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2: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城镇供水协会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城镇供水协会工作计划

篇1

一、加强抗旱防汛安全工作确保平安水利建设。

1、督促指导各村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实施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微喷带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农业企业发展,新打配套机井3眼,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应有作用,保障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安全。

2、强化防汛工作意识,早检查、早部署,加强防汛工程建设和维护,做好水库防洪预案,落实防汛责任人,指导和帮助各村做好防汛预案编制工作,强化非工程措施建设,投资30余万元安装自动量雨器7套、简易5套、水位检测尺9套、预警报警系统9套,及时观测雨情及水情,预警预报,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库塘坝整治工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二、加强河道治理与管护,做好生态水系项目的申报工作。

近年来,我镇不断进行河道整治,但是仍然存在河道淤积、河堤损坏、拦蓄补源工程少、部分河段行洪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今年将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水系生态项目的申报工作,一是全面完成__*、__段河道应急安全度汛工程,投资90万元,整修河堤560米,建设拦水坝4座。二是完成__*、__段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800米,维修河堤400米,新建拦水坝4座。三是完成淄河__*段主河道5.8公里水系生态治理项目勘测、申报、立项工作。

三、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1)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15个村饮水工程建设工程项目,该工程从20__年11月6日开始动工,于20__年4月20日全面竣工。共安装管道258.17 km,其中入户管道202.61 km,村内主管道55.56km,新建维修高位水池5座,加氯间3座,砌筑阀门、水表井872座,完成工程总投资743.2万元,镇村配套及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60万元,解决了15个村5290户,1428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于11月顺利通过市区有关部门联合检查验收。

(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__办发(20__)32号文件,关于20__年农村工作有关扶持奖励政策的通知,鼓励扶持农村水利建设,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积极帮助和指导各村做好工程建设,年内新建蓄水池12座,塘坝3座,拦水坝1座,新打机井4眼。

四、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搞好水利普查工作。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的调查,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时间有限。我们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象清查工作细则》及《水利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细则》的要求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经过全镇普查工作人员的辛苦努力,对全镇水利设施及水利工程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审核, 确保普查数据详实、准确,达到了规定的具体要求,较好地完成水利普查正式表格统计填写录入工作。

五、加强水法宣传。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开展水法宣传活动。印发张贴部分有关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努力提高群众学习贯彻水法的积极性,全面强化河道管理,严肃查处违法事件。

六、配合相关部门对我镇村级一事一议水利项目,做好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指导工作。

七、认真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2013年水利站工作计划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围绕生态__*镇,和谐新家园的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加快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区生态修复治理、水系生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一、平安水利建设 确保抗旱防汛安全工作。

1、督促指导各村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实施节水示范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水利设 施应有作用,保障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安全。

2、强化防汛工作意识,早检查、早部署,加强防汛工程建设和维护,切实加强我镇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库塘坝整治工作,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安全度汛,促进和谐新城镇建设。

二、生态水利建设 加强河道治理、管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淄河谢家店段主河道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将对__*村5.8公里淄河河道进行水系生态治理。通过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整修护岸,新建岸墙、建拦河拦砂坝等工程措施,达到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保障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推动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二是完成__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投资50万元,通过栽植水保林,封禁治理,河道治理,建蓄水池,拦河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

三、民生水利建设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切实办好三件实事

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通过新建规模化集中供水、单村供水管网等工程措施,计划上半年完成10个饮水安全项目村工程建设,迎接省市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同时落实好13年饮水安全项目村规划、测量、申报。协助指导各村加强供水管理工作,申报组建供水协会,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2、做好五老峪村水库移民工程项目,完成道路和饮水水源建设。

3、依照上级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鼓励扶持政策,积极帮助指导各村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篇2

最近一段时间,市领导到各县调研,就目前我了解掌握的情况,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上是好的。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家不是消极观望等待,而是积极地实践和探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确保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地开展,这确实让人感到欣慰。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还有个别县区、个别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对取消“两工”后的农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直到目前还没有行动。为了把我市的农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再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我着重讲以下几点意见,最后请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家都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我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干旱缺水几乎年年都有。*年的大旱,造成全市30万亩小麦绝收,西部山丘区25.9万人发生严重吃水困难,钢、电厂供水告急;我市同时又是一个洪涝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82.8”、“96.8”都给我市农业生产和全市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些情况表明,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水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低。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利工作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的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下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改革创新,建立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体制和新机制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两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方式和组织模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取消“两工”前,主要由当地政府组织和决策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消“两工”后,公益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出工出资等事宜由农户自行决定,传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方式在新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开展工作,一些地方感到资金难筹措,人员难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度大,对怎样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感到无所适从。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某县、某市等县(市)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希望同志们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些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以水利协会为载体,建立新的组织形式,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某县某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税费改革和“两工”的逐步取消,使该镇的水利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0*年,该镇在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水利站为依托,成立了镇水利协会,各村成立了分会,吸收广大群众为会员,选举一部分热心水利事业、在群众中威信高、有能力、办事公平、群众信得过的老干部、老党员为协会理事。镇水利协会负责落实全镇水利建设的整体规划,指导各分会的业务工作。各村水利协会在全村水利总体规划内,负责资金筹措、施工组织等,组织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一事一议,不搞强行摊派。水利协会成立后,协会会员带头出资、出工、投资办水利,既解决了政府行政干预的问题,也使全镇的水利建设呈现了新的生机。20*年,*、*两个村成立水利协会后,在上级的扶持下,水利协会发动群众按受益面积进行自愿筹资,每亩筹资80元,共筹集48万元,新打机井13眼,修建节水工程1.4万米,修道路6.5公里,使两个村的水利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戴和好评。

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关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财政收入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某乡以水利产改收益反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某乡是某县最东部的一个农业乡,境内一无矿藏,二无地下资源,属省级重点扶贫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和“两工”取消后,由于乡村两级收入锐减,全乡农田水利建设面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危险。面对严峻的形势,该乡利用集体产权资源,拍卖沟渠、荒坑、荒滩,筹措资金,收到了良好效果。龙凤村共有闲置沟渠4000米,荒滩56亩。20*年,该村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全村4000米沟渠、56亩荒滩的使用权分别以30-70元/米、0.5-1元/m2的价格承包到农户,承包期限为20年,村集体获益17万元。今年该村利用回收的资金,打井2

0眼、修硬化渠2500米、地埋线2公里,进一步改善了水利条件,群众非常拥护。20*年,全乡其它23个行政村8.8万米沟渠、720亩荒滩的使用权全部进行了拍卖和租赁,共收益225万元,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

某市某村在村镇建设中,以城镇建设筹措资金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即在街道拓宽改造中,沿街两侧预留门面房建设用地,收取占地费用,补偿折迁户损失和城镇基础设施与排水工程建设,并对街道两侧经商户收取摊位费等多种方法,以商补农,筹集水利建设资金,他们的做法,同样较好地解决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问题。

某市某、某两乡镇处于某水库下游,长期以来有2万多群众、近30家企业解决不了饮水问题。今冬,某水库管理所、某水利站、某水利站主动筹划,配合当地群众,采取股份制筹资200余万元,兴建安全饮水工程,既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又增加了水管单位的收入,还保护了地下水,降低了群众、企业用水成本,实现了“多赢”。

三是加大政府引导和奖补带动,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某市政府今年在农建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拿出360万元对工程进行奖补。红旗渠灌区工程老化、效益衰减,某市政府除对复修渠道进行资金奖补外,还在灌溉上让利,今冬实行免费灌库蓄水,免费浇地,调动了灌区群众修渠、修塘的积极性。目前,某市已完成红旗渠干、支渠清淤复修145公里,恢复灌溉面积6.6万亩。

某县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促进农建开展。该县在财政状况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千方百计挤出150万元资金,直接用于重点工程建设的以奖代补。同时也要求各乡镇财政拿出本级财政5%以上的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以调动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20*年某镇在李河干、程中尚等8个村规划了一个1.1万亩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区,计划建设节水工程2.1万米,打机井40眼,建井房48座。为调动群众大搞水利的积极性,该镇在向上级争取资金25万元的基础上,镇财政筹资40万元,对节水工程、打井配套进行以奖代补。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投资引导政策,群众大搞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是强化政府组织协调职能,整合各部门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农开、扶贫等涉农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支农资金的作用,形成拳头优势,更好地为“三农”、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近年来,某县西部山丘区水保治理工程将林业和水利资金整合,东部平原区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将水利和农开资金整合,效果很好。今后,各级政府一定要加强组织协调职能,对涉农部门的工作计划和资金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捆绑使用资金,实行连片治理,集中进行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模水平。今后的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示范区、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的规划建设,一定要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原则进行安排;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审批。

三、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近年来,我市在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使用权和经营权,加强了工程管理,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深受农民欢迎。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基础工作不扎实、具体运作不规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农村饮水、节水灌溉、水保治理等工程建设规模和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必须加大农村水利工程产改工作力度。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及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今后,按照全市“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农村饮水工作将全面铺开。对于新建的农村水利工程,一定要建立“业主”提前到位制度,在工程建设前就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逐步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形成政府扶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农村水利建设新格局。同时要加强回收资金的管理,确保回收资金重新用于水利建设。

四、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要讲求速度,又要保证质量。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推行和落实水利建设“三项制度”。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施工质量、材料设备关,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如果不讲求质量,搞“豆腐渣”工程,劳民伤财,不仅会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工程规划要按照合民意、重实效的原则进行安排;工程的建设一定

篇3

(一)农业产业发展良好。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7.43亿元,增长5%;实现农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5.4%。全市粮食种植57.7万亩,新植、改造茶园面积3500亩、中药材1000亩,发展烟叶6.95万亩,88个烟基工程全部竣工。发展设施农业,实现蔬菜无公害产业化生产,新建蔬菜基地600亩,完成1000亩种养立体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示范片建设。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家禽市场受H7N9型禽流感等影响,主要畜禽生产形势低迷。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

(二)工业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上半年,全市187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24.77亿元,增长16.8%,比去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2.37亿元,增长18.2%,比去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5.04亿千瓦时,增长4.1%。三大主导产业受市场影响出现分化,上半年共实现产值79.21亿元,增长20.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3.5%,其中纺织服装业增长较快;林产加工业平稳增长;化工行业低速发展。受整体宏观经济影响,我市有相当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存在微利或保本经营或开工不足等现象,46家企业产值下降,其中20家企业产值下降20%以上,9家企业停产。27项市重点工业在建项目按计划序时推进,上半年完成投资8亿元,占年计划的72%,武夷烟叶易地技改已完成联动试生产,兴龙祥汽车、中森板业、华光特种工艺、轻安智能仓储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扶持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市共8家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8.6%,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88元,增长15.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6亿元,增长16.3%。完成6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南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基础工程完成90%。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2.5%,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食品类、居住类是拉动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贸流通整体提升。出台《关于培育壮大城南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推进城南大道商贸走廊市场开发力度,一批商贸项目和专业市场加快建设。茶叶市场、美家居建材主体建筑已封顶,汽车4S店、南武夷中药材均已开工建设;财富天下、太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八方物流完成仓库桩基建设,现代综合枢纽中心即将开工,港润物流在进行厂房设计,武夷烟叶仓储物流已通过省烟草专卖局审议。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后续增长点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出台《2013年市旅游促销补贴奖励实施办法》,明确入邵游奖励条件;认真贯彻落实旅游跨越发展政策,发挥120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有序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上半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3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3亿元,分别增长29%和22.4%。旅游总规编制有序推进,瀑布林生态旅游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熙春华美达广场酒店启动五星酒店评定工作,瀑布林温泉、嘉德观光园、鑫富肉牛分别在申报五星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省级农业、工业旅游示范点。

(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62亿元,增长50.5%。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6%,占固投完成数的54.84%,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其中商贸服务投资增长131%。上半年,我市“五大攻坚战”136个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占固投完成数的47.2%,项目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经济开发区和金塘工业园共完成征地1980亩、平整土地2230亩,开工企业8家、投产企业8家,为投资增长提供后劲支撑。上半年,房地产完成投资5.69亿元,增长83.7%,房地产开发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五)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围绕绿色发展重点,积极对接打造“食品、旅游、机电制造千亿产值”和“生物产业五百亿产值”行动计划,策划产业链条和关键环节项目,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积极组织参加食品产业、机电产业、旅游招商、项目成果交易等招商活动,加强与央企省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合作。通过强化项目服务,一批城市综合体、商贸旅游和社会事业等项目已签约落地,其中与中闽水务合作的日供水5万吨供水设施项目,将大大改善我市供水条件;红星美凯龙进驻美家居商业广场,将持续提升我市人气及知名度;金山药业入驻,使我市与上市公司对接又迈进一大步;左岸生态城综合体一级土地开发项目采用BT现代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有利于缓解政府资金压力、改善基础设施硬件环境。上半年,全市有出口实绩外贸企业共35家,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亿美元,增长87.5%。其中生产型企业出口4180万美元,增长17.2%,呈稳步上升势态;受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经济低迷影响,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持续减少,上半年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家,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仅完成180万美元,下降84.2%。

(六)财税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25亿元,增长3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增长48.1%。受工业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影响,增值税仅增长5.72%;营业税增收2265万元,增长29.3%,主要是房地产业增收2069万元。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63亿元,同口径比年初新增8.41亿元,增长7.82%;各项贷款余额87.52亿元,同口径比年初新增8.02亿元,增长9.58%。受宏观金融政策偏紧影响,贷款要求提高,存在好企业贷款规模不受影响,而一些正在发展中的企业贷款困难问题。我市近年来新上一些项目受自有资金不足影响,在银行紧缩政策下经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我市上半年召开两次银企对接会,共42家小微企业签约4.1亿元,目前已经发放30家共2.34亿元。

(七)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完善基础设施。316国道和205省道改线工程BT方案正在审核中,顺邵高速公路进入招商洽谈阶段,金塘大道正在进行路基建设。打造精品城市。大力开展城建“点线面”攻坚,突出抓好“六个一”城建项目,从3月底开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苏树林省长调研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总投资2.34亿元的《提升城市品位重点工作计划》和《打造精品城市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上半年共完成投资1.49亿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在进行中,完成人民路东段改造、八一路“白改黑”和五四南路道路及沿街两侧立面改造工程,华光路中段人行道已铺设完毕;对武邵高速互通口至迎宾大道、西互通口至龙都酒店等四个重要入城通道进行绿化整治和景观提升,现已完成路灯安装和部分绿化工程;完成防洪堤景观绿道工程,环紫云湖慢行景观(一期)工程预计7月底完成招标,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加强交通秩序整治,严格各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加大卫生保洁和绿化管护力度,市容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中心城区停车场现可提供停车位约400个,新增机动车道停车位198个,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推进乡镇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认真落实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省级和平镇、市级吴家塘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完成投资1.46亿元,进一步完善中心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安全饮水长效管护机制,已在135个村成立用水协会;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农水县建设已改造渠系建筑物254处,完成渠道改造119.11千米;实施农村“造福工程”和危房改造,已落实400户、1589人,动工建设264户。保护生态环境。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深入开展生态乡镇、绿色村居创建活动。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完成造林绿化5.74万亩,其中“四绿”工程7228亩。严格耕地保护,落实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工业园区和企业污染整治力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拿口镇朱坊村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保护好龙湖森林公园、将石自然保护区等森林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示范点。

(八)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农林水等民生事业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7.89亿元,增长33.72%;15项为民实事项目和6项重点民生工程上半年完成投资9224万元。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大埠岗、洪墩、沿山中心幼儿园和实验幼儿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继续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吴家塘学校教学综合楼正在主体施工,实验小学综合楼、沿山小学宿舍楼已开工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营养改善工程,对寄宿生进行生活补助,全年计划165万元;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城镇新增就业146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80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437人。切实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突出企业用工服务,举办两场大型专场招聘会,帮助78家企业解决用工1079人;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2109万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一体化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全市被征地农民对象确认工作已基本结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标准提高到104.2元/月;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各类社会养老保险达到17.25万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共5858户8941人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新建507套,续建1296套,竣工471套。卫生医疗加快发展。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市立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升改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两纲”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我市成为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首批启动的两个县(市)之一。文体事业稳步发展。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成3个城市激情广场建设点和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点的选点和上报工作,完成水北等公共电子阅览室、4个基层文化共享工程、5个流动图书店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完成宝严寺大雄宝殿彩绘、民俗馆等历史文物修复方案的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完成李纲馆的陈列布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5场次,城乡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民生倾斜的时机,用好用足用活政策,精心策划一批符合中央和省上政策导向的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上半年,一批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供排水、农村安全饮水、通组道路和文化设施等25个项目共争取资金4106万元,其中沿山、城郊和大竹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争取1084万元,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争取1000万元,妇幼保健院争取410万元。同时,严格资金监管,注重跟踪落实,坚决把实事办成、办好、办到位。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我市经济仍然实现了平稳发展。与年初预期目标对比,除了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幅低于年初计划外,其余指标都超过年初计划。但是,纵观全年分析,上半年相当部分指标存在上年同期基数低等影响,下半年都会出现较大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完成全年目标有一定压力。随着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可能出现税性收入比重增长、但是增幅下调的现象。

尽管上半年我市经济平稳运行,但是经济增长基础仍然不够扎实,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下行压力增大。从上半年情况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下降3.6%,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价格高企,融资环境依然趋紧,运输、人工等费用增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企业产能发挥,制约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二是投资拉动后劲不足。按照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155亿元、增长21.5%以上的目标任务,后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91.3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9%,特别是上半年市固投平均增速已达31.4%,我市要在下半年继续超过市平均水平,并位居市前列,需要完成更多的投资量,面临的压力更大。而且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滞后,我市71个市本级在建重点项目,23项进展相对缓慢,其中19项尚未开工、4项进度相对滞后。此外,顺邵高速公路、省道205和316国道改线工程尚未开工建设,邵光高速进展减缓,尚未形成实际工程量。三是财税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上半年,我市税收收入增量中来源于房地产行业的比重较高,房地产行业税收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工业税收的支撑作用仍然不足,非税收入增收贡献偏高,税源结构有待优化。而且当前进入偿债高峰期,财政偿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和资金调度压力日趋突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发展态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在目前国家采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篇4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利用、循环利用资源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资源节约机制,在全市建立起节约型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基本原则。一是节约为本,效率优先;二是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三是降低消耗,科学消费;四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三)目标任务。

1.到2006年,每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04年降低5%,由1.06吨标煤降到1.00吨标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8%,由196吨降到16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62%提高到6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3;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由111万元提高到130万元以上。

2.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10%,达到0.9吨标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7%,达到13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到180万元以上。

3.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30%,达到0.63吨标煤;万元GDP耗水降低40%,达到78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到300万元以上。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起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观念先进、消费方式科学、资源消耗持续降低、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节约型社会。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组织编制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发展规划,坚决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对全市重点耗能企业提出具体的节能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指导。研究制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具体措施;以现有酒精生产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燃料乙醇等石油替代产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广节能环保型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公共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和全社会推广采用节能照明产品;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以皇明太阳能为龙头,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组织编制重点耗水行业节水发展规划;严格重点耗水行业的产品取水定额管理,依法淘汰、关闭高耗水设备、产品和工艺;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鼓励企业提高水重复利用率;禁止超采、滥用地下水,从现在开始,在城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的开凿深井计划,要分批关停城区所有自备深水井。推进城市节水,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智能器具的推广力度,推动公共建筑和生活小区节水;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节水,组织编制全市农业节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设备。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努力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降低原材料消耗强度。抓好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加强木材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及其他一次性生活用品,鼓励利用林业三剩物、次小薪材生产密度板等产品。研究制定禁止产品过度包装的政策措施,鼓励包装物的循环使用,大力推广散装水泥。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继续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工业项目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在城镇和农村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协作,把尽可能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探索“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扶持发展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以粉煤灰、炉底渣、电石渣为重点,加快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推广使用粉煤灰旋窑水泥等综合利用产品。积极推进废钢铁、包装废弃物、废旧轮胎、废弃农地膜及其他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努力探索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路子。研究提出并落实好有关鼓励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大力推广农业秸秆综合利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方案、目标、任务和措施。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机制。政府部门要带头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搞好资源节约。市发改委、经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考核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量化考核。

(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适用技术。重点发展能量梯级利用、工业废弃物零排放、农业及生活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农业节水、资源替代材料等技术,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资源节约产业体系。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作物秸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农林牧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化工、机械、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物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等资源消耗低、吸收就业多、有利于促进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事业。

(三)加强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深入贯彻国家、省已经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推广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资源节约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大对重点耗能耗水行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等违法行为。

(四)加大政府推动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优惠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加大对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清洁生产等事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节约办公用品。尽快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完善农业水费计收办法,逐步实现成本价供水。大力实施峰谷分时等电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建设集约用地标准,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全面落实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的自我约束机制。制定完善主要耗能、耗水行业和产品能耗定额和取水定额、再生资源有关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推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建立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