不存在以同一事项重复或多头申报市级专项资金;
4.申报单位持续诚信合规经营,未被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5.申报单位按要求向统计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
(二)专项条件
1.“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国内外大型知名品牌零售商(自有品牌或品牌方授权均可)在深圳开设品牌店,且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均可申报奖励。其中新开设门店的,企业成立及门店开设时间不早于2020年4月30日,不晚于2020年11月30日;已有门店升级的且由非法人转为法人公司的,转法人时间不早于2020年1月1日,不晚于2020年11月30日(成立法人公司的时间以工商登记日期为准)。
2.“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批发零售龙头企业(中国连锁经营百强和中企500强企业)在深圳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开展集中采购业务,且2020年度集中采购额超过5亿元的,均可申请奖励。年度采购额以市统计部门统计的商品销售额数据为基准进行核算。
3.“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项目
制造业企业在深圳市新设立独立法人销售公司,且2020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均可申请奖励。年度销售额以市统计部门统计的商品销售额数据为基准进行核算。
五、支持内容和支持标准
(一)“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支持内容:推动大型零售企业在深圳设立独立法人,对在深圳新设立法人或由非法人转法人且正常经营的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店。
支持标准:支持国际品牌[1](不含港澳台)企业和本土自主品牌[2](含港澳台)企业及授权商在本市开设中国(内地)首店[3]、华南首店[4]、深圳首店[5]。对国际知名品牌在深圳开设的华南首店或本土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中国(内地)首店,给予企业100万元奖励。对国际知名品牌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或本土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华南首店,给予企业60万元奖励,对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或国际品牌授权商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给予企业30万元奖励。如年度申报门店数量超过50个,则根据品牌知名度、年度销售额、门店数量等择优予以奖励。
(二)“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支持内容:推动有意向的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设立采购中心,将全国各门店采购额集中到深圳纳统。
支持标准: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圳设立的采购中心,2020年度采购额超过5亿元的部分按照0.1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为1000万元。本款所述“采购额”口径为法人公司年度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零售额之差,具体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三)“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项目
支持内容: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销售公司对其产品专业化销售。
支持标准:对制造业企业2020年在深圳新设立的销售公司,当年度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部分按照0.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为1000万元。其中,年度销售额[6]以市统计局统计的商品零售额数据为准。
六、申报材料
(一)基础材料:
1.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填报申请书(网址:gdzwfw.gov.cn/),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
3.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自行登陆“广东信用网”打印)。
(二)项目材料:
1.“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1)门店门头照片;
(2)门店开业副省级以上城市级媒体报道照片或网页截图;
(3)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4)门店的物业租赁合同或不动产证复印件。
2.“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1)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2)年度统计报表。
3.“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奖励项目
(1)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2)年度统计报表。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多页的还需加盖骑缝公章;涉及外文的,需提供中文翻译件;一式两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七、申请表格
本指南第六条(一)规定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填报申请书,网址:gdzwfw.gov.cn/。
八、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深圳市商务局
(二)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时间:2021年4月15日—2021年4月27日18:00;
2.材料提交时间:2021年4月15日—2021年4月30日18:00;
申报单位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在线填报、提交材料,逾期不予受理。(注意事项:网络填报时间截止后系统将不再受理新申请以及修改后再次提交的申请,故请尽量预留充足的修改时间)。
(三)受理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B区市行政服务大厅西厅综合窗口。
(四)咨询电话:0755-88101050、0755-88102384(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
九、申请决定机关
深圳市商务局
十、办理流程
申请指南——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初审——申请单位向市行政服务大厅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形式审查——资质审查——专项审计——专家评审(仅“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根据需要核查比对:资质情况、统计数据,是否存在重复资助情形、有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有否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有无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核定拟资助计划——社会公示——下达资助计划——申请人提交拨付资料——拨付资金。
十一、办理时限
按照工作要求办理。
十二、证件及有效期
证件:无
有效期限:无
十三、证件的法律效力
无
十四、收费
无
十五、年审或年检
无
十六、补充说明
(一)已经资助过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同一单位建设内容相同或部分相同项目、同一笔费用支出不得向市有关部门多头申报。经核实属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的项目,将取消该单位的申报资格并追究责任。
不过,在“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地区发展并不均衡,其中,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继续稳步发展。中西部地区有1/3的省区,如云南、、广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民企数量增幅在60%以上;天津、河北、福建等地民企投资增速超过或接近100%。部分省市尽管民企数量增加,投资增多,但就业人数下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河北、宁夏和天津市。河北民企从业人数这两年下降24%,宁夏下降12%,天津下降10%。究其原因,主要是钢铁、建材等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缘故。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迅猛。2009年底,全国实有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24.64万户,比2008年增长122.09%,出资总额2500亿元,增长179.65%,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达到391万人,同比增长176%。
2、凡注册地、经营地在,不占用土地和生产厂房的经济实体,对其所产生的税收,按其净入库税额100万元以上部分的5%给予奖励。
3、对新办企业当年开工,当年产生税收100万元以上的,按税收总额的5%给予奖励。
4、对新注册的世界500强企业,按其入库税金总额的5%给予奖励。
5、对新注册的国内外上市公司,按其入库税金总额的4%给予奖励。
6、对新注册的研发机构,按其入库税金总额的6%给予奖励。
7、对新注册的动漫、物流、商贸、市场,按其入库税金总额的5%给予奖励。
8、对新注册且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广告设计、装饰装潢、洒店、宾馆、休闲会所、俱乐部等三产服务类的企业,按其入库税金总额的10%给予奖励。
9、对年度节能减排达到20%以上,按年入库税金总额比上年新增部分的8%给予奖励。
二、税收贡献奖。
1、对外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4000万元以上,一次性给予40万元奖励。
2、对外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3000万元且比上年增幅达到20%以上,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3、对外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2000万元且比上年增幅达到30%以上,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4、对外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1000万元且比上年增幅达到40%以上,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5、对外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300万元以上,并实现年度增长10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6、对民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7、对民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500万元且比上年增幅达到20%以上,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8、对民资企业年上缴税收总额在300万元且比上年增幅达到40%以上,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9、对民资企业年上缴税收在100万元以上,并实现年度增长10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
三、相关说明。
1、对奖励对象的认定和奖励额度的审定,由财政、国税、地税、工商、招商办等部门按规定集体审定确认。
2、对同时符合二个或二个以上条款的,按最高条款享受一次奖励。
3、本规定不适用房地产企业,“上缴税收总额”中不含消费税。
项目名称
资助金额(万元)
1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华润三九乳膏车间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
256
2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立医疗信息化项目第一期
192
3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水务集团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
224
4
深圳市一博电路有限公司
一博电路工业互联网SAP S/4HANA 系统建设项目
149
5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欣锐科技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建设
185
6
丰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电解电容器产品生产精细化管控智能制造项目
129
7
深圳市劲拓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劲拓SAP系统建设项目
143
8
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景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项目
96
9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康佳集团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
300
10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工业互联网发展扶持计划
113
1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生产线工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132
12
英华利汽车模具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英华利工业互联网系统一体化应用建设项目
132
13
领胜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领胜电子精密功能器件工业互联网应用集成项目
300
14
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泛海三江SAP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
238
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
138
16
中星中大印刷(深圳)有限公司
中星中大印刷(深圳)有限公司 ERP 开发项目
94
17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建设
116
18
万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的产供销一体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167
19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应用项目建设
145
20
深圳侨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线束智能车间信息系统集成
134
21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测试平台
123
22
深圳市仕瑞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工业化互联网应用建设
189
23
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发光网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
94
24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洲明科技综合集成信息化项目
204
2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心血管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99
26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软包胶电芯自动化组装线体的设计、生产、采购、仓储及售后全链条的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建设
295
27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英威腾网络互联协同共享一体化
223
28
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瑞沃德基于PDM及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项目
113
29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泰衡诺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扶持计划
134
30
深圳奥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智能音视频电子产品应用项目建设
123
3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韶音“一五”企业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
143
32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 SAP、SIS 集成系统的可视智能化电力生产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
300
33
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包装数字化运营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
300
34
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劲嘉高端包装印刷工厂数字化建设应用项目
224
35
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集团级互联工厂网络集成创新应用
250
36
百汇精密塑胶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百汇精密工模、注塑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项目
165
37
东江精创注塑(深圳)有限公司
精密注塑智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建设项目
101
38
深圳市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大数据智慧云平台
121
39
深圳远超智慧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CBD 家居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94
40
深圳市精研科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精研科洁工业互联网制造执行系统应用项目
105
41
深圳明阳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明阳电路工业互联网运维及提升项目
106
42
深圳市康必达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工业互联网电力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00
43
深圳市CIO协会
2019中国(深圳)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
68
抄送:市财政局。
一、支持领域
为贯彻落实经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深圳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深发改〔2020〕234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大型零售企业在深开设品牌店、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设立采购中心、制造业企业在深设立销售公司等给予支持。
二、设定依据
(一)政策依据
1.《深圳市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深发改〔2020〕234号);
2.深圳市商务局关于印发《落实〈深圳市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努力实现2020年目标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深商务规〔2020〕3号)。
(二)管理依据
1.《深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2号);
2.《深圳市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商务规〔2020〕2号)。
三、支持数量和支持方式
(一)支持数量
有数量限制,受财政下达年度资金预算控制,视申报情况,我局据以对资助(或奖励)金额和拨付进度等进行统一调整,申报单位应无条件同意调整结果。
(二)支持方式
事后奖励。
四、申报条件
(一)基础条件
1.在深圳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2.申报项目实施地在深圳市;
3.申报单位不存在以同一事项重复或多头申报市级专项资金;
4.申报单位持续诚信合规经营,未被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5.申报单位按要求向统计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
(二)专项条件
1.“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国内外大型知名品牌零售商(自有品牌或品牌方授权均可)在深圳开设品牌店,且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均可申报奖励。其中新开设门店的,企业成立及门店开设时间不早于2020年4月30日,不晚于2020年11月30日;已有门店升级的且由非法人转为法人公司的,转法人时间不早于2020年1月1日,不晚于2020年11月30日(成立法人公司的时间以工商登记日期为准)。
2.“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批发零售龙头企业(中国连锁经营百强和中企500强企业)在深圳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开展集中采购业务,且2020年度集中采购额超过5亿元的,均可申请奖励。年度采购额以市统计部门统计的商品销售额数据为基准进行核算。
3.“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项目
制造业企业在深圳市新设立独立法人销售公司,且2020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均可申请奖励。年度销售额以市统计部门统计的商品销售额数据为基准进行核算。
五、支持内容和支持标准
(一)“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支持内容:推动大型零售企业在深圳设立独立法人,对在深圳新设立法人或由非法人转法人且正常经营的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店。
支持标准:支持国际品牌(不含港澳台)企业和本土自主品牌(含港澳台)企业及授权商在本市开设中国(内地)首店、华南首店、深圳首店。对国际知名品牌在深圳开设的华南首店或本土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中国(内地)首店,给予企业100万元奖励。对国际知名品牌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或本土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华南首店,给予企业60万元奖励,对自主品牌企业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或国际品牌授权商在深圳开设的深圳首店,给予企业30万元奖励。如年度申报门店数量超过50个,则根据品牌知名度、年度销售额、门店数量等择优予以奖励。
(二)“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支持内容:推动有意向的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设立采购中心,将全国各门店采购额集中到深圳纳统。
支持标准: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龙头企业在深圳设立的采购中心,2020年度采购额超过5亿元的部分按照0.1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为1000万元。本款所述“采购额”口径为法人公司年度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零售额之差,具体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三)“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项目
支持内容: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销售公司对其产品专业化销售。
支持标准:对制造业企业2020年在深圳新设立的销售公司,当年度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部分按照0.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奖励上限为1000万元。其中,年度销售额以市统计局统计的商品零售额数据为准。
六、申报材料
(一)基础材料:
1.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填报申请书(网址:gdzwfw.gov.cn/),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复印件;
3.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自行登陆“广东信用网”打印)。
(二)项目材料:
1.“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
(1)门店门头照片;
(2)门店开业副省级以上城市级媒体报道照片或网页截图;
(3)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4)门店的物业租赁合同或不动产证复印件。
2.“批发零售龙头企业采购中心”奖励项目
(1)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2)年度统计报表。
3.“制造业企业销售公司”奖励项目
(1)2020年度增值税纳税证明;
(2)年度统计报表。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多页的还需加盖骑缝公章;涉及外文的,需提供中文翻译件;一式两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七、申请表格
本指南第六条(一)规定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在线填报申请书,网址:gdzwfw.gov.cn/。
八、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深圳市商务局
(二)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时间:2021年4月15日—2021年4月27日18:00;
2.材料提交时间:2021年4月15日—2021年4月30日18:00;
申报单位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在线填报、提交材料,逾期不予受理。(注意事项:网络填报时间截止后系统将不再受理新申请以及修改后再次提交的申请,故请尽量预留充足的修改时间)。
(三)受理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B区市行政服务大厅西厅综合窗口。
(四)咨询电话:0755-88101050、0755-88102384(工作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
九、申请决定机关
深圳市商务局
十、办理流程
申请指南——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初审——申请单位向市行政服务大厅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形式审查——资质审查——专项审计——专家评审(仅“大型零售企业品牌店”奖励项目)——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根据需要核查比对:资质情况、统计数据,是否存在重复资助情形、有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有否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有无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核定拟资助计划——社会公示——下达资助计划——申请人提交拨付资料——拨付资金。
十一、办理时限
按照工作要求办理。
十二、证件及有效期
证件:无
有效期限:无
十三、证件的法律效力
无
十四、收费
无
十五、年审或年检
无
十六、补充说明
(一)已经资助过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同一单位建设内容相同或部分相同项目、同一笔费用支出不得向市有关部门多头申报。经核实属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的项目,将取消该单位的申报资格并追究责任。
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需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今年1月6日在北京召开,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部署了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总理强调,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要着力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可见,总理对金融如何服务“三农”,如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给合实际抓好我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第二,是落实省、市重大部署的需要。今年2月6日,克志省长专程率队赴京,拜会了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央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商贯彻国发2号文件相关措施,共谋金融机构支持跨越发展良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各大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把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差别化信贷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在信贷规模、信贷增长幅度上给予更大倾斜,在解决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上给予更大帮助,特别是在国发2号文件的项目化、实物化落实过程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国勋书记和庆丰市长在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都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是提高全县上下对金融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需要。金融运作和理财机制,上关联国家兴亡,下关系地方发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宋、元、明、清,还是其他朝代,各朝都遵循一种基本规律,就是多存钱,他们认为,往国库中存的钱越多越好,朝代兴起时期都是国库储蓄丰盛,随后递减,再后就是财政日益吃紧,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最终导致改朝换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敢于利用公债支持发展,而同期清廷还忙于往国库存银子,结果,到时,两国的国力大相径庭。当今世界的动荡和国内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金融运作密切相关,诸如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可见,金融策略对国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务必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是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大家都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三驾马车”都能快速有力,一个地方就会实现快速发展,反之,若有哪驾马车乏力,必然影响一个地方快速发展。要做大投资,除了争取项目实施和招商引资外,还需争取金融支持;要促进消费,重要的渠道也是通过银行贷款提升消费能力;要扩大出口,更要靠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微型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可见,抓好了金融工作和小微型企业发展,就是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第五,是巩固取得成绩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已呈现财政收支“双高”、金融存贷“两旺”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位居全省第15位,比上年进了18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比上年进10位,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增比进位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今年1—2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亿元,比年初增长9.4%,比全市平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一;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7亿元,比年初增长17.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3.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市各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继续争取市各家金融机构的支持,动员全县上下更加重视支持金融和微型企业发展,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二、如何抓住全县金融工作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重点
抓好金融工作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握六个工作重点:
第一,要提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一个地方经济要起飞,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率高;二是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三是制度和意识形态要适应经济起飞的要求。国内有位领导也说过,发展经济没有投入不行,但有了投入也不一定能行,这话揭示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一是投资总量,二是投资效益。究竟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县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呢?首先要增加贷款投量。各金融机构要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贷款计划,力争新增贷款达新增存款的70%以上,确保新增贷款增速和新增人均贷款量进入全市前三位。其次,要选准贷款投向。新增贷款要重点投向“三农”、投向扶持微型企业、投向产业发展、投向民生工程。既要投向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又要投向改善民生领域,改善群众生活,扩大贷款覆盖受益面。尤其要重点投向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畜禽养殖、果蔬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域,并重点扶持围绕这些产业发展的小微型企业,通过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生产出更多产品投放县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生产的工矿产品、农产品、旅游产品在县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最大限度地让县内的钱不外流,最大限度地将县外的钱赚到我们群众的包里。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卖出去的东西越多、越贵,这个地群众的钱就越多、越富。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生产更多特色产品卖出去,加快做大经济总量。
第二,要提高支持金融事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把金融支持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措并举”之一,并不意味只是单方面要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支持金融事业健康发展,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其次要加大推动“引银入印”,今年要恢复设立工商银行,着力发展小额信贷。国务院于3月28日刚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了12项金融改革试验的任务,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民间融资,进行民间贷款合法化的试点。还要着力发展担保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努力为各个层次群体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引进存款入印,全县上下都要重视引进存款入印工作,各乡镇要努力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只有努力将存款规模做大,才可能更好地将贷款的增量做大,可见,抓存款就是抓贷款、就是抓发展。再次,要着力建设金融信用体系,要坚持做到“干部带头、引导群众、诚实守信、有借有还、按期归还”,切实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创建金融信用村、信用乡镇,力争金融信用县创建获得通过,促进全县金融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要解放理财思想,推动跨越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投入,就我县来说,主要投入来源有五个渠道,一是争取上级投入,二是招商引资投入,三是贷出银行的钱投入,四是引导群众投资创业投入,五是采取BOT、TOT、BT、BOD、EPC等方式投入。县委、县政府历来敢于贷款搞建设,同时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键是要选好项目,把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乱花钱,更不搞挥霍浪费。
第四,要转变消费理念,拉动经济增长。可能很多同志都曾经看过一则中美两位老人对话的故事,中国老人说,我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把买房的钱筹好了;而美国老人则说,我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把买房的钱还清了。从这则故事不难看出,故事中讲的两位老人的消费理念和模式截然不同。美国老人的消费模式促进了消费增长,又增加个人一辈子的总体福利,而中国老人的消费模式既未能促进消费,又一辈子未能享受本来应有的福利。故事中这位中国老人的故事仍在我们一些群众中重演。因此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尽可能把一辈子的收入在不同年龄段拉开消费,让个人一辈子的消费更趋于合理,既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让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现在的丰顺拥有县工业园区、汤西工业园区、丰顺潭江陶瓷工业园等,因此,建造符合地方乡镇的工业园区根据乡镇街道的要素和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小区,我们知道一个工业小区就是一个增长极。在乡镇工业小区的强力拉动下,增加乡镇街道的财政收入例如,新南方青蒿药业基地的建立,是一种青蒿(第四代)抗疟疾药。它是一种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全球最先进、价格最低廉的青蒿复方(第四代)。已经带动了周围数千农户种植青蒿,种植面积多达5万亩,产值高达18.6亿元,利税将近1.5亿元,各镇都已建立了青蒿种植示范点,并全部签订了保价购销合同。这个将有利于有实现农户生产产品,企业定价定期收购农产品,降低了世界大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丛的利益得到保障。
加快乡镇的重新规划和建设既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又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以规划为先导。县镇府应该高度重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着力调整城镇格局。逐步完善以城区为龙头,工业园区为亮点一县两岸三镇为全县城镇建设城镇化格局。其次,要以产业为依托。要充分发挥各个乡镇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以此支撑城镇的快速发展。再者,要以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口集聚功能,在小城镇户口、建房用地、证件手续、银行贷款和生产经营等个方面实施优惠扶持,促进城镇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错位发展特色工业。以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着力发展竹林、矿产、石材等资源加工业,县城城乡则以做大做强喇叭传统工业,潭江以发展陶瓷为主要产业,汤南以发展地方食品面线加工业为主要特色,县政府提供和创造相关产业链,以特色牵引竞争力。
例如,丰顺准备做中国的“第一喇叭生产县”,做走出围龙看梅州的主打产品,目标是使丰顺喇叭响遍天下。县镇府应该协助企业规划和提供良好的生产、销售和融资上,使丰顺喇叭能成为具有的生产优质的产品的能力、上市能力和使产品不断创新和扩展其他领域。能真正地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引领相应的配套服务上一个台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发展以丰顺喇叭响遍天下的口号,来错位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丰顺拥有电声企业195家,从业人员多达2万余人,电声行业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占全县总产值的32%全县电声产品及其配件出口3584万美元。出口稳定而且出口国家和地区多达70个。实现以“丰顺喇叭”来主打县级经济的产品是相当合适的。县镇府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扩大先的知名度。先找到一个做有把握吹响的喇叭,一鸣惊人;再借助产品的影响力,凝聚各方合力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形成种类齐全、知名品牌、集群发展,并辐射到珠三角,成为全国主要生产电声产品的基地之一,让丰顺喇叭走向世界。
三、着力扶持中小企业。想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就顺着大势积极扩宽国内外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引领产品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之变成新的产品,具有新的功能。县委、县镇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扩大招商引资的渠道,完善工业区的信息服务渠道,为县里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宣传和服务。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使之能做大做强,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为工业园筹建工业园网站。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塑造品牌和抬升企业产品形象。镇府加大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产品展销平台,以及产品的部分售后服务。加大对县内的技术学校、培训班和训练场地的扶持力度,使之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
其次是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知道农业是一个县的民生问题的关键,农业的发展站在县域经济的范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对县域内的工业、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后劲不足。对丰顺来说,既是工业基础薄弱又是农业水利基础落后的县域。而发展基地农业可能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以解决个体化的农民小生产与市场化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所以一是建造基地农业,如现在八乡镇由乡贤投资的茶园、番薯种植基地、八乡水库养殖基地和汤西镇的甜玉米上产基地等等。现代农业就应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以龙头农产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从我市县投资兴办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业生产基地联结农户进行生产还组织为农户培训、咨询、种子和种苗等。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引进、转化及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有利于发展我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提高产业化配套技术水平。
四、在我县很有必要实施外向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无外不活,无外不快。外向经济的拉动有利于保持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就是我们要实施外向经济的关键所在。1、搭建平台“请进来”,县镇府对各个乡镇进行认真研究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构造招商引资的载体。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各乡镇的工业小区的规划评审,加快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于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为依托,来吸引外来企业带进新项目。还要大力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和创造条件扶持外向型、出口创汇型企业,使之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我县可以以电声、红木家私和茶叶等等为主要涉外生产企业,使之能与国际上的剧团公司竞争。
五、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农业的产业化和产品的销售上,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渝了。我县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和管理/以至于造成人才流失。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还应该积极与市内大学通力合作,达到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
在我看来县镇府必须加强对乡镇的政策扶持,因为强化政策扶持也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坚强保障。以鼓励经济较强的乡镇率先发展,薄弱乡镇加快发展及对我县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在干部的调配别注意县直属部门与乡镇干部的交流,并尽可能把优秀干部配带乡镇第一线。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进行县直属干部与乡镇干部的交叉调配,是乡镇干部进一步年轻化。在公务员的挑选时以领导组织能力和文化程度并举为人才选用机制,使乡镇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引领青年人才走向村寨、社区任职,强化基层班子的建设。可以通过优先提拔的职级激励、奖勤奖优的经济激励和后退问责的责任激励。以激发各个乡镇的你追我赶的竞争热情。
而在上世纪末的1999年,发行量曾达56万份的《南方农村报》跌至历史的低谷:发行量跌破10万份,广告收入350万元。当时南方农村报社人心浮动,人心思走。
但《南方农村报》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定位: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
从2001年起,《南方农村报》人卧薪尝胆,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办报定位,摸清并满足农民的需要。经调查分析,农民有三方面的需要: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发展生产致富的需要,充实精神生活的需要。切实按农民的需要办报,在没有党委宣传部门发文要求订阅的情况下,《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量逐步回升,广告收入逐年增加,至2007年,发行量达36万份,广告实际收入达1100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南方农村报》的“中兴目标”(2001年制定的《南方农村报》十年发展目标为:到2011年《南方农村报》的期均发行量达到40万份,广告收入达1000万元)。
《南方农村报》的发行均是有效发行量,是农民自愿掏腰包订阅的,很少是单位公费订阅的,目前也没有找政府或企业出钱赠报给农民。《南方农村报》的广告,绝大部分是企业的产品广告和品牌广告,是企业觉得在《南方农村报》上刊登广告有效才投放的,几乎没有政府形象的公关广告。
为农民说话,为农业服务
坚定“专门为农民说话,专业为农业服务”的办报定位基于两个判断:
一是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农民在经济收入、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农民的弱势地位,令其成为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使他们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必然是农民的迫切需要,所以《南方农村报》就担当为农民代言的角色,并针对社会上没有专门为农民说话的媒体的现实,《南方农村报》主张“专门为农民说话”。我们为农民说话的报道,是沿着“维权、平权、赋权”这一思路进行的。即现行法律、政策已给农民的权利,我们帮他们维护和落实这部分权利;城里人有而农民没有的权利,我们要为农民争取与城里人平等的权利;农民是国家的公民,如果农民还未享有作为一个公民应具的权利,或者现阶段农民由于历史原因需要一些特别的权利才能改变其弱势地位,我们还呼吁给农民赋权。但我们的重点报道是监督把法律、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这样做舆论导向上没有什么风险。
二是谋生发展是农民的当务之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他们最需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比维权更加急迫。因此,我们更加关注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市场信息、产业趋势分析等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我们在“农村财富”版块里按农产业,细分为水果专版、蔬菜专版、畜牧专版、水产专版、作物专版及综合版,这些专版着重在产经新闻、产业政策、产业行情上下功夫,大胆吸收目前在做财经新闻方面行之有效的思路来做农产业新闻。农民再也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者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一个经营者。产业的每一个变化,市场的每次变动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农产业的编辑记者从重生产转变为重销售,从重技术转变为重市场,反应要比过去灵敏百倍以上,而且要非常专业。
另外,《南方农村报》的副刊版块也有独到之处,包括家庭版、文化室版、读与写版、娱乐版、幽默与漫画版等,强调乡土味、人情味,充满乡村老百姓的情趣,健康向上,具有怡情、娱乐功能,给人一种阅读的和精神的享受。
根据农民的需要,《南方农村报》才有了时政新闻(以宣传“三农”政策和监督政策的落实,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农村财富、文化娱乐三大版块的设置。《南方农村报》每周三期的设置也是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现阶段农民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不高,未必能接受日报的形式。现在的定价也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的承受能力,他们一般只能承受每年120元左右的报价。
服务农业细分产业
我们发现,农业中除粮食生产外,其他行业已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例如,畜牧行业、水产行业、花卉行业、水果行业、蔬菜行业等已充分产业化和市场化,它们中的每个行业都充满商机,是农业中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是最需要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进行市场信息交流的行业。如果农村类报刊能切合这些行业的需要,发行和广告都不用愁,经营上相对容易成功。以上任何一个行业,仅靠一份传统综合性的农村类报纸,每期一个专版已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实际的需要。但如果在传统的综合性的《南方农村报》里加大所有农产业各行业的专版份量,报纸将变得像都市报那样厚,成本将大大增加,而且不是所有农民都需要这些专版。
考虑生产需要和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我们采用专业增刊的形式。2003年我们创办了《南方农村报》的专业增刊《养殖宝典》(月刊),定位是服务水产行业和畜牧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由于其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非常受养殖户和企业的欢迎,发行量很快就增长到近两万份,2007年大约可盈利20万元。这是在没有刊号、不能装订成册(不能称之为专业增刊,只能称之为专业增页)、不能公开征订、不能收取刊物工本费,只能免费赠送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能获得刊号正式进入市场,根据我们的估计,发行量达5万份,年广告收入达400万元以上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希望能直接从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到刊号。选择市场化充分的行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是农村类媒体的好出路。
如果能申请到刊号,《南方农村报》将创办《花卉宝典》、《蔬菜宝典》、《水果宝典》、《农化宝典》等一系列专业增刊,以“一报和多个专业增刊”的格局深耕农村市场,为农业各产业提供最具针对性和最具专业水准的服务,并通过这样的服务来发展壮大自身。
以活动打造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一些聚合行业精英探讨行业问题的活动,报纸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创办为农村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的“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南农实验”,探索如何开拓农村市场的“农村财富大讲堂”等新闻公益活动,在中国的“三农”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外知名的农资品牌企业例如美国嘉吉(美盛)、杜邦公司、挪威海德鲁、日本住商、德国巴斯夫公司、拜耳公司等纷纷选择《南方农村报》投放广告。
扶持农村类报刊,服务新农村建设
《南方农村报》是业界公认办得比较好的农村类媒体之一,我们也乐观地估计《南方农村报》的经营初步跨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说明农村类媒体走市场化之路,在服务农民需要中生存和发展是可行的。但是,我们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目前,全国许多农村类媒体仍在苦苦支撑,恰似“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很难实现对“三农”的关怀与责任,很难较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我们多年从事农村类媒体工作的经历与体会,我们有如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中国应扶持发展农村类报纸这一行业,使它发展成为一个产业。报纸等媒体虽然是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产物,但中国农民群体的数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相当大,这个群体或阶层与城市其他阶层差异很大,指望城市其他媒体(包括机关报)能大幅度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农村类媒体这一行业,让这个行业专门反映农民的呼声,专业为农业服务。农村类媒体专门服务居住很分散、购买力很低的农民,专门服务风险很大、效益很低的农业,它的发行成本、采编成本很大,广告潜力很有限,因此它需要政府的扶持,让它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更多的农民。正常情况下,《南方农村报》每期16版(四开),50%彩色,每份0.8元,全年120元,这相对城市报纸来说,单价是很高的了(如《南方都市报》60多个版才1元/份),如能降低一半报价,据邮局发行人士估计,发行量将会翻一番,56年内,广告量做到3000万元是完全有可能的。
扶持农村类报纸的政策设计务必鼓励农村类报纸走向市场,让报社在服务和满足农民的需要中发展壮大。报纸只有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民才会自愿掏腰包订阅,只有农民自愿掏腰包订阅的报纸才是有价值的报纸。靠行政命令,靠指令性计划来发行的报纸未必真正发行到农民的手上,如果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任务强迫农民订阅他自己不喜欢的报纸就是加重农民负担,是要不得的。由政府或企业出钱订报再免费送给农民的做法也难以持续,即使长久送给农民也未必适合农民阅读,农民很可能不看或做废纸卖掉,造成大量浪费。因此所有扶持农村类报纸的政策设计都必须鼓励报社走向市场,鼓励办适合农民看的报纸才是长久之计。具体而言就是:
一、成立扶持农村类报纸发展基金,按农村类报纸的有效发行量即市场发行量,而不是行政干预的发行量进行补贴,以降低报纸的单价,让更多的农民订得起。这种补贴不是全额补贴,农民必须自己付部分报款,这是检验农民是否需要这份报纸的办法。按实际发行量进行补贴鼓励报社增加发行,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二、减免农村类报纸的广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文化建设费等,以减轻报社的负担,鼓励报社发展广告业务,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政府给农民家庭直接补贴一定额度的报费。只要农民订阅他愿意订阅的报刊,就给农民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民订报读报,也鼓励大家办农民喜欢看的报纸。
一、前言
2006年5月17日?熏《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国务院17号文件)印发?熏决定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主要通过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以下简称“后扶规划”)、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项目规划”),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基本依据。
目前,第一个五年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实施完成,第二个五年规划正在实施之中。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成效显著,使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移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移民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5年来,出现了一些制约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措施以全面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移民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问题
为协调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并不理想。一是信息传递不畅通,资金拨付周期长。根据有关规定,移民部门管项目,财政部门管资金。但从实践中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资金的拨付往往比规定时间滞后半年甚至更长,严重影响项目施工的进度。二是协作机制不健全,项目验收不及时。移民项目完成后,竣工验收需要移民、财政、审计、监理、政府办公室等多家机构参加,由于缺乏协调,各相关机构很难同时集合,往往造成人为的验收拖延现象。一方面导致后扶资金大量挂账,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又长期占用施工方的垫付资金,移民、项目村、施工方均有意见。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尽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趁国务院17号文件的东风一定程度上建立健全了移民管理机构,但目前地方人民政府的移民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无论是机构性质、级别,还是挂靠部门、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都是百花齐放,这必然导致工作措施、管理手段和工作效果上的很大差异。尤其是县级移民管理机构还存在归口不一致、规格低、编制少、内设机构不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逐渐成为制约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问题。
(二)移民工作经费落实问题
稳定的经费保障是做好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基础。国务院17号文件明确规定,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地方执行的并不是很好,各级移民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的工作经费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规划实施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三)规划编制问题
第一个五年后期扶持相关规划编制因时间紧、编制匆忙、操作性不强。尤其是项目规划资金盘子确定走了弯路,在规划投资人均基数确定的情况下,经过几次反复,规划初期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各地也存在多争取投资的心态,人均投资基数定得偏高,造成前期规划投资盘子偏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因移民意愿发生变化,导致项目变化较多,而规划调整也未能及时报批。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其他惠农政策力度较大,与后期扶持规划项目重复较多等原因,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已不具备指导意义。另外,一些地方编制的“十二五”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存在扩大范围、突破规模、项目不实等突出问题,没能很好地根据规划编制工作大纲要求,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全面与重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规划难以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增收、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规划。
(四)项目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问题
项目规划与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项目设置存在重复和交叉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特别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比如“村村通”工程、“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抗震安居”工程、第二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等等都已全面铺开建设。但是,市、县两级移民机构上报项目年度计划时,横向沟通较少,也安排了相应的项目,因此多头上报,造成项目重复安排。项目审批后开始实施时才发现部分项目别的部门已经实施,造成众多的项目变更,形成规划与实施“两张皮”,不但增加行政成本,而且间接增加了工程成本。
(五)项目管理问题
在项目选择方面。有的地方没有从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视角出发,热衷于上大项目,搞了不少“形象工程”,如广场、牌坊、集中聚居区等,浪费了有限的后期扶持资金。
在项目管理方面。移民扶持项目点多面广量大,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有的地方项目“重建轻管”现象还比较突出。形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移民项目都是具体到村的项目,项目建成移交给各村后,常因管理不善或缺乏管理而导致移民工程损毁等现象发生。二是移民项目多属于公益类或准公益类项目,管理有成本但无直接经济效益,管理人没有积极性。
在项目的资产产权方面。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后,必将形成相应的资产。在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中,资产的价值构成包含了两部分,既有国家的补助资金,又有当地村民的投劳折资或筹集资金。这些资产必将为当地或移民今后的生产生活带来相应的收益,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是,要长期发挥这些资产的效益,如何明确资产的产权属性、界定和解决产权和使用权应该属于谁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资金管理问题
移民资金是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点,也是库区社会容易引发矛盾的焦点。目前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管理差。有的地方在项目预算的管理上比较粗放,对工程造价审核把关不严,预算编制缺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导致一些项目出现预算投资与决算投资差距过大,给资金安全、项目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二是拨付环节乱。个别地方存在违规拨付资金的现象,将本应拨付给承建单位的资金违规拨到个人账户,更有甚者,将项目资金违规拨付到项目实施无关的非建设单位。三是资金拨付链过长,资金投放结构不合理。由于财政部门和移民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配合不够紧密,项目资金的拨付通常滞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跨年拨付时常发生,当年的项目资金实际到位率较低,再加上其他中间环节及在途时间,资金到达项目建设单位的时间延迟更久。四是违规操作,专款未能专用。有些地方在下达项目预算时,直接预留或提取部分资金,变相截留移民资金;有的以统筹名义,按不同比例提取移民村资金,集中进行跨村项目的建设;还有的指定固定单位为后扶项目服务,所需费用挤占项目经费等等。五是县级报账操作各异,资金安全无保障。有的执行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拨款制,资金运行环节多,安全隐患大;有的县级移民机构既负责项目的规划申报、组织实施,又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缺乏制约;有的实行乡镇财政所和县移民局两级报账制,资金安全缺乏监管。六是票据使用不规范,票实不符,白条泛滥,套取资金问题严重。
三、加强移民后期扶持相关规划实施的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科学的规划是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突出主题主线。以推动库区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加快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移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编制原则。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库区各项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保护和平安和谐;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加强规划项目筛选,促进项目生成,建立项目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把后期扶持相关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社会保障等其他行业规划充分衔接起来,保证规划目标、投资安排和政策措施的有机对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要素,移民专项资金要重点解决其他投资渠道难以覆盖的库区发展问题,优先安排见效快、效果好的民生项目。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意把握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加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健全移民资金的安全运行机制
移民资金是国家扶持移民的专项资金,其使用对象只能是移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截留。一是要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对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不得使用移民资金组织实施;对超工程概算、超中标价的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追踪问效。二是实行资金专户制。后扶资金应当设立专户,建立专账,指定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三是实行县级报账制。由项目单位根据计划和进度提出用款申请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由县级移民管理单位统一支付并集中核算。四是加强内部责任制。各级移民机构要加强内部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加强资金流转各环节的财务监督,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努力降低资金风险。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移民参与模式
后期扶持是民生政策,专门用于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的规定,“项目的确定必须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移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保障移民的“三权”,必须切实推行移民政务公开,把阳光操作贯穿于移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通过建立移民后扶的告知、公示、协商、听证、参与等制度,组织移民参与项目的筛选、确定、申报、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形成了上下畅通、左右联动、规范运作、长期坚持、移民参与的长效运行机制。
让移民直接参与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把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全过程都向移民敞开,一是增强了透明度,移民放心;二是杜绝了资金使用中的一些漏洞,避免了少数基层政府挪用、克扣移民资金的现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弥补了移民部门的人员缺口,减轻了负担,降低了风险。当然,吸收移民参与并不意味移民主管部门可以放任不管,还是要加强服务、指导、管理、监督,要防止少数移民代表利用移民的信用谋取个人利益。
(四)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后扶监管体系,提高后期扶持工作管理水平,确保相关规划实施效果。一是坚持经常性督促检查。部际联席会议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经常性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导组,指导、督促、检查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和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政策实施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上级报告政策实施情况。各级监察、财政部门要会同同级移民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后期扶持资金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开展规划实施稽察。2008年,部移民局制定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规划实施稽察暂行办法》。省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商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抓紧制定本地区开展稽察工作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明确稽察机构,建立稽察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定期组织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稽察,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规划实施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中央移民管理机构和省级移民管理机构将组织开展后期扶持资金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内部审计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定期组织对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研究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后期扶持资金安全。四是外部审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移民后扶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五是社会评估。各地要根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情况,评估实施效果,保障资金使用安全和后期扶持政策顺利实施。
(五)强化项目的规范管理
随着项目的全面实施,要狠抓项目规范管理,优化项目建设管理,并建立项目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项目申报管理。按要求确定申报项目,按程序进行项目申报。二是规范项目招投标,加强施工管理。要对项目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和确定监理单位等环节进行规范。三是规范项目验收程序,加强项目验收管理。落实决算审计制度、验收挂牌制、政务公开制等监督制度。四是要突出移民主体,实行项目管理民主化。要从项目的立项、建设、竣工、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五是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维护。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持续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六是明确开发性生产项目的运行和收益分配管理。明确界定项目的产权归属、资产管理主体,资产的经营方式和收益分配模式,以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扶持效益。
(六)建设高素质的移民管理队伍
一是要增加县级移民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以适应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移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要完善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明确会议的工作模式(定期与临时相结合)、召集程序、议事规则、表决办法、决议效力;规定各组成单位的责任部门、工作流程、经办人员;建立移民后扶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传递和交换各自信息。
参考文献
1李瑜.完善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管理政策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王珍义,李振华,陈璐.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J.财会月刊,2011,(4).
3易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08,(9).
4张敬光.科学发展中移民后扶工作的思考J.四川水利,2010,(1).
一、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绩效审计的基本前提
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绩效审计是财政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审计。从具体审计对象的评价来看,审计包括扶持资金配置的经济性、资金管理活动的效率性和资金投入的效益性,是一种最终评价,而资金投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评价是绩效审计的前提,审计活动脱离了资金投入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绩效审计就缺乏可靠的依据。要实现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活动真实性和合法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健全可靠的资金投入内部控制系统,是做好绩效审计的基本保障。健全可靠的资金投入内部控制系统是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保证,对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的运用,不仅要求建立健全主管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也要求被扶持单位也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控制系统。对专项资金的收入、分配和使用实行集体评审制度,防止个人主观臆断,缺少制约机制,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使用,以保证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资金投入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二,被扶持文化企业财政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是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审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查,从中发现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效。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涉及的企业面广量大,必须要求被扶持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真实正确的,运用准确的信息,才能判断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有效性,才能对相关的经济活动做出有效性评价。
第三,对申请扶持资金企业申报资料的准确性是绩效审计的重要基础。对申请扶持资金的企业提供的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会得到不同的评审结果。对此,如果评审过程缺乏必须的评审程序,对申请扶持资金的企业提供材料的真实性缺乏正确的判断或做出一些主观判断,其结果将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
上述三方面工作的完善性,都会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产生影响,并会影响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对扶持资金这一公共资源分配是否正常、回报(社会性)是否丰厚、效果是否显著等等。实质上也就是文化产业所扩展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扶持资金配置的经济性目标
在市场经济体体制下,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是以政府为主导,它通过制定扶持资金政策,利用具有优先配置资源权利的优势等各种手段来引导扶持资金的方向,左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扶持资金配置要实现的经济目标,必须是坚持依法、公平、有效的原则和公共资源的配置结构的科学、合理、经济的原则。
影响扶持资金分配使用的主要问题是因领导干部疏忽或缺乏经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造成的,这一矛盾的存在必然会引发资源配置的失误,产生巨大浪费。在审计方面,对扶持资金的经济性评价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国家审计机关对扶持资金配置过程的审计。主要检查扶持资金在配置中所采用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是否透明化,不同扶持对象是否形成最有效的配置,扶持资金的运用能否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扶持资金配置的效率性目标
扶持资金的配置效率体现了各级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水平和处理各项经济工作的能力。扶持资金的效率性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活动的审计或称管理审计。在绩效审计中,对具有支配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有关政府部门或主要负责人履行情况的评价,一是要对其扶持资金在配置过程的决策效果进行评价,二是要对其工作效率进行评价,以检查其勤政情况。在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下,一些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动用,市场发展的不断变化,要求管理者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制度创新,使扶持资金及时、准确、合理地得到优化配置,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所有这些靠领导干部的主观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有高超的经济管理水平,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扶持资金效率性目标审计实质上也就是对组织该项工作的领导集体经济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审计。
3、扶持资金配置的效益性目标
财政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配置投入是对这一地区需要做大做强的文化产业所进行的一项战略性投资(扶持),进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被扶持项目建成后能否达到生产设计能力,能否达到预计的经济效益,同时产生辐射效应,带动产业链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决策管理水平和科技运用水平。
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入的效益性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对文化产业而言总体处于粗放发展、数量扩张阶段,集约化程度低,错位竞争能力不强,对外 宣传仍有提升空间,高端创意人才匮乏。也就是具有核心文化产业链尚未成型,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整体偏低。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技术上,要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性审计难以得到保证,但是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性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三、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
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内容,一是政府为扶持文化产业所组织的经济行为过程和结果;二是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审计内容。根据上述二个基本因素的特征和基本涵义,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产业扶持资金财政预算草案审计
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预算安排是财政预算编制过程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财政部门组织预算草案的编制;二是人大在审议通过财政预算草案前,由审计部门对财政部门组织预算草案编制过程的审计。财政部门组织的财政预算草案在编制过程中最能体现财政活动绩效的是预算草案编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预算草案编制的效率性、科学性和效益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预算能否体现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在不同文化产业之间体现公正、公平,这也是体现预算草案编制的合理性。财政部门将预算草案编制完毕,经政府讨论通过后直接由人大会议审议,事前未经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审计部门可尝试就单项财政预算编制草案进行事前审计,如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等。随着我国审计工作与人大审计预算草案制度的逐步完善,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将成为财政绩效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2、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配置过程的审计
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配置过程的审计是对该专项资金投向的审计。它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的投向是否符合文化产业行业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规划、引导、服务和管理作用。目前归入文化产业的行业有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会展广告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业等十大行业。从某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中可以看到,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的重点已涵盖上述全部行业,未体现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方向,只是在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中设定企业规模。如:研发型企业收入100万元以上、中介服务企业300万元以上、生产服务型1亿以上、经营服务型20__万元以上。新注册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等等。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从绩效角度审查被扶持企业是否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准并可产业化运作,在被扶持企业对象和扶持资金量方面,审计部门必须做出客观、科学、合理的判断。
(2)企业申请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对这一程序的审计依据是政府出台的有关办法或者规定,如某市出台的重点文化企业认定和考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文化产业类企业在申报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时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其程序由以下步骤组成:1.填报《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3.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4.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5.主营业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6.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7.产品或技术鉴定证书、专利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信誉证书等;8.其他相关材料。上述八项内容是构成审计内容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申报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申报资料是否齐全;有关材料是否与申报主体匹配等等。由于在申报阶段,每个文化类企业都有申报的权利,因此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加强申报企业的审核认定工作。
(3)申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认定是否符合规定程序。以某市认定申报程序为例,其步骤是:1.填报《重点文化企业认定申请表》;2.文化产业办公室初审,并对列入初审合格企业,组织相关专家现场考察;3.根据考察情况,进行评审,下达批准文件和证书。同时规定经认定为该市重点文化发展项目的,可以持该市《重点文化企业证书》优先享受市文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从这一程序来分析,是否对某一文化企业进行扶持,关键是专家的评审,取决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基于这一情况,审计首先是对专家的评审、认定结果进行检查。从某市已获批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情况结果发现,专家人员结构不合理,评审组多数由政府部门人员组成,缺少行业内专家和投资方面的专家。造成被扶持的企业在主体、投资项目的成本核算、扶持方向等方面问题都没有全部得到纠正,没有发挥扶持资金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文化产业扶持资审计中,一要根据有关档案资料,检查参加考察的行业专家数量符合规定,一般应包括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该领域(行业)专家、投资方面专家、财务会计方面专家。其次对专家评审的标准、依据进行检查,判断有关专家评定程序是否合规,评定依据是否充分,书面记载是否全面等。再次是审计部门还要对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必要时应调取申报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