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2: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技校毕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技校毕业总结

篇1

虽然我理论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在焊接技术上面可有不小的收获。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读进技校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技校也是需努力认真的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技校的学习旅程。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课本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技术方面的提高,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我在三年的技校学习中,我认真积极参加每次实习,锻炼了自我的技术,受益匪浅。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老师也对我也是非常的喜欢,参加多次比赛,在焊接专业中小有名气,在我的不断努力中终于拿到了我应该得到的结果,我以优异的成绩那到了高级证书。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这三年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三年技校生活,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总之,三年的技校生涯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小段,也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期间通过理论化,技术培养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一心一意的把我的焊接专业做的更完美。如今我有信心打败所有的困难,努力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奋斗。 加油。

技校毕业自我总结范文二 经过三年的技校生涯,从中成长了自我,如今是将学业划上圆满句号的时刻,带着这一份成绩我将走向社会,以下是我的自我评价:

在校期间,校园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定的基础。我思想上没有技校生的厌学情绪,积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不无故旷课,早退,有事及时请假,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

篇2

二、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情况

为进一步转变我镇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镇于7月26日举办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毕业生有300多人,镇人才服务站站长陈树勋同志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为广大毕业生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介绍了市、镇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并要求毕业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奋斗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培训班课程重点开设大学生成功求职技巧、演讲口才与职场必备商务礼仪课程,让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掌握演讲技巧及有效表达方法,懂得如何应对面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商务礼仪的技巧,促进我镇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能力,让其更深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掌握创业知识,提高求职技巧,利于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镇主要采取了“三个加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加强领导,执行到位。

为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面工作,完善领导小组职能分工,由镇人事办和人才服务站掌握并督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司其职,多管齐下,不断实现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村劳动服务站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务,营造全社会各有关部门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氛围,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打好组织领导基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工作方法和宣传服务措施,形成各个相关部门普遍重视,统筹协调新机制,及时有效贯彻落实市、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宣传,多措并举。

篇3

根据毕业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班级公约,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小小图书角”、“光荣榜”、 “成长评比台”等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5、建立互助小组 以互助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6、拟定奋斗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动力。

7、建立竞争机制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

(1)、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我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文具盒上贴上竞争对手的名字,与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通过这样的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较快。

(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冠军挑战小组&rdquo

;、“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想出响应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8、激发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9、设立评价制度

以“小红花(或五角星)”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10、开展好班队会 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班会《古代勤奋学习的故事》等等。

三、继续教育方面

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阅读党报党刊,积极学习法律法规,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业务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并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取得的成果

我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小雷锋”层出不穷,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班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老师的称赞,在教学工作上对学生的耐心辅导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于**年元旦被评为先进班级。在**年6月小学毕业考中,我担任的语文学科23人参加校花

五、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1],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日趋减少,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几乎没有优势[2],就业问题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独立院校而言显得更加棘手。为全面、深入了解我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面对就业、考研的心态,以加强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整我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开展本次调研。本次调研于2010年12月采用书面问卷形式进行,以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和信息安全方向2007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和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其中男生占69.8% ,女生占30.2%。

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图1为学生面对毕业选择去向的调查结果,选择求职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1.76%,选择考研的学生占30.39%,5.31%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另有极个别学生计划去国外留学深造。可见,求职和考研是毕业生的两大主要出路,下文是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和考研动向、准备情况等进行的详细分析。

图1 学生毕业选择调查结果统计

1.1 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74.2%的学生因考虑到早就业更利于个人发展而选择就业,16.1%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而选择直接就业,另有8.1%的学生选择就业是因为考研压力过大。选择就业的学生中只有28.3%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78.3%的学生打算至少在毕业前6个月开始着手找工作,有15%的学生打算论文答辩后再开始找工作。该结果表明经过四年大学生活,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观念较清晰,能够积极考虑就业问题,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迫于某些压力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学院应该转变其思想观念,改变其消极、悲观的状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积极面对就业和考研。

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基金项目(2009022)。

作者简介:苏晋荣,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算法。

75%以上的学生能够接受相当于求学所在地太原市1 000~3 000元的月薪标准,有20%以上的学生对月薪要求较高,希望在3 000元以上甚至更高。1 000~3 000元相对于当时当地的物价水平来说并不高,但实际上大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工资都在1 000元以下[1],因此,对于近几年的毕业生而言,竞争非常激烈,他们应该提前做好接受比自己预期工资更低的心理准备。76.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求职有较重要的影响,18.3%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社会需求量大,求职有明显优势,50%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但不一定是理想的工作,该项数据说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有一定的信心,虽然前景不很乐观,但还没有差到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地步,这也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面较广有关。

有66.7%的学生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25%的学生打算先在本专业工作,然后再考虑转行,当求职状况不尽如人意时,95%的学生会降低标准或调整期望值,该项结果表明毕业生能够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计划,对“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意识。图2为学生就业渠道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学生求职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老师或亲朋介绍、招聘会和互联网,前两种途径占70%以上,说明学生求职时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性较强。

图2 就业渠道调查结果统计

图3为学生理想单位调查结果统计图,由图可见,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较受青睐,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次之,而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则相对被冷落。国家机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发展空间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稳定,因此倍受青睐;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具有较好的培训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且学习磨练的机会多,对希望从事单纯技术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好去处。近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不少集体企业相继倒闭、破产,没有倒闭的企业,前景也不被看好,因此大多学生不考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独立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来到独立院校,大多数都是因为中学学习基础不扎实,这也是为什么学校和科研单位不受欢迎的原因。

问卷主要从课程设置、就业指导、思想意识三方面对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希望获得的帮助进行调查。

图3 理想单位调查结果统计

课程设置方面,33.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非常有利于就业,而52.5%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就业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实践课对就业影响很大,认为该类课程有利于就业,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则对就业影响较小。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程设置与就业的关系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大多学生希望在本科学习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就业后马上有用武之地,他们认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就等于竞争实力强,认为基础课、理论课的开设对其求职就业没有帮助。

关于学生求职时希望获得的信息及遇到的困难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38.1%的学生希望获得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27%的学生希望得到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23.8%的学生希望听到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另有9.5%的学生希望获得有关薪资及福利方面的信息;学生认为应聘时会遇到的困难中,“没有工作经验”占68.2%人次,“缺乏面试技巧”占48.5%人次,“专业知识不够”占36.4%人次。从这几项数据可知,学生的就业准备仍然不够充分,在就业面前感觉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准备。他们希望更具体全面地了解就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以便据此进行求职准备。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求职,因此缺乏面试经验和技巧;有部分招聘单位希望应聘者有一定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有工作经验者少之又少,这两点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降低了其竞争实力,成为毕业生求职路上的绊脚石。

图4为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比较,由图中可见,80%以上的学生认为个人能力对就业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学习成绩对就业的重要性则远不如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送礼买人情。当前的社会风气中确实存在送礼、靠关系等不良现象,但很多学生却对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无限放大,造成其思想意识上的错误。该错误意识会导致其大学期间不重视学习,将重心放在交朋友拉关系方面,并将自己的未来寄希望于教师、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方面,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这样的错误意识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将使其虚度年华、前途迷茫,而对学院整体而言将形成一种消极、颓废、浮躁的学习风气,因此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迫在眉睫。

1.2 考研

102份问卷中有31人选择考研,占总人数的30.39%,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独立院校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29.6%的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该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的目的比较明确,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为逃避某方面压力而盲目考研。关于考研方向选择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有41.9%的学生选择工学,选择商、法两个方向的学生均为19.4%,12.9%的学生选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理工类学科,该项调查数据说明有40%以上的学生考研时将会转专业,且转向的专业以商、法等文科性的方向为主。

图4 各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调查结果比较

图5 考研方向选择调查结果

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院鼓励考研,但只有约13%的同学认为学校政策向考研倾斜,80.6%的同学认为学习期间课程设置不利于考研,且课程设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公共基础课难度达不到考研要求;院校更重视就业,课程设置倾向于就业,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基础理论课得不到重视。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备考期间,扎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身心健康对考研的成功与否影响较大,而认为社会关系、经济基础等对考研有影响的学生则寥寥无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视考研,对考研备考中应该重视的方面有正确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考研学生了解考研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等原因使其不能全面、实时了解考研动态信息,61.3%的同学希望通过学院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另外约32.3%的学生在考研备战时间规划方面感到困惑,复习内容繁多而复习时间紧张,使其不知如何更合理地规划备战时间;另外,考研学生们还希望学院提供关于报考专业、院校的选择,考研辅导班的选择,复试、面试的准备等方面的帮助。

2 意见与建议

通过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考研、就业动向的调查结果分析,针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我院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提高其自我认知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学生自我认知度不够,不少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状况,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存在“等”的思想,即等待更好的工作单位、更高的薪水待遇,希望一步到位,而另有一些学生则因毕业于独立院校而存在自卑心理,总以为自己水平肯定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学生求职依赖性过强,不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上,而是靠家长、靠亲戚、靠老师的社会关系为其介绍工作。对此,学院应该加强引导,教育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我,树立信心,敢于竞争,降低就业期望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择业观。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学院应该积极鼓励,帮助其明确考研目标,对为了逃避某方面压力而盲目考研的学生学院应该及时引导,结合其自身情况,帮助其分析当前形势并作出更合理的选择。

2) 合理安排课程,引导学生走出课程认识误区。

很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重视专业实践课而忽视基础理论课,造成该错误认识的原因是学生对大学本科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的认识有误。独立学院的本科教育固然要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则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的学生,都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另一方面应该在满足教育部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即照顾到报考本专业的考研学生,又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且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实用型的专门人才。

3)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就业和考研对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不可能同时满足就业和考研的要求,教师在基础理论课的讲授中,应该注意结合考研要求,该加深难度的知识点适当加深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少考研学生的复习困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尝试考研、就业分别对待,例如大四上半学期的课程可以准备就业、考研、创业等几套方案,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提升考研升学率、就业率。

4) 拓展就业信息渠道,搭建就业供需信息平台。

面对就业,毕业生的共同难题就是对用人单位的信息知之甚少,他们只掌握用人单位有限的文字材料,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也只是简单的求职推荐材料,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学生求职准备存在很大盲目性,而用人单位也不能很快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供需双方均不能很好满足对方需要。对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以QQ、Fetion、E-mail、BBS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用人单位提供双方信息,使供需双方在见面会之前就对对方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签约率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效率。

篇5

弹指一挥间,在技校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将要结束了。我们即将面临社会的考验,我信心百倍。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技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于20xx年9月进入xxxx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技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映射,所以技校阶段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是我们作为当代技校生的主题。

在校3年,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

篇6

笔者通过分析技校学生常见的一些就业心理问题,从学校、家庭、学生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方法,即:学校要对技校学生进行恰当的分析、梳理和调适,使他们能够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认知社会、认知自己,及时做好就业准备,做好择业定位,把握就业时机;家长要主动收集社会就业信息,全面认识和掌握就业政策和形势,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引导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环境发展,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调整好择业期望值,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愿望与现实、竞争与风险的关系;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提升自主生存的能力。

技校学生因为入学成绩不理想,存在心理上的自卑感,再加上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还不够,在面临工作选择和就业竞争时,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前瞻意识差、畏难怕苦情绪重、自卑自负情绪化等。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将对技校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干扰。因此排除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技校学生就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1. 心理紧张焦虑,就业期望值过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能人才紧缺,更多的学生、家长把目光逐步转移到技校中来,选择技校的家长普遍认为技术改变命运。与其上一所一般的高中,考一个一般的大学,不如踏实地学一项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来得实际。技校的办学理念是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目标。这也导致技校学生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待。

在这样的前提下,毕业生在实习、择业时或多或少地都会产生焦虑情绪,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怎样的工作,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个别毕业生在择业屡遭失败或多次努力无功而返时,看到同班同学找到理想工作时,在祝福、羡慕的同时,自己精神上会更加紧张忧虑,会觉得事事不如意,行为上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疲于应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导致心理过度焦虑。

2.就业发展眼光意识差,有严重从众心理

部分技校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他们过于注重个人眼前的利益,不考虑长远的发展空间,特别在意索取,而不考虑付出。在工作岗位确定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未给自己制定好自身发展规划,看着大家都去工作,自己就着急,于是很随意地找了工作,不停地调换工作,使得自己更加没有目的性,更加茫然,甚至出现了从众的现象,随大流,不管自身是否适合,便盲目跟风。

3.畏难怕苦心理尚存,拈轻怕重

据调查,学生对于工作时间长、加班或三班倒、出差等觉得很苦很累,不愿意多付出多奉献,殊不知年轻人刚走入社会,学习本领是首要任务,吃苦耐劳才会苦尽甘来,部分学生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给予,而忽视自己的付出,导致很快就因自身的问题被企业淘汰,再次进入了择业选择阶段,眼高手低的情况更加凸显。

4.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自负

技校学生在择业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现实情况,对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必须从基层做起的意识不够,不懂得要逐步积累经验,获取职业能力和素养,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升,且不能很好地定位自身,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更加自卑、自负的心理。于是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困惑。自卑、自负的心理在技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认为上技校是学习不好导致的必然结果,只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进入技校学习,而不能很好地认识技术能改变命运的真谛,不明白各有所长、发挥所长的深意,因此潜意识中就出现了自卑、自闭的心理。

二、技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节

技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他们在接触、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产生一些不良思想波动。技校毕业生在遇到就业困惑时,应及时调整心态,敢于正视就业这一重大人生课题,并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节。

1.学校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心理教育应该是一门重要课程,应该贯穿到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制定行之有效的COT课程体系。通过介绍与企业相关的企业文化背景、行业的岗位需求,帮助学生了解未来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发展趋势;逐步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指导、测试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在不断的磨炼中历练自己,使自己定位更准确,内心更强大;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举办就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在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实习实践总结。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在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意识的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就业后的教育,跟踪回访,巩固就业率。

2.家庭辅助就业心理辅导,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家庭引导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家长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多与之沟通交流,经常与学生探讨社会需求,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的用人机制,树立基层成就未来的理念,只有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学生家长要时常提醒孩子,充分认识就业市场残酷的一面,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加深了解。帮助学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怨天尤人,期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凡事要多想困难,把困难想在前面,不要想入非非、脱离实际。要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确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

3.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习榜样树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择业、就业是一个复杂的人生挑战过程,要教育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初入企业要端正学习态度,对薪资的多少不要看得过重,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佳,就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困惑,因此自我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篇7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技师院校的学生年龄大概在十六、七岁左右,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必须要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籍管理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熟记于心,形成“规矩”,使学生一入校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严格的班规班纪,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便于对班级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与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我院应届技校毕业生就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让他们一进入学校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那么学生的思想就相对稳定和安心在这里学习了。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班主任就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干部,调动全体同学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技校的班干部既要学习好,又要有责任心,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否则,只是学习成绩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班除了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外还设有寝室长、小组长、课代表等,分工明确,职任到人,落实百分量化考核,基本上能让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班级氛围。每周一开班会,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的各自分管的情况,并推选一位本周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上台总结自己的情况,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下周给以改正,然后由我总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四、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级管理中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三是多到班上走动,包括寝室、课间操、食堂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入学生能及时发现不良的思想苗头,并把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

篇8

一、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

(二)援助对象:尚未就业的就业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中目前尚未就业的人员和已实现就业但政策落实不到位或遇到新困难的人员;已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灵活就业和被企业吸纳,但没有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人员;本地区确定的其他需重点援助的人员。

(三)活动时间:2008年1月4日至2月4日。

(四)工作内容

1、采取专题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促进就业的经济社会政策、公平就业的原则、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

2、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及时认定并登记造册,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对已实现动态清零的零就业家庭进行再梳理,将其中未实现就业的家庭成员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援助对象,确保实现就业,努力稳定就业。

3、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全面建立和落实“五个一”帮扶措施,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确保帮助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4、对尚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性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落实扶持政策,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

5、各地要结合省级下达的“两节”期间困难补助资金的落实,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确保“两节”期间将资金发放到困难企业和就业困难对象手中。

(五)工作要求

1、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展延伸,确保援助月活动取得实效。

2、各地要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重点落实已就业人员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各类就业困难对象,使他们的就业更加稳定。

3、结合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将每一位援助对象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并建立帮扶责任制度和服务协议落实情况评估制度。

二、认真组织实施“春风行动”

(一)活动主题:“进城务工,帮您解难”。

(二)服务对象:准备外出务工、新进城务工和已经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三)时间安排:2008年春节后到3月底,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提前、延后或延长活动时间。2008年4月中旬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内容

1、免费发放一批“春风卡”等政策宣传材料,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放心职介服务机构”名单、求职指导和维权注意事项、举报电话等,方便劳动者求职就业,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招用工观念。

2、对农村劳动者全面开展免费的就业服务,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组织免费专场招聘会,帮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

3、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落实培训补贴。

4、结合宣传和贯彻落实《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推荐一批服务规范、群众满意的“放心职介服务机构”,引导农村劳动者到合法职业中介机构求职。鼓励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开展优质服务,指导职介机构建立服务台帐,并加强检查。

5、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一批侵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事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工作要求

1、落实免费服务政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向进城务工人员开放,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2、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进城务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专项资金。

3、落实责任制度,将每一项服务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评估。

三、继续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一)服务对象: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

(二)时间安排:2008年5月的第三周。2008年6月中旬上报活动总结。

(三)活动要求:各市要明确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做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筹备工作。要形成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提供招聘服务。

四、扎实搞好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职业生涯起步,我们共同努力”。

(二)服务对象:各类需要求职就业的毕业生,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

(三)时间安排:2008年9月,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提前、延后或延长活动时间。2008年10月底以前上报活动总结。

(四)活动内容

1、搜集一批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广泛,举办免费的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洽谈活动,以多种形式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2、做好返回原籍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工作,确定一批生活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3、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中的毕业生状况和就业需求,制定针对方案。

4、重点加强对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为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积极提供见习机会。

(五)工作要求

1、加强与教育和人事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2、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并组织实施各个专项服务工作。

3、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了解每一位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就业计划,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要按照“六优先”服务内容,确保其100%就业。

4、要建立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在服务周期间,对登记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估,提升服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活动

(一)参加单位: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徐州和盐城。

(二)服务对象:高校尚未落实岗位的应届毕业生。

(三)时间安排: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至26日。

(四)活动要求:参加单位要高度重视,确定一位就业机构领导作为网络招聘活动的负责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的通知》(教学厅函[2007]3号)的要求,每季度招聘周活动须整理100家以上的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信息,按照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的统一格式招聘信息。活动结束,及时将网上招聘信息反馈省厅就管中心。

六、切实加强对五项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切实摆上位置。各地要将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作为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具体行动,调动全系统的力量,积极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要将专项活动作为检验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的标准和全面推进人本服务的重要措施,认真组织,抓紧抓好。各地要加强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对每项专项活动制定具体的方案计划,确定各项工作目标,形成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结果有评估检查的保证机制。各地可根据工作需求,开展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创新活动,帮助更多的就业促进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统一安排,做好资金保障。各地要将专项活动纳入全年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各项活动,统一制定本地区《2008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提前做好工作部署,并加强对专项活动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将专项活动所需资金列入公共就业服务支出计划,统一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专项活动所涉及的工作资金,以及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三)大力宣传,营造和谐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专项活动的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引导,树立劳动保障部门履行职责、促进就业的社会形象。各地要结合开展专项活动,做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的宣传工作,为今后具体贯彻和实施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

(四)加强指导,及时上报情况。各地要组织本地区做好专项活动的全年计划和各专项活动总结,省厅将适时参加各地的活动,并组织专项督查和检查,了解具体实施情况。各地应在2007年底前上报2008年全年专项活动计划,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上报活动总结。劳动保障部确定的我省重点联系城市有:南京、无锡、南通、盐城、徐州、常熟6市县,请以上重点联系城市于2008年1月5日前将本地区《2008年度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报送省厅就管中心。

(五)做好专项活动的总结和相关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

1、各地须于2008年2月12日前上报就业援助月活动完成情况总结及相关统计表(附件1)。

篇9

(二)在工学结合中提高心理素质

工学结合不仅可以培养技校生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对于技校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也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工学结合中对技校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纠正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针对性不强、期望值过高、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通过工学结合,一方面能促进技校生对职业进行准确心理定位,树立自信心和忧患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完善。在实习活动中促进技校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合理规划。实习活动可以强化技校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真实地指导技校生对特定行为真切体验以及对错误认知的矫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自我概念,从而能够理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学生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为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打下良好基础[3]。

(三)重视高尚师德对技校生的示范作用

篇10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技校生;建设;阶段培养;效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通过校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分阶段科学的、系统的培养与开发具备一定技术文化基础的技校生潜能,让他们把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矿山建设之中,最终达到合理引进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是煤矿企业必须加以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对人才的理解简单地定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导致对技能人才这个庞大的群体关注度不够,造成技能人才职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不畅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22.7%的人采取漠视态度,不关心技能人才的地位问题;只有24.6%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目前的社会地位和其他人才一样平等,应受到尊敬。在“是否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就读技工学校”的调查中,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而国有煤矿企业的主导人才方向是采用技能人才逐步替换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从而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煤矿企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因而提升招录技校生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人才的培养,采用技校生阶段培养的模式,使技校生的技术操作水平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从而达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2.1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技校生的培养,虽然技校生通过在校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尤其对自己的发展目标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以及尚未完全适应外部的社会环境。根据技校生的这些特点,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技校生生产实习教育阶段;第二阶段:技校生入矿6个月试用期阶段;第三阶段:技校生试用期后独立上岗阶段;第四阶段:技校毕业生后期跟踪管理阶段(入矿两年内)。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培养,使绝大多数技校生成为煤矿的骨干力量,同时对不合格技校生予以淘汰。

2.2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

2.2.1 技校生入矿生产实习阶段

国有企业委托高级技工学校培养定向技校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在学生完成所学工种的基本理论教学后的第三年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教学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技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同时也是企业对技校生专门培养的开始阶段。通过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培养与教育,使技校生初步掌握本工种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与岗位技能要求。

2.2.2 技校生入矿试用期阶段

在技校生招录前进行实习鉴定,对于鉴定合格、体检合格、资格鉴定合格的学生,企业予以接收安置并签订三年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为保证技校生在试用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根据技校生所学的专业和各区队工种需求情况,安排技校生进行定岗试用,并要求各区队为每名技校生安排一名思想好、作风正、懂技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优秀工人担任指导师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帮教。

2.2.3 试用期后独立上岗阶段

经过6个月的试用期后,考核合格的技校生予以定岗定编并制定本阶段的工作要点、工作内容与工作目标。在这一阶段中主要采用日常考核考察与写总结的办法来加强对技校生的了解,以便及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技校生的心里特点,在没有人监督与指导下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是否能够做到工作积极主动并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以便技校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2.2.4 技校生后期跟踪培养管理阶段

根据技校生的业务表现与岗位考核评定成绩,设立专项技术培训对其进行重点跟踪培养,为单位储备专业技术骨干力量,不断提升其技术的能力为以后职业发展打好素质基础。

3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方案运行取得的效果

通过运行该管理方案,重点把握每个阶段技校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3.1 通过阶段培养,为技校生自身成长打好素质基础

通过四个阶段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培养,培养了技校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坚定向上的意志、诚信为人的作风、遵章守纪的习惯、讲究效率的意识、敢于负责的勇气、成功创业的自信,为以后自主成长打好了素质基础。同时,启动了学生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

3.2 通过阶段培养,增强了矿井的安全运行水平

通过实行技校生人才培养机制,从实习计划制定、实习过程与现场实习管理等环节都严格细化、明确专人负责,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自我保安能力,减少了因不熟练、不熟悉现场环境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经过调查统计,某国有煤矿企业实施分阶段培养后,机电事故率下降了0.2%;千人负伤率下降了0.51‰。

总之,通过技校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实施,重点把握每个阶段技校生的心里特点与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按照培养系统分阶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培养教学,畅通发展渠道,拓宽技校生成长发展空间,极大稳定了操作技能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技校生坚持走技能岗位发展道路,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壮大。

【参考文献】

[1]谭海麟,浅谈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金山企业管理》,2007年03期 ,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篇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也加大了投入,所以目前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而如何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有修养的技校毕业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则是技工学校的主要任务。技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实质上是他们踏入社会的桥梁与过渡。那应该如何从各门课程入手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呢?这是一门艺术,也非常重要。而语文课是基础课,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本文着重从三方面浅谈语文科在技校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不能忽视基础教学

所谓基础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仍要抓好字、词、句、段的训练。

由于技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多属于中下等的学生,他们往往因自己上普高、考大学无望后才被迫进入技工学校的。他们一般语文基础较差,有的长期以来还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拼音不过关,错别字多。作文和说话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说话不连贯等毛病。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写作文,或作文篇幅短,思路不畅,话不成句、词不达意的现象。这些都是语文基础差所造成的。基于这一现象,语文课教学抓好字、词、句的训练已是势所必然。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文化水平如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知识水平应用得怎么样。因此,技校语文教学切不可认为小学、初中已把字、词、句作重点学习,他们已过关,或认为应由学生自行解决,技校语文可置之不理,那显然是不可取的。本人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始终没有放松对基础性的训练,把字、词、句仍作为每篇文章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反过来,学生掌握了字、词、句的意思,对课文的疏通和理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还通过学生的作文,采用微批的形式,对作文中的那些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或词不达意等毛病及时指出,讲评。对个别比较难懂的词语,还要求学生通过造句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语文基础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

2 应重视实用性

鉴于技校学生毕业后即面向社会这一特点,因而语文教学应重视实用性和应用性,即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1 以课堂为阵地,配合课后指导,采用多种形式,抓好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社会交往和求职应聘均离不开口语表达。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知识水平重要的外显形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表达能力的欠缺极易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的技校学习阶段,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而语文教学也理所当然承担起这一重任。

2.2 联系专业特点,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

技校语文教学教材已编入相当多的应用文范文,语文老师除讲授这些范文外,还可根据需要及专业特点,加以补充,如求职信,自荐信等则要求各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财会专业则可突出经济类应用文的写作;农林类专业可突出总结、实践报告的写法等。

2.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许多造访、待客之道,有的礼节沿用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教育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用交际礼仪,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渗透和指导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实现语文教学实用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校在语文教学突出实用性方面我认为做得比较好、到位。能根据学生和专业特点,制订了教、练、评的计划。教就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练是指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练习,如进行自我介绍、演讲比赛、班会发言、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练中得到提高;评就是由学校组织老师考查评价学生,每位学生需进行自我介绍、语文基础知识问答,朗读语段及口头作文四个部分的考查。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为他们走出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应突出人文性教育

3.1 什么是人文性教育

所谓人文性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指的是学生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质和品质。一个人素质的高下,他的人文素质、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有人说现在的80后、90后整体道德水平下降,不讲奉献、专门利己、很少利人、心胸狭窄、趣味庸俗等。不可否认,现在的青年人身上确实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技校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技校抓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作为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传播人文理念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课可以通过优秀的课文(作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等,从而使人保持精神平衡、和谐和身心健康,达到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

3.2 那如何对学生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3.2.1 要配合教材,抓好课堂教学,加强和重视文学教育,体现人文性。新编的职高教材,选编了大量的优秀中外文学作品,约占总量的50%,优秀的古文比例也显著增加,这对突出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学非常有利,作为语文老师应以此为契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渗透。

篇12

1、抓好技工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切实加强技工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劳社办[20**]14号)精神,各技校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专项经费,每年要从事业收入中拿出不少于20%的资金用于实验、实习条件的改善。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实习设备人均标准配备符合科技发展要求的先进设备,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年内,市局要对各技校实习条件进行达标检查,并以此作为学校升级评优的主要考核指标,并选择1-2所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校,推行ISO9000族国际标准,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学校积极参加。指导学校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各技校要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新兴、高新技术、复合型专业,强化主导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加大投入,办成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专业。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校要办成2-3个省级名牌专业,其他技校至少要办成1个市级名牌专业。年内,省厅将出台名牌专业申报条件,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将组织评审认定。继续抓好骨干名牌技校建设,指导3所技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使全市国家级重点技校增加到7所。要进一步扩大高级技工教育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省部级以上重点技校要利用骨干名牌专业开办高级技工班,并不断增加高级技工教育的比重。市技术学院要利用更名的有利时机,增加高级班招生数量,使其占招生总量的40%以上。

2、严格教学和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加强管理,市局将根据省厅下发的《技工学校管理办法》,制定全市技校主要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凡未完成规定课时和教学内容的,不予组织毕业考试。今年要在全市技校范围内开展“教学管理年”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广行为引导、模块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仿真等教学手段;引导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理论实习一体化、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大胆尝试;要总结前段学分制试点经验,积极推进学分制试点和扩面工作;组织在校生参加基础知识全省统考和数控车工操作技能大赛;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在校生作文、书法和绘画比赛。重新制定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年底,市局将组织专家对全市技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评选认定6-8所技工学校为“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并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荣誉称号。

3、稳定招生规模,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各技校要在保持招生数量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招生对象,提高生源质量。要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挖掘办学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可通过校企联合、定向培养、订单教育等多种形式,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要积极拓展生源渠道,为愿意接受职业资格教育的各类人员提供入学机会。继续实行春、夏两季招生,也可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随时组织招生,鼓励国家级重点和省部级重点技校,面向全省或跨省招生。技工学校招生要继续坚持考试入学的原则,并根据生源质量情况确定全市技校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严格对新设专业办学条件的申报验收制度,具备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各项办学条件,才能批准招生。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和自谋职业创造条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要对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就业。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省外、境外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建立毕业生以本地区就业为主,向省外、境外就业拓展的就业格局。今年全市技校招生人数要达到80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4、加强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今年,要在全市技校重新认定主要专业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中心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年内,市局将组织各中心教研组,开展以开发新课题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继续开展教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评选活动;组织教学交流观摩活动;继续开展优秀教师、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学校要注重优化师资队伍,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学校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教师进修深造。要建立教师任课及能力档案,以此作为晋级、评优的依据。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逐步对原有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及实习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全部达到“双师型”标准。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特别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进修。今年,市局将利用假期时间,对理论课教师进行先进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高级职业资格培训,确定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作为师资培训基地。

二、拓宽鉴定范围,提高鉴定质量,加快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步伐

按照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要求,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加快实行技能社会化鉴定,全面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基础建设。现已批准设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县市区,要尽快配备办公场所和工作人员,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为进一步做好技能鉴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未设立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县市区,要加紧运作,力争9月底前完成。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确保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认真做好考评员的培训、考核、聘用、管理和使用等项工作。

2、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广泛开展社会各类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加快推进在国有企业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在职职工中开展技能鉴定步伐,推行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制度;继续扩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生的考核鉴定规模,采取得力措施,使其毕(结)业生参加考核鉴定率达到90%以上;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扩大鉴定的工种范围,今年,全市新增鉴定工种10个,使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达到72个。

3、加强管理,提高鉴定质量。年内,要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所标准,对现有鉴定所重新进行评估认定,该保留的保留,该撤消的撤消,促其不断完善鉴定条件,并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一批新的鉴定所。举办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培养一批中青年考评员,进一步充实壮大考评员队伍。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将推广使用考核管理软件,推行智能化考试,改进鉴定考核办法。要建立考评员管理档案,按照鉴定管理制度的要求,对考评员的考评情况实行逐次登记,年终考评,规范考务人员的管理。要增强鉴定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鉴定成绩网上查询或电话查询,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4、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把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劳动年检的重要内容,实行日常检查与专项监察相结合,重点检查机械、交通、电子、商贸、饮食服务、建筑等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要严把新增从业人员入口关,做到从事国家规定的职业(工种)必须持证就业,对无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介绍就业,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今年将于6月、9月、11月组织3次全市统一鉴定活动。市局将20**年全市职业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有关单位,有关具体要求按照**劳社办[20**]32号文件执行。各有关单位要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年内,全市考核鉴定2.6万人以上,其中市直1.5万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