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4-28 08:16: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

篇1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篇2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由1999年的42.57万人增至2010年的134.31万人。随之而来,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政策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搭建了系统性的培训管理网络,构建了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培训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这几年高校教师急剧增加,特别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也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内因外因环境条件下,原有的政策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政策体系,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理论指导。

2.培训工作任务重

一方面,教师总量增长迅速,培训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在校生数的剧增,专任教师总量增长迅速,以2010年为例,普通高校增加专任教师4.7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增加2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增加过百人。如何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培训工作任务重。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增加了4.4倍,由1999年的413.42万人增至2010年的2231.79万人,而专任教师总数只增加了2.2倍,生师比由13.41增至17.33,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同时,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都要求亟待提高现有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3.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由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组成。其中,岗前培训主要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多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虽然近几年部分省份在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教学技能测试环节,但是仍未对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业务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多以集中式培训讲座为主,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的教学、科研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主要以四门理论课程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这种以一次理论考试成绩来检测评价培训效果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形成了“老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怪圈,使青年教师产生了轻视培训过程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往往以培训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和依据,且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使业务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源还是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当造成。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探索新模式,搭建新体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目前国内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普遍在60%-70%,其自身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本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道路。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多部门积极协同工作,以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通过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和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适应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

1.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与内容,做好通识培训

所谓通识培训就是指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知识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政策宣讲等。在通识培训过程中,学校改革原有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前期准备、注重落实实施、注重考核反馈,从岗前技能培训、政策宣讲、校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系统地对新进青年教师培训。

在每学年青年教师培训前,精心筹划、编排培训课程表,主动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报告、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如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新进教师参加4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外,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方法、技巧培训,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开展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培训;在校园文化教育过程中,邀请退休老领导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针对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现象的增多,开展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增加,有助于新进青年教师加快完成身份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尽快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中。

在通识培训的考核过程中引入问卷调查,由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效果等提出反馈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并实施调整培训内容。如青年教师反映近几年出国研修的增多,需要了解外交礼仪及国外生活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邀请外事主管部门举办了“外事礼仪与国际视野”报告,并在每年的公派出国交流会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介绍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使青年教师通识培训更能切合青年教师培养需要,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2.拓展方式,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统筹考虑各学科间差异,拓展培训方式,在学校集中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从2010年起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广大青年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申请、立项、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做到“随时申请、审核立项、经费监督、激励考核”,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不明确限定项目申请时间,各单位根据教师队伍实际、培训方案制定情况和工作计划随时申请;二是各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三是为了保障经费使用到位,制定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单,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四是考核过程中,将考核对象由教师转为基层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对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全校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

以“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为纽带,有机的将通识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抓通识培训、学院抓业务培训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推动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认识到教师的培训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政策研究,构建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经验借鉴,根据国家、地方新近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使青年教师培训有章可循、有钱可用。

2.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培训内容

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为非师范类院校,以综合型大学或理工类院校为主。这些教师就读期间多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从教能力培养,缺乏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中,要注重从教能力培养,通过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教学方法研讨、讲课竞赛等方式,使其了解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加强外联,丰富培训内容。如利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资源,搭建校级网络培训平台;加强校际间合作,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把握最新科研动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加强从教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3.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监控,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培训进修认可机制,将培训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管理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学校、基层单位、教师三方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参与、申请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由单纯的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自我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丰富内容,加强考核,构架适合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5:87-88

[2]王宇钢,孙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36

篇3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篇4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准备工作,教书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进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实际,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总之,在熟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避免题海战术,精讲精练。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语言风趣幽默同时兼备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教师。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而要作为良师,则要做到爱事业、教学好、出成果。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后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尽量坚持多看书学习,养成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教书育人:教书是重心,育人是核心;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目的。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

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由于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虽然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

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经验,多看多思考,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5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20XX—20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20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20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

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11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

10年1月4日我院召开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

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10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

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篇6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教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教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xx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职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46-02

New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Cultivation

Xiong Feng1 Wang Ling2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 is very necessary for college teachers when they are conducting education.Conduct research from the new teach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etence,who are in an engineering-based,multidisciplinar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llege,using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from responsibility and awareness,knowledge and skill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eaching evaluation,research and innovation,and learning needs to collect data.Sum up the training needs of new teachers’,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new teachers,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University;New teacher;ET competence;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教育部明确要求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1]。新进教师这一群体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经过助教阶段后就会走上讲台任教。高校教师除了按要求参加统一岗前培训,还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高校教师能否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一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2013年新招聘进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被调查的教师任教科目涵盖了理科类、文科类、工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等。由于该校是工科类专业为主,兼有其他学科类别,因此此次调查中,男教师所占比例高达62%,而女教师占38%。被调查教师年龄在20~25岁的占13.8%,26~30岁的占58.6%,31~35岁的占25.9%,36~40岁的占1.7%。这批教师很年轻,超过一半是处于26~30岁之间,大多数教师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今年该高校新进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对教育技术的学习需求,便于以后制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因此,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的内容:责任与意识、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和学习需求。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态度和培训需求。

2 调查结果分析

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具有不同的内容。张一春等人从技术技能、教学资源、教学应用和教师发展四方面进行研究[2]。陶祥亚在苏北5所工科高校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研究,从工具与应用、资源与管理、教学与设计、绩效与发展四个类别设计问卷[3]。马宁等人在广泛调研华北、华东、西南和西北等四个地区的45所高校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包括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发展等5个部分[4]。本文按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框架结构,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2.1 意识与责任

教师的意识与责任,反映了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信息素养两方面都比较好。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比较深入,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和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意识。

2.2 知识与技能

对于多媒体计算机,87.9%的教师会日常文字处理,94.8%的教师会制作一些小课件,93.1%的教师会上网搜索资料,25.9%的教师会编程、做网页,仅1.7%的教师不会使用。调查中发现,个别教师因为年龄原因,接触计算机较少,其操作技能较差;其他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较高,能修改和制作课件。总的来说,教师学习了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方面不存在太多问题。但仍有一些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教学方式上比较陈旧,“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需要更加深入。同时,通过笔者的课堂观察发现,某些新进教师虽然会制作和修改课件,但是课件的质量不高,课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较大。今后应该把制作高质量课件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2.3 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教学内容占96.6%,教学目标占87.9%,学生特征占86.2%,教学方法占81.0%,教学媒体占63.8%,教学评价占44.8%。由此看出,教师基本能够考虑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但是教学评价是考虑最少的因素,以后要多注重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培训。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整体水平较好,这是因为新进教师之前参加了岗前培训,学习了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以后教学设计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在课堂实施中,都会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因此以后的培训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介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上。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教师掌握的教学评价水平直接关系课堂教学反思。该校新进教师的教学评价知识水平不高,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教师对教学评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面,仅1.7%的教师非常了解本科教学评估的知识和理念,仅3.4%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学评价方法,仅5.2%的教师非常了解教学评价类型和内容。这些教师将要担任本科教学,但是对本科教学评估不太了解。同样,教师对教学评价方法、类型和内容等方面的知识都不太了解。这是因为教师们大多是工学背景,没有系统的教育学知识,又刚刚转换成教师角色,没有接触教学评估方面的内容。今后的培训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2.5 科研与创新

科研与创新方面,主要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技术方法。教师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借助各种检索工具和系统(如:CNKI)、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进行信息检索以交流学术发展(86.2%的教师经常使用,10.3%的教师偶尔使用);通过网站等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学术机构、专家等情况(50.0%的教师经常使用,50.0%的教师偶尔使用)。在今后的培训中,需要注重培训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借助技术手段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39.7%的教师从未使用);二是教师借助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与国内、国际同行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15.5%的教师从未使用);三是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学习型组织,激发团队的参与度和协作水平的能力(20.7%的教师从未使用)。

3 学习需求分析

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培训的立足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需求,总结出教师期望的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确定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3.1 学习愿望强烈

通过调查数据统计,34.5%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教育技术培训,62.1%愿意,3.4%不确定。只有少数教师持不太确定态度,大部分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表示愿意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目前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58.6%是先进的教学理念,50.0%是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27.6%是学术科研的方法,24.1%是课件的制作,22.4%是教学媒体的使用,20.7%是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内容。

3.2 培训内容希望多元化

问卷中对教师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其中专业相关应用软件占81.0%,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占77.6%,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占70.7%,信息检索、加工和使用方法占67.2%,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占44.8%。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要求各不相同。

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希望培训的内容也是具有差异的。这对教育技术培训组织策划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培训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模块,采用选修的形式,在总纲要求教师修满多少学分的基础上,不限定教师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进行学习。

3.3 培训方式要求多样化

传统培训都是采用讲授式为主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效率高,但是形式单一,不利于学员将培训内容迁移应用。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教师期望的培训方式依次是校外机构或校外专家进行培训(77.6%),校内教师培训(74.1%),到校外培训(69.0%)以及自我研习(31.0%)。这几种培训方式的有效程度依次是校外机构或校外专家进行培训(51.7%),到校外培训(41.4%),校内教师培训(39.7%)和自我研习(10.3%)。根据教师意愿,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策划者在培训方式上应该优先考虑请校外培训机构或专家来进行培训。

4 培养启示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和信息素养都比较好,多媒体设备使用比较熟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评价的结合、科研与创新方面有待深入。通过本次调查访谈观察的结果分析,今后的教育技术培训中需要注意内容、方法和方式的选择:培训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培训方法需要创新,培训方式更加灵活。

4.1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

应结合学校特点开展培训,如:针对工科类高校教师的培训,在课程内容上就应该与工科类学科紧密结合。也应结合学员岗位特点开展培训,针对教辅部门职员和授课教师群体,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有差异,要结合他们的工作岗位性质。培训内容要与教师实际需求匹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把教师所需与实践结合。

4.2 培训方法需要创新

可以结合新出现的授课方式,比如:翻转课堂与培训的结合,微课在培训中的应用等。主讲人员应该注意课堂设计,结合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法,目的是让学员更多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某些内容应该分层次教学,例如:课件制作,可以分为入门班和提高班,让学员根据自身水平自主选择班级进行学习。

4.3 培训方式更加灵活

培训方式要灵活,可以采取“边实践边培训”的方式。例如:每周开展一天(或几个学时)的分散培训,而非集中时间培训。如果采用集中时间培训的方式,就应该延长培训时间,降低每天培训的强度,保证教师吸收消化培训内容。

除了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时间方面,还有其他方面也值得注意,如培训师资方面。同时,培训组织者对培训过程提供必需的支持服务。通过培训工作各方面的整体协调,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为新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11]6号,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11,7,1.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68-021

导师带徒、徒弟拜师是中小学对新入职教师的一种惯常的培训方式,与其它培训方式相比,它更直接、更具体,可操作性也更强,为此,“师带徒”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被广大中小学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新生代教师走出校门,踏上工作,传统的口授身传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优化新入职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成为中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导师带徒的困惑

新教师职业社会化和引导的研究表明,教师最初的经历对其教学生涯的影响最大,并且在适应期内遇到的观点和价值观会内化并贯穿在教育工作者的整个生涯中,为此,各个学校为满足新入职教师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指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工作,通过导师带徒的培训模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其理论基础就是,新教师能够在观察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自己的成长能从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那里得到及时反馈。

调查发现,多数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适应学校工作和生活,摘要在听评课活动中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提高,逐步完成角色转换。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新入职的教师在初步熟悉工作环境后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甚至不屑一顾。单一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概括起来,师带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高密度培训出现消化不良

刚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期盼,走进可能相处一生的工作场所,接踵而来的就是省市校级的各种培训,教育政策、教育法规、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学校制度、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等,高密度、高强度的培训,理论、框架式的指导,往往让新入职的教师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甚至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问题二:管理失控造成成长失衡

多数学校,新入职教师在培训时拜过师父,领过教材,认了班级就走马上任,自然就成为一名“准教师”,说是“准”,是因为他们要经过一年的实习期,合格后才成为真正的教师。实际上他们背着实习的名义,干的是正式教师的工作:一般是满工作量的课,甚至是超工作量的课,外加班主任或其它兼职。这样,“徒弟上课前必须听师父的课,师父必须对徒弟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的要求就形同虚设,光是班级管理就让他们焦头烂额了,哪还有时间天天听课呢?开始提要求,结束写总结,中间成长就靠自己。

问题三:跟进性培训的无序状态形成了新入职教师的发展不均

入职的头三年,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接受完通识培训后,往往是跟着感觉走:指导教师是这样教的,或者他上学时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凭着他人的经验走进课堂,去架构自己的经验,至于教材如何把握、课堂如何驾驭等教学技能是很少有针对性的跟进培训的。所以,当理论走近实践,他人经验遇上现实问题时就出现了同一个教师的不同的成长和不同教师的发展不均的问题。

二、新入职教师培训途径探索

怎样培训才能使新入职教师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换句话说,如何提升培训的效度呢?一般说来,国内外通用的不外是三种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个人研修。

我认为,对于新进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就是立足学科教研组而开展的校本培训。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师带徒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多层面适时开展培训,从而形成立体式、互动式培训模式。

1、愿景激励 裹挟式培训

卡尔・格里克曾经使用集体性自治(collective autonomy)这一术语来描绘教师的行为方式。他说,集体性这一术语指的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对学校发展并追求共同愿景的承诺。①倘若教研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参与教研组文化建设,培育教师团队成长的民主的、合作的教研文化,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达成共同的愿景,那么,新教师就会在这个文化场中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实现裹挟式发展,丛林式成长,就如同一个新生婴儿,有了大家的呵护,想不好好长大都不可能。

教师育人技能的培训依托学校政教部门、年级组来进行,政教处可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在管理文化、班级管理制度及学校要求,而年级可指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进行适时指导,比如如何建立班级纪班规,如何开好班会,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等等。调查发现,每年新进教师会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教师入职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般都会比同期入校者表现出色,更容易受到师生的认可。究其原因,恐怕是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从而有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强烈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愿景,特别是有内在深度的愿景,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望和抱负。

2、同行指导 小组互助

为避免“一师一徒”式师带徒培训的弊端,可采用“一徒多师”集体培养的培训形式,说白了就是,把新进教师交给教研组(备课组),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做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可以集全组之力全方位适时培养,培训形式可灵活多变,新教师可在集体备课时主动请教,也可以是“师父们”随时因势利导,培训内容可以是教材的理解,课堂的把握,也可以是班级管理,或者是师生关系的处理。这样,师带徒从过去的契约式培训逐步转向以受训主体有效成长为主的小组集体式培养。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把愿景和清晰的现实图像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创造性张力”,一个人要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在生活中如何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下接第169页)

(上接第168页)3、个人反思 主动融入

培训范式的改进只是为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教师自我学习与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前提。从长远的角度看,长时间的维持指导与被指导、培训与受训的关系是很难的,所以原来师带徒1-3年的周期值得商榷。美国教育学家理查德・萨格为新教师有效成长给出了一个发展性策略,即新进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性探究方面,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互换。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再思考

1、要把准新教师成长的真正需求

新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于受训者自身的需要,要多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技能、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从新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看来,绝大多数老师把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当做入职三年内的首要发展目标,为此,备课组、教研组就备、讲、辅、批、考、评诸环节要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培训,做中学,学中做。

2、对新教师的培训要重视生成性,关注差异性

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时,要重视基于情景的实践性知识的传授。

鉴于实践性知识比较零碎,同行指导时一定要重视生成性培训,顾及需求者的差异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日本有些地方的研修式培训规定,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课、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要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研究教材以及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进行道德指导和保健安全指导等,以此来培养新教师的任教的使命感,获取广博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3、立足学科教研(备课)组,实施教师培训

教研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培训,为此,学科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听评课、观课议课等形式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给以全方位的指导;以活动为抓手,在说课大赛、说课标说教材、同课异构等活动中让新教师赛中培,以赛代培,快速成长。总之,要通过多样化教研活动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生成性和实践指导性,把教研组建设成建设专业成长的乐园,校本培训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美Richard Sagora著.卢立涛等审校

篇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以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GS[2016]GHBZ07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23-02

校本研训就是利用学校教师工作、成长的职场,把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训、以训促研的机制,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校本研训是研训一体,在研训中工作,在工作中研训,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必由之路。现将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校本研训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归纳如下:

一、常规培训,关注整体

常规性教师培训是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总结传承校本的优势经验,结合常规的教学管理,以及不同阶段教师的教学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方面的培训主要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方式:每双周四下午课外活动为全体教师的集中业务学习时间,每单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语文和数学教研大组的学习时间,单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是艺体、计算机、外语组大的业务学习时间。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学校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教导处主任为教研组大组学习活动第一责任人,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教研性和实效性。分管领导负责指导教研组长依据教导处制订的工作意见和教师的需求拟订内容具体、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的组织纪律性都非常强,学习严格点名,学习过程有资料,活动过程有记载。每学年终将对教研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出先进教研组。

我们除了对教师进行共同的培训外,还根据各教研组特点,挖掘教研组的研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训。如化学教研组,根据教研组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化学的教学知识点整理出来,由高级教师分别担任不同知识点的讲师,培训青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又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确认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教学方法的小课题研究。青年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教材教法的把握,更有助于形成他们的教学个性和教学特色。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导处每个学期都组织实施“一师一优课”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有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上的“示范课”,有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的“青年教师教研课”、有我们各学科组组织的“观摩课”。每一种课型结束后,由教导处或教研组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一师一优课”的分层实施让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提高,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对教师的听课学习也分层次进行具体要求,各级分管行政人员听课不少4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新调入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20节,其中确保跨学科听课节数不少于4节。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教研组长点名并做好记录。每个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和教科室共同结合教学常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学校依据考核的等级给予奖励。

二、跟踪培训,关注发展

跟踪式培训中跟踪的对象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青年教师。对这部分年轻教师我们“锁定目标,强化训练”。例如,青年教师张永锐刚进学校的时候年龄最小,工作主动,基本功扎实,但第一次听他的课时,明显地感觉到缺少必要的锻炼。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开出了一份“跟踪”方案:每周交一份精品教案,每月互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外加教导处的“推门听课”。一个学期下来,张老师身上产生了可喜的变化。经过几年的成长与历练,他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全省语文课堂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同样的策略在不同的教师身上运用的时候,我们在操作方法上相应做了调整。例如有一位数学老师,已有十几年的教龄。首先我们从生活上进行关心,从心理上接近,真诚地与他交朋友,寻找“燃点”。从参加课题实验开始,敦促他学习;从“一师一优课”开始压担子,从他制定教学方案开始,我们的分管领导就开始了主动出击――“跟踪”培训,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感染他;提供参与的机会;催他参加各种活动,给他展示的平台。比如让他参加市教科所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主动与他交流,与他一起商讨教学设计,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听他的课,最终他在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师中进行有目标的“跟踪式”培训,推动了教师个人的成长,激活了整个教师群体,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结对培训,关注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今后的发展。学校一贯重视新教师的成长,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新老”结对的形式来进行,并具体落实新进教师上岗要求,建立业务档案。要求师傅从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进行结对式培训,学年结束对新进青年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老教师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老教师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的一支生力军;青年教师有着新的教育教学观,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也会促进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因此,学校采用老、中、青教师结对的形式,来促进各个层次的教师共同提高。学校在结对培训实践中,形成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教等多种形式,有力地保证了结对培训的效果。

四、专题培训,关注需求

专题式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以庄浪三中新课程培训为例:学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基础上,以抓好初一年级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为了迅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新课改理念渗透”行动。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上,精选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向大家诵读;编印《走进新课程》,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撑;组织教师看光盘,听专家讲座,观课例,拓展多种渠道,让教师们接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引导教师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新课程人人过关”活动,要求逐人听课,量化打分,督促教师走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观念要新,教改意识要强,要能熟练运用“互助共赢,捆绑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篇10

(一)国家层面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负责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监管,从 2001年开始采取院校审核(Institutional Audit)方式,其核心是不再直接评估高校的教育质量,而是评估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措施及成效。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全国学生调查”(National Student Survey,NSS),调查政府资助的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苏格兰高校,以及英格兰、威尔士政府直接资助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最后一年期间对大学课程质量的意见,问卷包括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学术支持、组织与管理、学习资源、个人发展、总体满意度和学生组织8个方面的23个问题。

2010 年,HEFCE 发表的《高等教育信息:对高校信息改革的咨询意见》(Public Information about Higher Education:Consultation on Changes to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Institutions)报告提出,2012-2013年,高校除了要在大学和学院课程数据比较的UNISTATS 官方网站上学生入学资格、升学、完成学位和不能获得学位情况、初次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报告的链接等信息以外,还应该课程层面的教学质量信息,包括学习、教学和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专业认证;专业层面的数据包括NSS 结果、就业情况和工资水平;院校层面数据应该包括助学金、住宿费和学生组织。这些信息被称为“关键信息表”(Key Information Set,KIS)。

2011 年,HEFCE 了《提供高等教育信息:咨询结果和下一步计划》(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Higher Education:Outcomes of Consultation and Next Steps),强调高校教学质量信息的重要性,列举了17 条本科专业应该提供的信息,包括各种教学活动的时间比例、使用的评估方法的总结、学生毕业6个月后的就业目标、学生毕业6个月后在管理和专业岗位工作的比例、学生毕业6个月后因专业学习而获得的工资水平等。报告还描述了一套更加广泛的信息系统,在KIS 的基础上还包括学校情况(学生就业情况)、课程、资助和质量提升过程的细节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宽泛信息表”(Wider Information Set,WIS)。

(二)学校层面

英国高校自身教育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师评估。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英国高校一般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一次评估。但也有的高校2年或2年以上进行一次,如牛津大学5年进行一次正式的评估,教师评估是以教师自评为基础的。然后,由教师的直属上级系主任或资深专家组织有教师参与的评估讨论,根据教师的自评报告及工作表现,在双方讨论、协商后,提出改进意见并得出评估结果。

第二,院系自评。院系自评的对象主要是各院系所开设的相关专业及学科,每年进行一次,考评由学院自行组织专业小组进行,并且结合校外督察员的报告、师生的意见以及社会对该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反馈,撰写考评报告。考评的结果可能导致该学科的调整。

第三,学校审查。学校要定期对各院系进行审查,一般5年进行一次,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与所设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审查的内容包括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发展状况等。因为审查结果直接影响各院系相关专业的招生及经费的发放,所以各院系都非常重视。

二、相关的国家和院校规定

(一)大学教师准入标准

篇1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34-02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提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战略,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地方普通院校报名参与了试点改革。不过,普通高校要想转型成功,其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不仅来自其外部环境,更来自于转型高校本身。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基本条件,其能否适应应用型高校的教学需要,成为普通高校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高校教师的培养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要想真正在教师培养上做到“学术”与“实践”并重,在方法和途径上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一、我国高校教师现有培养模式

我国现有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划》进行,培训项目主要有岗前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培训。

(一)从岗前培训方面来看

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均是以理论为主。内容上主要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法规四门科目,该四门科目均是由其他教师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上也是以传统的笔试作为主要的考察方式。尽管近年来由于不少普通院校开始了转型进程,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岗前培训中也会涉及案例,甚至增加了实际操作项目,但是总体来看,实践环节的比重仍然较少。

(二)从继续教育培训方面来看

尽管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仍然看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在“学术”导向的引导下,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往往更被看作是普通高校教师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而在“实践”方面,虽然不乏提高普通高校教师外语应用能力以及教学技巧与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但是即使是针对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师培训,也鲜有帮助教师提升其自身相关课程(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二、现有普通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与转型后对教师要求的契合度

现有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是否符合普通高校转型后的要求,并不是能够简单判断的。针对现有高校教师培训运行问题,有学者曾对浙江省48所高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行调查,发现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大多教师选择到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或者在职攻读硕博学位等能够提高“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训。与此同时,从教师的培训意愿上来看,教师希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意愿也最强。另外,该调查还发现接受教师进修的高校对培训重视不够以及教师本身工作任务繁重,是培训中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如此看来,当前高校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转型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培养目标的差距

传统高校教师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而在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背景之下,传统的片面强调学术能力的教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在当前背景之下,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更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即在学术和实践应用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师。这就要求普通高校教师的培养,必须重视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普通高校教师观念需要转变

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社会以及学校: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应该是科研与课程教学,忽略了高校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引导学生走向并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这一任务也是当前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原因之一),尽管未来社会上也需要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但是相比对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的需要是少之又少;从学校方面来看,尽管部分普通高校已确定未来转型为应用型学校,但是仍然不断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任务,加之教学任务繁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高校教师观念的转变。

(三)培训机构(高校)的局限性

当前主要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是在该地区有影响力的高校,即重点高校。由于该类高校仍然是以学术、理论教学为主,而无法满足普通高校培养教师学术与实践并重的需要。另外,在培训中主要培训教师同样也来自这些重点院校,其研究导向与培养目标不同,再加上现有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培训需求,所以普通高校教师在培训中很难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相关课程(专业)的实践能力。

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进转型高校教师培养模式

曾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与高校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如出一辙。在供应链管理中提到,通过对各个环节和资源的合理计划、控制和优化,可发挥供应链的最大功效,从而能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在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与高校教师培养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也就是如果将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当作最终目标,将高校教师培养当作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对高校教师培养目标、方式乃至效果的优化,都将决定着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能否成功,因此如何优化高校教师培训培养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一)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普通转型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与我国相似的是,美国也曾经历过以科研成果作为大学教师评价标准的时期。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高校逐渐意识到教学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加之高校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转变,为了适应这样的转变,许多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相继建立起来。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探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让高校教师培训更加制度化。尽管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培训中心,但是长期以来的培养模式及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生重大的变革。相反,美国培训中心的培养模式和内容会因为不同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不断变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角色从之前的“指导者”转向为“引导者”,相应地,在培训中也更为注重培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美国建立了不同的教师培训组织模式,例如集中化的教学培训中心通常作用于研究型综合大学,而支持教师培训的咨询委员会仅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文理学院。

因此,对于我国普通高校来说,要想转型成功,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面可以借助培训中心的力量。培训中心不仅应承担协调高校教师的各种培训项目,还应当不断探索并调整其培养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需要。另外,转型普通高校的培训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区分开来,例如可以建立专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心。除此以外,在培训内容上应尽量做到多元化,特别是在岗前培训中,不仅应当涉及到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多媒体的操作技巧等,还应当引导新进教师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自学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

(二)建立校企联盟,搭建提高转型高校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平台

目前,校企联盟通常是通过行业协会而达成的,其运行的方式是学校可以将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以及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企业也可以到学校去选择人才,最终达成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面。具体来说,相关青年教师会被分配到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观摩实习。在此期间,教师基本不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这为参与观摩实习的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使其能够全心全意投入观摩实习中。

尽管这样的校企联盟目前多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盟,而转型高校与职业院校具有不同之处,但是校企联盟确实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参与过该项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表示教师到企业观摩实习不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学术水平的提升。由此看来,这样基于校企联盟,教师到企业观摩实习的方式很有可能成为转型高校教师同时提高“学术”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总结

普通高等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教师作为普通高校转型中的重要因素,其培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现有条件下,高校教师培养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都较为固定,并且没有和其他院校区分开来。无论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教师的观念中,高校教师的培养仍然更为注重其学术能力。其原因有来自于社会认识,也有来自于接受培训的教师自身,同时还有目前培训条件的不完善。

针对转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可以采取校企联盟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而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的完善,不仅是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也能帮助教师以及社会各界转变高校教师应单纯以“学术”为重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舒志定,鲍聪,黎保锋.高校教师培训项目运行问题及发展策略解析――对浙江省48所高校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0,(7).

[2]和东芹,郭庆祥,杨爱花.SCM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2,(8).

篇12

      最新人事个人工作总结

 

  回顾今年的工作,人事科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科工作情景简要总结。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经过网络渠道招聘信息;选择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学校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xx人才市场招聘会。认真完善招聘流程,经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贴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二、新进人员接收与档案管理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经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三、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本事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教师也做了很多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贴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五、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景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提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景,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景,进行了总结。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最新人事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进入公司已九月有余,回首过去的工作时间里虽说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不失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以下是就入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及12年的两部分分别陈述如下:

 

  第一部分:工作总结工作内容:

 

  1、行政事务:优化员工膳食、车辆管理、油费控制、宿舍管理、办公物资采购及控制费用、固定资产维护盘点、公司绿化等

 

  2、人事事务:绩效统计、归档,员工考勤抽查、汇总,简历更新,筛选、通知安排面试等。作为行政专员,深知工作的繁琐,小到打印、复印、传真、各类文件归档和保管,大到接待、会议、结算、车辆管理、固定资产添置、采购办公用品及对其领用情况进行备案……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行政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由于车辆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车辆管理一直没有很好的提高;

 

  3、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工作效率虽有所提高,但并非是最快的!接下来的个人中会根据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自我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总的来说**年的工作是尽职尽责的,虽然亦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但这一切的一切相信也会随着20xx年的到来而逝去。非常感谢公司可以给我一个学习与进步的舞台,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指导和帮助!让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二部分:**年工作计划:

 

  1、加强专业学习,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了解部门员工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加强沟通,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上级领导;

 

  2、加强主动意识,提高办事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执行力度,抓决策落实;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我将以更好的姿态和更敬业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公司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为公司整体目标实现,发挥行政应有的作用,力争20xx年能独立担起行政管理的全面工作!

 

  最后,请公司领导给予我指导性意见!

 

       最新人事个人工作总结

 

  担任人事主管一职,在公司的人员调派,招聘,各种职位岗位职责的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方面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忙碌的一年过去,以下是深圳地区人事主管年终总结资料,请阅览:

 

  三年的时间匆匆逝去,锐奇电子有限公司的运作也已步入正轨。人力资源部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和公司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以每一年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为基础,并配合公司的工作重心逐步开展的。现将三年来我部门完成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公司组织架构的完善及人员编制的确定

 

  人力资源部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划分、明确了各部门的组织架构,分析并制定了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从而初步确定了公司的定员定编,并且不断依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各部门的定员定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期使公司的人员与岗位设置情况达到最佳的配置,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职能部门和员工的作用。

 

  2.公司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我们深知严谨规范的管理对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人力资源部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具体而言,规划组织编制了三套内部基础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公司岗位职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公司绩效考核制度》。

 

  3.人事管理体系的确立

 

  人力资源部在致力于建立完善公司基础管理体系的同时,也不忘人力资源部自身规范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制定了新的薪酬制度体系,并且为了系统配合公司新的薪酬制度,制定了公司绩效考评制度草案,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职工人数的确定

 

  三年的经营中,我深深感到确定职工人数是人力资源部重中之重的工作。人力资源部,是一个“管人”的部门,只有确切知道公司公司的职工数量信息,接下来计算工资、个人所得税、福利费等其他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假如职工人数有误,那接下来所作的都将会是无用功,而且还会为公司带来灾,请保留此标记难性得损失。而公司在每年都会跟随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生产计划,生产线、直接工人、管理人员等都在变动,因此职工人数的确定的工作显得相当繁重。

 

  三、公司人员招聘工作

 

  第一年是公司高速发展的一年,是公司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的一年,也是公司人员招聘工作任务繁重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公司的空缺岗位多,人员需求多,要求员工到岗时间紧迫,故人力资源部在招聘工作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四、培训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