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习法语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知识和控制教学进程,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差。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将学会。据此,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提问、小组讨论、质疑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参与解决一些问题,则必将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这种参与教学模式中,若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模式则费时费力,且组织不当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首课目标定位
每学期和每章的第一堂课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细化成可以操作的翔实目标,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心理定位,了解章节的基本轮廓,知道学什么和学习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奠定本学期或本章的基调。
一方面,在学期初的第一节课通过“绪论”讲述,运用科学家有趣的典故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古代的炼金术、炼丹术,近代的拉瓦锡、道尔顿等,用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科学的精神感染学生。在引用化学史料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取与学科基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史料;②注重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能任意添加或编造。例如介绍化学史上“最贵的实验”,讲述英国化学家戴维和其助手法拉第由于受到贵族公爵的嘲弄,决定戏弄其一番,他们在强烈的阳光下用放大镜聚焦,使一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公爵打赌失败而后悔莫及。学生定会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深深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与实用。
另一方面,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提出要解决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交代好学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及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尤其讲清楚学生的参与方式,如查阅资料、口头提问、小组讨论、提交小结等,明确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学目的的引入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乙醇》首堂课可以从生活化引出问题:①列举生活中的各种酒类;②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③交警吹气查酒驾的原理是什么?④酒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⑤假酒为什么使人中毒?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引出乙醇的结构与性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意识
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为保持心理平衡,需维持自己的观念和信念的一致,当出现与原有观念或信念不一致的地方,就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意识便油然而生,人们就会力求改变自己的观念以使认知协调。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消除存在的困惑,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区”实施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课堂教学效率定会提高。
1.生活化引出问题
例如在“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疑:水可以灭火,你相信水可以生火吗?有没有同学见到过水可以起火?学生对这种违背生活常理的设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把少量过氧化钠用适量的棉花包住,放在石棉网上,让一个学生在棉花团上部滴加少量水,过一会儿棉花团猛烈燃烧,整个过程紧张而刺激,学生立即对这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立即展开高效的教学活动,引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心灵冲击大,课堂气氛沉闷。
2.对比归纳解决问题
每个人有自己固有的认知结构,碰到新知识时,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有效的学习应使旧知识最大限度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同时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的新知识才比较巩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展开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如教学蛋白质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毛线和腈纶线的鉴别方法――灼烧,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后剩余灰用手搓,能变粉末的是毛线;燃烧时有黑烟,余灰呈现硬结的是腈纶;在教学淀粉、纤维素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对比研究“真假粉丝”,把粉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能够点燃的粉丝掺杂有机物,食用后对身体有害;未掺假的粉丝点燃只会产生气泡。又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时,前23号元素介绍完后,让学生写一下第24号元素和第29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大多数学生会按原有认知结构写成3d■S■、3d■S■,这时给出正确答案3d■S■、3d■■S■,学生就会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产生为什么这样写的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运用讨论、自学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归纳出规则。如此学生参与、对比、实验、归纳的教学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三、任务驱动参与问题
任务驱动的课堂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普通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比较分散,信息量大,涵盖面较广,按部就班的教学任务往往使学生不得要领,收获不大,而有选择地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比如有机化学中“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选择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乳酸作为探究对象,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设计出流程实现对乳酸组成和结构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质疑、归纳、投影演示的方式确定出几条不同的设计流程,最后教师归纳出最佳路线,投影出让学生对照:
这种任务型的自主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让我学”转变成主动地“我要学”。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流程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养成课后个别参与习惯
学在不同条件的个人身上所得到的只能是参差不齐的发展水平,学生本身的差异导致学习成绩的不同。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公平,除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和发展机会外,还应区别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质疑,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辅导,一方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给他们加压,消除惰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个别参与通常在课后辅导时进行,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每次由2―5名学生参与,向他们提出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轻松、活泼、互助的氛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解决学科问题的同时,可以涉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绪,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化学必修1中碰到的“物质的量”被认为是高中学生分化的第一道分水岭,许多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后就放弃化学,因此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计成卡片的形式按顺序如下:
①1molH■SO■的质量为?摇?摇?摇 ?摇?摇?摇克。
②2molH■SO■的摩尔质量为?摇 ?摇?摇?摇?摇?摇克・摩尔■。
③1molH■SO■中的分子数为?摇?摇?摇?摇?摇?摇个,氧原子数为?摇?摇 ?摇?摇?摇?摇个。
④3.6gH■O的物质的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摩尔。
⑤原子数为6.02×10■■个的O■,分子数为个,质量为?摇?摇?摇?摇 ?摇?摇克。
⑥含有3.01×10■■个OH■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克。
⑦含1.204×10■■个氢原子数的CH■,其质量为克。
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说:“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方式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提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取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地给学生强调所谓的考点、重点,让他们死记硬背,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造成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即交流,交流即对话,交流即参与,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育精神。对学生而言,教与学主置的互换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浪费时间,而是传授知识、自我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质疑、多发问,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转变以前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大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在认知中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境。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时候,每个实验都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预测结果,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等到实验完成了,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预测结果无论正确与否,学生都能记忆深刻。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这几个问题:1、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所有问题都讲出来,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提。2、发现和提出问题时,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错误倾向,使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
三、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前沿,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可以说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起争论,教师可以顺势用化学知识来做解释。如结合图片,让学生讨论巩义市浮戏山雪花洞的溶洞是在怎么形成的?这时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加以解释,这是难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之间互相转化形成的。另外,结合生活中水壶里边的水垢,讲解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壶和锅炉里能形成水垢,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并且提出水的硬度高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通过这一番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对碳酸钙与碳酸氢钙间转化这一知识印象更深刻。还有利用目前很热门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温室效应的原理、臭氧层空洞、汽车尾气、土壤改良等问题,学生听说过,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举出这些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认知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接受知识65%。因此,感官认知比抽象的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可以模拟原子、原子团、分子等的结构和变化机理,使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例如,在讲共价键的时候,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还有在化学上有些静态生产过程不能被学生理解,如接触法制硫酸这个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仿真来将分散、孤立的设备连接成完整的系统设备,将静态的生产流程变为动态的生产过程,并将各个环节进行局部放大和反复演示,这样学生对各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就都能明白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实验失败。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实验,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试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资源,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挑战。中职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提高用教育理论指导和反思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丰富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上接第387页) 掌握英语词汇搭配,从而掌握地道的英语语言。
参考文献
[1]卫乃兴.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1-1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08-01
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主体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如果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心不在焉;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生的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心理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对接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体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技能就表现得越出色、越新,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评价学生
1.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新知识出现的脚步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没有人能跟得上它。” 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现在花许多精力研究一节课怎么上好,但许多时候“这节课怎么上好”变成了一件与学生无关的事,即教师面对谁都这样教学。但是,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学科,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取得成就的重要标志,所以最好的课不仅仅是符合一切教学原则的课、专家认同的课,更应当是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课。学生群体有共性的特征,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实施激励文化,每天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坚持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坚持每天对学生微笑一次;坚持每天对学生说一句鼓励的话。鼓励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提高。
2. 运用换位教学法激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换位教学法。它是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途径。让学生当“老师”,教师由一个居高临下、交际距离较远的教师“演员”变成多个形象各异、平等亲近的学生“演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新鲜感和吸引力,因而学会聚精会神地关注学生“老师”讲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加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有利于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当“老师”,为上讲台的学生“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现实舞台,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大多数没有上讲台的学生,看到同学上讲台,就产生上讲台讲课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给他们提供机会,就能为他们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丰富校本课程
1. 人本化英语
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对人的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每个人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潜能,推进素质教育,恰恰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这也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
兴趣是英语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的有效激励。兴趣可以推动人们积极地学习,是决定英语学习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兴趣能够影响人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态度和毅力。为了使英语教学更有效、有益和有趣,英语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和学习动机。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使用一些先进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英语教学技术在课堂上。
一、英语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
目前,国家有关英语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和目标已经颁布并实施。目的就是加快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把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放在教学实践中的首要地位。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1.教师情况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关注很少。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和讲解语言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而不是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去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减少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
2.学生情况
在英语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保持沉默,表现的像是观众。他们很少说英语或自愿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有的学生甚至睡着了。似乎学生们并不重视英语课的学习。学生们的这种不参与英语学习的消极行为归结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学生由于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不抱期望。
三、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为了培养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教授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着手,给出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构成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在这些方面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1.教授语音的技巧
好的发音是社会交往、公开演讲和教学等的基础。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发音。一些教学技巧应该被采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 问答技巧的应用
利用问答技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新的教学内容上。这方面需要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找出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点,通过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积极地思考。如果教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不用教师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② 采用动作教学法
动作教学法在语音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师演示如何通过发音器官的运动来发出声音,例如:嘴巴的形状、舌头的运动和肌肉的紧绷状态等。用手势比划单词的重读音节,在练习押韵的时候打拍子,并用手势演示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要在学生听到他的音调上升和下降的同时,看到他做出的手势。
③ 使用录音机
大量的调查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学习发音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在他们学习新的声音、重音或者语调模式前,他们必须先认真、准确地听,然后大声模仿练习。因此,录音机是教师和学生在练习听力时的一个最佳选择。
采用直观教学法
④ 学生经常受他们所看到的事物所吸引,例如:图片、图像或图表。如果借助这些直观的辅助方法,他们会对看到的事物引起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运用大脑去探索事物,以便更好地了解。因此,英语教师课前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准备大量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
应用歌曲
⑤ 一些枯燥的英语材料很难被记住,但如果把它们编成各种歌曲或者歌谣,则会很容易被记住。因为歌曲和歌谣很容易说或唱,并且朗朗上口,经常是不知不觉地被说出。采用这种方法要比机械记忆有效很多,并且记忆的时间更长。
2.以学生为中心的词汇教学技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变得更强。
① 角色转换法
这种方法意味着学生要转变他们的角色,从原来的学习被动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将会充当老师的角色,把词汇教给其他人。通常,我们读、看、听、做某样事情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感兴趣,或者至少我们认为我们对这件事感兴趣,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和学习。如果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生肯定愿意学。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他们会尽力做足够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组织教学方面会很下力气。因此,听课的学生也会感到非常新鲜和有趣,他们也会更加的仔细听讲。如果我们经常让学生扮演老师,学生必定会首先细细研究,然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对他们所教授的词汇非常熟练,他们会用尽各种手段来获取相关的知识。在这样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会越来越强烈。同时,枯燥的词汇教学也一定会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
② 图示法
在教授词汇的时候,图片、图表或者动态影像等都可以成为教师使用的辅助教具。这种方法尤其可以用于教授一系列意思上非常相近的词汇中。这种方法对初学者尤其有效。
③角色扮演
这种方法被用来建造模拟场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假装他们在一个特定场合,例如:机场、电话交谈中或组织学生一起想像一个虚拟的聚会等。在虚拟情景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当做场景中的人物,尽可能多地运用日常习惯用语,少用书面语,不要总对语言中的语法正确与否斤斤计较。
3.利用歌曲、诗歌教授语法
歌曲和诗歌是一种最吸引人的、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资源,可以轻松地被用在英语课堂上。歌曲和诗歌是宝贵的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培养学生在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①歌曲
歌曲为常规的英语教学课堂活动提供了变化,歌曲可以被用来教授各种语言知识,例如:句型、词汇、语音、节奏、形容词、副词等。通过歌曲学习英语语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无压力的氛围。学生在正式的英语课堂环境中经常会表现紧张。歌曲的用词通俗易懂、语法灵活,非常接近口语,通过歌曲学习语法技巧更具有现实意义。
②诗歌
由于诗歌是经常被谈论、重复、处理和思考的,它在联系特定的语法结构方面充当一个有效的工具的作用。通过重复和思考诗歌,语法结构变得更加深刻地内化。在选择诗歌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诗歌中语法结构的现实可用性和实践价值,然后是学生的年龄以及对诗歌的接受程度。其次,还要考虑诗歌所反映的主题、长度和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契合度。由于每堂课主题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过于严格地从头到尾选择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活动。然而,把诗歌应用于初学者的英语教学中不是很有用的。
歌曲、诗歌、游戏和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活动的教学方法已经阐明。优点和关键点已被解释。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通过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更加有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喜欢的东西和不喜欢的东西,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英语教师要熟练掌握把技巧和资源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教学也是一门发展中的艺术,它需要创新和创意来丰富其有效性。英语教师必须毫不犹豫地在课堂中使用这些技巧和资源。这些技巧和资源可以辅助英语教学,同时在激励学生学习英语方面也提供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
最后,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刻苦研究、精心备课,通过教学实践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更有效率的英语教学方法,进一步掌握教学技巧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Celce-Murcia,M.&Hilles, Techniques and resouces in teaching gramma[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JoMcDonough,Steven Mcdonough.,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紧密结合普法规划,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尚法律的观念,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广开教育渠道,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坚持课堂主渠道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普法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1、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特点,以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治安管理条例》、《校长行为规范》及依法治校的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规范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2、教师。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学法考试等形式,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及依法执教水平。
3、学生。以学习《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条例》、《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等教育内容为重点。学校将
广泛开展以课堂教育、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模拟法庭、板报、校报、主题班会、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守法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当前“多媒体优化组合”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在变革传统的注重知识灌输的封闭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通过直观的场景设计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故事描述、遣词造句、分组竞赛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更进一步地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多媒体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趣味、科学地导入课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就可决定这节课的优质与否。英语课的导入应在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音像功能,且操作快捷方便、图文并茂、容量大、节省时间,利用它可增加导入知识的科学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英语教学是一种情境的创造,通过创造出活泼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与教师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新课呈现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英语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1.多媒体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多媒体的先进性、直观性能调动学生的观察,让他们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一些词汇,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巩固单词的用法。这些通过多媒体,可更加快速的呈现,答案的显示也一目了然,既清楚又生动,避免了学生光靠听讲所出现的辨识上的错误。
2.多媒体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法教学向来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光是照本宣科的语法教学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复杂的语法原则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语法教学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化解语法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比如,在讲解时态语态时,可先呈现一些图片:“The mother is taking care of the baby. The baby is being taken care of by the mother.”由此引入主动以及被动语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又如在讲解名词性从句时,可通过划线、圈出关键词等呈现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始终注意力集中在屏幕讲解上。多媒体的呈现使得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他们将语法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
(三)多媒体运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方面的探索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同时使用的效果必然要比单一的感官学习更佳。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多媒体所呈现的形象生动的图像及声音,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感官,使得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创造更为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牛津版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音频视频素材,每篇“Reading”以及“Project”都附有声像材料及Mp3音频。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播放视频还是音频材料,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中明确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学生既要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又要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多媒体可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大意,更加直接的呈现文章的主题。从而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归纳大意、概括主旨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了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大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也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参与其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多媒体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快节奏,构建了高效和谐探究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现实意义发展趋势[J].计算机世界,1996,(11).
学生对英语有一种新鲜、好奇及想要学习的欲望,而这些积极向上的情绪都是由一定的兴趣决定的。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具体做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情绪控制,激发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兴趣
教育学家列符赞可夫认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精神振奋,思想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相反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而不是令人恐惧的艰巨任务。
例如在学习十二个月份时,我就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做出不同颜色的单词卡片,结合黑板上画出的“polly”,导出新课并出示卡片。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还有“The four seasons of the year”也是如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四季的美丽,并结合四季特征的音乐录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特点,这样就使死的知识变得活了起来,也使学生从单调乏味的重复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二、利用课堂交际,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积极推进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兴趣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达到了一种刺激学生感官――带动机械――内容替换操练――理解选用操练――自由谈话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有关乘车方式的内容时,在进行了必要的集中学习之后,我们找三个同学到前面表演:A: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B:I go to school by bike .(做动作)A(指B问C):How does he (she) go to school ? C:He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做动作)。经反复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句型特点之后,再安排学生离开座位去询问随堂听课教师的乘车方式。这样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动耳、动脑、动手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使每个人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通过形象鲜明的具体刺激物或通过相应的行为和动作所产生的直觉来进行思维,在学习有关衣物的知识时,我从家里拿来了平时穿的衣裙等作为教具,同时还特意安排离家比较近的同学回家取来晾衣绳。上课时,我先拿出晾衣绳来教“line”这个词。同学们都笑了,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了起来。然后我把衣服一一拿出来教这些单词:我先举起我常穿的毛衣问:“What's this ?”学生一起回答:“It's a sweater .”我又拿出衬衣说:“It's a shirt .”……这样,不用做任何解释,不必借助母语,学生很容易地区别开“sweater”与“shirt”的词意。之后,我又用卡片写出衣服的相应名称并把这些衣服放上衣架,挂在晾衣绳上,边说边板书:“Look at the clothes,they are on the line”这样既教学了本课的句子,又教了“clothes”和“line”这两个词。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物互相讨论。这样,就使学生“心”临其境,进入角色,给他们的思维提供了活的源泉,从而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为他们感知和理解新的语言带来情绪色彩。
四、利用游戏教学,缓解学生疲劳,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知道,儿童在放松,得到鼓励和开心快乐的心境下学习收获最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为他们创设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这样,既符合儿童爱玩好强的个性特点,又是对学生因反复练习同一内容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一种有效调节手段。
如在学习有关“swim、fly、jump、run”等行为动词时,我就将游戏引入教学:在学生听清楚读音后,要求学生边说边模仿老师做出相应的动作,经过全班有兴趣的练习后,再分小组以“打擂台”的形式继续练习:请一位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位同学根据屏幕上打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做出相应的动作,由背对黑板的同学立即猜测并大声说出英文,并请其他同学做评委。在活动中,发令的同学由快到慢,做动作的同学节奏逐渐加快,说的同学若出错则另换同组一人,在相同的时间内,更换人数少的一方为获胜队,每人获得一枚表示奖励的小粘贴画。
在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又说又听又做动作,充分调动自己的身心器官参与学习,不但忘却了疲劳,甚至课后还情绪高涨,盼着下一课的到来。这样的英语课对他们而言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具有疑惑力的。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育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影响,各自不能独立存在.教不能偏离学,学是教的最终目的.教师不能在脱离学生学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我国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化学课中,教师都片面重视教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突出教师“教”的过程.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需要科学的指导,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预习、听讲、做作业、复习、接受检测等多个环节,如果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处出现了问题,教学效果都不会良好,甚至削弱学生的自信心.长时间之后,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甚者,会造成学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处地方.教师要悉心教给学生每一处学习环节中的学习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就能够利用丙酮和乒乓球来制作粘合剂,也能够明白明矾在制作油条时的作用,这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进而会大大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教师向学生教授学习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会学.当前情况下,很多学生其实并不懂得如何学习,他们往往在课堂上机械地抄写笔记,殊不知,这并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面对这样的情景,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绝对不等同于在课堂上听课、做笔记,课下做作业,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前提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是相同的,可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同,对成绩出色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能够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后进生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连上课听讲也是漫无目的地“瞎听”.善于学习的学生能够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在听讲的时候能够随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所以提出问题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合作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逐一进行分析,力争使学生彻底搞懂.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适时提出合理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三、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首先要设法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来传授化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法指导,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关于化学中基本概念的记忆不能使用机械背诵的方法,而是首先要理解概念,然后还要弄懂概念的内涵,这样才能记得牢.当我们学习酸碱盐这节内容时,需要判断硫酸钡、硫酸、碳酸钙以及三氧化硫这几种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的范畴.这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用电解质的概念来衡量这些物质的特性.比如,尽管硫酸钡在水中呈溶解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它熔化成液体之后却能够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硫酸呈熔化状态时不属于导体,可是溶解在水里的时候却能导电,因此属于电解质;碳酸钙溶解在水中时不导电,可是碳酸钙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应该划入电解质的范围;三氧化硫呈熔化状态时不导电,在水中溶解时能够导电,但这是离子作用的结果,因此三氧化硫不属于电解质.化学中物质的基本属性与概念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这一科目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还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教师也需要大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玉莲.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探析[J].才智,2011(21).
好课要从头开始。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情境,让他们在倍感新鲜好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感思。利用导入的引人入胜功效,给学生更多自我阅读、主动搜集、积极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带着激情和兴趣主动走进教材、走进文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主动予以描述。这样一方面能活化课程教材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增强课堂的诱惑力。另一方面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自我补充和展示的机会,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
一、妙用多媒体创境,感受身临其境
多媒体导入能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独特体验。作为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能使得课程教学资源不再静止不动,而是在声、动、形一体化的展示中获得动感。利用多媒体导入,能让学生在充满神奇和新鲜的认知中感悟更多的不一样。
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让学生产生似曾相识的认同之感。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学中,围绕“The beautiful and colorful school life in the UK”,教师不妨搜集现代英国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从作息时间、课程选择、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认知阅读素材内容,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知。通过动漫展示的形式,围绕“The different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China”,让学生在眼观、耳听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价值的阅读素材,调动他们研读的激情和兴趣。在学生打开思维后,趁机引导学生就“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chool life in the UK?”进行主动沟通,让他们带着好奇探读文本素材。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资源时应在了解学生关注要点的基础上多给他们找出丰富的素材资源,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情景,帮助他们深化感悟。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鼓励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产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多媒体导入应该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借助课堂演讲,直观展现主题
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生本主义理念下的人文教育内涵。引导学生课前就相关主题进行演讲,帮助他们深化认识教学内容。课前可以让学生围绕课程教学主题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素材,以帮助他们在演讲中强化认知,丰富认知思维感悟,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关注学生的预学探知,让学生带着主题互动展现,有利于增强其学习动力。如,在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的“Reading Advertisements”教学中,结合“Reading A”中的问题,建议学生运用互联网和报纸杂志等,围绕“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advertisements?”和“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advertisements”等作主题演讲,让其他同学在聆听演讲的过程中触发思维灵感,让他们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主题的基础上开阔视野,增强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主题演讲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尝试,让他们在主动筛选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感知。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搜集整理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发现相关素材的基础上主动整合,形成一定的整体感知。通过直奔主题导入教学,学生在仔细辨听和主动借鉴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认知。
三、追踪热点时事,延伸课堂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热点时事延伸课堂主题,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相关事件中找出相应的学习素材,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强化认知。借助时事追踪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找出相关素材的过程中获得深刻感知。
热点时事的运用,让开放教学模式能主动和教材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思维。如在模块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导入中,不妨利用当今较为流行的传统文明文化,运用图片展示“the beautiful view of Loulan 2,000 years ago”,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探学的激情。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lost civilizations?”这一问题认真思考总结,让他们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寻机会。
适当发散授课内容要点,让学生在倍感英语学习就在身边的前提下多关注时事热点,给他们更多的自我探学机会。从时事的时效性和重点性出发,让学生多关心现实生活,帮助他们在主动接近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延伸学习触角,给他们更多的提示引导。
综前所述,运用多元化的导入丰富教学过程和资源,能在体现教学主题大意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自我尝试和主动适用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融进课堂,感受教材文本的精彩。以多媒体资源导入为起点,注重演讲展现、时事追踪等方式运用,能在丰富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感思、有所体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积累丰富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满足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中的乐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改赋予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有兴趣才能创新,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一、讲解化学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化学教育给学生以知识,化学史教育给学生以智慧”。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更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要求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化学史教育时机,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所以说,化学史是一部创建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材,例如,在讲授《元素周期表》时,向学生讲述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历史故事,同时介绍几种常见元素的发现历史,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小故事来进行课堂教学。如,讲授《氨气》时,讲述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提问:①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②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二、巧设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设置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在高中阶段进行化学教学时,可以把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化学角度来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化学,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种生产生活现象引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的意向和情绪。青少年的兴趣十分广泛,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课堂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参与实际的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就稍显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因为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活动中,学生又动手又动脑,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遇到问题和困难,想办法解决和克服。这样的科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与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另外,科技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不仅是智育的好形式,也是德育的好课堂。通过共同完成某一次具体任务,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五、进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提升科学素养。学生学会了用科学方法去观察自然、社会、生产和生活现象,联系学科知识进行解释、验证。积极探索课堂外的现象和事物,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既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探究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因其手段的先进和功能的多样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时,我在同学们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利用一段Flas,用多媒体显示各种有机物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充分展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同学们学起来也就不觉得太难了。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时,我利用带有游戏性质的课件,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会发动一些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的同学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讨论课件的制作。这样一来,一是我们做出的课件可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效果也更好;二是学生为了做好课件,至少也要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这样,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会对化学科的学习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认识到,教育观念的改变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搞好教育的关键。只有在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多做“有心人”,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好地维护、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绪言课是化学教师与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教学交流,第一节课的印象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一节课的效果也将决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喜欢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教师。
绪言课我精心设计,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将化学的神奇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空瓶生烟”、“清水变牛奶”和“会跳舞的鸡蛋”等演示实验。课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谈一谈你对第一节化学课的印象。学生在作业中写道:“我觉得化学是一个神秘学科,像玩魔术一样。化学实验十分有趣,有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
兴趣是成功的前奏。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来说,绪言课的关键是留给他们良好的第一印象,吸引他们喜欢化学,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设计教学情景,最根本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在探究情景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成了我设计教学情景的关键。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内容时,我将演示试验改成探究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不限制他们,留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首先了解学生想探究二氧化碳那些性质,然后师生一起确定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与交流,通过协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归纳出实验结果。因此,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创新等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当学生向装有两只高低不同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他们感到神奇,第一次感到气体还能像液体一样倾倒。有的组失败了,有的组成功了。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在烧杯的哪一侧倾倒二氧化碳?倾倒的速度如何?玻璃片如何抽取?经过思考找出试验的正确操作方法。 紧接着,教师又问,若将桌上燃着的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罩上烧杯,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预测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熄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时教师不是纠正学生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由实验现象引起的悬念,让学生既兴奋又兴趣,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科知识迁移到化学中来,提高了探究兴趣。
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以前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总是先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或者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带进教室,当场制取二氧化碳后,再分别介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切入口。上课时,我打开一瓶学生喜欢喝的可乐饮料,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一瓶可乐不仅解决了二氧化碳的来源问题,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在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的性质时,指导学生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三分之一时,用力振荡,不久矿泉水瓶被自动压瘪。初中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感到新奇和兴奋。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三、调整复习课的形式,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久,复习课也是重要的一环。我采用了两种策略:其一,延长新课授课时间,缩短复习时间。在授新课时,注意阶段性复习。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后,由于学生参与了课堂讨论、学生实验等,使每章节的课时增加了,学生掌握的知识牢固了。其二,复习课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