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2: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本科课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目前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除了会计要素、账户、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外,重点介绍了凭证、账簿到报表的账务处理流程和主要的经济业务核算,整体来看,还是侧重于理论,理论体系较完整,但有关实践的应用还没有很好的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特别是没有做到与专业岗位的对接与融合,这就与应用型本科淡化学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有了一定的差距。需要对教材的内容作一些结构性的调整。
(二)内容安排与后继课程不匹配
早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就明确了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提出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个计量属性,目前紧跟基础会计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随着会计学科的发展,在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部分的计量已不再是完全采用历史成本,而是涉及到了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及现值等概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普遍感到难度较大,不好理解,这说明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安排有缺失,作为入门的专业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会计学科的日益发展。
(三)与实践环境联系不紧密
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是与企业内外部各部门联系紧密的部门,发生的经济业务牵扯各个方面,要更好的理解会计事项处理的原则、意图,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需要对会计事项本身具有完全的了解。目前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大多仅仅局限在会计核算范围内,对与之相关的经济业务环境和业务处理流程的介绍较为缺乏,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有了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才能合理的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对于众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非会计类)而言,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目的是理解各类会计信息的含义,明白这些信息所展示的经济内涵,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做与出生产、销售、筹资、投资等活动相关的经济决策。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基础会计是一门入门课,但美国会计学会早在1986年就提出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学生训练成会计师,而在于培养其未来成为会计师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其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是会记账、算账,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核算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遇到实践问题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无论是否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能仅仅是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成为一个记账员,而是要培养会计意识,并利用会计知识去进行管理的能力。结合不同专业及应用型本科的定位考虑,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会计准则要求,掌握报表等会计信息含义,具备运用信息对企业经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
(二)调整结构,以岗位设计内容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专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一理论,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相结合。传统的基础会计教材理论体系较完整,但没有体现出岗位应用能力,可打破教材原有框架,对教材内容做出结构性的调整。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计教材内容,突出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可按企业各财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并由学生角色扮演,感受真实工作环境,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交织,用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来感悟理论,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可增加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后,就可按照出纳岗位设置来学习收付款凭证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库存现金的清查等内容;可按库管、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设置来学习凭证的传递和账簿的登记等内容。之,要由各财务工作岗位的任务进行驱动,根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设定教学内容,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既具备了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三)协调课程关系,增加资金价值内容
今天上午11时,论文答辩正式开始。蔡某用了3分钟时间把自己撰写的《论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论文进行了阐述。
随后,有三位答辩老师向蔡某进行了提问。
三个问题回答完毕后,陈结淼告诉蔡某,很快将以书信的形式将答辩结果寄到他服刑的监狱。陈结淼对蔡某在服刑期间坚持自学完成法学本科课程充满敬佩。
“20年前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还犯罪进了监狱。今天,我能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进行本科论文答辩,我……”说到这里,蔡某喜极而泣,“我还有12年半的刑期,我又报考了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我一定把刑期当成学期,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今年38岁的蔡某,2003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服刑期间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他从2004年4月起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6年时间先后通过了法学专科、本科全部课程的考试。他说,他曾经一度想放弃。一方面英语通不过。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何况是服过刑的人。但是,监狱管教干部开导我,专门安排人给我辅导英语,第三次才考过了英语。“尤其是我的家人始终对我不弃不离,一听说我思想有波动,我母亲就赶到监狱看我、开导我,让我用学习目标作为安心改造动力,避免其他杂念影响改造。”蔡某说到自己的自学历程,多次掩面而泣。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体系的意义
构建合理、完善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较为复杂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1]。
二、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现状
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在应用型高校教学尤为重要,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高校缺乏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验教学环境等原因,导致在展开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
由于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不能够高效率的把握每节教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上系统、抽象的讲课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做到跟随教师的思路,还会导致学生在预习、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需要结合教育部门所指定的教学大纲来制定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帮助应用性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的掌握大量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二)实践教学
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高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实践教学和知识教学之间的比例。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课程开展时间较短,在构建教学平台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还不够完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课程教师较难找到具有实战经验的优秀教师,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中[3]。
(三)教学方法
网络与信心安全这门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且实验操作复杂,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部分教师没能及时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教学内容的规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不重视,不能够将网络和信息安全所讲述的信息和实际生活情况联系在一起,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回应度不高,这样的现状将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4]。
三、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裁剪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繁重复杂的教学内容时,应用型本科的教师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逐一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完整的串联在一起。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于教学大纲所要求了解或者是阅读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典型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搜集几个问题在上课的时候随机进行提问,使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特点,在学习-提问教学模式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应用型本科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学习模式[5]。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原本就复杂、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变得更加抽象、乏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程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例如在学习电子签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纸质版请假条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引入本节课程所讲的电子签名的应用,并根据电子签名的应用来扩展设计电子签名的方案等衍生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对比回忆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数字证书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数字证书和身份证放在一起,从作用、字段以及操作方式等几个部分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数字证书的概念、意义和特点,利用和身份证的对比,帮助学生构建以数字证书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采用实例情景等方法来展开教学,不仅能够切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还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节课程所讲述的相关知识[6]。
(三)实验体系的建立以及实验环境的搭建
应用型本科在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课程时,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出要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有同样的重视,高校在布置实验室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实验的结构,大多数院校都采用一个实验中心区和六个小组实验台,这种实验室结构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不同教学课程中不同的信息安全学习要求,还以分组方式研讨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教学平台,以SaaS模式部署一套虚拟实验室系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验提供一整套的虚拟主机管理、实验环境、资源管理、能力评测等子系统,将传统教学中在机房中做的实验搬到云端,使学生和教师摆脱传统计算机机房的限制,形成不受时空和设备限制的,以学生自学为核心的全时段开放虚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安排学生的实验课程时,教师要考虑到实践项目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比如在设计密码学实验时,不能要求学生直接列出DES或RSA的算法,而是要求学生设计实现的方案,帮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的知识。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耐心的指导,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意见,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7]。
在师范生进行完第一阶段的基本技能训练后,发现有较多不如意的地方。由于高校对师范生技能及考研率的双重重视,所以在进入高级技能训练(I),重点在五分钟的说课设计导入等方面加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组织管理,训练以视频评价中的关注度为主要参考对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本文用VBScript+UCINET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可视化化分析,运用整体网技术对师范生的合作训练网络进行深入探讨,在训练课件制作上引入变量采集训练内容学习数据,根据个人爱好展开学习,为师范生训练确立了新模式。为此,本文由参与度要素提出对微课程设计要求如下:
1.实验室网站提供视频、文字、测试等个性化学习要素的微课程。PhilipGuo、JohoKim和RobRubin研究了MOOC教学视频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提出了最实用的一条建议:视频短片更吸引人。在实验室转型服务知识模型ML-STKM中要求课件视频碎片化,一般时长不超过6分钟,否则参与度急剧下降。
2.对知识点展开视频、文字、回顾、测试等个性化学习要素。对知识点展开设计可尝试利用实验室现有环境如:规章制度宣传栏、仪器设备陈列室、学生作品展览介绍等采用非正式的场合录制视频、模拟一对一辅导的办公室谈话等方式,一方面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又可以具备音频、视频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改善微课程声音和画面的质量,确保蕴含个性化学习要素。
3.对一个知识点展开后视频、文字、模仿等个性化学习要素。利用绿屏或蓝屏录像抠像技术,辅以抠像人物+电子讲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话、评价及模拟学习或操作,提升交互性扩展个性化学习的途径。
4.对一个知识点展开后书写等个性化学习要素。可汗式的边画边讲教学(手写板)要比幻灯片或者代码截屏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在对一个知识点讲解中辅以动作或者连续的视线牵引,好让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思路。
5.对知识点跟踪记录,学习完设定的必要标记要素。对于授课类视频,设计中运用Timeline设置视频中断点提高视频学习的交互性,同时注意重点应放在提高首次观看的体验上;而对于辅导类视频,则应方便回放和快速浏览,例如在视频中插入大号字体的小标题,同时定义变量采集相关访问数据。
(二)资料收集实验室网站使用
VBscript+数据库的编程方法,对所有知识点按要求进行评价和调查选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并对收集的数据编程自动处理成UCINET格式数据。
(三)知识学习角色编码
实验室网站的前台程序获得了“训练知识交往关注矩阵”:用数据库记录了该班学生的观摩视频、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动画、互评记录和知识测试情况。根据上述算法,例如如果两种选择要素2项,就在其相互对应的矩阵元素位置上取“1”,否则为“0”。将获得的数据导入到ucinet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对称化处理,使用了“max”命令,进一步获得“关注矩阵”、“紧密关注矩阵”、“非关注矩阵”等,这些矩阵中记录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四)实例应用
在上述网站设计中,虚拟了训练者喜爱沉浸式学习,进行基于Ucinet评价的知识点个性化教学(沉浸式学习法)网站设计,以一个班26名同学的访问学习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沉浸式学习法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知识点设定的媒体要素有较高的要求,要产生“流连忘返”的效果不是网站的设计能解决的问题,而应该是知识生产者对学习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高质量的知识点标记要素是个性化网站的生命力,这与“虚拟现实”的沉浸式学习效果是一致的。
二、转型服务研究的目标
本文对在本科教学(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知识模型ML-STKM(MobileLearning-SupportTacitKnowledgeModel)进行应用研究,其核心内容就是开发围绕个性化本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教学内容的微课程资源,制定微课程教学设计规范、课件制作规范、技术规范;该模型支持移动互联(或云计算)环境中个性化知识评估、知识存储和学习主体隐性知识的建构,利用教学型实验室的优势为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拓展到移动互联(或云计算)中的研究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源。以微课程资源建设和推送为突破口指引教学型实验室的服务转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教学型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型实验室开发的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本科教学现实需要;针对本科教学(模式)研究中课程开发的不足,尝试用ML-STKM模型研究个性化教学案例、学习案例的形成机制;以教学型实验室为主体开发的微课程教学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开发的原则是什么?微课程的结构化、有序化对本科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有什么影响?
(二)研究重点
1.知识模型ML-STKM下本科课程结构化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2.以教学型实验室为主体的本科教学(模式)研究中微课程教学设计规范、课件设计规范、技术规范;
3.以教学型实验室为主体的现有专业课程、专业技能、职业培训等教学内容的微课化实施原则和步骤;
4.在现有教学型实验室技术支持下微课程推送的技术选择及效率研究;对新技术开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