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2: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四年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四年学习计划

篇1

一、好好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并保证书写整齐。

二、要保护好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从自己的行动做起,做他们的好榜样。

三、少看电视,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些科普类的书,增长更多的知识。并把作文和读书心得发到我的博客和同学交流,让老师点评。阅读不止,成长不息,快乐无限!

四、在家帮爸爸妈妈多干家务活,在学校多做宋老师的好帮手,让爸妈和老师少为心。

五、积极参加濮阳市第五届博客之星活动,多写博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乐趣和身边的故事。

六、利用节假日、星期日下午补习好英语,使英语成绩进入班级前列。

七、利用星期六下午搞好业余爱好葫芦丝的学习,争取早日通过葫芦丝八级证书考试。

八、星期六、日利用空闲时间骑自行车、打篮球搞好体育锻炼。

九、希望在宋老师、陈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美好的四年级,使班级工作更上新台阶,学习更上一层楼!

以上学习计划请老师、爸妈和同学们监督我按计划进行。

小学生四年级学习计划大街上的灯笼还没有熄灭,过年的欢笑还挂在脸上,新的学期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走来,笑眯眯的看着我,像在问我:“新的一学期快到了,你有什么打算呀?”

首先,我要把以前好的学习方法坚持做下去,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课,还要认真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争取这一学期成绩更上一层楼。

其次,我要把上学期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改掉,不再和同学打打闹闹,准时到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第三,改掉胆小的毛病,不懂的问题大胆地向老师请教。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勤动手,多动脑,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争取新学期阅读两本以上的文学名着,计划为我国的《三国演义》和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母亲》,开拓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五,和同学间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避免因一点点小问题而吵嘴。积极帮助成绩差的同学,维护我们班的集体荣誉。

第六,我还要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心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我满怀希望,我会认真努力,伴随新学期一起成长。

小学生四年级学习计划不知不觉,我已经踏入了新学期的门槛,开始了新学期的生活。 新学期,收收心,要很快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为此,我决定列出以下的学习计划,时刻提醒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勤奋:

1、每天都不能松懈。对于知识不能马虎,有不会的问题,要经过一番思考,如果真的不会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

2、每节课都要认真听讲,特别是老师分析题目的时候,更要仔细听,不能心不在焉。

篇2

本期复课时数为14节。具体时间安排为:

基础知识部分: 3学时

课内外阅读部分: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口语交际训练: 2学时

写作: 4学时

二、复习内容及方法

本学期期末复习采取分类复习的方法进行。从教学目的来看,分为四个版板复习,即:基础知识与技能、课内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写作。在每一个版板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又分类进行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一)、基础知识与技能

1、书写: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卷面整洁。17周在本班进行一次书写展示。激发学生写规范字的热情。

2、字音:将课本中的生字、常用字归类,要求学生注音或给生字注音。或每节课前要求学生给其中的字注音。加强训练。

3、生词:要求学生在本期内为生词归类、解释并造句。

4、文学知识:要求学生先归类,识记讲读课文的相关知识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5、古诗词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所有古诗词和现代诗词,以及优美的时文、美文。加强积累。

6、课外名著阅读:检查学生本期对教材中所列的三部课外名著的阅读情况,指导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明确考查方向。

7、语文实践活动:将教材中六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及要求重新整理,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口语交际

利用导学中口语交际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对训练的要点须注意把握。明确能力。

(三)、课内外阅读

课内外阅读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在复习前先要求学生掌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相关要点。然后根据目标导学的语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四)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现在世界和国内的时事,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从评价、联想等方面入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时事的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五)、作文写作。

从命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强调学生首先要能说清一件事,然后,要求学生能对一件事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有理。言从字顺。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3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7-1

一、深刻理解算法,提高计算正确率,实现数学“双基”向“四基”的完美过渡

“双基”是我国数学教育多年形成的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是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的含义,而且能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算理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案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68~69页“小数乘法”的教学

通过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粗略地懂得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理的含义,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的:

(1)观察第68页例1的图,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还能发现隐藏在图文背后的信息吗?请把从例题图中读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一下。

(2)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仔细阅读数学教材,看看书上都提了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

从“双基”到“四基”是多维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系统阅读让学生悟出了用竖式计算时的算理,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从而使数学阅读促进了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和深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实现了数学“双基”向数学“四基”的完美过渡。

二、明确概念内涵,拓展概念外延,寻找数学“四基”联动的催化剂

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诉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系统阅读,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样学生学习概念时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能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概念,理解概念。因为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往往是显性的,而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通常是隐性的。因此,数学“四基”联动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案例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第60~61页“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

教学伊始,我先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猴王的聪明之处”。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模糊的统一。接下来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的:

(1)阅读第60页的例1,你有什么重要发现?为什么后面三个分数可以用等号连接?这与“猴王分桃”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处吗?

(2)阅读第60页例2,你会照书上的样子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写一写吗?观察自己写的几个分数,这几个分数也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吗?为什么?

(3)观察12=24=36和12=48=816两组等式,你能发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

系统阅读,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通过看一看、填一填、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特点以及用途;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寻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进而拓展了概念的外延。系统阅读是使数学“四基”联动的催化剂。

三、明白对错成因,找出问题症结,完善数学“四基”联动的强力胶

在辨误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而且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纠错,是完善数学“四基”联动的强力胶。

案例三:一道有关圆的判断题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10分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314平方米。()

(1)学生初读数学材料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进行系统阅读:

①要求圆面积,必须知道圆半径,这个10分米与圆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与圆又怎样的关系?

③这道题有几处错误?最核心的错误是什么?

(3)错误成因分析:

①读题不认真,没有发现单位的变化;

②没有弄懂题意,不会分析,不明白圆的半径是多少;

③不会阅读,没有搞清楚组成上面数学材料的各元素之间的关联。

篇4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有视觉学习的特征,因此图文并茂的材料常常更吸引读者。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更占主导。因此将数学学习尽可能可视化(VisualLearning),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孩子们数学素养,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学习对象的可视化目的在于将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学“1~10数字的认识”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摆对应数量的物体,如小棒、模型等,将数字转化为直观的数量,从而让孩子建立相应数字的概念。在巩固练习时,配以图案将有助于孩子进一步建立数和形之间的联系(图1)。在教学“一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数,如25可以用图2的方式表示,这样就有助于孩子感受数和计数单位的关系。

在教学“10或2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具、数轴、百数表等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把算一算变为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较为轻松地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明白运算所包含的算理。例如,计算“15-8”时,大体有如下的方法可以将算理直观化。

方法1:用计数器拨一拨。(图3)

方法2:用小棒摆一摆。(图4)

方法1和方法2的操作非常有利于孩子了解“个”和“十”两种计数单位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孩子在“拨”和“摆”的过程中,对“破十”的退位计算算理会有很深的感受。

方法3:使用数轴画一画。(图5)

使用代表不同数值的符号也有助于孩子明确“计数单位”的概念。

方法4:使用百数图。(图6)

方法3和方法4的数轴和百数图的使用,会使孩子明白计算减法既可以理解为数量的减少,也可以理解为数的顺序或位置的变化。用这两种方法孩子可以对数字的顺序和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则是将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以流程图、文字叙述等方式表示出来。

方法5:使用流程图(一拆二减三加)。(图7)

以上5种只是最常见的减法计算方法,可以在学具的材料或形式,以及图形符号的使用上进行变化,以开拓孩子的思路,让孩子学会发散地解决问题。

马尼拉的WongKhoonYoong在其他研究者的基础上设计了“MMS”蛛形图(图8),通过这个图老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孩子思维的过程,以及掌握不同方法或是创新应用的情况。图中的栏数和考查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变换(图9)。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孩子计算速度的提高只是通过机械的记忆,枯燥反复的练习得来。长此以往,孩子的思维被限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逐渐失去了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可视化在低年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个例子是“比多比少”。因为“多”和“少”是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用实物摆一摆,在图上画一画,孩子们才能体会到“比较”要找“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其中“不同的部分”就代表了“多或少”。如果忽视了这个直观展示或操作的过程,孩子对“多或少”的概念就是模糊的。在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时,曾有老师或家长机械地告知孩子:求多的就用加,求少的就用减。结果当遇到:“淘气有5个苹果,小红有9个苹果,小红比淘气多几个苹果?”以及“淘气有5个苹果,笑笑比淘气多4个,笑笑有几个苹果?”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因为题目都有“多”这个条件,但解决方法却截然相反。反之,如果孩子习惯了将题目的条件用图形表达,将会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比如,用圆形表示淘气的苹果数量,用三角形表示笑笑的苹果数量,比一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图10)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引导孩子养成形象化思维的习惯。如果从低年级起我们就一直坚持数学可视化学习的做法,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