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把握特点,制定个别方案。 根据掌握的资料,我认真分析了庄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又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沟通。我对他说:“庄,其实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你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思维敏捷,关心比你弱小的同学,你可以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他惊讶地说:“品学兼优!老师,我可以吗?”我肯定地对他说:“是的!只要你努力,一定会,老师相信你。我们共同努力,好吗?”通过和庄的接触,我发现庄有很强的自尊心。于是我在心中给他制定了一个成长方案:(1)寻找优点,树立信心。(2)改正缺点,争取进步。(3)完成学业,全面发展。
3、有效帮助,实现转化。为了克服庄的自卑心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努力的在庄身上寻找闪光点,予以放大。同时要求庄每天为自己找一个优点,和我共同分享。庄喜欢画画,我找到美术老师让他多帮助、多鼓励他。于是美术老师经常在课堂指出庄的画的优点,还经常把他的绘画作品在校内橱窗展出。让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的树立了庄的自信心。这让庄冰封的心灵逐渐融化,愿意听老师的话,有话也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出他身上的不足,引导他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庄较多的关注。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庄的注意力,了解庄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后经常给他“开小灶”,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还特意安排班级学习最优秀的同学和他结成“学习对子”,在每天晚自习的时候帮助他复习功课,让他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针对庄的特殊家庭情况,我在生活上给予庄积极的帮助,经常给他买些生活用品,带他去理发、洗澡。庄生病了,我就带他去看医生、打点滴,给他买可口的饭菜。
经过努力,庄渐渐融入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他变得乐观向上,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学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接触的教育对象都是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由于残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聋人很自卑,自暴自弃,会养成诸多不良习惯。所以我们特教教师更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的过程既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庄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们老师更应该放下师道尊严,走进他,亲近他。敞开心扉,以教师博大的爱来抚慰他受伤的心,融化他冰封的心灵。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帮助他克服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二、优化中小学生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把握教学差异,注重过渡引导
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质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中小学教师应对教育衔接的问题产生重视,尤其是初中教师应加大对小学教育的把握,结合小学教育的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初中课程进行学习。就英语教学而言,有关初中院校应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对口的小学院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英语教材的选用达成一致,减少学生升学后对英语教材的不适应性。另外,有关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将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注重中小学教育之间的引导。具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应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初期,对小学英语的部分课程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减少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的陌生性。同时,初中英语教师还应对学生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习惯进行了解,有效地纠正一些错误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融入到初中英语学习之中去。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因此经常会造成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困难。鉴于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初中英语教师应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方法的应用,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首先,有关初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其次,初中英语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应用情境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更加地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而减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不足。
3.了解学生个体,施行个性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在展开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想有效地搞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问题,其可以从发掘学生个性,进行个性教学的角度入手,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关注与促进。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应对自身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并完善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其次,教师应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个体学生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全面发挥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硬件的实质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目标。下文将围绕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善用多媒体场景重现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为载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颖,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时间单位秒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联欢晚会倒数”为素材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场景,带着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由此将抽象、无形的时间单位,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如,在学习“圆形”一节内容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动态场景,深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小婷准备骑单车去找小强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辆单车,她先选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单车,但踩不动;于是,小婷选了一辆轮子是椭圆形的单车,终于踩得动了,但很颠簸;最后,小婷选了轮子是圆形的单车,踩得飞快……课件播放完时进行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胎有着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单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之前的多媒体场景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扩大课堂容量,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维和空间感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单凭口述很难切中重点,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灵活特性进行讲授,则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在节约课堂讲解时间之余,还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比如,在分析图形“角”时,课件的设计中可加入亮点闪烁工具,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添加“闪烁”,以此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左右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图形概念和知识,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紧密联系。这种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又如,在分析“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材上仅例举了“枫叶、天秤、蜻蜓”等平面图形,单凭这些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然不好。对此,教师可事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此外,还可以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善于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形象地传递抽象的数学理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 you like baozi?”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还有的“Ask the 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二、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课沿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教师对每位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周安排两节小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费时费力、学生之间缺乏探讨、束缚学生的视野等。时代在发展,我们面对的授课对象与过去不同,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制约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
如今,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4~16岁,比以往学生的入学年龄小很多。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一节课之内对他们进行连续的声乐训练,他们的嗓子容易疲劳、沙哑,影响其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对他们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训练当中不仅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两位学生互相观摩,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掌握。
2.对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声乐技术技巧,有了较好的基本功,发声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我们对他们应该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加大声乐训练力度,适当地拓展音域,为三年级的高考冲刺打好基础。
3.对三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一周三节课”的教学模式。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要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需要加强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他们的声乐课应从“一周两节课”增加到“一周三节课”,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4.对演唱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们要采取共同“会诊”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当中,教师会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习惯的、有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教起来非常困难。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样辅导男女各声部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上屡次获奖的人,在声乐界是罕见的。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善于解决男生提喉头的问题,有些则善于解决女生真假声不合的问题。因此,当声乐教师遇到难教的学生时,声乐教研室的老师们就会及时“会诊”,各显其能,彼此交换意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声乐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师范院校或高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由于中等艺术学校与高等音乐学府在声乐技能技巧要求、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声乐教学内容决定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些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学生布置练声曲或声乐作品,随意性很大,缺乏明确统一标准和依据;有些声乐教师甚至列出一张声乐作品名单给每位学生一份,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布置声乐作品时范围狭窄,局限在旧作品上,不主动积极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横向突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就会影响声乐课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声乐教师编撰一套适合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专业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参考高等音乐学府教材,对它进行提炼、简化并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补。教材要明确体现出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强调教材的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寓学于乐”、易于理解和接受,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考虑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材必须有针对性。
在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用同一个练声曲;不论舌根紧的还是提喉结的都用i母音练声;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都用同一个声乐作品进行训练,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习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时必须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训练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练习适合,避免盲目性。如对提喉结演唱的学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练习;舌根紧的学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练习;初学者唱《月之故乡》《大海啊!故乡》《花非花》等简短易唱的作品;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唱《长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难度稍大的作品。针对性的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才能使每位学生扬长补短,收到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教学当中,我们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旧作品,学生很少接触新作品。当然有些旧作品是经典曲目、经典教材,诸如《红豆词》《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阳》《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然而艺术本身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声乐专业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时光》《跟你走》《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声乐技巧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作品风格上也多样化,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选择旧的经典作品还要敢于开发新作品。把这些新作品充实到教材内容中不仅起到丰富教材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叶澜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改进措施,努力提升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采用生成式教学。
实施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机智地做好课堂实施则是关键。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实践性语言,是情境性、智慧性行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基础,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情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并运用教育机智迅速形成判断,果断付诸行动。具体而言,做好生成式课堂,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即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学加以审视,对其是否具有教育资源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对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与补充,利用这些动态信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有利于彰显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平台,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同时鼓励质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断点燃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问题或答案,进而不断生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资源。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两个“才”进行比较:“半个多钟头才……”表示时间长,表现了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才20分钟”表示时间短,表现了战友们在精神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两个“才”有着时间长短之别。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说前一个表示时间长,而后一个表示时间短?”教师略作思考,即时引导辨析:“两个‘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对比发现:“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时间前表示时间短。进而,教师又临时出示“一斤苹果要5元钱才买到”、“一斤苹果才卖5元钱”等几个带“才”字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发现:“才”字在数量词前表示数量少,在数量词后表示数量多。这里,教师由一个质疑,及时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联系、观察、比较和辨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
二、机智处理“意外”事件
由于受学生主体自我建构、能力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学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尽管课前教师已经对学情做出了各种“可能”的预测与假设,但谁也难以穷尽课堂上种种“意外”出现的可能。当“意外”发生时,教师要正确面对,热心呵护,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尽量使这些具有资源价值的信息得以放大,让个别学生的发现成为全体学生的创造,使得课堂闪射智慧的火花,呈现跃动的生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您平时教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审题,按题目要求来写。这篇课文题目叫‘草船借箭’,可内容明明写的是诸葛亮骗曹操的箭。这不矛盾吗?”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文本,也质疑了教师平时指导的写作方法。教师明显地感到很有价值,于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筹备箭的问题上,周瑜与诸葛亮的策略有何不同,哪种做法更好,说明什么?”学生经过联系全文,积极讨论,终于认识到:周瑜以常规的思路提出“造箭”,诸葛亮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天时、地利,以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大胆地以“骗箭”代“造箭”;箭是用来对付曹军的,交战时就“射回去”了,所以用“借”是幽默的写法,既讽刺了曹操,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经过这一讨论,学生对文本内涵、对写作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和透彻。
三、热心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动态生成要取得实效,前提必须是基于一种平等对话与民主沟通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师生间彼此倾听和共同分享成为课堂关系的主旋律。只有在平等对话式的民主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自由思考,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终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合作伙伴”的教师,应该用温和、机智的行动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互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探究,获得更多元的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综上,在现代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动态地看,要实施生成式教学。实施生成式教学,就要注意即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使意外事件对课堂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效应;同时,要热心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2)主观能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的习惯,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乏自我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3)网络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由“95”后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少年时代乃至儿童时代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而成长的,具备了丰富的互联网操作经验。这使其可以更为广泛和迅速地接触各种信息,因此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还喜欢寻求刺激与新鲜,厌倦陈旧和保守。
2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2.1双因素理论及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erzberg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具备时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如果保健因素缺失则会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乃至效率降低。当保健因素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无论管理者在这一方面做出多少的努力也很难使人们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指能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具备时,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行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效率,但这些因素不具备时,人们往往也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满。因此,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那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双因素理论提出后,日本学者高桥文夫、狩野纪昭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KANO模型,为双因素理论的确认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化的方法,该模型根据产品质量与顾客度的关系确定产品质量的五种类型。
(1)魅力要素:当这一要素具备时,顾客会对产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如果该要素缺失,顾客也不会产生不满。
(2)一元要素:产品在这类要素上表现越好,顾客越满意;表现越差,顾客越不满意,质量要素与顾客满意呈线性关系。
(3)当然要素:这些要素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具备质量,当存在这些要素时,并不会引起顾客的满意;但这类要素一旦缺失,则会造成顾客不满。
(4)无差异要素:这种要素无论具备与否,对顾客的满意程度都不会产生影响。
(5)反向要素:如果产品具备了此类要素会引起顾客的不满,未具备却会使顾客满意。KANO模型提出后,在质量管理、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这5个因素的判断,可以确认影响人们满意程度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其中当然因素是人们认为理应具备的因素,因此属于保健因素,而一元因素和魅力因素的提升可以加强人们的满意程度,因此属于激励因素。本文将利用KANO模型的思想,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
2.2调查设计
结合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与教师访谈的结果,初步确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19项因素分别是:责任心、外语能力、互动教学、学术能力、引导教学、积极交流、结合实践、知识更新、灵活多样9项保健因素;系统思考、个性教学、质疑能力、追踪前沿、人文知识、现场控制、换位思考、自我总结、活跃课堂、风格独特10项激励因素,因素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根据这19项因素制定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问卷,问卷依受访学生对教师某一要素具备与未具备的感受,区分为“不喜欢”、“能忍受”、“毫无感觉”、“理所当然”、“喜欢”五项,请受访学生依据自身感受作答。为了保证问卷的普遍性,在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冶金机电和冶金化工两个专业,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删除错填、漏填以及大量选项相同的问卷后,共保留有效问卷158份。
3结论
(1)双因素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教学满意度形成了新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教师认为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所作的努力只能够对学生起到安抚作用,学生会把这些努力作为教师应该作出的行为;必须要找到那些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才能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的更新理论知识,另一方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对其进行实践性的指导,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定位,高职院校应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内容
从现状分析,声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递增,声乐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储备上,还表现在教学器材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水平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在某种层面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导致高校声乐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声乐教育必须寻求改革,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艺术气质得以提升。
2优化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策略
2.1改进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不见体现在文化课的建设上,而表现在艺术教育层面上,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改善,声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引起高校的关注,并在教学理念上得以创新。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声乐课程教学,并且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这使得高校声乐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促使学生艺术修养得以改善,从而健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借鉴其他国家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声乐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实现,从整体角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2强化作品内涵理解
高校声乐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独特性,从而明确作品的情感基调。对于作曲者来说,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且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情感基调有着加大的差异性。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与领悟,并且思考如何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作品本身需要传递的情感,而且彰显作品风格,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本身的风格,这对于声乐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一面。只有这样,声乐教育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且彰显作品真实性与完整性,学生能够轻松自如的驾驭作品,同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具有震撼力。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重要,这在某种层面上决定了教学的走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2.3增加学生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推动教学活动必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为主,而基于兴趣层面的教学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氛围较为融洽,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掌握新的技能。兴趣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基本乐理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相对复杂的音乐鉴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筛选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作为教学部分,“接地气”的内容往往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并搭建起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声乐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这也有助于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
2.4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强化学生表演的欲望,每位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且表扬模式大相径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重视及发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尽量筛选适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极大的帮助,并且考验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教学经验。高校声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艺术修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益处多多,因而声乐教育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优化教学活动,比如学分制、奖励措施等,从而促使学生对声乐教育的兴趣不断递增,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舞台进行表演,让他们感受到声乐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活动的展开对声乐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与此同时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舞台表演实践的推行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声乐教学的实际效果,更能让学生从中收获掌声与成功,这正是声乐教育带给学生的真实的体验过程。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并且为学生给予有效的教学建议,优化教学活动。
3结语
总体来说,高校声乐教育面临极大的教学弊端必须予以及时的改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从而推进教学活动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当前高校声乐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优化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高校声乐教育质量。
作者:赵妍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浅谈关于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改进[J].音乐时空,2015(18).
[2]毛亚雄.关于改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探讨[J].音乐时空,2014(02).
二、学校与交警部门及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学校作为学生交通安全行为教育的主导,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应由学校主动提出。在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各自教育职责,建立以教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机制。教育部门应把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列入小学教育大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经常对所辖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只有各部门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形成良好的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氛围,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将交通安全课程纳入学生学习考核体系中的措施。交通安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考试科目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考试成绩甚至可以作为学生奖励及升学的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切实行动,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