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数期中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高分群体比较单薄,120分以上仅55人,高分暂时看不到优势:
其中140分以上3人;130—139分10人;120-129分42人
3、中间层人数高度密集110-119分67人;100-109分131人;90-99分143人;70-89分210人.
4、后进面比较大:60分以下低分人数50人
5、各班成绩相对比较平衡.
二、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及各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本次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考查内容为“基本算法、统计初步、排列组合、概率”满分100分,第二部分考查内容为“函数、三角、数列”满分50分,
试题难度:第一部分为0.73;第一部分为0.61;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表:
平均分
选择
填空
15题
16题
17题
1819题
20题
21题
22题
总91.26
41.64
13.32
5.61
6.02
6.41
4.81
3.83
4.53
3.87
前73
优560人
优170人
优187人
优256人
优316人
优160人
优43人
优76人
优10人
各题得分与同类学校对比:
(1)选择题得分比较理想
(2) 第15、16、17题作为模块考基础题得分太低.
(3) 第20、21、22题作为能力考查题得10分人数很少.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以上数据分析体现出:基础知识的巩固、计算能力的训练、书写规范的指导需一如既往地大力加强;高分段单薄反映出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有待重视,面对较大的后进面须加强思想疏导和教学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四、教学策略:
1、巩固推进——加强新知识的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提高熟练程度,做到理性把握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趋于理性的直观。
2、注重回头——充分利用广州市水平测试资料,将其合理分配到每天的训练中,提高对旧知识熟悉的同时,提高对数学思想的把握.
一、改革考核方式,实行过程量化管理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方法、检查教师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成绩考核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数学成绩评定办法一般分期中、期末两次。期中占整个学期成绩的比例很小,甚至不列入到期末成绩。有的学校干脆没有期中考试,于是期末考试成了重中之重,出现了“毕其功力”的现象。学生平时轻松自在,期末考试时间压力很大,毫无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传统评价的弊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自觉地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过程与结果双重控制的方法,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数量化,实行量化考核模式。所谓的过程数量化是指:对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细化、数量化。具体做法是,我们把整个学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加大了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所占的比例,目的是强化过程控制。在这三个部分中,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复杂,我们采取平时成绩数量化管理,把平时成绩细分成6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评价。见下表:表格中出勤项按缺一次扣1分,满勤5分;其余列出的各项按学生平时状况给分,但最高不超出5分,最低0分,不得负分。表中其他项指学生参加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校内外竞赛获奖者(我校每学期数学竞赛一次)。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上课时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平时考核方案,对表中的各项进行解释说明,并根据学生状况随时进行解释。比如课堂笔记项,要把对笔记的要求告诉每个学生,诸如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应为老师上课讲数学知识点和练习题,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发现优秀的笔记要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有据可依,对不好的笔记及时提出,以便学生及时改正。再如课堂回答问题项,可按每学期回答问题的正确次数达到10次及以上为满分,其他递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个人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但所有的标准要量化。平时可不定期公布成绩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评价,达到及时更正、及时反馈的目的,使学生根据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自我进行调整,按所要求的方向努力。众所周知,对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希望的。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自觉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相当困难,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象的发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实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二、开设数学辅导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对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该院共招生1161人,对高中毕业生高考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高考数学满分为150分),100分以上占21%,60~100分占46%,60分以下占33%,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如此悬殊,而目前在以专业分班授课的条件下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内容、难度上做适当调整,降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这样也只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中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象,并不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了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组风建设,狠抓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5、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三、重点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把数学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⑵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⑷、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本学期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试验学年重点放在七年级、八年级。
⑸、继续协助班主任搞好学习方法讲座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活动,并建立以班级单位的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和“手拉手”活动。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数学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数学是学生学业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学科之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教师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记录,分析,通过反思促进自己的数学学习。针对数学学习困难生比例大的现状,可加强对他们的日常测试分析、改错和分类辅导分类测试,允许部分学生进行补测,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增强学习信心,自我激励,改进学习现状。
4、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
认真落实教导处的各项常规要求,平时利用不确定的时间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教师积极相互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提倡教师深入班级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
5、认真,负责的准备数学会考、中考工作。
6、加强与上级教研部门及同类兄弟学校的联系。
要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县镇公开课教学和经验交流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四、工作具体安排:
第一,二周学习学校的工作计划,讨论制订教研组计划。
第三,四周组内研讨如何开展本学期集体备课,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及教案的开展情况。
第五,六周组织观摩课优秀课件,讨论、小结。
第五,六周学习、讨论新课标的有关教育理念,学习教改经验,教改课堂试行。
第七,八周组织开展七年级数学竞赛。
第九,十周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九年级中考备考交流,提出下一阶段的中考备考计划。
第十一,十二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学反思,学期中期教师备课检查与交流。
第十三,十四周高爱萍老师初二数学教学。
我家孩子今年才上小学1年级,就特别能体会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这一路走来,各位家长的付出,同时也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
先讲讲我自己小孩,刚开学的时候,他妈给他买了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大试卷,被我说了一顿,怎么能从这么小就走题海战术呢?可是一次小测试下来班上只有几个小孩90分以下,而我儿子位列其中,这下轮到我老婆说我了"你看,我让孩子做试卷吧,人家小孩都做的",我也慌起来了,分析他的试卷,发现不是漏了声调,就是把填空题当成连线题…… 通过这件事情,家里也达成了共识:看来仅仅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提取知识、检验和巩固。 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下,作为学生、家长、老师也只能选择顺势而为。
今天借这个家长会的机会,针对这半学期来班上暴露出来的数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让我们家校双方也达成一些共识:
1. 高考中数学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高考方案下,考好数学是能否上到985院校的必要条件。 有少数同学根据前面几次考试的经验看,数学能考到170了,再往上很难了,干脆就忙得少了,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就下滑得比较严重。 有句古话说得好,法乎其上,取其中,法乎其中,取其下。 学好考好数学,就要有一种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
2. 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学好数学其实没有捷径,需要有两条腿,一条是做习题,另一条是想问题。 如果只是埋头做题,不总结不反思,那么高耗而低效;但若只是空想而不做题,学习不踏实,实战能力也较差。 总之,缺了一条都跑步快,跑不远。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以题为根,双题并行。
还有一点要特别说一下,有不少学生认为要考好数学就是要做难题,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对课本题、基础题、中档题看不上眼,常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熟不知高考数学难度比是5:3:2,有80%的是基础题和中档题,他们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最后压轴的难题,你做不出来,别人也做不出来,他们并不影响你考名校。
3. 尖子生不是靠教出来的
我跟学生举过一个关于"圈养老虎"和"野生老虎"的例子,从生理结构上看,它们并没有区别,但是适应生存能力却差别巨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安逸的环境让老虎退化了本能。 可能是我根据以往的经验,数学作业布置不多,希望给学生多一点空间,课后多总结、多反思。 但是从实践上看,还有很多学生习惯没有养成,存在惰性。 下面我也会在学法上多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野化训练"(把作业当考试),以期学生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