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2、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世上并没有用来鼓励工作努力的赏赐,所有的赏赐都只是被用来奖励工作成果的。

4、为人父母,我深深感触到:是否真正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职责,又是否真正实现了为人“父母”的价值!本次实验班的主持——石高超博士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中应该有许多幸福的时刻却往往成了我们的负担,因为自己的心没有仔细去体会。”孩子的成长尤为如此。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们应接不暇,心常常是浮躁的,几乎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将自己的心彻底沉下来与孩子共享成长的快乐。石博士说的很好:“天下有一种职业是需要经过非常专业的培训才可以上岗的,那就是为人父母。”而我们却是在毫无准备的仓皇和青涩中为人父母,这是多么大的欠缺呀!我们对孩子的与其说不成熟不如说是错误而执着的家庭教育,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是多么的无奈!孩子的问题出来了,无明的父母却把对孩子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恨铁不成钢啊!

5、孩子,父母有很多的对不起想得到你的原谅,也有很多的感谢想让你知晓。而其实呢,作为父母,我们期望你们的原谅还在其次,对你们的感谢还在其后。我们更想让你明白:你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实,我们也想做你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互相擦亮我们的镜子吧!

6、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7、怎么办呢,我的孩子?人类的道德复兴一刻都不能等待了,立起你的大爱之心吧,你的身上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道德使命!将来的社会、国家和人类需要有众多的道德之材才能够实现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大同!所以从现在开始,我的孩子,坚定地背负起你的使命,带上我们一起成长吧!

8、感谢你,我的孩子!你让我从生活的琐碎中抬起头来,重新确认了时间,打量了世界、生命和心灵,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多,“少思而寡欲”足可以使快乐随处可见。

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10、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13、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4、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15、孩子,对不起!因为在经典教育中缺乏正觉、正念和正识,过分重视先天,执迷于你的慧性,错误地认为只要慧性开了一切都会优于凡人,而完全忽视了你的德育教育以及学校的智识教育,令你看起来像一匹放荡不羁的小野马完全控制不住自己,让深陷在被动的智识教育中的你没有一点自豪感。

16、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17、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18、在阳光爱心的普照下,慧性图文思维诵读培训从期待中开始,在感恩中结束。而在不断的反思中却似乎总觉得意犹未经…当平静下来时,我知道了,她没有结束,那是一个引子,那是一个火把,那是苍茫夜色中的一座灯塔……哦,原来是开始,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终于在新的开始中重新体会为人父母的滋味和价值,重新审视为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

19、让我们一起感恩:感恩大道!感恩老师!感恩众生!让我们在阳光爱心的引领下,站在善、正、德的基石上,做一名名符其实的德慧智人!就像敬爱的熊老师说的那样:让我们成为道德的工具,服务于众生道德回归!

20、感谢你,我的孩子!你让我懂得了父亲、母亲的不易,懂得了我们的父母曾为我们做过的一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抱怨过他们很多,贫穷、卑微、软弱。因为你,我终于明白,其实他们给予我了很多,多到无法称量,无法言表,无法偿还,并使我最终明白了血缘的意义。

21、孩子,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是大海,也都是大海里的一个水滴。当他呈现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时,就要学会自立,发挥自己的力量,你的一切本来就应该把握在你的手里,你的心君才是你生活的真主人,没有人比你的心君更适合管理你自己。很幸运我们为你选择了经典教育,让你在稚嫩中就开始接受珍贵的阳光和爱心,这是你一生中多么殊胜的福份。

22、孩子,对不起!我们知道过往给予你了很多的伤害,心里很难过。不是我们不爱你,而是不知道怎么善巧圆融地教你、爱你。现在我们进步了,也渐渐成熟了。给我们一个鼓励吧!谢谢你陪伴我们走过那么多难忘的日子!过往的父母不知道怎样做真正的父母,不知道怎样表达对你的爱,用太多错误的方式深深地伤害了你,伤害了你那比成人更敏感、更脆弱的自尊!今天,我们在这里深深得向你忏悔、向你道歉!——对不起啊,孩子,对不起!让你受到伤害的不是社会的暴戾,而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诸多误区和失败的方法!

23、孩子,对不起!因为让你承载了父母所有的愿望,更因为一直迷信于经典教育,我们把你所有属于自己轻松快乐的休息时间塞上了满满的学习和诵读任务,因柔弱而无力反抗和违背的你总是休而不息。孩子,你太累了,偶尔也会嵌着泪用稚嫩的声音祈求:“妈妈,给我一点自由吧。”孩子可怜的无奈我们用心聆听过吗?

24、北京之行的阳光爱心沐浴,让我突然醒来了,该彻底反省自己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走的太远,我们心念的力量是帮助了孩子,还是阻碍了孩子?一刻都不能等,趁一切还来得及必须马上折回来!万事皆可重来,唯有教子不可重来!

25、“孩子就像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教育,德育心意慧智成。德育是关键,智能和意识的善正德是关键,后天的规范教育是前提。家长不学会将言行作为孩子的楷模,不知道如何将善知识和正确的言行传授给孩子,却只望开发先天,迷于慧境,则没有不会失败。想教德慧智人,必须先做德慧智人。真正做到德慧智这三字真言一字也不缺的人,并且准确地将德慧智教育理念实践于自己和家庭以及孩子们,才能获得教育上的成功。”这是尊敬的熊老师对家长们的深刻教诲,句句声声敲击着父母的心。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看看自己诸多不良习性的孩子,真的是孩子不好吗?经典诵读家庭教育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平等、快乐”?没有“正智”又如何实现“导慧”?孩子,与你一起成长的路走到此处,终于: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26、感谢你,我的孩子!因为你的到来,让时常对自己生命迷茫的我们找到了此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目的和生命本身终极的价值,我们终于认识了我们所需要的真知识和善知识。她使我们我们获得了人生的感悟和尊严,她使我们从一个高度爬向另一个高度,无比充实!是你让我们知道了为众生服务是多么的有意义!是你为我们提供了积累福慧、传播德道的可贵之机!

27、感谢你,我的孩子!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看着你熟睡的样子,没有悲伤和焦虑,没有屈辱和愤怒,()没有猜忌,没有怀疑,我愿意那么长久地看着你,能拥有这样的安详和沉静,还有什么不能放弃?你让我释然了名缰利锁如过眼烟云。

28、感谢你,我的孩子!你让我们拥有了父亲、母亲的形象,告别了装腔作势的青涩和虚拟的沉稳,并且更接近于稳健的心灵,而这些,是你给我们着上了一个成年人让人信任的底色。

29、孩子,对不起!因为追求环境的整洁而选择在生活中处处为你代劳,而我们忘记了这反而剥夺了你实践生活自理的技能,如今却让你在生活和学习中看起来毫无条理和缺乏自信。

30、孩子,对不起!因为常常觉得自己的脑子很好使,你学习上的困难家长给予了太多的代替,我们只看到了你思考的艰难,却没有想到放弃思考的背后你失去了什么?我们忘了告诉你:人走上坡路的时候是需要吃苦的。

篇2

3、你晶亮的大眼睛里,透着聪慧与可爱,是我们班级的“朗读高手”。但学习上还欠缺一份踏实,希望新的学期你能有所认识,百尺竿头,更进一层!

4、一个学期以来,黄乙轩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这样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帮助,老师们辛苦了!我相信通过我们家长的老师的教育下,黄乙轩会更上一层楼。

5、你在妈心目中永远都是妈妈的好孩子,但是你现在不是幼儿园的小孩了,读小学一年级了,儿子,你长大了。妈妈希望你在小学的校园里学得更多,学得更棒!加油哦!

6、希望下一次能考出更优异的成绩,做为家长,我们会加强督促,配合老师工作,及时和老师关注孩子的动向!

7、本学期每天早睡早起,做作业积极书写工整,能听从爸爸妈妈的话,在寒假期间合理规划寒假作业并按时完成。

8、妈妈对你的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很满意,觉得与你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希望你继续再接再厉,争取到期末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3

不打断地倾听

相比而言,我女儿更喜欢与我交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用女儿的话说就是:“爸爸不认真听我说。”静下心来,集中精神,耐心地听孩子说话,这是开始良好沟通的前提。在孩子说话期间,最好不要打断他,而应该用期待的眼神,欣赏性的语气词及鼓励性的肢体语言引导孩子说得更多,更深入。在孩子讲述完一件事情后,不要立刻做出反应,急于对孩子的话进行总结,而要对孩子话中涉及到的问题和事情与孩子一道进行思考,最好能激发起孩子表达的欲望,由他率先发表对事情和问题的见解和看法,如此一来,交流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交流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以自己的视角取代孩子的认知,诸如“你怎么这么淘气哪?”“你的脑子咋就不开窍呢?”“就知道哭,胆小的家伙!”等类话语便是如此。如果家长以这样的认知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话,便失去了产生共鸣所需的思想基础,孩子当然不愿意再和你交流下去了。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明白他的淘气、不开窍、胆小都是正常的。

听出孩子没说的话

一些家长常常忽略了,即使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心眼”,并不是每次都肯将心里话全盘抛出来的。孩子隐而未说的,往往比已经说出来的更重要。因此,在交流时,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肢体语言、手势、声调、表情等,帮助自己准确揣摩、判断出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恰当地回应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尤其在没有确切判断出孩子的真实意图之前,不要简单、敷衍地对孩子说:“你好像很不开心。”“你有什么烦心事瞒着我吧。” 其实,孩子通过话语以及肢体语言不仅告诉你他很烦,而且也告诉你了他烦心的原因,你的回话会让孩子认为你根本没有认真听他说,因而不愿意再和你更深入地交流下去。正确的能够促使孩子与你更深交流下去的回话应该是这样的: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看起来你真的不喜欢……”

“事情发生时,你是不是很担心?”

“听起来很有趣,你能说得更详细点吗?”

“这件事情对你很重要,对吧?”

说的技巧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听出孩子隐而未说的话语,引导孩子谈论的更多,更深入,并不表明你认同和赞成孩子所说所做的一切,家长的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哪些言行是正确的,需要发扬的,哪些言行是不恰当的,不正确的,要避免、克服和改正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孩子讲述这些道理时,一定要讲究说话的技巧。

篇4

以“妈妈不爱你了”刺激

孩子在某次幼儿园活动中不敢上台表演,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宝宝是比较内敛害羞的人,不太敢当众表现自己。为了“尊重”孩子的决定,避免老师再次“勉强”孩子去做一些表演的活动,家长便叮嘱老师尽量少给孩子机会,免得孩子为难。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我们一再强调要尊重个性,不要勉强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但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或许宝宝只是一时气话,或者一时提不上勇气,并不代表宝宝下次不愿意,或者是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家长的“一意孤行”或许就断了孩子很多锻炼学习的机会了。

因此,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性格,那一次的不敢是什么原因,如果只是偶发性的,那么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下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去表现自己;如果孩子说不出具体的原因,那么家长也应该多鼓励给孩子“再试一下”的机会,或许下一次,你家宝宝就会给你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给“再试一下”的机会

一些强势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敢做,就逼他,认为有压力才能发挥出孩子潜能。但其实强扭的瓜不甜,家长越是逼迫孩子去做,孩子越是心理上有抵触的思想。即使这次孩子是成功地被你硬推上台了,但是他心里面还是一万个不愿意,这种消极的体验使得他下次更是战战兢兢,更加逃避上台表演,孩子变得更加不自信。

大人都有自己不敢不愿意的事,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上台去演说或者表演,家长就不要强迫孩子,更不要因此而责骂孩子是胆小鬼,给孩子多一分宽容。妈妈应该学会说,“宝宝不敢没关系,妈妈依然爱你”让孩子感觉到即使自己是“不听话”的,但是父母还是爱自己,尊重自己的决定的。家长多一点宽容与鼓励,孩子更自尊自信,总有一天能够自信满满地站上舞台,让你骄傲。

硬推孩子上台 怀疑孩子的理由

孩子不敢、不愿意去做,家长总是会第一时间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不敢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和孩子相互沟通了解的绝好机会,但是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相信孩子的理由。

一些家长即使获得了孩子的答复,但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觉得宝宝在撒谎,明明是宝宝胆怯害怕却回答说是自己身体不舒服。即使如此,家长也不要戳穿孩子的“掩饰”,毕竟孩子也有自己不愿说的理由,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因此不要对孩子太过较真,抓着宝宝的小辫子不放。

如果你家孩子愿意跟你敞开心扉,就请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话并相信他说的理由。让宝宝能够充分地感受父母的爱,建立对父母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宝宝自然会将自己心里面的真实想法跟你说。

常跟别人比较

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众多家长的通病。家长本以为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让孩子有个例子可以参照学习,但其实这种横向比较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引发孩子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脆弱的,如果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他比,他会更加抬不起头来,甚至将委屈乃至恨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

因此,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明智的家长,学会给孩子正面的肯定,当孩子表示自己不敢做时,父母要对孩子满怀信心,对孩子说“你能行”。家长们要多点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赏识孩子,多对孩子进行鼓励赞扬,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

篇5

(1)多看。

3~6岁的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老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就必须是直接观察到,直接能接触到的外界物体,从而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词汇。如:在开学时把教室布置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的家”等情景。由老师根据情节制成图书、贴绒、剪贴等,让孩子观看,从而萌芽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以及高高兴兴上幼儿的愿望;在盥洗室贴上一些简单的标签,从中让孩子看后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之,在幼儿园的四周墙上,布置各种图片让孩子利用过渡活动、自由活动时间等看看、说说;在教孩子排队洗手、走路、搬小椅子等活动中,先让孩子观察事物,老师一边操作一边用角色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为孩子示范表演,然后请孩子学着做学着说;另外,看电视、录像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通过以上途径孩子才会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2)多听。

培养孩子注意地听,是发展孩子口语的先决条件。孩子学习口语首先要学会听,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我们让孩子听成人讲故事(选择的故事内容要简单,形象要生动鲜明)、邀请同伴互相倾听,还让孩子听各种声音,如:乐器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动物的叫声、生活中的声音(打桩声,各 种交通工具的鸣笛声……),听后让孩子模仿想象,效果特好。

(3)多说。

给孩子创设说的环境(来园、晨间、自由活动、游戏、上课、离园等)。老师为孩子提供的说的环境都是轻松的、自由的,这样孩子说才会无拘无束。如:当孩子每天来园时,教师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引导孩子用比较响亮的声音说“×××老师早,×××小朋友早,爸爸、妈妈再见”;在进餐前洗手,通过念儿歌,不仅能学习洗手的方法,而且能规范地说做的动作;当个别孩子对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能用点头、摇头来表示时,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她们说,如大小便、喜怒哀乐等。

2. 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引导幼儿多练说

(1)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练说。

3~6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言自语,同伴相互间语言模仿。如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呼唤同伴,有小声念儿歌,有的求老师帮助,也有的向同伴或老师讲述某个问题,表现出在集体活动和自由获得中积极说话的态度。要知道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谈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2)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随时练说。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的反复出现的,但不是每个孩子听一听、讲一讲就能掌握的。只有在多次运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词意,做到正确使用,此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培养。如:在穿衣时,教孩子正确说出衣服的名称;在盥洗时,教孩子说出盥洗用具、五官或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在散步时,主动向孩子介绍所见到的能理解的事物,同时丰富有关词汇,当发现孩子说话发音不准、用词不当、口吃或有语病时,老师要通过示范及时予以正强化;当孩子的句子过于简短时,老师可以引导其扩充句子。

(3)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地练说。

游戏活动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它的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完成,孩子非常感兴趣。如:游戏《猜猜看》,把玩具放进一个大口袋或大箱子里让孩子猜猜是什么物品,并大声地说出来,无论猜出、猜不出,成人都要正确地告诉孩子物品的名称。游戏《打电话》,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电话现在已经相当普及,当成人在家打电话时,可以让孩子在一边听你是怎样接电话,怎样与人谈话,怎样与人告别等。有了以上生活经验之后,老师便可以利用玩具电话与孩子练习打电话。老师要话语简单明了,结合孩子熟悉的事情来说,要耐心地听孩子说话,鼓励他多说。

(4)通过家长在家庭活动中的引导,进行家园同步练说。

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学回家,可问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晚饭后休息,可聊聊白天的见闻。洗衣服做饭时,可边做边聊;看电视、阅读时,也可以就节目或书本的内容简单地谈谈,还可以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节假日与孩子逛商店、游公园,可见事论事……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

3. 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幼儿,不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母亲知道孩子想看动画节目,便打断孩子的话“想看动画片吗?不要动,让妈妈来开电视机。”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4. 多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孩子申辩

篇6

【关键词】

家园 口语表达 方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掌握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整个幼儿语言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营造温馨的家园环境,家长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创建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对幼儿口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宽松的说话环境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环境,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尽量做到:一是和孩子说话时要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三是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会耐心听孩子说

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父母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善于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把握孩子的思想,理解孩子的意图,千万不要因为孩子说不明白而嫌孩子嗦,甚至严厉斥责孩子。有些家长,往往在孩子刚刚一开口说话,没等孩子把意思表达充分,就简单地用“啊”、“哦”去敷衍,或用“知道了”等方式去打断孩子的话。似乎孩子的话不值得认真对待,长此下去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遏制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三)创造机会多说话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指导孩子看图书讲述、续编故事等。如图画中有谁?他们在干嘛?怎么了?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家长要多让孩子与小伙伴接触,让孩子之间多交流。家长可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丰富日常生活知识

丰富的生活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源泉,家长应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经验。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为幼儿有话说提供了基础。如父母应利用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并轻松自由地与孩子交流所见所闻。长此以往,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心理、更加深孩子的认识,对其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培养

幼儿入园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

(一)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多种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1.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前苏联的阿瓦涅索娃指出“发展连贯语言,是教儿童本族语言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集体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教师在讲“小兔乖乖”有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兔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兔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

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孩子的口语表达就能凸显完整性的特点。

2.提供幼儿手口并用的机会

陈鹤琴曾说过“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如在《酸甜苦辣》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品尝事先做好准备的食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观察各种人脸色的变化进行表述,接着再让幼儿用各种颜色在纸上画出不同的味道的感觉。通过尝、看、讲、话等活动,能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一日活动中渗透口语表达

例如:在玩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说出各种体育玩具的名称及作用,讨论喜欢玩什么,为什么?在散步时,教师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如春天散步的时候,让幼儿观察树木的变化,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会新词“碧春”,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在日常中得到运用。

(四)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对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应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周围,用和蔼的态度,多和他们说话。这样,这种性格的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后,渐渐地就会对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产生兴趣,也就会有想说话的冲动。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

(五)在各个领域渗透语言学习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口语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小班歌曲活动《春天》,可以先引导幼儿说一说春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动植物变化,再结合歌曲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歌唱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还喜欢用语言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总之,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和教师都要把握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多观察、多议论、多模仿、多练习。虽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很多,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家长和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随时随地、形式多样地对孩子进行训练,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7

她的儿子现在10岁,上小学5年级,孩子的爸爸经常要出差在外,他们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所以,抚养孩子的重要工作就落在妈妈和爷爷奶奶身上。

那天晚上饭桌上,孩子突然发出了一声感慨,说:“妈妈,我真的不想上学,学校的作业太多了,烦死人了。”

妈妈一听到这个经常提到的话题,头都大了,不知道怎么样去回应孩子。

孩子继续说:“妈妈,你知道学校是什么吗?”

妈妈奇怪地问:“学校是什么?”

孩子说:“学校是食人花,就是那种会把小孩子吞到肚子里面吃掉的花。”

妈妈一听愣住了,问:“那老师呢?”

孩子继续说:“老师当然就是魔鬼啦,经常布置很多作业给我们。”

妈妈忙问:“你们这些小学生是什么?”

孩子说:“我们就是那些新鲜的香肠、沙拉、青菜呀!一去到学校里面,就被魔鬼们吃掉了。”

妈妈又问:“被魔鬼吃掉了,你们怎么回家呀?”

孩子说:“在放学的时候,小孩子们就变成魔鬼的大便,一个个无精打采地回家。”

妈妈又问:“然后呢?这些大便回到家又怎么样呢?”

孩子说:“这些大便回到家一看到爸爸妈妈就开心了,然后,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他们又变成新鲜的蔬菜、沙拉、香肠,第二天早上继续去食人花学校,被魔鬼吃。”

爷爷奶奶在旁边听不下去了,觉得这个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呀?这样的比喻也太恐怖、太不尊重老师和学校了吧。于是他们就开始给孩子说教,说的无非就是老三篇,要孩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尊重学校和老师。

但这些话,并没有能够堵住孩子的嘴,他还是继续说:“这么多的作业让人感觉好大的压力啊,我感觉自己就像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动弹不得,怎么可能是幸福的呢?如果我有一个原子弹,就要把所有的学校都炸平,这样我们学生就不用做作业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了。”

妈妈在旁边听他说得越来越起劲,忍不住出来打岔说:“哎呀!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很多作业的吧,妈妈给你换一个向日葵学校怎么样?”

孩子说:“没有用的,所有的学校,只要有魔鬼在,都会有作业的。”

爷爷奶奶听了还是觉得不顺耳,又在旁边插嘴:“如果老师是魔鬼,那家长是什么?”

孩子马上说:“家长是帮凶,都是帮助魔鬼来收拾我们的。”

这个妈妈听了后感觉无言以对,既担心孩子的心智出了什么问题,又可怜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太大,在这样复杂矛盾的心情下,她急急地跑来做一个咨询,问:“老师,你说我应该怎样应对?我的孩子这样子说话正常吗?他会不会真的会对学校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

分析:

在以上这些与孩子日常生活的互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为家长,乍一听孩子说到食人花、魔鬼、原子弹、大便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的时候,一定会感觉不舒服。一般的家长更倾向于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向和阳光的一面,他们不愿意面对孩子真实的负面情绪。而作为一个孩子,他能够很清晰很形象地用一些词语来表达他的内在感受而不是非常冲动地把不舒服的情绪付之行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合情合理的情绪宣泄。毕竟现在某些学校还真的是停留在过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有感觉被压抑、被强迫,而没有感觉是被尊重、被理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有负面情绪,其实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针对这样的现象,家长越是禁止孩子的表达,他们的愤怒与压力就越会继续升级。所以说,与其压抑孩子的表达,还不如给予他们诉说的空间。陪伴与倾听会让孩子们感觉自己被理解。通过诉说,不舒服的情绪就得到释放,家长可以在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趁冷打铁”,给他们简短地说理。这样有助于他第二天以一种清新、快乐的感觉继续去到学校投入学习。这就像孩子很形象地形容――“大便”回到家,只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滋养,又可以变成新鲜的“蔬菜、沙拉和香肠”。

篇8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4、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5、物质不及口头赞赏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物质的奖励有时还不如一记微微的点头或口头称赞的效果来的好,口头的奖励或者肢体的肯定动作,会使孩子有一种备受认同的感受。要帮助孩子成长,发掘他们的优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赏是很有效的,但千万不可倚重于物质奖励。

6、学会和孩子谈心

很多家长每天披星戴月为生活而忙碌,很少有时间可以抽空与子女谈心,使孩子的忧愁和快乐都只能埋在自己心底。与孩子的谈心和沟通其实重质不重量,不在乎时间长短,最重要是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份贴心的关怀,与父母分享心底的苦与乐,从而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亲子间的互信。

7、让孩子当家作主

要让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民主的家庭气氛。家长应该尝试用开明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会议。有时,孩子的意见并不一定可行,但通过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有助孩子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最终明白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才达到的。让孩子当家作主,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8、家长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会不加辨别地将父母的言行或生活习惯照单全收。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大后,那些不良习惯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发展。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还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则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还可能埋下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篇9

地点:超市

情景: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接好乐乐后,一起去超市买菜

乐乐:“今天我们班的明明摔了一跤,都哭了。”

妈妈:“哦,你没摔倒吧?”(一边挑选乐乐爱吃的西兰花一边回答)

乐乐:“没有,他有一个很大的伤口,流血了。老师带着他去找医生了……”

妈妈:“知道了,那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还没说完,妈妈就打断了孩子的话)

乐乐:“什么也没学,我不跟你说了。”

问题出在哪?

稍不注意,家长就可能没领会孩子的意思

显然妈妈没有认真听孩子讲话,继而没有听懂孩子的意思,她的忽视导致孩子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孩子都有特别想和家长分享某件事的时刻,只是在家长听来似乎有些鸡毛蒜皮、不着边际,如果再加上孩子说的时候家长手头上正忙着,那沟通就更不顺畅了。就像案例中,在妈妈看来“只要乐乐没摔跤,这个话题就结束了”;而在乐乐看来,班上有小朋友摔跤是一件大事,因为“明明哭了、流血了”。乐乐的情绪需要得到安慰,他觉得有必要告诉妈妈,如果妈妈能对乐乐提出的话题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亲子间的交流就不会中断了。

怎么做更好?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孩子说话时,家长认真倾听。你也许会说,每天下班回家,有多少事要忙,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光听孩子说吧?其实,你也知道即使手头上有事在忙,只需分配一部分注意力就足以听清孩子说的了,关键是你有没有听进去。

耐心地听,真心关注孩子所关注的。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若时不时地回应“哦,这样呀”,“嗯,原来如此呀”(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会说得更起劲,慢慢地你就能领会他的意图。

第二法则:当孩子提示你“我说的都是我的感受”时,认同他的感受

地点:家中

情景:吃完饭,妈妈在收拾厨房,晨晨在一旁晃来晃去

晨晨:“我不喜欢王老师了。”

妈妈:“你怎么会不喜欢王老师呢?王老师不是对你很好吗?”

晨晨:“我就是不喜欢……”

妈妈:……

问题出在哪?

别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

这样的对话在家中随处可见,我们往往从自身的角度来否定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在说一个不太好的感受时。家长在和孩子互动时,往往采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而这种说教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本来想说的话也不说下去了。

怎么做更好呢?

认同孩子的感受

认同孩子的感受,也就是说也许你不同意孩子的说法,但先接受孩子此时此刻的感觉。例如晨晨,他说不喜欢王老师,那么妈妈应该先接受孩子的感受,顺从孩子的思路走,“哦,你不喜欢王老师呀,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吗?”孩子在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之后,才会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喜欢王老师的理由,这样你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三法则:当你想让孩子回答你时,要问“对”的问题

地点:放学回家路上

情景:妈妈和东东走在回家的路上

妈妈:“今天你在幼儿园都干什么了?”

东东:“没干什么。”

妈妈:“你们吃什么饭?”

东东:“不记得了。”

问题出在哪?

你问得太笼统了或话题提不起孩子的兴趣来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费尽力气后得到的却是寥寥数语。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需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是不是太笼统了?例如,当你问“都干了什么”时,孩子有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还不足让他去组织语言,所以他回答不出来;还有的家长喜欢问“你今天在幼儿园乖吗”,“乖”对孩子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是乖呢,孩子也不知道;而当你问“吃了什么饭”时,极有可能提不起孩子的兴趣来。

怎么做更好呢?

有针对性地问,具体地问

事实上,在你想问孩子时,你需要先做做功课,事先在孩子幼儿园的主题墙上获知孩子的在园安排和食谱。比如你已经知道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活动了,你可以问问他“今天你们在操场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对吗”,当孩子有兴趣说下去时,你要通过复述帮助他组织语言,“噢,先是这样,然后是……”,提高孩子完整地表述一件事情的能力。

第四法则:说得有趣又happy

地点:家中

情景:周末,亮亮在客厅玩积木,妈妈在一旁看着

妈妈:“亮亮,我们来看会儿英语光盘吧?”

亮亮毫不理会,继续玩积木。

妈妈:“那我们来说说今天上午你去英语兴趣班学了些什么吧。”

亮亮:“妈妈你好烦人啊。”

问题出在哪?

父母的关注点过于狭窄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呢?这就需要我们回顾一下和孩子的交流内容。你会惊异地发现,原来我们关注的往往都集中在孩子是否吃饱喝好、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是否听话等,这样的对话每天重复,哎呦,不被烦死才怪呢!上述情景中的妈妈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又有多少孩子喜欢这样的关怀呢?

篇10

用较高的声调引起宝宝的注意。

语速放慢,尽量发音准确,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单字。

强调或者重复说关键字。

如“这只小兔子白白的,乖乖的”。

用短句。

用短句子可帮助宝宝掌握语法,但这并不是说完全不用复合句。如果母亲经常使用“因为……所以”等复合句型,宝宝就能较快掌握这种句式。

重复宝宝的话。

重复宝宝的话,有助于让宝宝知道别人已经听懂了他说的话。把宝宝的话整理以后再重复一遍还可以加强他们的造句能力。比如宝宝说:“这是只小狗。”妈妈可以说:“对,这是只小狗,一只可爱的小狗。”

提示:儿语可能对幼儿语言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现为儿语会用专有名词替换代词。比如说:“宝宝想和妈妈出去玩吗?”而不说:“你想和妈妈出去玩吗?”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较慢掌握运用代词,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出现你我不分的情况。

教宝宝正确发音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很多。但爸爸妈妈们应该尽量从小教宝宝说普通话。这样做,不但比较“文明”,而且对宝宝日后上幼儿园和小学也有好处。一方面教师和同学容易听懂他讲的话,学习生活都会方便;另一方面儿童自己在学习中也可减少困难,还可以减少教师为儿童矫正发音所造成的麻烦。

多点耐心,避免急于求成。

开始学说话的宝宝听觉能力还很薄弱,不能辨别声音中的细小差别。同时,他们发音的生理机制也不十分协调。年轻的爸爸妈妈在教儿童说话时,千万不能着急。

让宝宝的发音响亮一些。

响亮的发音是自信的表现,家长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注意训练孩子说话的声音。一些游戏,如搓拳搔痒、跳跳跑跑等,会令宝宝发出自然的笑声,这有助健康并可提升宝宝的肺活量,所以,当家长的最好不要严厉地禁止宝宝的尽情叫喊。

耐心纠正口齿不清。

如果发现宝宝咬字不清,家长千万不能粗暴训斥宝宝,而应该多鼓励宝宝发音,并且耐心替宝宝重复难以正确发音的的字眼。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宝宝张大口腔,来回重复扣齿等方法,帮助宝宝灵活吐字。

抓住语言发展最佳时期。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一定要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据研究,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这个时间,儿童学习说话很容易,而4~5岁则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这时儿童对阅读识字最敏感。

先教动词和名词。

教儿童说话与识字,要先教与孩子的游戏、生活相联系的实物的名词与儿童经常重复的动词。

多教简单押韵的儿歌与诗歌。

尽量利用儿歌和诗歌押韵的特点,教孩子背诵简单的儿歌与诗歌,复述简单故事。这样做,可以加深子的记忆,并使孩子学会欣赏汉语优美的韵律。

抓住时机多和孩子说话。

不管是在公园、家里还是马路上,只要有机会,就多和孩子说话,比如读广告牌、公共汽车站牌等。在马路上,看见

孩子对某辆汽车发生兴趣,当妈妈的就可以指着车对孩子说:“宝宝,跟妈妈说,这辆红色的车真漂亮,它开起来好快。”

让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儿童3岁开始上幼儿园后,家长应该有意识鼓励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多与小朋友交流,增加词汇量。

鼓励孩子朗诵或讲故事甚至演讲。

鼓励3岁以上的孩子朗诵、讲故事或演讲,既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信,但需要注意正确发音。

说话表情要生动。

生动的表情、优美的语调,可以使孩子学到完美而丰富的语言;反之,如果家长说话时表情呆板,语调有气无力,必然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小贴士:如何判断孩子语言发展是否正常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警惕儿童语言是否发展正常,及早送诊。

0-3个月

对婴儿说话或者轻柔地重复他发出的声音,他并无反应。

4-6个月

对于“不”字或突然转变的语气没有反应,不会四处张望寻找门铃之类的声音来源,不会牙牙学语地发出“P”、“b”和“m”等与说话相近的声音。

7-12个月

不认识常用物件的名称,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不会模仿声音,不会用哭叫以外的声音唤起大人的注意。

1-2岁

不能在书中找出你所指的图像,或者不明白简单的问话,如:“你的熊宝宝在哪儿?”

2-3岁

不懂语义的区别,如不能区分“上面”和“下面”的不同含义,不能执行两个连续的指示,如“请把瓶子捡起来给我”,也不能把两个或三个词连起来用,如“宝宝要下楼去玩”,或者说不出简单的物件名称。

篇11

6岁的YY拒绝去夏令营,还出现严重的对立情绪:大人提都不许提这事儿,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一筹莫展,达人出现――FBI前首席人质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出场了。

克里斯给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用解救人质的谈判技巧,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

两件事本来就有共通之处:我们都知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无理要求;作为谈判专家,一样不能满足劫持人质的极端分子所有要求。因此,FBI在解救人质时,经常使用一些简单且有效的“谈判原则”。

克里斯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能运用上这些原则。毕竟这些技巧专治各种不服,比如夫妻斗嘴,比如婆媳矛盾,当然也包括亲子对立。

“尽情说,我很想倾听”

这个原则,很多父母都懂,做起来往往出错。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脱口而出的那些话,多数会使谈判开局不利。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特点――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否定。

例如孩子说:“你不了解我!”父母通常立刻说:“谁说我不了解你?我很理解你!”

或者孩子说:“你不替我着想!”父母通常立刻反g:“我绝对处处为你着想!”

父母以为是在为自己辩解,其实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而自己浑然不觉。

谈判专家建议:第一步,以听为主。

父母在聆听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更不要试图去反驳他们的观点。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切记,我们是要跟孩子谈问题,进而去解决,而不是想跟他们吵架。

“请相信,你的感受我看在眼里”

怎么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呢?对孩子一遍遍地说“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真的明白你的感受”,这样对吗?

恭喜你,答错了!

永远不要说这类话,因为它们通常会引起孩子的瞬间反驳:“不,你不明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接下来谈话只能终止――谁愿意跟一个“不友好”的对象讨论?

谈判专家建议:复述孩子的话。

克里斯提出了一个人人都能做到的简单办法:复述。

先复述孩子觉得重要的内容,再复述次要的内容。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已经听到他的诉求了,而且似乎站在他的立场上了。

有些父母疑惑了:如果孩子说的话不可理喻,甚至无理取闹,怎么办?

瞧,这就是问题所在。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的“悲惨世界”里,唯一的目的是情感宣泄,而你已经连跳几步,想到了“如何实践、如何制止、如何教育”的问题上去,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呀!

谈判专家补充建议:不评价,才能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机会。

克里斯说,这个阶段父母的复述,只需让孩子明白“爸妈理解我的感受”;它并不代表你同意孩子所说的话,所以也无需判断诉求是否正确。我们自己在发火时,也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孩子也一样,一旦觉得他的想法被你否定、忽略,肯定不利于谈判。这时父母急于提出意见,一定程度上是在威胁孩子的自,所以孩子会潜意识地去抵制。

但如果先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说完,他们会更容易配合。

“你看上去很难过”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给感觉贴“标签”,有助于大脑冷静下来;但“标签”和“评价”的定义不同,许多家长却模糊了。

对于一个因为输了象棋大哭不已、闹着重来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讲理!”

这不是标签,这是评价。

假如说:“你很不甘心,因为差一点就赢了!突然转折的失败实在让人太难接受了,换我也会想大哭一场的。”

这才是标签,带着接纳、包容、共情的标签。

谈判专家建议:标签只描述事实,不做人格评价。

对一个生气的孩子说:“你看上去很生气或不开心。”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一秒钟就拉近了关系,因为他感受到你在观察他,并且试图走近关怀。

又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受到了伤害”或者“我知道这种事不公平”,而不要说:“你不需要这样做或想”。标签除了“不要评价”,还包括“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想我怎么做”

经过上述3步,大多数孩子的情绪会稳定下来。当他们停止哭闹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提问题了。

但在这一步,父母也常出错。他们惯用的错误语气通常为:“那我这样做行不行?”“假如我答应你怎样怎样了,你就要如何如何!”

看这退而求和的语气,充满“我大度,你无理”的姿态,无一例外在给孩子增添说“不”的冲动――孩子也是要尊严的,胜之不武,会让他觉得受到侮辱。

谈判专家建议:不要主动提条件,把这个球,抛回给孩子。

推荐的提问句式为:“你想我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出,孩子通常会停止痛诉,转而开始思考。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对立情绪会消减,焦虑感会缓解,因为这一刻,孩子终于不觉得自受到威胁了。

但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非常无理,那怎么办?立刻说“不行”,然后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要求是“无理”的?好不容易才从僵局里走出来,这样一来不是前功尽弃了?

篇12

有人认为,家长这样的话是对孩子的激励,想让孩子拿出更多的勇气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反的,也有人认为,家长的这些话实质上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还真不小。如果长期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也许在孩子心中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我不是XX对手”、“我永远超不过XX”、“我是没用的”。

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吗?这样做有效果吗?

这种做法当然不对了。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因为对自己的孩子爱的深,要求就更严格,期望就更大。但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更不能揠苗助长,特别是后者。

有一位同学自嘲的说过:“我有一个宿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人家所有功课都是全校第一,星期天从不出门,棋琴书画,样样精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