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立体小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它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缺乏,即使到了成年时期。身材仍然十分矮小,这就是通常说的“侏儒症”。世界上曾有一个最矮的成年人,荷兰人鲍林・马斯特斯,别名“鲍林公主”。她生于1876年,身高只有59厘米,体重4.09公斤,死时19岁。如果生长激素过多,少年儿童会异乎寻常地发育。成为“巨人症”,如美国的罗・佩・魏德洛身高竞达2.72米。
若生长激素增多的情况发生在成年以后,个儿虽不能再猛长了,但手指、脚趾会变粗,鼻子、嘴唇会肥厚增大,称为“肢端肥大症”。
脑垂体还能分泌另外一些激素来指挥甲状腺、肾上腺、卵巢和的活动。
“H”形的腺体
我国有些地区的居民,得一种“大脖子病”。这是甲状腺肿大引起的。甲状腺是一个“H”形的腺体,也不过20~25克重。但在内分泌腺体中,是重量最大的了。一般情况下,从外表几乎看不出来甲状腺的存在,只有在它得病以后,才能显现出来。
甲状腺以碘为主要原料制造甲状腺素。碘主要从饮水或食物里得来。缺碘可使甲状腺肿大。偏僻的山区。因水里含碘不足,居民易得此病。吃海带和含碘多的食盐。就能预防。
甲状腺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使人能保持正常的活动能力和抵抗力。若缺乏甲状腺素,就会使身体的发育和代谢过程减慢。从而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这种情况,若发生在小孩,就会使个子矮小智力迟钝,被称之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侏儒症。
如果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则会走向另一极端。人的新陈代谢加快,由此感到心慌气短、怕热、出汗多、坐卧不安、脾气急躁。同时由于营养的过度消耗,食欲亢进,吃得很多,人却很瘦。
甲状腺的“小弟弟”
在甲状腺两个侧叶后面的包膜里。藏着四个小腺体,它们像是甲状腺的“小弟弟”,叫做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能促进骨头的成长和坚固;能使钙和磷从骨头进入血液,正常情况下,并能保持一定的标准,不过多或过少,否则,人就要得病。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使骨头里的钙和磷大量进入血液,一方面造成血中钙、磷过高,只好从尿中排走,另一方面又使骨头因钙、磷流失而骨质变得疏松、易弯曲变形,甚至骨折。同时,尿中过多的没有排出的钙、磷,亦易沉积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里,形成结石。如若激素分泌过少,钙和磷沉积在骨头里释放不出来,血中钙的含量过低,人就会抽筋。呼吸肌和心肌的活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控制糖的“小岛”
在胰腺中还分散着一团团有特殊结构的细胞,颇似小岛,称为胰岛。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全身糖的代谢。
糖类,主要是淀粉,进入人体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才能被身体利用。胰岛素就在这变化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它既能帮助血液中由淀粉变成的葡萄糖进入细胞,方便细胞的应用,又能帮助单个的葡萄糖连结到一块儿被送进肌肉、肝脏这些储存糖的“糖库”。如果胰岛素不足,糖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就会发生故障,血中的葡萄糖既不能被储存,又不能被细胞利用。这样血中糖含量增高,只好从尿里排出,这就是糖尿病。
“指挥部”协同作战
脑垂体促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等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调节生命。这种大规模的协同作战,是靠脑垂体的“上级”――下丘脑来指挥的。下丘脑在脑垂体的上面,它和脑垂体之间既有神经相连,又有小静脉相通。关系非常密切。
下丘脑是怎样指挥脑垂体的呢?科学家花了30年的时间才逐步弄清楚。下丘脑能够分泌多种量虽少但效能很高的物质,经过神经和血管传到脑垂体,有的能增强脑垂体的作用,有的则减弱它的活动。
脑垂体在各个内分泌腺的相互配合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接受下丘脑这个上级的指挥,向下又调节外周腺体的活动,以保持平衡。
应急的“勇士”
当人遇到危急情况时,尽管平常行动迟缓,此时却能疾步如飞;往日肩不能挑,此时却能力大无穷。是谁在这个紧急时刻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这个“勇士”就是肾上腺素。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3~18岁,胸片提示胸骨均向内向后凹陷,心电图23例正常,9例异常,住院时间最短18天,长36天,疗效满意。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漏斗胸病人由于体形的异常,使病人变得内向、自卑、情绪低落。长久以来形成的孤僻性格,使医护人员很难沟通,故术前护士应与病人多交流,用温和的语言感染病人,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找出病人错误认知,纠正其不良情绪反应,消除病人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之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营养支持:大部分漏斗胸患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体格发育迟缓,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食后有食物反流现象。术前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适当补充水电解质,提高患儿的手术耐受力。
功能训练:术前3天指导患儿床上做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排痰,有利于肺部扩张,防止术后肺不张。
术后护理
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及观察:术后病人清醒后返回病房,予床边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15~30分钟记录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即为1~2小时记录1次,持续吸氧2~4L/分,时间为2~3天,根据病情调整吸氧时间,注意呼吸频率及幅度变化,有无异常呼吸、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气促等情况。注意血氧饱和度变化,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加大吸氧浓度,严密观察同时,抽动脉血检查血气分析。同时注意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如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尿量减少,应考虑血容量不足,应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呼吸道护理:由于胸壁成型术后,麻醉抑制支气管纤毛运动,呼吸道清除率下降,易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加之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及肺不扩张。故应防止受凉,加强呼吸道护理,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并稍微翻身排背,轻握病人患儿的胸肋复合体处及切口,切忌按压,鼓励深呼吸,进行有效排痰。在无痰情况下,做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方法,小儿以赞扬或吹气球方法进行。
引流管护理:患儿术中置胸骨后引流管,术后回病房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儿引流管,适当约束患儿四肢,防止因患儿躁动而拔脱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导管长度适宜,勿使引流管扭曲、受压或打折,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其通畅,防止因引流不畅而导致胸骨后积血积液。观察水柱波动情况,本组32例患儿术后12~16小时肺脏完全膨胀,水柱停止波动。细心观察和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短时间内引流液剧增,应立即报告医生。
与制动:术后病人应去枕平卧,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完全清醒6小时后,及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取头抬高20~30°角半侧卧,以利呼吸和伤口引流及减少伤口张力,减轻伤口疼痛。术后24小时可逐渐抬高床头,3天后下床活动但要限制其过度运动,尤其是上举和支撑活动。
出院指导:加强肺功能的锻炼。每天进行深呼吸和呼吸功能的训练,出院1年内睡平板床,尽量取平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立,并做护胸运动,以免胸骨畸形,半年内不做剧烈运动,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参考文献
1 彭道明.呼吸道训练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1):3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25
资料与方法
1996年10月~2004年9月收治小儿重症胸腹联合伤12例,男9例,女5例,年龄15~12岁,平均65±26岁。均为交通事故碰撞致伤。受伤至入院时间05~16小时,平均4±28小时。
临床表现:伤口溢血,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患侧语颤减弱、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剧烈腹泻、恶心、呕吐及腹膜炎体征,口渴、脉快、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伴随急性心包填塞1例。
治疗方法:本组10例中,除1例来院20分钟死亡外,其余9例均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胸部损伤:2例开放性血气胸患儿入院后迅速缝合伤口,然后行伤侧胸腔闭式引流;1例剖胸探查,行支气管、肺、膈肌及肝脏裂口缝合修补;2例经胸腹联合切口行肺修补、脾切除、肝修补;余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术,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血胸则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取半卧位,消毒后在局部胸壁全层做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保证胸腔内气、液体022~029mmHg的压力,从而能通畅引流出胸腔,而外界空气、液体不会吸入胸腔。腹部损伤:9例剖腹探查,其中肝修补3例,脾切除3例,横结肠破裂口修补1例,胃破裂修补1例,小肠破裂修补1例,9例术后均置腹腔引流管。9例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其中2例经气管切开置管,辅以围创伤期纠正低血容量、抗休克、抗感染、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综合治疗。开腹病人,本着“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脏器第二”的原则,彻底查明伤情后尽可能保留脾。肝、肠、胃修补病人,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其余情况给予保守治疗。
结 果
本组8例治愈,2例死亡。1例因汽车前轮压伤右侧胸腹部的4岁患儿,伤后20分钟送入我院,入院时患儿呼吸困难,唇紫绀、重度贫血貌,右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血气胸、反常呼吸、腹腔积血,因伤情严重,入院20分钟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3岁患儿,术后12小时突然出现紫绀,呼吸心跳迅速停止,考虑痰阻塞窒息,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的8例中,除切口并发症外,未发生特殊并发症。5例随访1~5年,生长发育正常。
讨 论
剖腹探查应注意的事项:在剖腹探查手术中,要从上至下依次检查各脏器,不能遗漏。对肝破裂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法应慎重,以缝合止血的效果更确实。脾破裂严重者应做脾切除,对于婴幼儿因脾切除后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可发生OPSI而致死,因此,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应尽量保留脾,对脾破裂严重不得不行脾切除,主张将1/3脾组织切成薄片或小块埋入大网膜囊内进行自体移植。空腔脏器损伤应做修补缝合,术后置腹腔引流管。结肠裂伤修补术后要置肛管。如发现膈肌损伤者,应扩大膈肌裂口,探查胸脏内脏器有无损伤。如胸腔内脏器损伤复杂,经腹腔无法完成手术时,应行胸腹联合切口。对于膈肌损伤,笔者主张左侧经腹腔修补好,右侧经胸腔修补缝合为宜。对胸腹部伤情严重的患儿不能判定主要损伤部位时,应先开胸探查。但在确定先行腹腔手术探查时,为避免气管内全麻加压呼吸时造成张力性气胸而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应于麻醉前在伤侧行胸腔闭式引流,使病人呼吸循环稳定,优先控制腹腔内出血或弥漫性腹膜炎。在处理完腹部外伤后,通过胸腔引流管如果发现胸内脏器有严重出血或漏气,再行开胸手术处理胸内脏器损伤。如果胸部和腹部均需手术,则胸部和腹部分别切口,尽量少用胸腹联合切口,因为联合切口切断肋弓后对病人呼吸不利,又由于腹部外伤的主要危险是内出血和消化液污染而易波及胸腔,因此一般不宜通过胸切口处理腹部外伤。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60
小儿急性脓胸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继发所致,主要由胸腔内及其附近组织间隙感染后直接蔓延引起,是心胸外科常见的疾病,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以往临床上多采取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反复
多次胸穿等方法治疗。常因早期选用抗生素不当、脓液黏稠不易引流、引流位置不当、小儿不合作等造成脓液潴留,容易形成慢性脓胸或包裹性脓胸,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发育。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41例患儿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配合术前、术中、术后全面、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9个月~10岁,平均2岁,均经X线正侧位胸片和/或B超、CT证实。全部患儿均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部分患儿术前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出胸腔脓液,术后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及体会
1.术前护理
(1)心理疏导:低龄患儿由于周围环境、陪护人的改变和身体不适而哭闹,年龄稍大患儿由于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患儿家属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常产生焦虑、悲哀、紧张感,针对这些情况,应深入病房耐心做好宣教工作。入院时主动热情接待,积极开导家属消除各种顾虑,阐明手术对患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介绍病区中相同经历手术成功的病例有助于稳定家属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患儿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家属及患儿的信任感,改变其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2)营养指导:由于病程较长,感染、咳嗽、低热等反复发作及胸腔积液的反复抽吸,大量蛋白质流失,多数患儿呈现消瘦、乏力、营养不良以及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应鼓励和指导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或给予血浆、全血静滴,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提高手术耐受性。
(3)改善呼吸功能:指导患儿家属帮助患儿进行有效肺功能锻炼,包括有效咳嗽、深呼吸、吹气球等,有助于排痰、肺泡扩张,并预防术后呼吸道阻塞、肺不张的发生。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按照常规成人方式进行练习,应尽量增加训练趣味性,寓教于乐。肺部炎症患儿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化痰药物、雾化吸入等,控制及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由于细菌经口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感染,应早晚协助患儿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术中配合及护理 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间的相互配合密切相关,护士应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充分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及用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患儿准备及麻醉配合:患儿由于年龄小、心理害怕,常不能主动配合,可于患者等候区先常规行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平稳入睡后再推入手术室,为手术前的准备奠定好基础。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建立2条可靠的静脉通道(一条为外周静脉,一条为深静脉),并采用静脉留置针及一次性三通开关以便于给药和输血;协助麻醉师行气管内插管及静脉复合麻醉,配合麻醉师观察患儿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头位固定、禁止搬动,以防气管插管滑出。
(2)管理:根据开胸术式摆好健侧侧卧位,肋下垫软枕,两下肢屈曲并在其间垫软枕,屈曲角度适宜;患儿两手臂向前伸展置于手架上,适当调整后
上约束带固定,松紧要合适,避免压迫神经或影响血液循环;妥善保护和固定骨突出部位及各受压部位;将电刀负极板粘于肌肉丰满的地方,检查电刀电凝、吸引装置等仪器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手术配合:常规切开肋间切口为胸壁进胸,打开胸腔后见有脓液溢出时迅速递吸引器头吸除脓液,控制吸引压力和吸引时间,防止损伤胸膜。有干酪样坏死物者立即以刮勺清理。根据纤维板程度进行剥离,如有脓苔样物质附着于胸壁时以刮勺轻轻刮除。纤维板较厚者应边剥离边切除,出血点用电凝止血或纱布垫填塞压迫止血。合并有肺脓肿且肺组织严重损毁者,须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仔细止血确认无出血后,双氧水、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胸腔,清点器械敷料无误,胸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逐层关胸。台上护士除掌握手术步骤外,术中熟练、准确无误传递手术器械非常重要,手术的顺利进行可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1]。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心率、瞳孔等变化,注意有无发绀、过敏性皮疹等发生,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4)输血、输液的管理:输血输液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手术的重要环节,调整好输液速度,理论上要求出入量平衡或者入量稍大于出量。输血量应根据出血量及血色素而调整,一般术前即开始缓慢输血,小儿以15滴/min为宜,可改善机体循环及提高携氧能力。根据输入血量适当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输血前将血适当加温,常规静脉滴注5~10 mg地塞米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3.术后护理
(1)严密监测病情:术后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应严密观察其变化,包括面色、口唇、肢端色泽以及心律、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aO2)等,一旦SaO2<90%时,应注意患儿是否痰液堵塞气管或复张性肺水肿,及时做血气分析以明确诊断,并积极对症治疗[2]。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会大量渗血,如发现术后血压、中心静脉压过低或心率加快等,则应警惕血容量不足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术后3 d内每4 h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如效果不佳可给予药物降温,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护理,冬季必要时可给予辐射加热器或热水袋保暖,待体温正常后撤去保暖措施。
(2)呼吸道护理:术后有效呼吸道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的患儿,床边放置负压吸引器备用,及时吸痰以防止痰液堵塞呼吸道而窒息。患儿清醒后可由平卧改为半卧位,以便于呼吸和引流,有助于肺的通气和扩张。向患儿家属说明术后排痰的重要性,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鼓励并协助其咳嗽、深呼吸,促进排痰。术后每日常规雾化吸入,痰液黏稠者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黏稠而无力排痰者可使用电动机械吸痰,同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每次不超过15 s[3]。必要时可给予叩击震颤排痰或引流,以保持气道通畅及有效的呼吸。指导患儿做深呼吸运动,鼓励其吹气球以促进更多肺泡张开,使肺充分膨胀,从而改善肺功能,降低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
(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胸腔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受压、脱落、堵塞或打折,保持胸管通畅,术后12 h每隔30~60 min挤压胸管1次,水封瓶位置应保持于胸管胸腔出口平面下60~100 cm,以免发生逆行感染。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引流量过大且颜色鲜红,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心率加快、血压降低时则警惕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水封瓶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患儿活动或上下床时保护好引流管,伤口有渗液渗湿敷料时及时更换,保持敷料的干净、清洁。使用前严格检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严密性,各管端衔接处要求紧密,详细检查引流管、水封瓶有无裂缝、漏气,防止气体漏入胸腔,引流管脱节时立即夹住其上端,避免气体进入胸腔而引起气胸。术后引流48~72 h,引流量<50 ml/d,查体及X线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时即可拔除引流管,拔除后24 h观察患儿呼吸情况及有无伤口渗液、出血、胸闷、气促或皮下气肿等现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复查X线胸片[4]。
(4)疼痛护理:手术创面及胸腔闭式引流等因素均可加剧患儿疼痛,影响患儿咳嗽、呼吸及休息。术后采用各种措施缓解疼痛,如给予适当止痛剂(遵医嘱给予曲马多肌注或镇痛泵持续镇痛),以减少咳嗽时的疼痛,促进排痰,也有利于患儿休息、促进食欲及体力恢复,音乐的辅助干预也对减轻患儿疼痛起积极作用[5]。另外使用胸带可缓解切口张力所引起的疼痛,协助患儿翻身或上下床活动以减轻胸管不适引起的疼痛。
(5)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脓胸患儿多营养较差,术后合理的营养补充是患儿恢复的重要条件,完全清醒后6 h鼓励正常饮食,食物宜可口、清淡、容易消化,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食多餐,给予适量脂肪及铁、锌等微量元素,合理补充维生素。必要时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输注不同剂量的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等高营养液。
参考文献
[1]霍正娟.101例结核性脓胸纤维板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67-68.
[2]许春婵,岑俏丹,何婷喜.12例小儿慢性脓胸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观察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4):142-143.
[3]李素英,陈秀玲,梁凤梅,等.结核性脓胸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4s):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