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篇1

二、对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过于重视,却没有注意到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短期就业重视程度较高,却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长期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较为匮乏,修养较低,且综合素质也不高,很难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中,应该对素质教育加大重视力度,以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够达成。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没有较好的衔接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却仅仅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所教内容也仅仅是为达成教学任务,并未提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关内容,也对此并未形成重视,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使学生的发展空间较小,发展速度迟缓,对学生人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没有较好的衔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但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脚步,还需拥有自身的特色,使其能够在高校的竞争中利于优势地位,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够较好的达成。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仍在遵循传统落后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造成一定影响。

(三)素质教育与职业推进没有较好的衔接

在职业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素质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推进中,却对素质教育没有进行重视,学生在未经过相关培训后就进入社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短期效应过分的追求,而对于个人长期的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重视。教材内容也过于陈旧,针对性不强,毫无新意,致使学生还未毕业就需要面临失业的困境。

三、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就需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素质教育工作加强重视,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将素质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素质教育以及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而教师也应该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学中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的过程进行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适时的将素质教育在课程中融入,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二)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搭建起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教育以及娱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成长。

篇2

二、从教育主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看,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本位教育

承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承诺。因为它已暗含着主体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在未来的社会活动中找准适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社会位置,扮演成功的社会角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一切,除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之外,最终取决于主体的素质,而不是取决于他有多少知识和某种程度上社会的需要。就主体素质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来说,主体的素质越好,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就从本质的意义上符合了社会的需要;如果主体的素质差,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位置,就会出现他需要社会,而社会却不需要他;或者说他选择了社会,社会却没有选择他的现象。这才是人才与社会最本质的联系。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是主体自身这种发展自我的内在要求,构成了他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如果主体缺乏这种自我发展的要求,不论家长和教师出于多么美好的愿望,硬性地拔苗助长,恐怕都事与愿违,助而不长。这已使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天资开发(学前教育)中尝到了苦果。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对儿童进行天资开发,而是说这要以儿童具有的天资为基础,教育内容要让其感兴趣,使其感到不是外在的强制,儿童不但要学而且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就此而论,天资的开发实质上是一种天赋发现,而不是异想天开地认为每个儿童都有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的天赋。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喜欢学什么、玩什么,不喜欢学什么、玩什么,这与其自身的天赋关系极大。如有的专家所说,一个人的智慧48%来自遗传基因,52%来自环境的影响,天赋不完全决定一个人的智慧,所以有天才来自勤奋之说。但应该承认人的天赋是一个人自身素质发展的基础。如果凡是勤奋的人都能成为“天才”,那天才就会遍天下,而不是寥若晨星。古希腊哲学家把哲学称为“爱智慧”,而不是说哲学就是智慧,可谓抓住了智慧的真谛。智慧是人素质的内核,它是以先天的秉赋为基质、后天的教育为条件,内外互动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固的精神品质。

学术界关于素质的定义很多,但一般以先天遗传和后天教化为结构形式。没有先天就没有后天,先天秉赋超群,而后天不足,也绝对不会成为天才。这既是人才成长的辩证法,也是教育的辩证法。主体自我成长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根据,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是素质教育的条件,二者是一种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体自我如何成长,即发展为具有何种素质的人,从主体方面讲,取决于主体自身两种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先天的秉赋,二是自身主体性的确立。前者具有潜在性,后者具有现实性。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确立,是先天秉赋的实现形式,是本质意义上的自我完善。从环境条件来说,它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客体,为主体提供素质内化的内容,构成主体精神素质的历史文化特性,成为主体存在价值社会化的基本环节。人的先天秉赋之所以是主体素质形成的前提:一是源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二是大脑的可塑性。二者决定了主体有着养成某种主体性素质或特殊性素质的可能性,这就为受教育主体未来成为某种特殊的人才提供了潜在性条件。就人的认知风格而言,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同。所谓认知风格,就是人们在与客观世界进行信息交流时,往往具有某种个人的独特风格,即在整个思维过程中,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和习惯。有的偏重于依赖左脑的功能处理信息,有的则偏重于依赖右脑的功能处理信息。正因为这两种处理信息的方式各有特点,人们就把倾向于分析性和逻辑性的认知风格,称之为“左脑(功能)型”的认知风格;而把倾向于视—空形象性的非逻辑化的认知风格,称之为“右脑(功能)型”的认知风格。在实际生活中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或直觉能力极强者不乏其人,但不占据多数,大多数属于两者兼有的“综合(功能)型”的认知风格。只是在“综合型”认知风格中,一部分人偏于右脑型的认知风格,另一部分人则偏于左脑型的认知风格。因为受教育主体的认知风格不同,具有左脑型认知风格的人,经过对大脑的进一步开发和塑造,其科学文化精神就会得到进一步发扬,成为人们所说的具有科学头脑的人,有希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而具有右脑型认知风格的人,具有较强的空间知觉、形象识别、综合、直觉、想象的能力,经过对其大脑的进一步开发和塑造,就可以养成良好的人文文化素质,使其更具有认知自我、表现自我的意识能力,以及理解社会角色、作出社会评价等处理社会关系方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人经过进一步教育和社会实践,就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人才。承认两种认知风格不同,以及不同认知风格的人可能有利于发展个体某一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具有某种特殊素质的人才,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任务。凡是人才都应具有特殊的素质,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他就不能称其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但特殊素质却隐含着某种片面性,某一方面的素质过于突出,而其他素质过弱,其优势就可能变为劣势,缺乏对复杂社会生活的适应性。更为严重的是,片面强调特殊素质还会对个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危害。

因为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这种认知风格所表现出来的另一认知风格的缺憾,需要另一认知风格的优势来补缺。这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就科学认知活动而言,它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真理,对真理的探索和发现当然离不开全面的观察、冷静的思考,透过现象窥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用极其严密的逻辑概念表达出来,它确实偏重于“左脑(功能)型”认知风格。但科学真理的发现本身就是一种富有灵气的创造活动。人的创造性活动虽然离不开左脑的功能,但人的右脑则更能感知敏锐、突发奇想,打破知觉定势和思维定势,在截然不同的信息之间产生广泛联想,让人在难以控制的思绪中,把自身的创造性推向顶峰,填补逻辑思维的空白,实现逻辑思考应想而不敢想、可发现而未发现的奥秘。所以爱因斯坦说,没有灵感、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因而越是智力超群、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越需要自觉开发和利用自己右脑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发挥左右脑互补的优势,启迪自身的创造力。而具有右脑功能优势的人,虽然具有填补左脑思维的空白和突发奇想的直觉性创造,但其直觉性也需要逻辑的检验,并把直觉转换成令人可以接受的逻辑语言,形成另一种方式的优势互补。这就是全面的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学理。我们分析了主体素质教育的生理心理根据,也就找到了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人的素质虽然有先天性,但它只是人的素质赖以生成的根,而不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有生理性,就像人具有动物的特性一样,但素质本质上不是生理的,而是社会的,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除去人的体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在品质化、文化心理化。教育的最大功能就是发现受教育者潜在的素质及其类型,运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促使其从作为生理心理现象的潜素质向社会文化现象的精神素质转化,成为具有社会本质特性的素质。就近现代智力教育而言,它就以人的左脑是主管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意识域的科学发现为依据,并适应了近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而人的右脑的功能优势还没有完全被发现,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的左脑视为优势脑,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这就形成了近现代科学主义的教育观,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发扬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对近现代工业经济形成和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左脑的优势在特定意义上就是它的劣势,把科学文化推向极端,以它排斥人文文化,并把教育的主要功能规定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借助政治的力量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而造成了人的精神分裂和人的物化。也就是说,人们崇尚科学精神,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和学习科学知识,是为了强化人自身的素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加强人自身的建设,以及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人发现的科学技术却变成了对人自身的统治。科学技术所造成的人自身的异化,在西方国家当然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关,但科学技术失去人文精神的依托所导致的人自身精神生活的片面化、偏执化,则是造成人自身异化的更深层的原因。所以不少志士贤达和人文学者大声疾呼科学出现了危机,科学精神应当灌注人文精神,还科学精神应具有的人自身的价值。既然人自身的物化,有其深层次的精神根源,而它的不断强化又与教育密不可分,是教育在把人潜在的生理心理素质转化为社会精神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科学技术的精神本性进行深刻反思的时侯,也就不能不反思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深刻指出的:“很久以来,教育的任务就是为一种刻板的职能、固定的情境、一时的生存、一种特殊的行业或特定的职位做准备。

篇3

中职毕业生由于就业困难,升学愿望更加强烈,导致了升学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产生,使得作为手段的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的。因此他们的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则不很重视,其素质的提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这种情况不改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职校摒弃“应试教育”的倾向,可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面过窄、过专、过偏的现象,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淡化专业界线。在课程设置中要削技强干,加强综合性强、适应面广、有较强的迁移价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的教育与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与创造潜能。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面对竞争,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胜利者,相反,失败却是常有的,理性地面对失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此,职校要改变过去对学生重智力培养,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要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着重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断更新且呈综合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职校要改变过去课程设置上的单一、狭窄现象,加强课程综合化。要根据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潜在要求,科学地确定各类教育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力争做到:

(1)既重视课程的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在注重应用性的前提下,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大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2)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课程及课程体系必须以职业或职业群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加以框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也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奠定在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种迁移能力。否则,专业太窄,无法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得到全面发展,容易造成他们专业不对口而一时无法向其他领域转换。

(3)文科相互渗透。,我国职教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文理学科各不相通,已不适应知识的需要。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文理兼容。

(4)增加选修课。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过去选修课较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所需的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校应增加选修课,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对知识技术的自主选择权利,摆脱他们的被动客体地位。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知识,使其素质全面提高。

三、知识经济要求职业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要求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也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职教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弱,这势必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职教要大力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1.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

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及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至两门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这有利于更好地协调课程间关系,也有利于教师从专才向通才发展。

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4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大体可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方面。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应具备的水平和能力,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专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就业技能素质等。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内在基础,而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它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生产、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职生将越来越成为企业劳动者的主力军。因此,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中的宽容和合作精神,以及高度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等。

2.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折的关键时期,产业机构和劳动力机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更需要高技能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既有科学技术内涵,又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它可以提高社会的文明素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新旧交替时期,有必要重新审阅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而积极调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每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仁爱、信义、自省修身、谦让礼仪、博爱宽容、人格独立高尚等品格,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及高素质融入社会,从而提高社会的文明素质。

三、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及策略

1.思想品德素质教育。部分高职生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具体表现在摘要:(1)不注重保护公共设施,在校园里随意踩踏草坪,蹬踏课桌、墙壁等;(2)不讲诚信,考试作弊等;(3)不注重保持公共卫生,随地乱扔杂物、乱吐痰,宿舍脏、乱、差等;(4)不懂礼貌,碰到老师不打招呼等;(5)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强化德育功能,始终渗透对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牢固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局限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会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倡导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参和式教学,建立师生的平等地位,在鼓励学生独立思索、敢于争辩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多了解当今企业的生产目前状况和社会目前状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我们的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较差,而学院培养的学生,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人。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形成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这其中包括自然、历史、社会知识的学习,艺术修养的提高及人际交往能力的练习等。学院除了设置相关学科外,可以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社会实践、举办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底蕴。

4.身心健康素质教育。根据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有将近1/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新问题。如摘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自卑、自我封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有较强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他们能否适应社会和战胜自我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减轻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疏导心理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表扬式教育代替批评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和失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理想和价值。

5.专业技能素质教育。目前,部分学生专业技能薄弱。专业理论课成绩较差,实习实训课时量不足,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就业后不能立即上岗。学院要以高职院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并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将实验室、生产车间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主战场,采用现场教学,任课教师选用具有“双师”资格的专业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此外,要在学校大力推广“一书多证”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又可以借此搭建和实际生产完全相同的实践教学平台,改善实训条件。

6.就业技能素质教育。高职学生普遍对就业存在熟悉上的误区摘要:就业观不科学,预备不充分;期望值过高,就业定位不准确。大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不愿意去那些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岗位工作,而这些岗位恰恰是他们最具有优势的岗位群。根据调查统计,在高职毕业生中,超过60%的学生从业后,就业现实(如摘要:岗位、工资待遇等)和就业理想存在严重偏差,导致个人情绪低落,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他们的就业观。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目前状况,请往届毕业生回校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明确自身的价值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其次,针对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势,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他们展示自我才华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跨职业、跨岗位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奕阳.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7(3).

篇5

在以往的高职高专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强调理论教育、刻板的实践教育,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式,都采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这样刻板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顺应课改趋势,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改变以往的学校为学生选课、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大量添加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后能够自主的选择喜欢的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学习方式。

2.积极探索多样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使得教师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现状得以改变,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效率。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一方面要强化理论教育,使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丰富实践内容,促成实践教学改革,积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4.丰富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对于知识摄取方式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信息教学、模拟实操教学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参观生产基地,聘请专家进行专业讲座等,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使其眼界得以拓宽,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重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新方法时,能够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同时还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实现对知识的分解和整合,使其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其对于新事物的分析、评价、掌握、运用、拓展这样的几个阶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做到教师适当引导,然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其在应对新事物时,能够快速的对其结构和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评价和研究,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实践环境和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并且将这种新知识转化,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今中外,实践的重要性都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实践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实践方面的教学,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校外生产企业的合作,建设针对于本校学生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等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发展,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育体系,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效益提升的双赢局面。另外,在以往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只是重视学生对其专业方面的实践操作,使其在完成学业后,虽然可以胜任实践操作,但是在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能力上却有所欠缺,对其职业生涯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当提高其社会交际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篇6

二、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可行性

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涉及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环境,教育者的指导方针、原则、操作程式,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及控制,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体系等内容。从目标管理的角度看,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培养过程、培养目标与目标管理所具备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首先,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确定性;其次,对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具有成果性;再次,教育者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行为指导和过程操作具有智能性;同时,教育的整个过程具有闭环性。因此,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是符合目标管理理论实践要求,内容操作要求,控制特征和目标定位要求,从目标定位到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都具备其理论指导的可操作和实践性,并且也符合从整体上架构和把握中学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标准、评价体系和操作程式,对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较强的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将目标管理应用到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如何准确有效、系统完整、科学有序地发挥目标管理在中学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价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题。

三、以班级目标管理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一)制定班级目标措施要科学、适度,切合实际

目标的科学性,就是指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目标既要利于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又要利于学校改进和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消除不利于其发展的阻碍因素。目标的适度是指目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有利于“目标链”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过低的目标起不到激励作用,过高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形同虚设。一般来说,班级奋斗目标在其产生的起始阶段总是外在目标,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外在目标。这就是说,它往往是教师指出的,或者只是班级学生干部接受的。而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压力而采取表面服从的态度。这种不是班级成员内心要求的目标,就难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实际意义也就不大。因此,班主任应当不断地讲解,动员,让班级成员充分讨论,使班级目标被班级成员同化,乃至达到内化,使目标成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手段,同时,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思想上和意识上把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部分,内化为自我实现的人生动力。

(二)对目标进行分割,设置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

可以把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评分表分为八个扣分栏目(见附表1):文明礼貌、课堂上“经历”、“体验”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两操表现、卫生清扫与劳动、迟到、病假、其它违纪。同时设立六个奖励项目:好人好事、特长发挥、课堂上视角独特,观点观念有创新、管理能力、竞赛获奖、学习成绩突出。计分方法可以实行每次加扣1-3分,一般情况加扣1分,在校内外有比较大的正负面影响的加扣3分。记分工作由各组组长、课代表及相应班级干部负责,班级设有加扣分记录簿,由专人负责,班主任每天要查看加扣分记录簿,最好逐项落实,以减少失误。综合素质评分表每周班会时间通报一次,达到鼓励和规范的目的,扣分的同学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扣分多的同学,班主任要同其面谈,谈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成长及生存危害,与被扣分同学共同制定改进措施。综合素质评分表在期中、期末、年终进行五次统计,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自主性、体质健康情况、班级各项活动的表现等,为班主任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工作中提供切入点,也为班级评先进、评三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对目标进行角色虚拟,提高学生管理素质

1.虚拟角色

利用班会课讨论: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对你的助手、员工素质有什么要求?你喜欢什么类型的上司?如果单位超员需要裁员时,你首先精简什么样的员工?你怎样做一名称职的单位负责人?你怎样做一名好员工?班主任将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与熟悉的成年人进行交流,增加真实感受,同学之间互换角色,互相讨论。使学生感受体验各种角色的职责、义务、及应具备的素质。

2.进入角色

在班级管理上,采用两套班委,即顾问班委和执政班委。顾问班委是根据新生档案和军训期间的表现产生的,由班长、团支书、体育委员和文娱委员四人组成,他们的职责是协调指导,保证执政班委正常工作。执政班委是人人参与,自由组合。班主任将他们分成班长班、卫生委员班等不同的培训班,聘请学生会干部、任课教师、班主任、顾问班委成员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培训,然后轮流上岗。上岗前,每位执政班委作就职演说5分钟,离任上届班委利用下一个班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相互借鉴,结合工作政绩,全班同学对离任班委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政绩不记名投票打分,将平均分计入“综合素质评分表”管理能力栏目中。角色教育一方面可以真实的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发现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有效的规范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对目标进行检查评价,综合学生素质

篇7

国内的朱安红、贾昌萍等人认为基础发展力、自我提升力和实践应用力,构成了当今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模块。余长春等认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思维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能力组成了大学生的主要能力。

学界对大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理解各有侧重,但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有一定的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核心能力主要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动手、组织、决策和创新能力。这个定义在“能力树”的教学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可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教学中也会为同学介绍各种能力的界定,让学生自己取舍。

二、“能力树”工具

1、什么是“能力树”

“能力树”是指将个人成长比喻为树的成长,其中将树的枝干比作生存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能力,要成长为枝叶茂盛的大树,在森林中求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则应该吸收各种营养,增强自己的“能力枝干”,抓住机遇来使自己得到更好地成长。它是用来认清自己、帮助自己增长能力的一种自我管理的工具。

2、“能力树”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自我认识

设想自己是一棵什么树:是乔木、灌木、藤木还是匍匐植物。想象得越清楚表明对自己认识越清楚,表明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自己是什么树。例:学生可能认为自己是棵松树或者杉树。

第二部:自我剖析

让学生自我剖析:自己目前具备了哪些能力,把它画成树的枝干,能力强弱与枝干成正比。例:学生在枝干上标注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简单的图画中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强弱。

第三步:自我期望

学生自我期望:我这棵树会结出什么果?果实包括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获得的证书及自我实现等。这个果实应该结在哪根枝干上,即它需要哪些能力支撑,如果没有可以依靠的树干,说明学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则请补出这个能力。

第四步:自我培养

学生发现自己的期望和能力不协调后,将在枝干与果实间写出如何强壮这棵枝干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方法。

第五步:团队力量

当班级里所有学生完成以上四步后,指导老师可以将有相同想法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让组员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三、“能力树”工具的作用分析

1、“能力树”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

不管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核心能力,都应该基于大学生个人本身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信仰。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由学生自己剖析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有能力缺陷的同学所画出的能力树就很有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

2、“能力树”为学生做了SWOT分析

笔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曾经多次使用管理学的SWOT分析,让学生对自己进行SWOT分析,但是从学生的实践来看,效果不好,因为学生即便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清楚了,但是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自己的优劣势结合分析时,往往找不到突破口。但使用了“能力树”分析后,不但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优劣势,还看到了自己的梦想,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实现这些梦想的方法步骤,一步一步地向目标靠近。“能力树”系统地描述出各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和理想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

篇8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音乐的骨架,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而节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如时钟的摆动,公鸡的打鸣,火车的开动等,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来学习一些较难掌握的节奏,并再进行创作不失为掌握巩固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学习x.x的附点节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夏天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然后给定学生一句歌词如“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学生创作出不同的包含x.x的节奏形式,有的学生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也有的创作成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很容易地掌握了x.x的节奏。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读歌词,按拍号写出各种节奏”的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编出两种以上节奏,较常见的如“大雨下来哗啦啦啦啦,小雨下来沙沙沙沙”,很多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我想把四个沙的节奏写成沙沙沙,把小雨如丝的情景表现更贴切。”“我也改动两个地方——大.雨下.来,这样能突出大雨的大和落下来的猛。”学生尽情发挥,用不同的节奏描摹出大雨小雨落下来的不同形态。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拍手、跺脚、捻指的节奏或打击乐器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只要稍加指点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学生的创作可能不成熟,不完美,但是,他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歌词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歌词包含较多的文学性的东西,在音乐课上进行歌词创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老师可以根据原有歌词让学生进行歌词再创作。如学生在学会歌曲《春天里》后,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里除了有太阳、青蛙、燕子、花儿这些景物外,还有哪些可爱的景物呢?你能不能再创作出另外的歌词来呢?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作出许多不同的歌词来,有的是“春天里鲜花眯眯笑,春天里蜜蜂嗡嗡叫,春天里蝴蝶飞呀飞,春天里歌声多美好。”有的是“春天里小草眯眯笑,春天里布谷布谷叫,春天里小鸟飞呀飞,春天里小朋友多快活。”学生们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在创作中体会到了乐趣。根据简短的旋律进行歌词创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只要引导得法未尝不可以进行尝试,例如5123--|53423--|1345--|53421--||是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老师可以给学生多听几遍多哼鸣几遍,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情绪特点,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创作出一首完整的歌词。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春天来了》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春天来了,小鸟飞来了,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

有的同学创作了题为《校园多美丽》的歌词:

5123--|53423--|1345--|53421--||

校园里,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我们多快乐。

学生们唱着自己创编的歌词,其乐融融,在创造中提高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同时在创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通过旋律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旋律创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是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并能在训练中注意利用各种方法,由易到难,学生完全可以创编出简单的旋律。开始时可以利用为乐句添上音的方法,如5()|32--|,有的学生添上了6532,有的学生添上了3235,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做完这样的练习后,老师可以给定学生几个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创作,如给定五个音do、re、mi、sol、la按XXXXX节奏进行接龙游戏,即兴唱出旋律短句,开头的音必须与前一位同学唱的最后一音相同(即鱼咬尾),11123323233566553221

学生在游戏中反映敏捷,临场发挥灵活多样。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旋律创编练习了,如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进一定的环境中:春天的早晨,鸡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他们唱歌唱得可欢啦,鸡妈妈唱: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小鸡唱:叽叽叽,我们爱妈妈。学生根据歌词的意思可以创作出很优美的旋律,如鸡妈妈唱:

555|3235|323||

叽叽叽,我的孩子真可爱。

小鸡唱:

111|2123|1--||

叽叽叽,我们爱妈妈。

学生通过简单的旋律创作,可以发展他们的调式感,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篇9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全面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篇10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学生心理健康是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以及生理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教育基础上是经过长期磨砺、培养而成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不健康心理案例同学生们共同分析等来全面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全面发展,开导心理不健康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积极面对学习和未来。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1)传导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让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身边的人和事。(2)讲解心理卫生常识,传授心理锻炼的方法,比如运用适当自我调节、找人叙述等来消除心理障碍。(3)结合心理不健康案例,给学生讲解心理不健康的起因和不良后果,教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4)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育学生德、智、育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作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经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不是治疗而是识别,对存在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及时发现和教育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概况起来主要是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丹方面相关,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愉悦、压抑,乐观、忧郁;开朗、恐惧等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父母爱好赌博,成天无所事事,脾气也不好,稍有不适就会吵架、打架等,这样家庭的孩子对生活、学习的信息就会逐渐下降,心里也会产生压抑,表现十分犹豫等。

2学校因素

除了家庭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因为同学之间他们的年龄接近、学习范围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很接近,他们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风气给人们思想和心理产生间接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使学生爱劳动、爱学习、善解人意、意志坚强等反之不良社会风气会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社会流行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4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开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让他们在学校和家庭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快乐学习、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样既能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现象的发生,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间接的影响,俗话说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社会各界和社区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杜绝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培养和造就新世界心理健康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带领学生心活动,关心贫困生、社会孤寡老人等等,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还可以以游戏为主,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他们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氛围;另外也可以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3对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行为展开辅导

开设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促进师生关系,为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他父亲就单传,到他这辈好几个大爷,叔叔,就他一个男孩,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不容他人说。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错误不让人说,老师批评几句,就在下面骂老师。有一次他不好好做操,老师说几句,就不回班级上课,非得老师亲自去请才回来,老师亲自去叫他,他还和老师玩捉迷藏。还有一个男生,十分不容人,和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就不依不饶,受点委屈必须找补回来,今天找不回来明天也要找回来。有一次别人在玩耍时打了他一下,上课了,他就把人家的文具盒藏起来,害得人家课上无法写作业。最后老师从他怀里找到文具盒。对此教师不要立即就批评他,先对事情了解清楚,对其进行开导和指出不对之处,分析他的心理行为,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如何去尊重同学和同学处好关系,最后可以让他写检讨铭记自己的错误行为。

4配合父母全面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11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要在新世纪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本着“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完善管理”的原则,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扩大海外招生规模。

1.各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校之间存在激烈竞争。虽然来华留学生的人数会逐年增加,但短期内增加幅度不会太大。由于开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也在逐年增加,这样一来,对各高校来说生员份额实际并没有增加。所以,各高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并加大对留学生教育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郑州大学自开展留学生教育以来,投资兴建了一批留学生教育设施,但随着这几年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我校的教育设施都到达了极限。为了更好地发展留学生教育,郑州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学校主管领导也意识到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决心尽快对留学生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便使学校的留学生教育发展上水平、上台阶。

2.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位生、高层次进修生数量增长较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日益提高,留学生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办学到质量办学的转变。特别是一些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内著名大学,已经在适度控制语言进修生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层次留学生和学位生,并把留学生教学纳入到学校的总体教学规划和质量评估体系中,以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因此,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与此相关,留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留学生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素质、专业素质等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层面的问题。因此,从文化的层面来探讨留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由于受客观条件(如人数)和主观条件(如认识)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一直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去,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忽视了留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是我们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留学生教育的一个瓶颈阶段。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下留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1.留学生素质教育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到,素质教育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人文方面,也就是说,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别相对缩小的基础上,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方面,素质教育有着人文化的趋势。从留学生教育的角度来看,留学生的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语言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基本道德规范素质等。

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语言知识、技能、能力及专业知识方面,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因为,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但是,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本国学生的培养目标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留学生教育服务于我国的主要方式不仅仅是培养我们所说的有用人才,更主要的是侧重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国际交流。目前,随着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语言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日益提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人文素质的教育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如自我文化优越感、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交际中的自我封闭、环境与文化认同中的焦虑感、留学生之间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已经影响到了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文素质的提高来解决这一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确立留学生的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留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复杂性主要来自于留学生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又很大。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学习目的组合到一起。在学校管理要求的一致性和学生要求的个别性之间常常会出现冲突。对待他们,不能简单地依靠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说教或惩治来管理,遇到事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心服口服。当代社会普遍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也应逐步确立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平等沟通互动。不断探索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点、研究新课题、摸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把留学生放在首位,避免了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影响或损害留学生的利益。

3.营造多元文化校园,培养国际化人才。经济全球化需要大批既熟悉经济运作又了解各国国情、法律、文化以及科技发展水平与动向的、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国际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不单单是为获得某一狭义的职业而进行的专业训练,而是转向培养面向世界的通用性、复合性人才。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如果能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校园里,则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应经常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前提下,让他

篇12

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主要有: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缺乏是非的辨别能力,容易受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总想通过捷径找一份收入高而又不用付出辛苦的工作,享受主义思想很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认为要做好一件事情金钱至上。不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尊重,老师讲课你讲你的,我说我的。烟头卫生间、宿舍随意扔。缺乏感恩之心,合作精神不是很强,无责任感。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

(二)人文素质方面。

从每年到我校进行招聘的企业用人需求分析看,90%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企业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问题。而当前现实状况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及企业面试过程中这方面的素质确很差,普遍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及技巧。学生一学期下来,老师要求写学习心得、总结、汇报等不会写,搞不清楚具体的格式和用语。甚至有的学生连一张请假条怎样写都不会,五花八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字很多,书法好的学生越来越少。

(三)心理素质方面。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高考文化分相对比较低。同时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高职院校不认可,将来就业困难等现实问题,相比其它普通本科高校而言其实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卑感很强,认为自己只上了个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低,将来毕业从事比较辛苦的一线工作。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存在着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比较差,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吃过很多苦,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差,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容易情绪低落、没有进取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个别学生在压力面前,有时候会一时想不开,甚至走极端。

(四)身体素质方面。

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大一军训中在太阳下晒一晒,走走队形,这样有的学生都坚持不下来。在学生出早操跑步、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生由于感冒、头疼、身体不舒服等身体原因向老师请假。在大学的体育测试中许多学生不能达标,引体向上做不到5个,平时短跑还能跑一跑,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根本达不了标。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精打采,做事情根本做不好。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相应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用,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国内外重大新闻收集起来,然后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关心时事、分析时事的政治素养。本着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原则,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会关心家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和人类,拥有感恩之心。这些对于解决一些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价值困惑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全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校报、广播、橱窗、大屏幕等传统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宣传优秀典型人物事迹。邀请校内外专家,注重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讲座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诚信”“感恩”“文明有礼”等系列主题班会,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营造人文素质培育大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自己的思想、精神、素质得以提高。通过网络、社团、广播站等途径交流人文知识学习情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文化艺术类社团,搭建提高人文艺术素质平台。各艺术类社团每年在校园内定期演出或举办展览,使校园内的艺术舞台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品位适合、形式多样的艺术佳作。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邀请名人名家来讲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摄影、美育和艺术鉴赏类、书法等选修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社交礼仪、应聘礼仪等讲座。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组织大型演讲比赛、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主导,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系部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心理基本知识讲座和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尤其要做好学校每年的新生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进行心理调适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和日常的心理咨询,同时开办心理信箱,建立心理热线,通过网络为那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为提升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里素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拓展训练课等进行培养锻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