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1: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业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法国实行大范围的增值税
在法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仅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和自由职业者,还包括农业,即所有法国境内有偿提品和服务的经营活动都应当缴纳增值税。纳税人相应地包括从事上述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即包括自然资源采掘企业、制造加工企业、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建筑企业、提供劳务的企业、同经济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自由职业者,还包括农业企业和部分农场主。课税对象是从事采掘业、工业、商业、农业、服务业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所获得的增值额。税率共有四种:基本税率17.6%;低税率7%;高税率33.3%和“零”税率。农产品主要按基本税率或低税率计征。免税规定包括:一是彻底免税,即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二是一般免税项目,主要包括某些农产品的销售、特定旧物的贩卖、有价证券的交易等等。对于免税环节,一般都确定在商品的最后一个环节——零售环节上。课征方法有:税款扣除法;核定征收法;简化的据实征收法;据实申报的征收方法。农业纳税人每季度只缴纳上年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的1/5。年终按实际发生数结算,每年申报一次。
对于每年应缴增值税税额低于3500法郎的免征增值税,农业纳税人年收入在30万法郎以下的免征增值税,但也可以自行选择缴纳增值税。因为农民生产要购买机器、肥料、种子等,这些都包含增值税。农民如选择按增值税办法的缴纳就可以扣除这部分税款。城里的商人喜欢到实行增值税办法的农民那里去购买东西,这样税款可以扣除。
2.包含农业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
在法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一切自然人和特定的法人。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为纳税人的净所得总额,应税所得总额包括下述各项净所得之和:工商业利润、地产收益、农业收益、工资所得、特定公司成员的报酬、自由职业所得、流动资本收益等。其中,农业收益为自耕农、分成农、佃耕农以及农场主经营所获的农业所得、山林所得以及培育树苗、蘑菇、养蜂、饲养家禽、养殖(鱼、牡蛎等)所得。农业收益应税所得的确定有两种方法,纳税人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一是协商征税,即由税务部门根据每个经营种类历年的总收益,减去必要费用,协商决定每单位平均收益,再按照每公顷平均收益额乘以经营面积计算出应税所得;二是据实征税,即在征税年度中,就总收入减去经营上必要费用及折旧费后的实际收益征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具体见下表:
课税所得额级距税率%
0-256100
25610-5038010.5
50380-8867024
88670-14358033
143580-23362043
233620-28810048
288100以上50
法国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其税额的计算是按家庭系数来确定的。所谓家庭系数制是法国于1954年实行的一种按总所得征税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是将家庭所有成员的收入全部加在一起,然后按家庭成员的系数划分为若干份,每份纳税义务乘以系数就是该家庭应纳税额。家庭系数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大人为1,小孩为0.5。但根据各人的状况不同,也有所不同。家庭系数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充分体现了量能负担的原则。
法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申报纳税和协商纳税两种课征方法。对于纳税人不能正确申报其纳税收入的,采用协商征税法,比如:农业应税所得由税务检查人员决定,农业纳税人每年定期向税务检查官提出记载被雇人和助手的人数、支付的报酬、使用车辆情况等情况的申报表,检查官据此决定纳税人应纳税额,纳税人按期交纳税款。
3.对农业有优惠的公司所得税
在法国,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中,农业纳税人主要有:各种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社、公共团体、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征税对象为各公司和法人的应税毛所得减去费用后的余额。如工商业利润、经营农田、林地获得的收入等。公司所得税实行单一的比例税率33%,并实行完全估算制,不论是估算分红利润还是保留利润都适用。但对公共团体和其它各种团体的农林业收益按24%的减轻税率征税。公司所得税只对在法国国内经营的企业所实现的利润征收。而农业合作信贷银行、农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组织的收益,免征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实行预交制,纳税人须按上年度税金总额的90%作为本年度预交公司所得税税额,分四次预交。
我国农业税制的借鉴
随着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正迅速地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税制改革,既要从现实出发,又不能局限于既有现实;既要考虑产业特点,又不能脱离国民经济整体。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现行农业税制改革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取消相互脱节的农业各税,将其分别并入相应的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和资源税中,建立以增值税、所得税为主体税,消费税、资源税与之相配套的双主体税制体系。具体说:
1.实施大范围的增值税并以消费税与之配套调节
农业税制的改革应推行大范围的增值税,实施对农业部门流转额的税收调节。依照“区别对待,简化征管”的原则,对农业部门课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课税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所获得的增值额(全部销售额减去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后的余额)。纳税人为农林特产的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也可以收购人为扣缴义务人。对农林特产品税中的农产品按17%的基本税率课征,对部分收入过高的土特产品先列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进行调节,比如: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烟叶等;改革后税负显著下降的产品,如毛茶等;贵重或非生活必需品,如海参、鲍鱼、干贝、燕窝等等。对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的,销售,应改变一律免税的做法,按低税率课征。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应对农业投入物实行免税以体现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优惠。某些农产品的销售,年增值额在一定限额以下的,在零售环节免税。实行核定征收法,纳税人每季度只缴纳上年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的1/5,年终按实际发生数结算,每年申报一次。
对农业部门的流转额同样课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既体现税收的中性原则和公平原则,又便于农业生产者扣除购买农机、化肥、农药种子时已交增值税,还便于工商业生产者购买农产品时取得合法的扣税凭证,以利于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并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2.开征农业所得税
农业税制的改革应开征较为规范的农业所得税。课税对象为农业收益和地产收益即纳税人来自农业部门的全部净所得以及其他所得,采用综合所得税制,把各项净所得综合计税,应税所得按农业实际收入扣除生产成本、费用,再加以必要的政策调整后确定。纳税人为所有在农业部门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税率的确定应着重考虑农业税的税负水平,农民的负担能力、调节功能发挥等因素,对个人以一定时期内的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为免征额,实行累进幅度较缓的超额累进税率;对农业企业实行统一的比例税率。课税方法采取申报纳税和协商征税两种办法。对于纳税人不能正确申报其纳税收入的,采用协商征税办法即纳税人提供有关所得资料,由税务人员核定应税所得。该税可并入统一所得税制,作为相对独立的计征项目。
对农业部门的所得额,开征统一的所得税,既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对农村纳税人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都进行调节,减轻偷漏税现象,缓解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实现社会公平目标。
3.统一征收土地使用税
农业税制的改革应将现行的耕地占用税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为土地使用税,归入资源税类。税制设计可遵循“农业用地的总税负低于非农用地的总税负,优等地的税负高于中等、劣等地的税负”的原则进行。土地使用税的课税对象为使用土地从事生产、开发利用的行为,其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计税土地面积全部依据土地详查的结果。纳税人为使用土地从事生产、开发和利用的单位和个人。税率实行差别比例税率,对将农业用地或耕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的,均一次性课征土地使用税,其税率应比现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非农业用地实行税负为重的原则,以4-5倍的幅度提高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负。针对土地使用者从土地上因肥力和位置不同而获得的级差收益,应制定相应的差别税率对农业用地进行课税。对从事山地、荒地、滩涂等开发性生产的项目,可给予一定时期的减免税收;对贫困地区、劣等耕地或因受自然灾害而减产绝收的应该减免税收;对达到征税条件,超过免税期限的新垦和复垦耕地,及时调整农业税收任务。
开征土地使用税,可以保护极度稀缺的耕地资源,控制滥占、滥用土地的行为;还可以调节不同土地使用者的级差收益,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调节土地使用行为,促使土地使用者合理、节约使用土地。
总之,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业税制体系与工商税收体系相一致,既有利于我国税收体系的完整统一,体现税收中性原则;又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需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还有利于我国税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促进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在分析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之前,必须清楚我国当前农田水利的现状,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改革才能有方向,有针对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的主要现状就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就是灌溉系统不够完善。灌溉是农田水利的核心内容,灌溉系统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的整体效果,或者可以认为,只有实现了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才算完成了使命;其次,灌溉水源不足。农田水利解决的就是农业生产中水的问题,而水源是整个问题的源头,没有水源,设施再完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中,充分考虑水源问题;再次,就是农田水利建设的造价偏高,过多的投入会使得农田水利建设举步维艰。
2、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的世纪,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基本生存离不开农业的支持,所以说,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但是最近几年,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使得自然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开始降低,而随着人口增多而不断增加的人类的需求也在向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背景,农田水利作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项目,自然需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做出改革,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发展,农田水利的效果才能表现出来。农田水利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田水利改革是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的途径。科技进入各行各业,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自然应该走进农业,为解决人类的基本生存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进行改革,更多依靠新技术。农田水利改革是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方式之一。传统的农田水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问题,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破坏性,如果不进行改革,会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利于农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农田水利改革变得十分重要。
二、农田水利改革的措施具体来说,农田水利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组建专业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对于农田水利改革而言,人才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更科学,改革才能更有价值。农田水利虽然不是新的技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田水利设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环境的需要,这就需要专业人才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改革策略,切实做好改革工作。为此,可以对现有的农田水利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农田水利改革人才队伍;也可以在高等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人才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农田水利改革的人才队伍中。
1.1创新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
云和县属浙南山区,山多地小,造成本区域具有明显的垂直性气候差异,山区气候特征明显,形成了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为创新种植模式提供了生态环境条件。按照创新模式、产业循环发展的要求,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农作模式,研究示范推广了稻-鱼﹙鸭﹚、耳﹙菌﹚-稻、稻田养鸭、稻田养螺(甲鱼)、稻药轮作、果药套种等多种农作制度,年均推广耳-稻轮作面积150hm2,稻田养鱼23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中耳-稻轮作栽培模式、浙贝-水稻模式分别获丽水市十佳和十佳优秀农作制度新模式。
1.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
根据减少农业投入品减轻农业污染的要求,实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规范农业生产和使用农业投入品。云和县年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340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314hm2的73%。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和水稻统防统治面积1600hm2,通过推广应用生物、低毒、低残留农药,2013年化学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较常规减少20%左右,病虫危害损失率下降5%以下。据调查,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全年平均用药防治3次,667m2农药用药量(有效成分)为258g,常规区全年平均防治5次,农药用药量为319g;水稻统防区平均节约工资84.1元;统防统治区平均667m2水稻产量497kg,比常规区增产9%;水稻统防统治实施区比常规区667m2节本增效124.5元。
1.3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三品一标”认证
按照质量安全、环境生态的要求,实行农产品安全、绿色生产。以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围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开展工作,实行“三品一标”(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云和县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整体认证)1160hm2,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1个。开展“三上墙、两规范”,即安全责任制度、内检员责任制度、质量安全承诺书要上墙,生产记录、农资管理要规范。
1.4做好畜禽粪便处理促进畜禽清洁养殖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推进“五水共治”,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根据云和县委《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编制了《云和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了云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按照畜禽养殖“减量化、规模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全县范围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整治。通过建设沼气池或格栅式厌氧沉淀池,利用农田、园地、林地等就地和异地消纳畜禽排泄物等措施,使沼液和污水进入氧化塘,畜禽养殖场达到了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实现养殖场排泄物达标排放。
1.5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沼液(渣)综合利用
近年来,云和县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把农村沼气项目与“千万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等紧密结合,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以“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与改造圈舍、改造厕所、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模式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沼气2543户,服务网点31个。年处理养殖污水15.3万t,年产沼气100万m3,年提供沼渣沼液肥2.5万t。通过引导和扶持养殖户走向养殖-沼气-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6实施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为进一歩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标准化和经济生态化。农业部门积极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2012-2013年向浙江省农业、财政厅争取生态循环农业项目11项,争取项目资金280万元,2014年储备生态循环项目5项。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云和县畜禽排泄物、作物秸秆、食用菌废菌棒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0.7万t,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56万t。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云和县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农业局领导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加强对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领导。以农业生态能源办公室为主,成立农业治水办公室,农作站、质监、畜牧等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规划、指导全县农业治水各项工作。
2.2制定方案整治农业水污染
根据浙江省农业系统水环境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云和县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结合云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云和县农业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农业治水目标、任务及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水环境治理。
2.3政策激励积极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
2007年以来,云和县出台的云和县粮食生产意见,明确对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给予600元·hm-2补贴,对全年统防统治33.3hm2以上的合作组织财政再给予150元·hm-2的奖励,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工作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应用。云和县政府出台了《云和县农业产业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云和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等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使畜禽养殖逐步达到水污分流、干粪收集、固液分离等工艺标准。
2.4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认真总结和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好做法、经验和好模式,以生态循环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示范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1)蟹苗选购。选用长江水系亲蟹在土池生态环境繁育的蟹苗(也称大眼幼体),亲蟹要求雌蟹100g/只~125g/只、雄蟹150g/只以上。蟹苗具体要求:淡化6日龄以上,体色呈淡姜黄色,群体无杂色苗,出池时水的盐度在4‰以下,群体大小一致,规格整齐,每千克14万~16万只,育苗阶段水温20℃~24℃,幼体未经26℃以上的高温影响。活动能力强,蟹苗在苗箱中能自行迅速散开。育苗阶段幼体未经抗菌素反复处理。(2)蟹苗运输。适宜干法运输,用一种特制的木制蟹苗箱,长40cm~60cm,宽30cm~40cm,高8cm~12cm,箱框四周各挖一窗孔,用以通风。箱框和底部都有网纱,防止蟹苗逃逸,5个~10个箱为一叠,每箱可装蟹苗0.5kg~1kg。蟹苗箱内应先放入水草,箱内用水花生茎撑住箱框两端,然后放一层绿萍,使箱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也防止蟹苗在一侧堆积,并保证了蟹苗层的通气。运输途中,尽量避免阳光直晒或风直吹,以防止蟹苗鳃部水分蒸发而死亡。(3)蟹苗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中旬前。蟹苗先在环沟中培育1个月左右,放养量一般每公顷稻田22.5kg~30kg,蟹苗运到田边后,先将蟹苗箱放入环沟水中1分钟~2分钟,再提起,如此反复2次~3次,以使蟹苗适应水温和水质。
蟹苗~Ⅲ期仔蟹培育
(1)饵料投喂。因为河蟹在蟹苗种各阶段其习性不同,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投饵培育措施,才能提高其成活率。蟹苗养成Ⅲ期仔蟹投饵模式详见附表:人工饵料可采用新鲜野杂鱼,加少量食盐,烧熟后搅拌成鱼糜,再用麦粉拌匀,制成团状颗粒,直接投喂。其混合比例为:杂鱼0.8kg加麦粉1kg,饵料一部分投在浅水区,另一部分散投于水生植物密集区。(2)分期注水。蟹苗刚下塘时,水深保持20cm~30cm,蜕壳变态为Ⅰ期仔蟹后,加水10cm,变态为Ⅱ期仔蟹后加水15cm,变态为Ⅲ期仔蟹后,再加水20cm~25cm,达到最高水位(70cm~80cm)。分期注水,可迫使在水线下挖穴的仔蟹弃洞寻食,防止产生懒蟹。进水时,应用密眼网片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如培育过程中遇大暴雨,应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和水质突变,否则,容易死苗。(3)日常管理。一是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复,如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必须及时加以杀灭。二是每日巡塘3次,做到“三查、三勤”。即:清晨查仔蟹吃食,勤杀灭敌害生物;午后查仔蟹生长活动情况,勤维修防逃设备;傍晚查水质,勤作记录。三是池内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漂浮植物,一般占水面的1/2左右,如不足要逐步补充。
大田蟹种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