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02 15:02: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篇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以政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会计核算以监督国家计划执行为目的。会计信息由基层企业逐级向上级汇报直到政府部门,呈纵向流动格局。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三大会计制度 ———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使我国企业会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且在相同事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预计存货变现损失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额等等。加之市场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造成会计信息在横向的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也呈封闭状态,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显著,甚至不具有某些质量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进行,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资源配置主体,必然要了解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流动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息也由封闭转向公开。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公开化,即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要求,我国已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诸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就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以质量特征作出了规定。《准则》中的这些原则,要付诸于会计实践之中,则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素具有全面性,即各质量要素均能充分体现出来,又要求会计信息的各质量要素具有相融性,即不相互排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的日益公开化,对企业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将更加严格,除了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关可比且可靠的会计信息之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还必须受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查鉴证,以保证其公允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因此,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也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资本保全的再认识

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还是根源于旧的经济体制及其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迅速建立起相应的能有效组织和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值增值问题。资产保值的关键是实现资本保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的,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的,当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在会计改革中,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本规模成了衡量企业的标准,外部利害关系集团的利益不尽一致,因此企业应具有实物资本保全的意识。实物资本保全是在物价变动会计下生成的资本保全概念,在这一概念支持下,企业的损益是在 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赚的利润。 ” 因此,要做到实物资本保全必须采用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没有达到恶性膨胀,同时受成本与效益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适宜以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来提供会计信息。但并不排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物价变动引起的资本补偿不足的情况。

由于物价上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的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这不仅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所有者的权益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防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呢?通常方法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 资本公积 ” 和 未分配利润 ” 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 资本金补偿资金 ” ,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 实收资本 ” 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全,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 未分配利润 ” 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做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税务会计的建立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而当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就不存在所谓税务会计的问题,因为在财务会计中包括了关于计税的内容。

我国历来把政府部门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唯一使用者。国家即是主体又是企业所有者,所以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法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制定的,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税利的足额上缴。国家与企业所维护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税务会计包涵在财务会计之中,不需单独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出现政府部门从众多新设的企业中取得收入的问题,从而使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形成了税务会计产生的原因。

篇2

中国家族企业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日益重视,家族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很多家族企业成功完成了创业阶段原始资本的积累。中国家族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家族制管理的优点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家族企业的弊端,如:高度集权、管理混乱、任人唯亲等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由于家族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之间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为了解决家族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将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运用到家族企业中来。

1家族企业概念的界定

美国学者、哲学博士丹尼斯杰弗认为,由一位或数位家族成员所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即为家族企业,血缘、工作、所有权这三种共同体构成家族企业的精髓。

我国学者潘必胜认为,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他还根据家族关系渗入企业的程度及其关系类型,把家族企业分为三种类型:(1)所有权与经营权全为一个家族掌握;(2)掌握着不完全的所有权,但仍能掌握主要的经营权;(3)掌握着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

从家族企业的定义看,其区别于其它形式企业的特点是: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切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而企业的经营权则因企业规模的不同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可以部分或全部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即家族企业是家族所有、家族控制,却不一定要家族经营。

2家族企业的优势及劣势

2.1家族企业的优势

2.1.1 家族企业是企业创业的理想途径。

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需要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投入。由于家族企业的融资成本低,许多企业都把家族企业作为创业和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首要选择。出于家庭血缘的认同和信任,出于家庭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响应创业者的号召,团结一致,一起创办家族事业,是许多具备劳动力和资本条件的家庭的理想。家庭为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和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家族企业是创业的理想途径。

2.1.2 家族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为灵活有效。

由于维系家族企业运转的除经济因素外,还有血缘、伦理等大量非经济因素在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经营成本相对较少,监督约束等管理成本也很低,决策能更快的得到服从和落实,这些都使得家族企业在同等的投入情况下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1.3 家族企业会形成凝聚力极强的企业文化。

家族企业的创立者的文化对家族企业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家族文化往往是一个家族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坚持形成的,有着丰富合理的内涵,既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家族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动力源泉。这种凝聚力极强的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2家族企业的劣势

2.2.1 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家族企业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必须使决策更加具有可行性,可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员工的参与。但是目前许多家族企业采取家长式的集权管理,缺乏内、外部的监控、反馈和制约,是滋生决策失误的根源所在,必须予以解决。

2.2.2 缺乏正规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中的各项工作标准要正规化,员工行为要受到工作规则和程序的约束,这样的企业管理就会有章可循,一切都会井井有条。而目前家族企业不是靠严格的制度和客观事实来约束人,而是凭经营者主观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管理人。这种管理方式只能适用于小规模、低层次的作坊式企业,根本不可能管理好中型或大型企业,更不用说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

2.2.3 不能有效利用社会上的经营人才,造成人才短缺。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的绩效会产生长远的影响。而家长式集权管理是企业吸纳和合理利用人才资源的最大障碍。家族企业一般会将企业交给自己家族内部的人进行管理,而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来自本家族显得越来越难了。这样就形成了家族企业人才短缺的局面。

3在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3.1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关系

所谓现代企业,是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织起来的企业。一般而言,具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从世界各国的普遍情况看,按照财产构成划分,现代企业主要有3种类型,即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独资企业,是由单一投资主体兴办,并完全由出资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合伙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兴办,并由其共同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公司企业,是由两个以上出资人兴办,每个出资人以其出资份额的多少拥有控制权力和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业。

从公司类型的定义可以发现,家族企业的定义没有界定企业的类型,也就是说,家族企业可以存在于企业的任何类型之中,无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还是公司制企业,只要家族成员拥有或控制企业,即可认为是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家族企业没有本质矛盾,并不是说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完全不兼容,关键在于产权是否清晰,是否有一个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是不相容的,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3.2用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来管理中国家族企业

当家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家族经营管理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发展成一个企业集团或者更大的组织,家族企业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有时候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这个阶段,想要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跳出家族管理模式,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企业。只要家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才能促进其迅速成长,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就要求家族企业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4结语

只有在家族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将家族企业的优势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结合,家族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家族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平青.企业家成长三维机制与家族企业家[j].经济管理,200

篇3

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国营企业制度。在国营企业制度下,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并统一支配其劳动成果。厂长或经理的任务就是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和相关政策负责生产;企业为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按计划直接无偿下拨或部分通过银行信贷解决;所需物资由政府物资部门按计划和统一价格供给;所需劳动力由政府劳动部门统一分配;企业的产品由政府物资部门或商业部门按计划统包统配、统购统销;员工工资由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发放;企业盈亏由政府负责,技术投入和设备改造由政府统一安排。企业惟一能做的和必须做的就是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把政府配给的资源组织起来,生产出政府计划的产品。这种企业制度导致企业只有社会的统一目的,完全否定了企业和员工对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使企业员工失去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发展的动力。在建国初期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这种企业制度曾经表现出很高的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环境的复杂程度提高,这种由政府统一决策的企业制度必然难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要求,最终退化为政府行政体制附属物。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到中国考察后,宣布了一个举世震惊的观点:“中国没有企业”,实质上就是对当时实行的国营企业制度的大胆批评。

1、国企改革早期经历曲折探索

1978年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等6家企业的扩权试点揭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1979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标志着以放权让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扩权让利”早期,企业的积极性在利益的刺激下得到了释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关资料表明,1980年试点企业的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11.8%,上缴利润增长7.4%。但是,由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从基数利润和留成比例的核定都是政府按照企业的不同情况一一核定的,这种不规范性再加上企业缺乏明确的责任约束,这导致了“扩权让利”后期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与政府的利益博弈,通过加大实物补贴夸大成本等手段回避上缴利润等责任,明里暗里与国家争利。有关资料表明,到1981年,全国工业企业上缴利润下降8.5%,1982年、1983年造成连年的国家财政赤字。

为了扭转企业与国家争利的现象,就必须用一种规范的方法来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于是就有了两步“利改税”政策的出台。由于利改税忽略了国有资产所有权对企业经营权的约束,导致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盲目膨胀,实施效果和初衷背道而驰。第二步利改税刚推出,全国就出现了信贷、投资和消费基金的严重膨胀,引起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过度增长,物价上涨率从1984年的2.8%猛增至1985年的8.8%,国有企业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有一部分被转化为国家财政负担,国家财政收入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两年的滑坡,1986年底利改税就以失败而告终。

为了解决企业增产、财政不增收的问题,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承包制办法是在总结前两轮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企业的责权利等方面的界定比以前更加完善,在实行初期效果显著。1987年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了14.5%,利税总额增长12.9%,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8%。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承包者与发包者漠视国家利益的串谋而导致的利益激励弱化和责任约束软化,1988年国有企业效益开始下降,1989年的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16.6%,1990年的利润总额更比上年下降了47.7%。到了1991年,国有企业已有1/3明亏估计暗亏即虚盈实亏者也在1/3左右,大多数企业已是负债累累,许多企业资不抵债,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2、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行政性放权,国有企业有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内在动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衡和监督。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以明显或隐蔽的方式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有企业已经从缺乏激励的极端状态走出来,到了缺乏监管的另一个极端状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改革的总体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玉柴率先实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按照一位从事我国企业改革多年的资深人士的说法,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早期完全是进两步退一步,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许多不能适应的企业只能被大潮吞没。玉柴集团作为一家地方的国有企业,一直坚持顺应改革发展的潮流,为自己的命运奋力拼搏,30年来产销量增长100多倍;销售收入增长400多倍,被中国企业界誉为“玉柴奇迹”。玉柴集团地处广西边陲,没有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氛围,没有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和区域优势;作为一家独立发动机生产企业,没有“背靠”任何汽车大集团,没有享受国家任何优惠政策,却能够在改革大潮中顺势而上,我们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玉柴抓住了国企改革的重要契机,成功地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当初最早实践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之一。1992年玉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93年玉柴股份实现了中外合资,1994年玉柴股份实现了美国上市,短短三年内玉柴集团实现的“三级跳”,为股份公司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扫除了产权障碍,也为整个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结合我国国情明确提出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总要求。玉柴集团在实践中坚持遵照16字方针,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1、产权清晰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任何有效率的企业制度都应是产权清晰的,否则必然影响产权功能的发挥,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权清晰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更重要的是经济体制的范畴,即表现为产权清晰不仅是静态的清晰,还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清晰。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一是指主体清晰,即谁是投资主体要清晰;二是结构要清晰,即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依其投资的比例享有相应的责权利要清晰;三是关系要清晰,即资产的归属、权益的享用等要清晰;四是作用要清晰,即投资者按其投资的比例,建立并规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监督与激励等机制。为了实现产权清晰,玉柴集团创造性地采用了“老树发新芽”的办法,将玉柴的资产一分为二,成立玉柴集团公司和玉柴股份有限公司。由集团公司以法人身份在原玉柴总厂基础上以募股设立方式成立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并持有存量资产折成国家股,同时代管从股份公司剥离出来的一些辅业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这样一来,既符合上市的股份公司产权清晰的规范,又解决了原有国有企业的股份由谁代表和管理的问题。最终使玉柴股份不仅在国内法人股市场成功上市,而且在纽约上市时也得到了国际专家的一致认可。

2、权责明确

现代产权制度下往往出现权责不明确的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经营者往往越权乃至滥用权利,却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如美国的安然、世通公司管理层通过做假账给自己谋取巨大利益,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权责关系本是产权关系应该包含的内容,权责明确本是产权清晰的应有之义,将权责明确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主要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定背景下,针对前期国有企业改革中忽视责任的弊端而加以强调的。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玉柴股份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内在机制,既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能使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蚀,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玉柴集团作为股份公司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以所占股份的份额对股份公司履行职责,在董事份框架下参与股份公司决策,与其他股东一起承担经营风险并分享投资收益。

3、政企分开

篇4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以政治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会计核算以监督国家计划执行为目的。会计信息由基层企业逐级向上级汇报直到政府部门,呈纵向流动格局。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三大会计制度 ———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使我国企业会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且在相同事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预计存货变现损失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额等等。加之市场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造成会计信息在横向的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也呈封闭状态,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显著,甚至不具有某些质量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进行,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资源配置主体,必然要了解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流动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息也由封闭转向公开。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公开化,即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要求,我国已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诸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就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以质量特征作出了规定。《准则》中的这些原则,要付诸于会计实践之中,则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素具有全面性,即各质量要素均能充分体现出来,又要求会计信息的各质量要素具有相融性,即不相互排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的日益公开化,对企业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将更加严格,除了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关可比且可靠的会计信息之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还必须受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查鉴证,以保证其公允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因此,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也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资本保全的再认识

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还是根源于旧的经济体制及其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迅速建立起相应的能有效组织和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值增值问题。资产保值的关键是实现资本保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的,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的,当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在会计改革中,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本规模成了衡量企业的标准,外部利害关系集团的利益不尽一致,因此企业应具有实物资本保全的意识。实物资本保全是在物价变动会计下生成的资本保全概念,在这一概念支持下,企业的损益是在 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赚的利润。 ” 因此,要做到实物资本保全必须采用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没有达到恶性膨胀,同时受成本与效益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适宜以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来提供会计信息。但并不排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物价变动引起的资本补偿不足的情况。

由于物价上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的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这不仅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所有者的权益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防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呢?通常方法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 资本公积 ” 和 未分配利润 ” 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 资本金补偿资金 ” ,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 实收资本 ” 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全,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 未分配利润 ” 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做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税务会计的建立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而当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就不存在所谓税务会计的问题,因为在财务会计中包括了关于计税的内容。

我国历来把政府部门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唯一使用者。国家即是主体又是企业所有者,所以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法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制定的,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税利的足额上缴。国家与企业所维护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税务会计包涵在财务会计之中,不需单独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出现政府部门从众多新设的企业中取得收入的问题,从而使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形成了税务会计产生的原因。

篇5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张民营企业规模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促进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言,民营经济增加值占了经济总量的75%,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到132户,但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生产关系已适应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而举步维艰。这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一批成型的独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必须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实中,凡是投资单一、找不到合作伙伴的,就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凡是实行股份制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模就越来越大,越做越红火。湘西州已有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规模扩张。如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份运作,注册资本从200多万元扩张到了3000多万元;花垣汇银有限责任公司从几十万元起步,发展到资产近2亿元。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的需要。产权一元化的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长式决策方式,业主“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看起来,一个人说了算,决策很方便,但却集中不了大家的智慧,接受不了员工的监督,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往往导致错误的决策。湘西州花垣县一家民营独资企业因决策机制不健全造成决策失误,一次就损失数百万元。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充分聚合股东们的聪明才智,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家们反映,两种决策机制呈现出两种局面:民营独资企业开会很少有人讲话,大家往往看老板眼色行事,而股份制企业开会则股东们踊跃发言,出谋划策,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规范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湘西州一些民营老板因财务管理不规范肆意挥霍;因人事管理制度不规范,奖惩无法落实。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本,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吸纳人才的需要。单一的产权结构、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民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最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不仅难以吸纳人才,而且无法管理。湘西州保靖县秦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深有体会地说,近亲繁殖无法搞,哥哥完不成任务处理不下去;老弟违犯了企业规矩也不好处罚。种种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民营企业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有所作为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推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班子,强化责任措施,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指导和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调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及时发现典型,认真组织推广。

2、要积极引导、具体帮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具体帮助民营企业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建立有利于科学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篇6

1、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进程中,呈现出许多疑难症结,其中之一“瓶颈”问题是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占企业总资产的75~95%,而自由资金只占5~25%,庞大的债务资本进行着不断的叠加,日渐上升的负债率不仅拖曳着企业前进的步履,而且危及着银行体制的转换,企业高债务经营负担大,造成其生产经营成本升高,经营运作困难,资金都拿去还债了,还能剩下多少用来更新固定资产呢?

2、当今世界高科技日新月异,采用新技术的周期日渐缩短,而企业要在强者如林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投资,使新技术和新产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以利于开拓市场。但是,现在不少企业始终处在高价购买别人技术的被动局面,自己开发和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很弱,其中很显然的原因就是企业的自由资金不足,造成开发费短缺。

3、据英国权威预测机构Consensus Forecasts(以下简称CF)预测2005年全球通货膨胀适中,2005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将达2.4%,比2004年的2.5%略有下降,基本维持在温和通货膨胀的水平上。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水平,2005年维持在1.2%。因此,我们国家的货币投放不会有大的增加,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不会有多大的缓解。

综述以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所出现的困境,不外乎一个自由资金少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加大实施加速折旧法的范围。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工作量,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即我国的折旧方法体系仍然以直线折旧法为基础,但允许某些特殊行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显然,这一规定与当前继续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不相适应。实行加速折旧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能使企业尽快获得积累和更新技术改造资金,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自由资金,提高经济效益,解决高负债的难题。另外,国家将继续实行货币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客观上也为加速折旧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前提,因此。将仅在少数特殊行业实行加速折旧法推广到大多数行业中去,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经之路。

二、广泛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可能性

1、从西方国家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发展本国经济的成功经验来看,广泛采用此法有利于微观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美国1954年,在其税法中明文规定,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到了80年代,税法中的税收条例又规定:对于1980年12月31日以后,1986年12月31日以前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使用加速成本回收制(ACRS),而对于1986年12月31日以后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应使用加速成本回收制修正案(MACRS),ACRS与MACRS实际上是更为迅速的加速折旧法。

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即战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允许其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注入了活力,使国家经济的腾飞达到了惊人的速度。

事实上,西方大多数国家对其企业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采用过加速折旧法。这说明,国家可根据本国的国情,经济环境的具体状况,适当调整和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的范围,以刺激本国微观经济的发展,而当前,正是我国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大好时机。

2、从加速折旧法的优点看扩大采用本法的可能性。

任何比以预计使用年限为基数的普通直线折旧法划为可折旧成本更快的折旧法,都可叫作加速折旧法(Acceterated depreciation),主要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他们有如下优点:

(1)被誉为是“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合理性表现在:a.符合资产效用递减规律。b.符合收益与费用配比原则。c.符合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包括维修费用和折旧费用)平衡原理。d.符合稳健性原则。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使用加速法计提年折旧额,具有一定的规律。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它是等比数列;而在年数总和法中,它是等差数列。

(2)使用固定资产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实质上推迟了企业所应缴纳的所得税,这等于给予了企业若干年的无息贷款。国家的财政收入在短期内虽然会因此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发展生产,可能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增长有所加快,企业活力增加,效益提高,最终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必将增多。况且,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将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市场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现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的必由之路,为鼓励企业自身尽快发展,国家有必要采取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扩大使用加速折旧法则成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之一。

(3)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德认为,加速折旧法是抵销通货膨胀影响的有效措施或缓冲手段,它能使企业迅速取得固定资产重置的资本以更新其设备,改进其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以上优点说明,实施加速折旧法是可行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广使用加速折旧法的几点建议

1、根据我国的国情,经济环境,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推广使用加速折旧法,在目前可先在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实行,然后再推广到小型国有企业,其他性质的企业中去,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能急于求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行业,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加速折旧法,以体现国家的政策倾斜。

2、利用折旧年限机动灵活地调整加速折旧法,因为缩短折旧的时间也是一种变相的加速折旧法,也可使企业迅速收回国有企业生产投资。

篇7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30-02

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会计工作置身于整个经济管理中,应与经济改革、深化企业改革保持同步,不能就会计论会计,而应该研究探讨会计在管理职能和工作方法上的转轨变型问题。这里的转轨是指转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变型是指以核算型为主转向以管理型为主。其目的是充分应用经济杠杆的调节和价值管理的特殊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财会人员观念的转变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

首先,财会人员要认识对国家负责和对企业负责的一致性。在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强调对财会人员领导的双重性,往往反映在工作上对上级负责多,对企业负责少。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得到了实行,企业机制也发生变化,形成了按公司法规范的管理体制。所以财会工作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对企业公司负责并不是否定与对国家负责的一致性,财会工作始终要发挥监督这一职能,维护财经制度、财经法规和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

其次,财会人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新的概念。过去单一计划体制下的统取统支政策,形成了财会人员工作的依赖性,往往遇到新情况只是等文件,盼批示,缺乏主动性,而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价格体制、销售市场、资金筹措与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资供应中指令性计划成份越来越少;产品价格将随着供求而变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市场经济所左右。面对新的经营格局,财会人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必须有很大的转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物资供应、生产安排和市场变化要进行超前预测;在各种资金筹措与使用上,甚至核算的全过程都要瞻前顾后,防患于未然。传统的事前计划、事后算帐的管理概念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预测和参与经营活动的职能显得更加重要。

二、转变会计职能、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一)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根据企业对国家或上级总公司经营和目标决策的需要,收集并反馈各类经济信息,经过反复的量、本、利预测和可行性的分析,求出合理的产品产量、成本目标和盈利水平的最佳方案,参与企业决策,编制出企业目标成本、目标利润计划。

2、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与奖励制度挂钩,制订有关划小核算单位、内部结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有关资金费用采购成本等定额。

3、参与编制消耗定额、计划价格等标准,为加强企业管理,完善控制,考核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二)责任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依据管理会计系统制订的有关制度,定额办法等标准,遵循经济活动责任化、责任归宿层次化、责任考核数据化、责权利奖一体化的原则,确定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落实经济责任指标。

2、建立责任会计核算,实施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建立费用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建立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利润控制体系,考核内部利润。

3、为企业领导提供所属责任中心的业务控制和业绩考核情况的信息。通过实际数与预算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正确反映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巩固成绩和改进不足的办法,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会计系统,应具有如下具体职能:

1、综合汇总各责任会计核算的责任成本、报表等资料,核算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生产耗费的数量和价值,并进行分析、评价。

2、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情况,验证企业目标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提出报告期内最终成果和信息资料,并及时反馈,为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系统服务。编制会计报表、上报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以管理会计为主体的预测、决策系统,以责任会计为主体的控制、考核系统以及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核算、分析系统,三者达到互相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将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能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天地。

三、完善会计管理模式,发挥会计的作用

(一)建立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会计管理中心。

根据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为此可将管理会计系统作为总会计师的办事机构,负责会计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原有层次,建立决策层次、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决策层次由总会计师办事机构负责,控制层次和反映层次由财会部门负责。这样,既能发挥总会计师的全方位管理功能,又能使财务会计部门以转换职能,形成以总会计师为主体的经济、价值形态的管理中心。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及内部结算程序。

责任会计是企业深化改革后,会计核算向内部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大中型企业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划小核算单位,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公司下属生产部门考核目标利润和责任成本。如此进行责任会计管理,就能够加强自上而下的控制,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要做好责任会计工作,必须把经营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之中,建立一整套与责任会计相配合的制度。如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状、经济责任控制和考核等制度,以模拟法人之间的商品变换关系。

建立内部结算机制是企业内部配合责任会计核算的一种较好的管理形式。它是以企业经济责任指标的层层分解与落实为基础,形成的全部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中心,要做到控制生产费用支出,控制流动资金定额,实行“小宏观控制”,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建立审计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实行经济责任制最终要体现在提高经济效果和经济利益分配上面。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三:一是反映信息;二是控制监督;三是参与决策。这些职能贯穿于资金运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实行经济责任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会计可以发挥一定的控制,监督和防范作用。

要真正发挥会计在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制中的监督作用,首先,要检查是否把帐记好,算好,使财务信息发挥反馈作用,为领导调整决策服务,使经济责任制更加完善。其次,要审查是否严格贯彻经济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注意兼顾三者利益关系,避免四面八方互相争利。还要检查财会部门和人员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检查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等违反财经纪律和行为。

此外,建立审计制度,重要的一点是要端正对监督的认识,正确处理监督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对内“放权”的同时,要掌握好放权的界限的适度性,做到该服务的要服务,该监督的要监督。

四、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改革成本核算与管理

(一)应用变动成本法,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核算与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与产量(业务量)的关系把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并把变动成本作为产品成本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而结转,而变动成本以外的固定成本则不随产品流动而结转,而是在期间收益中列支。可见,变动成本法是以边际贡献为核心,依据本、量、利相关变量关系,进行成本管理,它已成为参与领导和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为适应企业内部核算管理的需要,把变动成本法的优点融合到全部成本法中,必将实现对生产费用的核算与管理进行改革。

(二)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确定的目标成本为依据,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它对企业进行成本预测、管理控制、成果分析以及保证企业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营成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预测与确定;指标的分解与落实;日常的管理控制与检查;目标成本的考核与评价。

(三)开展质量成本核算,向质量要效益。

质量成本的通常解释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推行质量成本核算,应注意它与产品完全成本的划分,最好设置“质量费用”明细科目,与“废品损失”科目一起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质量成本核算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质检部门和技术部门,配合和促进他们提出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篇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过国有企业改革的多年探索后提出来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

责任会计是评价和考核企业各个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而实行的一种会计制度,是在分权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对企业的各部分进行业绩考核,以使其责,权,利相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激励管理人员提高效率和效益,更好地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经过努力完成目标后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与所付出的劳动相比是值得的。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之一。

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起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科学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的特点

1.目标性。责任会计的目标与整个企业经营的目标完全一致。在实行经济责任制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企业经营责任者的责任目标,责任会计系统就是通过其反映、控制职能为企业责任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2.整体性。从静态来看,责任会计体系是一种分层分级管理的有序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信息通道(传递)结构以及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有关制度。从动态来看,责任会计是一种价值管理循环,包括从编制责任预算到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结算和考核、责任评价和激励等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紧密相联构成了一个责任会计的整体循环。

3.层次性。在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情况下,会计系统应该是由整个企业各组成部分按一定的责任范围划小核算单位,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多级递进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内部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般表现为高低层次系统和并列层次系统两种形式,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4.规范性。规范性是指会计管理系统运行规范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是法规划和制度化的结果。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会计报表及内部报告、责任考核以及奖惩等,都必须建立健全。

5.有效性。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必须体现其有效性,除了紧紧抓住责任控制环节外,在责任结算、责任考核以及审计监督等方面也不能放松,将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性。

二、责任会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

责任会计主要通过“设立标准――记录现实――比较分析――发现偏差”这种过程机制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这是责任会计的实质内容。责任会计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方法。为了体现方法的核心地位,容括思想与人的活动要素,用信息系统论来定义责任会计内涵,可以全面地把握责任会计的本质、责任会计的控制,考核作用,体现责任会计活动的因素,体现责任会计在内部经济责任中的地位。

从理论上看,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都具有反映的职能。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它们却存在着差别,这是由各自反映对象的不同所引起的。财务会计的反映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责任会计的反映对象是企业内部各责任主体的可控经济活动。财务会计是从价值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责任会计不只从价值方面还从实物方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它的重点不在连续反映,在于对可控内容的反映。

1.完善责任会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系统性、配套性的改革,它既涉及到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又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改革。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贯彻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责任会计的实行,可使各级管理人员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而且责任者有职有权、有权有利、有利有责,促使其把他们应该管理好的和能够控制的各种成本指标管理好,控制好。

其次,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保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实行责任会计能把各个责任单位的目标和企业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促使各个责任单位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而协调工作,保证经营总目标的一致性。

2.推行责任会计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会计把全面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地分解到责任单位,根据各责任单位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预算差异发生的原因,通过反馈,控制和调节其经济活动,并督促各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压缩资金占用,借以扩大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健全责任会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重计算轻分析,重核算轻预算的现象,充分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三、在完善责任会计下,健全企业制度的思考

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若干对策为了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必须立足于会计实践,从现代企业制度实际出发,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把责任会计推进到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高度。

首先,划分责任中心,确立责任单位,制定责任预算。

其次,建立与经营目标责任制相适应的责任会计核算方式。

我们认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是确实保障股东大会选任董事的权力,在表决程序制度上采取适当保护小股东的措施,设立董事向股东大会述职制度和股东大会对董事质询、调查和罢免制度。

2.健全公司内部权力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在理论上准确界定董事会的权力基础,使董事会真正成为股东在公司内部的代表。建立和健全董事提名和任免机制,使股东在董事任免上起决定作用。在董事会的实际运行中,一旦发现董事不能按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行使职能,股东应能够及时罢免其董事职务。

3.完善和优化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加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市场化因素,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失业补偿和再就业机制,规范医疗、住房保障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其约束和保护功能,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和操作,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强化国家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引导,协调和监督功能,克服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关键。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为核心,以科学化管理、产权清楚、权责明确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其相对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紧密相关。而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有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协调企业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其主要内容包含了企业法人制度、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和公司责任制度与有限制度。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规范下,企业唯一的投资主体不再是国家,企业和国家两者明确各自的责任与权利。

总体来说,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了我国国情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制度,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几点,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个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强大的企业,就离不开现代企业制度的保障。好的制度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改善企业外部环境,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冲突,统筹发展,合理支配,才能够使企业更全面发展,做行业的佼佼者。

三、会计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相互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方法和思想体系,其次会计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造成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为了促进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运行,调节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就需要依靠会计信息来协调。会计监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特征和要求使得与其相关的企业所有人、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为了让经济活动能够正常的运行,必须要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依靠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会计监督就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内在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

健全和完善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机制,确立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不仅要对企业负责人负责,还受到职业道德法律的约束,体现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约束机制。

(三)会计监督是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由于部分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当,会计监督松懈,造成了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社会债务负担过重的状况。这些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结构来看,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以A鞋业公司为例分析

A鞋业公司是浙江一家公司,有着十几年的市场营销及运作管理经验。目前公司拥有150多家店铺,员工500多人。

(一)A鞋业公司会计监督现状

1.由于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是紧密相连的,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必须要对其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这样才能避免企业管理中财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通常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重要环节多规定要有两个部门或两个及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2.对自制原始凭证或外来原始凭证,在传递程序中各联都有相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帐证一致。

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由于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会计无法有效的执行其监督职能,从而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

4.公司会计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公司侧重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强调会计监督,缺少考虑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监督会计人员的行为。

(二)A鞋业公司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会计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会计涉及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造成了企业对其自身的会计工作需求更高。

1.公司会计监督的配套机制不健全,过于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2.会计监督的手段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查、会计检查上,缺乏规范。

3.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真正执行。

4.会计监督缺乏重视,由于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忽视了公司内部监督管理问题,制约公司财务控制发展,降低公司资产的使用率,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企业的经济发展。

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的会计监督强化对策

随着企业现代化制度的不断深入,如何强化会计监督,使会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一)优化企业结构,健全企业会计管理机制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会计监督提供良好的环境。针对企业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优化企业结构,健全会计监督相应制度,对会计业绩进行评比,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法规体系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会计行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范会计行为,做到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明确执法依据,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应该尽量出台专门针对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和制约,使企业依法办事,有利于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三)强化企业外部监督

加强社会审计监督、政府监督,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通过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合法权益。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会计信息真实有效。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监督质量

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与单位经营活动的过程紧密相关,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输出结果,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多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至关重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化会计人员的法治教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好会计监督。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监督两者息息相关,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现代企业谋发展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努力完善会计监督,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80-02

一、中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构成

1.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中国已经明确出台相关法规,对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等,会计机构必须要明确会计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单位内部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有效监督,为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机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2.国家监督的体系模式,其主要是税务、审计、财政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相关的抽查和监督,国家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相互结合促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国家监督要求行使监督权利的机关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报表、账簿会计凭证、财务报告进行严格审查,严禁作假现象的产生。税务机关在影响税务工作的一些因素进行征集管理,对制约纳税工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力监督。

3.社会审计监督,也就是常说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监督。

二、中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前些年发生的“琼民源”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的发生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法律条款对其直接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

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3.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有的认为会计监督会给各项工作带来不便,有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挑毛病,找麻烦。这样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甚至使会计监督无法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首选目标,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考核一般只注重报表数字,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企业负责人的个人主义、名利得失和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发生,为此,他们指使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采取违纪违法手段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虚增或调减利润、提供种种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以骗取领导及投资者的信任,为自己赢得荣誉。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其监督机制是有缺陷的,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单位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健就是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必须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防止经济腐败,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强化国家监督力度。加强国家监督力度,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也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可以采用直接委派制的方式向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事务管理权与监督权,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参与权和监督权,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由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和工资福利支出,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与单位脱离,把会计人员的经济利益与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挂起钩来,实行奖励制度,并制定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规范其行为,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执法的自觉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核算的干预,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11

企业须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首先,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其次,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企业要对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洞察入微,抓住主要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精细化的操作,稳步实施改革措施,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再次,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就会努力工作,达到确定的目标;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剖析企业存在问题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须认清企业目前发展现状。首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机电设备的种类多而杂;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就会使不合格的设备投入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其次,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规划,使设备利用率低下,甚至大量闲置、积压,造成较大的浪费。再次,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总账、台账、明细账为手工记帐,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账、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篇12

(1) 一部分人利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向委托人隐瞒事实。包括向委托人隐瞒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等有关信息以谋求委托人的较低期望值,从而减少经营压力,为以后谋取私利创造条件;向委托人隐瞒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骗取委托人的任命;尽可能争取到较多的低价资源,得到政府扶持。

(2) 在企业经营中采取各种方式损害所有者利益。包括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经营损失或增加经营收入,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以谋取私利,编造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减少上级人可能带来的惩罚等。

(3) 在企业改制及产权流动重组过程中使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时,以各种名目化国有资产为集体资产或个人资产;一些国有企业通过办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经济联营,逐渐把国有资产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在企业存量资产调整中,对企业产权评估不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 缺乏长期投资和技术改造的动力。由于经营者剩余收益激励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涉及未来的重要决策,如投资和技术改造往往被经营者限定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这种做法经常与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一致,从而导致“行为短期化”,即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不合理,但从经营者个人来看又是一种很合理的选择。

(5) 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是“暗箱操作”除了部分属于财会人员素质低、制度不徤全等因素外,许多情况则属于有意而为的结果。

(6)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人可能基于网络技术与企业外部的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网络式虚拟联盟),这时,企业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的利益,还需要考虑网络联盟的其他公司的利益,它使得会计管理责任范围扩大,经营复杂性增强。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出资者在非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使一些不称职的经理充斥管理岗位,排挤了优秀的经理人员,即产生了所谓“劣币排斥良币”的现象。鉴于以上种种弊端,建立徤全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机制,尤其是加强所有者的会计控制,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企业行为的唯一有效途径。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层次化体制的构想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人的经营者均是会计控制的主体。所有者实施的会计控制是对经营者的会计工作及其会计工作质量的控制;经营者实施的会计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的控制活动。这种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设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时,应注意二者的协调问题,以“协调”作为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设计合适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会计控制方法和体制。笔者认为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其设想是,从大的方面将会计控制分为两个层次,即以委托理论为依据将现代企业中的利益主体分为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人),从而形成所有者的外部控制和经营者的内部控制两大控制主题。为使会计控制体制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笔者按现代企业制度内部的组织结构将会计控制层次细化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3个控制层次。另外,附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3个内审部门。下面对这一会计控制层次化体制的设想做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2.1第一大层次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外部控制

在这一层次的控制中,所有者是控制主体,控制对象是经营者的会计工作及其质量。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所有者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决策的条件下,公司的所有者仍然必须保持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正是通过这些权利的运用,所有者能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经营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高层经理人员进行与所有者目标兼容的激励。企业独立享有自主经营权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者行使所有权监督的排斥,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1) 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会计控制。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他有权任命或更换董事和监事;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决定董事和监事的报酬等等。股东大会实施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完整、有用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监督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投资及管理决策。股东大会实施会计控制也应采用“激励h约束”的方式。股东可根据公司规模的大小及繁简程度选择设置监事会或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

(2) 董事会对总经理的会计控制。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同第三者进行交易活动,其有权选聘或更换经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激励。同时,董事会还代表股东履行对总经理的监督责任。董事会作为委托人需要对总经理的具体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控制,其实施会计控制的手段也应是“激励h约束”在这一层次中,董事会为更好地对总经理进行会计控制,一般可采用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制亦称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董事会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并授权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所有权监督制度。它是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去行使权利,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经营者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顺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财务总监控制作用的发挥首先通过对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对于企业重大的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其次,通过主持定期及非定期的企业内外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己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财务总监制的建立,硬化了所有者对经营权的财务约束,使经营者在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所有者的利益。

2.2 第二大层次是经营者的内部控制

经营者的会计控制就是“对会计的控制”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会计控制,它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一层次是总经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控制。在这一层次上,总经理的会计控制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经营管理要求的内部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经营风险控制系统,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其实施的会计控制方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项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 授权批准控制。首先要明确企业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3) 预算控制。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或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