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下册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23 02:14: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下册教学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1

本期来,自己认真坚持业务理论学习,自己业务认识有了明显转变,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大大加强。我坚持听优质课,虚心向别的老师求教,以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积极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学习,认真听取专家们的经验,以不断地充实自己。做到了学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认真反省工作得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及时整改,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

二、 教学工作

我认真备课的同时加强教师用书的钻研,在书上批注,做到每个知识点严抓细扣,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备课的实用性。上课做到精讲精练,巧讲巧练。抓住根本,讲求实效,重视数学基本功训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的动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后作业勤布置、勤辅导、勤检查、严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在处理课后练习时,遇到半图半文字的题目时,我就让学生编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培养他们的编题能力。在遇到一道题里有几个问题时,我教给学生如何解答这种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我还利用每节课的前3至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让同学们熟能生巧,经过这样的练习,我们班的口算和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

篇2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篇3

一、钻研教材,掌握新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由于经验尚浅,如何才能上好课我还处在摸索阶段。在

每次上课前,我都坚持提前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参考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语言文字(字、词、句)和结构入手,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体现语文工具性特性。

这个学期开始,在语文教研组的带领下,同年级的老师开始了集体备课。能够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备课,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在备课时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同级老师共同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后来我发现,经过集体备课的课堂,往往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下个学期,我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从集体智慧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呈现不一样的课

由于我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亲密,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说,要切实地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为此,我仔细研究学生心理,尽量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我十分注重新课的导入,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新颖的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自己精心制作课件,或在网上搜索优秀的资源,为的就是能够迎合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强趣味性,更好地发挥感染作用。

当然,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朗读指导不到位,没有由点及面地顾全所有学生,导致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开口读过课文。又比如没有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的时候太心急,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所有很多时候都干脆由自己说出来了,无形中剥夺了许多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识字写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仍然是教学重点。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识字,猜谜识字等方法,并采用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拼音识字、去掉拼音识字、带生字进课文、读短文识字。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识字规律。为阅读扫除障碍。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在低年级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在这一学期我加强了学生的写字指导。首先,我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三”个一,并及时纠正学生不良姿势,其次讲究习字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临三比较。“看”指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位置;“临”指照范写临幕,“比较”是指比一比与范字的差异、学会评价。通过以上训练本班学生的书写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有几个学生,把他们前半期和后半期的作业相比较,简直像两个人写出来的!为了展示学习成果,我还挑选出整齐美观的作业进行展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真书写的积极性。

四、总结不足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

篇4

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现在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考虑是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必须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小学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22-01

新课标指导我们小学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小学生抽象思维尚待发展,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想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我们就必须放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说教,组织孩子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动手实践来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过程,最终获得数学知识,提升运用技能。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分别从生活化、实践化和创新化等角度对落实和践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讨论与探索。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关键因素

1.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介于小学生比较形象的认知取向,我们必须要对机械的教材说教进行整合,结合学生比较数学的生活情境来引导知识迁移,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教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是遵循了切近生活的原则,比如:四年级下册的“营养午餐”,就是让孩子们用初步的统计和排列组合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五年级上册的“铺一铺”;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围墙”让学生通过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亲手实践来培养空间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六年级上册的“合理存款”让孩子们初步学习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新教材如此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数学学科的特点,借助切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2.实践性

邓爷爷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实践也是认知知识,掌握技能的不二法门。实践性是高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灵魂,只有动手实践才能切实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将抽象的数学思想形象化,才能有效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1亿有多大?”让同学们通过对具体数量操作、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六年级下册的“设计运动场”让孩子在设计过程中复习图形周长和面积等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对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迁移知识生成技能。

3.创新性

创新是知识技能的最高要求。数学教学不是让学生玩“死读书”的游戏,而是要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有创造性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的“打电话”就是利用电话等生活情境,通过具体分析完成创造性的安排,培养学生优化统筹思想的应用意识和技巧;四年级上册的“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等进行创新性的统计。孩子们在生活中没有仔细研究过这类问题,因此兴趣十足,在实践过程中都主动思考、努力寻求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探索

1.利用情境,激发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情境是激发学生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灵动手段。小学生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我们就要立足以其形象思维的思考方式来通过形象、活泼的情况激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如下情境设置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能动性:(1)让学生观察教室墙壁,看一看哪里需要粉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粉刷方案。(2)让大家在小组内讨论,遴选出最优化的粉刷方案。这样具体到实际情景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体现实践课堂的灵动和魅力。

2.有效指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还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不等于我们放任不管、任马由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发挥其纪律组织和学习指导的功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练兵场。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巡回观察学生的进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助指导解决,消除探索实践的拦路虎。这里还以五年级的“铺一铺”教学为例,同学们根据认知和能力搭配成三五个人的学习小组共同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进行密铺实验。这个过程中,笔者一直巡视每一组的进度,保障合作纪律不紊乱,同时也针对学生的棘手问题参与讨论,比如许多同学队员找不出密铺的巧妙方法,笔者就加以指导和示范,避免探索中出现的逡巡不前现象。当然,教师指导要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不能压制了学习自主探索和实践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和适当地启发为主。

3.归纳总结,反思升华

及时的归纳总结是对实践活动知识体会,迁移能力的有效手段,不能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可能只是一堂热闹的动手游戏,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还以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为例,同学们通过实践操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笔者抓住重点设计4个问题来牵引大家归纳总结,反思升华:①同学们是怎样分组的?②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什么?③分组越多越好吗?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四个问题形成主线对课程进行了全程回顾和总结,牵引大家内化知识,生成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站在一线课堂的角度对落实和实践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讨论和分析。总之,数学实践课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分析和探究更优化的方案来践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重视对教学过程的适当调整和课前准备,确保课后的认识升华教学指导,全部保证教学的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拼读教学;音标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教师对语音知识体系的认识不清严重制约着教师英语语音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对语音教学的基本认识

新课标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语言技能的要求分为“听、说、读、写”,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而我们从这些要求的顺序不难看出语音的基础地位,新课标中语言知识二级和五级目标中对语音做了具体要求(参考新课标18、19页)。

我们很多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语音教学简单地等同于音标教学。音标与语音的关系是所属关系,即音标知识是语音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音标以其准确性和工具性成为国人学习外语的很好手段。但是在学习之初,音标学习必须在学生已有了充分的语音感知的情况下,时机成熟的时候适当出现才会事半功倍,绝不应该成为语音教学唯一内容。因此,熟悉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是对每位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中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

英语语音知识体系庞大又复杂,但中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比较简单浅显,现在我们以新版PEP教材语音知识来分析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语音知识体系――“字母名称音辅音字母音元音字母音字母组合辅音连缀语音、语调”,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语音学习的规律性和渐进性,由此我们按PEP教材的顺序来总结小学英语的语音知识体系。

1.三年级上册――字母的名称音和辅音字母发音

本册看似简单的26个字母教学,其中包含的语音知识却非常丰富,所以三年级上册在语音学习中任务比较繁重:(1)学生能听、说、读、写26个英文字母;(2)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并且能听出每个字母名称音中所含的音素,为以后的词汇学习打下基础;(3)掌握21个辅音字母的字母音,也就是在单词中对应的发音。

2.三年级下册――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

本册的学习重点是五个元音字母的短音发音,即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闭音节中的发音――

/?V,e,i,?蘅,Λ/。教材的Listen,repeat and chant先通过拼读单词(拼读每个字母的Letter Sound)来复习辅音字母发音,同时引出短元音的学习,再通过chant进行兴趣激发与知识巩固。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Phonics语音教学法在单词拼读中的应用。Phonics是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语音教学法,其核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letter or letter pattern)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以Phonics的眼光来看,单词不是由字母组成的,而是由音组成的,音是由字母或者字母组合组成的。一旦掌握Phonics技能,就基本可以做到“见词会读,听音会写”,从而大大减轻学生识记单词的负担。因此,Phonics是我们小学语音教学的核心。

3.四年级上册――五个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中的发音

本册的学习重点是五个元音字母的长音发音――/ei,i:,ai,?藜u,ju:/。教材的Listen, repeat and chant以“元+辅+e”和“辅+元”字母组合的形式来呈现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中的发音,这样安排是为了对比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与闭音节中发音的不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将二者的对比作为重点,同时其他相关语音知识,如开闭音节、重读音节等可以涉及但不必深入。

4.从四年级下册到五年级下册――字母组合的发音

四年级下册主要是单元音的字母组合:er的发音/?藜/;le的发音/l/;ir的发音/?廾:/;ur的发音/?廾:/;ar的发音/唬/;al的发音/?蘅:/;or的发音/?廾:/和/?蘅:/。

五年级上册单元音字母组合和双元音的字母组合:ee的发音/i:/;ea的发音/i:/和/e/;ow的发音/?藜/和/a/;ow的发音/e/和/ay/;ai的发音/e/;ay的发音/e/;ou的发音/a/。

五年级下册的重点则是辅音字母组合及辅音连缀的发音:辅音连缀cl的发音/kl/,pl的发音/pl/,br的发音/br/,gr的发音/gr/;辅音字母组合:ch的发音/t?蘩/,sh的发音/?蘩/ ,th的发音/θ/,th的发音/?奁/,ng的发音/?耷/,nk的发音/?耷k/,wh的发音/w/和/h/。

三册教材皆是通过Read,listen and chant部分来呈现这些语音知识的。先领读字母组合及其发音,再通过chant加以强化。但这里Read的设计给予了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

5.六、七、八年级――字母组合、简单的语调、重音、连读等语音知识

六年级则初步涉及重音、连读、语调等语音知识,并对前几册所学语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复习,使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中学阶段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随着学生词汇量加大,例词增多。

三、自然拼读训练和音标学习相结合的理念,灵活运用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

我们课题组提出“拼读教学常态”化,逐步建立W生的拼读能力。但是据资料表明:在最常用的1 000词汇中,只有65%的词是规则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形成了“自然拼读训练和音标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我们从五年级开始潜移默化地进行音标符号的渗透――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呈现音标符号,并不做记忆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同层次地记忆了音标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六年级下册的时候水到渠成地将48个音标符号系统地集中讲解,做到自然拼读和音标学习的完美结合。

从上述对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任务看似不重,但是如何让处于英语启蒙阶段的小学生积极、快乐地掌握语音知识,这是摆在所有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需要大家不断提升自己的语音教学水平,灵活运用小学英语语音知识体系,探索丰富而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PEP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7

观察是实践的开端,人类生存于社会,又创造社会。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和环境中的小学生,他们对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有较大的局限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活动就必须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理性认识去观察社会环境,不断积累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经验。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时,除了学习课文内容外,应更多让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结合实地情况,力求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阅读简易平面图的方法,学会辨别方向,认识和使用路线示意图,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对太阳,辨别东、西、南、北,认清校园建筑的方向,然后回到教室,想象出学校的简易平面图。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增添了学习兴趣,学会了正确观察社会环境,掌握了画简易图的基本方法。在教五年级上册《可爱的祖国》时,教会学生看中国地图,布置学生每晚认真看中央电视台和本省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由于时代差、地域差的有关历史、地理内容可引导他们观看影视片、阅读有关资料等等。让他们在观察中扩大视野,丰富社会知识,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学到的社会知识更加意识化、具体化和形象化。

二、在实践中认识社会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他们直接接触的社会生活一般就是家庭、学校或周围社会的表面现象,对社会的认识较之肤浅,所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通过各种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逐步扩大范围去认识社会,而开展“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是《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较佳方法之一。在教学《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时,学生通过识图、学文,对周围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后,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周围生活小调查活动。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大大改观,公路四通八达,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崭新的教学楼气派壮观,老协会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通过这一调查活动,使学生对周围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购物的学问》时,学完文章内容后,教师在教室里摆放出各种商品:苹果、肉、罐头、饮料、瓜类、衣物等(有变质的,有过期的,有没标明生产日期的,有“三无”产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模拟买卖活动。然后发动学生评选活动中的优秀售货员和顾客,并说明理由。教师及时总结,引起共鸣。活动使学生辨明是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同时巩固了所学的商业知识,培养了购物能力,还学会了与人沟通,文明待人。

篇8

(2)组织协调:*

(3)统分:*

(4)照相:*

我镇小学数学教师都有参赛资格。

内容包括: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含新课标内容)及课堂教学展示四部分。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总分为100分。

解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年级下册教材,抽签选定内容。限时5分钟,分值:10分。课堂教学展示前进行解析(要体现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书写内容包括数学学科常用汉字、数字、字母、数学符号等,现场抽签选定书写内容,选手用粉笔书写标准楷体字,限时3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4:30分在中心校统一书写。

内容涵盖小学数学专业要求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及技能(含新课标内容),现场作答。限时5分钟,分值:10分。3月9号下午5:00在中心校统一答题。

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材的新授课,选手比赛前1天抽签选定授课内容备课,展示课限时40分钟,分值:70分。教师课前5分钟与学生交流。

比赛顺序:按照教材解析、书写展示、知识素养现场答题、课堂教学展示的顺序。

1、抽签:2015年3月9日下午4:00抽签决定上课内容、所用班级、[:请记住我站域名/]书写展示内容等。

2、教材解析:课堂教学展示前(即授课前)5分钟进行。

3、书写展示:2015年3月9日下午4:30分;

4、知识素养:2015年3月9日下午5:00分;

5、课堂教学展示:2015年3月11-12日第一节至第八节课;

全镇小学数学教师于2015年3月13日下午16:00在中心校多功能厅总结及颁奖。

表彰奖励: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单项奖若干名,获奖教师授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奖品,并取一等奖获得者代表我镇参加县级比赛(支教教师除外)。

1、参赛教师于3月9日下午4点在中心校抽签决定讲课内容,次序及班级,不得在参赛班级进行试讲,否则取消参赛成绩。

2、参赛教师赛前将《教案》和《教材解析》一式六份发到评委手中。

3、全体无课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听课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各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评课活动,要有详细、真实的评课记录。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要把评课记录及总结交教务处。

篇9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与生活贴切的显性目标,又涵盖模糊的隐性目的,然而儿童喜欢新鲜稀奇的事物,注意力长时间不集中,这就需要依据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设计儿童喜欢的课件,如编儿歌、改流行语、编童谣、分组角色扮演、做游戏、绘画、讲故事等方式方法,通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教育。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程度相符合,教学就越强调学习情境的生活化,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亲身体会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去体验生活的节奏,这样,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会更容易接受。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模糊,不精确;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学生生动、贴切地认识到书本内容的本质,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教材内容结合生活,设计场景、实例,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该学的知识,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式生活化

1.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具有很大的作用。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流,在了解人际交往上也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初步形成与人合作的行为习惯。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1单元第1课《家人的爱》,为了让小朋友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学会尊重、体谅、关怀父母,教师可以设计保蛋游戏,每人拿一只鸡蛋来到学校,在这一天的校园生活中,不能让鸡蛋摔坏、冻坏、热坏,不能让鸡蛋离开你的怀抱。活动后让他们畅所欲言对活动的感受。在无声的教育中,让孩子意识到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重要性。

2.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使学生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设计生活片段,设定案例,让学生真正从实例中体会到书本的内容,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8课《家里来了客》,教师可以让小红扮演礼貌对待客人的主人,小明可以扮演不礼貌对待客人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这个情景模拟来反思自己的情况,想一想如果自己家里来了客人应该如何表现,通过这个情景模拟可以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日常礼貌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

1.课前,注重调查和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基本认识

案例:人教版《品德c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交通与我们的生活》,老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搜集材料、调查情况:(1)搜集有关交通安全、交通标志的相关资料,作摘录或制成一份小报。(2)搜集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不良后果的资料。(3)做交通标志竞赛活动,小组比赛。

2.课中,注意剖析和体验生活范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老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破坏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实例,引导学生对其行为结果带来的坏处进行深刻的、合情合理的价值分析和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环境的保护之心。在“体验”的驱动下,使学生很快明白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

3.课后,注重实践和拓展生活材料,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案例: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教师可以在课后检测学生给自己制定的规则的完成状况,定规则不难,贵在坚持。为了真正落实这一活动,教师还可以在学期末做一个总结评价,看看哪位同学能坚持到最后。

五、教学评价生活化

1.教学评价要注重对课堂中学生学习意义的评价

教师要将课内教学内容向学生课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拓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受到教育,从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认识社会、感受社会、适应社会的相关能力。学习品德与社会最终的结果是让学生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语言去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发展。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认可,被期待,可以更多地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样也会激起孩子更大的探索动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篇10

小学数学教材人教实验版与修订版除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注意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从二年级开始增设数学广角单元,标有“数学广角”名称的具体内容编排如下表1:

表1实验版和修订版教材中“数学广角”内容比较

1.从内容数量上看,实验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未编排“数学广角”的内容,所以比修订版少了一课,另外,修订版教材中增加了六年级上册“数与形”的内容,而删减了之前实验版中的“数字编码”“等量代换”的内容。

2.从内容安排上看,相同内容所安排的年级进行了调整。例如,鸡兔同笼问题,之前的实验版安排在了六年级上册,而修订版则安排在了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则由之前的四年级下册调整到了五年级上册;相比实验版教材,对于简单排列组合和逻辑推理部分的问题,在修订版中被分散到了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下册。

3.对于题目名称,修订版也做了调整。在实验版教材中,各个年级数学广角单元的标题都是“数学广角”,没有明确问题的分类,容易导致问题归类出现歧义;而修订版的题目则是“数学广角”然后紧跟一个小标题,例如“数学广角――搭配(一)”这种形式,使得“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4.对于内容的表达,相同内容的表述亦不相同。以“烙饼”问题为例,对话框添加了填空,总结烙饼问题的本质。此外,相较实验版而言,修订版教材则增加了文字,用来叙述题目背景和问题,再结合图片更为高效的描述给出解题关键信息,然后由小朋友或者小精灵的对话框提示解答思路,图文结合更为紧密,易于学生理清思路,学会表述答题过程。

二、教材内容呈现顺序比较。

1.“数学广角――优化”内容编排顺序的比较。

实验版:例1“烙饼”问题 例2“沏茶”问题。

修订版:例1“沏茶”问题 例2“烙饼”问题。

虽然“沏茶”和“烙饼”问题都属于运筹学中的内容,但是从两个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看,学生对于“沏茶”问题比“烙饼”问题更容易理解,因此修订版教材进行了调整,从易到难有梯度地进行安排,让学生在学习中由简到繁地过渡,便于学生接受。

2.“笛Ч憬恰―找次品”教材编排结构的比较。

实验版: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

修订版:掂一掂称一称卡片模拟称一称说一说。

相比实验版而言,在修订版教材中新加了一个“卡片模拟称一称”的过程,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容易地找到次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感知“找次品”的过程,符合“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有利于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材例题和习题设置比较

教材题目主要是由例题、习题两大部分组成,以下围绕几个典型问题的例题、习题处理进行比较。

1.优化问题。

在修订版教材中,把“船只卸货”的例题进行了删减,只选取了“沏茶”“烙饼”两个例题。

考虑到“优化”属于运筹学中的问题,“优化”这部分内容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从学生对于 “船只卸货”问题的例题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它比“沏茶”“烙饼”问题要更困难一些,所以修订版教材中将其进行删减后,大大降低了“优化”这个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学习起“数学广角”更易接受,并且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2.植树问题。

比较两版教材中“植树问题(两端不栽)”的例题后发现,在修订版中,“植树问题(两端不栽)”解题过程中突出了“线段图”,并直接提示以递推方法总结规律。

这种显化图形的方式,使得“抽象”的文字在几何图形中“具体化”,加之直指要点的对话方式,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思考习惯,利于知识的理解,搭建了很好的“图形支架”,降低了学习难度。

3.“鸡兔同笼”典型习题。

实验版:今天要为学校买篮球和足球共6个,一共231元,问:篮球和足球各买了几个?

修订版:今天要为学校买篮球和足球共6个,一共210元,问:篮球和足球各买了几个?

对比实验版和修订版“鸡兔同笼”的两个习题,不难发现,题目中有一个条件进行了改变,实验版中“一共231元”改为了“一共210元”,其余条件无变化,钱数减少也就意味着计算时数据变小,即习题难度有些许的降低,从而突出了“鸡兔同笼”这一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理解、列式、方程思想、建模思维比计算更为重要,并且还可训练一题多解的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

4.比较两版教材“找次品”中典型习题。

观察实验版和修订版中“找次品”的两道习题不难发现,两道习题题目完全相同,但观察解题过程,两版教材的“用图表示称的过程”这个部分的图示有细微的改动,实验版教材中图示只有“平衡”“不平衡”两个分支,后面部分是省略号,而修订版教材的图示“平衡”“不平衡”之后又分别给出了两个分支,这也就意味着提示学生之后还要称的次数,直到把“次品”找出。虽然这样的改变很细微,但其实在解题时相当于将称量的进一步思路和操作给出了明显提示,从而加深了小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的理解,还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解题兴趣。

篇11

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篇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数学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教学观念的综合体现.因此,走向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很广,下面仅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理解、专业化的学习活动设计两个方面介绍初步的探索。

1增进对数学知识的专业化理解

“增进对数学知识的专业化理解”就是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实质,即加强对“教什么”的本原性问题的思考,这是走向“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1.1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一般可以从三个学段整体的知识编排体系、某个内容领域的知识编排体系、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1.1理解三个学段整体的知识编排体系.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三个学段都学习图形,每个学段各有不同的要求.就拿平行四边形来说,第一学段要求会辨认“平行四边形”;第二学段,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到了第三学段,要求会“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由此,对同样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时,把平行四边形置于不同的图形中,从中辨认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此时,不要求说为什么,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表象进行直观判断,知道平行四边形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就可以了.到第二学段时,就要求学生借助直尺、三角板,通过具体操作,根据特征来说明它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而到了第三学段,在几何题中,就不能只是通过操作来说明了,而是要能运用已知条件去证明.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出适宜的学习要求,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

1.1.2理解某个内容领域的知识编排体系.例如,苏教版教材对“解决问题”领域是这样编排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编排有分有合.先结合加、减、乘、除的意义教学四类应用题;其余的转化成和运算意义直接联系的应用题后,安排例题.例如,二年级下册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安排例题;再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安排例题。

对于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少量的例题带出一大片习题.二年级下册至四年级下册,安排了6道例题(其中2道是典型的连乘、连除应用题,其余4道是教思路的),70道习题.所以很多老师觉得“想想做做”的题目关联性不够,在设计教学时有困难.事实上,这样安排,目的是突出数量关系、解题思路,避免过细。

对于三步计算应用题,例题少,习题也少,学生自己探索解决.在应用题教学中,教材还编排了解题策略的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内容领域编排体系特点的了解和把握,有利于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序列设计教学,在教学中融合渗透,提高教学的系统性。

1.1.3理解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编排体系.例如,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教材分三段编排:先是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为例,结合示意图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在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学习运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在整理复习中,引导学生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认识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一种特殊的倍数关系,思考方法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样。

一册教材或一个单元的编排,有时是递进的,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而有时是相通的,像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推导方式是相通的,此时,就给学生提供了学方法、用方法的机会,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对教材编排体系的深入研究和解读,有利于从整体出发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1.2理解数学知识的结构。 理解数学知识的结构一般可以从内在结构、过程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认识。

内在结构,是指一类数学知识的框架性结构.例如,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的加减法,是结合数的认识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其内在结构可以从类型、算理及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把握:20以内加(减)法包括几加(减)几(不进位的、进位的,不退位的、退位的),10加(减)几,十几加(减)几(不进位的、进位的,不退位的、退位的)三类;算理包括用数的组成想加减法和初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在语言表达上侧重于通过直观理解算理,逐步抽象建立法则,不要过多地、过繁地叙述法则.认识20以内加减法的内在结构,有利于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利用层级差异的过渡,沟通内在联系,促使学生整体把握整数加减法的结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