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01:13: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县人事局、卫生局《关于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充分发扬民主,把整个竟聘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凡是规定要求公开的内容,一律向全体职工公开。切实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这次竟聘工作。
目的意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职称聘任制改革、调整优化医院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的,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压力感、紧迫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爱岗敬业,努力奉献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医院工作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竟聘范围
医院聘期届满和新获得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竟聘条件
竟聘人员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执业行为;
经年度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任期内能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要求,即20xx年达到10学分,20xx年达到20学分(县直单位必须含i类学分5分);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符合本单位制定的岗位任职条件。
竞争聘任程序
1、建立健全聘任组织。建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专业
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竟聘领导小组(当事人回避),负责制定和实施对竟聘人员的考试考核,对竟聘人员述职答辩和综合考评等工作,并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2、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卫生局文件(20xx)23号《××县卫生系统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竞争聘任工作实施意见》。
3、公布竞争聘任的岗位数和竟聘职数,宣布竟聘人员的基本条件和竟聘范围等。
4、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
5、竟聘小组审查竟聘人个人申请是否已具备竟聘条件,决
定其是否参加竟聘。
6、全体职工按德、能、勤、绩四项内容对被竟聘人现场进行民主评议并公示(标分为100分)。
7、聘任领导小组对被竟聘人员按德、能、勤、绩四项内容现场打分(标分10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并公示。
(第6、7两条得分相加除以2为民主测评最后得分)
8、聘任领导小组对符合竞争聘任条件人员进行业务考试,注重基础理论和本专业业务理论考试。
9、个人述职答辩:竟聘领导小组为评委会,组长任评委主任,其他成员任评委委员。
自述部分(50分);自述部分包括:
本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学历、党派、职务、职称及简历等)
本人竞争岗位及优势;
竟聘后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思路;
参加竟聘的体会和对最后结果的态度。
随机抽题答辩(50分)
聘任委员会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实际确定,业务考试已涉
及的内容不再列入答辩范围。个人述职答辩结束后,由评委当场打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出答辩人
最后得分”的方式进行。答辩现场要安排答辩席、记时席、记分(监督)席,答辩时可组织不参加竟聘的人员旁听。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 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
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旋转钻井技术的设想开始于欧洲,这项技术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液动冲击旋转工具。19世纪中期,英国最新发明了最新旋转钻井技术,并申请了专利。20世纪50年代,美国改进了反作用冲击器,并大量使用与钻井过程中,主要用作钻井及卡钻事故处理。70年代,日本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研制出液动双作用冲击钻具。90年代后期,在深井的石油钻井中,液动冲击旋转钻井技术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我国最早开始研究旋转钻井技术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这一技术的成熟在21世纪初期。目前我国已研制出多种液动冲击器,并大量应用与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液动冲击器的原理和特点
1.1 液动冲击器的原理
液动冲击器的主要构成有四个部分,分别为冲击部分、配水部分、传递部分以及防回水部分。其结构简单,却具有很强的可调性。为了保证冲击器的寿命,其冲击部分的构件一般要承受很大的冲击旋转作用了,所以在一些冲击构件上都会采用WC喷涂,同时,对于损坏构件,还可以容易更换。
液动冲击器工作原理:泥浆冲上接头处流进冲击器的配水部分,在配水部分的上阀处设置有内孔,泥浆经由内孔流入配水阀内,配水阀内的调液螺母将泥浆进行分流作用,经过中间的通孔和孔隙流入水槽之中,同时另一部分粘稠体流入铁砧上,封死流道。冲锤受到水力的压力作用向上运动,到达初始点处,封死的流道打开,冲锤受到向下的压力作用迅速加速向下,打击砧子,之后上部流道又被封堵,冲锤向上运动,重复上述过程,一次次的打击砧子,促使底部工作。
液动冲击器的分类:按照液动冲击器的结构上来分,可以分为阀式正作用冲击器、阀式反作用冲击器、阀式双作用冲击器以及射流式冲击器三种。
阀式正作用冲击器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高压流体通过液压作用冲击冲锤,并借助弹簧作用来复位,这类冲击器的结构简单,流体在冲击器内部流道通畅,但需要借助于弹簧来复位,因此弹簧的可靠性决定着冲击器的可靠性。
阀式反作用冲击器与阀式正作用冲击器的原理刚好相反,它是利用弹簧来促使其向下冲击,而借助于高压流体来复位,这类的冲击器对于弹簧的要求将会更高,已经很少被应用于实际。
阀式双作用冲击器则使用控制阀来进行转换,首先通过高压流体进行冲击冲锤,通过控制阀控制流体流向底部,再通过高压流体作用于冲锤使得冲锤向上运动,如此反复,这样一来就省去了弹簧这一构件,使其结构进一步简化。
射流式的冲击器采用的是射流元件来改变高压流体的流向,从而改变对冲锤的作用力的方向,进而带动冲击器工作,这类冲击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也能得到保证。
1.2 液动冲击器的优势
钻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钻井成本降低。经过实践表明,液动冲击旋转钻井技术的应用比其他钻井技术的速度要快将近30%,斜井情况下这一比例稍微有所下降。且钻井的成本降低了20%以上。
钻头磨损情况要好很多,起钻次数减少,节约了钻井成本,延长了冲击器寿命。常规的钻井应用中,钻井压力是钻井效率的重要参数之一,钻压很大程度影响着钻头的使用寿命已经轴承的应用寿命,我们知道,轴承与钻头相连,基本上算是一整体,所以钻头所受的力与轴承是相同的。可见,轴承的损伤情况与钻头损伤相似,而钻头的使用寿面反比与作用于岩石上的钻压。实践证实,较大的瞬间锤击加上较小的钻压可以有效的延长钻头使用寿命,使得钻头的破损率降低,节约钻井成本。
水平井以及大位移井的井底加压。旋转冲击钻井技术可以在一些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钻井过程中提供一种新的加压方式。对于水平井的加压过程,一般是来自岩石与钻头的破坏阻力,但是同时需要一个横向的推动力作用来保持冲击器的平衡。水平推力作用一般很小,水平钻具在冲击过程汇总的静摩擦阻力作用便小,使得钻具易于产生滑动,钻具较小的摩擦阻力,使得其可以连续产生滑动。
1.3 液动冲击器技术参数设定
1.3.1冲击功参数选择
冲击器的冲击功这个参数一般取决于岩石的特性,根据对岩石冲击过程的经验研究,目前冲击功参数的选择一般在200~300J之间,实践表明,冲击功在600J以上时,破岩效果最好,但对于钻具头部与轴承造成了很大的负荷,容易减小其使用寿命。
1.3.2冲击频率参数选择
根据相关岩层系数和实验结果表明,冲击频率设定在20Hz左右最利于冲击器的工作。
1.3.3钻压参数选择
上面论述说明,钻压影响着钻井速度、钻具损坏速度与钻井成本,综合考虑下,一般设定钻压大于常规钻井设计钻压的2/3,这样就能够保证不重新起钻,使得钻井效率最高。
2 影响旋冲钻井技术推广的因素
关键因素是冲击器的质量。我们知道,冲击器的钻具与岩层的作用力很大,对于冲击器的钻头和轴承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如果冲击器的质量不能过关,其旋冲钻井的效率很难得到保证。目前冲击器的寿命只有50~80小时左右,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其工程需要,所以提高冲击器的质量才能更好的推广其技术。
钻头的配套问题。使用合金制造的牙轮钻头是否和冲击器想配套,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所有的岩层处理都使用牙轮钻头,课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易于其推广。
适用岩层问题。冲击器的破岩效果很好,因此适用于硬地层,但是对于软地层中冲击器的使用,其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
3 旋转钻井技术展望
(1)掌握对于冲击器破岩的理论分析,了解破岩机理,为冲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以后设计出更加实用的冲击器奠定理论基础。
(2)从冲击器设计出售,建立物理实验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入理论分析,有效的改善冲击器的冲击功率,加大工作效率。
(3)通过对冲击器的实践深入了解,制定出完整的施工工艺。
(4)努力提升冲击器的使用寿命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47-02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指为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数值、文字、声音及图像信息所利用的计算机、手机、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技术方法。随着经济的长足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各个环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买电视、服装、牙膏等,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他们称心如意的商品,水电费、手机电话费等通过电脑或手机可在网上交纳,此外,还可通过电脑在网上炒股,利用网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经过两次职教攻坚后,建有普通微机实训室3个,网络实训室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1个,校园网内有教学和办公用计算机200台、服务器2台,安装有中国电信光纤20兆带宽专线和中国移动光纤10兆带宽专线,并通过无线路由器让无线网络覆盖所有实训室,此外,每个实训室均安装多媒体系统。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开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此谈一谈学校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一、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教室开展理论教学之后于实训实习场所进行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在教室的理论教学课上,教师专讲理论,即便是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也只是死板地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幕布上展现操作步骤,学生没有机会尝试操作或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教学课上,学生接受实践任务后,只能去翻阅理论学习笔记、参考案例,在痛苦地回忆好久前理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努力去完成实践学习任务。这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练的效率与学习兴趣,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的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将用于上实践课的操作实训室与用于上理论课的教室整合在一起,教室即实践操作训练室、实践操作训练室即教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进行。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专业课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事半功倍。
二、加强专业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
除积极派送专业课教师参加教师省级、国家级培训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到相应的大学、IT企业培训。在教师接受培训期间,学校对受训教师严管理、高要求,确保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专业课教学能力等得到提升,胜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
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因特网上非常丰富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如网络上现有的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各种学习软件、设备模拟仿真软件主动学习。利用网上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同时也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网上互动交流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大力开展专业实践课教师校本培训,提升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坚持利用非上课时段,尤其是暑假,安排专业实践操作课教师到一线生产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研修,提升专业实践操作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建立专业课学科QQ群,专业课学科教师将实践操作教学任务及有价值的相关视频、图片、文本发送至学科QQ群空间,鼓励学生带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到实训室上实践操作课。学生通过微机或手机终端,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师的协助下,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同时,学生可在QQ群空间里提问、答疑和讨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将实践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或相片上传到学科QQ群空间,或者将实践操作训练课的作品或成果上传到学科QQ群空间,将实践操作训练过程或作品与成果分享给教师和同学,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有更多机会回味实践操作训练过程和欣赏实践操作训练课的作品与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而且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申请免费空间,通过学校服务器在网上展示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课的作品或成果。像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应用等课程,将学生实践操作实训课的作品,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尽可能传送到学生申请的免费空间或放置到学校的服务器上通过网络展示出来。通过展示,学生自己及其朋友圈都能欣赏到学生的作品,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自觉地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教学课的效率。
有目的地带学生到淘宝网逛一逛,买一个U盘或一条USB网卡,让学生体验网上购物的便捷和惬意;带学生到阿里妈妈网站看一看,让学生懂得通过网络推销商品也可以赚到钱;通过多媒体系统给学生演示网上缴纳手机费的流程,让学生体会网上交易是多么省事和高效。课堂内外全时段开放网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互联网的魅力和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剌激学生想要掌握电子商务、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等实践技能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兴趣。
四、改进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分值在学科总成绩中的比例,实践操作分占总成绩的80%,理论知识与平时出勤纪律考核分占总成绩的20%,保证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传统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每次在实践操作课上的出勤、纪律表现、卫生情况以及学生呈现的操作实训报告独自完成评分的,难做到客观、公正,难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难体现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为了克服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学校采取如下两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是推行教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监考、评分;二是成立专业课学科出题、监考、评分小组,试题充分体现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仿真岗位工作场景,考生以成果或作品形式上交答卷,由3位教师组成的评分小组给考生上交的成果或作品评分,确保对学生实践操作考核的客观、公正,考核成绩如实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学校教务处更易于了解和掌握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保证学校对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教学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将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相关项目引进专业实践教学案例
结合专业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相关项目引进专业实践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的内容,保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接地气。这样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仅可操作,而且易操作;不仅保持了先进性,而且具有强的实用性。例如,将本校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招标文件的书写、具体的布线施工建设、管理维护工作细则、成功排除故障的实例,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室布线工程设计及实施、网络设备采购招标文件的书写,专业实践操作训练室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安装、路由设置,以及校园服务器的配置等编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案例;将学校网站站点的建立操作实例、学校网站网页的设计操作实例、教师的优秀个人主页设计操作实例等编入网页设计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网页设计实践教学案例;将计算机管理与维护工作中成功排除软硬件故障的实例编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操作训练校本教材,从而将其引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案例。
六、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神速,正如摩尔定律揭示的,“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也就是说学校实践操作训练使用的电子设备,每隔一年半到两年,就会有一次显著的升级,实践操作训练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永远是落后的、永远跟不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再就是像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类电子设备,由于厂商品牌的不同,配置操作差别很大,同一厂商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配置操作也存在较大差异,学校不可能将所有厂商的所有品牌和所有不同型号全部买齐,供学生实践操作训练。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充实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就可以很好解决实践操作训练当中,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永远跟不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设备厂商品牌型号不齐全两大难题。例如,华为公司提供的eNSP,主要针对华为公司生产的各型号企业网络路由器、交换机进行软件模拟仿真;H3C公司提供的HCL,可以模拟仿真H3C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全部功能;Cisco公司提供的Packet Tracer可以模拟仿真Cisco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所有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模拟仿真软件,不断充实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加强专业实践课教师队伍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改进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结合校本教材将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相关项目引进专业实践教学案例,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充和实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明确定位在技术实施型教育的类型,并办出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过程别注重管理技术知识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毕业生就业后能在具体的岗位上迅速开展工作。
一、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改革不系统、不深入。毕业论文高职经济管理类教育的改革起步更晚,以前我国对高职高专教育工科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多,但对文科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研究较少,往往办成了本科压缩型。与工科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比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没有与工商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因而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与其培养目标仍存在偏差。
1.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于企业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企业体制的改革、管理理念的更新、企业的大规模改造、管理技术的提升等导致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也日趋不稳定。比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流程再造、客户管理等概念的导入与实施,使企业增加了对具备相应现代管理技术的人才的需要。但高职教育由于市场反应慢,加之与企业的联系松散,使得其专业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稳定的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计划、从业教师、教学环境、教学理念、教师知识体系等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出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断裂。
2.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设置的通用性与学生就业的行业特征发生偏差。除部分行业办的高职院校外,大部分学校所设置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是通用专业。
3.脱离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教学过程的标准化与管理工作艺术性发生偏差。目前,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使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标准化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主讲教师的单一,甚至没有专门的实训老师;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环节程序化、标准化;实践性教学也多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且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造成一个学校毕业的学哄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特别讲究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忽视个体教育的模式必将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4.实训场所的模拟性与职业环境的真实性的偏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实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训教师缺乏,实训基地难以建立,实训方式单一,甚至很多院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训计划与实训方案。目前各院校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实习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模拟实习的性质,即使是高度仿真,提供的情景模拟背景会因实施的不齐全和费用的昂贵而有所简化,因此与学生将来就业的真实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校企合作是解决教学与职业环境相脱离的最佳途径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企业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有偿互享,硕士论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最好选择。
1.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前瞻性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需求的种类、结构、以及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变化,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律,以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更加适用的人才。
2.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教育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少,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等。现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职业教育所用,而且通常不需要办理复杂的手续。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将学校的科研理论优势与企业的资金优势、生产优势、管理实践优势相互结合,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缓解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紧张,科研资金不够的矛盾,又能为企业及时输送适用性人才。
3.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我们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性特色,而参与整个企业的运作过程是学生实训、实习的最好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具体岗位,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等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培养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等。
4.企业也是教师开展现场调研的基地。是促进教师将其科研成果与企业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企业是教师开展调研活动的基地,可以为实例、课题、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的素材。
三、经济管理类高职教育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目前,在理论界已被普遍认同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可以开发出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
1.建立契约式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契约的方式约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医学论文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由企业定期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设施和机会,学校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这种形式由于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的一部分实习成果直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时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采取员工培训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与学校联合的一般为大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订联合办学的契约,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一种校企双方之间较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层次的专项管理培训等。
3.开展“订单式”教育。所谓“订单式”教学就是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在学校挑选学生,双方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制定的教学计划,实现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联合方式。
4.企业管理咨询业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其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产业务实的优势,接受企业的委托,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辨析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根据清晰的市场定位采取适宜的行动方案,为客户提供具有更高价值的解决问题方案。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无法满足社会人才供给方面的需求,没有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和知识结构较强的设计人才。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必须得到完善和提高,而校企合作则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1.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当中,不管是艺术还是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学校很少跟外界有过多的接触,而且由于学生的实习时间较少,对于学生的教学也比较封闭,学生的教师都因长期从事教育活动而对企业和行业的动态并不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1。而校企合作解决了这个问题,校企合作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用于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还能安排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训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训,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企业的实训安排形成了一个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关键,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人才供给方面需求、适应经济发展的优秀设计类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封闭的,它只围绕着学校和课堂,学生的学习参照对象也只有书本,这种教学形式会使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和工作实际联系在一起。对于将来就业的方向,学生也没有一定的认识,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实际工作进行掌握,容易导致就业困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呼应各大高校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即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理论知识,也能在理论知识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而校企合作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彻底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可以在学校的课堂中加入真实的项目,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清晰的运用过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运用过程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3.带动各方面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供实习的相关设施和优秀的技术人员为其进行实训,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较多的职业实践经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向,获得顶岗实习收入。不但解决了学校设施不足的问题,还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使企业不用进行前期培训就获得一定的人才储备,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则在实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行业视野,积累了一定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显而易见,校企合作无论对学校、企业还是学生、教师都是有益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
1.联合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采取了校企合作联合教学的方法,不仅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通常高校专业教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理论教学,一直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近几年来愈演愈烈,对于学生适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所以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高校专业教师也应当进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并为自身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保证学生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和企业。
2.教学基地
在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比较稳定,不仅拥有生产、服务产品,还拥有设计等一系列的产品,处于领先的地位。在场地设施和专业设备上,企业和学校都经过了严格挑选;在技术力量和师资上,校方和企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保证尽量能够满足企业和学校的教学要求。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当于对学生的一次培训,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就能够与企业员工一同工作,真正体验企业生活和工作场景。对于学生的这种培训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对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3]。企业中的指导老师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带领学生去到材料市场进行考察,或在工地定期进行实训,那么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就可以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全发挥使用,而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则无法给学生带来实际工作场景和学习机会。
3.新课程的开发
校企合作单位可以与校方共同合作,设计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例如设计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比较重视学生在企业团队工作环境下的专业知识素养,所以这类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校方理论教学外的企业实践操作技巧。待学生完成了这类课程的学习,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留在校企合作单位工作。这类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学习具体工艺,无论是公司管理是施工图纸设计,学生都要进行一定课时的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在公司直接上岗,使企业获得了高质量的人才资源。
三、结语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校企合作是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途径,若是在现有的环境艺术技术教育加入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培养高素质、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还能在各个环节上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青.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4)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如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专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师?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体会。
一、师德领先
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坚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强调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责任感。没有责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尊重和关心每一名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教师要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细。让教师用精心的态度,通过精细的过程,产生精品的教育成果。三是发展的意识。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师有发展的意识,提倡教育教学中少教一些一时有用的东西,多教一些一生有用的东西,注重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传授。有“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教育”的意识。
二、优秀教研组的影响和培养
数学教师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就离不开一个优秀数学教研组的影响和培养。首先,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少不了数学教研优秀文化对自己的指导和影响.如,同组数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对自己的指导和影响,以及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对自己的影响等.其次,经过自己踏实的工作,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得到学校和教研组的肯定,就有机会成骨干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收集了很多经验,也传播着很多经验。我们组总能“挤出”优秀教师的经验,“激出”青年教师的独特的想法。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同伴的帮助是多么重要。
三、积极的进行教学行为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堂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当从教学中学教学。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包括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优异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力,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这都要在课堂上反复实践中磨炼出来。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在课堂上有成功,有失败。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四、认真对待公开课
与日常教学相比,公开课有许多教师来观摩,为什么?公开课之所以需要,归根结底,是它与日常教学有天然联系及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课有提升作用。对教学来说,公开课是打破日常课教学习惯做法的一个契机。公开课把教师从日常教学的习惯情境中拉到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情境,在这种情境中由于授课教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他不得不从日常教学的框架中走出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时教师与自己所要进行的教学拉开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公开课的经验多少会常常到其日常教学中,如果说日常教学是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主要活动,那么,公开课是教师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促进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会给教师带来自我生命活力的体验和专业满足感,进而增强对教师专更为内在和执著的热爱之情,并进一步推动自觉的专业发展。”
五、勇于承担命题工作
面对当前教辅资料混乱,严重干扰教学过程的状况,每个教师都有责任站出来,自己动手命制出高质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以此来巩固、拓展、深化学生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实现。教师的命题实质上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和对课程教材的深度开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内容。同时也反映出了教师驾驭教材和把握教学的一种综合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命制学校检测题目。命题时还要准确把握好标高、区分度和效度;把握好大纲(或考V)、课标和教材的知识、能力要求,而且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因此,命制高质量的试题,是成熟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高层次素质。
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要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的收集以及资源的处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渗透我们的生活,在教育中已经得到了普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的改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信息技术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教育的改革,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被广泛的应用,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行业对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也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在于:①承载力比较强,可以承载强大的信息资源;②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当前学生对知识的追求;③信息技术使教学的方式多样化,而且教学的方式活新颖,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对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教师,重点在于对教师思想进行转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转变与创新,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同时明确教学方向,进行反思教学,冲击学生传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拓宽了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1.为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广大的教师群体在专业知识的发展上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知识更多的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它能有效的刺激教师的认知感官,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使教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师获取知识更加的方便快捷,而且为教师提供了各种获取知识的渠道,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教师随时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的学习进修,进行知识的补充,最终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信息技术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基地
信息技术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的同时也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强大的实践基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不断的吸收知识,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然后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快速的利用互联网进行实践,并且可以和广大的教育者进行交流与探索,对合适的地方进行完善,然后再用于教育,例如:慕课、在线教育等,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技能以及科学研究技能。同时随着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交流,也使广大教师群体可以即时掌握国内教育发展的状态,并有效的将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对增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信息技术加快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快速发展
1.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很容易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者的重要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方便的在网上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且信息面更强,有效的提高了备课效率及质量,尤其是学校内部互联网的发展,在校内互联网平台上,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教学观念,创造个性化的教学天地,使教师更加快乐的成长。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还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更加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有的教师已经利用互联网建立了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的服务平台,将学生带入信息化的教学,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无形之中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参与形式,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而言,依靠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师提升了专业发展的多种渠道,以及强大的资源平台,能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技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受中学历史教师自身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影响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导因素展开分析。
一、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因素
中学历史教师本人是自身专业成长的主人,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负责。中学历史教师是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的知识观等。
1.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心理学认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要求而形成的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认识。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根据社会对中学历史教师赋予的特定要求,努力向目标奋进的反映。意识是一切行动的先导,中学历史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使中学历史教师理智地再现自我、筹划自我,把个体发展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在潜意识中有序地连接起来。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能够使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影响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自觉意识到的发展目标支配自身的行为。如果没有中学历史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就很难有中学历史教师理想的追求,难以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自我潜能的不断挖掘,不可能有中学历史教师的快速成长。在这个层面上来说,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2.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认同
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态度,进而影响中学历史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中学历史教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通过历史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学风、班风,为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知识、世界历史知识,以及人类发展与历史学科之间的密切关联等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强大保障。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中学历史教师如果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高度认同,并深刻理解其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就能产生职业责任感和光荣感,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自觉地完善历史专业素质,更好地加快自身的专业成长。
3.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观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师不同的知识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师与学生都是带着各自关于对历史知识的看法和拥有历史知识的不同信念走进教学课堂的。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观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往往隐含一定的对历史知识的假定。
在这个层面上讲,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观比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观更为关键。在很多时候,它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比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将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还是直接将习题答案通过投影告诉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观与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观乃至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观可以为学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知识基础,有助于中学历史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成长,为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思路的形成与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品质的提升提供强大支持。
二、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部因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由自身因素所决定的。然而,其外部环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进行的。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学科的规划、教师间的合作关系、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历史探究性教学等。
1.学校学科的规划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是一种制度。推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化必须健全中学历史教师继续教育在内的各种政策法规制度。对于一所中学来说,要合理制定、实施学校信息技术配合教育方面短期,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上的有力保障。比如,对于个性鲜明的中学历史教师,学校可以不要求他们按照固有模式讲课,只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历史科目新旧知识的重温与建构,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形成即可。学校应在满足中学教师共同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各位中学历史教师个性特点的张扬,促进不同中学历史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的形成。
2.中学历史教师间的合作关系
中学历史教师间的合作主要强调在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与互动。中学历史教师间的合作直接影响着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历史科组,但这种合作的方式是相当程式化的,过于强调统一规格。这种合作其实并不利于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认为,要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把过于模式化的、重在教学规范管理的组织,转化为以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能激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创新方面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组织。这样的合作既可推动学校历史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中学历史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发展需要,又可提升中学历史教师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多媒体课件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3.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当前重要的课改任务。中学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可以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有机互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可以成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的历史校本教材应从学校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科学地增加最新的、有用的信息技术内容,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一本实用、好用的历史校本教材一定是历史专业知识扎实、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且教学工作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积累所得。因为只有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才有能力编写历史校本教材。带着开发任务,中学历史教师会更加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多媒体教学实践。在这样的循环中,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多媒体应用技术在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思想会不断升华。所以说,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有序开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历史校本教材的有效开发,可以由内而外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学校中学历史教师团队的整体专业成长。
4.历史探究性教学
新课程的亮点之一是探究性学习得以正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建立在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上的。只有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多媒体应用技术提高了,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更新教学理念,进而转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中学历史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总结。历史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历史探究性教学中,中学历史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主持探究评价。由于受师生间、师师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不同思维角度的碰撞,教与学的潜能得以创新型地发挥,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历史探究性的课堂中不断接受挑战并逐渐实现自我升华。历史探究性教学以开发创新智慧和锻炼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探究过程和创新思维,强调教与学的主体性、探究性、多向性。因此,历史探究性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使中学历史教师得到更快的专业成长,而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必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使中学历史教师体验到更多的成长快乐和职业光荣感。因此,无论是中学历史教师本人还是各级学校,都必须认真对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各个要素。只有理顺内、外部环境中各主导要素的关系,才能促使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8-02
数学的研究也应以一定的研究对象为基础[1],如果数学专业的学生只满足于在其他科研者所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可能很难有所突破,或者错上加错,浪费了大量精力。所以数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工科项目的研发能力,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只有对研究对象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理论研究。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数学专业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工科背景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以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境界。通过此类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理论在工程当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理解所学的理论如何推广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项目实施中,学生自觉总结与体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偏向纯粹数学还是应用数学。为以后的学业发展和工作规划,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平台。
一、数学专业的学生刚开始介入本项目时的特点
接触科技创新项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公路护栏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评估”初期,学生认为对于非本专业的项目不会得出理想的创新成果,不是很有信心能完成此项目。正是由于此原因,在准备方案时,学生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调研、准备方案。积极主动地收集工程实际问题相关资料,反复进行研究,开讨论会,最终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较为理想的试验方案。举例如下,方案:把图1-1的相同的两行波改为两边高中间低的三行波。虽然波形结构已经能很好地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过二次缓冲应该会更有效果。如果一层波没有完全奏效的话,再使用二层波去进行缓冲,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的安全。两行一层波可相当于现在通用的波形结构,当它们没能阻止车辆的撞击时,新加的二层波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另外,因为波和波并不是一体,而是相互连接起来的,所以当一层波受损而二层波完好时,可以只更换一层波,尽量节约资源。此外,该方案还考虑了附加的“二级缓冲”波的方向问题(上页图为外凸,内凹型在下面ansys建模时会提到),将内凹与外凸效果与原结构进行比较。(后面的支撑柱,只是凭借“三角形最稳定”而加上的,不过会用到更多的材料。)
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工科背景知识的不足,所以在准备方案时,为保证能够获得理想的试验结果,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积极性,设计了多种用于对比研究的护栏截面用于Ansys的计算指导中,然后通过对比来讨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在数值模拟分析方面,学生发挥了数学专业的优势,能够较为全面、迅速地进行模拟分析。在分析缓冲吸能特性方面,能够不受常规工科思维模式的限制,从侧面分析所设计的护栏结构的缓冲吸能特性。比如,从冲击物的冲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冲击物的冲击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冲击物的最大位移、最大冲击力;被冲击物(护栏)的冲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冲击物(护栏)冲击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被冲击物(护栏)最大位移等方面来反映所设计的护栏结构的缓冲吸能特性,获得理论分析与ansys模拟分析结果较为吻合的结论。通过模拟分析结果确定最佳方案,学生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相结合而得出来的分析结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一个与工程相关的项目从查阅资料、实践调研,综合分析,直至提出最终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对于具有工程背景的项目如何着手进行研究有了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突显较强的分析能力,体现了数学专业学生对于力学的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能力的优势[2]。学生能够从纯数学理论研究过渡到结合相关文献、市场调研和所学理论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心。
二、数学专业的学生实施本项目时的劣势
在项目方案的分析确定与借助于ansys模拟分析软件的分析过程中,由于数学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对于力学的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能力的优势,进展顺利。但对于进行具体通过试验验证以上设计方案的这一环节,则进展缓慢,原因是对于如何进行实际试件的制备、如何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试样制备、非标准试验如何在实验室内完成模拟试验等一些实际操作缺乏经验和浓厚的兴趣,学生仍然关注并擅长于理论的分析与模拟推断,而在具体试验实施前首先畏惧时间的紧张,不勤于动手实践。
如果数学专业的学生没有与课题相关的工程背景知识,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推理,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将会不可靠,并且无法用于指导实践,缺乏实用性。本项目针对大二数学专业的学生展开,题目与力学相关。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接触有关力学的创新课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研究中工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某些工程问题时,学生知道如何去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数学推导与计算,在以后的数学相关研究中才能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本校的二维平面方向主要面向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有一定艺术素养,掌握二维平面基本理论和二维平面设计专业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熟练操作 各种设计软件和Office办公室软件;具备优秀的文字组织及处理能力;有一定审美品味,对色彩、时尚元素具有敏锐的触觉;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的专业气质,且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能适合在各级各类二维平面设计如:出版教育、生产制作,商业广告和展示会展单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本课程的意义和教学内容
按照二维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外美术史》重点介绍中外美术发展史上主要流派及其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艺术创作奠定较强的艺术修养基础通过对中外艺术发展史上一些著名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对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摄影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的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技能,但设计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并不是无木之源,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作需要素材、需要传统,中外美术史梳理了古今中外的美术流派和造型艺术特点,能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二、中外美术史教学现状
在如此少的课时内完成这样多的教学任务,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容易陷入盲目赶进度的误区。同时,高职院校《中外美术史》课程也面临着诸多的不足:
1、高职专业领域美术理论师资力量不足。
专门从事美术教学的高职教师本来就不多,本校是建设类高职,虽有环境艺术专业的支撑,但还是面临着美术理论教师的匮乏。高等院校虽然有不少的美术理论博士生、硕士毕业生,但却并非都愿意从事美术理论教学。而引进专业教师有一定的流程和手续,除了《中外美术史》,美术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美术类课程的教授,一人多能,兼任多门课程的教授。高职教师不同于本科教师,可以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双向发展。高职院校缺乏科研传统和设备支持,以教学为主。这也决定了除了专业的美术类高职,综合类高职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授课能力,相对这也影响了他们在美术理论上的钻研、积累和沉淀。
2、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
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非常厌恶,没有养成对理论学习的良好习惯。二维设计专业的学生是艺术类招生,本科类的艺术专业的学生考分非常低,高职也同样如此,对理论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后果是,上课迟到早退,或者玩手机睡觉,但是如果引导得当,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现出乐于实践的特性来。
3、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中外美术史》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36个学时,内容包含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个部分,传统的美术史教学按照时间线来分类,有读历史之感,学生感觉十分枯燥。加之如今科技和资讯都十分发达,习惯了在网络和电视上接受声光电刺激的学生,很难沉下心来在理论的海洋中做学问。
三、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更好地进行高职教改,必须对《中外美术史》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充分备课,沉浸式备课
为了弥补师资理论不足,花大量时间备课,是没有捷径的。除了美术史、连带历史、哲学、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艺术家个性观念、审美情趣、艺术追求以及生活经历等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现代网络的发达,使得获取各种渠道的资料成为可能,除了教材,还要从各种美术研究文献,画家生平传记等资料中吸取资料,在国外美术史的部分,如果之前没有太多的出国经历,可看BBC等制作的纪录片和上国外美术馆的官方网站。
2、充分阐述课程重要性
《中外美术史》看起来只是一门普通的理论课程,但实质上在普及美术知识、提高设计能力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作为学生却未必能充分理解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将教学目的阐述清楚,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讲专业,专业的培养目标、二维设计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专业知识到底包含哪些方面,和《中外美术史》课程又有着哪些联系。其次,讲就业,就业几乎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话题了,要将就业和课程目标联系起来,将《中外美术史》对就业的帮助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确凿无误地告知学生,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三是讲精神,讲画家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和职业联系在一起。
3、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进行视觉化呈现,像学生展示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和美轮美奂的世界艺术隗宝。而艺术史和历史密不可分,艺术家的生平充满启示和励志,可将课程内容故事化呈现,同时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加上和学生的互动,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量化教学目标
要明确告之学生考试方法,如果方法得当,考试仍然是督促学习极其有效的。同时,大胆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除了传统的《中外美术史》采用的闭卷做题考试方法,还借鉴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考试方法,这两门课的部分考试内容是辨识花卉和树木,然后写出名字。在考试中,有识别名画环节,要认识200个中外画家,辨识500幅画作,写出画作的名字,因为认识了作品,就等于认识了风格、特点、流派、作者、技法等……
5.巧妙安排课堂内容,专题讲解
如果直接按教材照本宣科是没有办法讲述完全的,因为内容是在太多了,可分专题来着重讲述。比如“敦煌”专题,就将当时的历史、宗教故事、艺术风格全部融入其中。
6.采取比较教学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将同一时期中外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也可对同一材质的中外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可对同一材质的艺术作品进行不同的比较。
7.可尝试模仿名画创作
在课程后,可布置一些新颖的作业,例如让学生对名画进行模仿,从创作的角度对名画有一个新的理解,这样,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绘画技法的时候,学生就会对此影响十分深刻。
8.对当代艺术和设计充分理解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突飞猛进,面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形势下就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分析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体系的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我国在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多是照搬或脱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而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为主要目标,只有确立了与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大多是以模拟项目的训练为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减少模拟性亟待解决。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从结合实际出发,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来完成设计方案,教师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内的实践课程外,要积极参与社会上的艺术设计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实践经验。
摒弃学科型的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构建出符合我国高职艺术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科学的多样化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然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脱离实际、过于虚拟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完全与社会需求脱节;在环节测试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通过对用人单位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反馈意见的调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知识过于松散与陈旧,动手能力偏弱、与人沟通能力不强,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缺乏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所以,必须明确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适应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课程也显然不能以学科为本位,而应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因此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核心内容。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实现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在与时俱进和有机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实现课程开发,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学的符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是设计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设置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但大部分实践教学课流于表面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密切,社会实践包含很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这就导致了“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侧重于艺术的表现,而不太重视实务性、应用性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毕竟不只是表现图的绘制,它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与其他技术工种的衔接与配合,还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等。在这样的实际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仅凭感性思维对待设计任务,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设计出来的作品经常犯常识性错误并漏洞百出,在实际操作当中难于实施,到工作岗位后,需要几年时间的实际锻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少走弯路与偏差。课堂作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作业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尽量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安排实际工程项目的考察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材料与施工工艺。加强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与工程甲方的谈判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实践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可以突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突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在具体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深入分析各实践课程间的内涵及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看做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累加。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有取舍有重点地以能力需要进行整合,以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四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结构有待改善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师岗位上,虽然在理论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诣,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培养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学校,结合我们的设计专业,聘请一定比例的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改善师资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灵活的适应设计专业变化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和学习资源锻炼自己,不断更新我们的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改革目前滞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开放,立足本土文化,选择性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寻求企业参与,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