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教学论文

篇1

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兴趣

地理学习中,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途径。如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利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学生课后要结合教材中的“某园林景区导游图”绘制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自己学习的校园中绘制平面图,这个实际问题会使得学生提高对学校地理的探求热情,出色完成任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图知识,引导学生收集与地图指示相关的图片、卡片、邮票等,了解地形地图知识。

篇2

二、组织开展课外实践

提高学生生命意识老师在教学时,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识记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地理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这就需要老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合理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在无形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教育。举个例子,老师在教《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让与学生讲述一些由于水资源匮乏导致很多人干渴而死的新闻,让学生针对水资源与生命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之后,老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对自己所在小区的用水量进行调查,看看哪户家庭的用水量最多,哪户家庭的用水量是最少的,并且对这些用户进行平时生活用水习惯的访问和调查,从中找出节约用水的生活小妙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生命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明白水资源的宝贵以及生命的重要,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生命的教育,深化了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懂得了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用来展示课件,这就使得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地发挥其效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地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再只是播放课件,而是适当地播放一些小短片或者是展示一些图片来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保证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举个例子,地理老师在教《自然环境》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展示一些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播放一些野外求生的小短片,让学生充分利用地理知识来求生。例如,学生在森林里迷路了,那么学生可以根据树木的繁密来确定东西方向,而树木的东西方向是因为地球的运转所决定的等等。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同时,也能强化自身的求生意识,明白如何在野外获得求生的可能,从而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了生命教育,有利于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3

与大学教材比较,初中地理有着同样的内涵,但是缺少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的本身有内在联系,因此,就必须把握层次关系,因果关系。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科学安排,层层设问,理清关系。如初中地理第二册,中亚一章有三个知识点:深层内陆的位置;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看似独立的三个知识点,但其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地理位置决定其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沿着这个线索,发展下去,便可以了解其内流河(湖)的形成和其发过的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面。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备课要符合学生实际及其知识规律

由于受初中生现有水平和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限制,要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拌开揉碎、引导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如初一地理关于地球公转及产生四季变化的现象,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可以先通过地球仪和电灯的演示模拟,在黑板上板书出示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观察阳光在射点上移动过程,得出四季变化的结论。既形象生动,又便于理解。

3.认真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艺术性的内容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就应有一桶水。”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故事、谜语、诗歌、新闻、电视记录片等及时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如在讲述京杭运河时引入隋炀帝观察探花的故事,使学生对京杭运河的长度、修筑年代及起点和止点有不定性的认识。丰富了课堂内容,很适合初中生的理解水平。

4.精心设计习题

练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反馈。选择精良的习题,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布置做练习题时,教师应提前把要掌握的内容归类,哪些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哪些讨论完成,哪些必须当堂完成,哪些要通过资料完成。这样能使时间利用的有效,知识反馈的及时。

二、新课传授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新课传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学习兴趣是关键,从做学生到教学生,我悟出一个道理——施加压力强迫学生的效果远不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效果好,因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灵活的方法,师生互动,抓住兴奋点,鼓励学生发言,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2.记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引导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加强瞬时记忆,强化短期记忆,最后达到记久记忆的目的。

3.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地图与地理教学关系十分密切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它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因此,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所以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一般通过读一读、填一填、绘一绘、记一记几个过程即可达到目的,比如要了解各半球中大洲的分布在哪些半球上,通过让学生读图解答,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再如要了解沟通大西洋的最近海上通道,可以直接读“西亚和北非图”学生在图上能容易地找到两洋的最近通道,依次是: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通过读图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

篇4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要激励、唤醍、鼓舞学生的学习意识。”这充分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我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向学生提问:“马路上红绿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便很自然地回答:“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此时,我直接切入本课内容,对红、绿、黄三种颜色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进行分析,然后再解答关于红绿灯的问题,即红色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强,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作为禁行信号;而把绿色作为通行信号是因为绿色和红色差别大,显示距离较远,易于人们分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解了教学内容,又解决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亲自探究新知识,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营造参与的平台,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从中发现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乐学、好学。3.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最大的障碍就是形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能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讲解新知识前需要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以旧知识为桥梁引入新知识,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出清晰的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提高了地理知识水平。4.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高中地理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繁琐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容易混淆与遗漏,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陆地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等。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规律,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步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对规律性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