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2: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外语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外语学习计划

篇1

听力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已经成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他提出的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语言学习者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能习得语言。因此,有效的听力理解是二语习得成功的保证,它确保了语言输入的质与量,而听力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听力输入的数量与听力策略的使用。在课外进行听力自主学习能增加听力输入的数量,而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听力学习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听力理解的质量。本研究以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了解大学生英语课外听力学习中元认知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探讨计划策略对指导课外听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1 元认知计划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1]。他们认为,计划策略是“为书面或口头交际的组织制定计划”,主要包括预测结果、安排时间等。Zimmerman 和Pons在策略研究中也提到,计划包括 “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计划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2]。Stern在1975年的开创性研究中,根据其自身对语言能力的本质的认识以及第二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优秀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十大策略,并以计划策略为首。他认为,计划是指“根据个人学习风格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 [3]。Michael Rost 在听力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把计划策略详细解释为提前组织、定向注意、选择性注意与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对某项听力任务的目标确定”、“对听力要点的关注”、“对听力动机的管理”等[4]。

国内的文秋芳教授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按照Skehan的信息理论模式,提出了双维度的策略归类框架。而在语言学习的处理输入、储存输入和产生输出三个阶段,都有管理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参与。其中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等。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要求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5]。此外,一些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在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中,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计划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他们的调查结果还表明,听力计划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不被学生重视,也受到教师的忽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阐述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

2 大学生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运用情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2名大学生,其中英语专业62人,非英语专业140人。调查方式为问卷与访谈相结合。问卷由笔者自行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动机的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课外听力计划策略的调查,包含12项与计划有关的策略,分为目标计划、时间计划、材料计划、方法计划四组,采用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分为五级选项(如1=从不,5=总是)。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笔者在访谈中获得的信息,并参考国内外学者对计划策略的概述与定义以及相关研究结果。

2.2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2份,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英语专业62份,非英语专业136份。笔者运用SPSS 13.0对问卷所得数据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判断非英语专业与专业学生在计划策略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策略的使用与听力学习观念、动机之间的关系。

3 调查结果和讨论

3.1 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受试者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为中频率(2.5

如表2所示,两组受试在总体情况的差异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t=-9.877,p=0.000),而且在各组策略的使用频率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产生差异的原因显而易见: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基础课,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听力只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课外时间的投入了。此外,在四组策略中,材料计划与目标计划的差异尤为显著(t值分别为10.174和8.459)。可见,专业学生对听力学习有更明确的目标,在课外更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听力练习。

3.2 计划策略与学习观念、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文秋芳认为,观念对策略的使用有相当的影响。学生的某种观念越强,使用相对应策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作为一种日积月累又不断变化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因此动机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6]。本研究中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是否受到自身学习观念与动机的影响,需要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判断。

由表3可见,受试计划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观念和学习动机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

表3还显示,学习动机与计划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属中相关(0.6

3.3 元认知知识对计划策略的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调节学习的关键。Vandergrift认为,听力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知识(Person knowledge)、任务知识 (Task knowledge)与策略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学习者知识是指对自身语言学习情况以及对个体学能、动机等对语言学习影响情况的了解[7]。具备充分的学习者知识能促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课外听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对学习时间、材料与方法进行计划。任务知识是指对学习任务的目的、要求、本质等方面的了解。学习者对任务要求的理解以及选择对应策略满足要求的能力对计划策略的有效使用起决定性的作用。学习不成功者往往缺乏选择正确策略所需要的有关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8]。学习者对任务的充分了解与分析有助于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策略知识包含对获得学习目标所需的有效策略的了解,例如促进听力理解的总体策略和具体策略。学习者制定的计划只有在自我管理、评价等其他元认知策略的协助下才能得到实施,从而产生效果,因此缺乏策略知识不仅导致计划的不完善,还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4 本研究对听力教学的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课外听力学习中计划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计划策略的主要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正确的元认知观念与合理的元认知策略能加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9]。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听力课堂教学中融入元认知观念的强化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培训,培养计划、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逐步将听力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可帮助创造课外听力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此外,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动机,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积极情感,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合适的听力计划,并适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弥补课堂听力教学时间上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听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O’Malley, J.M., Chamot, A.U.& Küpper L.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 (10 ): 418-437.

[2] O’Malley, J.M.& Chamot, 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6-111.

[3] Grenfell, M. & Harris V. 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35-40.

[4] Rost, 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54-157.

[5] 文秋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C].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

篇2

语言的概念也是有很多种的,主要有:①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下用于沟通和交流而形成的一套知识体系。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要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的手段,一门语言的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外国的深层文化。文化和语言学习密不可分,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穿插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学习效率。

二、文化导入的注意事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地注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导入课堂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来具体分析课堂,而且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文化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内容、日常交流所涉及内容是否相关。一方面确保学生学的东西不会过于抽象、空洞以及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文化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中得到应用和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领悟能力制订文化导入内容,要由简单到难,而且要注意导入文化内容和课本主题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就不会使导入内容过于零碎。在选择导入的文化内容时,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尤其是与课本中的词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要过于复杂,要简单易懂,使其对学生的词汇学习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教师在文化导入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在导入代表性的文化内容时,应该仔细讲解,反复练习,最好做到举一反三。在导入当下流行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导入历史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国传统习俗的来龙去脉,以更好地了解习惯用语。此外教师一定要注意,导入的文化内容最好以浓缩和有趣的方式进行,不必占用课堂正常教学的太多时间,而且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积累。

三、文化导入的策略

文化的导入方法不能局限于课外的阅读或是简单地讲授,教师要通过对导入内容进行分析,找到适合的导入策略。下面是几种在课堂上可以使用的导入策略。

第一,随时穿插,仔细讲解。课本中间有难以理解的表达和词汇时,教师可以在讲解难懂词汇之前穿插讲解相关文化知识,对其仔细讲解,并让学生在课本旁边做注解。优点是可以随时复习、内容突出、便捷;缺点是导入的文化内容比较零散并且缺乏系统性。

第二,与上课流程相结合。如果课程内容是历史事件,传统习俗和政治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找出与其相关的文化内容,并且作为一节课的导入环节,或者课后拓展部分,使文化内容与课程流程和内容相融合。优点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缺点是在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流程的编排有一定的困难,要求既能调动兴趣还要让学生理解并且不能过于简单,要巧妙地融入的课程当中,这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讲授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进行文化知识内容的穿插时,不能只注重讲授,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要多进行实践,例如,运用小话剧、电影配音、演讲等。这样做的优点不仅是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吸收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缺点是课后需要学生的大量时间,课上也需要大量时间。

篇3

新面貌,全新的时间,全新的思想,相信我们外语系学生会在新的一学期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工作面貌来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我们对新学期的工作主要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和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在此我系作出本学期学生会新学期工作计划,现制订本学期各部门的工作要点:

秘书部:

一 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制定学生会的工作计划,将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装订成册。

2.作出学生会的活动计划,将各部门在这学期所要开展的活动作一个统计,以便能更好开展。

3.考勤方面,延续和改进考勤制度,安排学生会成员查考勤,我们秘书部并做好周、月统计工作,也希望学生会成员能够更加严格考勤,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分。

4.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负责学生会会议记录,落实会议记录标准。

5.帮助各部门完成所需要的表格。

二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

由于学生会各部门是分工不分家的原则,所以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它部门组织活动时给予大力配合,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劳动生活部:

一、具体实施方案

(一)具体工作开展:

1.教室卫生评比及卫生检查工作:

(1)我部要做好周一至周五的教室卫生评比工作,每日

分分数及时在系的宣传栏上贴出。对当日卫生较差班级给予通告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如果经常性的不打扫卫生的班级,有通告却不改的,将向学生处老师反映并作相应的处理。

(2)做好每周的值周评分工作。

(3)我部成员每周要对上周以来的工作加以分析与总结。

(4)外语系的所有班级分配好一个班一个固定的教室,对于每一个班的卫生情况实行劳动委员负责制。

(5)我部成员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班的教室卫生检查工作。

(6)要求各班的劳动委员每天要严禁班上同学带早餐或各种零食到班上吃(这是教室卫生差的一个重要根源必须立即实行)。

(7)长期监督与积极引导大家树立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

2.寝室卫生评比及卫生检查工作:

(1)部门将定期(每两周检查一次)对各寝室卫生进行检察,还将进行不定期抽查,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做好记载后,然后交给系秘书部。

(2)做好每次检查的评分工作,对其结果进行排名后在每周的例会上公布检查结果,对优秀寝室卫生给与表扬,对较差的寝室给与批评。

(3)部门成员将每次的检查工作加以分析与总结。

(4)定期组织各班学生进行大扫除活动,保持本系管辖范围内环境卫生的清洁。

3.部门其他相关工作:

.(1)定期召开各班生活委员以及劳动委员例会,了解并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具体情况的落实。

(2)我部要及时的并且长期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广大师生关于环保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的上报给上相关级部门。

(3)定期进行学院的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确保生活环境整洁,.协助有关部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认真努力完成各级交给的任务。

(5)积极做好每次活动的各项后勤,劳动等工作。

(6)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以达到加强成员之间沟通与了解的目的。

4.积极主动配合学院和学生会部门的相关活动:作为生活部在学生会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工作,我部还要发扬往届生活部的优良传统,从整个学生会的大局出发,结合劳动生活部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协助其他部门的工作。

5.创新方面的工作:生活部作为一个幕后部门,一直以来都是默默在背后为学院,为本系,为老师,为同学服务。在联合部门举办各类活动的时候也大多是在不为同学们所知的后勤工作,广大同学在享受着劳动生活部无微不至的服务的时候,却不一定能想到做这些工作的劳动生活部,正因为如此,今年生活部计划联合部分部门开展一些由生活部主办的活动,在丰富同学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对生活部做一个很好宣传和推广。

女工部:

一、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提高同学们安全意识,抓好各项常规工作,女工部各成员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每晚晚就寝查寝制度,各班女生委员每晚签到,并且要公正公平。另外女工部做到每周不少于两次的抽查,并将每周的查寝情况及抽查情况及时上报。下面是查寝时间:

1.公寓:周日至周四每晚在10:30查寝,周五;周六在11:00之前查寝。(春季)秋季向前提前半个小时。

2.普通寝室:周日至周四每晚在10:00查寝,周五:周六10::30之前查寝。(春季)秋季向前提前半个小时。

二、在本学期,我们部门将通过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对寝室的热得快及相应的大功率进行定期检查,而且每周对寝室卫生也要

进行检查,并将检而且每周对寝室卫生也要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时上报。

三、为了了解各班女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女工部将不定时的找各班女生委员开会进行工作上的总结,一遍了解各班的就寝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调节好各班女生之间的关系。

四、在本学期,我部门将继续配合劳动部把我们系的星级文明寝室工作做好,并将有关资料及相应的信息即使上报到院里。

五、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我系宿舍的美化,打造“魅力宿舍”,改善住宿环境,把家的氛围建起来。

六、组织女生健康小常识的宣传。

七、开展知识讲座,针对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重要考试,我们部门将开展一些关于缓解心理压力的讲座,帮助女生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效果,促进女生的健康成长。

八、部门将在“女生节”组织相应的活动,重视“女生节”!

宣传部:

1.全力配合学院及系部的迎新工作,针对新生进行校园

文化宣传,加大系部宣传力度,努力建好外语系宣传部博客,传播和发扬外语系勤奋进取的精神风貌。

2.响应、宣传星级文明寝室和文明教室活动,配合系部其他部门做好卫生检查工作,对卫生较好的寝室和班级以海报的形式进行公开表扬。

3. 定时对宣传部成员开例会,做好培训工作,多进行思想交流,提高各班宣传委员的宣传意识,做好全方面的宣传工作。

4. 积极配合院里各项活动,主动行驶宣传职能,努力将宣传工作做到更快,更大,更好。

5. 加强同院宣传部以及系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充分表现宣传部的纽带作用,相互讨论,改正以前工作里的不足之处,共同进步,使各项工作更加完善。

文体部:

在新生即将到来之际,为迎接新生我们将策划一场迎新篮球赛,在各个班级之间开展,比赛外语系所有班级为参赛对象,使新生更快的融入外语系这大家庭,同时让各班新同学之间加强友谊。

篮球一直是外语系的强项,我们文体部一定会在平时就抓好训练,在发现人才,吸纳新生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出一支不错的队伍,在健身的同时,为外语系打好各种比赛及早做准备。

学校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篮球赛等,外语系一定会积极配合参加,为系部争光。

治保部:

一,做好迎新工作,除选好新的学生干部外,加强对新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二,与系部女工部做好配合,不定期检查男女生宿舍,以排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大功率电器等的出现。

三,对治保部的干部及各班治保委员做好培训,使之不仅安全工作更全面,同时防微杜渐。

四,每月举行安全主题班会,会审时度势,对特定时期的特殊事件认真对待做好相关保护知识的宣传。

五,积极努力配合院保卫处的工作。

六,抓工作细节,发现即改正,使整个工作日趋完善。

学习部:

1.英语角在上学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本学期我们将纳入新一届大一共同参与本活动。

2.十一月份左右将进行四六级经验交流会,将请我系过级同学及专业老师做交流,面向全院英语爱好者。

3.优秀作业展也将在本学期进行。

篇4

新面貌,全新的时间,全新的思想,相信我们外语系学生会在新的一学期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工作面貌来开始新一轮的工作。

我们对新学期的工作主要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和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在此我系作出本学期学生会新学期工作计划,现制订本学期各部门的工作要点:

秘书部:

一 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制定学生会的工作计划,将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装订成册。

2.作出学生会的活动计划,将各部门在这学期所要开展的活动作一个统计,以便能更好开展。

3.考勤方面,延续和改进考勤制度,安排学生会成员查考勤,我们秘书部并做好周、月统计工作,也希望学生会成员能够更加严格考勤,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分。

4.同时,在每周的例会上,负责学生会会议记录,落实会议记录标准。

5.帮助各部门完成所需要的表格。

二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

由于学生会各部门是分工不分家的原则,所以我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在其它部门组织活动时给予大力配合,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劳动生活部一、具体实施方案

(一)具体工作开展1.教室卫生评比及卫生检查工作(1)我部要做好周一至周五的教室卫生评比工作,每日

分分数及时在系的宣传栏上贴出。对当日卫生较差班级给予通告批评,并要求立即整改。如果经常性的不打扫卫生的班级,有通告却不改的,将向学生处老师反映并作相应的处理。

(2)做好每周的值周评分工作。

(3)我部成员每周要对上周以来的工作加以分析与总结。

(4)外语系的所有班级分配好一个班一个固定的教室,对于每一个班的卫生情况实行劳动委员负责制。

(5)我部成员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班的教室卫生检查工作。

(6)要求各班的劳动委员每天要严禁班上同学带早餐或各种零食到班上吃(这是教室卫生差的一个重要根源必须立即实行)。

(7)长期监督与积极引导大家树立起“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

2.寝室卫生评比及卫生检查工作(1)部门将定期(每两周检查一次)对各寝室卫生进行检察,还将进行不定期抽查,把每次检查的结果做好记载后,然后交给系秘书部。

(2)做好每次检查的评分工作,对其结果进行排名后在每周的例会上公布检查结果,对优秀寝室卫生给与表扬,对较差的寝室给与批评。

(3)部门成员将每次的检查工作加以分析与总结。

(4)定期组织各班学生进行大扫除活动,保持本系管辖范围内环境卫生的清洁。

3.部门其他相关工作.(1)定期召开各班生活委员以及劳动委员例会,了解并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具体情况的落实。

(2)我部要及时的并且长期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广大师生关于环保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的上报给上相关级部门。

(3)定期进行学院的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确保生活环境整洁,.协助有关部门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篇5

心理学家Corder曾经说过:“只要有学习动机,谁都能学会一门语言”。[】 学习动机研究始终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口 动机研究常见的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种。目前我国学习动机的调查手段大多采用定量研究。[3]定量研究以宏观的研究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证实普遍情况、寻求共识,它以控制性、暂时性将事物在某一时刻凝固起来,然后进行数量上的计算。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进行验证,以概括性、普适性得出研究结论。 ]目前研究的局限主要是注重揭示学习者动机的普遍性.而忽视了动机动态性和情感因素。此外,定量方法只能对事物的一些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内容,并且不能追踪事件发生的过程,很难了解当事人的视角和想法(陈向明,2000)。因此.目前的研究有必要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

    一

、研究设计本文采用以学习者传记为基础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传记样本来自李良佑、刘犁主编《外语教育往事谈— — 教授们的回忆》、[ 束定芳、张逸岗主编《外语教育往事谈— — 外语名家和外语学习》第二辑,[6]两本著述共汇集了海内外56位著名学者、教授、专家等人士的回忆录。本文从中筛选了3O位学者外语学习经历0,试图从中寻找他们学习外语的动机变化轨迹和变化因素。这两本传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都是自己外语学习经历的详细实录,追忆了先辈、师长、同窗的往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某时期、某学校的外语学习实况。

    其中,描述他们早年各自的外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那些他们认为是最值得回忆和最有效的方法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样本。这些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如何变化的?难道他们天生就有语言学习的天赋?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学习意志是如何培育起来的?他们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遭遇的挫折?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就是从这些方面人手。

    1.主要问题

(1)根据传记中的回忆。找出他们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动机的变迹;(2)导致这些动机变化的因索是什么?2.概念界定:本研究以著名学者方重、季羡林和范存忠等3O位著名学者为个案,依照作者的捕述将学习者所经历的动机变化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动机引发阶段:郎学习起始阶段,表现的特征是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我们将这个阶段的动机界定为“引发动机”,指学习者在何种 素的作用下开始外语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考虑那些诱发因素的具体形式等。如:方重 ]在初始阶段无所谓喜欢与否,对他来说,仅仅是学校的~ 门功课而已;C 季羡林的英语学习是从好奇一il,开始的。【8j(2)动机减弱阶段:动机减弱,表现的特征是学习者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有放弃学习的倾向。减弱动机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到打击.或者是受到不好老师的影响.或者因为课本、教学方法不合适,所以造成了外语学习动机的减弱;也有人是本身从内心不喜欢外语,在别人(家长、老师)强制性的压力下,维持外语学习,一旦这些强制性压力消失,学习者的动机就容易减弱,甚至可能会放弃学习。方重在回忆中描述的是虽然很早开始学习外语,但是也很快就陷入了动机“低迷”状态。这种情况下,根据常理推断,作者很可能就会放弃学习外语i 范存忠虽然没有直接说自己没有兴趣。但是从“老师没有教好.我自己也没有学好”中可以推断,作者的动机亦曾处于衰减状态。C xo](3)情境动机阶段:学习者的学习处于情境促动当中,即学习者的动机处于某种外力的维持状态中,主要是通过外部压力、外界影响或鼓励,学习者在信念、意志和目标之间产生冲突,表现为既有克服困难、维持学习动力的倾向,也有因畏难情绪过大而放弃外语学习的可能性。方重的英语学习之门是由一个学习伙伴和优越的外部环境开启的。[1q(4)发展动机阶段:学习者把学习外语看成是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始具有比较远大的目标,树立了人生目标和理想,具有长期坚持学习外语的倾向,这些具有个人发展动机的学习者.已认识到学习外语的功利价值:用已获得的知识作为交流工具,凭此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帮助学习其它课程.提高教育和修养,获得成就感 通常情况下学习者要获得动机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学习者最初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甚至不喜欢外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学环境的变化或改善,学生可能会渐渐明白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尝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就有可能从“不喜欢”逐渐转变到“喜欢”,最终将外语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如胡壮麟、[” 陈冠商等便是。[”]二、分析结果1.动机变化轨迹在上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研究者对30位作者的自传进行了定性解读,试图描写出他们的动机变化轨迹。从理论上讲.A、B、C、D四种动机的理论组合,可能产生l6种变化模式,见表一。

    但是在实际上。动机变化不会完全按照上述模式发生。

    首先,学习者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者各自的语言天赋也各不相同,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家庭条件都会对动机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影响。其次,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学习者的学习往往由多种动机共同驱动。

    这表明A、B、C、D四种动机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动机的组合,如AC、BC、CD等完全是可能出现的。这些理论的讨论,对理解下列动机变化的分析十分重要。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将3O位学者外语学习的较为成功的典型动机初步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主动类型A一 C—B— C— D。该类型指主体的自觉意识等理性活动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通过自我调适建立起来的外语学习动机。季羡林从lO岁开始学习英· 】28 ·语、偶然事件引发学习动机(A),在良好的读书情境的诱发性影响下,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同样,

篇6

一、引言

鉴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时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而导致汉语词汇、语法在运用上犯了不少错误,本文以笔者在暑期项目中搜集到的所带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句子为例,说明在汉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对学习者的影响,进而强调进行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践情况来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中有效教学。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是针对来自美国两个暑期项目中的近20名汉语学习者所作的研究,本文搜集的病句,皆来自于这20名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这20名美国学生中,华裔学生有4人,占%20,非华裔学生有16人,占%80本文的研究测试,皆来自书面作业、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语料整理分析

和中国学生学习英文一样,美国学生在初学汉语时都认为每一个英文单词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汉语单词,以为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词的搭配上完全等同英语,从而机械地引用英语的语义和结构套在汉语身上,以致造成不当的汉语表达效果,笔者将所搜集的语误实例归纳为五项进行分析。

(一)搭配不当

“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产生出来的意义,是词与词搭配习惯或词在固定的组合中所具有的意义。”例:

英语: this T-shirt is very beautiful。

汉语直接翻译 (这) (T恤) (是) (很) (漂亮)。

汉语的正确意思为“这件T恤很漂亮”,但如果学生直接从英语翻译过来,就会变成“这T恤是很漂亮”,不但忽略了量词“件”的存在,而且把“是”也直接用在汉语句子里。

因此,如果汉语学习者平时不注意汉字固定的搭配,而仅仅记得汉英词汇的单一性,那他们在英语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下,就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

(二)用词不当

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及词义在具体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知道,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一词多义的表达现象。有时英语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汉语的多个意思,反之亦然,这些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时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而仅仅局限于汉英之间单一对应的词义,因此造成较多的表达错误,以下是笔者搜集到的一些用词不当的例子:

英语:It’s starting,you must go.

快开始了,你赶忙走吧。(赶忙-赶紧)

This box is very heavy,I can’t move it。

这个箱子很重,我们两个拿不动。(拿-搬)要是明天下雨,就没打乒乓球。(“没”不能用于否定将要发生的动作,没-不)

(三)语序不当

英语与汉语在语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笔者所了解的项目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犯的语序不当的错误例子主要有:

英语:They went on a trip to Qingchengshan yesterday.

他们去青城山旅游了昨天。(“昨天”是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动词“去”之前)

I study in Sichuan university。我学习在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是地点状语,应放在动词“学习”之前,“我在四川大学学习”)

As long as do well in Chinese,I can find a job in china.只要汉语学得好,就我能在中国找到工作。(副词“就”不能放在主语前,要放在动词前面,应该是“……我就能找到工作)

(四)成分残缺或多余

He has been gone for two days.他已经走两天。(应该在“走”后加“了”)

I send you.我送送你们一下。(应该改成“我送送你们”,去掉“一下”,因为“一下”与“送送”意思重复。)

We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明天下午我们有开会。(“有”“开”只取一个)

句式杂糅,关联不当

1、Today Jim bought apples,bananas,grapes and many fruits.今天吉姆买了苹果、香蕉、葡萄和很多水果。(苹果、香蕉包含在水果里面,但很明显水果和具体的苹果、香蕉不是并列关系,因此不能用连词“和”)

He not only learned Chinese,but also met many Chinese friends.他不但学中文,而且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学中文”和“认识中国朋友”不是递进关系,应该改为“不但学会了中文,而且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此外,诸如“我要去见面我的辅导老师”“我下周就要回去美国”之类的错误表达方式在留学生当中屡见不鲜。

四、总结与反思

在笔者看来,汉语学习者之所以会犯以上的错误,究其原因,首先是外国学生在语义、结构、使用场合方面没能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规律,尤其是汉语中各种特有的形式、各类补语等语法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困难较多,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句。其次则是受母语或媒介语的负迁移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母语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这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找出中西语言文化的相同点和相似之处,进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汉语语言知识的缺乏,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难免喜欢套用母语的思维定式和规律,但这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要减少或排除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情况对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所做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思维背景的对比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汉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通过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同时还包括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特点和思维模式。所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彼此不分开的。要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要了解文化则需要了解语言。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前提下使用对方的语言,很容易造成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中西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如动植物、颜色、地名等相应词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通过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进而学习汉语语法,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收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各类报刊,文摘杂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借此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深层次上对异域文化有所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幻灯片,娱乐电影等,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加强母语和目的语词汇的对比教学

汉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不仅体现在文化上,同时也大量存在于语言层面上。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明确任何两种语言的词汇都不可能一一对应。母语负迁移使得学生因对汉语词汇一知半解的理解而犯错。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对词汇的解释和理解。词汇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两种语言词汇所代表的共同概念体系和不同的概念体系,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汉语词义都可以用英语解释。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和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真正障碍,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三)、创造良好的中文学习环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更多地使用目的语来交谈。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多考虑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角色、话题,使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下如何使用目的语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外,也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到课外自行创造更多的汉语学习语境,多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汉语沟通,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语言只有在语境的实践中才能学得更深刻,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更好地把握。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让学生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创造有利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通过让学习者对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本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翠霞,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篇7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243047-0006

1 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已经成为《大学英語课程教学要求》(2007)着重提出的英語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目前,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徐锦芬,等,2010;姜毓锋,2011,等)、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蔡朝辉,2008;曹群英,2009,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严明,2010;李立国,2012,等)以及自主学习策略研究(郭敏,2011;赵彦芳,2012,等)等,有关大学英語自主学习过程中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信息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外語信息作为与語言存在状态和交流有关的广义的知识,在其他信息活动要素的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流通、加工、存储和转换过程作用于外語学习者,成为外語学习者进行語言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资源,即外語信息资源。如今,信息技术与网络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使外語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外語信息资源亟需整合优化,以改善外語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情况,加速外語信息资源的效用实现过程。

2 概念界定及内涵诠释

2.1 外語信息资源

笔者认为,可以从两种角度理解外語信息资源的概念: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外語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与外語教学相关的软件信息,包括书本、课件、电子材料、多媒体光盘以及其他网络资源等(冯霞、陈坚林,2012);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外語信息资源是外語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创建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包括:①学习过程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能够为外語教学所用的有用信息的集合;②为提高学习效果而创建外語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③加工、处理和传递外語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④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和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本文所持的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能力可以分为信息资源准备能力、信息资源选择能力及信息资源发展能力。信息资源准备能力指学习者具备创建及利用多元化的外語信息资源的信息意识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选择能力是指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外語基础知识对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信息资源发展能力指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策略以及教师导向、学校政策等方面对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和约束。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确立积极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要求发展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策略;要求创设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力量,其外語信息资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

2.2 整合与优化

整合是将诸多外語信息资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在符合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与要求的前提下,凝聚和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优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向着一个更高目标的升华和提升,是一个标志着具有高效的行动感和深度感的扬弃过程(张健,2010)。整合与优化,是事物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整合是手段,是优化的基础和前提,优化是目的,是整合的发展与升华;整合面向传统,其对象是现存的事物,优化突破传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大效益和创新的可能,导向新的、更完善的整合。整合与优化都以创新为宗旨,整合是创新的载体,优化是创新的实现,二者殊途而同归。

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就是要搜索、收集、筛选、整理、改编、转化、整合、优化和创造各种形式、各种媒介的語言材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校和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支持系统,为创设高效、拟真、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信息资源基础,为学生自主开展知识建构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3 外語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调查

3.1 调查过程

本研究旨在调查自主学习过程中外語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常州市三所本科院校的309名2012级非英語专业的学生,其中常州大学109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100人,常州工学院100人。调查内容包括:①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的主要创建者;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类型;③学生对这些外語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方式包括:①实地考察和访谈。笔者走访上述三所高校,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利用的外語信息资源类型以及这些外語信息资源的主要创建者。②调查问卷。笔者根据所了解到的可供学生利用的外語信息资源类型设计五级Liken量表,用以调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问卷每题设有从“总是使用”到“从不使用”5个选项,并分别被赋予5、4、3、2、1的分值,分值越大,表明对此项信息资源的使用率越高,反之越低。

3.2 调查结果

3.2.1 外語信息资源建设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及访谈,笔者获知,常州三所本科院校非英語专业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使用的信息资源类型有:书籍、报刊、杂志、光盘、课件、网络课堂及英特网资源。信息资源的创建主要依赖学校配发和学生自行获取,部分学校曾经有新视野等网络学习平台,但由于学生自主意识薄弱、缺乏教师指导等原因,使用率极低,学校放弃了这方面的资源配置。各高校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外語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资源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往往建设了用于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室,却忽略了信息资源的建设。②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不高。在大学英語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实行学分制,但学校仍要求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评估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缺乏自,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語信息资源自主探究主动性的缺失,教学资源仅局限于教材和一些现成的教辅资料,更做不到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探寻外語信息资源。③外語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目前,学生外語信息资源的获取主要依赖于自主探究和教师供给两种途径,同校间或校际的信息资源基本没有实现共享。

3.2.2 外語信息资源利用情况

根据上述学生可使用的信息资源类型,笔者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外語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做了进一步问卷调查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外語信息资源的利用呈现如下特点:①纸质资源的利用率高于电子材料及网络资源;②学校或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利用率高于自主探究获取的信息资源;③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趣味性较高的英語视频或电影;④网络课堂浮于形式。据访谈了解到,教师开设网络课堂主要是为了应付校方检查,有效信息量极少,基本没有实际作用。

4 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

外語信息资源不仅是自主学习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物质条件。如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加快了大学英語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然而,蓬勃发展的教育信息技术并未带来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和利用。鉴于目前高校薄弱的外語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本研究提出基于自主学习研究框架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模式,以促使技术的发展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直接动力,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外語课程的全面整合优化添砖加瓦。

4.1 外語信息资源结构

态度和信念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自然无法开展(徐锦芬,2007)。多元化的外語信息资源给予学习者丰富的学习材料的保障,增强了学习者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和信念,从而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鉴于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語课程整合优化的理念,根据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结合传统与现代信息资源的优势,本研究归纳出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结构,具体如图1示。

4.2 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

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理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资源依赖理论构建而成,用以提高信息资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信息资源创建、利用、自主学习过程管理及学习效果评估四大要素,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图2所示。

4.2.1 理论基础

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理念的提出是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共同应用于教学的产物。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获得自己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当学习内容与自身需求相关时,学习者更具备心理安全感,学习的积极性最易被激发。资源依赖理论强调组织体的生存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资源,而且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完全拥有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为了实现目标,组织就会同它所处环境内的控制着这些资源的其他组织化的实体之间进行互动。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模式贯彻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主动选择和运用,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观,实现了资源依赖理论提倡的资源共享理念。

4.2.2 信息资源创建

外語信息资源的创建必须遵循主动性原则、用户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可靠性原则及共建共享原则。具体来说,外語信息资源的创建应以学习者为主体开发力量,以学习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社会、学校、师生共同协作,创设可供自由访问的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信息资源环境,如自主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英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系统及学习平台等,在确保信息资源真实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系统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外語信息资源创建目标。

4.2.3 信息资源利用

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创建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不仅是信息资源能力的体现,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资源保障,同时,外語信息资源在其积累和利用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产生新的信息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信息资源的利用本质上与人的认知机制、信息意识和信息行为密切相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运用相应的信息资源能力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选择和运用。同时,自主学习并非是孤立、独自的学习,目标与资源积极互赖是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外界条件(肖庚生等,2012)。同学问的信息资源的积极互赖不仅能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还能促进互动与合作学习的积极开展,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化与发展。

4.2.4 自主学习管理

自主学习管理包括导学系统维护,信息资源管理和学习策略监控。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相互之间网状联系的资源集合体,并对这些资源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和存储实行开放式管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积累、优化及共享。自主学习导学系统可以依托网络课堂和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通过导学,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在元认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用于进行自评和互评的监控体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

4.2.5 评估

评价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是调节人们行为过程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马费成,2011)。对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模式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外語信息资源创建、利用、共享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过程性的、真实全面的、动态的、及时的评估,从而为外語信息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提供导向性指导。

4.3 整合优化的外語信息资源的特点

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是外語学习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外語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资源查找、自主利用信息资源、评价信息资源、监控自主学习过程等。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能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重塑,促进外語信息资源建设的完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①整合优化模式下的外語信息资源更具开放性、多样性、时效性、全球性与共享性,信息资源的形式从静态转为动态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从分散式转为完整体系的资源平台,信息资源的获取从接受式转为主动探究式,信息资源的使用从单向式转为互动式。②整合优化模式下自主学习也更具优势,如:学习资源多样性,资源获取共享性、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环境拟真性、学习策略导向性。

5 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对自主学习影响的研究

5.1 研究方法与实验过程

本研究是在大学英語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基于自主学习的外語信息资源整合优化实验,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教2012级化工和机械两个专业新生。为检验整合优化后的外語信息资源对大学英語自主学习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前者采用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资源依赖理论,教师对外語信息资源的创建、利用以及自主学习的管理和评估提供指导和帮助;后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不提供外語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指导。

本次实验历时一个学期。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实验初期,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語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确保实验初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語水平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均由同一教师担任,按照严格的实验方案和教学方案展开教学实验,对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教材、教案、学习环境、作业量等的一致性。实验后期,笔者利用实验初期同样的问卷再次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差异。此外,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期中和期末两次英語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确定外語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期中、期末两次英語考试均由教师统一出题,密封装订后集体阅卷,以求评分标准一致。

5.2 研究结果分析

5.2.1 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分析

笔者从学习动机、目标、计划、信息资源能力、策略、监控、评估等7个维度设计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从表2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这7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除“工具性动机”这一项以外,其他维度均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中“信息资源能力”的提高尤为明显,差异最大,显著性概率从实验前的0.868转变为实验后0.000,远远小于0.05。此外,“工具性动机”一项虽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但从0.213的显著性概率已有明显减弱。事实上,试图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让刚参加过高考的大一新生改变学习方式,而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或为了找到好工作等这些现实的想法是很难的。以上数据分析显示,外語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外語信息资源能力的提高已初见成效。

5.2.1 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一个学期的实验期间,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在实验前、试验中和试验后进行了三次英語测试,通过表3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可知,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考试与实验中期的考试中英語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实验后期考试中呈现了显著性差异,而且三次考试两个班的p值呈递减趋势,这说明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外語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对自主学习的积极影响。

篇8

1.作出办公室用品的预算支出,并购买办公用品。

2.定期收集和整理各部门上交的材料,落实材料的存档问题。

3.落实考勤工作。及时做好会议前的考勤工作,认真登记好系部各班主任早操升旗的出勤情况。

4.安排系干早中晚值班,接待来访师生,保持办公室的整洁。

5.认真完成由团总支与学生分会合办的活动计划`总结等。

6.做好文本记录工作,按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二.特色活动:

1.举办有意义的两次系内经验交流会活动,促进系干内部的团结与合作。

2.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系外经验交流会活动,加强与兄弟系部的联系与合作。

三.配合工作:

1.积极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活动,如劳动周`英语演讲比赛`圣诞晚会等。

2.协助监察部打出奖扣分单等,如全体系干`班干部`优秀团员等。

3.积极配合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的工作,为各项活动献计献策,落实各项政策。

4.积极配合完善团总支`学生分会各项制度的完善,如干部管理条例。

具体工作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2月份 1. 作出办公室所需用品的预算,购买办公用品。

2.认真整理办公室内的各项物品。

3.制出各种表格,如:系干值班表`系干签到表。

3月份 1.帮助其它部门完成工作,落实材料归档问题。

2.举办08级系干经验交流会,着重交流部门工作计划。

4月份 1.重新整理前两个月活动的材料。

2.联系兄弟系部,举办一次系外经验交流会,增进系部友谊,加强合作。

5月份 1. 落实日常工作。

2.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及活动。

篇9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留学生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向。对外汉语教育一直都处于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在此领域内各个国家不同语言相互的交融、碰撞。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力度,自主肩负跨文化语言艺术传播的职责。当前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群体广泛热议的话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概述

众所周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性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自身肩负着重要的教学引导职责,对外汉语教师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解析汉语语言与其蕴含内部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断重复添加文化教学内容,将语言技能与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其语言想要表述的文化内涵;在不断提升留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并为日后的更好的语言学习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对外汉语教学教育工作自身肩负着宣扬汉语语言艺术及文化内涵的双重任务,文化内涵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开展对外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交际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物质基础。语言学家李申明说:“我们需要及时提高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视,其不仅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极大的影响着国际语言交际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价值性。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研究力度的不断增加,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增添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必要性。第二语言教学工作的根本发展任务即为全面培养具备不同场景、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自主流畅的进行语言交流的学生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汉语视作留学生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不断强化留学生自主运用正确汉语语言与他人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二、高效开展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策略

(一)教材方面

在实际编写语言教材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强化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为语言发展服务;精心选择一些具备民族文化特色的汉语生字及词汇,并加以批注。大部分的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民族文化特性的汉语字词的影响,只能够片面关注字词的表层意识,而严重忽视了字词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内涵。此问题若不能及时予以解决,必定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弱化语言交际作用力。因此,在实际编著教材过程中,我们需要精心选取字词内容,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细致批注。在保证学生可以获悉字词表层与深层内涵的基础上,帮助其构建汉语知识框架。在实际训练中有效发现自我学习不足,及时予以改正,进而不断强化自我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如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于礼仪的词汇,中国人会选用一些较为委婉的语言,不会将直接的回答进行表达。如:“我感觉还可以”“都可以”“改天”“随便”等。由于留学生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学习此类用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实际编写此类汉语语言内容时,需要侧重对其进行注释;结合对外汉语教师的细致讲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应用,进而有理解其汉语文化背后隐含的文化价值,进而高效展开跨文化交际活动。同时,侧重加强教材中所选文章及课后练习题间的联系性[4]。由于第二语言自身的特殊性,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在实际选取范文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文化特性,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如: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语言交际情境设置为范文,以人物现实对话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生字、词句、句型进行使用。此举不仅有效强化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同时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侧重安排学生的课后练习活动。在学习完文章后,借助相关的阅读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如:完形填空、情境对话等。借助有效检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突出的学习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实际开展对外汉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的引导者与传播者,自身不仅要具备十分浓厚的文学底蕴及教学技能,同时还必须全面掌握民族特色文化,并将其内容充分融入至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不断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积极使用教学法。教学法主要是指对外汉语教师借助语言表述及相应肢体语言,向留学生全面解析汉语概念、阐述事物真实性、语言情境的价值性、推理论证等[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对于留学生而言,跨语言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在语言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其教学编排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强化了留学生的语言认知。如:教师在教学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事先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背景及相关常识定义教学,结合部分典型案例加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运用教学法时,必须要尽可能陷进“一人言”的教学误区,必须要侧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结合师生、生生间学习互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积极使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有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其方法,在课堂中设定诸多语言学习情境,要求学生扮演语言情境中的主人公,结合自我语言想法,充分唤起学生的语言情感,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强化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设定母语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母语去解析相关教学内容,课堂学习活动平淡无奇,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潜能很难被全面激发。此时教师则需要变换语言学习情境,高效利用一些语言障碍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科学把握教学进度,适当放慢语速,集中讲学重点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充分掌握其语言知识,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后,积极使用直观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为学生语言学习创设积极有效的氛围。利用展示实物、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建立具体形象的知识框架,进而有效深化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直观教学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其使用尺度。如:教师在教学交际礼仪的语言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自主定制教学课件,以情景剧、相声、舞台剧等视频为主要媒介,一边语言叙述一边播放与之对应的教学视频资源,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长期教学发展的角度看待其课程,通过有效选取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语言基础,精心设置教学课件,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强化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哲.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4.

[2]高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武娇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6.

篇10

(一)对内建设

(1)部门内部建设

我部门注重团结与合作,为加强交流,会不定期的召开部门内部会议,交流学习、工作心得,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2)锻炼新干

外系学生会办公室本年度确定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为使办公室工作能够到得好的延续和发展,根据以往惯例,我们部门仍在九月份进行了新一轮新生招干工作,为我们部门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新干的培养,尽量多的让新干参与办公室日常实践工作,以更快熟悉办公室工作流程。

(3)规章等制度建设

为深入全面了解学生会工作情况,协助学生会与团委的各项工作,办公室在往届制定的团委学生会内部规章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严格规范财务报帐制度。同时,还会对团委学生会的章程进行修改。

(二)对外工作

(1)配合院系工作的开展

为更好的做好团委学生会的工作,真正起到上传下达的中间桥梁的作用。办公室将积极配合院系的工作。如财务帐目的清理、传达上级的相关文件、提供学生资料、团委学生会和各班团干部的联系表等。

(2)沟通协作工作

在对院内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团委学生会内部的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办公室都将要起积极主动的沟通协作作用。同时,还要积极听取同学的意见及时记录处理,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3)对外监督工作

办公室在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同时,还要监督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并收集工作汇报情况。

(三)日常工作

(1)日常值班

根据团委学生会的实际工作的需要,协助老师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仍将坚持值班制度,以便时处理团委学生会内部的通知和联络工作。

(2)日常卫生管理

为了树立团委学生会的良好形象,为各位提供一个更加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办公室成员在值班时将对办公室进行日常清扫,以保持内务整洁,并定期对办公室进行彻底清扫。

(3)通知书写

为了及时传达学院的各相关文件和精神,提高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效率。办公室将实行通知预约制,从通知张贴的及时性和质量上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通知的张贴不及时和内容错误的现象。另外,为了加强团委学生会与各班级的联系,使各班班干部及时了解并协助团委学生会工作,办公室还将继续进行团委学生会的会议通知工作。

(4)会议记录

为了便于反映和记载我院团委学生会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监督各部门的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起查漏补缺、自我完善的作用。办公室将会按时参加团委学生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并对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记载。特别是我系学生会团委每月召开的全体干部英语会议,将进行英语会议记录。

篇11

语境即语言情境,它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化教学情境设计的发展,语境创设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笔者的观察以及个人的教学实践,以三个重要的情境理论为依据,针对情景创设的形式化问题,提出四种情景创设分类以及应对形式化误区的策略。

一、语境创设的理论

本文把图式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作为分析语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分别从语言、社会、媒体视角提出设计策略。

(一)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储存在记忆中描述基本概念的背景知识结构,它从言语、内容和修辞三个层面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Rumelhart, 1980)。这三个层面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如图1所示。言语图式是理解的基础,即语音、句法知识等先前语言知识;内容图式影响着理解的深度,即文章主题,背景知识;修辞图式提供理解文章的框架,即文章的题材、文章的结构;图式理论实质是利用已有的语言背景知识,在上下文中理解文章。因此,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采用情境策略的收效不佳,原因是强调言语情境设计,忽视内容、修辞图式的情境设计。

(二)认知灵活性理论主张学生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完成对某语言知识的全面理解(武法提 2003)。这就是说,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从多个角度把感官得到的新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个体特色的新理解。虽然这一点类似图式理论,但是它强调利用多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从不同视角揭示语言知识的含义,使语言知识与其应用背景结合成应用性知识、隐性知识,最终达到既能理解语言知识,又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的学习目的。如图2所示。

(三)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认为学生能动地筛选媒体信息,把语言知识和视觉信息拼合成合理的连贯的心理表征。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语言与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进行的相关联系会受到记忆负荷的限制。因此,语言情境设计“影响到学习者在视觉和言语信息加工系统中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加工参与程度(Richard 2003)”,如图3所示。

二、言语语境设计

(一)图式理论从言语、内容、修辞三个维度揭示

首先,个体通过语言习得机制习得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其次,外语语言材料输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已有的母语体系(David Carroll 2000)。例如,第二语言的语法学习次序以母语的语法知识作为参照,先行安排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后安排母语体系找不到的或者缺乏对比(类比)的语言知识,如下面示例:

(1)ゎたしゎ,田中てす。(我是田中。)

……ゎ,……てす.表示A是B。

这个判断句型和汉语的判断句:A是B,具有类比性,就很容易学。

(2)私は来月北京へ参る予定でございます。

“我下个月计划去北京。”

这里的「参る、でござる分别都是「いく、です的自谦动词。学生由于没有词尾变化的先前经验,较为适宜放慢学习进度并且反复练习,以便逐步适应动词活用。教师设计这类言语情境可以依据学生已掌握的语法结构为基础,通过迁移、类比作用,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图式理论指导于语音、句式、段落的言语情境设计也很有实践意义

汉字“开”有多个英文表达对应,如:开门open the door,开车drive the car,开机器run the machine,开会have a meeting,等等。上述示例表明外语教学设计提倡完整的语句是必要的,学习者可以依据上下文情景理解特定的词语。又如,不同的人士来朗读相同听力材料,由于音调、音高、语流、弱读、连读而影响被试者的理解。这些应用性的、基于具体情境的知识只能通过设计具体语境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外语语法教学研究者对讲授法提出质疑,认为讲授教学法脱离具体的语言情景,把语言知识直接讲给学生,不能很好地促进语法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启发式语法教学把体现语法结构的句子放到文章中,供学生阅读、归纳,可以到达在言语情境中理解句法的效果。例如,教师设计含有多个宾语从句的语言材料,交给学生阅读并查找带有指定特点的句子,归纳其构成规则。

三、社会语境设计

认知灵活性理论、图式理论都强调社会环境对语言材料理解的重要性,尤其在学生难以从字面含义理解材料时,需要社会文化情境的帮助。第一,图式理论认为主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中的新词汇、新含义。第二,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多个具体情境会促进学生理解材料的深度和灵活性。

如果学习者被动告知“That’s really a featherin your hat”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语言的理解就没有建立在社会语境的基础上,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在表扬学生作业、美术作品时使用这句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设计社会化情境,使学习者通过会话、表演、观察等亲身体验交际过程,借助文化和社会语境来理解句子,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又如:学生容易误解“Look at that lady all in white walking at the head of the procession!” 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描写的是一个葬礼情节。“而对西方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婚礼描写。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总穿白色衣服”(邓炎昌、刘润清,1989)。

四、数字化语境设计

数字化语境是基于计算机的以数字化信息形式存在的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美国心理学家Mayer依据多媒体生成理论提出适合数字化学习的三类效应:多媒体效应;临近效应;分离―注意效应。语言环境设计要求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语言材料,编排临近的文本和插图,尤其是“讲解优于文本之处对于多媒体软件设计也具有实践意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和迁移能力(Richard 2003)。

数字化语境设计通过减轻认知负荷、多媒体刺激达到优化学习目的。插图用来辅助课文的重要情节、难以理解的句式,发挥支架作用。动画演示配上语言解说,促进短文理解,是很好的形式。这种形式适合用来表达课堂上没有替代物的,危险的、遥远的、抽象的环境。例如,八年级英语冀教版下Unit 4 Look into Science!第25课是一个实验课,不容易被理解。学生可以通过flas及其解说,创建理解课文的数字化语言环境,使情景与学习内容结合,促进理解效率的提高。

五、教师肢体语境设计

在外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词汇量的有限,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受到限制,这时候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协助课堂教学,使枯燥、抽象的知识更显形象、生动,更易予学生接受,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一边说“You two, 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一边指着某两个学生,然后再用手指向黑板。学生即便不知道“blackboard”这个词的含义,也很容易理解这个句子。教师教学初次见面用语时,可以先伴以生动的表情和各种手势一边说nice to meet you,一面和某个学生握手;教师教学What’s this?和What’s that?句型时,可先指着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What’s this?It’s…”,然后指向墙上的地图自问自答“What’s that?It’s a picture.”接着教师可以指着手中的实物说this,指着远处的东西说that,通过反复对比,加以肢体动作的协助,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this和that的区别。

六、教学实践中创设真实情景,避免形式化

笔者调查发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把“语言情境”用作导入新课的工具,然后便放弃设计的情景开始讲课,这种现象很普遍。这种把情景作为摆设的现象反映出教师在语言情境设计上的形式化问题。本研究结合上述观点结合学生与语境的关系示意图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如图4所示。

本研究提出的避免语言情景设计形式化的策略如下

(一)避免语境设计偏重物质情境,追求单一的物质形式

语情设计可以把学生生活经验、新知识和学生先前知识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通道。语境设计不仅仅是多媒体等硬件环境设计,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真正的有意义学习并不取决于学习的形式是接受式还是发现式,而是取决于理解。语境设计考虑多媒体、活动场所等物质性的情境设计是必要的,但是非物质的先前经验、预备性知识、社会文化背景、学习动机等情境创设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避免语境设计依赖学习情境,追求单一的情境学习形式

语境设计脱离学习内容、目标和主体,强调以多媒体为中心,每节课都追求媒体情境创设,这种过分依赖情境本身的做法可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语境设计并非适合每节课的内容。有些内容适合教师讲授给学生,而且讲授法特别适合语法概念、语音知识、构词法等相对固定良构知识的教学。因此,学习内容的类别划分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选择合适的语境设计策略,或用采用语言直观的方法,机械讲授,或者设计语境,开展发现式学习。

(三)避免语境设计脱离学生的认识规律,使组织活动形式化

语境创设表现出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课件的界面五彩缤纷,这些因素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主题内容的学习。语境设计追求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的目标,从学生特点和语言材料特点出发,这样可以避免语境设计不如形式主义的误区。

(四)避免语境设计偏离学生主体的内涵,使学习行为形式化

语境设计的作用体现在学生主体在课堂上实现心灵“会话”,思维碰撞,继而展开真正心理意义上的“讨论”。笔者发现教师把热烈的掌声,积极地举手,吵闹的表演场面看做“主体”的实现,表现出在某种程度上的形式主义。可是,有些同学可能因独特的学习风格而没积极举手,但是他们的思维可能早已开始了碰撞,进一步讲,心灵会话、思维碰撞才是真正的激活学生主体的途径,这样的设计才能避免形式化(佐藤学2003)。因此,语境设计的依据既有外显学习行为的标准,也要有隐形的心理认知的标准,后者是影响学生意义建构的关键所在。

讨论结论认为语情设计存在形式化问题,效果欠佳,这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语境设计流于形式,实质上是对语境认识不够深刻,从而导致“情境”为其表,“灌输”为其里的现象。“语境”创设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设计的原则是促进学生理解,实现途径是用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触发学生的心灵和思想,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上述要点正是学生主体思想在语言情景设计中的体现。本研究提出结论虽然是在有限的实地观察基础上得出的,但是本文在能力范围内,提出问题和建议,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对外语教师和外语教学设计人员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12

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而言,高一虹(2002:28)指出,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都有一定局限。行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着于具体目标,但在我们一般性的大学教育中,很难确定学生将来可能与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像对特定出国人员进行培训那样对学生实施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知识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主要向学生灌输有关文化知识,但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用于处理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传授文化知识容易变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向较高层次发展。

另外,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足够的开放性,没有给学生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在近年来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众多研究中,笔者认为杨盈、庄恩平(2007)提出的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文化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具较强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模仿、实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展示于学生面前,是跨文化知识、意识、思维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目的。在谈到案例教学法时,陈建平(2004)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述特点,使案例教学能很好适用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它对培养能力的重视大过获取知识,成为语言文化知识向跨文化能力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冲突发生的原因

与传统英语教学当中提供的文化信息比较,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能同时反映出本族语的文化信息和目的语的文化信息,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白交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所产生的,而是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例如,课堂上教师给出如下案例:美国雇佣的一位中国员工,因母亲生病请假。他对老板讲,他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将他养育大,他母亲的病如何如何厉害,希望取得得老板的信任以准他的假。然而,美国老板就会很难理解,不知他意欲何为。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分别属于强交际环境(high context culture)和弱交际环境(low context culture)文化的中美两国人,在交际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有天壤之别。中国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意会,而美国属弱交际环境文化,交际重“言传”。

2.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

在人类的交际中,除语言表达方式外还有手势、体态、衣饰等表达方法。调查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占3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占70%。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如,相同的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会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差异呈现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中,学生能根据教师对背景知识和实例的介绍分析,对因非言语行为引起的误解作出正确的判断,对非言语行为的多义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目的语非言语交际的敏感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和误解。另外,通过对跨文化交际案例中非言语行为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体态语、客体语、体距语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它们所具有的特殊交际功能,从而达到既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其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思维的目的。如“OK”手势的差异,在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OK”手势表示“好的”或“赞同”的意思。但在南美洲的巴西“OK”手势却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侮辱,就像在中国“拳头紧握翘起大拇指向下”的意思一样。

3.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待异文化的调适能力

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树立文化平等的全球意识观念,或多或少会犯民族中心主义。教师可以拿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让学生就小说中母女双方表现出来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进行辩论,探讨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小说中四对母女间的交流与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应采取一种理性的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跨文化交际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客观的态度、相互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异文化,尽量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增强对待异国文化的调适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外语教学课堂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适当,即案例内容要与课文主题关联、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展开,以便于课堂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跨文化语境下的各种日常交际、异国文化体验、跨文化交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等都可以作为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骤地进行:教师提问——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是不可或缺的5个环节。教师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活动的目的性;阅读案例既能获得语言文化知识,又能训练阅读技能,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有效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分析案例是跨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判断能力的过程;分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技巧,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见解,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出结论是学生进一步积累知识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也是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教师总结作为案例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