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6: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41-02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推行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和落实,能够帮助他们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给排水管网、建筑给排水以等知识和实际的工程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实习往往被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因此,这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同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但这种培养模式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效果,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以下的论述和分析。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
这项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用于高级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的实践能力、工程的创新能力、工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整体的工程综合素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企业深度参与了整个培养过程。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③学校在进行实践型工程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实现这一计划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而实习本身也是大学正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工程建设和施工,因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卓越计划的推行目的之一。只有通过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实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程实践工作联系到以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能力,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能力和工作方法。
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秀的实习基地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而建立这些实践基地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无形中为各个高校增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大部分的学校更多的是依靠学校内的一些实验室来代替实践基地,但相比之下,无论是规模还是实习的内容上,借助于实验室的效果要远远逊色于正常的实践基地。对此,一些学校开始加强和周边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助于企业的来模拟实验基地,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能是进行一些走马观花形式的参观,即便是一些企业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施,目的是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中分得一杯羹,但这些学生一直是小众,对于提升整体学生的实习能力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造成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企业需要委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设备和工作原理等内容进行讲解,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②一些原本不用运行的设备需要在学生参观和使用时运行,无形中增加了运行的成本。③出于安全的考虑。
(二)缺乏经验丰富的辅导教师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起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开展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兴趣。但随着一些高校近些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各个专业开设的班级数量也随之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紧张,这就造成了教师结构的断层,一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师的数量不得不招聘一些刚从各大师范院校中毕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教学经验十分匮乏,需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去学习,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循序渐进,这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出现断层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教学改革
(一)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影响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学经费的短缺,对此,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争取实习经费,同时还可以跟当地的一些企业开展配合,进行资源的有效交换,由企业向高校赞助一部分经费,而高校通过实习基地研究出的一些教学成果也可以和企业实现资源上的共享,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对此,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学生进行实习教学工作的注重程度,在鼓励地方企业赞助高校进行工程师培养时,可以出台一些对应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还是理论性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的教学成果的好坏。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各大高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面临着紧张的局面,对此,学校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向学生传授现场的经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这些专业人士虽然从理论知识的储备上和学校的正规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实践经验上更加丰富,而这也符合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宗旨。同时,还要对学校的原有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对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中性地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室是他们进行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也是每一个高校能够实现合理化操控的理想实习场所,但现如今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显得过于简陋,在实验的设备上和实际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高校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个实验室的积极建设工作。
高校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时需要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室,这样对于学生的实习时间就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所有课余时间投入到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对给排水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尽量贴合学生未来毕业后可能会接触到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节省工作后许多的学习时间。具体实验内容可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1.开设一些对经过一些水处理设备处理之后的水样各项指标的检测实验。
2.模拟学生在水泵站的工作,为学生设计一些对水泵进行安装和拆卸的实验。
3.为学生模拟一些市政工程官网设计中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各种配件和管材,教授学生学会各种管道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4.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中试设备的操作,这些设备相比于普通实验的小型设备在处理量上更大,更加贴近实际的工程操作。
学生在进行这些大型设备的操作和运行时,就会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日后工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简单或棘手的问题,如水泵的开停机、水质的检验分析、管道的安装、维护、管网的合理布局等。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这也是评价一个工程师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准。
(四)增设课程设计内容
除了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之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开设一些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实践性的应用,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针对某一种问题能够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整个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包括设计报告的编写以及一些国家行业标准的运用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工程设计规范来执行,以此来保证研究报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设计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教师要对学生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耐心的指导,让学生记住其中的关键问题,这样在日后工作中就能够很好地避免。
(五)教学内容的有效调整
在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制订时,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教学的实践性而集中性地安排一些和教学大纲相出入的内容,对于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的知识要进行严格地贯彻和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我国各地区教材的编写内容和质量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甚至一些教材中很少会涉及到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室不能太过依赖于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动态和新闻,掌握有关建筑给排水工程方面的发展动态,并能够结合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调整、补充和修改,做到课程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先进性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高校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习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去解决,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解决日后可能遇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项计划在现今看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必要性,值得我国各大高校今后更加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一、引 言
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80705)始建于1952年,2012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正式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并且专业首部专业规范正式颁布。早期该专业主要依附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课程设置方面,以传授水的“给”和“排”知识为主,在水处理方面的内容相对薄弱。但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行业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的服务对象不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扩大到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行业的任务从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相应的,作为为给排水行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高等工程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专业的科学基础已经相应地由力学转变为生物学、化学和水力学,并且不断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涵,也相应地转变为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这种变化促进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1]。
重庆三峡学院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本校2010年获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首批本科招生,是为解决库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水工程行业人才紧缺问题而开设。专业建设中,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变化,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开展的经验[2-3],在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二、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的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将整个实践环节划分为5个课程教学模块和3个课外拓展模块(见图1)。课程教学模块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拓展模块包括:技能培训与认证、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在课程教学模块中要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能力的发掘、培养和实现;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的培养目标则是对知识的强化、融合和贯通,对能力的提升、综合和优化。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图1 实践教学体系及知识能力培养目标示意图
三、构建“完整再现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和“全仿真”的水处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重庆三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05年开始设置水污染控制方向,经过数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水质分析实验室”和“水动力学基础实验室”等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2010年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了“单元处理操作实验室”和“供水及排水管道系统实验室”,能基本满足教学实验的需求。2013年,获批中央支持地方建设项目经费400万元,用于建设“水处理实训中心”建设。该中心建设遵循两个理念。
1.以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为核心涵盖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
给水和污水处理是水的社会循环的2个重要过程,目前实验及实训比较偏重于污水,而由于工艺的复杂、给水厂的管理严格,难以找到合适的给水水源等原因,学生给水方面的能力培训很难实现。本中心的建设将传统的给水-用水-排水的顺序反置,即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作为给水处理系统水源,整个系统完全仿真了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见图2)。
图2 水的社会循环示意图
2.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全仿真化
本中心将通过典型水处理单元构筑物构成典型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并利用计算机自动监测控制实验室的建设再现水处理的实际过程。采用真实、等比缩小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或处理设施,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典型给水、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在水质分析实验室将运行的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
该系统采用完全真实的单元处理过程,其实训过程与水厂的运行过程也完全相同,让学生既能认识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的组成形式和处理特点,又能通过生产实训,让学生参与系统的运行、操作、控制、监测和维护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技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四、进一步建设思路
随着中国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给排水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需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搭建各级各类教学平台,将专业教育与执业注册师接轨,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使得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给
水排水,2013,39(4):1-3.
[2] 张玲.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与管理[J].才智,
2012,(21):25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53-02
A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iu Fen Liu Shengbao
(College of Water ang Litera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Xinjiang,832000,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ining for students,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vital to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for student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or example,there are some problems,such as less practice unit,low process capability of teachers,single approach of exam,etc.In order to raise teaching resul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innova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cess capability 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 multi-link,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checking-up system.
Key Words: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工程R档母叩冉逃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只有实现了理论认知向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转化,才能保证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实践教育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必要条件。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服务社会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关键。
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参观实际工程,了解生产工艺及设备,并通过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实际工程经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激发其学习热情[1]。因此,该文对合理组织和管理专业实习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1 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实习经费紧张,导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高校同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官方”合作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对学生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对企业方的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内不乏具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但在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却没有多少经验。同时企业指导教师的薪酬难以落实,导致其对指导学生工作缺乏热情。
1.2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环节相对薄弱
从本科生培养来说,学生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很少,即使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也多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企业很少给在校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只能看不能动,无法对生产过程和工艺亲身体会,并压缩实习时间,对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工艺环节拒绝参观使实习流于形式。由于参观的生产企业如给水厂 、污水处理厂一般全负荷生产,构筑物内部的设计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参观得到了解,同时学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生产工艺的运行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无法保证实习效果
目前的实习考核方式主要以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为主,缺乏过程监控与考核,使得很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态度不认真,参观时“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实习内容一知半解,也不虚心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2]。实习报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识程度,更无法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提交实习报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部分学生甚至造假实习经历以图蒙混过关。
1.4 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亟须加强
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经验匮乏,对于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不多;行业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难免对最新工程技术了解得不够全面,指导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对实际工程不熟悉,加上一些学校在考核上重科研、轻教学,导致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失去对工程实践知识了解的机会,导致实习效果不佳。
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2.1 建设企业培养基地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确保实习教学环节得以开展的基础。学校应主动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用人需求,通过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高校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如: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技术难题,又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建设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在企业培养基地运作的过程中,要落实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薪酬待遇,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才能够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2.2 改革实习教学手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主要是集中参观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种方式。集中参观实习一般为认识实习,开展于专业课之前,周期一般为1~2周,主要目的为提高学生对给排水专业的感性认识。实习期间,可适当安排讲座,通过视频、PPT课件、三维仿真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了解与认识,例如:水厂的内部结构、运行特点、动态的水处理效果,结合参观实习,两厢对照,可以使实习更具目的性,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从而提高实习质量。自主实习一般为生产实习或毕业实习,开展于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学生可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亦可由学校联系实习单位,为分散实习,周期一般为3~4周,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确定实习内容。为更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统筹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实习期间结合培养目标和企业具体工程条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深度参与企业开发设计项目和生产的运行管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及专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专业实习质量。由于学生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可以增加学生对全行业的深度了解,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2.3 完善实习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方式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通过考核也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实习效果,以便调整实习内容进行反馈,提高实习质量。专业实习考核可分成两部分、三环节,加强实习中的过程管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两部分指的是实习成绩分别由校内和企业指Ы淌进行考核;三环节指的是考核由学生记录实习日记、举行实习答辩会和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企业导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可以根据实习过程评价指标如出勤率、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等,结合实习内容难度给出公正且符合实际的过程成绩;校内导师可通过三环节了解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度,特别是答辩环节,可以通过学生的陈述,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提问,针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互式探讨,对开拓师生思路,增强师生交流有很大帮助,达到以考核促提高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工程能力培养
近年来,很多高校加强了“双师型”教师力量培养[3],特别是注重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使之不仅能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还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鼓励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加强教师与工程人员的交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增加其实践创新能力;安排青年教师在企业兼职,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积累相关工程经验;学校还应引进工程型人才,在考核上对社会服务、参与相关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增加工程型师资队伍力量;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帮一”的方式,以老带新,工程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年轻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习教学环节,提高其工作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专业实习效果,需要学校、企业和学生积极协作,共同努力,通过改革专业实习环节,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体系,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多方参与、分工明确、考核规范的实习制度,提高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积极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s to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it plays a crucial sole in the training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cultivation objective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practice base,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ode, strengthening the young teachers of engineer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educational funding an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Keywords: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utstanding Engineer; Professional practice;long-term mechanism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探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1-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程实践特色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必须具有系统而有效的实习,才能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针对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如何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4]。
1 当前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目标分析
1.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的指导思想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三次教学实习,分别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5]。
(1)实习的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认识实习是学生通过参观给排水工程,认识和了解给排水工程,从而初步建立起对本专业的总体印象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是学生结合已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是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之前,结合自己的毕设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程参观实习[6]。
(2)实习的教学计划目的
认识实习主要突出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采取讲座与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力求通过认识实习,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内涵的认识,对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建设发展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对给排水工程设施、给排水工程施工与管理获得感性的认识,为后续的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给排水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获得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促进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的内容,突出深化专业教育,求深求新,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收集相关资料,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7]。
2 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困难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包括设计、水处理、施工等三个方面。设计单位一般不会一次性接受众多的学生去实习,导致与实际设计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到不到设计实习的目的;水处理实习和施工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暑假或开年后进行,这个时候是水处理企业的生产高峰期和部分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复试的时间,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拒绝学生进厂实习,而学生也在为自己的前途打算,实习方式变成了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使得实习效果很不理想。现在的实习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实习,其主要原因有[8]:一是需要承担额外的设备运行费,因为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要增加额外的设备运行费;二是企业需要安排专人给学生实习进行讲解和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次序;三是企业基于安全问题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前来实习。
2.2 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老师
实习指导老师的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配备专职的指导老师就很重要了。然而,在工程实践方面部分老师存在欠缺,在实习的指导过程中力不能所及,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的人才聘用机制导致了高校教师从高校到高校,实践工程经验比较缺乏。目前,各高校都以高学历来衡量师资力量的强弱,大多数高校都将学历和学术成果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几乎不考虑所招聘的人才是否具有扎实的工作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体制的考核标准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现阶段的高校考核标准注重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不作要求,这就造成了高校教师致力于学术成果,无心参与工程实践,缺乏实践工程案例,授课也只限于教材,难以将工程实践中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很难保证实习教学环节的效果。因此,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非常重要。
2.3 实习环节不扎实
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有些高校没有与相关单位建议长期合作的关系,导致实习缺乏稳定的基地,从而安排实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次,学生受高校学风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对实习不重视,积极性也不高,写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很难到达实习效果;再次,实习内容安排不合理,对实习的地点安排倾向于“多而全”,而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时间很短,学生的实习过程就是走马观花看一看。对工程认识只能了解基本概况、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等内容,而无法深入学习各构筑物的实际运行过程、详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内容,更不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4 实习经费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国家对高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高等教育总经费的增长速度[9]。各高校普遍存在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再随着物价的不断增长,在原有实习经费没有补充的情况下,实习内容只能减少,影响实习效果;其次,目前多数高校对实习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提交实习报告为,这种实习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使学生对实习的敷衍应付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实习积极性;再次,实习报告不能全面检验实习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考核以实习报告这种模式很难保证学生达到了应有的实习效果。
3 加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长效机制建设
3.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针对优质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可以采取建设校内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已建好的泵房、污水处理站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实习资金,而且还可以解决实习基地不稳定的问题。校外建设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种实践教学体系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就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与实习单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而且也给高校建立起了稳固的实习基地。
3.2 积极探索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力量的新途径
具有实践技能较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应该采取对教师进行“双师型”的培养,切实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建立帮扶机制,发挥经验丰富教师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让青年教师主动参与工程实践训练环节,指派青年教师为实习指导教师,多让青年教师参与实践类应用课题或工程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10]。
3.3 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改革实习考核方式
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和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在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动员,指导老师大力宣传实习的重要意义,讲解实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从而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实习结束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让学生及时写实习日记、并现场举行答辩会,并提交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把答辩作为考核的重点,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提问,学生进行陈述等环节,实现从原来的学生单向输出式报告撰写到交互讨论的转型,针对学生实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探讨,以扩展学生思路,达到考核的目的[11]。
3.4 合理利用实习经费
在有限实习经费的条件下,完成实习内容,可以采用:(1)实习经费进行合理分配,根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及内容分别占分配不同的实习经费;(2)积极探索新的实习方式,如进行做一些PPT课件(主要是构筑物的平剖面图、动画,建筑给排水系统图等)为学生讲解,使学生对各构筑物的机理、运行过程及内部构造等有一些了解,并聘请专家来讲座、制作和收集影像资料、建立健全的实习资料库等这些方式以节省开支,使得实习的顺利进行[12]。
4 结束语
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针对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革才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第五届第二次会议[R].广西:桂林,2011.
[2] 马晓雁.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82-82.
[3] 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2):176-177.
[4] 张伟,汪爱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3.20:169-170.
[5] 郭永福,徐乐中.高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91-93.
[6] 飞,高国芳.高校冶金行业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20-21).
[7] 李思敏,孙广垠,张胜.给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9(22):76-77.
[8] 伍国明,叶飞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深化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81-83.
[9] 张进.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现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6-74.
[10] 陈俊,张学洪,曾鸿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1,9(5):66-68.
[11] 赵群英,赵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22-123.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政府管理部门、科学研究机构、设计院、咨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业及能源管理、建筑节能设备及产品制造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监测与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环保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环保;
4 新能源;
5 广告。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污水处理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给排水工程师;
2 机电工程师;
3 污水处理工程师;
以专业评估为契机,笔者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实验室环境、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做了全面改革。文章在涉取实验室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的现状,对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索。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构建
笔者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隶属是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原实验室仅有水力学实验室、泵站实验室、建筑给排水综合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等7间实验室,无水质检测等精密实验仪器,实验室条件简陋,无通风系统,实验管理人员少。
现根据专业评估的要求,对实验条件进行了建设。改革后已初步构建市政实验中心,实验室专职人员由原来的1人变成3人,新增技术维修人员1人。增设水分析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室、水质检测室、开放性实验室、水处理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分室,实验室总面积达1 230 m2;新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孔隙及比表面积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水质检测设备,更换并增加了现有的水力学、水处理实验技术等教学仪器设备的台套数;设计并建设了实验室通风系统。在逐步完善实验条件的同时,市政实验中心形成了统一管理制度,逐渐成为专业技能培训、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基地,为保障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利的资源[5]。
2 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
原实验课程体系仅限于实验课程需要,实验项目单一,演示性实验人数过多,课时较短,达不到教学目的。为迎接住建部评估,根据专业自身的发展,结合专业课程实验的特点,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系统,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创新素质。首先以专业评估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人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验证性实验每组学生人数不超过4人,演示性实验每组学生不超?^10人。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将常规的水质监测项目和水质分析实验融入水处理实验项目中去,如水分析化学实验中增加了校园池塘水水质指标――高锰酸钾盐指数、pH值、溶解氧的测定。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水处理实验技术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由老师提供理论指导,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水处理的正交实验,并自行组织时间完成实验过程,最终提交一份包含实验设计过程的完整实验报告[6]。
根据更新后的实验项目,经教研室和实验室讨论,对相关实验大纲进行修订,规定实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实验教材及相关的参考书籍等,再由专业负责人进行审核批准后执行,并随时更新,不断改进,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
原实验室由于实验室人员较少,实验房间较多,缺乏管理制度,实验室得不到良好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耗材账目不清,耗材领用无登记,药剂使用量无记录;实验室钥匙未统一管理,进出人流量大,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无仪器借用制度,学生借用仪器没有专人指导培训,仪器损坏率高;实验仪器随处堆放,无专人管理和检修[7]。现实验室建设期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革。
3.1 强化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且较复杂繁琐。针对现有实验室的特点,修订和完善了原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教学人员的岗位职责、仪器采购、实验耗材管理、实验教学管理、资料管理、仪器维修、仪器报废、实验室借用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做到实验室有人管、有人做、有章循。
3.2 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需要[8,9]。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式,把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内容的实验课程,改变为在某一预约的时间段内,实验室全天开放管理,上班时间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晚上和周末由老师选派的学生值班,做到实验室时时有人,实验仪器随时借用,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学有余力而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增加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项目[10,11]。除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竞赛类项目以外,学院设立开放性实验基金,鼓励有科研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项目,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指导,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评选出前几名,给予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3 完善考核制度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K1406,TJY1504。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7-02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2.改革实践环节的措施
2.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就工科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进行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多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开展哪一类实习基本有了固定的实习单位,这样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而是对实习质量不断完善和加强。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地区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可以到外地进行,这样对实习地点的落实相对前一项就复杂一些,因为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这首先要看接收单位是否同意接受;二是即使接受,能否解决吃、住、行等;三是还要看双方是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如果对方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那么实习经费是否允许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考虑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于专业实习就迎刃而解了。
2.2 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将“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积累放置在同等地位。改革以往考试形式,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1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程大作业组成;第二部分为实训操作成绩(40%),由给排水水暖管件安装操作技能成绩和分组比赛成绩综合评定;第三部分为理论笔试成绩(50%),即理论知识点的考核。
由于调研方案不同,实践报告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综合性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使专业课实验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模拟生动、形象地介绍以往采用演示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演示和验证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二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依托青海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公司,建立“后勤服务教学,教学依托后勤”的全新模式,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直接接触“水暖安装”、“水暖巡线”等实践性专业知识,并将此项技能贯穿到教学中,体现在期末成绩里;三是组织教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实验设备改进的重点放在《水质工程学》和《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上,对过滤实验、絮凝实验等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课程实践不仅是实践性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构成完整专业知识结构、达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整个实践活动是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际乃至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专业实践遇到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以往单一的集中实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22-03
1 前言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地方重点高校,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给排水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在国内一直名列前茅。各大建设公司、各类设计院、材料设备生产企业、水务集团等单位规模在不断扩大,效益很好,对人才的需求相当旺盛。给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很乐观,每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目前,95%的毕业生已经分布在各个大中小企事业单位,并发挥着骨干人才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时,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仍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随着各个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以及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深入,高校是否具有长远的目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学生能更适应用人单位与社会的需求,对毕业生在社会各个相关领域是否受欢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阿尔堡大学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国高校的成功应用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思路[1-6]。
2 PBL模式对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启发
阿尔堡大学PBL模式的特点 PBL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围绕精心设计与实际一致的问题情境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育方式。学习者在认知教练的引导下,通过判断问题、归纳假设、推断研究数据、试验行动、总结问题解决的策略,直至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来发展自身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的技能等。PBL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相关背景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组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学习者形成批判性思维,获得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技能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在传统教学思想中,教师“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探索性学习的要求。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带教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我讲你听,我动手你观摩”,而是放手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为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如何解决随时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的重任,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带教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角色,适应PBL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PBL模式下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特色 结合阿尔堡大学PBL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广东经济发展特点,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加强城市水质与水务工程、建筑水科学与消防工程等各专业方向在工艺设计、施工技术、运营管理及技术咨询服务等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增加专业技能训练和实习,增加专业课程设计工作量与深度,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产学研实习基地,如各类设计研究院、净水厂、设备及管材生产厂家、建筑安装集团、技术咨询公司等,使师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实践教学活动更系统、更深入、更具体、更实用。这样培养的学生适应了人才市场需求,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也形成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己的培养特色。
目前,中国很多大学已经引入PBL教学理念,但大多是医科院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大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在加强产、学、研联合的同时,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阿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对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地方高校适宜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团队为基础展开教学,促进教学、科研和实际的互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模式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诚然,学习阿尔堡PBL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吸收与消化。广东工业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在校生规模很大,如果完全遵循阿尔堡PBL人才培养模式是不现实的,学习PBL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很重要。针对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适宜走PBL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道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通过选择适当的工程实例,围绕实例实行PBL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早期接触城市水科学与建筑水科学中可能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既系统地教育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又通过PBL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地涉猎专业科技前沿知识、拓展专业相关知识领域的能力。
3 PBL模式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中的思考
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如果要保障学习效率与效果,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小组不能太多,每组人数也不能太多。广东工业大学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利用PBL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设置与规划。比如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程与创新科技实践),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设置综合性的、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实训项目,甚至可以跟着教师、博士生、研究生做课题。教师可以分一个局部的工作给本科生做,这种深入的学习,学校也给定学分,并适当给予奖励。这种做法有点类似科技制作,充分发挥学有余力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PBL模式的教学体系,课程不宜多,可以将某些课程合并,课时适当增加,主要是增加实践环节学时,也即PBL模式的项目设计;建议理论学时与实践环节学时按1:1分配;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就设置相应的专业课,而不仅仅是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联系与结合,基础课程学时应减少。PBL模式主要是针对项目所要使用的知识进行授课,基础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应充分交流,如何找到两者的切入点而设置合适的项目很关键。
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科学地设计项目与项目中的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前期有部分教学环节开始运用基于PBL的先进教学模式,但主要问题是,教师仍然采用提前将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学生只需要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研究的方式,不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项目以及项目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对运用PBL模式于教学中显得很重要。
在本专业中,基于PBL教学模式理念,建议利用课程论文的形式,给定一个具有时局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论文到最后演讲,老师与同学一起提问;课程设计的任务不同,每个学生需要自己做;尤其是实验实训课,只给定原始条件,不给定操作条件与将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不同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实践,得出不同结论,选出最佳状况,写总结报告;实验不要太多,但要具有综合性。不限制一次做完一个系列的实验,同一个系列的实验可以多次完成,每次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在进行实验结果评估时,以体现自主性、灵活性与一定的创新性为主要评估目标。
争取更多的PBL模式主导人员 广东工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在校生规模大,每年招收100学生,但在职教师才12人。因此,争取更多的PBL模式主导人员很重要。研究生或博士生可以发展成为教师的助手,共同对本科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指导、监督与跟踪,开通专业知识论坛、举办专业问题讨论会等。另外,对实验室教师和实训课教师进行PBL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培训,让他们也参与到PBL教学方法中来。
学校应该从PBL新模式的角度进一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加大配套设施与教学条件的建设 PBL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适应新的教育思想并具有新的知识结构,还应掌握讨论气氛的调动、引导等技巧。而造就这样的教师队伍并非易事,教师要切实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抽离出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PBL教学法的实施。另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需要较多的配套设施与教学条件。
4 结论
阿尔堡大学PBL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上影响很大,其模式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各个学科的性质不同,决定了该模式在教学中将运用不同的教育原理。因此,模式在不同学科或专业教育运用中的具体形式既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教学主题的定义、项目作业的选择、问题的定义、课程和项目作业的联系形式、导师职责以及学生小组规模等。将PBL模式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教学理念相结合,根据地方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有目的地、合理地吸收该模式的精髓,有效地将该理念应用到专业教学中,促使本科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获得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技能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世金,潘少兵,操ZZ.谈PBL模式教学中生态学主题选择与问题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81-282.
[2]崔莹.基于PBL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5):129-132.
[3]何毛毛,张晓薇,孙红.PBL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93-9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48-02
一、引言
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建设创新型社会等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都源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创新能力包含观察、发现、组织协调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基本要素,要善于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发展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都在对此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程学科,影响因素较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并不太高。因而研究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
二、现状分析
工科大学教育主要偏重于传授学生理论科学知识,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一般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2],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习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思维被束缚,并且学生会对该教学方法产生依赖的心理,形成思维定势,在实验中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的设计,使得完成实验成为了学生的一项任务。同时,由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选题和实验内容的不合理,容易导致学生的实验兴致较低。目前来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侧重点多在于理论和知识方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大多缺乏创造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是依据教材中的方法和手段对工程原理进行验证,操作步骤都是已有的,仪器设备也都是现成的,就连实验结果都已经提前预先知道了。所以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实施措施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协作精神,课程组拟构建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内实验批量大,内容固定等特点不同,它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更高,学生可通过创新平台进行工艺的创新、选型和设计,在这些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并且针对前沿科学问题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再结合实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和水质分析,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举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求新求异,还可以大幅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建立科研小组
科研小组的建立,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科研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并定期开展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并可从组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中获得创新灵感。科研小组建设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分析,才能在有了自己的初步结论后,更好的和其他组员开展交流和讨论。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不同于常规的水处理模型,此平台主要侧重于创新实验,因而模型的设计不能按照传统方法原理来设计。学生可根据课题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搭建水处理模型装置并确定工艺流程及试验方案。模型可采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进行组装,实体模型涉及水处理前沿问题的各个主要方向,如: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生物电化学脱氮反应器、BAF反应器、生态湿地等。
(三)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研制和平台建设
在课程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完善系列性综合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分别建设物化处理平台、生物处理平台和生态处理平台。学生可分别在这些平台上结合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各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四)以节能环保等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平台,可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节能环保类的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它需要参赛者对于所探究的具体问题合理选择处理设备和工艺,通过不断实验与改良,最终形成有效的创新型水处理装置。通过竞赛的系列过程学习和实践,可使学生最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可拓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实现以节能环保类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和谐发展,达到创新能力和工程技能综合培养的目的。
四、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广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有些教师对创新的概念理解有所局限,他们普遍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创新的潜能大,而成绩差的学生创新能力弱。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是对创新含义的曲解。创新并不等同于创造,创造一般指发明出一项未存在的事物,而创新既包含对未存在事物的创造,也包含对以往存在的知识的重新整合和对其存在价值的重新挖掘,并由此产生新思想与对事物的新体验[3]。因此对教师来说,不管学生成绩如何,都有可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创新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二)要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价
当前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培养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要对学生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恰当的评价。尽管有的大学生创新成果非常优秀,但总体创新水平不高,不宜做出过高的评分。因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实际工程以及社会实际差距较大,并且其自我反省与认识能力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过高的评价容易使他们过于追求媒体效果而忽略了脚踏实地的学习,这很容易滋生浮躁的风气,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来说确实很重要,但不能急于求成。
(三)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养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可能有教师担心,过分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会导致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从而放松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在遵守客观规律前提下提出的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而有了创新思维后,学生在从事创新科研活动时,会养成尊重事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更有助于其正确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反,若在墨守成规的教育体制下禁锢学生的思维,反而更容易导致不健康的、偏激的、破坏性的教育事件的发生[4]。
五、结语
创新能力是在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因此,实践是创新的土壤,创新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平台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建立科研小组,在各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进行创新实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在创新实验项目中,要注重团队科研训练,但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以团队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又要以科研项目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系统地培养和提升给排水专业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康.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4.
【基金项目】(1)2015年度湖南城市学院教改项目湘城院发[2015]42号;(2)湖南省教育厅,2016.06,2016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面向工程能力输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综合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4-01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思路
我校针对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特点,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和转型发展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明确了办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即突出学校以建筑类专业为主干专业的特色,界定了本校建筑类专业的服务方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措施
1.创新产教融合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在能力培养上,一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行业、职业的需求,明确每个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二是采取课程体系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等方式来培养和验证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和辅导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证。
(2)在制度建设上,正式将专业能力获取情况与学位授予挂钩,明确规定未获取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专业能力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
2.强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近四届毕业生从业状况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对建筑类专业专门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并优化了“二三四”(两支撑、三层次、四模块,即以第一、第二课堂两大平台为支撑,建设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实验实习、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我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中小城镇乃至城乡一体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为主。在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打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探索“做中学”,建立适应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如“模拟式教学”等。
三是加强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目前,建立了建筑工程工艺实习工场等校内实习基地217个。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制定了创新实验标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任务书,使实践教学管理有据可循;强化过程教学,执行阶段打分;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各类实习的实习指导、任务书,对学生进行跟踪检查,撰写实习报告等。
3.打造产教融合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一是建立校办产业群。湖南城市学院拥有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土木工程检测中心等校办产业。二是拥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平台21个。三是开辟了海外合作办学平台。
4.加强产教融合“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一是激励和吸引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带头人;二是实施青年教师轮岗培训制度;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职(执)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和思考
1.取得的成效
从培养质量上看,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共获奖近700项。从毕业生的薪酬看,湖南城市学院连续两年位列第3名,居湖南二本高校第一名。从研究成果上看,学校牵头主持了“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土建类子课题“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城市建设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3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从媒体反响看,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经验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4篇(次)。
2.改革中的思考
一是构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政府在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而学校和社会(企业、行业)是双主体地位,学校要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
二是学校要加强内部治理。学校、二级单位、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二级学院要发挥主体作用,把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工作落到实处;职能教辅部门要突出人才培养服务作用;同时,强化二级单位之间的联动和对外的协调工作。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42-01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除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本科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工程的领导和决策、控制能力,为社会输送出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合格本科毕业生的关键[1-2]。
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为主,该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大障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弱化
本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并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直接导致实践环节形式化,并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实践目标,具体表现如下:
(1)实习单位与学生就业单位存在偏差。学生的就业涉及城镇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工业给排水管道及市政管道、小区中水回用、建筑给水排水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而当前的实习基地却主要集中在城市给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厂,这与学生的就业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后对工作岗位比较陌生,融入工作环境较慢。
(2)实习方式单一,部分学生实习积极性不够。受高校扩招及实习资源的限制,当前的实习组织方式多以参观为主。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使学生对生产环节的了解不够深入,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此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实习场所重复也会造成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不足。
(3)与实习单位交流有待加强。近年城市给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改制过程伴随着大量的人化,这使得学校与实习单位的交流不足,实习单位参与实习指导的技术人员讲解与实纲要求内容存在偏差。
(4)设计与工程实际脱离。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涉及建筑给水排水和管道及污水处理,内容比较单一,且系统性较差。其次,设计要求与实际工程要求相去甚远,图纸绘制不规范,使得设计的工程参考价值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3.实践考核环节把关不严
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宽松,主观因素很强。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这种表现更加明显。如果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可能有小部分学生达不到毕业要求,不能顺利毕业。而这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找好工作或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负责答辩的教师往往出于为学生考虑的目的,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答辩适当降低要求,把关不严,致使学生在实践考核环节没达到真正的拔高作用。
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1.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引导、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实验及设计训练为主,突出对其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3]。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要正确定位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确定新的教学目标。
2.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的合理设置,从社会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就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1)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内可以借助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师承担的重大科研课题, 把相关科研成果转化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与用人单位及校友的良好关系,协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商谈实习基地的长期合作。
(2)工程设计能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手册等技术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或进行必要的实验测试和数据处理,开展创新性的工作,独立解决问题,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其次,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同专业教师一起,结合工程实践推陈出新,精选设计题目,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及就业相关方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就业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好自我学业生涯设计, 积极选修或自学一些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 毕业后可以根据工作单位需要和个人兴趣参与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创业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培养工程建造、运行和管理的能力, 为今后创业积累经验。
3.严把实践考核关
对实验、课程设计与实习、毕业设计与实习的考核目标细化,成绩更加客观化,加大实践环节学分比重,提高实践环节成绩在学生评优中所占比重。同时,在单独的实践考核中,不能仅以文本或图纸来进行考核,要逐步增加学生的答辩或面试环节,使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合理。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强化学生实践环节,不仅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保证,而且是学生将来能尽早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S].2002.
[2]聂春燕.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4) :80-8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52-02
随着近些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教育部率先启动了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新世纪高等教育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特点[2]。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报告亦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教育是传授知识、加强实践,增强创新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表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等学校应该也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有效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加大实践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设计,高校新的培养计划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突出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因为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技能,能够解决基本的设计问题。如何搞好课程设计,充分发挥其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来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教学环境,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有重要意义[3]。
一、课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以来参与和实际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发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存在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4]。我国高校工科专业逐年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和办学经费紧缺的影响下,许多高校工科专业出现“课程设计简化”的倾向――缩短设计时间、简化设计过程。
2.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单一[5,6]。目前,高等学校在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上存在设计内容单一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各高校均以班级为单位,所有学生使用同一个设计题目,有的题目甚至在改变参数的条件下重复使用多年,不可避免地出现设计方案雷同的现象。同时,由于题目相同,学生之间很难避免互相抄袭,因此会有很多学生抱着应付差事的想法,并没有很认真地去做设计。
3.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课程设计是以模仿性训练为主,学生根据书中的原则和方法,参照以往的工程实例进行,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身参与的工程背景实践内容仅限于测量实践和简单的金工操作,缺乏“真刀实枪”开展工程实践的培养环节,因此,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然而从工程实践来看,由于工程现场情况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必须的业务能力以外,还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合理选题,丰富设计内容。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课程设计的质量,好的选题应该既能反应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学校可以加大与企业的联合办学思路,多与设计单位合作,从他们的实际工程项目中提炼出适合学生课程设计的选题,给出基本的设计参数和基本要求,具体的设计方向、方法和思路自由选择,使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2.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实践训练。设立内容丰富的工程实践训练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出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小型试验装置。可以把学生分为管道焊接、设备安装、水厂调试等工程实践小组,结合校外实践基地的实际工况,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3.以平时考核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为了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加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增加一至两次的讨论教学时间,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所学的知识,畅谈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他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检查学生的设计效果,认真与不认真的学生一下就可以区别开来,对后续评定成绩也有一定的助益。在上交课程设计成果时,要求每个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阐述自己课程设计的情况,并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最终确定其课程设计成绩。
4.建立梯队管理模式,加强老师业务水平。课程设计相当于一个初步的实际工程设计,基本上涉及了实际工程的各个方向,对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是很严峻的考验。年轻教师对实际工程缺乏实际经验,在指导上就会有所不足。应该建立以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老、中、轻教学团队,由老教师带队,完成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同时,指导教师应该多接触自己不熟悉的方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程设计是工科类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类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给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推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不断夯实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基础,并为新形势下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A8).
[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3]王永生.高水平特色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3):15-18.
[4]石彪,周鲜成,刘利枚.提高工科课程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