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企业财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宏达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机齿轮泵和圆弧齿轮泵的生产和销售。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宏达公司2013年10月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如表1所示。已知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城建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企业所得税为25%。
表1 宏达公司有关账户期末余额
2、2013年11月宏达公司的经济业务如下:
(1)11月1日,提取备用金2500元;
(2)11月5日,缴纳上月未交增值税305 000元;
(3)11月10日,管理部许凯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810元,并退回多预支的差旅费190元;
(4)11月12日,发放工资484 000元;
(5)11月15日,向湖南省材料公司购买垫圈、铸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不含税价款为361 200元,税额为61 404元,货已到并验收入库,款项还未支付;
(6)11月20日,向浙江轮船制造企业出售机齿轮泵,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不含税价款为2 000 000元,税款为340 000,货款还未收到;
(7)11月20日,行政部门购买打印纸,共1500元,用现金付讫; (8)11月25日,收到浙江轮船制造企业的欠付款51 000元;
(9)11月31日,计提本月工资500 000,其中生产生产机齿轮泵的工人工资 45000元;生产圆弧齿轮泵的工人工资75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8 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82 000元;销售人员工资180 000员;
(10)11月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34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为20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为10 000元;销售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为4 000元。
(11)11月31日,分配制造费用,其中,应分配给机齿轮泵产品的制造费用为14 250元,应分配给圆弧齿轮泵产品的制造费用为23 750元;
(12)11月31日,产品完工验收入库,其中,已完工的机齿轮泵产品的成本为136400元,已完工的圆弧齿轮泵产品的成本为167000元。
(13)11月31日,结转本月销售机齿轮泵的成本为1 360 000元; (14)11月31日,计提本月应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5)11月31日,结转本月损益类账户发生额。
3、2013年11月宏达公司应作的会计分录如下:
(1)借:库存现金 2500
贷:银行存款 2500
(2)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305 000
贷:银行存款 305 000 (3)借:库存现金 190 管理费用 1810
贷:其他应收款 2000
(4)借:应付职工薪酬 484 000
贷:银行存款 484 000 (5)借:原材料 361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1 404
贷:应付账款——湖南省材料公司 422 604 (6)借:应收账款——浙江轮船制造企业 2 34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000 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 000 (7)借:管理费用 1500
贷:库存现金 1500 (8)借:银行存款 51 000
贷:应收账款——浙江轮船制造企业 51 000 (9)借:生产成本——机齿轮泵 45000 ——圆弧齿轮泵 75000 制造费用 18 000 管理费用 182 000 销售费用 18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 000 (10)借:制造费用 20 000 管理费用 10 000 销售费用 4 000
贷:累计折旧 34 000 (11)借:生产成本——机齿轮泵 14 250 ——圆弧齿轮泵 23 750
贷:制造费用 38 000 (12)借:库存商品——机齿轮泵 136 400 ——圆弧齿轮泵 167000
贷:生产成本——机齿轮泵 136400 ——圆弧齿轮泵 167000 (13)借:主营业务成本 1 360 000
贷:库存商品 1 360 000 (14)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7859.6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19501.72 ——应交教育费附加 8357.88 (15)借: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2 000 000 借:本年利润 1 767 169.6
贷:主营业务成本 1 360 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7 859.6 销售费用 184 000 管理费用 195 310
4、2013年11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宏达公司的科目汇总表如下所示:
表2 科目汇总表
5、根据以上资料,填制宏达公司资产负债表:
表3 资 产 负 债 表
6、根据以上资料,填制宏达公司利润表:
表4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宏达公司 2013年11月 单位: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69-02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底座”,是“做大”的基础,大量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以企业规模即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以及企业员工人数为标准的,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按一定标准界定。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定义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然而,部分中小企业的弱点也同时暴露出来,如财务控制薄弱、管理松懈等,并且这些弱点被某些人加以利用,导致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防止这些舞弊行为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并且,有效的财务控制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现金流,还有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各项业务的收支予以监控,促进企业资金的运用达到企业追求的最佳效果。除此以外,有效的财务控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通过事先规划,事中指导、限制和监督,事后分析与总结的过程,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水平,持续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所以,本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控制分析
(一)财务控制的涵义与种类
1、财务控制的涵义
财务控制是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是根据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予以监督和调控,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符合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与制度要求,最终达成企业的财务预算目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2、财务控制的种类
财务控制根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主要可按控制的环节、依据、对象和控制的手段进行分类,具体有:⑴按控制的环节可以将财务控制分为事前财务控制、事中财务控制和事后财务控制。事前财务控制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控制;事中财务控制是指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业务发生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事后财务控制是指对经营活动与财务收支业务的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并进行业绩考核和落实相应的奖惩。⑵按控制的依据可以将财务控制分为预算控制和制度控制。预算控制是指以企业财务预算目标为标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与调控,保证其符合预算目标的一种控制形式;制度控制是以国家法制法规与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为标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监控的一种控制形式。⑶按控制的对象可以将财务控制可以分为收支控制和现金控制。企业的收支业务即企业的资金运动,收支控制就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收入活动和财务支出活动进行的控制;现金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各项活动进行的控制。⑷按控制的手段可以将财务控制可以分为定额控制和定率控制,或者称为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定额控制是指以事先定好的数额作为控制的标准,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如销售额和费用额等标准;定率控制是指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以一定的相对比率作为控制标准进行的财务控制,如销售利润率或费率等标准。
(二)财务控制的流程
财务控制作为一种经济调控行为,有其独特的程序和步骤。
首先,财务控制标准的制定。财务控制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各项目的总量和构成量标准、资金耗费与产出各项目的总量标准、资金运转效率标准。财务标准的制定方法包括分解法、预算法、定额法和标准化法。确定控制标准,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既先进又合理和可控制性强。标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其次,财务控制的实施。实施财务控制就是在经济活动开始投入资金运行之后,企业要建立经常的、系统的审核和监督工作制度,在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及时观察、调查资金运动的实际情况,了解资金是否节约使用,其效率是否达到理想水平,资金运动的过程是否与控制程序和标准相一致,是否存在薄弱环节等。
其次,绩效衡量。衡量绩效就是对被控制对象所表示的状态或输出的管理特征与原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脱离控制标准的偏差,据以分析判断企业经济活动的绩效。
最后,财务控制措施的实行。根据衡量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是财务控制的最后一个步骤。衡量绩效的结果令人满意,可维持现状;如果存在偏差,而且是管理上的问题,就应该纠正偏差;若是预算或标准有误,则应该修正标准。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且重要。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资金管理不当,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企业对资金的使用不够重视,缺少合理的计划安排,过量生产或盲目的购置实物资产占用企业大量经营资金,当企业经营急需资金时,将会面临财务困境;其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不够,由于赊销政策不够严格,账款的回收缺少有力措施,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不够及时,形成呆账或坏账;其次,实物资产控制薄弱。对存货的管理缺少有效管理制度,盘点执行力度更是缺乏,多数中小企业的存货对资金占用量非常大,存货管理混乱,容易出现白条抵库与质次价高等问题。
(二)财务信息管理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规模较小,所以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且由于财务人员本身素质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缺乏,所以在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中,财务对公司的经营业务缺少有力的监管与控制。财务管理的基础水平与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财务资料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不够,加上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合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所以往往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性与准确性欠缺,对企业的重大决策数据支持力度不够,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业绩管理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三)财务预算控制不完善。中小企业现行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做的很粗糙,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首先,财务预算管理模式设定不够科学,使得预算执行起来缺乏灵活性;其次,预算管理设定的预算指标不够完整,往往局限于生产领域或是其他某一领域,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其次,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其次,在企业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很多企业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但大多只是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文件或只是编制了一些财务预算报表,企业的财务预算并没有严格执行,企业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对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不及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现阶段,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尚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或者很多企业设立了审计部门,但是审计职能却很弱,没有发挥理想的作用。审计职能效率低下对企业的财务控制的完善有着很强的不利影响。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道德素质不高,还有审计体制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监督作用,不能正确衡量评价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和各部门的绩效。
三、解决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上文提及的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所面对的问题,本文给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控制模式,强化内部控制力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提高资金控制力度,使企业资金的运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一方面,要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有效配合;另一方面,对资金的分配要科学合理,企业的流动与固定资金占比要合理,让两者有个最佳的配合,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对资金的收回与支付时间要有合理充分的预测。
其次,强化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其原始单据必须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要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建立赊销审批制度;最后,要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确定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
第三,完善企业的财产控制。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存货等财产的控制,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盘点工作,定期与不定期的清查财产,保证账实相符;另一方面,完善财产物资管理的流程,对物资流转的各个环节确定有效的程序,不同环节上安排相应不同的专职人员,互相进行监控。
(二)强化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强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企业的财务资料完整性与准确性,发挥企业财务对业务的监管与控制作用,并且定期进行准确的财务分析工作,对公司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财务分析围绕的财务状况指标与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主要有:企业的赢利能力指标、企业的经营能力指标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其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营业指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利益保障倍数等。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企业考核制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普及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将预算管理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与业务中,让全员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中,这对突破企业的财务控制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根据经营目标与长期战略规划进行预算的编制,并构建全面的预算指标体系,以完整的预算指标作为企业各个部门与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考核兑现;最后,建立企业的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对企业各个部门与人员的绩效要有合理的评价,要定期对企业的财务控制情况,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以强化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力度,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体制。中小企业首先应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从事企业内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对各部门人员的绩效可以有效的监督与评价,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有非常好的监督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审体制的建立中,要注意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不同于一个虚设的形式,对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保证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元木,姜洪丽.财务管理学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谢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山市中小企业调查[J].财会通讯,2009(3).
[3]何瑛,刘选德.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32).
[4]解飞.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6).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2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小企业如何适应环境,保持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加强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特别是财务战略思想。
一、概述
(一)战略的定义。在商业背景下,战略是实现和引导企业潜力、实现企业目标、应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核心性概念。关于战略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5P战略。明茨伯格从五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战略”的五个定义:计划(plan)、计谋(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和观念(perspective)。
(二)财务战略的定义。财务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部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作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概括和描述。财务战略的目标定位依托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整体规划,与其他次级战略相比较而言,有一定的独立性。财务战略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互逆性、动态性和整体性。互逆性即由于投资者总是希望企业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增长和收益的提高。
(三)财务战略的内容
1、投资战略。投资方向、投资优先方向、其他相关多元化领域中的潜在市场机会。
2、融资战略
(1)证券融资:通过上市筹集项目发展资金,上市后争取配股、增发等形式进一步筹集未来项目发展资金。
(2)国际融资:一是与国际大公司开展合作项目,借助外企的资金拓展市场;二是寻找国外上市的时机,打开国际融资渠道。
(3)自我积累融资:要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稳健经营,保持良好的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4)信贷融资:合理使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信贷资金。
3、财务管理
(1)聪明财务:某公司处于相对成熟、竞争异常激励的行业中,要求财务工作。要精打巧算,用好、用活每一分钱,争取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以低成本支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高效益保持企业活力。
(2)稳妥财务:继续坚持保守的财务政策,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绝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尤其要做好现金流的管理,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3)战略财务:要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要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提供有份量的判断依据。导入战略财务分析体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战略财务分析,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分析结果。
二、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素质低,财务战略思想缺乏。财务战略管理思想是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前提,中小企业只有具备财务战略管理思想,制定财务战略才有可能。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大部分管理者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和专门的业务培训,其综合业务素质较差。他们不能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状况,很好地进行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评价;决策层常把财务战略等同于财务决策,只停留在个别、局部、短期的一般财务决策上,不能对中小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动态性和长远性的谋划。财务战略的缺失,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决策过程简单。
(二)缺乏科学、规范的财务战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只有提升财务战略管理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战略才能确保企业的成长和长足发展。但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表现在,从融资战略角度讲,不注重企业资本结构;从投资战略角度讲,缺乏投资可行性研究;从收益分配战略角度考虑,缺乏收益分配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以及与企业发展的匹配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随意性大,甚至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背离,丧失了财务战略的服务职能。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子战略,它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应该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如果中小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脱离了企业目标,就会脱离实际和不科学。
(三)财务战略实施效果差。中小企业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财务战略,不等于就一定有效实施。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战略控制失调。财务战略实施的效果关键靠控制,在财务战略相对长期稳定的基础上,中小企业缺乏适时调整,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弱,从而后期无法应对财务战略环境的变化,无法保障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第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松散。中小企业主要采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监管方面主观随意性大。严重影响内部控制力度,影响其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建议
(一)明确财务战略定位。财务战略定位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资源配置的有序性、高效性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性。中小企业应该借鉴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财务战略和专业化财务战略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本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进而选择风险较低、效率较高的财务战略。中小企业对于财务战略的定位既要符合自身的企业特征、企业文化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也要顺应整个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应该为自身的发展和战略的实施寻求潜在的资源并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多元化扩展,实现企业的长久、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选择是指在各种财务战略类型中选择出适应本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战略。选择何种财务战略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与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财务战略的创新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对财务管理要素所作的重新选择。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僵化,阻碍了企业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全局管理创新模式。
2、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1)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治理、信息渠道拓展、信用风险规避等提升自身信用等级,向外部投资者、客户等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有效缓解与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并与银行、投资商之间培养良好的财务关系和合作关系;(2)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技术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提供内部或外部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进而增强融资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实行中小企业之间的策略联盟。策略联盟是企业基于对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结合联盟内企业的资源,以达成策略性目标的一种正式、长期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策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四、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方法
中小企业根据财务战略的选择要结合外部环境、自身资源优势从各种财务战略类型中通过分析论证制定好财务战略方案组,从中选择出能够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最优方案。
(一)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大量筹措外部资金,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往往会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表现为相对的低水平,因为收益的增长相对于资产的增长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一般适用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
(二)稳健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是指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稳健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特征。当然,随着企业逐步走向成熟,内部利润积累就会越来越成为不必要,那么,“少分配”的特征也就随之而逐步消失。一般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
(三)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指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这类企业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因而历史上所形成的负债包袱和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就成为迫使其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两个重要原因。“高负债、低收益、少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一般适用于衰退期的企业。
五、结论
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的选择时应正确把握企业的各发展阶段的财务特征,从而选择出适合企业的财务战略。如,企业在初创期或成长期,其财务特征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企业生命力旺盛,这时应该选择扩张型的财务战略,将重点放在如何筹措资金以扩大规模、促进企业成长;在企业成熟期,应该选择稳健性的财务战略以保障企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在企业衰退期,选择防御收缩型的财务战略有利于企业通过重组和改制,实现企业的蜕变和重生。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龙.中小企业财务战略方案选择的探讨.商业会计,2011.3.
一、中小企业财务审计的回归和创
新1.财务审计的回归。中小企业财务审计具体指的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以及相关审计机构依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小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开展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以及财务收支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做出监督和审查的行为。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评价其对象包含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质量而言,评价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还有中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效果以及效率等等。所以,必须充分挖掘内部审计的作用这也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保证,搭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是有效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内部审计并不是简单的对内查错、纠错的过程,而是对当前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创新财务审计模式。在日常审计工作中,需要把事前以及事中审计当作常规性审计内容,以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发展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财务审计范围,还可以融入内部控制评价以及绩效评价方面的内容,以提升财务审计的合规性以及真实性水平,以实现最佳审计效果。
2.财务审计的创新。
2.1前移审计时间节点。从原理上分析,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计,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行校正。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这种事后校正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采取外包审计的办法似乎更可取。对此,内部审计应该把财务审计具体的时间节点往前移,做好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进而和外部审计二者之间形成强有力的互补的格局,对中小企业形成全面的监督态势。
2.2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做好评估。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中小企业财务行为的重要依据,更是实现中小企业控制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于防范以及管控中小企业发生经济活动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内部审计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经济活动各个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应该重点针对预算管理、采购管理、收支管理以及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几项内容进行把控。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贯彻落实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以及中小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维护企业资产的完整以及安全,维护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以及资料的真实、及时以及完整,杜绝发生舞弊或是差错的现象发生。
2.3创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预警机制。审计部门应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展开审计,重点针对财务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做出检测和评估,有效控制发生信息披露风险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总体来说,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实现下面几个方面的功能:对企业应收款以及预付款的管理,对企业库存物资的价格以及数量进行实时监控,仔细核对每一次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出具会计报表以及财务分析报告。对中小企业收入、成本以及收支结余等多个经济指标以及业务量之间的对比情况做出分析,并且第一时间异常动态指标,创建有效应对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2.4关注资产安全及使用效率。资产作为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企业设备、材料采购以及物资采购等领域做出重点监督,审查是否存在过度积压浪费的现象,不单单要关注中小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更应该时刻关注资产是否得到合理利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是否存在风险及损失,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对大额投资以及设备投资做出绩效评价,特别是对基础设备的利用效率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实现中小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操作性意见。
2.5发挥内审确认及咨询职能。针对内部审计来说,业务确认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对系统以及程序还有其他事项作出客观评价,并且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等等。比如舞弊调查、内部风险控制评价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等等。另外,咨询服务主要是提供相关改善性建议或者是开展相关咨询服务,是为了方便内部审计工作者在不需要承担管理职责的基础之上,对组织价值进行改善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进行财务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往往更倾向于确认以及咨询。所以,鉴证业务必定是民间审计必须囊括的基本职能,也是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中小企业财务审计优化建议
1.围绕企业发展改革目标,更新审计观念。在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随着中小企业创建的监管机制、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补偿机制发生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所以,中小企业应该顺应当前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市场发展定位上要精准,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还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所有过程地监督,创建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确保各项资金使用合理、安全。
2.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审计措施。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必须借助信息化之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创建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必须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和被审计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进而获取有效的审计信息,对此加以远程监督和审计,不断优化并创新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模式。全力推动中小企业审计业务和互联网信息系统地充分融合,创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业务活动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3.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提升内审队伍综合素质。对于内审机构和相关审计人员而言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保障内部审计部门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展开审计需保持客观、公正。此外,还应该合理分配每一位内审人员,不但要求其了解企业的财务制度以及国家审计法律法规,更应该掌握企业各项业务运作,方能对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做出全方位的审查和监督,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内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4.加强和外部审计沟通,高效利用外部审计成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接受来自外部的审计结果,主要包含社会审计以及政府审计。对于审计人员而言,需掌握外部审计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时间安排,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和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共同完成审计工作。对于外部审计机构公开的审计报告或者是审计结果都应该组织专业部门给予评价和反馈,提出有效避免发生重复审计的办法,督促相应部门做好及时调整。
三、结语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加强内部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渗透在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涉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的所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应仅仅围绕中小企业经济活动出发,转变审计观念,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把握审计重点内容,拓宽审计领域,强化中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从财务审计的表现方式来看,在医院经济管理活动中,与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相比,内部审计参与所表现的效果并不明显和直接,在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保障医院经济运行安全、增加医院价值、帮助实现医院经营目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中国医院,2015.1
[2]卢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2.10
[3]乔国刚.我国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3.6
中小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投资决策完全靠企业的一两个领导拍板定案,没有完善的投资决策程序可以遵循,投资什么项目、投入多少资源完全由领导说了算。显然,中小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领导的决策在缺乏科学依据或者论证的前提下进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中小企业在投资时往往考虑当前的收益而没有长远的预测市场,这样的投资项目很容易使公司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中小企业经常随意转变投资项目,每转换一次公司都会面临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新的投资必然会影响企业整体资金的运用,转换投资项目的盲目性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综上所述,投资欠缺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中小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中小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
2资金周转不及时
资金周转是指企业的资金在购进商品时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随着商品的销售,购买商品时所垫支的货款得以收回,企业的资金又从商品形态回归为货币形态;企业资金的这种随着商品流转而不断进行的,存在形态的转换和回归,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循环过程。生产资金的构成,指生产资金中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比例。生产资金按照周转方式的不同特点,区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固定资金的实物形态是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其特点是可以长时间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价值则按损耗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渐地转移到制成品上,不需要立即在实物上更新,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较长。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是原料、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其价值经过一个生产过程全部转移到制成品上,需要在实物上重新购置,因而周转一次需要的时间较短。
3管理者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意识淡薄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并且以家族化企业居多,管理者往往一手遮天、独揽大权,是典型的集权制管理模式。他们往往自身就缺乏风险意识,财务人员也多采用自家亲戚或请代账公司,造成账目混乱,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对财务风险更是全然不知,根本不设立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系统。由于企业管理者本身就缺乏对财务风险预警的认识,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又太低,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差,导致风险管理工作较为落后,大部分企业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因此,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就会毫无招架之力,乃至危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策略
1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
中小企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深入实际搜集相关资料,掌握准确的投资信息,并重点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否则,出现一点失误,就会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浪费。因此,提高决策部门的业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决策部门应该通过对资产回报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的期望值和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等因素指标的计算分析,来预测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性,以加强投资风险的预测,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比较出这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净现值的期望值是指期望投资回收量(税后现金量)与原始投资量之间的差额。通过NPV的值来判断各投资方案的可行性。风险程度是指期望与实际的偏离程度,也就是概率统计中的标准差。要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全局意识。所谓全局意识,就是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既立足当前,又放眼未来。公司老板要做到的就是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宽阔的眼界,从战略的高度观察和处理好中小企业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如果发现问题时,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就很难做出科学的决策,势必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难以高标准完成公司赋予的任务。
2合法经营规避
资金使用风险合法经营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也是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第一要素。中小企业必须知道和明确界定哪些业务活动是合法的、可以进行的,哪些是被禁止的。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对所做行业缺乏真正的了解,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获得应该获得的收入,甚至还可能亏本经营,使企业资金使用风险增大。再比如对于创业投资公司,国家明文规定其不能从事房地产投资,那么即使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再高,中小企业也不应该直接涉及。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以及货物赊销时,应该充分考虑资金回收及回收期限的问题。因为回收期限越长,中小企业所承受的利息负担越重,利润越低,并且中小企业要对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这样公司又损失了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管理理论认为,所有企业都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企业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与之相适应,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会根据不同利益主体性质的变化,导致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方式的调整,因此财务治理结构的模式和方式也会随之不同。
(一)在创业期,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产品生产成本往往较高,一般处于亏损状态,尚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企业还未被社会所悉知,信用度不够高,外部筹资能力也极为有限。在这种形式下,大多数中小企业会采取业主制或合伙制,所有者与经营者大都为同一方,资本与劳动合为一体,此时的风险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由出资者单方面承担和享有。
(二)在成长期,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逐步为社会所接受,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技术日益成熟,质量有所提高,管理不断规范,市场份额也逐步增加。此时,仅依靠自有资本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从金融机构贷款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相应地,企业体制也应由原来的业主制或合伙制开始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转化,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则开始在原出资者和新出资者之间共同分享。
(三)成熟期时,中小企业的产品已经被社会广泛认知,并形成了科学有的管理制度,企业资信好,财务状况优良。此时的中小企业为了避免资本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一般会采取多元化经营。这就需要企业制度结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有效地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并购、上市等途径实现较大的转变,以避免企业步入衰退期。
(四)如果中小企业在成熟期未能成功转型,就会进入衰退期。此时企业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并且创新意识淡薄,各种企业危机频繁出现。
二、生命周期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治理探析
并不能简单地将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定位于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应该将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目标与其不同生命周期的产权结构相匹配。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会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经营范围的拓不断展,逐渐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从而导致产权结构的变迁。因此,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大体上也应该随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相应作出动态的调整和选择。
(一)确立明确的财务治理目标
当中小企业处于创业期时,往往产权不分,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当严重,风险等级也很高,此时的中小企一般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亲属等成员构成,财务关系较为简单,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可能更具可操作性和导向性。但这里说指的“利润最大化”应当是长期持续的利润最大化,绝不是短期的利润最大化。
到了成长期时,中小企业所积累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开始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产品的供应渠道开始通畅,目标客户群趋于稳定,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企业这时的财务治理目标应开始考虑除原始产权主体以外的其他派生产权主体的利益,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以获得持久、稳定的利润,并兼顾利润的质量。
当中小企业步入成熟期后,企业的组织管理已基本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已建立,产权进一步分解,形成了“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营权”模式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此时,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需要充分体现企业的产权特征,全面地反映企业相关者的利益。由于资本约束的不断减少,此时中小企业已经能够和大企业一样在证券市场或信贷市场获得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企业价值评估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成了中小企业有效的财务治理目标选择。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应在其成立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阶段的所有权安排、财务冲突的特点动态地选择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以提高企业财务治理的效率。
创业期时候的中小企业往往并不需要职业经理,他们是资本的提供者,不需要外部资本,一个人说了算的内部决策结构更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此时家族式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创业。处于此阶段的中小企业采取家族式财务治理结构,财权集中配置于业主一身,可以促使家族大股东―财务治理主体积极参与企业治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部分散股东在企业治理方面激励能力不足等缺陷。
当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应不失时机地调整其财务治理结构,因为当中小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从外部融资。而实现外部融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保障外部投资者的权益,实行企业制度,包括信息分享,实行财务会计和披露制度;当然还包括决策权分享,实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度等。此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划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就成了重要问题。此外,企业规模扩大应该要求管理层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更应该对家族成员的角色做出明确的书面规定,严格实行董事会治理制度,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度。
当进入成熟阶段,中小企业的往往产权明晰,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已实行产权的社会化,将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变为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已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并且明确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相互制衡机制。在此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下,成熟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应该以出资者、经营者和财务经理为主体,财权在三者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治理目标。
综上所述,初创型中小企业可选择家族式的治理结构,成长型中小企业应不失时机地调整其企业治理结构,而成熟型或上市的中小企业应选择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加强中小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治理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利益相关者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的特点出发,改善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治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初创期是以家族为单位的,资金积累主要由家族内部筹集,创业者和其他家庭成员共同经营,甚至是夫妻店或家庭工厂。此时,以“家族化的利益相关者”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初创期的企业治理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协调家族成员的利益和保证调动他们的资源,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所以此时的企业治理模式应该为典型的家族治理模式。
而在成长期,中小企业的开创者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开始对外吸引人才和筹集资金,股权开始外部化,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同时,来自家族外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不断增多,并掌握着部分高层管理职位,此阶段的中小企业处于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企业过渡。企业已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端倪,企业外界的供应商、客户、债权人、社区、政府部门等,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逐步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此时中小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社区、各级政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治理。
当中小企业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已基本摆脱了家族管理的特征,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家族企业的股权会进一步外部化,所有权与经营权也会有更大程度的分离;法制环境的好转、信任机制的建立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会有更多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到家族企业,该阶段的企业治理结构需完善内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职能等内部治理机制,还需完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要充分地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此外,中小企业除了需要完善内部治理外,还需从外部环境入手,完善法律和市场体系,以确保各方面利益相关者获取所需的信息,参与到企业的治理和决策当中。
小企业是一国经济中极富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是促进市场竞争和保证经济繁荣的基础力量。在我国,小企业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尤其在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小企业是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搞好小企业,促进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全局意义。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出生率高,关闭率也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小企业的创立和生存创造了不少机会,其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尽管如此,国内的小企业为什么就长不大呢?依然还在步履蹒跚,处于稍不留神就会灰飞烟灭的情形。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大凡长不大的小企业,都有着很多共同的毛病。据德国一家研究所调查,小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对企业内部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时,往往来不及采取应变措施。
随着小企业的成长发展,一般会出现七种风险,即:开业后头3年可能出现开业风险和现金风险;第3至7年可能出现授权风险和领导风险;第7至10年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和兴旺风险;开业10年后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接班风险。
二、做财务分析,认识问题
(一)从企业收益状况考察经营状况
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的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的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及土地。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建立预警系统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只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生存,没有必需的现金,必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资金周转,甚至资不抵债。
产生现金风险的主要原因有: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忽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投资过多,使资金沉淀;不考虑条件和时机,盲目扩张。
企业经营者应与财管人员配合,理解利润与现金以及现金与资产的区别,经常分析它们之间的差额;节约使用现金;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监控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库存和应收账款的余额;经常评估现金状况,按季编制现金流量表。
同时应注意:接受订货任务要与现金能力相适应;不将用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和清偿债务的短期资金移作固定资产投资;约束投资冲动,慎重对待扩张、多种经营及类似的投资决策,确有剩余现金时才进行这类投资;对现金需求的高峰期应预先做出安排;随时将实情向银行通报;安排精明而又务实的人管理现金。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由萌生到扩大,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影响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风险信号,建立长期预警分析系统。当可能损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出现时,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企业决策者尽早采取对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项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或,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其中:应收账款回收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在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四、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具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大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贷款和企业担保的管理。具体可从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着手:
(一)筹资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不自量力,盲目扩张,往往是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获得杠杆效益。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请专家和银行咨询,选择最佳的资金来源以及最适时机和方式筹措资金;领导班子要有适当分工,财务管理部门特别是企业决策者,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二)投资方面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就要根据计划进行投资。经营者往往对市场上冒出的暂时需求匆忙作出反应,或者看到别人赚了大钱,也盲目跟着上,小企业的经营者应是“多面手”,而事实上多数经营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没有建立必要的财务会计的管理系统,企业的重大决策缺乏可靠依据;草率估算或低估企业的资金需求。企业立即可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
(三)资金回收方面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账款管理成本;3.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五是密切关心企业要账人员回收账款动态,避免私人暂时留存用于个人利益。
(四)收益分配方面
1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活力水平低的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严谨使得财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财务工作缺乏灵活性;其次,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为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没有创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环境,并且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性提升,这样脱离实际的考核指标会使得财务工作缺乏规范性,无法实现绿色发展[1]。
2中小企业财务方面欠缺活力的表现
2.1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活力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仍缺乏高度重视和应有的认识,将财务管理误以为是内部会计工作的简单流程,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具有成长活力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便存在着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但其覆盖面依然有限,并未能很好地渗透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领域与各个操作环节中,且与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脱离。
2.2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指导
当前有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基本将所有精力都集中于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研发方面,而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则相对较为薄弱,存在极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对内部财务活力方面的提升和建设重视起来,认识的不足致使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流于形式,这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活力的重要原因。
2.3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当局情况认识不足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有着好的效益,对于中小企业效益“好”到何种程度,领导者往往以财务报表为准。鉴于管理层的某些“暗示”,身为“下属”的财务人员难免由于身不由己而“借花献佛”,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较低,导致严重缺乏独立性和活力性。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弃企业整体利益于不顾,盲目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致使企业受损。
2.4缺乏有效的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现阶段,很多中小企业没有重视监督部门的职能发挥,使得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在企业中的地位偏低,监督人员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也普遍不高,导致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职能和功效,造成财务工作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环境。
2.5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失真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要保证财务工作规范进行,然而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缺乏对财务控制的认识以及企业内部具体的操作能力较低,使得财务信息的准确度相对较低,无法为后续财务活力的提升和财务工作的绿色发展奠定基础,财务信息系统存在失真的现象。
3提升中小企业财务活力的具体途径
3.1大力完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要提财务控制的实施效果,就要先通过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基础。从完善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予以认可,发挥财务控制部门的效用性,积极调动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确定和实施,构建必要的常设机构,形成具有实际效用的法人治理机构,将内控财务制度充分运用到财务体系中来,从控制财务的实施政策和相应程序开始,为中小企业财务工作实用价值的展现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进而提高了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活力水平。
3.2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
在当下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大对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整体把控,应在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其次要提升财务人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度认识,深化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守法意识,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财务活力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3稳抓财务管理重点,提升活力层次
从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入手,经济活动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而进行的,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效益。所以在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统筹中,要把经济费用与经济价值进行均衡对比分析,并在考核中小企业业绩的同时,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程度的思维转变,稳稳抓住财务管理重点,把重点从经济效率中转移,学会挖掘中小企业内部自身业务的潜在优势。通过多种合理方式与途径增加收入、节约开支,进而建立一套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而达到财务活力层次多元化的目的。
3.4提升财务人员财务规范操作意识与能力
在依法、合理又有效的财务管理标准下,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每个财务员工应该大大发挥创新精神,打破常规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盲目跟从适应过去发展模式的财务管理制度。要积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积极提升财务管理意识,充实自身专业能力,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真实化的考核进程。对负责企业财务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更新专业人员的法律条文概念,对其内部、外部双向监督,重新进行整合与评估分配,激励员工更加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能有效、严格的核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控是否规范,更能激励业绩提升,保障财务工作的活力。
3.5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预算控制
针对中小财务预算控制方面,需要站在宏观把控和环节调整的措施来具体实行,达到财务预算的可控化。加强财务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从生产之初,利用预算模型将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效益性”置于最高的位置,使财务预算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局面,实现中小企业盈利价值的不断积累,为中小企业财务活力的提升和企业整体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预算管理基础。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站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通过对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提出,从而相对应的寻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利用财务制度的保障、财务控制体系的规范、财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以及财务预算的有效性,来激发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力,促进中小企业财务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对比
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在内容结构、小企业划分标准、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分析那些会对小企业财务产生重要影响的变化,如:会计科目的变化和会计政策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通过仔细比较,发现两者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的变化
相比之下,《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有关会计政策与业务处理方面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短期投资处理的不同、应收账款的处理不同、存货处理的不同、长期投资处理的不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内容的不同、税费处理的不同、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会计处理不同、销售退回处理不同、税费处理内容不同、融资租赁计价不同等方面。这些不同其实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期末是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当期收回的利润是冲减成本还是计入损益;(3)计入资本公积还是营业外收入;(4)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5)计价原则与计价方式的不同。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从数量上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总账科目为60个,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总账科目为66个。从具体的会计总账科目对比来看,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会计科目名称发生改变,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等;有些会计科目分拆为2个科目,如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有些科目增加了,如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有些科目取消了,如坏账准备、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等。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不同的改变对小企业的财务影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与应收利息,应付工资与应收福利合为应付职工薪酬,这些科目的变化主要是名称改变,科目核算的内容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同时要素分类也没有改变,所以总的来说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以及现金流量。
2.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有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比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是由于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都基本需要在期末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却不需要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减值的时候,冲减对应的资产。因此,计提与不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产生影响,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之前,虚增小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同时虚增企业利润;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将会造成资产与利润比较明显的减少,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从长期来看,资产与利润的总额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相当于改变了资产与利润的会计期间上的分配而已。比如;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如果在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账款账面净额减少,当期管理费用增加;如果不在月末计提坏账准备,只在确实发生坏账损失时进行确认,并冲减应收账款。
3.有些会计科目名称虽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核算内容上却有所变化,主要有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这一类的变化,同样会影响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利润总额,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以后,在核算内容上发生了改变,应交税费的内容更广泛一些,应交税费实际上除了应交税金以外,还包括以前计入其他应交款的内容,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由于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都是负债,在发生时都是记入贷方,而借方的科目没有变化,所以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利润以及现金流量的账面价值。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内容要比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内容广泛一些,营业税金及附加还包括原来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的一些内容,比如,其他业务收入中需要支付的相关税费。由于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损益类科目,其他业务支出也是损益类科目,所以,科目内容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根据以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发现会计政策有所改变,下面将详细分析相关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1.短期投资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短期投资的改变包括两个部分:短期投资核算内容的变化和短期投资业务处理的变化。短期投资的核算内容虽然也有所改变,但是这些核算内容的改变还是属于流动资产范畴内部的变化,同时又都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范畴,所以不会影响小企业的资产、利润与现金流量。短期投资的业务处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不确认投资收益,直接冲减短期投资成本,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 ,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是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这样将会导致收回股利或利润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虚增,而在处理短期投资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波动会较大幅度的减少,而现金流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2.应收账款等相关资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应收账款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期末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期末不计提坏账准备,只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减应收账款,并作为营业外支出来处理。这样的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在发生实际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会虚增企业资产与利润,同时会导致发生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资产与利润突然减少,波动性比较大,对现金流量没有多大影响。
3.存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存货业务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计价方法的变化、盘盈处理的不同以及期末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不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一样,因此不再赘述。计价方法的改变,主要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个计价方法选择的改变只对那些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小企业有影响。从目前物价连续上涨的形势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会导致原来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小企业在更改存货计价方法的会计期间利润增加,资产与现金流量不会发生改变。而对于盘盈的存货的业务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存货盘盈时冲减管理费用,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管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实际上都是计入了损益。不同的是:如果冲减管理费用,会通过增加营业利润的方式来增加小企业利润总额;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则是通过增加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总额,两者最终都增加了小企业的利润,并且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存货盘盈处理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小企业的利润、资产与现金流量。
4.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长期投资核算方法采用成本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可以按照实际是否控制与重大影响去选择成本法或者权益法;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计入长期投资成本。实际上,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筹集占资金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资金的投资相对来说较少,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就较少。《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的规定减少了业务处理的难度,减少了股权变动损益的确认,在目前股市长期处于熊市的大前提下,成本法的规定将会增加小企业资产与利润。手续费等相关税费计入长期投资成本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将会在当期增加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投资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与应收账款一样。
5.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两者的处理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这种变化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6.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借记具体的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的处理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期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7.销售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应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则简单得多,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将会减少发生销售退回会计期间的当期收入,进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减少。
8.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这将导致小企业营业利润减少,营业外收支净额增加,但是利润总额没有发生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较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由于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不符合目前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2011年10月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同时废止《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小企业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导致会计行为的改变,进而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目前,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对比研究,如:会计科目设置的差异对比、账务处理的对比与衔接等。本文在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对比
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在内容结构、小企业划分标准、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分析那些会对小企业财务产生重要影响的变化,如:会计科目的变化和会计政策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通过仔细比较,发现两者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会计政策以及业务处理的变化
相比之下,《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有关会计政策与业务处理方面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短期投资处理的不同、应收账款的处理不同、存货处理的不同、长期投资处理的不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不同、应付职工薪酬内容的不同、税费处理的不同、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会计处理不同、销售退回处理不同、税费处理内容不同、融资租赁计价不同等方面。这些不同其实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期末是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当期收回的利润是冲减成本还是计入损益;(3)计入资本公积还是营业外收入;(4)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5)计价原则与计价方式的不同。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从数量上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总账科目为60个,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总账科目为66个。从具体的会计总账科目对比来看,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会计科目名称发生改变,如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等;有些会计科目分拆为2个科目,如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等;有些科目增加了,如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有些科目取消了,如坏账准备、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待摊费用等。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不同的改变对小企业的财务影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1.现金改为库存现金,材料改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改为周转材料,应收账款分为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应收股息分为应收股利与应收利息,应付工资与应收福利合为应付职工薪酬,这些科目的变化主要是名称改变,科目核算的内容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同时要素分类也没有改变,所以总的来说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以及现金流量。
2.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有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科目,比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是由于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都基本需要在期末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却不需要计提,只是在实际发生减值的时候,冲减对应的资产。因此,计提与不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会对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产生影响,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之前,虚增小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同时虚增企业利润;在实际发生减值情况的会计期间,将会造成资产与利润比较明显的减少,对现金流量没有影响;从长期来看,资产与利润的总额不会发生改变,只是相当于改变了资产与利润的会计期间上的分配而已。比如;坏账准备,作为应收账款的抵减科目,如果在期末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收账款账面净额减少,当期管理费用增加;如果不在月末计提坏账准备,只在确实发生坏账损失时进行确认,并冲减应收账款。
3.有些会计科目名称虽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在核算内容上却有所变化,主要有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这一类的变化,同样会影响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利润总额,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应交税金改为应交税费以后,在核算内容上发生了改变,应交税费的内容更广泛一些,应交税费实际上除了应交税金以外,还包括以前计入其他应交款的内容,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由于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都是负债,在发生时都是记入贷方,而借方的科目没有变化,所以不会改变企业的资产、利润以及现金流量的账面价值。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内容要比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内容广泛一些,营业税金及附加还包括原来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的一些内容,比如,其他业务收入中需要支付的相关税费。由于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损益类科目,其他业务支出也是损益类科目,所以,科目内容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根据以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发现会计政策有所改变,下面将详细分析相关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1.短期投资政策的改变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短期投资的改变包括两个部分:短期投资核算内容的变化和短期投资业务处理的变化。短期投资的核算内容虽然也有所改变,但是这些核算内容的改变还是属于流动资产范畴内部的变化,同时又都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范畴,所以不会影响小企业的资产、利润与现金流量。短期投资的业务处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不确认投资收益,直接冲减短期投资成本,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在投资期间收回的股利或利润是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这样将会导致收回股利或利润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虚增,而在处理短期投资的会计期间,资产与利润波动会较大幅度的减少,而现金流量基本上没有变化。
2.应收账款等相关资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应收账款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期末需要计提坏账准备,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期末不计提坏账准备,只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减应收账款,并作为营业外支出来处理。这样的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在发生实际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会虚增企业资产与利润,同时会导致发生坏账损失的会计期间内资产与利润突然减少,波动性比较大,对现金流量没有多大影响。
3.存货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存货业务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计价方法的变化、盘盈处理的不同以及期末是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不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一样,因此不再赘述。计价方法的改变,主要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个计价方法选择的改变只对那些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小企业有影响。从目前物价连续上涨的形势来看,取消后进先出法会导致原来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小企业在更改存货计价方法的会计期间利润增加,资产与现金流量不会发生改变。而对于盘盈的存货的业务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存货盘盈时冲减管理费用,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计入营业外收入,不管是冲减管理费用还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实际上都是计入了损益。不同的是:如果冲减管理费用,会通过增加营业利润的方式来增加小企业利润总额;如果计入营业外收入,则是通过增加营业外收支净额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总额,两者最终都增加了小企业的利润,并且增加的金额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存货盘盈处理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小企业的利润、资产与现金流量。
4.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长期投资处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长期投资核算方法采用成本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可以按照实际是否控制与重大影响去选择成本法或者权益法;手续费等相关税费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计入长期投资成本。实际上,对于小企业来说,资金的筹集占资金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资金的投资相对来说较少,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就较少。《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长期投资采用成本法的规定减少了业务处理的难度,减少了股权变动损益的确认,在目前股市长期处于熊市的大前提下,成本法的规定将会增加小企业资产与利润。手续费等相关税费计入长期投资成本而不计入当期损益,将会在当期增加小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长期投资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的影响与应收账款一样。
5.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处理变化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两者的处理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这种变化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6.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接受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则借记具体的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对于接受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资产的捐赠的处理变化将会导致小企业接受捐赠的会计期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利润总额增加,资产总额不变。
7.销售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的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应增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小企业会计准则》则简单得多,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将会减少发生销售退回会计期间的当期收入,进而导致当期利润的减少。
8.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的不同对小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对于消费税、营业税的退回处理,两者有所不同: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贷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这将导致小企业营业利润减少,营业外收支净额增加,但是利润总额没有发生变化。
1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不景气,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一般国际上对于企业风险的判断主要是分析其负债率,如果负债率在50%以内,则说明该企业处于安全区域。根据我国相关数据的最新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率大部分在60%以上,4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且90%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加大。
结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风险比较大,因此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融资;二是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大,风险投资程度高;三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运营管理水平低。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十分必要,见下图。
2 中小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
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经营的现状,中小企业财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些年国家也在逐渐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从整体效果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可能性也不高。
2.2 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往往是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资金使用上存在“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例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意地支取与使用企业的资金,甚至部分企业管理者将企业资金作为自己家的资金使用。
2.3 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
科学的财务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以中小企业的财务预算为例,虽然中小企业制定了严格的预算,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很多管理者不按照预算的规定使用资金,结果导致企业的资金使用效果不高。另外,中小企业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结果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社会投资者投资中小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在处理收益分配时缺乏科学性,出现了不公现象,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4 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战略投资决策的关键人,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则可以及时判断和分析企业投资风险,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忽视财务人员的重要性,结果导致一些没有专业技能或者专业技能不高的人担任财务管理人员,结果影响企业的发展。
3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四大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中小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3.1 建立科学的内部制度
基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
首先,强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财务制度意识,解决中小企业所存在的资金管理随意使用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作为管理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
其次,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避免出现不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从事财务活动。例如酒店在财务管理中需要按照预算情况合理使用资金,将闲置的资金应用于预定的投资中,以此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通过财务监督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益。
3.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化解与避免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中小企业财务的基本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基本判断与分析,从而帮助中小企业避免财务风险,保证中小企业最大化受益。首先,中小企业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经营特点等建立灵活的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定量指标,而且还要包括定性指标,以此实现预警分析的科学性。其次,中小企业要及时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采取定期与随机检查的方式,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以此将财务始终保持在合理的区域内。
3.3 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科学管理
中小企业要注意利用现代结算工具和手段,减少现金交易;加强现金收付的票据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贪污挪用行为的发生,保障现金安全;加强费用预算防范费用开支的随意性。 另外,还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建立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监督与控制,确保各项流动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制定与完善材料采购制度,节约利用采购资金,确定合理的存货占用数量。
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1.1 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界定主要有三个标准:从业人数、生产和销售能力、固定资产。在我国,企业主要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而这四类企业界定的依据一般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其次是企业的固定原值。2002年6月1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地定义了中小企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1.2 中小企业的地位。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在某些行业中占领主导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增长迅速,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增加。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总数的99%;其中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利润、销售收入、总产值分别占40%、57%和60%;中小企业全国零售网点占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60%的出口总额;城镇大约有75%的就业机会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1.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①数量多,技术装备低,产出规模小;②组织能力差,投资主体多元化,由市场经济调节;③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的局限性致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①资金管理方面:以内部融资为主,筹集资金渠道有限,存货积压,资金周转能力低下,流动资金极为短缺;②投资管理方面:以对内投资为主,以短期投资为主;③利润管理方面:成本控制方面比较重视,因此成本增长空间小,企业相对利润也不大。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财务管理问题阐述
2.1.1 资金短缺。各国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尤为严重,那就是资金短缺。例如:在中小企业发达的地方——温州,在这里,20%的企业觉得银行贷款“有时容易有时难”,15%的企业觉得“不可能”,65%的企业觉得“难或者很难”。再比如,在对湖北省某市200多家中小企业对于制约企业发展因素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1%的企业把资金短缺列为首要因素。
2.1.2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中小企业由于各项机构不太健全,因此,人员素质普遍低下,财务会计人员亦是如此。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往往理财观念不足、理财知识匮乏、理财方法不科学,因此就形成了一贯听从上级指示的作风,缺乏自主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财务人员的会计信息不及时和技术水平不到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中小企业经常形成财务与会计不分的情况,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内部混乱、职责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2.1.3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着信息化水平低、资金短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危机。但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成本急剧上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提升其管理手段来获得生存。但是往往中小企业的老板都侧重于发展企业的业务,对于信息化没有多大概念。而且市场上多种多样的信息化会让中小企业感到不知所措。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越来越落后,而财务管理方面也一样。
2.2 成因分析
2.2.1 资金短缺成因分析。多方面因素主导了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方面的短缺,主要有:①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直接融资有很大困难。②政府部门的优惠政策并未对中小企业产生效力,因此中小企业的不利地位也长期得不到改善。③有些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限制,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不热心甚至加以限制。④很多中介机构几乎没有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缺乏贷款担保,因此造成贷款难的局面。
2.2.2 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成因分析。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因此有许多制度都不健全。而相对于财务管理,也很难展开工作,一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只是基本的会计工作,并且,企业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相当重视,但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却是一度疏忽。即使是对于会计人员,企业也是轻培养重使用,加上会计人员工作的超负荷,使会计工作人员只能被动地处理日常工作,却很少有时间处理财务管理。从短期的来说,中小企业的会计已经足够维持企业的日常运行了;不过,从长期的发展看,财务管理更能从各个方面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比如:财务管理工作者能从资金、成本预算、项目决策、资产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等方面对企业的价值评估进行更专业的管理。
2.2.3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成因分析。在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多,但是规模小、类型少,因此其核算大多数只局限于手工核算,而对于财务软件却是运用得很少,因此,企业不能将取得的信息做相应比较,没法确立决策和预测系统。企业在初步发展时期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一套合理完整的会计电算化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需品,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