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言稿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6: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记者发言稿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记者发言稿

篇1

人代会镇长对记者采访发言稿

党委副书记、镇长XXX

今天听了XXX州长在自治州XX届人大XX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自始至终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发展理念和主题,为全州在新的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报告主题鲜明、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非常切合XXX实际,对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报告中制订的目标催人奋进,是指导我镇今后工作的行动纲领。下一步,我们XXX将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既定目标,团结领导全镇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具体工作方面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毫不放松,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毫不松懈,持续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节;三是拓展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强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引领,持续推进新发展理念落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以“畜牧强镇、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润镇、村规民约建设”为主要抓手实现全镇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同发展、同提升,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五是求真务实,持续用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向心力。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篇2

一、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指某一职业经过长期的培养,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取得了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就是继续教育管理者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具备的具有继续教育特色的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高校继续教育事业持续的专业化发展要求继续教育管理必须专业化和科学化,继续教育管理者也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美国著名学者李?S?舒尔曼先生认为,当代专业教育的属性特点包括:一是理想的职业道德,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二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有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体系。三是专业培养,就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四是学习发展,即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思考完善和实践分析。五是专业判断,学会适应变化、融汇贯通。六是专业团队,能共享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发展水平。当前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并不是完全的专业化职业,所以,研究和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专业化问题能加快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速度,提升管理者专业水平。

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一)学历较低、缺乏工作经验

学历较低是从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一个普遍现象。因为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来源比较复杂,学校也未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学历要求,所以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尽相同,大学专科学历和专升本占很大比例,几乎少有研究生学历。同时从事继续教育管里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继续教育的工作经验,一部分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向工作岗位,另一部分是其他专业领域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入。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理论知识薄弱,管理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续教育管理者知识和素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在从事继续教育管理之前,大都没有参加继续教育的相关培训,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多管理者不掌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专业特点、学员的学习需求,对继续教育质量管理、项目研发、市场开拓和后勤服务保障等方面知识不够熟悉。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还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同时续教育管理者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偏低,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强烈的事业心,没有热爱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都阻碍了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三)地位较低

高校继续教育虽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但是继续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学校普遍不够重视,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地位较低。人们大都认为继续教育是学校的“副业”,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要求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高校校外编制或者是学校引进人才的家属。因为以上原因,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已经成为高校中被遗忘的角落,工作人员的晋升没有通道,评优也没有名额,这些必然造成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不强。

三、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内容

(一)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国家人才观念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的使命和继续教育办学者的职能与作用,继续教育办学者应该具有合适的价值观与理念。继续教育不应该是高校提高财力、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的工具,而应该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平台,继续教育也是推动社会向终身学习型社会迈进的有力催化剂。大力提升继续教育事业和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就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树立继续教育品牌。只有对继续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从业者热爱继续教育工作,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继续教育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一是市场开拓能力,包括获取和挖掘培训资源的“营销”能力。二是课程研发能力,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三是项目管理能力,就是从项目立项到开班审批到教学过程,还有后勤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四是组织协调能力,就是能组织好学校的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好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五是行政管理能力,就是能处理好人员管理和经费管理等。六是语言能力,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公关能力。

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立法,确保高校继续教育具有专业地位

国家对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规定了高等院校是实施高校教育培训的主要机构,规定继续教育是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之一。大学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定位决定了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继续教育在高校中应该拥有合法地位,继续教育在高校获得专业地位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创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高校应当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进程之中,形成管理与办学的清晰格局,进一步理顺继续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依法进行规范管理和教学。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才能有一个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需要有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才能引导继续教育办学者向专业要求发展。

(三)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证照资质

建立继续教育办学者准入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继续教育办学者奖励与淘汰机制。作为一个继续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与继续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经验。为此国家和学校应该出台政策和法规,明确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入职资格、专业课程和考试制度等。同时建立考评体系,对继续教育管理者进行奖惩,从而保证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发展。

(四)支持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开展理论研究

高校应该利用其科研优势,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和继续教育工作者,探索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提升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学校应加大继续教育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开展校内的课题研究,鼓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开探讨会,组织专家评审,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等,引领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学校继续教育的影响力。

篇3

1 水潴留

水钠潴留在透析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早期的透析观察引导这种概念:高血压能通过纠正容量超负荷而控制,此设想已被Tassin小组的经验强化,他们数年进行长而缓慢的透析(8小时,每周3次),患者维持稳定的干体重,90%以上的患者不用药物可控制血压。并且还发现从时间上达到干体重与免于药物控制血压之间需要数周,这称为迟滞现象(Lag phenomenon)。Khosla和Johnson提出解释:迟滞效应是由于循环因子有一定的滞留时间,这些循环因子如不对称性二甲L-精氨酸和Na+/K + ATP酶抑制剂,前者通过降低NO产生、后者通过增加细胞内钙而导致血管阻力增加[3]。最近报道的高血压透析患者干体重减轻试验采用随机对照方法,4周时体重减轻0.9kg,收缩压下降6.9mmHg(P=0.016),舒张压下降3.1mmHg(P =0.048),8周时体重减轻1kg,收缩压下降6.6mmHg(P=0.021),舒张压下降3.3mmHg(P =0.037),故长期的血压控制有赖于干体重的不断评估和维持[4]。然而亦有研究显示评价短时(4h)和长时(6h)每周三次透析的结果,经充分的容量控制仍不足以控制血压。每日夜间透析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其他因子也影响血压的观点。多伦多、伦敦和加拿大安大略的经验发现,没有改变细胞外液容量情况下每日夜间透析可明显降低血压和减轻左室肥厚[5]。因此,细胞外液容量的扩张在透析高血压的发病中肯定起了主要作用,但影响外周阻力或心肌收缩性的其他因素可能伴随发挥作用。

腹膜透析呈持续作用的特性可有助于更好的容量控制,从而血压易控制。但腹透的血压控制并不好于血透,尤其失去固有肾功能后。近有通过监测患者细胞外液容量证实,与血透相比水潴留和高血压在腹透患者更常见[6],腹透患者仅在净重降低时达到更好的血压控制,这需要恰当的透析处方。

2 透析液成分

透析液处方直接影响弥散并间接影响对流,Flanigan通过系统观察强调血透中透析液钠浓度逐渐增高可防止因缩短透析时间和超滤率增加而常发生的透析相关并发症,但可导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和高血压。另外,透析患者长期维持他们的透前血钠浓度在狭小范围内且似有一自身渗透压固定点,将标准的透析液钠浓度调至140mmol/L或更高会导致许多患者透析液钠向血浆不需要的弥散。对此Levin等研究显示透析间体重和血压的增长相关于透析液-血浆钠浓度梯度。据此De Paula设计的研究评估了个体化的透析液钠处方对透析患者的影响。37例通过直接离子计测定透前血浆钠浓度,其中27例透前血浆钠浓度低于标准透析液钠浓度,把他们的透析液钠浓度与透前血浆钠浓度匹配后,透析间体重增长显著减少(2.29±0.65versus 2.91±0.87Kg,P 150/85mmHg)分组,在未控制血压组个体化能显著降低透前血压,而在已控制血压组变化不明显,原始记录中设定的干体重没有变化。因在两组患者个体化钠透析液均引起透间体重涨幅的显著下降,似可说明血压水平的改善不单归于透间体重增幅的减少[7]。这显示透析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中钠超负荷的作用表现形式不同,钠除确能增加细胞外容量和心输出量外,还通过增加细胞内钙和交感神经张力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故通过饮食限制及降低透析液钠浓度以减少钠负荷,对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起到附加效果,其机制包括容量依赖和非容量依赖方式。

除钠外透析液其他离子的浓度对血压可有直接影响。透析液钙、镁和浓度都影响透析血压水平。高钙透析液(1.75versus 1.25mmol/L)干预三周能引起动脉硬化加重和透前血压升高。不同透析液浓度的钾、镁对透析间和长期血压控制的影响仍未确定。

3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nervoussystemSNS)激活是透析高血压、血管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近来证实基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与透析患者死亡率增加相关。ESRD交感神经激活机制的新发现是renalase的鉴定,它是一种新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rine-adenine dinucleotide,FAD)依赖的单胺氧化酶,由肾脏分泌入血,在人的肾脏、骨骼肌和心脏有丰富表达,这种蛋白质可充分分解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将其灌注鼠可引起血压降低,初始是由心输出量降低所致。透析患者renalase的血浆浓度低于正常对照100倍以上[8]。renalase的发现是解释慢性肾衰竭SNS在介导高血压及心血管病中作用的佐证,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潜在治疗干预靶点。

从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也容易理解终末期肾病SNS激活,透析发生与死亡研究(DMMS)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死亡危险下降独立相关(校正机率0.84,范围0.74-0.93)[9]。Cice证实,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是一种有效抗高血压药物,服药24个月的干预组血压低于对照组(120/70versus135/76mmHg),是仅有经前瞻性研究显示能降低伴扩张型心肌病透析患者死亡率的药物 。上述研究提示抗肾上腺素药物在透析高血压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睡眠呼吸暂停在透析患者常见,与SNS激活、高血压和异常昼夜血压节律相关联,并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故睡眠呼吸暂停的识别是重要的,通过纠正梗阻及每日透析可改善呼吸暂停。

4 小结

透析患者的高血压发生机制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水钠潴留和血管张力调节失常,前者主要与摄入过多、透析液成分不合理及透析处方不当有关,后者包括缩血管系统活性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抗利尿激素)和舒血管系统活性降低(NO、缓激肽)。其它影响因素还有:细胞内钙增加、动脉硬化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及伴发肾血管疾病等。通过超滤和食盐限制以控制细胞外容量,起到了关键的降压作用,透析液低钠处方有助于血压控制。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应考虑到透析患者的高心血管病危险。

参考文献

[1]Agarwal R,Sinha A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dialysis patien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ypertension,2009 ;53(5):860-6

[2]Heerspink HJ, NinomiYa T ,Zoungas S ,et al.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dialy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sed Controlled trials. Lancet,2009;373:1009-15

[3] KhosIa UM,Johnson RJ. Hypenension in lhe hemodlaiysis patient and the“lag phenomenon”: insights into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Am J Kidney Dis, 2004;43:739-751

[4] Agarwal R, Alborzi P, Satyan S,et al. Dry-weigh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ve hemodialysis patients(DRIP):a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Hypertension,2009 ;53(3):500-7

[5] Nesrallah G, Suri R,Moist L,et al.VoIume control and b1ood pressur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quotidian hemodialysls.Am J Kidney Dis ,2003;42(suppl 1):13-17

[6] Chen YC, Lin CJ, Wu CJ,et al. Comparison of extracellular volume and blood pressure in hemodialysis an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Nephron Clin Pract,2009;113(2):c112-c116

[7] De Paula FM,Peixoto AJ,Pinto LV, et al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n individualized sodium prescrip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KidneyInt ,2004;66:1232-1238

篇4

吴雯

各位嘉宾、老师、同学们: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