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6: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三化学知识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三化学知识总结

篇1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1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4、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2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

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一氧化碳燃烧:2.甲烷燃烧

3.酒精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5.过氧化氢分解: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7.生石灰溶于水: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9.镁燃烧: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1.氢气还原氧化铜12.镁还原氧化铜

13.碳充分燃烧:14.木炭还原氧化铜:

15.焦炭还原氧化铁:

1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1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2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24.锌和稀盐酸25.铁和稀盐酸

2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4、硫:淡黄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6、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三、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6、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7、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四、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五,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4、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3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至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

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

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

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篇2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化学初三上册知识总结3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电子层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电子层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铁离子;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核电荷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数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带电性显正电显负电

符号氧原子O钙离子Ca2氧离子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8-n)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Al;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分子(表示水分子)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N2;氦气He;白磷P;水银Hg;生铁、钢的主要成分Fe;

干冰CO2;冰H2O;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氧化铜CuO;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氯化氢HCl;氯化亚铁FeCl2;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Cl;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硫酸铁Fe2(SO4)3;硫酸镁MgSO4;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硝酸钾KNO3;

篇3

关键词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复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中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每一个初三教师重要的研究对象。基于此,研究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研究中考说明,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从化学考试热点、难点、重点出发,提升备考复习课效率,提高学生化学应考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初三教学以及备考复习的关键,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有效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使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教材、课堂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备考复习的效率。教师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堂上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技巧性的语言、情景等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设计预测性问题,模拟情景以便诱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合理把握化学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中考命题方向,是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也是初三最权威的复习信息。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过程中,将考试说明作为主要依据,并进行合理的取舍,对于提升化学复习课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考试说明的研究,能够使教师把握化学备考复习的重点以及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与往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大胆取舍。另外,考试说明中往往有考试例题,这些例题既可以当做学生的强化练习题,也能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考试说明可以发现,中考化学往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科技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留意身边化学现象的好习惯。

3.做好化学知识点的有效总结

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工作,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化学构架,进行系统化的备考复习。

在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如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区分,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如通过“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对比,可以清楚的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掌握。对于两者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从其宏观组成、微观构成、性质、组成成分进行的。在宏观组成方面,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在微观构成方面,化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但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在其性质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性质,但是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成分都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在组成成分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但混合物组成却不确定。常见的化合物有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碘酒、海水等。其中多种化合物可以组成混合物。

在进行对比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1)进行概念对比,要从其

关键词 出发,并适当的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2)同时还应该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其联系也是辨别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4.从化学重点、热点、难点出发,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难点、热点是化学复习课堂重要的“三点”,在平时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讲究“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考知识点漏讲,但这种复习方式缺乏重点,所以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后,初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三点”意识,明确复习教学的重点、中考化学的热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但是突出重点并不代表非重点知识不重要,在初三化学复习备考阶段,也需要兼顾基础知识点,只有这样,复习课效率才会提升,学生才能在更加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并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课前预习、课后反思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的重点。课前预习主要指的是课前做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并归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反思,反思本节课重点知识,并总结不懂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反思,反思自己教学方式、本节课效率等,也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一个小测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了解。

5.总结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初三是学生应对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初三下学期,大部分课程会进入备考复习阶段,对于化学课程来说,由于其学习周期短、任务重,所以必须重视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整体的应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几点做法[J].教育教学.2012,25(7):104-105

[2]钟晓.浅谈怎样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率[J].初中化学.2012,27(4):241-242

篇4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33-02

唯物观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很多的区别与不同。从而我们得知,不同的学科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很好地将化学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区别开来。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不断地更新教学观与学习观。这就要求教师使用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教育学生站在化学这个学科的特别角度,去认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不断地探索问题,使用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来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一般来讲,在初三化学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方法。而本文涉及的新型教学方法多为对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案例教学法

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来看,它是一门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息息相关,相比初三的其他学科而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那么,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活动。

案例教学法也是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所指导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一系列的实际事件,与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以此更好地揭示所示案例情景与所学理论原理之间的联系。运用此种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组织和管理,应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对案例进行展示之后,应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讨论,对所示案例进行积极发言与评价。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该详细地讲授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穿插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补充。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之下,以及在教师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使教学内容得到较好的诠释。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三学生只有在较高的化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可能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才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习能力,以此来全神贯注地学好这门学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联系,初三学生可以从一系列丰富多彩而且奇妙的化学反应中得到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学习化学的无限乐趣和欢愉,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等方面得到良性的循环,最终促进整个化学教学的发展。

二、讨论法

讨论法,主张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而展开教学活动。此种方法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阅读、思考、积极讨论,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中的叙述性内容多采取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从目前初三化学学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来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适合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教学。比如那些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表达较为活泼生动,而且在内容设计上具有图文并茂效果的内容等。运用该种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该拟定好可供学生使用的自学提纲。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学开展的步骤和程序,设计好的相关问题,编制好的相应习题以及对习题进行的详细解析。第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启发,从各个知识点的难点和要点中找出其中容易出错的共性问题。第三,要进行总结与评价。当然,这个步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独立阅读与思考、并且积极开展讨论,进行评价与总结,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性的总结与评价。教师还应该对初三化学的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以及详细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化学的阅读能力进行不断地训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得初三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践法

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其中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才刚刚接触这个新的学科,如何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就需要这些神奇的实验来使得这些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与进行。因为通过这些实验,能够让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得到很好的诠释,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实践法”与一般的“实验教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同时对其进行优化之后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践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法”当中的步骤和要求,即要求初三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何使用与操作,通过控制和改变相关的条件来引起实验对象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这些不同的变化和结果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总结,从而获取相应的化学方面的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法”要求教师对初三化学学科的实验进行一一演示之外,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中来。从实验之前条件设备的选择与准备,到实验开展当中出现的各种反应与变化的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报告的撰写与总结,都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从中能够发现化学规律,获取化学知识,掌握相应的化学学习技能。

通过“实践法”的实施与使用,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与联系起来。这样初三学生在学习化学之时,既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使得自身独立探索科学知识与规律的专业精神得到提升与陶冶。这些都能够为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使得其学习态度得到端正,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独立性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

当然,在初三化学的教学活动中离不开那些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是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才能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文所述的三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科教学的不同的需要进行运用和发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教师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能够促进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促使整个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大海.浅析初三化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2010(09):34.

[2]朱俊杰.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3(23):91.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