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2: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维修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许多工程找不到当初新建时候的施工图纸或者施工图纸不完整,不能完全按图纸审计。这些资料在施工过程和审计过程中都没有,即使有些工程能找到图纸,但由于时间久远或其他因素,现实中的实体与图纸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所以对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不可能再完全依赖于图纸,也不能完全照着图纸进行计算。例如,在某公司“10T真空自耗炉设备基础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此次施工的是设备防爆墙基础,该基础的地下室部分已施工完毕。在报审的结算资料中新旧基础连接处采用的是植筋方法,由于专业厂和工程管理部门均无法提供基础的地下室部分施工图纸,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经过审计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和向现场管理人员了解,发现在连接处预留了插筋,如果结算按植筋方式计算,则多计钢材近6吨。
1.2工程中许多问题具有隐蔽性
新建工程的施工依据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可以非常有序地展开,但维修(检修)工程则随意性很大。在施工前,有许多工程问题都是隐藏的,随着工程的进行和展开,工程中的问题将会逐渐地暴露。例如,在某公司办公楼震后维修工程项目中,当工程全面展开后才发现走廊体有空壳和砌体裂缝现象,而且大小不一、位置不同;在对卫生间地面加铺地砖时发现卫生间防水层已经完全损坏等等。而在设备检修工程中这种情况更是常见,很多问题只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边解决、边签证,这也是维修(检修)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1.3维修(检修)工程点多面广,现场签证量大
现场签证单是反映实际施工情况和形成工程造价的重要资料,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对造价影响至关重要,需要审计人员严格审察工程项目现场签证执行情况及其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合理性。如果对工程项目的现场签证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则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我们审计过的项目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随结算报送的现场签证有部分是复印件,其中一张签证出现了不同笔迹,经过仔细辨别此处是粘贴复印的,立即要求其提供签证原件,对比后基本认定资料遭恶意篡改。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对工程项目的现场签证进行严格审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完善维修(检修)工程审计的对策
以上几个问题在维修(检修)工程中可能经常出现。从宏观角度上讲,思想认识左右着整个审计过程质量的好与坏。审计人员必须首先解决维修(检修)工程审计过程中的思想认识问题,再用具体的措施进行解决,使整个审计过程能够合法、合规、顺利地完成。
2.1维修(检修)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维修(检修)工程自身的特点,工程中小项目多且无正规图纸可寻,在动工前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工程的进行情况。因而会出现签证多且比较凌乱的现象。所以到后期审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整个施工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将凌乱变成有序,理顺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所以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1审计人员必须加强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维修(检修)工程与其他新建工程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到维修(检修)工程审计过程的复杂性,从思想上重视它。
2.1.2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要经常深入现场,树立勤业、敬业、务实的精神,加强责任心。
2.1.3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和学习
由于维修(检修)项目的子项多且复杂,这就提升了定额套项的难度。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技能,深刻理解定额,准确把握定额。
2.2具体工程审计对策
2.2.1由于维修(检修)工程的独特性,必须在审计
过程中加强对工程现场签证单的审察工作。对工程中的现场签证,应该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察。施工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会“签高不签低,签多不签少,签复杂不签简单”,对他们有利的签证他们会主动地去签,因而工程中有些签证单与实际工程不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现场签证单要进行详细地审察。签量的核查其工程量,签价的核查工程造价或材料单价,做到每项都有依据、每项都符合实际。在实际工程中签证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核定单,它主要是对工程进行过程中的一些纯粹技术方面变更和方案的情况,经过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的一种补充证明。二是经济签证单,它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发生费用增减的施工方案需要甲乙双方通过协商签订的经济签证。工程签证单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证明材料,尤其对于维修(检修)项目,许多工程项目通过虚假签证增加工程造价取得利益,从而使竣工结算失去真实性。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了我国建设工程招标工作全新操作模式,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施工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社会进行监督的原则。建设方承担工程量的风险,施工方承担价格风险。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工程量签证单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在审计工作中对工程量签证单的审计将更加重要。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签证单的签署甲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处于被动地位,尤其对于一些隐蔽工程项目,甲方工程管理部门应该会同审计部门主动及时地去签订工程量签证单。
2.2.2审计人员要介入工程全过程
一般情况,审计人员是在工程竣工后才介入工程项目及事后审计,对工程概况只能通过竣工资料进行了解。而维修(检修)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其随意性很大,竣工后乙方所提供的竣工资料不能完整、完全地反映工程实况。所以作者认为,对维修(检修)工程,审计人员应介入整个工程的全过程,从前期的合同审察到中间的施工过程以及后期的决算审计。这样,审计结果才能切实地反映工程实际。
2.2.3审计人员须深入现场,以获得最真实数据
由于维修(检修)工程缺乏图纸等原因,审计人员必须在工程竣工后,深入工程现场,做好现场收方工作,从工程现场得到的数据才是最真实的数据。例如,在某公司“5T电弧炉设备搬迁配套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深入工程现场后发现提供的竣工图与现场实物严重不符,如:工作准备间实际只有一间,而竣工图示为两间;工作准备间1的基础深度图示为1.5米,而重新提供的竣工图上则修改为0.7米;液压站房、合金库房与现场也不一致。现场收方应有多方人员参加,如实地反映工程施工内容,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维修(检修)工程的审计主要就是将“竣工资料”、“现场签证”、“现场收方”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有别于新建工程,在维修(检修)项目中后两项所占比例更大。
实际上我国建筑领域各类零星维修项目都未经过正规图纸检验和系统招标活动布置,相关预算资料不够齐全;加上技术员工素质和能力低下,一时间令维修质量全面下沉,资金浪费结果也便可想而知。如果说某类改造工程能够依照最初计划标准进行适当延展,使得维修细节都能够依照工作量签证形式调整,实际造价数量便会高至120多万人民币。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实际投入这部分活动的经济成本不超过90万元,相信绝大多数已经卷入私人腰包之中。
1.2施工现场监管力度缺失
维修工程因为种类繁多且分布凌乱,特别是在单位工程成本金额不大背景影响下,使得建设主体针对工程实施科学监管显得更加步履维艰,管理环节的漏洞现象也十分普遍。因为各类施工管理人员本身工艺控制实力、材料选取标准和设备运作机理认识不够深入,施工期间基本难以发挥预设监管功效,使得工程交付成果一败涂地。例如:在某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涉及甲方要求的不锈钢大门表层锈蚀现象广泛分布,与既定规范质量交互冲突,但是审计过程中始终无法对负责方作出合理认证,一时间令部分施工单位有空子可钻。
1.3施工单位普遍保留预算高估冒算意图
维修工程预算和结算工作主要由施工单位全程负责处理,经过建设单位系统认证过后,控制主体会出现所套定额和实际结果不相符结果,经常虚假报告工程量和应用材料单价;加上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研究工作不够精准,有关预算、结算方面组合十分模糊,使得后期审计工作难度增加,对于系统造价控制非常不利。
2应对上述问题的具体策略内容分析
2.1结合政府发文途径制定相对完善的维修工程监管体制
包括《零星维修工程管理办法》等审计监督规章制度颁布过后,使得特定建筑工程立项、审批、招标程序得到系统维护,特别是其中重点需要推行的项目招标制度,令招标主体能够尽量选取优秀的控制调试单位,及时降低内部成本并稳固建筑结构安全质量。具体策略内容表现为:首先,合理低价定标;其次,总价适当下浮并为定标提供利益基础;再次,最近接标主体算术平均数的下浮率设定为中标单位;最后,相同施工环境下优先选取熟悉单位。经过此类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招标制度改革,使得建设方能够全面选取让利多、技术优良且售后服务全面的承接单位,为日后成本规划秩序调停提供坚实支撑跳板。
2.2正确签订维修工程施工管理合同
具体要求便是有效维持合同条款合法性、完整程度,实际维修工程布置期间须事先依照《经济合同法》要求设置承包商义务完善指标,确保承包总体数额、质量维护细节以及工期结算方式信息衔接秩序,保证双方经济合法利益的有机呈现。必要情况下,应建立起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机制,针对施工组织尚且未完成的内容要收取合理数量的质量保证金,特别是在质量水准不达标的结构上要快速要求返工处理,出现拒绝现象便立即扣除保证金。再就是为了全面遏制施工单位超标决算隐患,可以考虑在合同内部额外添加审计核减超过一定幅度后实施罚款的条件信息。
2.3加强对现场签证的管理
主要是控制维修工程造价波动效应。结合既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观察,内部须全面建立起有关工程现场签证的管理制度,管理上在严格执行吴政发(2007)22号文《关于印发《苏州市吴中区政府性资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外,还可细化管理按限额大小,分别执行现场管理、管理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三级在授权范围内会签的程序办事。对确需签证的事项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载明签证事件发生的时间,签证原因和范围,确认工程量签证费或费用计算标准,并附上必要的图纸及相应的计算资料,并依发生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防止施工单位在工程量和变更签证单上做手脚,防止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增多,后勤各种配套、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大幅度增长。加之,近一时期以来,原材料等物资价格上涨迅猛,维修工程资金的投入量比过去增加较大,给本来就资金紧张的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高校的维修工程管理工作是确保教学、科研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提高与加强维修工程工作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理好维修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高校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环节,审计既可监督施工单位,又可监督建设单位,在维修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要把重点放在结算审计工作上,工程竣工后,严格细致地计算监督工程量、套价、取费等,是否按合同执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工程价款控制在最低标准,从而达到控制维修工程资金投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连之,闵启武.对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2]罗春霞.浅谈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57页)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维修施工管理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施工阶段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合同条款、施工规范及上级文件进行,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维修施工管理要科学规范的签订工程合同,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工期以及违约责任,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应建立维修工程项目保证金制度。对施工队伍完成的维修工程,收取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对于不能达到质量要求的责令其返工,拒不返工或返工仍达不到要求的扣除其质量保证金。对提前完成施工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项目,也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促使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保证工程质量。
(四)加大维修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1.1事后维修
实际上,所谓的事后维修主要是指当工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问题之后才进行修理,而若是工程机械损坏程度不大,在排除故障后,可以继续投入生产使用,这种维修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1.2预防维修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维修是指在工程机械没有发生任何故障之前进行的预防检修和维护,具体包括了设备检查、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科学合理的预防维修能够延缓工程机械老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检修人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故障征兆的出现,就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尽最大限度的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1.3定期修理
这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力、备件、物料资源可事先预计,并可作长期安排。这种维修方式适用于工程机械劣化与工程机械使用累计时问有直接关系的零、部件。这种维修方式虽能防患于未然.但由于不考虑工程机械实际的技术状态.按事先规定好的周期修理,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这是很大的弊端。
1.4状态维修
这是一种以工程机械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它用人工或仪器对工程机械进行监测和诊断,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了解并掌握工程机械或零、部件的劣化程度、故障隐患,从而可选择适当时机安排修理工作。状态维修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有计划地排除甚至消灭故障,使停工损失降到最低。
2工程机械维修方式的选择
笔者在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了,最理想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方式就是通过利用最少的维修成本,实现最理想的维修效果。施工单位在对工程机械维修方式进行选择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维修组织、修理费用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不同的维修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缺陷,施工单位还要其实结合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特点、使用功能需求、资金等因素,从而采取最合适的维修方式。对于公路工程来说,多种的工程机械维修方式是可以相互并存的,而单从故障发展来说,具体分为两种故障类型,一种是磨损性规律性故障,其主要是与工程机械设备磨损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类则是偶发性随机故障,这种故障问题是与故障概率没有任何关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这两种故障的产生都是经过了无发展期到有发展期的过程。通常大部分的故障存在着规律性特点,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得到的预测观察信息,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法对其进行解决。在对公路工程接卸进行状态维修时,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成本和技术需求两方面的问题。其次,还可以采取定期维修方法,这是因为一些无发展期的故障通常都是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发生损坏,为了保证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就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零部件。若是局部零部件产生故障时,笔者建议选择事后维修方法。轴承作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中的核心部分,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虽然轴承的故障发生率不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可其故障形成是有发展期的,使用单位只要做好定期对轴承进行检修更换,就能够降低轴承故障的发生率。而且,不同种类的轴承,无论是在性能、使用寿命方面,都各不相同,所以状态维修是最理想的维修方式,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维修效果。另外,对于一些便于修理的零部件来说,如果不会对设备正常使用在造成较大的影响,可以在选择事后维修方法。
2、 维修工作的分类
2.1 航线维修
航现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航行前维护:每次执行飞行任务前的维护工作;(2)航行后维护:每天执行完飞行任务后进行的维护工作;(3)过站(短停)维护:执行过一次飞行任务,经过过站维护后再次执行任务之间的维护工作。
2.2 定期检修
这是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之后,可能发生磨损、松动、断裂和腐蚀等现象: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各系统使用的油料(如液压油、滑油、齿轮油等)油脂等变质或短缺,需要更换或添加。所以隔一段时侧之后要进行一次检查和修理。
这种定期检修的周期划分一般按照英美的方法制定:美、英飞机的定检周期:一般是按A、B、C、D四级定检周期来划分的。每个“A检”的时问可以视飞机设计的完善程度、维护部门和人员的素质情况、维修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维修经验的积累情况以及飞行使用情况来确定每个“A检”的周期长短;或者开始时,“A检”周期较短,再根据上述情况而逐渐延长,以减少维修次数,缩短维修停场时间,减少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用。
进行定期检修延长是为了减少飞机停场。为此,很多航空公司取消了“B检”,将“B检”的工作内容分到了“A检”和“C检”中,以进一步减少因“B检”而造成的停场(因为“A检”可以不要专门的飞行日来停场检修,只利用当只的飞回过夜的时间,一般为4~6个小时即可完成:而“C检”肯定是要有专门检修停场R的;取消了“B检”就可以到“C检”才停场检修了)。
2.3 特种维修
不是“航线维修”或经过一定的飞行时间而进行的“定期检修”,而是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而进行的维修。例如:(1)经过雷击、重着陆或颠簸飞行后的检查或修理;(2)受外物击伤或碰伤后的修理;(3)发生腐蚀后的除锈、除腐处理和修理;(4)按适航部门的规定或制造厂家的特殊要求进行的加、改装;(5) 在两次“D检”之间加做的“中检”或客舱更新。
2.4 “翻修”或“D检”
前苏联和一些国产飞机规定最大的检修是“翻修”,而美英飞机规定的最大的检修是“D检”(结构检查)。这种“翻修”或“D检”不同于一般的“检修”,理论上讲,通过“翻修”或“D检”已经完全恢复了其原有的可靠性,可以承担另一个“翻修”或“D检”周期的飞行任务,所以,经过“翻修”或“D检”后,飞机飞行将重新从“0小时”开始统计。
3、航空维修成本对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3.1 航空公司的营运成本
航空公司营运成本与航空公司诸多的经营因素有关,例如选用的航空器性能、航线长短、航空器的只利用率、油料消耗等。每一架航空器都有一个发挥其晟高生产率的最佳航程,航空公司应浚在其航线网络中,根据航线长短,对不同型号的航空器加以利用。航空器的日利用率是标识航空公司经营状态的重要参数:影响航空器利用率的因素包括:飞机的卸载装载时间、空中管制因素和机务维修等。对经营短程航线的飞机,过站时间对利用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利用率还与公众对白天与夜间的飞行需求情况、地方机场对夜问飞行的限制以及航空市场一年中的需求情况有关[3]。油料消耗在营运成本中占很大的份额,并且受到市场油料价格的影响,油耗成本都在变化。变化幅度一般在±20%左右。
航空公司的营运成本分为直接成本私间接成本。直接营运成本主要由下列五部分组成:机组成本,燃油和滑油消耗,维修成本(包括直接维修的劳务和材料费用),以及外面(或外包)维修和同常费用,折旧、保险及其他费用。间接成本则包括行政开支、营销与广告、旅客服务和停靠等。通常,直接营运成本与间接成本在航空公司营运成本中是各占一半,但这一比例是随着航空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间接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靠节支来达到。
五项成本中,只有折旧、保险及与他们相关的费用如利息是属于固定成本,而其它如机组成本、燃油和滑油消耗和维修费用是属于可变成本。燃料和滑油的价格对每个航空公司都是相同,于是,只有机组成本和维修成本将直接关系到航空公司的直接营运成本,其中机组成本受到培训成本和人才市场的因素影响,一般要从机组成本压缩较困难,于是,航空公司能否降低维修成本,将是其能否取得较高利润的关键,也是当今民航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3.2维修成本的构成
(1)器材储备费用(包括消耗件和高价周转件)。①根据飞机、发动机、附件生产厂家推荐的器材储备清单,由航空公司机务工程部门计划、采购的最低库存。②根据工程技术部门制定的维修计划及其维修方案,备级例行维修项目所需要的器材、物资和工装设备。③根据航空器制造厂家所发来的改装服务通告所需订货的器材及工装。④AOG紧急订货。
(2)例行维修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直接维修费用和间接维修费用:直接维修费用:包括人工、器材消耗、工具设备、检验仪器等。这其中的人工费用约占15%~25%(各机型不同)。间接维修费用:包括工装设备的维修,工种的配合支援以及不计收费工时的质控、工程技术、计划生产控制等部门的人员和工具费用。
(3)非例行维修工作所发生的费用。例如非维修人员的责任而发生的维修费用;因运送伤病员、客改货发生的维修费用;容易造成飞机腐蚀的货物(海鲜、动物等)运输中的保护和运输后的维护工作;专包机的特殊要求所发生的维修费用。
因为机械在品种上数量大,而机型本身十分内容复杂而来自不同的产地,制作方法和材料有不同,而在运作表现,作业能力和施工单位方面的情况不同,技术水准不统一。这样一来维修工作变得复杂而效果无法保证。不同类型的工程对于不同的施工在重要性和可靠性上有一定差异,而不同的维修标准适用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以不必要硬性规定一种制度来以偏概全。国家以及企业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要坚持内容的丰富和多样,并具有弹性标准,使得企业有自由选择适应本单位发展的制度,这才真正能发挥维修制度的效力。为了使得维修的数量和质量有所保证,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根据设备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维修方法,使得部件的差异带来不同的维修方法,并选择适当的维修模式来适应与之相对应的场合。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一类装备有很复杂的结构,并且较为先进,如果修理需要很高水平和很复杂的程序,所以要以状态检测的维修方法应对;而某些体积小而构造简单的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木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如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出现问题后对生产过程和产品都会有恶性影响,因此要做好计划,并将预防工作做好,配合状态维修,依据生产需要适当进行合理地计划修理,并根据原则标准和时间安排来完成点检工作。
2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3同样的设备如果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下最好也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通常来说,一些人员如果找到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模式,往往将其应用在相似问题上,实际上这并不一定很好。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类型相似甚至同一种设备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中虽然故障原因相同却引起效果不同。比如设备是否处于配套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有差异的。现场设备是否进行备份在问题出现后能否得到替换也是很普遍的,这是由于在现场环境不一样的状况下,工程对设备的稳定性的依赖程度不同。考虑上述情况,并从经济方面来考察,施工单位需要考虑具体状况对设备在不一样环境中所需要的不一样的修理方法,使得修理的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针对维修方式和工艺组织的现场管理对策
1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可以的状况下维修次数越少越好,尽量选择对设备干扰小的手段来完成故障排除。它的方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各式各样令人意外的故障导致机械维修需要考虑根据故障类型和后果的不同来选择修理方式,这将更加科学,结果也更好。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根据其本身的故障构成方式,在运转时间内用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时间安排完成检查,了解装备的磨损恶化程度,进而使状态修理成为主要的修理方法。而状态修理的好处是有助于杜绝修理过分或者修理滞后的状况的出现。随着检测能力的提升,状态修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过因为特性的原因,不会对周期计划性修理造成威胁。对某些体积较大的设备,在安全要求更高的构件或者位置以及某些不适用状态修理的位置仍然要以计划修理为主要方式。
一、日常维护
设备使用过程中,单位定期对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主要管、线缆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片包干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配合,进行设备的及时检查,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定期保养完后,由电气设备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评定,填写好保养记录。确保设备保持整齐、清洁、、安全经济运行。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二、设备维修
现代电气设备制造通过引进不少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使得因此电力系统的装备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设备技术状况、技术管理水平,电气设备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污染、紫外线、日照等对设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因此给在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进行调整,变时间周期为基础的定期维修方式为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针对设备的实际情况编制修理计划,安排修理力量,进行修理前技术鉴定,依据机况监测的结果及临时发生的故障,确定某一部分更换或修理,也可结合定期保养进行。必须建立主修责任制,主修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对其主修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技术性能负责。无论内部或委外大修,车间机修人员必须随机进行监修。设备大修后的性能参数、技术指标、使用功能应与原设备规定要求相符,正常大修范围以外的事故修理,修理内容根据实际机况确定,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施行。在电气设备的修理中要注意:由于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即现场设备的“健康”状况好坏相差甚大,在维修结果上,要注意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情况出现。
前言
近年来,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它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保证。并且,机械设备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配置是否合理,运转效率的高低,均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应拥有一定数量的机械设备,还应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能,建立设备管理体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推行设备管理标准化,对设备,包括施工中所使用的小型机具,仪器仪表,实验设备等的选型,购置,验收,租赁,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设备全程管理都进行控制,已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1.工程机械的分析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港口、桥梁、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较多,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工程机械维修常见技术问题实例的具体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前提是工程机械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必须得到提高,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就成为必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在建设项目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相对的来讲,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紧会耽误工期的质量,也会降低工期的效率。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多我国工程机械电气设备问题及运行故障的研究, 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的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蓄电池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当蓄电池的侧壁、顶盖出现裂纹、破损、电解液漏出、极间短路、自动放电率增高时,就应进行维修。诊断与维修方法:应当大致查明故障所在部位以缩小检测范围。首先将蓄电池极柱上任一线卡安装或拆下时,注意观察有无火花出现,若有火花出现,表明总开关未关,同时用电设备中有短路,应进而查明用电设备的故障所在并对症进行排除;若果没有电火花出现,说明蓄电池内部有短路故障,故应进一步查明并进行排除。一般进行的检查的顺序是先进行外部电路短路检查,然后进行蓄电池内部有无闭合电路的检查。
2.2挖掘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PC200-5挖掘机发动机采用的是直喷式涡轮增压型柴油机,其发动机控制系统是由启动开关、燃油控制盘、发动机升温信号和电位计信号等组成。发动机节流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后输出信号给调速马达,使其通过拉杆机构来改变燃油泵供油位置,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转速。
2.3混凝土搅拌机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在一些建筑工地上,因为操作者违反了操作的规程,或未定期对搅拌机进行维护保养,使搅拌机多尘、潮湿,装在机旁的电气设备和电缆常常发生继电器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漏电接地等故障。所以我们应该在按照以下步骤去解决:首先,先检查,若是启动按钮常开触头接触不良,则可能是弹簧压力不够或弹簧断了所致,需要更换压力更大的弹簧;若ZC的线圈烧毁,应更换线圈或重新绕制。其次,由于接触器ZC频繁动作,触头互相接触不良,容易把触头烧坏。因此,首先应用酒精把触头上的灰尘洗净,然后用细砂纸砂去触头表面的烧黑部分,再装上重新使用。或者当是接触器ZC触头被粘住,一般是触头的弹簧压力过大所致,需要将弹簧稍微拉松即可。
2.4输出信号执行系统出现故障
该系统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调速马达拉杆行程调整不当。正确的调整方法是:拉出销轴,从喷油泵调速杆上卸下弹簧杆,将调速马达拉杆和喷油泵调速杆安放在与“满”端限止器相靠的位置,调整弹簧杆的长度并重新连接好。再在此位置上将杆反转3~5圈(约4.4mm)以加长此杆,再用锁紧螺母将此位置固定。
2.5螺栓拧紧方法不当的情况较严重
机械各部位固定或联接螺栓多数有拧紧力矩要求,如喷油器固定螺栓,缸盖螺栓,连杆
螺栓,飞轮螺栓等,有些规定了拧紧力矩,有些规定了拧紧角度,同时还规定了拧紧顺序
一些维修人员,认为拧紧螺栓谁都会做,无关紧要,不按规定力矩及顺序拧紧(有的根本不了解有拧紧力矩和顺序要求,不使用扭力(公斤)扳手,或随意使用加力杆,凭感觉拧紧,导致拧紧力矩相差很大 力矩不足,螺栓易发松脱,导致冲坏气缸衬垫轴瓦松动、漏油、漏气;力矩过大,螺栓易拉伸变形,甚至断裂,有时还会损坏螺纹孔,影响了修理质量。
2.6维修时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
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
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还有凭手感觉和经验装配,造成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漏油、漏气等故障,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
2.7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在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保证公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后期机械设备的保养等问题,由于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施工完成之后的普通检查,对检查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导致在以后的工程中,施工单位并不能将其重复利用,会造成租赁机械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耗用。
3.加强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1)更新管理思想,建立新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对管理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优化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与时俱进、广泛采纳吸收新思想,建立新型管理理念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要从费用、控制、考核几方面综合考虑费用方面,要对每一台吊车和挖沟机等机械设备建立跟踪档案,记录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维修直到报废全过程的费用支出;控制方面,要对每一台吊车和挖沟机设备建立工作日志,记录设备的原始状况,使用情况,技术参数,维修次数及维修明细等;考核方面,主要针对吊车和挖沟机设备管理人员制定,考核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绩效等,这样可以对机械设备情况,人员情况分别进行横向对比,找出问题所在,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2)注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
员工素质的提高是解决好机械技术状况、使用成本寿命的根本措施。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要注重维修人才的培养,应对吊车和挖沟机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督促设备操作人员充实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在培训与考核中发现优秀的管理人员,也有利于吊车和挖沟机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故障,降低维修次数与维修成本,达到效益提升。
(3)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建立动态管理体系
科学规划的理念在于合理调度,及时检查,动态管理&,对于吊车和挖沟机设备的管理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分配任务,机械设备合理配置,每一台吊车和挖沟机设备都要尽可能达到最优使用效率,避免闲置,防止堆积,提高工程机械使用效率。
(4)整体把握管理相关环节,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吊车和挖沟机设备的综合效率提升,提高作业效率,提升作业效果,控制成本,追求利润,由此看出,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整体性
管理工作,要兼顾效率与效果,成本与利润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仅从单一方面入手,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各相关环节,分析彼此之间的联动关系和制约关系,做到管理整体化。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对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在于是否将设备管理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另外在设备维修工作上抓紧抓劳,并且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才能更好地保证养护机械设备的综合效率,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5.参考文献
引言
由于在小型基建前期施工项目中对工程项目设计规划考虑不周或项目的临时变更和施工不规范,致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工程项目小范围的调整。由于工程项目的变更,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量,人工及材料的投入,造成成本的增加,通过对这些小型基建及维修项目进行审计,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针对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规划上显得过于简单
在小型基建项目工程完工正式交付使用后的消缺维修工程中,由于建设期间规划估计不足,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消缺费用增加,而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既没有相应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也没有保证安全施工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案(三措一案),同时在工程开工前没有对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及质量上做出详细的规划,对工期质量、进度、各节点验收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一边施工一边修改。很多工程的施工内容都不断调整,因此很容易出现超出项目预算的问题。
1.2施工合同的签订不规范
首先,合同中并没有对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范围进行确定;其次,从工程开工一直到工程竣工之间的时间不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缺乏可行性;第三,合同没有具体的签订时间;第四,工程预付款没有详细的支付办法,很容易会被施工方钻了空子;第五,没有对审减金额进行约定,导致超出送审金额,这时施工方应该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
1.3工程招标过程不规范
首先,没有将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拿出各种理由将公开招标避开;其次,在招标文件的审核上存在漏洞;第三,制定招标价格存在不精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依据的制定也不充分。
1.4工程设计及现场变更不规范
很多工程项目设计变更显得比较随便,没有经过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审核,也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变更,没有对计价方式进行书面约定,一些工程项目甚至出现先施工后报审的问题,在结算的时候再对造价进行讨论。还有一些现场变更也显得比较随便,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变更,也没有对计划方式及工程造价增减总额进行书面约定,这样就开始盲目的施工,等到工程结算的时候再要求对造价进行增加。在一些工程项目中,不对已经出现的增减费用进行汇总和统计,也不对以后出现的费用变化进行测算,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超出预算。
1.5隐蔽工程、包干工程现场签证不规范
首先,包干项目存在不合理现象,一些应该套定额项目也实施了包干;其次,包干价格偏高;第三,没有针对计价方式进行现场约定,在节段的时候对包干价格进行补签;第四,在对隐蔽工程进行封口之前,没有向相关审计部门进行报告,也没有展开详细的现场计量,现场签证也没有落实到位,等到决算审计的时候对其进行补签。
1.6一些签证不全面、不真实,为工程结算审核带来了困难
一些工程的监理和管理人员没有详细了解有关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也没有仔细阅读施工合同,在签证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签证内容与合同条款之间是不符合的。
1.7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
甲方提供的设备和材料没有按照物资采购程序进行,一些才来哦的价位太高,质量上也不符合要求。没有对乙方购进的设备与材料进行验收和检测,直接在工程中对设备和材料进行安装和使用,为工程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
1.8施工方没有按照图纸施工
一些施工方随意改变建筑墙体设计厚度,擅自改变施工设计等情况已经屡见不鲜。
1.9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时间对竣工阶段进行办理
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对竣工结算进行办理,等到旧痕迹不能辨认时再将其送审,这无疑为决算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国家在年底治疗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机会进行利用,故意将事情拖到年底再进行办理,然后由政府向甲方施压,以达到多给他们接工程款的目的。
2、针对小型基建维修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治理对策
2.1对项目申报流程进行严格管理
申报单位应聘请一些专业人士针对拟建项目的内容进行现场测量,并提出设计方案,绘制会比较详细的草图,然后将其交给上级进行审核批准,将其纳入到年度的财务预算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审计、计划等相关部门针对项目的实施展开全程监督,避免边施工边调整问题的出现,最终保证可以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2.2对施工合同审核会签制度进行落实
由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分别针对合同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合同漏洞。一定要在合同中强制性的写进预留质保金、施工方虚报工程款以及工行才呢过预付款的支付进度等先关内容。
2.3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管理
一定要严格审核应该公开招标但是并没有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如果理由不充分,一定要进行公开招标。同时,应对类似或者相同的招标文件模板进行建立,在每次制作招标文件的时候,需要结合项目特点针对模板文件展开适当的修改,相关部门只需要针对招标文件中修改的内容进行审核就行了。此外,应该由内审部门针对招标控制价格进行复核,在复核的过程中针对存在不精准、不合理问题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4进一步强化项目现场管理
应该在施工合同中将设计变更及现场变更标清楚,并对相应的手续进行履行,针对没有经过审核批准的工程,其追加工程造价,审计部门有理由在计算过程中不予认可。对于包干项目中存在不合理问题的,在决算审计的时候再结合现实依据对其进行调整。在隐蔽工程封口之前,没有现场签证、不向审计部门报告、没有进行现场计量的,在决算审计的时候应该将其打开勘验,对于不能打开勘验的隐蔽工程,造价工程师可以按照相同或者类似的工程做法,对其工程造价进行确定。在实际工作中,内审部门可以对现场签证单进行制作,然后施工方按照模板进行制作,严格追求监理和工程管理人员中随意签证人员的责任。
2.5加强对采购阶段的管理
甲方应按照“物资采购程序”对设备与材料进行采购,没有经过检测和验收的材料与设备坚决不能在工程中安装或者使用,否则建设单位有权按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乙方购买的设备与材料,如果没有经过甲方的验收与检测,也不能在工程中进行安装或者使用,否则审计部门可以不对其构成的工程造价进行认可。
结语
综上所述,基建维修项目管理的规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了文中提到了治理对策以外,还有很多错事可以提高维修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例如强化质量保修服务、加强工程验收等,这还需要广大管理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基建维修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F5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7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40
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安全性是整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之初,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基本的科学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从而使飞机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性因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相关的设计水平逐渐提高,在飞机设计的过程中其安全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对于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因此,在现阶段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提高飞机安全设计的因素,还要重视维修工程的建立与管理,从而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航空维修生产中存在的人为因素
1.1 维修人员存在技能差错
在航空维修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形式,在维修过程中冷静分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其中的技能差错主要是指相关的技术维修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的限制,对于相关的维修事项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空维修工作造成了影响。
1.2 知识技能中存在的问题
在航空维修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知识错误是维修人员所面临的新型维修状况。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性的指导,在工作中参考资料存在着不全面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维修工作造成了影响,而当维修技术出现错误时,维修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及时的改正。与此同时,由于维修人员在技术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法规的认识出现错误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其意识不足,从而为整个维修工作留下了安全隐患。
1.3 维修过程中存在的综合性错误
在航空维修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综合性的错误主要是指相关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知识掌握得不全面、技能存在不足以及对相关的法规认识不完善所造成的错误。而这种错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维修过程中,技术人员对于维修状况认识不足。例如,在航空设备的维修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维修人员对维修技术不熟悉,对于错误的判定处于基础的认知过程中,从而在技术完善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错误的现象。
2 航空维修生产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分析
对于航空设备的整个维修工作而言,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人为因素的风险。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这种现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将这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维修过程中通过对飞机的内外环境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飞机中的内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性,因此,全面性的控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而在整个维修工作的建立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人为因素,因此,在航空设备的维修过程中要避免人为因素,就应该做到:首先,在维修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专业判断造成干扰;其次,要避免由于长时间缺乏相关工作经验而产生人为因素;最后,要全面性地避免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原因。所以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由于状态不佳而造成的人为因素。
3 航空维修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防范措施
3.1 提高航空维修工作的地位
航空维修工作在航空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飞机的安全性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减少由于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对整个过程造成的影响,应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地认识到维修工作的重要地位,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此同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增强资源的投入,改善原有的工作状况,从而使维修人员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维修人员的凝聚力。而且,在技术维修的过程中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工作模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2 营造安全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航空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使相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文化的感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过程中,可以使航空维修中的维修人员在平等的竞争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也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从而为整个维修工作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与此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中,要积极的宣传安全文化,企业领导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安全发展为基本的指导理念,并要以身作则,为员工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员工在维修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会以安全为基本原则,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整个行业的安全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建立规范化的人员维修制度
通过标准化制度模式的建立,可以将安全性的发展因素作为维修过程中的基本准则。与此同时,在严格化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航空企业全面性的发展。对于相关的维修人员而言,在其工作之前一定要熟读《飞机维修手册》和《工作程序手册》,在维修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发展。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规范的同时要及时提升工作人员道德思想,从而将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变为主动、自觉的工作模式,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人为因素不足而产生的风险损失。
3.4 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