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低头族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低头族调查报告

篇1

长沙市清水塘三小六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们成立了一些课题调研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主题,进行调查,采访,收集数据,拟写调查报告

他们还召开了一次主题分享会,把自己的成果做成PPT,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发现。

表格里,满满都是爱

“快去睡觉!”

这四个字是不是很耳熟?爸爸妈妈总是催我们去睡觉。他们自己的作息习惯怎么样?

哈哈哈,这可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黄雅婷和宋序进选择做“家庭成员作息时间调查”。

宋序进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做了一个表格,整整齐齐地记录了全家人三天的作息时间。

他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爸爸每天工作很忙,总是凌晨才睡觉,精神不好,没有时间陪我,建议要早睡早起,尽量午休。

妈妈作息时间规律,每天还跳舞,精神很好,是我们的榜样。

我上学时能正常作息,一到放假时间就有点乱了,晚上不想睡。熬夜后,第二天精神不好。

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列出来才知道每天休息得这么少。宋序进和爸爸约定,以后要调整作息,争取早睡早起。

黄雅婷每天都睡得很早,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睡的。在做家庭成员作息调查表时,她惊讶地发现,爸爸妈妈每天的平均休息时间只有6个小时!他们晚睡的根本原因是,要看店。等夜深人静,没有顾客了,他们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休息。

她想出了一个“妙计”。

一天晚上,她搬了一个凳子坐到店门口,一有客人来,她就装作很惋惜地说:“对不起,今天不营业了,请您明天来吧。”

这个“没有客人的奇怪晚上”,爸爸妈妈的休息时间比平常延长了。

第二天晚上,她又故伎重演。可是有一位“麻烦的客人”看到里面亮着灯,一定要进去店里。她沮丧地坐在门口。爸爸走过来,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催她赶紧回家睡觉。

看来这个“妙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S雅婷看着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心里有心酸,也有感动。也许这一次调研行动并不会带来很多改变,但是她懂得了爸爸妈妈的劳累和生活的艰辛。

她决定要做更懂事,更有力量的自己,不让辛勤的爸爸妈妈为自己操心。

书虫们,看过来

书,是一扇打开视野的窗。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喜欢阅读,有问题吗?

假如你不会选择好书,假如你阅读的姿势不正确,就有问题!

陈籽馨和卢宇华带领10位同学,选择了“班级阅读情况调查”这个小主题。他们呈现的调查报告丰富多彩。有专业的图表,呈现同学们阅读的时长,阅读书籍的种类;有“偷拍”的不正确阅读姿势的照片;有“烂书大收集”――《公主出没请退让》……看这样的书会让人变傻!他们痛心疾首地把这些记录在调查报告中。

他们呈现的PPT里,有这样的建议:

1.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大多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看漫画和小说比较多,名著读得很少。

2.建议大家多阅读一些古典名著和科普类读物,提升写作水平,拓展知识面。

3.建议大家在阅读的同时,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护眼睛,防止视力下降,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的晴空!

历经艰辛做好的PPT,因为没有及时保存,竟然凭空消失了!大家又花了整整四个小时,才把调研报告重新呈现出来。

主题分享会上,看到这些图片,大家都沉默了。真没想到,爱阅读并不等于会阅读。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读好书,用正确的姿势享受阅读的乐趣。

保护好心灵的窗户

细心的张羽谆发现:学校里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一天,他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副稚气十足的样子,却戴着沉甸甸的眼镜。

他想知道这些同学是怎样近视的,有哪些克服近视的方法。他和伙伴们成立了“视力调查小组”。

他们请求老师的帮助,拿到了全班同学的视力登记册。经过严谨的分析,他们发现,班上的同学在三年级的时候视力下降比较快。

张羽谆采访了几位戴眼镜的同学。

“请问你是在几年级近视的?是怎么近视的?”

问题提出来,有的同学不太想回答,支支吾吾地说:“我呀!好像是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近视,好像是看电视和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说完,这个同学撒腿就跑,生怕被班主任听到这句话。

视力下降是由于看电视的缘故吗?张羽谆又采访了另外的一些同学。80%的同学都“坦白交代”,视力下降是玩手机造成的。

近视的性别比例中,男生比女生多。

采访对象中,有一位学霸,特别喜欢看书,而且一看就是很久,也不“中场休息”,现在也有点近视了。

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张羽谆和伙伴们拍摄了一组照片。照片显示,很多同学做眼保健操的手势和程序并不标准,这样完全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他们还请教了专业人士,对小朋友如何保护眼睛提出了很多建议。

这一次主题调研,张羽谆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不仅向伙伴们普及了爱护眼睛的知识,也给了自己很多有益的提醒。

篇2

此前,智联招聘曾一份针对全国28个主要城市白领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自身功能的加强,白领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其次为西安白领,为6.15个小时,其次为上海白领,5.45个小时。公关、营销等行业白领为了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心神不宁,怕漏掉客户重要的电话,也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另一项调查显示,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搭上港铁,环顾四周,十有八九都是低头玩手机、ipad。甚至在朋友聚餐、家人团聚的时候,仍有“低头族”忙于听音乐、查邮件、上社交网络、玩游戏,而懒得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香港人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手机就像缺胳膊少腿似得,浑身不自在。前不久,一个关于香港手机使用率的调查报告,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

朋友聚会,给大家当面交流提供了机会,可是手机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最终演变为“无言的结局”。朋友相见时气氛热烈,但是落座之后没过一会,就开始有人低头戳手机了。一开始大家还聊得很热络,但是上菜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当一张桌子上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时候,聚会的目的已经消失殆尽了,无怪乎有人曾经说想念没有手机的时代。

科技绑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是柄双刃剑,这是无需重申的常识。手机普及后,已经从纯粹的通讯工具演变为能体现人某种价值的器物,苹果手机的风靡,与其说人们所追求的是某类新款的手机,不如说是在追赶技术时代的某种符号、潮流。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对人的绑架,使人养成了对工具的深度依赖。当然,手机依赖症也只是现代社会种种工具依赖症的缩影,现在很多人沉溺于电视节目,离开了键盘就不会写字,习惯了以车代步,人对技术的使用转变为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和能力则逐步丧失。

人有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手机中的社交网络使获取“自我实现”变得空前容易,发表个人观点、转发并评论、晒个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同时,窥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此外,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不停刷屏,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查看资讯更为便捷,亦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手机病”背后是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

在高节奏、加速度的社会运转节奏下,生活变成了适应,它是格式化了的,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某种既定流,上班、下班,上课、下课,单位、家庭,教室、寝室,这种失控的生活状态下,人的价值被削弱,存在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深切的迷茫使得人们转向对技术工具的依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嘈杂、紧张隔离。在自我建构的狭小空间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来找寻自我的价值,用玩手机、上网等低能耗方式获取宁静。现代人总是热衷于追逐流行,他们所追赶的,是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篇3

关键词:手机;新媒介;高中生;管理;德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3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新媒体,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对手机媒体进行深入研究,解决高中生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本文基于高中生手机用途视角,对手机新媒介进行哲学思考。

一、手机新媒介具有的特征

现在高中生所使用的多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随时性。虽然学校要求学生不把手机带进课堂,但有时很难杜绝。智能手机的随时性就在于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上网,浏览网上的各种内容,或玩一些手机游戏。这种随时性,导致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第二,随意性。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不经家长和教师审查,随意各种信息。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游戏泛滥,有时给涉世未深的高中生造成伤害。第三,中介性。智能手机作为新媒介是高中生进行信息搜集、情感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高中生接触不良信息的“中介”。调查显示,个别高中生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抢劫盗窃等不良社会行为,有些是通过手机网络“学习”到的。第四,被动接受信息性。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和网络管理的困难,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一些不法分子经常肆意不良信息,干扰高中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在心理上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五,置换性。智能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把任何信息发送出去,部分高中生于是通过手机网络抒发心情,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为了拥有一定的粉丝和点击量,而不分好歹随意信息。这让人们陷入思考:人不再是手机的主人,而处于奴隶或仆人的位置。

二、手机新媒介的变革性意义

手机新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途径、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悄然发生改变。第一,人机交互新时代。手机新媒介的出现,代表一个人机交互新时代的来临。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实现信息随时随地沟通,一些公众活动、日常生活购物以及银行支付功能,皆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第二,人类信息传递新模式。过去手机功能有限,一般只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而现在智能手机功能众多,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传递,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文化传播更加方便自由。第三,日常智力考量。智能手机带来信息传递便利化的同时,也给学校管理者提出新问题。一是部分高中生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手机依赖症。对部分高中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刻都不能离开手机。一旦离开手机,就有莫名的失落感和烦躁感,甚至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现象。二是手机弱化部分高中生的智力。在学习过程中,部分高中生遇到问题不再独立思考,而是把一切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交给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询的手机。部分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再冥思苦想,或求助于同学、老师,这使得自己的智力开始弱化,情感开始淡漠,合作精神开始淡化,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高中生使用手机新媒介的生活价值分析

从信息沟通、情感交流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可以有一个具备基本通讯功能的手机,但不能沉溺于智能手机的世界。高中生使用手机新媒介的生活价值,可作如下分析。一是看对高中生的学习有没有促进作用。高中生必须以学业为重,远离各种对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的诱惑。调查显示,部分高中生意志薄弱,沉溺于光怪陆离的手机世界,而越是沉迷于手机,学习上就越糟糕。二是看对高中生言行与理想有没有负面影响。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够正确看待手机,理智地使用手机进行网络学习,或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但也有极少数高中生受手机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道德水平开始下降。据报道,某初中生因母亲反对他玩手机而在大街上出手打母H、某高中生不满手机被没收而将班主任杀害。这虽是个案,但也说明越是沉迷于手机的学生,则越言语粗俗、行事粗暴、没有远大理想。三是看对高中生消费观有没有不健康的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中学生之间有时也出现攀比现象,影响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手机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在学校普及率越来越高,手机拥有多种功能,逐渐成为高中生进行网络学习、情感交流、资源共享、游戏娱乐的工具,对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影响日益加大。因此,学校要对手机新媒体进行深入研究。要解决好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避免出现“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不良现象,并将手机新媒体建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是省级课题“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5]GHB0830

作者简介:董艳红(1981-),女,甘肃通渭人,一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关心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公民权利。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之后的管理者与创造者。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基本上分为五个大的板块:思修、史纲、马原、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形势与政策。学习思修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善待他人。学习史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发奋图强。学习马原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的章程与使命,发展方向与坚持道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将所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结合起来,参与政治生活研究,了解实时动态,关注民生民意。但是,根据近期在我国某所高校所做的问卷调查以及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26%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到满意,59%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一般,1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不满意。1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67%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程度一般,21%的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其中理工科专业尤为突出。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政课一点都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通过即可,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有些高校的教师一心只想评职称,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态度并不严谨认真。本篇将从三个方面:高校思政课现如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措施来谈一谈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机制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状态较差

随着“低头族”的盛行,在高校的课堂中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无论是课堂回答问题还是课后作业,学生们都过分依赖网络,尤其是关于思政课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政课除了政治学院的学生,对于其他学院的学生来讲都是非专业课,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对我国某高校思政课课堂抽样调查中,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不到10个,有些学生睡觉、低头玩手机、聊天无视课堂纪律,而大部分学生上课期间都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尤为突出表现的是理工科专业以及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的课堂效率很低,抽查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很多学生都不太清楚思政课设置的意义何在,对思政课的意见很大,大多数都认为思政课过于死板枯燥,而且很多知识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已经学习过,对思政课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也有些同学受到网络流行视频或者语言的影响,对于思政课的态度比较极端,没有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总之,在高校的思政课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并不理想。

2.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在高校中,对于教师的评比升职称,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需要考查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论文的发表程度等等。思政课的教材很少进行改革,理论知识占得比例较大,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每一年都用同样的,很少进行修改。高校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机会非常少,思政课的教师很多基本上与学生零交流,只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比较在乎的是期末考试时能否及格通过,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也很少考虑教学模式的改进,只是在期末复习前期将考试重点帮助学生勾勒出来。有些思政课教师很少阅读经典著作,课堂缺少深度与广度,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放在幻灯片上,使得学生感受不到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26%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到满意,59%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一般,1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感到不满意。12%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67%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程度一般,21%的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其中理工科专业尤为突出。目前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并不重视思政课的学习研究。通过我们抽样调查高校思政课上课情况,有些教师的课堂表现也很不理想,教学模式过于守旧,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密切

政治生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也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即使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所要做的调查报告,也无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自如。例如“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老人碰瓷的社会风气让大家感到无奈与担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有些老人却倚老卖老,无视道德。教师在思政课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很多都只停留在课本上,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当下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2.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

思政n的课程内容比较多,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很多教师希望能够节约教学时间,加快教学速度,而很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抽样调查高校思政课课堂情况来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少向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有些尽管设置与学生交流的问题,但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预留太多的时间。而学生们很少愿意动脑思考问题,一遇到问题就网络解答,主体性得不到重视,逐渐缺失。思政课学习理论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政治的意义与价值。高校的课程模式随着社会的变革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解决这种现状的问题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师生关系

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受到网络的影响,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化,守旧的课堂模式无法再满足学生的需求。“供给侧改革”是最近的热点话题,是今年两会不断提到的词语,供给与需求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供给侧进行改革有利于促进需求的增长,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同样试用。学生对课堂的不满意,绝大多数是因为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性,照搬教材,教授死知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课堂的氛围与乐趣,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2.增添课堂的乐趣性,提高W生积极性

思政课的教学虽然理论知识占着重要的比例,但是为了能够丰富课堂,增加课堂的乐趣,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思政课堂的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同学们交流当下的政治时事,与同学们分享解读政策与制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与同学们在线下一起组织相关的政治活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研讨解决方案,促进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总结: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我们在我国某高校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及抽样调查法。目的是了解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以及分析其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在高校的思政课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只关心期末考试是否通过,大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感兴趣,并且认为思政课非常的枯燥无味。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守旧,没有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课堂的有效性。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思政课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并不密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思政课的教师应该学会“供给侧改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参考书目:

[1]李梁.切问近思―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讨会暨首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文集(上、下册)[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59-01

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依据剧本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而后它也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应用文写作中对学生角色意识的剖析就是要关注到对学生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以及对角色赋予的权利义务等的认知、理解与体验。一个合格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也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技能。应用文写作是基础课,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和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知识的功底才能够厚积而薄发,才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才能使自己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学生本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应用文写作课的学生由于群体特征、课程特色、时代因素等使自己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一、文化课基础差,没有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的学生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构成复杂。他们是普通高考的学生和三校生。即使是读完普通高中,经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和其他高校录取的学生不存在招生录取上的形式差别,但是录取分数线非常低。而三校生学生的基础就更薄弱,识字能力差,很多常见字、常用字,学生不仅不会写,甚至不会读,更别说锤炼文章的能力了。这部分学生当初升学考试的时候语文试卷的难易程度基本就是中考的难易程度,作文仅仅是不低于600字。他们学习被动,思维懒惰,缺乏基本的听课、作业等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就是上课抱着手机的低头族,缺乏自我约束力,缺少基本的纪律、待人接物的常识,只愿把热情和光阴消耗在手机上。更有个别学生宁愿整天在寝室睡觉也不愿意来上课;在课上瞪着空洞洞的大眼睛,无所事事的闲呆着,屏蔽老师所发出的一切教学信号,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坐着,没有严重违纪行为,但是却实实在在地消解了学习的意义。

二、接受被动学习,又要学会主动学习

学生的本质含义就是承担学习任务的主体。应用文写作课的学生一定要积极接受主动学习。应用文有很多的章法和规定,又需要基本的写作知识。所以应用写作的学习者,理应在课堂上积极努力学习,接收老师传递的学科知识。但是人又是有积极的能动性,调动一切要素来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知识的获得途径可以多样化,获得途径可以个性化。作为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比如有人喜欢读纸质书籍,比如有人喜欢看电子书籍,比如有人喜欢在有情节、有氛围的影视剧中感受应用文的效果,比如电视剧中的高频应用文:合同、市场调查报告、总结、人才招聘方案、开幕词、闭幕词、欢迎词、竞聘演讲、产品说明书、离婚协议书、求职信等等。学生课下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主动获得知识,弥补课堂的统一性教学的缺点,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内涵;可以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制定计划、灵活调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学会合作研究,成果共享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必定与他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各种社会关系决定了人需要合作、离不开集体。这种关系主要就是合作或者是对抗,两者还可相互转化。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个体都在按照社会赋予的身份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且力求在这种相互关系中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为了处理各种公私事务而使用的具有使用价值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按照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文和平行文和下行文。而应用文本身的这些内涵特色恰恰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应用文的时候,需要和多个部门打交道,需要他人的配合,需要团队的合作。所以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真实的处理一些人员、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信息时,学生间可以资源共享;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填补信息的差别。学生要学会接受和欣赏他人的个性,树立团队思想,做到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共同进步,共享劳动成果。

四、积极实践,把理论转化为应用

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是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以应用文的学习决不能纸上谈兵,也决不能闭门造车。学生要热情相应老师的号召,积极完成实习、实践的任务。

学生实习是在教师或实际工作者的指导下, 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把在校期间学到的应用文理论知识通过写作实践加以检验与强化,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缩短其与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比如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体会文种的选择,感受文种之间的细微差别。也能在实践中感受到老师平时上课中反复强调的易错点是那么的突出,那么的高频率发生。比如公文版式的那些细碎的要素,那些必须遵守的格式规定,对于学生而言,单纯的反复记忆,是特别难以记住的,即使花了大量功夫记住了,也特别容易忘,而在实践中,因为有情况的真实性,就会让自己的神经特别警醒,即使是平时的理论学习中压根就没记住,恰恰是因为反复的操作,而强化了记忆。在实践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自己非常陌生的问题,一些模糊使用、界线不清问题,这些可能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细节,通过实践的,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应用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它内在的行为规范。应用文写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局面。作为学生理应根据时代形势,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改正自己的缺点,把应用文学会,会写,会用,使之成为工作学习中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篇6

然而,“漂流书亭”却成为2015年十大杭州学习地标之一。这种无人看管的书亭,以“一本换一本”的方式,考量城市的文明,呼唤市民对书本学习的热爱。同年5月,来到钱江新城城市阳台,看见“漂流书亭”后,也曾称赞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有特点。几年前,当总理知悉三联书店创办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的情况时,希望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现在,又有一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在全国各地,它有一个特别显得古典旖旎的名字:凤翮・筑梦书屋。走进位于杭州西湖区新落成的骆家庄文化礼堂二楼,你就能感受到这首家古典又“黑科技”的书屋的与众不同!步入书屋,扑面而来一股淡雅气质:一片沁人心脾的高级灰,灰色实木吊顶,木质浅色系列书柜,书屋内设置了社区时事板、公益活动宣传窗、文化墙等,有各类藏书近2000册。与普通图书室大相径庭的是,“凤翮・筑梦书屋”设置了互动性很强的“黑科技”体验项目,个个都是“爆款”。在书屋入口处,有个VR体验区,戴上VR眼镜,你就走进了一个“真实”的恐龙野生动物园,观察恐龙爱吃什么、生活环境如何,也可以体验穿越丛林的乐趣。还有3D打印、阅读机器人,这些时下最火热的高科技产品,不用出社区就能体验到。现如今,仿佛世间的一切都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人们的眼球几乎让充满色彩的电子视频所占据。如果能坐在设施齐全、静谧典雅的地方阅读图书,那该是多么芤獾囊恢窒硎堋

这家书屋是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文新街道联合打造的。在社区开办这类书屋,既是杭州首家,也是全国第一家。与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勇先生交谈时,他说:“为响应国家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凤翮正道公司受中国出版协会委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公益性的新一代高科技体验式社区书屋。凤翮・筑梦书屋以‘互联网+书屋’的模式,以海量的图书资源、丰富的服务内容,新颖的阅读形式,让书屋成为全新的社会文化交流平台、知识更新进步的加油站。凤翮的事业是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国民习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是凤翮的愿景”。公司副总经理杨法书告诉我们:“计划未来一至两年内,在杭州的社区、学校、商业中心以及文化活动场馆布局30到50家类似书屋。筑梦书屋具有公益、阅读、体验特性,无论是借阅图书还是体验各种项目,在试运营期间都是免费的。”

凤翮・筑梦书屋的事业是阅读,并准备在全国实施项目计划――即在全国十万家社区推广建设它的书屋,如今在浙江、安徽、贵州、青海、陕西、内蒙古、河北建成数十家社区书屋,深受当地政府的支持与社区群众的喜爱。

凤翮・筑梦书屋的技术指导负责人崔泽恺先生表示,时下“低头一族”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只是“沉思者”似乎越来越少。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传统阅读和电子、手机、网络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只是当下的阅读更多是跳跃式的、碎片化的、约略性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人们追求的多是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

中华文明传承与崇尚读书紧密相联。然而,我国目前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与许多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澳大利亚的咖啡店和火车上,“读书人”的身影随处可见。纸质书永远不会被取代,即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和Kindle等进行阅读,但和散发着特有书香的纸质书相比,还是缺少了一些姿态和风度。法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纸质书在英国和美国依旧保持不错的市场行情。

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南边的查宁阁路是伦敦著名的书店一条街,这里既有分门别类的主题旧书店,也聚集着福佑斯、水石等大型连锁书店。尽管近年受到网络书店与电子书的冲击,但这里的浩瀚书海,仍吸引着很多读书爱好者光顾……

推动阅读的另一重要社会力量当属公共图书馆。英国公共图书馆之多,令人印象深刻。伦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区面积不大,却有大小12家图书馆。走在英国各地的小城市,每城必备的设施,除了教堂,一定就是图书馆。这些星罗棋布的图书馆,服务意识很强,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真正起到了知识“充电器”的作用。

德国书籍设计师乌塔・施奈德曾说:“我平时并不常用Kindle看书,我还是喜欢一本书捧在手里的重量感带来的特有记忆。对我而言,读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我与图书单独相处的美好假期。当我捧着书时所感受到的重量,翻页时眼睛所看到的色彩变化,凑近它所闻到的书籍气息,这些都是我和书在一起的记忆。”在她看来,在手机上阅读,并不能称为“读书”,更多的应该是“获取信息”。

可喜的是,根据2015年公布的《2013―2014浙江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居民阅读总指数为70.08点。其中,居民个人阅读指数为78.13点,居民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2.65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76本;超过六成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纸质书依然有市场,而且前景令人乐观。哲人说,一本书也是有命运的。在古旧书摊淘到一本老旧书,似乎能触摸到先人的手泽,透过殷红的藏书印,寻觅流传的轨迹,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会突然定格在眼前。获得一本作者签名书,那是一份情意,比什么礼物都珍贵。翻翻自己书架的书,回忆起一幕幕淘书经历,就像与老朋友见面,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就是一本偶然保存下来的儿时课本,那磨破的书角,那用红铅笔划的杠杠,也会勾起美好的回忆。书真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现在常说的“书香”一词,并非空穴来风。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汁调制的糨糊,书页中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制作的书,打开自有一股香味溢出。

生活不止眼前的且,还有“诗和远方”。也许,我们阅读的大抵是无直接之用的书,但正是这些“无用”之书,为各人构建起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使自己获得了精神自治。

我们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千年以来阅读书籍的习惯正在被颠覆,文学与阅读正在出现新关系。而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正如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们……

当我们老去的时候,请记住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说的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In the ongoing hard competition against digital reading on mobile phones and tablet computers, bookstores are probably losing a battle or two here and there. However, bookstores keep trying to stage a comeback. Fenghe-Dream Reading Room, a new comer in bookstore business, is making a splash.

Fenghe Cultural Development Company, an internet business founded in January 2016, aims to set up 100,000 community reading rooms across the country. Although headquartered in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eastern China, the company is by no means a regional one. The reading room it has recently launched at the cultural center of Luojiazhuang in the West Lake district of Hangzhou is a very new and high-tech experience for many people.

The reading room at the cultural center existed before Fenghe came along. The reading room has a collection of over 2,000 books. On the walls are sign boards bearing latest news of the community and public events. Some boards are about culture. This is exactly what a community reading room provides. But Fenghe has added something brand new there. The reading room is additionally equipped with digital gadgets such as virtual reality glasses, a 3D printer, and reading robots.

篇7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51-02

入学教育是学生迈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做好新生入W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深化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95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只有掌握其时代特性,才能更好的解决“95后”从“中学”到“大学”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情境与挑战。

一、“95后”大学生特征

1.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95后”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群体,接触到新事物的途径更加方便与快捷,获取资讯娱乐信息来源不断丰富,语言、情感表达“碎片化”自身便具有其时代特性。“95后”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注重思维的多面性,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氛围的营造,社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强烈需求,政府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支持与鼓励,进一步的激发了“95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2.追求个性,价值观多元化。“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家长溺爱、文化多样化以及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等因素的影响,刺激着“95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进而导致其思维方式常以自我个体意识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同时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欧美国家的个性化思潮恰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这种自我意识膨胀的需要,最终促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了个性多样化的特点。

3.人际交往呈现“OAO”模式。网络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知识面,也使得学生们获取消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与快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当下“95后”大学生的交往模式呈现“OAO”(On line and out line)的模式,即“线上和线下”模式。网络是学生原生态情绪表达、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手机党、低头族、网虫、宅客等新词汇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沉迷于“线上”网络虚拟世界的状态,同时学生群体“线上”的活跃使其忽略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线下”的腼腆与不善言辞、交际能力差,也逐渐使得他们的思维孤僻化,最终导致了“95后”大学生呈现出“情感都在网络上,语言表达微片化”的现象。

4.理想信念缺失,其主流思潮积极向上。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是受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外来媒体的冲击、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的缺失、教育碎片化特点等原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的缺失的现象,少数大学生任然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

1.心理引导。新生入学伊始,资环学院通过以“心”创“新”、用“心”迎“新”的工作总基调开展迎新工作。通过“一杯水、一份情”感恩亲情教育、“学霸来了”学业励志区、“创新创业产品展销”创业教育区等新形势、新思路使新生在心理上对学院产生认同感。注重新生入学的心理引导,在保证学生轻松、顺利入学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道“有花样”、“有嚼头”、“有营养”的入学教育大餐。

2.专业引领。为使新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培养新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资环学院发挥好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专业教育系列活动。首先,联合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指导,为新生们讲述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备考方向,帮助新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规划。其次,通过专业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考试等方式让新生对本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专业特色、考研与就业前景、课程及学分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为学生树立起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信心,为新生今后的学业规划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具有积极作用。

3.占领新媒体阵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载体,它具有信息及时性、内容海量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95后”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能够熟练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软件,因此,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对“95后”大学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资环学院以新媒体为载体,在新生入学前期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学校学院简介、新生攻略、开学第一天的日常信息等为新生的报到做好铺垫工作,从暑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大学生活,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快速平稳过渡。新生报到之后,学院运用新媒体微信平台设置学院风采、生活指南、资环推荐三个板块方便新生对学院工作相关情况的了解与学习。除此之外,资环学院结合当下人们网络生活的特点组建了班级QQ群、资环学院2015级学生家长交流QQ群、资环学院2015级学生家长交流微信群,在满足学院及时相关通知的基础上为学院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创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资环学院2015级新生共计487名,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76人,97%为“95后”大学生。

1.注重思想引领,加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5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工作,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有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学生的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2.创新专业培养模式,做好学业规划。帮助新生树立目标,做好学业规划是助力新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人生的最佳时期。针对“95后”新生的特点,坚持以生为本,开展分类指导。学院教师深入课堂、班级、宿舍,帮助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走进课堂,及时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做好新生生活学习的“勤务员”。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转变学生工作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是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如何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学院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学风建设精品活动的形式,发挥好“95后”新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让其真正参与进活动之中,激发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新生知校、爱校、荣校,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提高大学生活学习的自主性,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问题,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在研究大学生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其适应性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使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瑶.“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92-93.

[2]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0-103.

[3]周爽.“95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206-207.

篇8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趋向低迷。中国作为一个跻身于世界经济前列的大国卷入这场风暴更是一个必然事件。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经济从“旧常态”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9%逐渐下降至6.7%,国内生产总值由30万亿元增长至70万亿元。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求进,但是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截止2016年,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病症逐一显现出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回落,投资乏力、出口疲软等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内生不足,政府财政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艰难时期。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之后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截止21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705万。加之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不景气,高等教育人才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就业信息不称,就业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结构性矛盾,致使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得益于政府高频率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一部分大学生跳出了找工作大军之列,开始自主创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生创业人数占当年毕业总数的2.9%;智联招聘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当年的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达6.3%。2016年的大学生创业趋向理性,但也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2月16日教育部出台修订版《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提出高校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创业,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等一系列鼓励学生创业政策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支持,这也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添柴加薪。

然而在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之中成功率却不尽如人意。中国创业数据统计:中国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70%的企业活不过一年,平均企业寿命不足三年。究其原因,一是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二是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对其创业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展开大量的研究,也得出一些重要结论。然而对掌握更多商业知识的民族地区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与其他群体的差别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调查研究。迄今为止,对创业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首推创业学领军人物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他在其论著《创业者》中通过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归纳了创业者所具备的特殊品质,指出了一名优秀的创业者所具备的两大方面的优秀品质,Chandler用创业者自我评估的方法分析和构建了创业能力及其指标,他认为个体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三个角色的工作,及创业的角色、管理的角色和技术技能方面的角色。中国学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的创业能力及其构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高桂娟、苏洋(2013)通过概念与实证构建了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组成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三维结构图。但更多的研究及时开门见山直接上升到措施层面。对于创业意识的研究更多的是通过略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进而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措施上,因此导致创业者不能对其创业意识进行全面地了解,进而不能对症下药。虽然有少部分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过调查研究(例如李凡、谢立仁、张明亲,2008;海丽其姑丽・亚森,2013;陆廷益,2015),但仅仅围绕某一民族地区展开调研,不能反映所有民族地区普遍状况。

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经管类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现阶段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经管类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是否具有创业想法以及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民族地区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共发放卷500份,有效问卷427份,回收率85.4%。如图表一,汉族有100人,占总人数23%,回族173人占总数的41%,土家族29人占7%,苗族、维吾尔族各15人各占4%,其他各少数民族共95人,占总数的22%。

三、经管类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

(一)就业观念片面

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多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欠缺,就业观念片面,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他们认为就业就是到国企、私企、外企以及政府部门工作并且有固定的收入。当提到自主创业则认为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大多数人属于风险厌恶者,自然选择安于现状。在427个样本数据中,有153人毕业后选择自己找工作,占样本总数的35.83%,这一部分人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盲目,或是对未来的就业形势过于乐观,创新创业意识薄弱。有106人选择报考研究生,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未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更胜一筹,占总数的16.63%。有71毕业后选择稳定、可靠、稳妥公务员岗位,独立创业意识十分欠缺。在此次调查中,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有89人,占总体的20.84%(该数据为保守统计,调查中包括一部分大一新生,对于自主创业并未全面、系统的了解,不够理性。因此我个人认为未来该数据会有下降趋势。)

(二)对自身缺乏正确、理性的认识,盲目创业

截至目前,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很多人在做出创业决定前并未对结合自身状况进行仔细斟酌,抑或是恰逢好的创业机遇便草率决定创业,这些都可能是加剧了创业风险,导致创业成功率低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对大学生产生创业想法或选择创业的出发点进行调查时数据显示(见表2),有33人表示创业只是为了赚钱,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5.83%。同样有45.83%的人和61.11%人将创业视为积累经验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途径,对于最终创业成功与否并不是很在意,还有23%的人之所以选择创业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或者是不适应被管理,选择自己开辟新天地。在所有的被调查者里面,仅有约33%的人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一面,并将自身能力和个人理想等综合考量最终选择创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创业想法的诞生太过轻率,风险意识和中长期规划意识薄弱,对自身能力缺乏全面和正确理性的认识,抱着一种“创业成不成功,先试试再说,说不定就成功了呢”的侥幸心理。这种盲目性的创业是对有限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一部分人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三)对创业环境的了解程度不够

要想创业成功,首先得有市场意识并且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了解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消费者偏好及产品结构,知道哪些东西是在市场上所受欢迎的并且有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的。其次要想创业,必须要关注国家所出台的有关创业优惠政策,了解国家为创业者所提供的创业环境,有了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地为创业者创业保驾护航。但是,数据显示这两方面都未能引起许多创业者的重视。如表3,当问及是否经常关注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67.68%的受访者都表示不经常主动去了解,3.28%的受访者回答一点也不关注,仅有10.54%的人经常关注并且很清楚国家政策。如表4,在问到是否每周都会去了解市场变化,只有5.15%的人表示每周都会去周边市场看看,了解某些a品价格和市场需求变化等。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创业都对创业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只知道埋头干,却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迎合市场需求,不知道国家对自己创业的领域是否鼓励支持,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这也是盲目创业的另一个体现。

四、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经管类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决定了他们是创业群体中最有潜力的一支队伍。研究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了解到其创业过程中所欠缺的地方,找出不足据此对经管类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填补知识的空白,从而更好的为经管类学生创业服务。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创业能力划分为很多种,本文所研究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与技术才能、利益协调能力、创新创意能力、人际关系和谈判能力、风险意识评估能力。

(一)能够积极运用专业知识,管理与技术才能较强

管理技术与才能主要指行政管理、法律要和税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如表5数据所示,有50%左右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如熟悉基本做账流程,了解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程序,懂得资金筹集、运用和资金分配、了解商品仓储运输、运输环节及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操作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工作等技能,通过创业将所学专业技能很好的运用于实践,从而很好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二)利益协调能力欠缺,亟待提升

数据显示(见表6),在创业过程中约12%的被调查者不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个人与团队的利益关系,32.32%的人觉得他们不确定能不能协调好个人与团队利益关系,仅有16%的学生对自己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很自信。这表明经管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协调个人与团队利益这一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后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加以培养和提升。

(三)缺乏创新创意能力,不善于变通思维

具备创新能力是创业的关键,在关于创新能力的调查中,调查数据显示(见表7),约18%的经管类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缺乏创新能力,做事比较循规蹈矩,30%的学生对自己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持中立态度,而仅有17%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喜欢“头脑风暴”,做事常常能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可能性,而不是固定在一种思路或局限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非常欠缺,建议多参加学校的创新活动,慢慢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四)缺乏人际交往和谈判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保持良好的关系。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脉。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由此可见人脉是一种资源和资本,创业者能否编制出一张高效和良好的人际网络也是决定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见图2),除了近20%的人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非常差没有人脉以外,不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占35.6%,仅有近一半的人觉得自己的用于广泛的人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谈判能力指能够有效的进行谈判,展现自己的优势,获得他人的认可。掌握好的沟通技能亦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然而好的沟通能力与好的人际关系并不能画等号,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通讯工具逐渐代替传统的面对面交谈,大学生已然成为“低头族”中的主要成员,语言表达能力的每况愈下也成为导致创业者谈判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体现在调查数据中(见表8),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有55%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缺乏谈判能力。因此经管类学生只有充分培养出谈判、说服的能力,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化解与周围的分歧与矛盾,助力创业成功。

(五)初步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但仍需加强培养

对于刚跨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时个人意识、国家政策、资金筹集、这些市场、知识能力以及社会资源等都是其在创业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他们创业成功大打折扣。因此,具备一定的风险u估能力对于更好的规避创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以资金筹集为例,我们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调查,当问到通过何种渠道筹集创业初始资金时,数据显示(见表9),78.45%的学生选择政府设立的创业专项资金或优惠贷款,58:48%的人选择去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80%的人选择自由资金或父母亲友的资助,另有14.5%的人通过风险投资来获取创业资金。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管类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知道哪些属于高风险投资,哪些属于稳健投资,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创业风险系数,但仍有由少部分人风险意识不强,评估风险的能力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

五、基于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现状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是带动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也对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和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但是通过对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非常低、创业意识薄弱,导致创业率低下。因此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经管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继续强化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和政策保障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诉求中,首先呼声最高的仍是创业资金问题,90%大学生创业者希望地方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同时降低金融机构对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门槛,让他们有钱可创。其次,政府还需出台更多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性政策以及能够降低创业风险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保障,让他们可以毫无顾虑的创业。

(二)做好企业与高校大学生创业定向培养的有效对接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利字当头,考虑到培养大学生创业者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反而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源外流,因此他们不愿意承担起培养和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这一社会责任,更不乐意与大学生创业者共享创业成功的秘笈。本文认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可以达成如下协议:企业可以将其先进的创业技能和经验传授给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同时提供创业场所和一部分资金作为投资,让其尽情施展创业才能,然后达成协议,所创立公司必须为企业所用若干年以后即可独立。

(三)学校应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场所,以往高校的创业课程多为理论教育,学生往往纸上谈兵,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因此高校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是应注意:

一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例如商务谈判、ERP沙盘模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等。

二是将创业课程与经管类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将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巧妙融合。最后,创业课程应该只针对有兴趣创业或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开设,从而提高课程质量和效率,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篇9

当着几万人甚至几亿人的面求偶。这种原本有点儿匪夷所思的交往方式,却被中国的单身婚龄男女普遍接受并热烈地实践着,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

于是,“相亲快餐”设计得越来越公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万人相亲会乐此不疲、人头攒动。

电视相亲节目收视率节节上扬、数年不衰。

网络征婚火爆到催生上市公司……

几年来,就在我们身边,一场又一场“事先张扬的爱情事件”或成或败,或喜或悲。作为看客,我们乐不可支,因为我们可以堂而皇地之将他人的相亲作为文化产品来消费。

然而,爱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公众平台上萌发的,仅仅是感情的开始。况且人一旦走上舞台,举止便多少带点儿表演性质,更像是“镜像”,和现实中有一定距离。我们有理由好奇,这种高度透明、一开始就受到“公众监督”且真实性打点儿折扣的谈情说爱,有多少对男女真正笑到了最后,他们的爱情有什么先天的优势与不足?电视上的表白遭遇真实生活之后,是衰变还是坚守?

日前,我们走近了部分当事人,倾听他们在走出公众视野之后的感情进程。借此,我们也希望能开启这样一个话题:轰轰烈烈的公开征婚,幸福在天边还是在眼前?

在《非诚勿扰》节目上与重庆女嘉宾代金燕牵手成功后,29岁的北京小伙儿徐萌原以为会掀开人生的新一页,却不料陷入一个尴尬困局。徐萌后来才知道,就在他们成功牵手的前一周,代金燕的前夫曾经在同一个节目上不惜歇斯底里,力图挽留前妻的心,更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前女友也不甘寂寞地采取行动,在另一档相亲情感类节目里要求与他直面相对。

当80后集体“奔三”,更多人愿意尝试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公众平台表达自己的爱与不爱。对爱情而言,如果说公众平台是朵玫瑰,肯定就会有被花茎刺痛的人。

五年蹉跎岁月,四个受伤的人,三段无果爱情,两档电视栏目见证的正是这样的痛。

《非诚勿扰》上的尴尬相逢

半年多过去了,徐萌仍没有从那段电视恋情带来的伤痛中走出来。

2011年1月,徐萌与来自重庆的女嘉宾代金燕相逢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上。当时,有点儿胖、还有点儿憨的徐萌说:“我一直认为吃亏是福,平淡是庸,知足者常乐。”谈及理想中的女生类型,他的观点也很特别:“我认为上美在心、中美在智、下美在貌。我一直渴望寻找到一个真正理解我的人。快乐我们一起分享,痛苦我自己承担就好了。”短短的几句话,让一开始就对他有好感的代金燕更加心动。当她主动向徐萌坦白“我曾经有过一次婚姻”时,他表示并不介意,两人最终成功牵手。由于是提前录制,当1月16日这天节目正式向全国观众播出时,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徐萌,其心情与两周前录制节目时已大相径庭。

徐萌录制节目的时候还不知道,就在他们牵手的前一周,代金燕曾经相恋5年的前夫陈佳欣也来到这个节目,用尽一切办法试图挽回他们的婚姻。等徐萌录完节目回到家中,代金燕的前夫陈佳欣竭力挽回代金燕的那期节目才播出。在陈佳欣录制的VCR里,他们过去的那些亲密镜头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如此种种,让徐萌感觉到了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压力和纠结。

徐萌向朋友和家人诉苦:如果没有这段突然出现的视频,他毫无疑问会跟代金燕继续下去。但节目播出后,敏感的代金燕率先提出了“两人还是做普通朋友”的想法,并主动疏远他。虽然家人和朋友都反对,他还是愿意等她。

在这一系列为全国观众知晓的情感故事背后,代金燕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众多媒体记者刨根问底,她拒绝采访并黯然关闭微博。

源于电视相亲节目的这段快餐式爱情,就此画上了句号。

公众化表达是逼上梁山?

徐萌还没回过神来,更苦恼的事情发生了。

徐萌的前女友小宋打电话给北京卫视《幸福秀》栏目,想借助这档电视节目来挽回他们之间的恋情。

“以前我们在一起常常吵架。我的脾气不好,控制不住时会动手打他,我也经常提出分手。但冷战也好,热战也好,吵过几天后徐萌都会来找我和解。但这次吵了一架后他却没来找我,且找不到他,直到在电视上看到他参加《非诚勿扰》,并与女嘉宾牵手成功,我才知道,原来他背着我去相亲了。”小宋对《幸福秀》的编导诉苦。

徐萌与小宋从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一起长大。工作后,两人常为生活琐事吵架拌嘴。后来,徐萌跟哥们儿一起开了一家桌游店。自打有了桌游店,两人吵架就更频繁、更激烈了。这家桌游店差不多有150平方米,有近百种桌游提供,有冷热饮,中午还有加餐。但附近的上班族工作繁忙,下班来这里玩三国杀之类的桌游的毕竟是少数。他们的生意一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小宋认为两个人在一起经常闹矛盾,不完全是她脾气不好,主要是源于生活压力。“我每天上班8小时,下了班还得去他的桌游店帮忙,什么活都做。我家里人不让我跟他在一起。朋友们也说过,你看你这个样子,你找一个更好的,不行吗?他的事业一直不稳定,随时可能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对于我这个年龄的女人来说,我有点儿看不到将来。但是我还是想等,不想离开他。”

徐萌说:“我们在一起时,谁都有压力。你心情不好可以找我发泄,我却没有发泄对象。我永远是‘被发泄’的、受挤对的。两人在一起,其实不是真心付出就有好结果的。不能说咱俩谁对谁错,但我的心已经死了,我希望能开始下一段感情。”

让小宋纠结的是,徐萌没有给她一个像样的说法或者分手仪式,就在一次吵架后参加了电视相亲节目。她’之所以鼓起勇气到电视平台上找徐萌,就是想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在《幸福秀》的节目现场,小宋对徐萌袒露心扉,明确表示,虽然自己以前有很多苦衷,但终归是自己错了,希望徐萌能回心转意。但无论小宋怎么解释,怎么哭诉,徐萌始终面无表情地低着头,唯一的动作就是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哭成泪人的小宋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曾经总被自己凌驾其上,即便吵架三个月也终归会先低头的男人,如今无论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了。小宋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来到公众平台上挽回爱情,最后却只得到徐萌一句话:“我觉得我的心不是跑了,而是已经死了,我希望能过下一段新生活。”

在节目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调节

和引导下,两人举行了一个简单握手的分手仪式。小宋忍住泪水,率先向徐萌伸出了手。徐萌握住小宋的手时,仍没有一丝表情,只说了四个字:“祝你幸福。”小宋的泪水再次开闸。她泣不成声,咬紧牙关,勉强支撑着自己险些要晕倒的身体说:“我相信,我一定会比你幸福。”

从此两人形同陌路,相忘于江湖。

爱情快餐:快吃快散?

再说曾与徐萌成功牵手的代金燕,她与前夫陈佳欣是大学同学,一起走过的5年时光同样充满纠结。在《非诚勿扰》节目上,陈佳欣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他们以往的浪漫。上大二那一年,他们成为了彼此的初恋,校园里的爱情与生活无关,只关乎浪漫。南方的海岛、北方的雪场、西部的冰山、东部的水乡,都留下了两人甜蜜的痕迹。然而当80后一代告别快乐的校园生活,走进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后,校园爱情能够修成正果的很少。代、陈二人也没能突破魔咒。

代金燕想得透彻、做得决绝:“刚毕业时我们一无所有,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有房子有家,却分道扬镳了。从恋爱到离婚,在一起好几年,也努力过了,但两人实在是差异太大,确实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

而代金燕的前夫陈佳欣则充满了悔恨和留恋,他像个忧伤的诗人回忆着分手前后妻子每一个琐碎的行动细节:“本来她在家里贴满了我们的照片,但等她选择离开的时候,她把照片一张一张撕下来,我感觉我的心也被撕碎了。离婚那天是2010年9月9日,那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日子。办完了手续,她跟我说,咱们到旁边的公园坐一会儿吧。于是我们牵手走过去,刚坐下就哭了。旁边的人看着我们都奇怪,这两个人怎么总是哭啊。我们就这样散了。离婚后,我一直以为,她的这个决定是一时冲动,她一定会回来的,谁知道她竟上电视节目去相亲了。”

喧嚣的世界、孤独的心――“现代爱情越来越像菜市场”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接受在公众平台表达感情的生活方式。

我们见证了无数出浪漫的爱情喜剧,也目睹了无数出徐萌与代金燕式的悲剧。公众平台对渴望爱情又缺乏表达空间的人们来说,就像带刺的玫瑰。它的美丽与芳香让人向往,但鲜花下的刺也常常刺痛人。

据艾瑞咨询的统计,北京和上海的适龄单身男女已经各自突破百万大关。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导致人们单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圈子太窄、不够积极主动、工作太忙。这被认为是年轻人更加注重公众化表达的根源和因素,也就是说,私密化表达空间正日益萎缩,公众化的表达实际上是这种现状的补充。

2010年,《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于荧屏,多元化的婚恋观在聚光灯下前所未有地激烈碰撞;万人相亲大会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一位网络婚恋行业的业内人士调侃说,现在的爱情越来越像菜市场。大家在一个公众的平台上大声叫卖,不管成交不成交,似乎谁的嗓门大谁就赢得了先机。

仙人指路

著名婚姻家庭咨询师王罄:据最近的婚恋调查显示,有1.8亿单身人士在为择偶忙碌,而其中23.8%的人,他们的父母也会到处帮他们找对象,也就是说,全国有2.6亿人在为“找对象”而忙碌。很显然,对于这么大的择偶压力,传统的“介绍相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这也使人们开始求助于网络择偶、电视相亲。择偶领域也开始“竞争爱情”。这就是电视相亲这么火热的原因。大家都喜欢围观别人的恋爱价值观。这个时代再也不是两个人花前月下、日久生情就能获得婚姻的时代。每个择偶者都需要见识更多不同的异性,并且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来拥有爱情的竞争席位。人们不再被动等着“缘分”去分配,而是主动出击,去了解更多异性,并旁观别人的爱情,从中学习经验,理清自己的需求,去争取爱情。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治国:爱情和婚姻到了80后这一辈,已经变得简单多了。大家的性观念也前所未有地开放,床上那点儿事可以用各种方式公开:日记、视频、音频、照……现在没有不敢公开的,只有没想到公开的。婚恋网站的规模化使婚恋话题从小众转变为大众,从深层来看,这是人们目前的婚恋观更加多元化的表现。但很多电视相亲节目显得太直白和急功近利,这些有可能会误导电视观众。且节目会把一些局部进行放大,难免以偏概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正了解一个人,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且在婚恋过程中,在真正了解彼此之后,物质因素往往退居次要地位。

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公众平台对婚姻爱情而言是双刃剑,人们在遇到爱情问题的时候想到借助公众平台,多半是因为私密平台出了问题,要么是原有功能丧失,要么是沟通路径受阻。人是需要沟通和表达的,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所以两个人之间一定不要忘了时时沟通。而沟通的基础就是包容。

局中人解局

“凤凰男”金鹏伟:可以真诚征婚,但不能随便牵手

篇10

本文将要讨论的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数字出版,也并非年度行业报告所包括的那些数字出版,我国2013年度出版行业报告宣称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达到2,540.35亿元人民币。事实上数字出版有广义和狭义之别,2,540.35亿元人民币为2013年度广义上的数字出版的全部收入,即指数字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一切传播行为的收入。对于广义数字出版,行业内外一直存在分歧。有专业人士认为,所谓广告、游戏,特别是手机信息通讯,实在不应当被看作是出版行为,因而广义数字出版有泛出版之嫌。2013年互联网广告达1,100亿元人民币,网络游戏达718.4亿元人民币,手机出版达579.6亿元人民币,这是比较严谨的出版专业人士不太愿意笼统纳入出版收入统计科目的新型业务收入。严谨的出版专业人士常常会诘问:什么时候游戏收入成了出版收入呢?什么时候把所有广告收入都算作出版业业绩呢?还有,手机短信、彩铃、铃声下载怎么也都算是出版了呢?等等。

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数字出版,亦即与传统出版内涵相对应的网络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内容传播行为,包括微信、微博、移动阅读、网络出版、电子书以及博客、网络期刊、数字报纸、在线音乐等业务,它们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各自与传统出版有着区别,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内容传播的意义。

本文开宗明义就是要讨论“数字出版热点”,因而需要在上述狭义数字出版范围内选取若干种形式来加以讨论。我们选取了微信、微博、移动阅读、网络出版、电子书等五种目前已经成为热点或正在形成热点的数字出版形式来讨论。

一、微信:3个案例、10个传播特征与2个质疑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可以发送文字、对讲、视频聊天、晒图、摇出朋友、扫二维码、看新闻、嘀嘀打车、享受打折优惠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其衍生功能包括银行支付、二维码扫描、“摇一摇”让用户实现近距离陌生社交、微信商城等。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对微信功能进行拓展,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媒体、公共机构、明星名人、个人用户等,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人际交流、信息的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意义,也就具有出版的本初意义。

从微信用户情况调查数据来看,微信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腾讯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从2014年第1季度的3.96亿上升到了第2季度的4.38亿,这个数字毫无疑问还会继续增长。2013年12月,相关机构对北京、武汉、广州三地的微信发展作了抽样量化研究,关于微信用户部分的调查结果如下:以每天使用微信时长为标准可分为三类用户:27%的用户使用微信时长小于5分钟,39%的用户使用时长在6~15分钟,34%用户使用时长在15分钟以上。在微信用户结构上,男性占50.5%,女性占49.5%;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男性47.6%,女性52.4%;年龄结构中使用率最高的是24岁以下,占33.7%。

我到2014年第2季度才开通微信,而且基本上属于潜水一族。我一直是一个职业写作者和出版人,从业多年养成了过于严肃的写作态度和出版态度,暂时还难以适应在微信朋友圈里随意发表文图的做法。但是,必须承认,只是几个月的微信阅读,就让我发现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常感开机有益,获益良多。

微信的多样功能已经使得传统出版业逐渐有了借力的谋划。自2014年3月起,微信支付功能全面开启,不少出版单位开始入驻微信商城。其中华文天下、读库、磨铁等几家民营内容制作公司表现比较活跃,在公众号中设立专门的微店专区,销售他们的图书和衍生产品。最近有3个案例能够说明微信之于传统出版的借力作用。现分述如下:

第一个案例是余秋雨利用微信售书。他把自己20多年前初版的《文化苦旅》重新增补改写,放在微信上销售,4000册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上线三天即售罄。有媒体认为,余秋雨由此成为“微信售书”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其实这只不过是第一个到微信上来玩整本书的人,与吃螃蟹的创新和冒险层次差得很远,第一个吃螃蟹总是有生命危险的,而“微信售书”只是出版传播的一个新手段,并没有多大的风险。

第二个案例是磨铁公司通过微信来推送图书。此案例与前一个案例没有多大区别。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青春不一定被浪费》系磨铁公司制作和销售,他们利用公众号开展微信销售,获得较好的促销业绩。此书在开卷公司的监控数据显示目前卖了6,900多册,按照比率计算,该书应售出将近3万册。

第三个案例是公众号为“罗辑思维”的微信销售图书包。我以为,这个案例更具微信传播特色。每天早上公众号“罗辑思维”60秒语音留言及文章推荐已经形成几十万粉丝的受众群,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设计制作了一个图书包,包括《战争》(广东旅游出版社)、《心外传奇》(清华大学出版社)、《趣味生活简史》(接力出版社)、《黑客与画家》(人民邮电出版社)、《神似祖先》(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国民性演变》(湖南人民出版社)在内的内容风格相当混搭的6本书,随书还赠送乡土乡亲茶叶和阿芙精油各一份,定价477元,装箱快递到户。全部销售过程在微信平成,仅支持微信支付,8,000箱图书包在90分钟内全部售罄。箱内6本书在传统图书市场上各自的销售也随之迅猛增长,有的增长达到17倍之多。

以上3个案例还不能看成是微信的数字出版行为,充其量只是传统出版与微信的媒介融合和相互支撑。关于微信作为数字出版一种形式的价值,相关专家已有过许多论述,概括起来,其内容传播的主要特征有:1)内容自由度高;2)受众黏度强;3)多媒体传播;4)系统开放免费;5)传播互动及时;6)阅读可选择性强;7)受众可辨认度高;8)碎片化内容过多;9)垃圾信息泛滥;10)安全性脆弱。也许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存在,目前至少这10个特征是明显的。移动互联网资深名博MTC组织的联合创始人王钟雄对微信的出版形态价值有一番评价,比较具有代表性,即:微信将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推送平台,更是一个新的创作模式和数字出版模式。如果作家()直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创作和推送,每日更新,读者关注后直接阅读,这就将“作者和读者”打通,即传说Kindle推崇的出版模式,中间再也不需要第三方的抽水。他认为微信也许引发自助出版浪潮。

我赞同王钟雄先生对于微信在创作和出版传播上的价值评价,即“微信将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推送平台,更是一个新的创作模式和数字出版模式”。但在其后2个问题上却持有一些质疑:一是关于“将‘作者和读者’打通,即传说Kindle推崇的出版模式,中间再也不需要第三方的抽水”的说法,显然有失偏颇。虽然这种说法对于批评某些无需存在的“第三方抽水”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在人类思想文化知识传播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第三方”中介――编辑出版,却是不符合事实、不公平的。作为传播中介的“第三方”――编辑出版,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其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目前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二是关于“微信引发自助出版浪潮”。我认为这一看法需要加以适当的澄清。微信使得出版业讨论多年的自助出版得以实现,但自助出版如果从此成为一种浪潮,则有碍于对出版中介性作用的正确认识。可以想象,人们在经历了过多的泛漫化交流――自助出版之后,还是需要回转身来寻找具有权威地位的中介出版的介入,这既是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更是因为各种中介的存在乃是人类社会得以有效联系和有序运行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一个和谐开放的社会里,中介式出版和自助式出版将各得其所、相辅相成,可中介式出版业无论如何都会是社会出版传播的主流,否则,社会出版传播将会失去标准,而一个没有标准的社会出版是不可想象的。

二、微博:用户量下滑与自主性缺失的启示

微博是微信的初级版。或者说,微信是微博的升级版。微信较之于微博,升级的要点就在于自主性的设计。微博甫一出现,人们便惊呼自媒体诞生,其态势几乎要覆盖所有“第三方”媒体。然而,很快人们便发现微博对于信息泛滥几乎毫无控制力,惹事博主的结局差不多只有被动挨打、抱头鼠串、落荒而逃。而微信则有效提升了受众的自主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汤雪梅研究员认为:微博和微信有共同之处,如都是以人际传播为特色,主要是基于个人和出版方的推广、宣传、交流,但是微博属于弱关系,粉丝多为无效目标受众,不像微信朋友圈那样有效,就群体效果而言,显然微信要胜过微博。

全国现在有100多家网站提供微博服务,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2013年下半年,我国腾讯微博用户有2.6729亿人,新浪微博是2.5756亿人,其他如搜狐、网易等是三五千万的用户量。微博早于微信,所以最初一时之间人人上了微博。进入2014年,微博用户开始下滑。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0%。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数量还会继续下降。微博使用率(占网民比例)从2013年12月的45.5%下降到2014年6月的43.6%,手机微博使用率(占手机网民比例)同期从39.3%下降到35.8%。对于微博等社交类网站的活跃度下降,《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社交类网站耗费时间太多,二是网民转向自主性强的微信,三是长期使用后失去了新鲜感,四是朋友间的互动变少。从四个原因可以看出,微博主要是一种人际社交方式。从第一、二个原因可以看出,其作为出版传播的自主性存在着缺失之虞。

尽管微博逐渐式微,但我们还是将其作为数字出版的热点来对待。首先,微博为我们社会的舆论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微博反腐成功的时候,当官方实行微博问政的时候,人们因这一数字交流形式释放出来的正能量而得到鼓舞。其次,微博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时之间“微时代”“微思考”“微思维”一类的新词成为社会热词,“微博营销”“微博问政”“官方微博”成为时髦,这是微博的影响力。再次,微博的出现为自助出版提供了最便捷的路径。最后,微博拓展了人们阅读的范围和方式,尽管其碎片化特点尤其受人诟病,但那毕竟还是一种阅读,是一种营养含量比较低而杂质成分过高的精神食粮。

尽管微博正在式微,但我相信它还会存在下去,一是因为用户先入为主的惯性,二是因为微博比微信更自由。微信朋友圈的沙龙气派颇让散漫的社会青年不太适应,而使用微博更像是流浪汉招摇闲逛,有无朋友在他们看来是无所谓的。

至于微博的数字出版存在价值,它的缺憾只可能比微信更多而不可能减少。从人们因为其自主性过低而转向微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社会出版传播的自主性需求显示了第三方中介式出版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数字出版技术万不可陶醉于目前在自助式出版传播取得的成效上,数字化中介式出版应当成为今后数字技术开拓创新的发展方向。

三、移动阅读:阅读的理想状态及其有限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移动阅读风起云涌。移动阅读主要是手机阅读和平板电脑阅读等。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2,699万人,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80.9%的传统PC上网比例。在上网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传统PC中,手机是使用率最高的,达到83.4%。目前,联通沃阅读和电信天翼阅读分别占到手机阅读市场的30%和25%,中国移动阅读占到45%。易观国际数据表明,2013年,手机阅读应用的使用率仅次于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手机音乐。2013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较2012年的34.7亿增长80.1%,全年达到62.5亿元。这是令内容生产商们大受鼓舞的。

移动阅读肯定是人类阅读的一种理想化状态。试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掏出出版物来阅读,这不正是阅读生活中的人们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吗?只不过现在掏出来的可能不是书本而是阅读器、手机、平板电脑,这在本质上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往往,人们一看到有人手持这些仪器式的玩意儿,就以为他们一定是在玩耍,这就有些望文生义、想当然了。其实,这当中存在着玩游戏的可能,但并非全都在玩游戏,这也是肯定的。何况,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已经明确这是手机阅读,是毋庸置疑的内容阅读。现代社会,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因而越来越需要碎片化的阅读,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碎片化阅读提供了直接的服务,而且还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专业人士设想,未来理想的移动阅读将依靠“人机结合”来把关,用大数据检索、发现阅读内容,再在这一范围内人工提供真正的个性化组合;将订阅兴趣与订阅作者、媒体相结合,只有关于某个人、某家媒体的特定话题才会被读者收到;或者可以由人工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对兴趣关键词进行更细致的区分再交给读者订阅。总之,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这是可以想见的。

对于移动阅读,包括互联网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文化界、出版界一直存在着一种忧虑,担心碎片化阅读、浏览式阅读的泛滥会造成整体化阅读、深度阅读的减少乃至被放弃,长久以往,整个民族都会有肤浅化、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确实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但是,凡事不可求全。对于我们这个国民阅读率偏低的国度,首要的问题是读不读,然后才是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现在,在许多公共场合,不少人捧手机、捧平板电脑、捧电子阅读器读东西,先不管他们在读什么,起码比什么也不读,只管聊大天、大声嚷嚷、动不动争吵打架要好很多吧?有人嘲笑“低头一族”,我看这至少比“昂头吵闹一族”要文雅一些。如果全民族都能抓紧碎片时间读些碎片内容,即便是整体化阅读有所损失,也是可以暂时忽略不计的。何况,我们不能一概贬斥碎片化内容。《论语》也是碎片化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碎片化的,不能因此就说它们肤浅化、化。何况,时至今日,谁要想终止移动阅读已经绝无可能;即便是强求移动阅读必须整体化、深度化,也已经不太可能了。

当然,作为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深度阅读、整体化阅读不可能永远被忽略不计。移动阅读只能作为一种普及性阅读的方式受到保护、服务和引导,不可能任由其泛滥无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动阅读只是阅读生活中一种有限度的理想状态。全社会对此要有所认识,有所引导,在普及阅读的基础上,要大力引导深度性阅读、整体化阅读,特别是在专业阅读、高层次阅读人群中要强化阅读的价值选择。这是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科学界、文化界、出版界需要认真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四、网络出版:出版方应当有所作为的出版

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网络出版,亦即互联网出版,就是将作品登载在互联网上,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比较对应,大多数作品都可以同时用纸介质和网络介质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网络出版由于是一种低成本的内容传播方式,较之于纸介质出版,形式更为灵活多样。目前一般有五种模式,一是作者自行上传;二是网络公司出版,施行付费下载或阅读;三是自行制作电子图书并自行发行销售;四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电子书;五是广告商为推行商品自费购买电子图书。从这五个方式来看,除了具有自助出版特点的做法外,传统的第三方承担出版服务形式在网络出版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网络出版已经在互联网上存在了相当长一个时期,也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网络作品,其中颇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20世纪末美国的斯蒂芬・金网络小说《骑着子弹飞行》、台湾地区的痞子蔡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等,对中国内地的网络写作和出版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网络写作风起云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萧鼎的《诛仙》系列、江南的《龙族》、桐华的《步步惊心》和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给网络读者带来了相当多的阅读惊喜。网络出版给人们带来最大的惊奇主要不是好看耐看,而是网络们的写作速度和所赢得的读者忠诚度。不少网络每天以一万字的速度写作发表,这已经让惯于推敲的传统作家倍感困惑,而读者近乎狂热的忠诚状态更使得传统作家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只能说,网络读者群是一个年龄特殊和审美趣味特殊的群体,网络们捕捉到了这个群体的阅读口味,这个群体的阅读口味又引导了网络们写作风格的形成。

网络出版与传统的第三方承担出版服务的对应性相当强,因而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大体相似。譬如,版权保护问题同样突出,已经出现过许多起维权诉讼。而现在的问题是因为诉讼成本过高,被侵权方常常暂时放弃维权诉讼,但并不意味着平安无事。如果出版行业还把网络出版看成是一个值得长期经营的业务,那就应该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著作权相关立法,出台有关政策。《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都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权利人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而且,在网络上要尽快形成执法必严的维权体系。否则,网络出版渐渐就会变成随写随扔、随发表随失窃的盗贼横行之地,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网络出版,目前除了维权难度较大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之外,最需要提出来讨论的是网络出版的出版方缺乏作为的问题。一些出版网站的原创园地充分显示出了自助出版的自由度,这使得许许多多偶有灵感而缺乏写作训练的初学者获得机会将自己的涂鸦之作公之于众,然后,也许无疾而终,也许仅仅因为杜撰的一个奇异怪物、一个感情亮点或者人际一抹色彩,受到漫不经心在网络上漫游的读者的喜爱,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像这样的原创作品,有的网站日上传经常处于5千万字甚至1亿字的总量。于是人们对于编辑出版这一中介环节存在的必要性发出了质疑。事实上,在原创园地上开展自助出版着实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出版中介的选择性、规范性更是这个行业的真正价值所在,甚至可以这样来看出版行业在数字化时代的作为,那就是,越是在海量信息、海量发表的时代,就越需要出版行业独具慧眼的选择和权威性的规范和评介。在这个问题上,网络出版的有志者还需要有所作为,甚至是更大的作为。

五、电子书:图书出版业最具发言权的地方

所谓电子书,就是把传统出版的内容封装到电子数字技术载体上来,是一种封装式的数字出版;有的电子书也可以对原有内容进行一些编辑、链接、视频载入等数字技术加工,从而使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和收益。电子书具有便携、容量大、可下载、成本低等特点。电子书是数字出版中与传统出版关系最密切的一种。

目前我国电子书的阅读量并不乐观。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的2.35本只增加了0.13本,我们国家纸介质的图书阅读量2013年是4.77本,比2012年的4.39本增加了0.38本。两相比较,我国电子书的阅读量还远不及图书的阅读量。而美国电子书的市场情况却值得我们关注。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AP)的统计,美国出版业2013年电子书共赚进75.4亿美元,而传统的图书部分则为70.1亿美元,电子书的收入超过了图书收入。我国2013年电子书的收入是23.8亿元人民币,图书的收入则是770.8亿元人民币,二者之间几乎构不成竞争关系。美国出版业在电子书业务上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与数字技术公司进行合作甚至是融合,已经有超过95%的传统出版社开展了电子书业务,几乎到了凡有新书出版,必有电子书可以下载的地步。我国传统的出版社对于包括电子书在内的数字出版多数仍处于观望状态。最近中信出版社站出来和亚马逊中国公司合作,为Kindle提供了超过1,000种的电子书。这一合作行为值得我国出版业同行借鉴。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出版业对于电子书业务一直存在着成见,认为电子书经营者挟数字技术优势打压出版物内容定价,甚至认为电子书经营者凭借载体优势不劳而获,还有的人士认为,低价位的电子书一旦普及,将会造成图书经营的更大困境。事实上,低价策略是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最直接的手段,并非所有电子书都适用,价格的确定首先还是要看供需关系,然后要看合作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2010年美国六家大众出版商联合起来向亚马逊就电子书讨要定价权利,也就是要把电子书定价从原先亚马逊自行确定的每种最多不超过2.99美金提高到不超过14.99美金,成为国际出版业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尽管美国有关方面最后裁决出版商强行定价违反了反垄断法,但这从此开启了传统出版商与数字技术运营商讨论价格的必要程序。可以想见,这一定价风波刺激了电子书的理性经营,电子书定价的程序正在逐步建立,这将有利于合作各方更好地参与和合作。我国是图书出版大国,电子书经营是图书出版业最具发言权的地方,我国电子书的经营理当走在前面。美国出版业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电子书其实主要是一种封装式出版,拥有良好、悠久历史的传统出版业应当及早把我们拥有的优质图书的内容封装到电子阅读器中来,使之获得更好的传播,造福于读者。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数字化发展是出版业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数字出版还处于形成、发展过程中,远未到达完善的境地。然而,正因为它代表着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对其形成、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予以处理,应当相信人类有足够的智慧处理好面临的一切不足。

从目前我们所能掌握的知识来看,数字出版最明显的特点是移动性、碎片性、浏览性、交互性、及时性、便捷性,这些特点对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思想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使得我们国家思想交流、信息沟通、舆论监督空前活跃,民众的参与度空前高涨,这是以往难以想象的事情。当然,数字出版的碎片化、肤浅化是对人类业已成熟的整体阅读、深度阅读的一次巨大的逆袭,毫无疑问,这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不过,人类的阅读、交流、思维一直是从碎片、肤浅向深入、整体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朝着对立面运动,也许数字化时代正是将传统认识过程引向其对立面,经过必要的碎片化、肤浅化,再进入更高层次的深度化、整体化的阶段。倘若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那么,这就意味着传统出版正面临至关重要的传统价值观的扬弃。为此,我们要有一个扬弃的态度。在扬弃的过程中,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将实现更加紧密的融合,双方无论是逆袭还是融合,都将以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全面需求为目标,形成新的出版传播规范和交易标准。这就是本文对数字出版热点做出多面观察和讨论的初衷。

(聂震宁,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

*本文系“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4BXW01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郝振省主编.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张立主编.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3]周蔚华等.数字传播与出版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