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养生保健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首先了解一下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上腹痛多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来的就是症状。
其次说说胃溃疡的传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能受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两个主要因素。治疗胃病的传统药物作用机理大多为治胃养胃,比如吃杀菌消炎,中和胃酸,强化胃动力等等。吃药治胃病,虽然可以使胃病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患者多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一般药物往往只是将表面症状减轻,只针对胃部疾病多种发病临床表现做应急处理,人们往往忽视病情。在病情稍微缓解时就不再继续治疗,表现为不痛了、不酸了、不胀了、不吐了就以为病好了,不再管它了。这样就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慢性胃病。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分为胃寒、胃热、气滞、血瘀等证型胃病可分脾胃虚寒、脾胃郁滞、脾胃阴虚等症状。主要还是靠慢慢调理,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
至此,我对胃病有了些最粗浅的认识,也终于明白那“三分治七分养”意义了。
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除了应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之外,更应该合理膳食,于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出以下一些小“药方”【1】,基于药膳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用食疗法进补养胃,饱口福的同时解决困扰多年的胃病,何乐而不为呢。
1、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2、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3、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4、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5、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这些都是些常见易得且美味的食物,适合长期食用。此外,我平时喜食汤、粥,对此也特别关注,现也整理出一些,以供参考。
1、 虫草百合鸭肉汤【6】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应: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2、 牛奶粥 【7】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双鱼汤【6】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
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胡椒猪肚汤【6】
原料:新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
制法:将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切口,放入沙锅内慢火煮至烂软,汤中放入少许芫荽调味,将猪肚捞起,弃肚内胡椒,食肚肉饮汤。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正痛。
适应:胃寒患者,如经常因为吃凉的食物而腹泻的患者。
5、养胃佛手粥【6】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适应:肝郁、胃胀的患者。
6、桂圆松子仁汤 【7】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
功效: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7、香菇粥 【7】
原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
要把养胃当成一项长期的保健事业
保持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学习、工作的前提,不要等身体不适时才知健康的可贵,才想到治疗与养护,日常饮食中就该多多注意,现介绍一些养胃食物及相关药膳:
1. 五谷杂粮:梗米、玉米、粟米、高粱、小麦、莲子、荞麦、甘薯等
1)莲肉糕 【7】
原料:糯米500克,莲心肉、白糖适量。
制法:莲肉洗净去心,煮熟压烂碎,糯米与莲肉渣泥拌匀,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上盘后撒白糖一层即可。
功效:主治慢性胃炎。
2. 肉蛋类:猪肉、猪肚、牛肉、狗肉、鸡肉、鹌鹑等
1)葱姜养胃肚条【6】
原料:葱50克,熟猪肚500克,生姜50克,植物油9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制法:把猪肚切成细条,葱切成段,姜切成丝,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段,姜丝,烹入料酒,加入肚条翻炒均匀,加入盐烧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适用于胃寒,胃下垂,溃疡病患者
3.水产品类: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等
1)鲫鱼糯米粥 【4】
原料:鲫鱼1~2条,糯米50~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鱼去肠杂,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将鱼骨刺去掉,加入调料即可服食。
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
4.蔬菜类:番茄、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大头菜、莲藕、南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木瓜、甘蔗、大枣等
1)白玉木瓜汁 【7】
原料: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
制法:将玉米、白扁豆与木瓜加水煎汁饮服。
功效:主治胃炎。
6.其它类:菌类、蜂蜜等
1)蘑菇养胃菜心【7】
原料:青菜心500克,干蘑菇50克
制法:把蘑菇用温水洗净,菜心根部十字劈开,洗净,炒锅加植物油至六成热放心菜心翻炒,加盐,鲜汤,白糖等佐料继炒至软熟捞出置盆内,再将蘑菇.料酒入锅加鲜汤煮沸加盐.味精.色薄芡,盛入菜心盆上,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胃炎,溃疡病患者适用.
2)淮山蜂蜜煎 【6】
原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对于患有胃溃疡病的病人,无论是治还是养,平时还要多注意调理,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二是把好饮食关,三是适当进行运动。长期坚持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胃溃疡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胃病诊断与中医治疗图谱》作者:姚保泰 郭之平 吕霞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
【3】好大夫在线:haodf.com/
【4】《家庭医生报》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然而,也正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让很多人与养生失之交臂。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给养生提出了新的要求—DIY养生,他们希望养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甚至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自己专属的养生模式。经过中国台湾陶砭科技东方美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雅婷的努力,实现人们DIY养生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通过对经穴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梁雅婷历时30年自行发明了一种集保健、美容、美体于一体的养生工具—陶砭一级棒(以下简称陶砭)。据了解,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砭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它是我国六大中医架构之一(其余五个为:针、灸、导引、按跷、中药),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砭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石头,不仅稀少且很难发挥经济价值,流传到现在的砭术只剩下刮痧。
陶砭是梁雅婷在传统砭术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的成果,是一个养生的简易辅助工具,它的诞生与梁雅婷的兴趣爱好有一定关系。还是在小学期间,梁雅婷就非常喜欢玩泥巴,经她的巧手搓搓捏捏几下,泥巴就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长大后的梁雅婷依然爱玩泥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她现在玩得更具时代性。结合古代医学中的砭术,梁雅婷将大自然中的矿物元素,如氧化铬、锰、碳酸钡等物质与泥巴结合,煅烧出了凝聚智慧的科技产品—陶砭。这就是陶砭的来历。
应用生物物理概念设计而成的陶砭,集合分子、原子、粒子、质子、电子等产生共鸣共振,从而释放热能。它不仅能够达到返璞归真的技术运用,还具有8~12μm的生育光波(经相关技术部门测试),对人体经络保健的调整可达到气顺血畅的功效;同时配合点、按、压、梳理等方法,能使皮肤水分分子化,产生生物能量从而带动微循环,以达到排出人体浊气、展现生命气能的效果。
梁雅婷说:“人的头、手、脚等重要部位由于常年暴露在外,难免受到风寒的影响,造成机体各种不适,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和身心健康。很多时候人们全身感觉不适,去医院又检查不出结果,主要是因为身体气血循环受到了阻碍。”陶砭具有的生育光波能够刺激皮肤,经皮肤表面进入人体经筋,由气穴进入脉络,并以点、线、面左右来回点按的手法,打通任督二脉,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气血顺畅。同时陶砭由矿物质元素制成,接触到空气、微弱阳光就能不断产生热能、磁场,没有半衰期,能够长期使用。梁雅婷说:“如果再配合正常保养作息来调理人体自然经络穴道,就能达到借力、使力、不费力、整体平衡的调理效果。”
据梁雅婷介绍,陶砭的应用主要有三大特点:扎实的经络理论、整体的养生方法以及轻巧的陶砭技术。此外,陶砭还具有安全性、快速性、智能性、专利性以及知识经济的技艺传承等特点。陶砭能够满足人们想要DIY养生的需求,它小巧轻便,能够随身携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刺激头、手、脚等部位,从而强化体内与体表的通路功能,调节人体精、气、神,使人们展现出健康、青春、活力美。
为了使用户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陶砭养生,梁雅婷结合经络穴位的原理,创造了一套轻松、自然的陶砭养生保健法,无论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一般的家庭妇女,都能随时随地以DIY的方式享受养生保健。据了解,我国古老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经络有过详细的记载和论述。经络系统连系了人体的脏腑、气血、精气、经筋、皮肉、五官等,从外到内构成了毛发、皮、肉、筋、骨等整个生命有机体。历代医家也强调过从头到脚、从全身舒缓到预防保健美,都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经络养生也已经成为风靡一时的养生疗法,它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推拿、按摩,促使身体自动排毒、消除病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解决困扰多数现代人的肥胖、酸痛、疲劳、失眠、便秘等健康问题。梁雅婷说,陶砭养生保健法的主要诉求就是帮助人们打通堵塞的经穴,它以中医学为基础、以阴阳学为总纲、以人体十二经络穴道为依据、以五脏六腑互动平衡机制为指导原则,能够有效梳理人体皮、筋、骨、脉,达到调理人体七经八脉的特殊效果,使经脉、气能够贯通舒畅,从而减缓人体酸、痛、胀、麻等不适。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 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 8. 3 :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 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 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热性食物有: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橼、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食物有:大米、玉米、花生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大头菜、圆白菜、胡萝卜、洋葱、李子、无花果、葡萄、黄鱼、鲳鱼、青鱼、鲤鱼、鲫鱼、鳆鱼、鳗鲡鱼、泥鳅、鸡蛋、牛奶、牛肉、猪肉、鸭肉等。
凉性食物有: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橘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寒性食物有:苦瓜、番茄、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葚、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子、田螺等。
所谓食物的“味”,主要是指食物的味感,分为“辛甘酸苦咸”等五味。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最少。甘味食物包括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酸味食物包括番茄、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辛味食物包括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咸味食物包括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苦味食物包括苦瓜、苦菜等。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兼而其它四味调和口感。气候寒冷或外感风寒时,可适当增加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气候炎热或患有热性病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饮食中略佐以酸苦味,可开胃消食。饮食中酌加咸味食品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作为中华瑰宝的传世秘方千锤堂的膏药,主治风湿骨病、类风湿、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滑膜炎、脊柱炎、腱鞘炎、跟骨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跌打扭伤、手脚麻木等20余种风湿骨病以及哮喘咳嗽、胆囊炎、乳腺炎、腮腺炎、前列腺炎、腹痛腹泻、痔疮、静脉曲张、咽炎、牙痛等20余种常见病。对于足跟痛、脚踝骨痛、肩周炎及正在疼痛的多种病症,患者贴上几分钟即可见效;患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痛(正发病的)的,哪怕是有些抬着或搀着的患者,在腰及相关穴位上组合贴上此膏药也会明显得到改善。
正因如此,名播四海的千锤堂,在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致富热潮的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纷纷关注。这不,2012年3月14日,千锤堂总部的薛恩生总经理就带着中华医药的传承瑰宝“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赶赴台湾,参加由中医署、中医院委员会和中医师工会联合主办的“2012年台湾国际中医药学术论坛”。参会代表分别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参会人员高达2000余人,仅大陆就有300名代表出席。
这次盛会不仅规模高、影响力巨大,而且学术权威。各国代表纷纷提出了精湛的论文,仅研讨会就多达58场,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研究和中医方剂探讨等。此次盛会以“弘扬发挥中医疗效,确立中医国际地位”为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论证,从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借以促进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薛总根据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独创的“人体四穴疗法”,一经宣讲后,立刻受到了专业同行们的广泛认可。薛总的 “除疾养生保健论文”,更是受到大会组委会的强力推崇,在近百篇学术论文的筛选中,仅有44篇论文入选论坛大典,其中就包括薛总的这篇“除疾养生保健论文”。千锤堂薛总的此次台湾之行,不仅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和弘扬增光添彩,他更是将深藏于民间的传承瑰宝“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发扬光大,使之造福于世。
立竿见影显奇效
专家认可赢盛誉
凭借着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此次在台湾更是赢得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和美誉。
“福建中医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贺立维教授,参会期间,正好肩周炎犯了,疼痛难忍。听完薛总对于“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以及四穴疗法的介绍后,他主动找到薛总,想要试一试该膏药的疗效。薛总自信地朝他笑笑说:“马上解决。”于是,便拿出膏药给贺教授按穴位组合贴上。没有几分钟,贺教授的脸上便露出笑容。“你的膏药真好使,太神奇了,我的肩膀舒服多了,不酸也不痛了,有机会我一定要帮你大力推广。”
北京泽正堂中医研究院张慧云院长身体不佳,她本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会期间试贴了几贴薛总的膏药后,感觉效果相当理想。在台湾飞往深圳的飞机上,她问薛总:“你的膏药,晕机管不管用?”薛总自信地说:“只要在肚脐和大椎上各贴一贴就可以了,保证你一路不会再难受。”张院长按其方法贴上后,待飞机飞到深圳机场下飞机时,张院长惊呼:“真好使,这回真是一点都没晕机。”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贾谦老先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奔走了几十年,他在了解了千锤堂远红外筋骨痛可贴的疗效后,也对千锤堂的产品给予了颇高的赞誉,鼓励薛总一定要坚持不懈,将祖国民间传承的瑰宝发扬光大。
实力制胜加盟即赚
千锤堂货真价实诚信如一
千锤堂仅凭一种膏药而非系列的产品,竟能开设专卖店达八年之久,这在全国都是罕有的投资传奇。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不计其数的患者体验到了千锤堂膏药的神奇疗效,才使得不胜枚举的商实现了落地生金的财富梦想。
商机越大,竞争越多。这可能是任何一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事实。高速发展的千锤堂悄然打响市场后,在引来一拨又一拨加盟商的同时,也引来了无数跟风仿冒的竟争同行。为了避开鱼目混珠的虚假同行,薛总几经对膏药进行改良和升级。现产品正式更名为:“千锤堂牌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也可以简称“千锤堂膏药”。
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之所以疗效显著,经久不衰,正是因为薛总突破传统,在原来古方只有几味中草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保证原配方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新成分进行调试。使药力更足,疗效更好,患者尽可能不吃药,不打针,仅靠贴膏药就能解除疾病。此举,正是传承创新的绝佳体现。
相关链接:千锤堂的膏药全国统一零售价格;二代产品40元/袋(10贴)。
个人用户:满240元免费邮寄。(三贴无效,剩货包退)
体验用户:满600元另赠送400元产品,免费邮寄。
一级加盟商进3300元货享受一级批发价。
省市级进10000元货享受一级批发价,首批另外赠送4000元产品,供开拓市场免费试贴。
千锤堂全国加盟连锁总部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普庆路109号
全国免费电话:400-705-9943
电话:13843172598
正因如此,名播四海的千锤堂,在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致富热潮的同时,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纷纷关注。这不,2012年3月14日,千锤堂总部的薛恩生总经理就带着中华医药的传承瑰宝“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赶赴台湾,参加由中医署、中医院委员会和中医师工会联合主办的“2012年台湾国际中医药学术论坛”。参会代表分别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专家,参会人员高达2000余人,仅大陆就有300名代表出席。
这次盛会不仅规模高、影响力巨大,而且学术权威。各国代表纷纷提出了精湛的论文,仅研讨会就多达58场,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研究和中医方剂探讨等。此次盛会以“弘扬发挥中医疗效,确立中医国际地位”为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论证,从而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借以促进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薛总根据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独创的“人体四穴疗法”,一经宣讲后,立刻受到了专业同行们的广泛认可。薛总的 “除疾养生保健论文”,更是受到大会组委会的强力推崇,在近百篇学术论文的筛选中,仅有44篇论文入选论坛大典,其中就包括薛总的这篇“除疾养生保健论文”。千锤堂薛总的此次台湾之行,不仅为中医学术的发展和弘扬增光添彩,他更是将深藏于民间的传承瑰宝“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发扬光大,使之造福于世。
立竿见影显奇效 专家认可赢盛誉
凭借着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神奇疗效,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此次在台湾更是赢得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和美誉。
“福建中医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贺立维教授,参会期间,正好肩周炎犯了,疼痛难忍。听完薛总对于“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以及四穴疗法的介绍后,他主动找到薛总,想要试一试该膏药的疗效。薛总自信地朝他笑笑说:“马上解决”。于是,便拿出膏药给贺教授按穴位组合贴上。没有几分钟,贺教授的脸上便露出笑容。“你的膏药真好使,太神奇了,我的肩膀舒服多了,不酸也不痛了,有机会我一定要帮你大力推广。”
北京泽正堂中医研究院张慧云院长身体不佳,她本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会期间试贴了几贴薛总的膏药后,感觉效果相当理想。在台湾飞往深圳的飞机上,她问薛总:“你的膏药,晕机管不管用?”薛总自信地说:“只要在肚脐和大椎上各贴一贴就可以了,保证你一路不会再难受。”张院长按其方法贴上后,待飞机飞到深圳机场下飞机时,张院长惊呼:“真好使,这回真是一点都没晕机。”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贾谦老先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奔走了几十年,他在了解了千锤堂远红外筋骨痛可贴的疗效后,也对千锤堂的产品给予了颇高的赞誉,鼓励薛总一定要坚持不懈,将祖国民间传承的瑰宝发扬光大。
实力制胜加盟即赚 千锤堂货真价实诚信如一
千锤堂仅凭一种膏药而非系列的产品,竟能开设专卖店达八年之久,这在全国都是罕有的投资传奇。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不计其数的患者体验到了千锤堂膏药的神奇疗效,才使得不胜枚举的商实现了落地生金的财富梦想。
商机越大,竞争越多。这可能是任何一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事实。高速发展的千锤堂悄然打响市场后,在引来一拨又一拨加盟商的同时,也引来了无数跟风仿冒的竟争同行。为了避开渔目混珠的虚假同行,薛总几经对膏药进行改良和升级。现产品正式更名为:“千锤堂牌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也可以简称“千锤堂膏药”。
千锤堂的远红外筋骨痛可贴,之所以疗效显著,经久不衰,正是因为薛总突破传统,在原来古方只有几味中草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保证原配方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新成分进行调试。使药力更足,疗效更好,患者尽可能不吃药,不打针,仅靠贴膏药就能解除疾病。此举,正是传承创新的绝佳体现。
相关链接:
全国统一零售价格;二代产品40元/袋(10贴);谢绝讲价。
个人用户:满240元免费邮寄。(三贴无效,剩货包退)
体验用户:满600元另赠送400元产品,免费邮寄。
二级加盟商进1600元货享受二级批发价。
一级加盟商进3300元货享受一级批发价。
市级进10000元货享受一级批发价,首批另外赠送4000元产品,供开拓市场免费试贴。
千锤堂全国加盟连锁总部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近年来,中医针灸养生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灸疗是用艾绒或其他药料点燃后,在体表一定部位进行烧灼、烘烤、薰熨,或用鲜品捣敷,借助艾火或药物的作用使施灸部位发热、充血甚至起疱,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灸疗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由于灸法适应证广,疗效迅速,还有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等优势,特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养生保健。
神奇灸疗好处多多
由于针灸这个词语,很多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且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较好疗效。
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运输,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灸疗通过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扶阳固脱 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灸疗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如脱肛、阴挺(子宫脱垂)、久泄等病,可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常用3种灸疗方法
灸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灸法适合不同的病症,经常用到的主要有下面3种——
直接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编者注:这种治法,宜在医院进行,不可自己贸然用之,以防感染难愈);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一般虚寒性疾患,可用此法。
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即悬在腧穴之上进行施灸的方法。常见的有隔姜灸,取约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换新的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在家灸疗注意
灸疗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喜欢这种保健方法,并选择自己在家中进行家庭灸疗。但是,灸疗毕竟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保健治疗方法,自己在家中操作要做到以下8点——
1.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专心,手眼协调,以免发生烫伤。灸疗养生,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穴位的准确性:要根据处方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同时要注意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人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
3.保暖和防暑: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冬季注意保暖,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此时,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5.施灸顺序和时间: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施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且不要在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经期施灸。
电子资源方面,拥有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等,其中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疾病知识总库等中文医学专业数据库,以及PQDT国外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电子期刊、EBSCO-ASP+BSP数据库、OpenAccess开放存取资源(免费)、Nature、EMBO电子期刊等多个涉及医学专业的外文数据库,为社区医学信息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人员配备专业性强医学院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组成一般为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图书情报专业等,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医学专业的人员进修了图书情报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的进修了医学知识,从而针对医学专业配备了一批学科馆员。他们能够熟练地查找医学信息,并能加工一次信息,具备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医学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专业人员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可根据社区用户的需求开设特色数据库,为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医学院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多媒体网络设备,建立有图书馆网站,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校外用户利用馆藏电子资源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的问世,上网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区民众随时随地查询、使用相关医学信息提供了便利。
根据社区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开辟相应特色栏目(1)全科医生专栏。社区诊所配备的都是全科医生,解决社区居民的小病小痛,缓解了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但目前全科医师多是由专科医师转岗而来的,他们的临床知识和技术面较窄,急需充实和更新知识与技能。图书馆可根据这一需求开发出适合全科医师的医学信息产品,一方面,帮助社区全科医师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为社区全科医生提供临床各学科门类的医学信息,及时解决门诊中遇到的问题[3]。(2)养生保健。社区用户的医学信息需求主要以预防保健、养生为主,需要诸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养等信息。图书馆可根据社区用户的不同需求,在养生保健专栏中开辟不同的主题。例如,老年健康保健、优生优育、常见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等。(3)阅读疗法。目前,我国患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民众面对来自学习、恋爱、就业、人际关系等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许多人不知所措以致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忌讳去看心理医生。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医学特色馆藏资源和医学学科馆员人才优势,向社区用户开辟阅读疗法栏目,普及阅读疗法知识,开辟新领域,拓展医学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可有针对性地采购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命运》等文学名着及人生哲理类电子图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就业压力、交际困难、恋爱苦恼及性困惑等心理问题,订购《中国大学生就业》、《健康心理学杂志》等心理学类电子书刊,方便有需求的社区用户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信息,以消除或缓解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热情和生活质量。(4)求医问药。
网上免费的医学信息资源,由于缺少专业的编辑队伍与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对疾病知识的描述缺乏专业性,有时甚至会误导大众,图书馆可提供医学专业数据库来普及专业医学知识。如《中国疾病知识总库》,它将分散在不同文献资源的疾病知识、各类辅助检查信息以及药品知识等集为一体,以疾病为基本知识元素,系统全面地展示疾病相关的所有知识体系。患者及家属通过该数据库可以了解某疾病的病因、各项检查、相关治疗药物、治疗方法等,能更专业、更准确、更完整地了解疾病知识,有效消除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广泛宣传,开展系列培训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与社区组织、社区诊所联合有计划地对社区用户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民众对医学专业信息的认识水平,引导社区民众充分认识并利用医学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社区医学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了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学信息需求,倡导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提高了居民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
电子资源方面,拥有电子图书、中外文数据库等,其中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疾病知识总库等中文医学专业数据库,以及PQDT国外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电子期刊、EBSCO-ASP+BSP数据库、OpenAccess开放存取资源(免费)、Nature、EMBO电子期刊等多个涉及医学专业的外文数据库,为社区医学信息服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人员配备专业性强医学院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组成一般为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图书情报专业等,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医学专业的人员进修了图书情报知识,图书情报专业的进修了医学知识,从而针对医学专业配备了一批学科馆员。他们能够熟练地查找医学信息,并能加工一次信息,具备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医学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专业人员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可根据社区用户的需求开设特色数据库,为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医学院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多媒体网络设备,建立有图书馆网站,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办公自动化,为校外用户利用馆藏电子资源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的问世,上网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社区民众随时随地查询、使用相关医学信息提供了便利。
根据社区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开辟相应特色栏目(1)全科医生专栏。社区诊所配备的都是全科医生,解决社区居民的小病小痛,缓解了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带来了方便。但目前全科医师多是由专科医师转岗而来的,他们的临床知识和技术面较窄,急需充实和更新知识与技能。图书馆可根据这一需求开发出适合全科医师的医学信息产品,一方面,帮助社区全科医师实施继续教育,提升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为社区全科医生提供临床各学科门类的医学信息,及时解决门诊中遇到的问题[3]。(2)养生保健。社区用户的医学信息需求主要以预防保健、养生为主,需要诸如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养等信息。图书馆可根据社区用户的不同需求,在养生保健专栏中开辟不同的主题。例如,老年健康保健、优生优育、常见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等。(3)阅读疗法。目前,我国患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民众面对来自学习、恋爱、就业、人际关系等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许多人不知所措以致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但其中的大多数人又不愿承认自己的心理出现问题,忌讳去看心理医生。医学院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医学特色馆藏资源和医学学科馆员人才优势,向社区用户开辟阅读疗法栏目,普及阅读疗法知识,开辟新领域,拓展医学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可有针对性地采购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命运》等文学名著及人生哲理类电子图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就业压力、交际困难、恋爱苦恼及性困惑等心理问题,订购《中国大学生就业》、《健康心理学杂志》等心理学类电子书刊,方便有需求的社区用户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信息,以消除或缓解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热情和生活质量。(4)求医问药。
网上免费的医学信息资源,由于缺少专业的编辑队伍与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对疾病知识的描述缺乏专业性,有时甚至会误导大众,图书馆可提供医学专业数据库来普及专业医学知识。如《中国疾病知识总库》,它将分散在不同文献资源的疾病知识、各类辅助检查信息以及药品知识等集为一体,以疾病为基本知识元素,系统全面地展示疾病相关的所有知识体系。患者及家属通过该数据库可以了解某疾病的病因、各项检查、相关治疗药物、治疗方法等,能更专业、更准确、更完整地了解疾病知识,有效消除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广泛宣传,开展系列培训医学院校图书馆应与社区组织、社区诊所联合有计划地对社区用户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民众对医学专业信息的认识水平,引导社区民众充分认识并利用医学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医学院校图书馆开展社区医学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了医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学信息需求,倡导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提高了居民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
作者:杨志 刘英 彭泽华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刘元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则神藏”和“静以养之”,乃指神静而不妄思,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静是一种心态,是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之静。这种静有助于神气的潜降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使人的元气在不知不觉中耗散消亡。
静以养神的方法,过去的医家讲了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恬淡虚无”。对于名利要少思少虑,要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气功、意守、调息、静思,这些都有利于神气的内守。
起居有序也是静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乃是预防疾病的重要前提。
淡泊名利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地位、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到了北京,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我就埋头做研究,把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并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
总之,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明辨是非,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生活俭朴
我白幼不喜欢大鱼大肉,而习惯于朴素、简单、有序。
《黄帝内经》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里说的是食物要杂,不要挑三拣四。凡能供人营养健康的食物,都要吃一点。但不是依次排列,而应以谷薯、蔬菜为主,肉类次之。《黄帝内经》之“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容易生疮和疔。我一日三餐,不偏食,不多食,不过辛温,不过寒凉。
一个人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成功了,心情舒畅,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正常运转,即使吃点肉,也会很好地消化。总之,物质生活不要要求太高,有营养的东西都要吃一点,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被饮食不当所困扰。
修德长寿
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在《中庸》中又进一步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个人长寿与否与品德有密切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古代圣人“所以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我的一生都是从事中医教学与研究,是治病救人和培养人才的工作,来不得一点敷衍和轻率。
我今年八旬有余,仍然坚持出诊看病,确实有点累,但看到病人的痛苦,我的累就没有了。对于带教青年学子,我更是乐此不疲。对于研究生的论文,我从不敷衍,逐字逐句地修改,绝不能误人子弟。
综合调养
一、对“森林旅游”的认识
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旅游资源而发生的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态之一。现代意义的森林旅游起源于美国,其标志是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的建立。随着收入的增长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回归大自然,森林特有的景观、良好的环境、各种保健功能和休闲氛围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促成了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82年我国第一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成立。
学术界一般认为,“森林旅游”是指依托森林资源,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环境中进行观光、度假和娱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森林旅游”包含了三个关键字眼:“回归”、“生态”、“休闲”。“回归”即回归自然,追求纯真;“生态”即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休闲”强调的是一种慢节奏和身心愉悦的体验。
二、对“森林旅游资源功能”的认识
1.游览观光功能
森林旅游资源往往面积较大,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为人们观光游览提供了适合场所。森林游览观赏对象可以是千姿百态的自然生物景观,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瀑布、温泉、林草、花卉、珍禽、异兽,辅以草原、江河、湖泊等,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
2.休闲度假功能
休闲度假是人们利用假日外出,让身心放松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厌倦了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开始爱上以休闲、放松为主题的度假式旅游。森林远离城市喧嚣,人口密度低,无工业生产设施,环境污染少,水源涵养健康优质,空气负氧离子较高,是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养生保健功能
现代社会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多数森林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空气清新,水质健康,是人们静心疗养的好去处。有些森林内还拥有优良的温泉、药浴池和药膳等,是康体养生的福地。
4.兴趣娱乐功能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森林面积较大,是理想的户外活动基地。在森林中可以开展多种娱乐活动,如建立野营基地、狩猎场、烧烤地、体能拓展场所,或选择较平坦的草地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以增加游客的体验。
5.科普教育功能
森林是一个很大很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环保”、“生态”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它显然是人类学习环境、了解环境的一个天然大课堂。无论是自然景观的形成,还是生物的多样性的发展历程,都极具教育意义的,是青少年开展科教旅游、愉悦身心的场所。
三、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分析
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山地景观资源(三迭纪和侏罗纪时期的地貌、以狮头山和南山睡佛为代表的奇特象形山石)、水域景观资源(源头水瀑布、天女浴池)、生物景观资源(海南虎斑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天象气候景观资源(温暖湿润的气候、此起彼伏的云海、瞬息万变的雾霭)、历史民俗景观资源(天女浴池等神话传说、电影电视剧拍摄地影视文化、粤桂古商道、瑶民瑶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图,如图:
由图可知,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所具备的的功能完全覆盖一般森林旅游资源功能,这是由十万大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基础所决定的,也是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优势所在。通过图示可以发现,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最主要的功能是游览观光功能,其次是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功能,这给旅游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四、基于“旅游资源功能”角度的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设计
根据上文中对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十万大山森林旅游产品设计如下:
1.观光游览型产品---基于游览观光功能
产品支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观光游览产品是以满足旅游者对森林景观的美学欣赏愿望为目的而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十万大山地区拥有优美的森林生态,如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皇袍山等;有六色通天岩、歧山岩等地质景观;有明江、凤亭河水库、神马水瀑布等水文景观;有十万大山云雾、凤凰山云雾等气候景观;丰富的生物景观蔗海、金花茶、千年古榕等;还有丰富的遗址遗迹、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登高揽胜,都是绝美的风景。
2.滞留服务型产品---基于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小木屋旅馆;帐篷旅管;农家客舍;宾馆、旅店
滞留服务类休闲产品不是简单地满足游客过夜的需要,而是让游客在生态文化的理念下感受食宿这一日常行为在森林旅游区内进行的不同体验。对于十万大山来说,过夜游客应该占绝大部分,而实际上,游客以“一日游”观光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森林公园接待设施不足,游客大多前往上思县城住宿。因此,在公园内建造小木屋旅馆、帐篷旅馆、农家客舍等,不仅充满趣味,也是解决游客山内住宿、深度游的关键。
3.康体健身型产品---基于养生保健、兴趣娱乐功能
产品支持:登山;骑马;垂钓;攀岩;狩猎;高尔夫
十万大山有“森林海洋、天然氧吧”之称,是康体健身活动难得的好去处。上思县旅游局可以在每年的旅游文化节开展系列活动,如用适当的口号号召本地人及外地游客参加登山、垂钓活动,号召专业人士参加骑马、攀岩、狩猎等活动,加强当地人及游客的参与性,让大家深刻体会“森林旅游——健康康体”的内涵;也可以招商引资建设高尔夫等高级健身康体场所,吸引广东高消费人群及南宁等周边城市高消费人群。
4.保健疗养型产品---基于养生保健功能
产品支持:森林浴;森林医院;疗养院;林间漫步;温泉
城市中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处于紧张工作环境中的中、青年人。上思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面对着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周边城市人群。作为天然氧吧,来到这里的旅游者可以尽情享用森林里的新鲜空气,感受最原生态的生活。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病人疗养,上思县旅游局可以招商引资建森林医院或疗养院,还可以规划温泉疗养、水疗spa等活动基地。
5.野趣游乐型产品---基于兴趣娱乐功能
产品支持:烧烤;篝火晚会;吊床;野炊;露营
野趣游乐型产品突出的是一个“野”字,要体现出产品的原始性、荒野性。人们通过消费该产品,可感受到原始丛林生活,体验到与自然亲密接触所带来的乐趣,还可以增进亲友、同伴彼此间的情谊,满足人们的猎奇体验需求。十万大山森林公园内分布着完整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雨林,无山不绿、无峰不秀、无石不奇、无水不飞泉,可谓野趣十足。在公园内进行露营、野炊、篝火晚会、烧烤等活动,可增加园内体验的野趣。这些产品不仅受年轻人欢迎,也受家庭、公司等团体游客的欢迎。
6.参与体验型产品---基于兴趣娱乐、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采摘品尝水果野菜;识别草药;种植纪念树(林);
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要让旅游者在森林环境中亲身参与各种活动,追求通过动手实践而获得果实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城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原野风味。十万大山森林地区属于热带,瓜果野菜非常丰富,珍贵草药奇多。鼓励游客采摘品尝水果野菜、识别草药,也可让游客购买自己采摘的产品,加强整个体验过程。此外,鼓励游客种植纪念树,一方面可以让游客通过亲力亲为为生态建设做贡献,也可以纪念树成长的形式加强景区和游客的情感联络,吸引游客下次再来。
7.科普考察型产品---基于科普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动植物展览;采集标本;地质地貌;森林知识讲座
科普考察型产品的设置主要是希望通过森林休闲的经历,让人们获取更多有关知识,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和儿童。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十万大山林区内山岚叠嶂,森林苍郁,珍惜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天然的动植物展览区。在开展科教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采集标本、了解十万大山的地质地貌,景区还可以根据游客规模适当开展森林知识讲座。
8.商务会议型产品---基于休闲度假功能
产品支持:森林会所;展览;政府、企业、学术会议承办
此类型产品主要为商务人士准备,一改传统的钢筋水泥高档豪华却严肃紧张的工作气氛。让原生态的工作环境唤起人们的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体会工作乐趣。十万大山地理位置优越,离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及珠三角地区较近,有一定的商务会议旅游消费人群。在会所的建设上,不用高档豪华,力求简约、亲近自然而又不失便捷即可。
9.民俗文化体验型产品---基于观光、教育功能
产品支持:民族住宅服饰观赏体验;民族音乐;民族饮食;摄影;民俗活动;民族节庆活动体验;民族纪念品
十万大山上居住着很多瑶寨居民,民族特色较浓郁。在开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中,浓浓的民族风情无疑会为森林旅游产品增光加分。鉴于大多数瑶寨汉化严重的事实,我们将重点放在开发瑶族饮食、瑶族服饰以及工艺品上,丰富十万大山旅游纪念商品。此外,重视瑶族的山歌、民俗体验活动及节庆,也是加深游客体现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徐学书.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M].2007年3月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田金萍.河南森林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地理研究与开发,2009年2月,(1):78-85.
[3]李进,侯碧清,邱建丽.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