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5 12:28: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层医疗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层医疗论文

篇1

2基层妇产科医师常见医疗差错原因分析

2.1医疗技术因素

(1)误诊误治。

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所限,医疗设备往往较为落后,医师的技能水平也存在瓶颈,临床诊断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导致的医疗差错屡见不鲜。部分医师在诊断时仅仅注重了患者的表面症和局部的检查结果,而忽视了疾病整体的发展过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过于依赖仪器检查结果或化验结果,或是对临床经验过于依赖,存在难以克服的主观臆断等不良习惯,这都是导致误诊误治的重要因素。

(2)医疗操作违规。

由于对医疗过程没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医师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往往不认真执行,从而造成不良的医疗结局。在妇产科工作中要求医师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指征,对患者情况认真分析、全面考虑,迅速作出准确判断,防止出现差错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技术操作失误。

妇产科手术患者较多,在医疗操作中多数为有创性操作,需要娴熟的手法和必要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工作中医务人员集中注意力,因为一旦松懈就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

2.2医疗设备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就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一些基层医院的现有医疗设备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而限于医院经济条件,又往往无力更换和引进新设备。例如新生儿常见的脐带绕颈及胎盘因素等,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能够清晰发现,而黑白超声仪则对于脐带或胎盘的异常不能及时发现,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

2.3医务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妇产科医师往往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导致产前评估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周全,导致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应对,难以实施正确处理措施。此外,医师的不良职业道德导致工作中的疏忽失职也是常见因素,少部分医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与患者发生争执后带有不良情绪,疏忽大意未严格执行查对工作或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对于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导致差错的发生。

2.4组织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规范,妇产科工作重点不突出,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繁重,医师心理压力大,科室内人员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等因素都普遍存在,妇产科无专职的新生儿医师,当新生儿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管理层面而言,目前医疗差错主要是由于医疗保健系统内部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差,仅仅依靠操作者个人的技术、经验来支撑是导致医疗差错频繁出现的必然因素。

3防范对策与建议

3.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要加强妇产科医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要求医师在工作中注意自身言行和职业素质,提倡文明行医,以温和、礼貌、关切的态度对待患者。要对患者的健康高度负责,在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病情,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3.2加强业务学习

基层医院技术限制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妇产科医师而言,应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不断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妇产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重视技能训练和新知识的学习。医院可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有计划的进行医师培训,使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到制度化、全面化、规范化,鼓励低学历医师通过自学考试等形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避免医疗差错的发生。

3.3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要求医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病历书写规范,定时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大检查力度,设立奖惩制度,与医师的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医师的积极性。加强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尤其是和儿科的相互协调工作,及时听取专业意见,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

3.4消灭高危因素

对于危重症的患者应当密切观察,作为医疗事故防范的重点。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各个科室间的相互协作,不但要重视个人技术的发挥和临床经验的展现,同时也要全面的考虑患者病情,要思路清晰,记录准确,抢救及时,处理妥当,对于各种预后有着充分的预估,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在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坚持执行住院、主治、主任医师的三级查房制度,提高医疗质量。

3.5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医院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各个科室的安全风向标,要在整个医院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创造性、主动性的安全学习环境,增强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尽量淡化处理个人差错,不但要求当事人学习到这个教训,同时要求其他相关人员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少使用惩罚手段,避免重压导致医师畏惧医疗差错而不上报,形成一个开放、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报告系统,为妇产科医师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创造妇产科的独特安全文化氛围,达到减少医疗差错发生的目的。

3.6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妇产科医师工作特殊,工作时间无规律,工作量大,医务人员往往面对的是母婴两条生命,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妇产科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就诊患者以孕产妇为多,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不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危及母婴两条生命,无形中给医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要重视医师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为医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也是避免医疗差错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魏珊 单位:湖州市练市医院妇产科

篇2

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对于药品进销差价处理。笔者认为,由于新帐中规

定药品必须要用进价反映,利用药库的HIS软件的功能在药库的总账及明细帐进销存全部用进价反应很容易做到,而在领用到药房环节,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西药,其本身是零差价销售的,所以零进零出没有任何问题,按进价在药房帐面反应并不难处理,而另一类如中药及狂犬疫苗这一类,由于其没有取消加价销售,所以不能准确的计算出其实际进价而结转支出,而应在领用时按零售价计入其药房帐,在其“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项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中草药”及“中草药差价”。在“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这级科目中就会呈现进价的状态,而与药房核对库存的金额时,只需看“库存物资-药品-药房药品-中草药这个科目”,就可以真实的反应差价药品的库存金额。同理,在做狂犬疫苗帐也可套用此方法。

(二)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明细的操作。不实行收支两条线

管理的基层医疗机构,笔者认为,其一:各地的上级主管部门在补助各项目名称上可能存在不同,各主管部门可以按项目名称下发各财政补助明细归类的上级指导性文件,使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在账务处理中都能保持一致,对于人员经费可在年底按实际财政补助的标准从公用经费中转出,能准确反应财政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补助的情况。其二:取消医疗卫生支出二级科目公共卫生支出科目,改为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基本补助支出,财政专项补助支出-基本补助支出科目的明细科目按原公共卫生支出明细科目设置即可,取消原公共卫生支出-非财政资本性支出科目,财政专项补助-基本支出结转余额就能真实体现出财政补助到医院的款项是盈余还是不足。财政在对拨出经费的使用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也就比较容易,对下一年度拨付预算也有了依据。而且这样一来,在统计会基医02附表02表就比较容易了。

(三)对于福利费的账务处理。笔者认为,现在在福利费

开支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按每年人均不超过4000元的标准开支,每月计提的福利费用无需单列“其他应付款-福利费”科目反应,而应都并入“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科目中核算。如需对单位福利费超支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话,只需对专用基金-福利基金的借方累计金额进行查看即可。

篇3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政府投入不足制

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各地政府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

人才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篇4

1.忽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多以公立为主,计划经济时代的残留以及医疗的社会公益效益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多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筹措并不成问题,而在支出方面,国家对资金的使用也多有限制,因此,传统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都十分不起眼,自然得不到重视;第二,单位领导的财务意识淡薄,医疗卫生机构总是将绝大多数的资源投入到一线的诊治工作当中,而对相关的配套机构重视不足,得不到资源的支持,会计信息化自然就无从谈起,不仅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造成了资源的流失。

2.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原先手工做账的财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虽然接受了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距离实际操作的业务水平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新招入的财务人员虽然接受了良好的计算机培训,但会计核算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尚不能独当一面。与此同时,医疗卫生体系的招聘也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侧重于医学专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招聘较少,招聘到财务人员的医疗机构也多是大型公立医院,能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寥寥无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

3.会计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医疗机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财务软件。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基本全部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是,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收费系统、医疗保险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相互独立,数据并未实现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孤岛。日常的基础工作的数据不能上传、交换、共享,导致数量庞大的一线数据无法整合,仍需财务人员手动录入会计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难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没能发挥会计信息化联网互动的特点,削弱了实际工作当中采用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

4.重核算,轻管理

目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使用财务软件时普遍注重核算,忽视管理。在以往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财务人员的职责多是报账,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核算内容较多,因此会计软件公司根据实际工作的反馈,在后续的软件开发中,日渐忽视管理功能的更新。而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与以前相比,新制度中增加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收入、支出的管理,管理的方向性更加明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

5.会计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而是管理工作体系的更换,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许多相关配套措施需要跟进。会计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它改变了整个工作的流程和模式,传统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实践,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化制度还有许多不能覆盖的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信息泄露等新闻不绝于耳,对网络安全运行敲响警钟。因此,如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安全运行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部门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没有相关的安全软件的保护,没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财会人员也缺乏基础的安全意识和理论知识,更加没有接受安全操作培训,会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差,安全隐患极多。对信息的备份、恢复等没有相关规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没有保障。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基础薄弱,缺少严密的管理制度或者有章不循,致使日常工作存在漏洞。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旧制度与新的工作内容衔接上出现问题,使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顺利运行,导致手工会计核算与计算机核算长期并行,没能起到会计信息化应有的效果。

二、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信息化不足的解决对策

1.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遭社会诟病的话题,如何有效的开源节流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宣传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提高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技能,扫除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盲区。此外,应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如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机构部门进行政策倾斜,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在年底绩效考核时予以鼓励。

2.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医疗卫生机构的现代财务人员有两个来源:一是内部培训、选拔,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大胆启用年轻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掌握了计算机、会计和管理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财务工作人员形成搭档,形成传、帮、带的合作局面,优势互补,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二是外部招聘,增加对财务专业人员的招聘,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自身缺陷,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去。

3.系统整合,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高效性的发挥依赖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建立会计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集合财务、物流、人员、医患、医疗保险等信息的工作平台,信息的录入、运算、输出统一经过平台,保证资金预算、决算、收入、支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这就需要一个可以对接多个软件的通用型平台,既要满足已有的工作软件,还要考虑未来可能会使用的软件。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也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各种软件提供商按照医疗卫生体系的要求设计软件。

4.重视管理功能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中强调了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因此,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处理账务这类的事后记录,而要发挥其实时监控的特点。既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管理的技能,还要与软件开发商保持长期合作,不断就工作实践进行反馈,帮助其对软件进行改进。

5.加强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信息安全的问题是应当放在重中之重的。信息的高度集约化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置密码、权限等,限制接触信息的途径;第二,利用安全技术手段,使用安全软件、防火墙等措施;第三,配备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维护;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责任划分,保证他们安全操作软件,同时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避免其信息泄露。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档案保管工作。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局面;第二,设置分工清晰的操作权限制度,明确职责,工作顺序和工作范围,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制定会计档案保存的相关规定,确定人员,确定细则,如存放地点要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检查、备份。

篇5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56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2

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让管理工作更科学、更高效,有利于维护机构各项制度的落实,而基于全局视野来看,加强该项工作的质量,更能保障新医改机制在基层的顺利落实和运行。低值易耗品管理缺失是多年来我国旧医疗体制弊端下的产物,2009年之前的医改一直致力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普及,而忽略了对其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实施难度的增大,导致其内部控制混乱,内部管理不足,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制造了风险。因此,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当务之急。对此,本文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优化。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特点

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关系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个重点环节。我国于2015年2月重新修订了《医药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和完善医用耗材管理机制,构建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对于低值易耗品的规定,一般为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下的设备和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下的专业设备,或其单位价值达到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但使用期限较短或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而从管理方面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主要涉及了3个层面:①通过财务管理的介入来规范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和库存,加强成本控制;②管理工作应受相关制度的监督保障;③构建制度维系下的数量登存,对于易损、易耗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破坏的低值易耗品,严控库存数量,定期盘点登记。从目前来看,具体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的主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容器器皿、手术器材、桌椅、橱柜、被服等。由此可见低值易耗品的品种繁多,涉及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药品等,管理工作不仅难度大,而且专业性强。

2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采购制度不健全,审核手续不严格

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关系到了产品质量,进而影响着医疗安全,因此,严控低值易耗品的质量,健全采购制度,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审核,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存在的两个弊端。

一是定点采购。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择取耗材供应商方面,往往采用“定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促使医用耗材市场形成新的市场割据和垄断格局。同时,定点采购还严重削弱了采购程序的透明度,许多采购项目都是通过供求双方的电话联系,其间缺乏监督环节,缺乏对耗材质量的检验。

二是高价采购。低值易耗品虽然价格低,但用量大,因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但从目前来看,这项工作极易出现高价采购,个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招标负责人与投标方责任人采用协议的方式抬高耗材价格,其间差价的一部分会成为院方相关人员所谓的“好处费”,这种高价采购形式在产生巨大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耗材采购的透明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

当前,有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一次摊销法”,即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这种核算方法显然过于简单。在实践中,有些低值易耗品能够反复使用,而一次计入支出或成本,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财务账面无法准确反映低值易耗品的库存数量、使用情况和成本占用,如此,则极易为会计工作带来风险。相对来说,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相应的制度对该项工作进行制约,或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不进行定期的盘点,不进行报废审批,不进行日常维护,使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游离于监控之外,形成账、物管理工作脱节,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

3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措施

3.1 深化低值易耗品采购机制改革

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立足于自身现状,摒弃传统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低值耗材机制改革的新路径。首先,要改革采购管理模式,建立领导班子高度统一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实现耗材集约化、模式化管理,在采购、价格、质量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管,优化采购流程,严控产品质量,增强耗材采购的透明度。其次,要增强对采购项目的管理,建立多级建项审核机制,从低值易耗品短缺到采购项目的确立,实施全程监督审查,以增强采购项目的透明度,提升采购项目的可行性。为避免因监审手续烦琐、过程过长所导致的耗材采购项目落实困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采用“提前报”和缩减审批环节的措施,按照耗材管理制度,确立耗材的最低限量,实行信息化审批程序,将监审过程通过互联网来传递,以确保低值易耗品采购项目尽快立项并尽快实施。

3.2 建立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

低值易耗品综合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立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联系机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纽带,同时对低值易耗品实施信息化市场调研、计划管控、运输、验收、结算、储存和配送等运作机制,全面实现信息化运营模式,使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更透明、运行更顺畅。二是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让制度来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监管,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制度维系运行和规范化运作管理。三是要增强库存控制,库存过量或是过低都会影响低值易耗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避免因库存问题而加大管理难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库存控管纳入制度建设中,配合制度建设,增强库存管理。四是要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档案库,将日常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录入档案库,以备查阅并为以后的管理制度变更和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3.3 以优化会计核算来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

严格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低值易耗品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耗材保管相辅相成。因此,优化会计核算,是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来看,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低值易耗品收付实现制,而真实全面的反映财务状况又需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然而实践证实,两者在现实中是存在冲突的。由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找到一种既能满足预算管理、又能真实反映低值易耗品占用成本状况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于日常关于低值易耗品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法,期末进行数据调整,以尽可能的满足预算管理的需求。权责发生制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产出应当归属的时段作为标准,来确定当期(月、季、年)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其优势在于能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低值易耗品的利用效率。

其次,针对权责发生制的弊端,为了期末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关于低值易耗品的财务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采用“双轨制”会计核算办法,即日常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期末同时生成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同时将预算报告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核处理。如此,则能够有效消除权责发生制的弊病,大幅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并增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 结 语

低值易耗品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机制建立的主旨并非仅仅为了加强管理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机制建设,能够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发现该项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为消除风险,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此,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

主要参考文献

[1]俞吉波.勿以事小而不为――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易耗品管理[J].中国经贸,2016(6).

[2]谭小玉.医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方法――配给制[J].基层医学论坛,2013(32).

篇6

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5]。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6]。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7]。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

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9],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作者:谢而付 蒋理 王芳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

篇7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领导,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要分管领导和成员,根据本单位专业优势制定本单位科技工作远、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落实,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诚信科研,营造自主创新良好氛围,提升医药卫生科研人员科学道德修养,确保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目标任务

(一)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对往年已立项开展而正在继续中的科研课题,要按课题设计的要求予以结题,并力争有新的实用性强、效益大的科研课题立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骨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科研工作上起到标榜作用,年内要有一项以上新科研课题立项,并争取有市(州)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其它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业务专长拟定科研课题立项计划,力争有新的科研课题立项。

(二)加强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各单位要以省、市重点专科建设的要求为标准,着力打造有特色的重点专科,加强科室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本单位技术优势,进而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三)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卫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要根据本单位专业需求和人员、技术能力建设的要求,按照国家、省、市批准公布的先进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适宜技术项目,积极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年内要引进和推广三项以上的卫生科技成果项目;乡镇卫生院要充分利用卫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积极开展推广适宜基层群众需求的适宜项目,年内要引进和推广一项以上的适宜项目。

(四)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各单位要结合医务人员晋升职称的要求制定激励措施,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撰写本专业论文的积极性,争取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年内要10篇以上,其他市级单位5篇以上。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鼓励卫生技术人员,针对农村卫生工作、基层临床经验题材撰写论文。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给予优秀论文作者奖励。

三、目标考核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将科技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考核内容,以促进本单位科技工作的开展。市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以督促科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资料上报

篇8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的竞争也将面临着全球化,股份制、民营医院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的办医模式增添了新的活力;职工医院改制、医院管理走向集团化使得一些濒临倒闭的医院有了新的契机;“三甲”医院的强强联合、乡村一体化管理成为当前医疗机构为了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加上中国加入WTO,信息产业、金融界的国外职业经理人不断涌人国内,给承担着基层大量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且仍延续着传统经验管理模式的县(市)级医院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提高这些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激活内部运行机制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将医院引人职业化管理也是一门新的课题。

1.医院管理的职业化首先浦要管理队伍的职业化

篇9

本文以基层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地域为单位,分为陕南地区、陕北地区、关中东地区和关中西地区,即一市十县。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达到94.71%。

2 结果

表1 预防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需求分析

由表1可知,基层工作人员中55.90%认为应该增加预防学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学习,其次是统计分析知识,占43.48%,再次是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知识,占42.86%。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统计知识的应用、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日常的公文写作、人际关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重点学习掌握。

表2 预防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需求分析

如表2所示,在基层工作必备的能力依次是实际工作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交能力,而对于基层工作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高。由此可看出,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工作并且干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 讨论及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能和综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3.1.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分析、综合处理能力急需提高

近些年来,水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越发频繁,在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预防医学专业人员预防大灾发生后疫情的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此次调查中有76.40%的调查者提出需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今后需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分析、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3.1.2 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能力培训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我过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工作领域的各类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且需要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此次问卷调查中有36%的调查者提出需强化项目管理的培养,且在基层机构管理者中,这种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中,急需加强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3.1.3 课题申报、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篇10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篇1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需要医疗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解决医学上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基层医疗工作强度大、风险高、薪酬偏低等原因,导致基层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人才紧缺日益严重。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的不断增加,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大,整个医疗人才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医疗技术人才的管理,尤其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等内容成为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职称管理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干部任免等医院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目前,公立医院的各项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即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级别。想提高收入,提高职称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职称晋升与聘用是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科学实施岗位聘用工作是基层公立医院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1基层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的基本情况

1.1职称分类

医院的职称主要有卫生、会计、经济、工程、统计及档案等系列,其中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医、药、技及护理四大类。

1.2职称级别

职称一般分为初中高级,其中初级分为员级(士级)和助理级(师级),高级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

1.3职称的取得方式

职称的取得形式主要包括职称考核认定、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目前除了个别职称可以通过初次认定的形式取得外,基本上都是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形式取得。1.3.1职称认定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研究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见习期的考核而取得的首个职称资格。用人单位根据拟聘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其政治表现和从事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水平、工作成绩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见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可按规定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不需再进行考试或评审,目前只针对国家未开始组织统一考试的系列。1.3.2职称考试职称考试按照不同专业要求在时间和形式上有不同的统一安排。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是从事医疗技术工作基本要求,是依法执业的凭证。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根据不同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可报考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医疗技术是社会实践学科,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报考条件中十分重视实际临床经验(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经验和年限)。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已于2003年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单独开考,其他专业统一考,原则上进行1次/年,一般安排在每年1月份左右报考,5月中旬考试。由于基层公立医院年轻医疗技术人员较多,所以每年的4、5月份为迎接初中级考试而出现人手相对紧张现象。1.3.3高级职称一般通过考评结合形式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般由各省市根据实际制定评审办法,有些省市考评结合,一般在年初进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试,每年的8至10月开展申报评审工作。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和科研、论文著作等条件作为依据。基层公立医院由于高级人才较缺乏,而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高级人才的比例作为对医院的管理考核重要指标。所以基层公立医院都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以提高医院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4公立医院职称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医疗技术人员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到医疗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开始就要考取职称作为从业资格,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晋升职称并聘用而提高个人薪酬待遇,直至退休也要根据聘用的职称级别享受相关退休待遇。职称可以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同时也是公开招聘、岗位聘用及干部提拔等的重要依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十分重视自身职称的管理,职称管理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直接影响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2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职称与岗位聘用现状与分析

职称聘用是职称管理工作的核心,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2]。尤其实施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控制,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按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设置,使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存在不统一。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紧缺,为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上采取鼓励提高、适合聘用为主的原则。下面以某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析为例展开探讨。

2.1岗位设置与职称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公立医疗单位的岗位分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三类,其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确定,其中公立医院是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以上。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的功能、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是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的主系列岗位,其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该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原则,核定总岗位数为共119个,其中管理岗位16个、工勤岗位3个、专业技术岗位100个,专业技术岗占总岗位总量的84%。表1显示卫生技术岗位占全院技术岗位的90.3%,是该基层医疗单位的专业技术主体岗位。但编内技术人员仅占全院技术人员的41.7%,这为职称管理带来了政策上的不均衡性。表2显示岗位设置后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和实际取得职称人数差距较大,高中级岗位“岗少人多”,编内人员近1/3人存在不能聘到与职称相应岗位的情况。这使专业技术人员存在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积极性。岗位设置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进行,设岗的原则是“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结合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及要求等确定不同岗位。由于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只将编内人员纳入管理,但“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是不分编内外的,编外技术人员是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职称管理上应尽量除去身份管理,严格按照岗位管理程序执行,充分考虑专业技术岗位的公平性,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留住人才。

2.2职称聘用与岗位聘用

基层公立医院医疗人才紧缺,尤其是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单位好不容易培养成业务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如果其职称不能聘用、待遇不能兑现,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考虑离职。因此,基层公立医院在职称聘用上制定条件相对宽松,以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由于受岗位设置原则及结构比例所限,存在岗位“僧多粥少”现象,所以对于编内人员只能通过择优聘用方式进行聘用岗位。2.2.1职称聘用该医院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实施办法》,成立院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应聘条件进行应聘。应聘条件按照高、中、初级的不同要求,主要以任职年限、实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间、专业技术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科研教学能力等为依据,另外按要求完成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任务、继续教育学分和学时达标、现聘职务考核合格、无违反院内相关规章制度等作为基本条件。聘用程序主要通过个人申请,经科室及业务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科审核后递交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并确认聘用。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聘用由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拟聘人员进行聘前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的由院统一下发任职通知并兑现相关待遇。这种职称聘用模式以激励为主,不分编制内外身份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按要求完成单位各项工作任务,符合基本聘用条件且无违反原则性问题的,基本能聘用并兑现职称待遇。2.2.2岗位聘用职称聘用是对符合相应等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达到相应水平的认可,而岗位聘用对同级职称的人的专业水平高低和等次的界定。岗位聘用较职称聘用来说,存在竞争性和淘汰性的特点。岗位设置严格限定岗位数量和结构比例,为解决编内人员的岗位聘用问题,该院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办法》,当同一等级的专业技术岗位出现竞聘人数多于竞聘岗位数时,通过综合计分排序,择优聘用。通过综合计分择优聘用办法确定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综合计分根据竞聘者资历、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多项考评指标,结合院职称评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评议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工作能力是要从任职岗位、职务及学术职务等评价,工作业绩主要以考核结果、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等为依据。专业技术岗位择优聘用实行院、科两级考评,尽量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探讨

3.1抓住医改时机,倡导创新管理机制,是基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改革方向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事业单位编制备案制的试行,医疗人才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这给基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变理念,创新机制,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基层公立医院当前的重要工作。2006年全国推行的岗位管理,范围仅局限于编内人员,十年来对基层公立医疗单位的规模、实际工作及服务要求已不相适应。从医疗服务供需角度来说,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人民群众所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是无差异性,群众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技术要求也是无差异性的。群众到公立医院就医并不清楚哪个医生是编制内或编制外的,他们只知道医生的专业与岗位,能“看好病”是最终目的。那么医院的岗位设置应该涵盖全院各个岗位,打破现行机制,即真正按需设岗,按岗管理。基层公立医院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的资源和让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有限,所以首先从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开始,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聘用不拘一格,一视同仁。

3.2岗位聘用条件的科学化、合理化

基层公立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效率高,以解决危急病和常见病为主,科研、学术论文的能力相对大医院的技术人员来说较薄弱。因些建立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量化考核制度,是体现岗位聘用公平合理的重要方法。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量化考核指标可以更细化、更科学、更合理。科学、合理的聘用条件,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了单纯以科研能力的强弱和论文数量的多少来评价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3]。

3.3完善聘期考核制度

大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由于医疗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对职称管理和岗位聘用都缺少聘期考核,或者虽然有考核,但只是常规式考评,只要未明显违规或犯错就能续聘。这样造成个别专业技术人员想方设法取得高职称,而聘用后就一劳永逸地等退休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令一些年轻的优秀技术骨干始终不能聘到高一级岗位上,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完善聘期考核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通过择优竞聘上岗,使岗位能上能下,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动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4结语

职称管理工作贯穿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职称是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加强职称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职称评聘机制,让职称真正能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能、职匹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深化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按需设岗,全面推行定员定岗,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公立医院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安琪.浅谈公立医院专业技术职称与人才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11):174.

篇12

我叫xxx,XXX年毕业于XXX大学xxx专业,xx年xx月xx日,我幸运地走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先,我要感谢医院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多年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我院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一是拥护,二是支持,三是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走上台来,接受大家的评判。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医务科副科长,是因为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敬业、务实的态度,打好了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善于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诚实做人,踏实办事。

第二、不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常学习、勤看书,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使我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的迅速的提高。工作以来,我在国家级、省市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其中发表在——上的2篇论文分别获——等奖、——二等奖和——医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详细列举所取得的成绩)

第三、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对医院和临床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增加具体工作经历)。——年——月在医务科工作至今,全面掌握了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部门的业务工作,熟悉了本部门的职责任务和规范,具备了本部门工作的素质和要求,掌握了搞好作好医务科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科长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为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总之,多年的医疗基层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如果我竟聘成功,我将在院部的正确领导和科长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尺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医院良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切实履行医务科副科长的职责,努力学习和掌握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危机处理能力,有效解决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打架伤害患者的管理;积极沟能协调,处理好与公安局的关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打架案件的调查。

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协助科长进一步抓好以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院、科、组三级质控网络,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重点抓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把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