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3 15:57: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个人先进申报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4-2
1 基本概况
2002-2015年,全集团公司累计上报“五小”成果15691项,参与评审的11179项,在集团公司获奖的2338项(其中,一等奖214项;二等奖670项;三等奖1453项)。有42638人次,参与“五小”竞赛活动,7346人次受到集团公司表彰奖励,221人被授予集团公司“青年带头人”称号;成功申报国家专利产品1134项,其中发明专利产品405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729项。在集团公司13年大发展,也是“五小”竞赛活动贴近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发展最迅速、取得成果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深远的井喷期。参与单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2年17家递增到2015年25家,数量从2002年的269项递增至2015年1042项;成果来源、种类趋于多元化,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从2002年单一的矿井到2015年的矿井、电力、选煤、房地产等主产业与新产业并存,从2002年单一的煤矿安全生产成果到2015年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企业管理、选煤管理、社会和谐等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尽心尽力、心系企业、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结果,体现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很多成果在安全生产、瓦斯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据估算,13年来累计为集团公司创造经济价值超过30亿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规范活动程序
①从集团公司层面上来讲。
由仅作为团委的一个单项活动上升到集团公司重要工作之一, 2011年上升到经理层工作报告。从原来开会口头通知到下发指导性文件,并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6月修改管理办法,不断规范,成立由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总工程师亲自抓活动落实;从以单一精神激励到精神与物质双奖励,标准特等奖高达10000元,最低的三等奖1000元;申报材料必须齐全,数据真实,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归档要求,包括研究总结报告、技术指标测试报告、有关设计图表、安全与经济效益分析、维修及操作性等。必须经单位总工程师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汇总上报,凡是未签字确认的一律退回,实现三级(基层科区、矿处级、集团公司)评审。
②基层层面来讲。
一是组织领导机构逐步健全。各单位均成立以单位工会主席、总工程师为组长,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单位的活动领导小组。
二是评审、申报程序进一步规范。改变各单位每季度、半年、年度评审等各自不同周期,统一为一季度一申报;申报材料、表格等格式由原来的杂乱无章逐一规范制式表格和材料格式;申报程序进步规范,如勘探工程处规定,凡推荐上报的“五小”成果,一律由基层工区技术副区长、技术主管把关,报矿处团委汇总整理,由生产技术部门初审。再由总工程师牵头逐项评审,对质量不高、不具备应用推广条件的坚决不予以申报。
三是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如顾北矿实行总工程师例会通报制度,分别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总工程师例会上通报上季度各专业组“五小”成果完成情况。安装分公司加强垂直监管责任,把“五小”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分管、副总以及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和机关职能科室领导和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内,对专业口、基层单位、机关有关安全技术职能科室活动开展不力的,追究责任,并给予年度内“五小”活动开展无成效的单位或个人的相关领导、技术人员相应经济罚款。
2.2 加码成果收益,强化宣传引导,紧盯基层一线
①上下两级单位,不断加码获奖成果奖励标准。
从集团来讲,奖励力度加大,如《青工“五小”竞赛活动管理办法》(集政〔2010〕128号文)明确:每年对获奖项目和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一次奖励,特等级奖励10000元,一等奖奖励3000元,二等奖奖励2000元,三等奖奖励1000元,“五小”带头人奖励3000元,优秀组织单位奖励10000元。未取得技术员专业技术资格,但具有专科相关专业学历,且在管技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自主创新成果奖或获得集团公司青年“五小”带头人称号的,可破格申报助理工程师专业资格。基层单位也是如此。如谢桥矿、顾桥矿、潘三矿、电力公司、选煤分公司等单位给予优秀“五小”活动参与者、带头人给予500-50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潘一矿、顾北矿给予每项1-3万元奖励,张集矿特等奖奖励高达10万元。
②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加大选树先进典型力度,形成浓厚氛围。
上下两级充分利用表彰会、网络、电视、报纸等对“五小”竞赛活动进行泛深入宣传,深挖典型的人与事,使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激发了广大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激发了广大员工善于动脑、勤于动脑、不断创新的激情。如谢桥矿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一次“青年知识分子座谈会”, 选取部分“五小”带头人代表发言,传授好经验,好做法。
③始终紧盯基层一线,突出大学生和一线能工巧匠。
创新的目的在发展,发展靠的是活力,而活力的源泉则在基层。“五小”活动的开展始终盯基层一线,尤其是2002年以来大学生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各单位纷纷结合实际,采取了有效形式,如潘二矿成立抽排区、机电工区、西风井工区、通风区4个“五小”竞赛兴趣小组,采取年初定、季度促、年终报的方式进行重点攻关。
2.3 重点明确,广泛征集,纠偏认识,有序延伸
首先,明确申报范围及重点,夯实内涵基础。如新修订管理办法明确申报范围除运用先进技术、特殊工艺、精巧设计填补集团公司在该项目上空白的成果;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劳动工具,提高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及节能降耗的成果;优化系统设计,增强安全系数的成果;促进技术更新换代及开发新工艺的成果;将被有关部门或单位采纳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的其他成果作为有效扩展。
其次,纠偏认识,拓展外延。打破专业界限,纠偏“五小”仅是技术小改小革的片面认识,经营、管理、政工等专业等都可参加。如集团公司《关于加强生产矿井下专业化公司职工培训中心建设的通知》(集人资〔2011〕146号)规定,教师自行开发的培训教材或教案、课件,被集团公司推广使用的,可参加技术创新成果、“五小”成果评选等,由原来单一的技术革新不断延伸、拓展到现在经营、管理等。倡导哪怕只是一条小小的管理建议都可以,在青工中培养自觉、自主的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良好氛围。
2.4 创新推广,推广创新,着重推进成果应用最大化
创新的要义在于应用,不具备推广的成果是没有生命力的。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获奖“五小”成果在推广应用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集团来讲,不断缩短评审会周期,在过程中实施,规定每季度对各单位申报的“五小”竞赛成果逐项进行评审,初评出具备推广应用的项目,经总工程师审定具备推广条件的,以现场会的形式在全矿区进行及时推广。
从基层单位来看,不断创新推广形式,多措并举,见缝插针。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尽最大力量推广应用新成果。
如张集矿开展为“五小”找婆家,潘二矿、勘探工程处、谢桥矿、丁集矿等单位每季度召开“五小”成果评审推介会,顾北、丁集把历年获奖“五小”成果印刷成册进行推广等。促成多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2.5 严格质量,重视培养,成果与成才有效集成
13年磨砺,品质递增。13年来一大批优秀“五小”成果在矿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每年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淮南矿业也是近13年未发生过瓦斯重大事故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在瓦斯治理、利用,薄煤层开采,环境修复等都走在行业前列,甚至很多标准上升到行业标准,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五小”竞赛活动。
如谢桥矿综采一队的《采煤机液压油冷却系统》、张集矿的《半自动皮带切割机》、潘三矿的《尾悬挂装置的改进及应用》、矿业公司的《负荷电缆自动移位装置》、潘二矿的《煤巷锚网及U型棚支护可移式激光架》、顾北矿的《提升斜井挡车装置安全联锁设计》等近1500多项优秀“五小”成果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的也已被同行业应用,受到一致好评。
13年坚持,人才成长。“五小”竞赛活动作为青工发挥自身智力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重要途径。培养了一批如陈军(集团公司十佳青年,淮南市青年五四奖章等)、杜雷(“十佳青年”、地质勘探工程处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朱亮(集团公司授予第一轮大发展“功臣”,技术拔尖人才,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高艳忠、武斌、何礼品、陈斌优秀青年才俊。
3 问题及建议
3.1 “五小”竞赛活动氛围还不够浓厚
虽经历多年培育,但氛围仍不是很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需从增强创新意识入手,营造浓厚的创新范围。重点从消除两个误区:
一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是各级团组织的事,没有形成各职能科室齐抓共管的机制;
二是认为“五小”竞赛活动高深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望尘莫及与自己无关,从“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的理念氛围等出发,见缝插针,积极发动各级部门和人员,通过会议、活动不断加强宣讲,同时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表彰等树榜样,做表率,引导青年。
3.2 单位之间、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如张集矿、谢桥矿、潘一矿等单位活动开展规范、起步早、效果较好,电力公司、地产公司、物流公司等活动起步晚、相对较弱,需迎头赶上。采煤、机电运输、一通三防专业“五小”成果多,掘进、开拓、修护、经营管理专业相对较弱;主体矿井专业开展较好,新产业相对较弱。采取小型活动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先进带后进,加快步伐;督促新产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强推,稳步提升。
3.3 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等不良现象
引进县外内资64.5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5200万美元,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
二、考核对象
全县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驻休有关单位(以下简称“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单位”)。
三、考核内容
1、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情况;
2、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3、引进项目资金、质量、规模情况;
4、招商服务情况。
四、项目范围
1、县外投资者(包括我县在外创业返乡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参股、收购、资产重组、兼并等方式在我县投资的项目;
2、利用境外资金(外资)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外商其他投资项目和境外各类捐赠款。
3、中直、省直驻休企业(电力、邮政、通讯、石油、银行、储备库等)在我县投资的项目;
4、引进的县外金融机构、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引税注册型项目;
5、对上争取项目;
6、本县金融部门向县内工业企业发放的贷款项目;
7、200万元以下招商引资项目不列入目标管理统计范围。
五、申报材料
1、新签项目:①项目合同书;②法人代表身份证明复印件;③投资者(企业股东)身份证明复印件;④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⑤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⑥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⑦、验资报告复印件;⑧外来资金银行进帐凭证复印件;⑨固定资产投资发票等有效凭证复印件。
2、续建项目:①外来资金银行进帐凭证复印件、②固定资产投资发票等有效凭证复印件、③企业增资验资报告等。
六、引资认定
县招商局对各目标责任单位报送的资料,根据以下规定确认项目引进单位和引资数额,建立明细台账。
(一)新引进项目及其引资额确认
1、新引进项目,引资单位应预先到县招商局进行登记。县招商局根据登记顺序,确认第一家登记单位为该项目引资单位,不得重复确认。经确认的引资单位必须对新引进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否则,经县招商引资领导组同意,可对引资单位进行确认调整。
2、新引进项目引资额分摊原则上不超过2家,分摊额由引资单位出据书面凭证确定。
(二)续建项目引资额确认
1、乡镇登记,各乡镇范围内的续建项目引资额,归项目所在地乡镇统计。跨区域,按所在地投资额分别统计。
2、县直和驻休单位登记,对续建项目引资额,按报送的先后顺序确定,只确认第一报送单位的进账凭证。同一项目不同进账凭证,可由不同单位报送。
3、同一续建项目引资额,相关单位可按上述规定分别到县招商局登记。
(三)对上争取项目引资额确认
县直单位、驻休单位对上争取的项目和资金,只能由争取单位申报计作招商任务,不作引资项目参加评奖。多个单位共同争取的,分摊计算,分摊额由资金归口管理单位确定,分摊最多不超过3家。
(四)引资额计算
以现金投入的,按实际到位资金额换算为引资额计算招商任务。以实物或无形资产投入的,按有评估资质机构评估的金额换算为引资额计算招商任务。各项目具体换算比例如下:
1、引进境外资金,按资金到位时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按1:2换算引资额;
2、引进工业项目和娱乐业项目到位资金额按1:2换算引资额;
3、引进注册引税型,包括文化创意型和商贸服务型企业,除计算注册资本外,当年创税额地方留成部分按1:10计算引资额。
4、新引进项目当年除土地出让金外,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按1:2计算引资额。
5、金融部门向县内工业企业新增贷款额按10:1换算引资额;
6、其它项目到位资金按1:1计算引资额。
七、评分办法
考核实行量化评分方式,总分100分。其中:1、目标任务70分;2、招商引资基础工作10分;3、组团考核20分;4、加分因素。详见附表四、附表五。
八、考核程序
1、引资申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每月底前,引资单位及时向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招商局)提交规定的引资认定资料。
2、县招商局经初步审核后,统计汇总,对各单位引资额和引资项目进展情况按月通报。
3、年终由县招商局牵头,组织县督查组、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各单位引资额完成情况和组团招商情况进行考核,提出初审方案后,报县招商引资考核领导组审定。
九、奖惩措施
(一)奖励办法
1、设立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单位招商引资奖。按照得分高低,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分别给予8万元、6万元、4万元奖励。奖励分成:乡镇占30%,牵头单位(表格中排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占30%,其他联系乡镇的县直单位占30%,联系乡镇的县领导占10%。
2、设立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奖(10人)。原则上由获得“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的乡镇和牵头的县直单位各推荐1名招商引资先进个人人选,县招商引资领导组办公室审核,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给予每人1000元奖励。
3、对引进世界500强正式签约并开工建设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委、县政府奖励100万元;对引进国内500强正式签约并开工建设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委、县政府奖励50万元;对引进央企和知名名企正式签约并开工建设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委、县政府奖励5万元。奖励根据项目开工后一年内约定投资进度兑现比例支付。
4、全县招商引资在省、市获得招商引资工作表彰的,给予县招商局5万元奖励。
5、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优先使用。
(二)处罚办法
“以技术赢得认可,以技术博得尊重,为打造南网科研院直流输电技术品牌贡献力量。”这就是“最美”女博士——黄莹的个人宣言。她在科技攻关领域谱写的绚丽篇章,是忠诚践行南方电网核心价值观的结果,是“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
锐意创新:收获总在拼搏后
黄莹,1977年10月出生,毕业于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摇篮”——浙江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直流输电方向,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年加入南方电网以来,黄莹先后参加了贵广二回、云广特高压、“两渡”和金中直流的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工作,完成“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国家和南网公司的科技项目,共获得专利6项,取得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1项和中国电力科技奖2项;获得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和专利奖15项。作为主要人员参加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累累硕果的背后,折射的是黄莹专业的历练和对工作的执着付出。
刚参加工作时,南方电网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刚拉开斑斓的序幕,黄莹作为“新兵”面临着迫切要求:掌握直流输电基本设计核心技术。这种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压力,更是动力,黄莹发挥其在高压直流输电方面扎实的理论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直流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从无到有,进行了自主开发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软件包项目的研究。
软件是否能真正工程实用化,才是考验软件开发效果的关键。2006年9月,黄莹肩负着将自主开发的软件用于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设计的使命,该工作是整个云广直流工程的最基础性工作。国庆“黄金周”悄悄临近,时间紧、任务重,黄莹根本没有心思过节,那段日子,她连做梦都在东奔西跑的忙活,满眼都是飘飞的资料和数据……争分夺秒,黄莹带领软件开发小组人员连续几个通宵达旦,进行了上千次的软件测试对比,解决的主要软件bug有几十条,使得软件能够及时应用到云广工程中。特别是在云广交直流滤波器设计方案上,黄莹和其团队对传统滤波器方案大胆突破,提出将11和13次调谐点分开配置、单独配置3次滤波器的方案。当采纳设计方案的西门子公司专家得知这是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之手时,不禁伸出大拇指表示称叹。
从2005年到2007年,在黄莹的主导参与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南方电网完全自主地掌握了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的核心技术,开发出了国内首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上的空白。
2008年,首批高压直流输电基本设计包卖给了某大型设计院,用户针对界面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意见。当时黄莹刚休完产假,这让她始料不及,短暂的焦虑过后,黄莹迅速组织相关人员,指挥大家一起寻找原因。他们逐项分析、认真比照,一点点地修改软件界面和相关bug,过去的重复性工作又在一天天地持续。多少个夜晚,她带着疲惫回到家中,孩子早已沉睡,她只能无限爱恋地亲亲孩子的小脸。经过2个多月的奋战,共经历了几百次的软件测试,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用户好评如潮。
软件不同于其他科研项目,项目研究虽然结束了,还需要继续对软件进行技术升级和维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直流设计软件的实用性,黄莹主动加压,在目前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准备向优化软件结构、更好地使软件便于扩展和实用继续努力。
技术精湛:为生产一线提供精准支持
黄莹的钻劲儿,让她在专业领域内拥有了庖丁解牛般的自如,也增添了南方电网科技创新的力量。
2006年,黄莹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制、专家论证等全部申报工作,历经将近一年,促使项目终于通过国家评审立项,这也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承担的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消息传来时,黄莹与同事们高兴的雀跃欢呼起来……
该课题立项后,黄莹作为科技项目课题联系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设计软件、系统和设备规范标准、换流阀三个课题的攻关任务、组织协调,在推进科技进步、研究直流新技术、试验应用方面不断提交优异成绩。其中,换流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独立自主掌握直流换流站阀厅设计技术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安全生产为南方电网的第一生命线,直流输电现场生产运行的需要就是命令。黄莹的满腹经纶,对南方电网生产运行一线提供的技术支持影响深远。
2009年,马窝站满负荷运行出现了功率问题,黄莹马上与相关人员展开分析,克服时间紧的困难,及时完成马窝站满负荷退滤波器限功率滤波器性能校核报告。2010年,根据兴安直流实际运行中母线电压过高的问题,黄莹带领团队对兴仁站和深圳站交流滤波器性能和定值进行重新核算……
这些研究成果均为电网运行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被工程实践验证了其科学性。在难题攻关期间,黄莹面对挑战,乐此不疲,走到哪里,思考方案就带到哪里。“经常会出现几天解决不了的问题,但黄博士能够坚持几天精力不减,直到问题解决,这种习惯的养成,是用心做事的结果。”跟黄莹打过交道的同事都这样评价到。
黄莹说,每一次攻克生产运行现场中的问题,对南方电网来说意义重大,对她个人来说责任重大。谈及“秘诀”,她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但也要时时停下来静静思考。“我给参与设计、建设、运行的工程师们打过无数次电话,请教他们相关的思路、原理、规律。原理掌握越透彻,分析问题越细致,结果才能更精准。”
同样的“钻劲”对待换流站噪声问题。黄莹从不了解噪声,但她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研究,逐步深入了解噪声知识,完成了宝安站和云广直流工程的噪声治理方案研究,为宝安站和云广、两渡直流输电工程噪声治理工程实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享受科研、享受工作”是黄莹的真情实感。她把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比作登山:即使攀登充满艰辛,即使没有到达顶点,登山者却很享受这个过程。
感恩探索:行进的步伐永不停歇
很多人只看到鲜花掌声的精彩,看不到背后的汗水与心血带来的蜕变。科研繁华是靠勤苦和血汗浇灌的,作为一名女性,取得这样的成功,付出更会多于常人,但黄莹一贯坦然:“回顾这短短的几年时间,我能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是南方电网给了我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是南网科研院放心压担子、给任务,让我担大梁的结果。我要努力不止,心怀感恩,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
溪洛渡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条±500千伏同塔双回直输电工程,换流站同址建设、线路同塔双回架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从2009年至今,黄莹作为项目技术总工,负责溪洛渡直流输电工程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相关工作,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她和她的同事们,正将一些昔日听上去遥不可及的技术,一点一滴融化在计算、论证等日常工作中。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跨度大、专业性强,即使是电力相关专业出身,相互之间也时常会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黄莹虚心向周边的老专家请教和沟通探讨,不断完善工作计划、需求分析和设计。“我采取多学多问多参加技术研讨和交流活动的方法,在逐步渗透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深入到先进领域,坚信自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战胜一切困难。”
同所有妈妈一样,黄莹也疼爱孩子。近3年来她放弃午休,利用中午时间加班工作,力争下午准时下班回家照顾女儿。但由于加班、出差、调研……更多的是不能照顾女儿的缺憾,黄莹也很坦然,“搞科研总要有点牺牲精神的。”
大庆炼化公司机电仪厂在册员工1328人,设有3个职能科室和13个基层单位,承担着公司电力系统运行,电气、仪表、机械设备的维护,监测,检修,技改技措,大修以及部分基建施工等工作,是集机、电、仪一体化的综合保障型企业。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细化考核指标,健全指标体系,使年度重点工作都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解决了不同专业间量化打分等瓶颈,做到了科学、公平、公正。积极探索对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使其成为一个科学量化各项工作的有力依据,有效的在基层单位间引入竞争,使绩效考核与干部业绩、员工效益工资、单位年终评优挂钩,促进了各基层单位的管理提升。同时,各单位通过绩效考核,发现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提升方向,持续提高了组织效率。
二、组织绩效考核体系的构成
目前运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专业管理考核、单项考核构成。在指标设置上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突出大庆炼化公司下达的工作目标,强调组织效率和日常管理结果,把经营、安全、生产、设备、员工素质提升、党群等全面工作都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分配权重,全方位、多维度进行量化打分。
1.关键绩效指标考核
由效益类、客户类、营运类、管理提升类和员工素质类指标构成,每项指标所包含的子指标中,都设有相应权重和考核标准。效益类指标主要为利润指标。客户类指标主要为保运服务满意度,由客户回访评价、造成装置非计划停工、装置生产波动考核和机械设备返修率等指标构成。营运类指标为设备管理类指标和安全类指标。管理提升类指标为通用管理类和专业管理类指标。员工素质类指标主要为员工素质提升考核。
2.专业管理考核
是指纳入绩效考核系统的月度效益工资考核,依据考核细则,能够比较直观反应月度内日常管理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可以及时纠正和提高管理方法和工作标准。同时,在季末统计各单位奖罚总额,在规定考核金额范围外,给予一定加(减)分,纳入到季绩效考核总分中。
3.单项考核
主要是指年度内厂组织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等各类竞赛及活动,以及在公司级以上的专业竞赛、技术大赛、安全比武、技术创新等评比中获得的荣誉,分别根据相应的标准,在组织绩效中进行加分。
三、组织绩效考核采取的方式方法
主要采取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月度考核为月度效益工资考核;季度考核指对各单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专业管理考核、单项考核进行评分并排出名次,根据得分作为各单位季度绩效奖金分配的依据;年度绩效是由季度得分加权平均分数。
四、组织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自进行组织绩效考核以来,考核内容不断拓宽,实现了对企业重点工作全覆盖;考核办法不断优化,实现了对各车间的客观评价,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公正,应用范围愈加广泛深入。
1.在年末员工绩效奖金兑现上,考核结果与效益奖金直接挂钩
根据考核年度各单位季度累计绩效成绩形成年度考核成绩,将厂属单位分为三个档次,每个档次之间的兑现金额从高到低递减,员工的年末绩效奖金按照单位所在档次进行分配。各单位领导干部的年终分配,在单位绩效排名的基础上,按照个人年度考核的综合成绩进行排名,按比例分档次进行年终分配。单位绩效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员工既得的经济利益上,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管理标准和水平。
2.在单位与个人年终评先选优上,考核结果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实行绩效考核后在“先、优、模”评选上,不是由均分指标、申报材料和主观印象决定,而是完全用绩效成绩量化评定。单位绩效成绩排名进入第一档次前列的单位,将根据公司“先、优、模”指数,被授予先进单位,所在单位的领导干部将根据单位绩效和个人绩效的综合成绩排名分获公司级或厂部级荣誉。由于评优完全依据各项工作的量化考核数据得来,结果真实、公正,充分反映了各单位的工作状况,得到了各单位和广大干部员工的广泛认同。
3.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考核结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绩效考核成绩在综合排名的基础上,还进行单项排名,能够全面反映了一个基层班子的运营情况,也直接反映出每名领导干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管工作的表现情况,执行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几年来,通过组织绩效考核,单项工作以及综合排名在前列的干部得到了重用,绩效考核为厂任用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
4.在生产经营管理上,考核结果提供了指导佐证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涵盖了各基层单位的全面工作,所以绩效成绩直观、全面地反应了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效果。对于考核结果中得分较低的工作或影响排名的关键工作,都得到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针对每季度的考核结果,厂领导都要认真研究分析,帮助基层单位找到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提高基层单位的管理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年度内管理上提高不大,经营效果不明显,连续两个季度排名第三档次的单位,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在经营和管理工作上想办法、动脑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5.在重点工作上上,考核结果推进了维护服务质量的提高
机电仪厂作为生产服务保障单位,服务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考核中设置的了保运服务满意度指标,权重占30%,从日常维护工作的及时到位、沟通协作、检修质量、制度落实、文明检修进行用户回访评分,对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并设置装置波动、停工考核和设备返修率等指标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能够全面的衡量基层单位的维护水平和服务效果。每季度由公司和厂两级打分,根据各项工作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各单位找到日常维护工作中的短板,经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态度,提高维护质量和技能水平,推进了对各维护装置的保运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绩
我市从20*年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参与热情高涨,创建工作进展顺利,20*年荣获了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至20*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2.04%、37.04%和11.52平方米,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15.1%。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早准备、早落实,创园和绿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目标任务及早明确,责任分解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于20*年提出了三年绿化行动计划,力争到2009年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20*年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了全市绿化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会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按照会议精神,层层抓落实,人人挑责任,有力推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绿化建设工作。
(二)新建项目重点突出,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年初,各责任部门按照“顾全大局,确保重点”的思路,对排出的重点建设项目,如城市绿化中的*大道南段两侧14米景观带,葛家塘、上海塘、海盐塘等河滨景观廊道,耀江西入口人工湖二期、新*省道Ⅳ标、城市主要道路结点等,农村绿化中的独广公路(平廊公路—东西大道)绿色通道、新华北路延伸段(独黎公路—老平钟公路)绿化改造等,在土地落实、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做到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其他绿化项目齐头并进。今年1-10月,全市已完成新增绿化面积213.16万平方米,占年度计划数的74.3%。其中城市绿地69.4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100万平方米的69.46%;农村绿化143.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187万平方米的76.84%。
(三)投资渠道不断拓展,绿化资金基本保障。为确保今年绿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各责任单位进一步探索绿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通过义务植树、认种认养、工商企业投资、项目带建等多种有效形式,积极筹措绿化建设资金,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确保了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今年1-9月,全市绿化建设总投入资金5045万元,其中城市绿化投入资金3*3万元,农村绿化投入资金1982万元。按责任部门分,规划建设部门投入959万元,城投集团投入1163万元,*经济开发区投入647万元,水利局投入264万元,交通局投入30万元。预计全年绿化建设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其中城市约4500万元,农村约2500万元。
(四)宣传培训不断加强,全民植绿氛围浓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绿化宣传月”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公民绿化意识,提高了义务植树尽责率。各新闻媒体对义务植树、认种认养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对绿化建设项目、绿化成果等进行动态报道;市创园办、市绿化办及时编发“创园简报”和“绿化动态”,通报建设进度,宣传典型经验,还编印了3500册《*科普-园林绿化科普知识》宣传册,进行知识普及。市创园办切实加强了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邀请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组长胡京榕作了创园辅导,邀请建设部城建司、省建设厅城建处的领导来我市进行创园指导,还安排相关人员专程到衢州考察学习创园先进经验。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市妇联、人事局在葛家塘河滨绿地开展了“巾帼林”、“人才林”认种认养活动,其他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也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团员青年、妇女、学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同为家乡添绿增彩,营造了全社会植绿、养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五)监管力度不断深化,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加强了绿化进度、绿化质量、绿化养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照各责任单位的年度任务要求,狠抓落实,相互监督,互相促进。各部门、单位和各镇、街道切实加强了绿化项目建设的方案论证、质量监管、进度控制,认真按照技术标准和精细化要求进行项目管理,避免了绿化通病,提高了建设成效。同时还按照《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市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河道绿化管护办法》等规定办法,建立和完善绿化养护管理机制,加强了补植、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除草保洁等。市规划建设局重新修订了《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强化了绿地指标控制,细化了管理要求;市水利局和绿化办也重新修订了《*市清水河道绿化指导意见》,提高了绿化标准,明确了种植模式。
二、对照标准,查找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园林城市和省园林城市标准有明显不同,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要求更高,评分更严。虽然我市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我市绿化欠账较多,底子较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面临着巨大挑战,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
一是项目建设进度还不够快。今年签订的任务数到目前为止仅完成72.3%,特别是城市增绿进度不容乐观。龙湫公园、新华公园、六里塘南侧河滨绿带(体育场—东方路)等城市绿化项目,独广公路(平廊公路—东西大道)、新华北路延伸段(独黎公路—老平钟公路)、*区南北大道等农村绿化工程,因资金瓶颈、拆迁滞后、土地落实困难、污水管网铺设等原因,无法如期开工,影响了绿化建设和创园工作进度。
二是资金投入还不足。按照20*年的绿化目标和建设标准,虽然市财政和各镇、街道、有关部门通过多渠道筹措绿化建设资金,但总体上绿化资金的投入总量与计划数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公路、道路、村庄、河道等绿化,面广量大,而资金投入相对偏少,个别镇、街道配套资金没有足额到位,影响了绿化建设标准。
三是长效管护还不到位。“三分种、七分管”的绿化养护理念没有很好落实,特别是建设后期的养护还达不到标准要求。表现为养护责任、措施不落实,配套资金不到位,树木成活率偏低、杂草丛生、农作物侵占等现象较为突出。污水、自来水管网及电力、电信等管线架设与绿化间的矛盾突出,林木、绿地人为砍伐等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城郊结合部、部分单位及居住区绿化养护标准明显偏低。
四是数量和质量与“创园”标准还有差距。城市整体绿化总量偏少,精品工程偏少,绿化品位还不够高。如今年年底建成区面积按14.8平方公里计算,实际绿地面积尚缺111万平方米。如何巧妙划定建成区范围,充分挖掘建成区内可绿项目,处理好迎检路线和建成区范围的关系,做好考查路线的沿线绿化项目建设和完善等工作已成当务之急。根据考核要求,城市主、次干道的绿地率要分别达到25%和20%以上,而我市原有的城市主干道如新华路、当湖路、南市路等仍未达到指标要求。*经济开发区部分企业绿化指标均未达到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中20%的最低标准,单位绿化普遍存在着绿化建设标准不高、品位偏低等现象。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数量明显偏少,与占总数60%的指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数量不多,潜力挖掘还不够。
五是其他有些相关指标尚未达标。特别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万人公交标台数、万人公厕数等生态和市政设施指标,对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六是竞争优势不够明显。根据建设部《关于做好20*年园林城市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建办城函〔20*〕143号)文件要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采用申报制,每2年评选一次,要求各省、自治区建设厅推荐的申报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数量不得超过3个。目前我省符合申报条件的城市共6个,其中地级市2个,为金华和台州,县级市4个,分别是余姚、温岭、海宁和*。从上述符合申报条件城市的总体水平来讲,我市的优势并不明显,申报前景不容乐观。如何挤身三甲,就要通过“硬指标过硬、软指标显优”上下功夫,凸现优势,积极争取。
三、把握重点,全力推进
明年是国家园林城市申报年,也是能否取得创建成功的关键年。全市上下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继续贯彻“主题不变、力度不减,创新求实,寻求突破”的创建思路,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目标,实施“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高效”的建设理念,努力扩量提质,提升绿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营造“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生活环境,舒适方便;人文环境,开放文明”的城市环境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大生态环境,使各项绿化指标、生态指标和市政设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打好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攻坚战。
(一)抓好绿化建设。今年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绿化任务还相当艰巨,难度也很大,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签订的绿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对尚未完成的绿化建设任务狠抓落实,要抓住秋季绿化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攻难点,攻重点,确保全年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对明年绿化工作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城市绿化。重点抓好建成区绿化的扩量提质,各责任单位要求在2009年6月底前完成新增城市绿地117.8万平方米,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绿化指标符合创建标准,凸显*绿化建设特色。
一是建好公园绿地,创建一批精品工程。按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基本建成龙湫公园、*经济开发区新华公园、新行政中心市民公园一期;完成松枫台古银杏保护区等街心绿地的建设。
二是加快亲水廊道建设,体现*水乡特色。在编制完成市区景观廊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已具备条件项目的建设进度,完成六里塘(体育场-东方路)、海盐塘(航管所-东方路)西侧、葛家塘剩余段等亲水景观廊道工程。
三是拓展城市生产绿地,提高苗木自给率。在20*年新增城市生产绿地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城市生产绿地比例,2009年5月底前完成新*省道、胜利路交叉口西南角8万平方米生产绿地建设。
四是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按照区域和功能,分别建设景观防护林和生态防护林,其中新建*大道(城南西路-当湖路)东侧、胜利路(南市南路-大胜路)两侧、长胜路(平廊公路口-高桥)两侧等地块建设景观防护林,*大道(老*省道-当湖路)西侧、乍嘉苏航道北侧、东方路北侧、文涛路西侧、城北路大华染整厂北侧等区域建设生态防护林。完成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互通区内绿化、互通区至市区段道路及两侧景观绿化。
2.农村绿化。重点抓好主要公路、绿化特色村建设,新建农村绿化造林3000亩,力争3300亩。
一是加强公路绿化,提升干线绿化水平。老*省道(高桥-东西大道)总长5.4公里拓宽改造后,规划每侧绿化带6米,面积约6.48万平方米;全塘白沙公路全长800米,每侧12.5米绿化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做好平廊公路、平兴公路等污水、自来水管道埋设完成后的绿化恢复工作。
二是加强村庄绿化,创建绿化特色。结合现代新农村建设要求,抓住时机,加快村庄绿化步伐,提升村庄绿化水平。计划创建“绿化特色村”4个,市财政每个补助20万元,镇、街道配套10万元。继续创建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年内确保创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嘉兴市级5个,*市级10个。同时,根据全省2009年将启动3000个村庄绿化增量工程要求,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等进行植树绿化,每户不少于4株(按每村600户,40株/亩计算,折面积1800亩),形式上可采取统一购苗,送苗到户。树种以桔、梨、枇杷、桃、石榴等果树为主。2009年确定30个村先行启动,省补1万元/村,市配套1万元/村,不足部分由镇、村自筹。
三是启动沿海基干林带建设,改善沿海生态环境质量。根据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要求,着手编制全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总体规划(20*-2015年),争取明年1月底完成。2009年启动海岸基干林带工程建设,在老海塘(金桥—独山)南侧,加宽至50米海岸基干林带,总长约6.32公里,面积约474亩,老*省道至海盐交界3.6公里,每侧25米,面积270亩,省每亩补助1500元,以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四是加强农田林网、河道绿化,提高绿化标准和质量。新建农田林带林网555亩,省、市各补助800元/亩。结合水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做好河道绿化工作。
五是发展林牧结合型经济林。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治理,采取猪粪—沼气发酵—沼液—肥料的模式,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林牧结合型经济林,推广农林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当湖街道、*经济开发区和规划建设局、城管局、城投集团等有关单位,要对国家园林城市检查线路沿线的破损道路、陈旧建筑立面、户外广告实施整治,确保城市容貌整洁有序。重点对环城西路(城南路-环北二路)、南市路(城南路-东方路)、人民路(新华路-环城东路)等检查线路进行集中整治和改造。抓紧对检查线路沿线及地面水厂、天然气CNG站等停留点的绿化提升改造和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立体绿化,沿城市主干道两侧必须实施通透式围墙或敞开式绿地,有条件的建筑墙体、构筑物、围墙均要实施立体绿化,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绿量和绿视率。
(三)抓好台帐资料整理工作。规划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文体局、供电局、城投集团、水务集团等相关部门、单位要落实专人,按照创园办要求和创建标准,在20*年12月底前做好创园基础数据的统计、核实和上报工作,确保各类数据无差错,并做好本部门的迎检台帐资料;创园办要选择经验丰富、质量可靠的制作单位,确保在2009年4月底前做好技术报告、申报材料、宣传画册、多媒体音像资料及二级台帐资料的准备。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确定明年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攻坚年。因此,明年的绿化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创建目标,要统筹城乡绿化,突出城市绿化,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入、工作力度上要有所侧重,举全市之力,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一)加强领导,及早启动明年绿化建设。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把园林城市创建和绿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早规划、早安排、早启动,紧紧抓住冬春二季绿化造林有利时机,抓早抓紧。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为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在市创园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设立创建工作专项组,具体负责创建活动;市发改、财政部门要做好绿化项目的立项和资金保障工作;市规划建设、城管、农经、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做好绿化施工设计和协调、指导、管理等工作;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合力推进城乡绿化建设。
(二)广泛动员,调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要围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目标任务要求,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乡绿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月活动,开展种植纪念林、纪念树和绿地、树木认种、认养等活动;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重建。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绿化的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创建工作及绿化建设进展情况。要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创园简报、绿化简报等形式对完成绿化任务不力及养护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市、镇(街道)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促进创建工作的落实。通过创建,努力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品质的提高。
(三)狠抓质量,精品化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2009年绿化建设任务,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特别是公园绿地、亲水景观廊道、道路景观林带、绿化特色村等建设项目,要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把它们建设成我市绿化建设的精品工程,争取做到一次投入、一次成型、一次见效;要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管理,做到方案有评审、施工有监管、竣工有备案;要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风格和特色的研讨活动,充分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我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更具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使各类绿地在质量和园林意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加大投入,确保绿化建设任务完成。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配置作用,广辟资金渠道,努力构建起“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各镇、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对绿化建设的投入,突出重点,要在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研究和实施方面下功夫,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实施如“绿荫工程”、“立体绿化”等节水、节地、节资、节能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土地、资金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要督促企事业单位增加有效投入,搞好配套绿化建设,鼓励工商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苗圃、林果生产基地,增加绿地总量。要鼓励村级基层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形式,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并引导广大农户发展庭园绿化。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业银行除对哈尔滨、大庆二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对其他二级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均为砍块方式。这两种贷款规模控制方式各有特点,并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科学管理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两种规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贷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与商业银行信贷授权制度已逐渐显得不相匹配。
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下,对于超过自身授权的项目,二级分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不会使用本行节余的砍块规模,因为向省行报批后,省行即可为批准的项目匹配规模。二级行如果没有规模,省行的转授权再大,对该行而言,也没有实际意义。
1999年,省行取消对二级分行的砍块规模后,二级分行从自身经营的角度考虑,对省行批准的贷款利息回收比较积极,但对本金回收不够积极,以占用省行临时规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1999年“转贷”贷款较多,省行批准转贷,临时规模就会被长期占用;省行不批准转贷,就要承担不良率上升的风险。但是,连续转贷从长期来看,一旦贷款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出现滑坡或外部相关经营环境出现恶化,很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不能顺利退出,甚至面临损失。
2.贷前调查质量不高前期把关有待加强
首先,贷前客户、项目信息搜集不到位,导致项目评估、客户评价质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的投放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科学有效的信息搜集系统是贷款科学决策的前提。而当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项目信息搜集工作一般是由个别信贷人员临时进行的,缺乏系统完善、纵横交错、时段连续的信息网络。信息来源受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容易产生偏差。有些信贷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业务能力较差,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或草率行事,或根本不知如何调查,盲目听从借款人的自我介绍;有的信贷员平时对贷款户不做监督调查,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才急于调查。这些都极易导致项目评估、客户评价质量不高。其次,在二级分行决策环节上,有的分行的贷款决策没有认真贯彻总行信贷体制改革精神,有些单位只有形式上的民主决策,实质上还是基本取决于个别领导;有的分行贷款决策时风险意识薄弱,对贷款的投向,各类贷款的比重,贷款风险收益的权衡较少,经常听从行政命令或行使长官意志,使得贷款决策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这样,基层行的把关粗糙,使得省行把关难度加大。
项目评审、客户评价是信贷决策的基础,是科学贷款的必需环节。但是,由于基层信贷人员数量少,素质差,以及贷款的长官意志,使得申报材料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好坏、发展前景、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这样也就在审批会议上无法回答审批人的有些质询,影响贷款审批,使省行很难正确进行决策。
3.省行贷款管理不到位
本次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两委三部门的设立,使得信贷业务前后台分开,并有风险部门实施监控,是一次动作较大的变革,打破了以往信贷权力集中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贷款的全程管理。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和实际执行时某些外部条件的制约,省行贷款管理信息反馈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按照现行机制,前台经营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与客户接触,发展客户,开拓市场,寻找效益的增长点;而后台信委办、风险管理处主要职责是对信贷经营部门的经营行为进行制衡、监控,这样省行就缺少一个对重点贷款客户定期进行贷后回访,对二级分行的贷后管理实施监管、监控的部门。
4.规范与效率的矛盾
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信贷授权来完成上下级行权限的划分,但商业银行现行信贷授权实行的是“单户总额控制,不同贷种单项额度控制”的办法,而不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控制。信贷业务只要贷种相同、金额相同,就要履行相同的报批手续。但事实上,对于同一种类、相同金额的信贷业务风险程度也往往相去甚远,而信贷业务报批手续是一样的。比如,某企业在商业银行申请开立保函,缴纳100%保证金与缴纳30%保证金,其风险度差别很大,缴纳100%保证金的保函在银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理论上风险值接近于零,但二者按商业银行现行规定报批手续是一样的。这对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5.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
商业银行1999年以来,新发放贷款截至2000年9月底余额576524万元,按一逾两贷口径,不良贷款为80120万元,不良贷款率达14%%,利息实收率97%,说明商业银行1999年以来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受我省经济环境的影响,常常有贷款需求与客户经营发展态势成负相关的现象,并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应该看到,这种贷款需求并不是有效的贷款需求。二是由于贷款审批质量不高,2000年省行共受理1816498万元,否决89123万元,否决率4.9%,明显偏低。商业银行2000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25%,假设2000年底商业银行全部存量贷款的否决率为4.9%,由于从理论上说2000年商业银行审批的贷款与存量贷款并无差别,因此,2000年省行审批贷款发生不良贷款的概率就25%,所以省行以4.9%的贷款否决率,不可能保证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的质量。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构想
1.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
为改变为各二级分行重贷轻管,贷款回收乏力的现状,省行今后应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的政策。二级分行权限内的贷款,原则上规模应自行解决;超过二级分行授权的项目省行也不100%匹配贷款规模,本着鼓励二级分行盘活存量贷款,压缩不良贷款的原则,省行可匹配65%的规模,其余35%的贷款规模由二级分行自行盘活解决。
另外,为防止各行挪用个贷规模现象的再次发生,省行应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对个人发放贷款的规模管理,对有挪用规模行为的二级分行,将适当上收其转授权权限,对于挪用数额较大的行,将终止该行发放贷款的权力,直至将挪用的规模上缴省行。
为体现区别对待,扶优限劣,保证市场营销的需要,省行可对存贷比低于75%,资产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地区经济环境较好的二级分行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
省行各有关信贷处室应加强协调配合,每年定期组织对各二级分行、经办行信贷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觉悟教育;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信贷人员对现代先进工具的掌握。
省行可要求二级分行仿照省行的办法通过考试选拔专业评估人员,保证评估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二级分行可将本行的重点项目交由评估人员进行项目评估、客户评价,防止由于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而产生的偏差,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加强省行对贷款的监控能力
省行可将二级分行划分为不同的辖区,抽调几名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稽查员对本辖区内的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进行贷后检查,以便尽早反馈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省行还应充分利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发出预警信号,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4.提高效率,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
鉴于对经省行信委会审定的AAA级客户发放贷款、100%保证金的保证业务和承兑汇票、存款质押等信贷业务往往风险较低,而且时效性较强,是其他银行竞争热点,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一线营销的需要,省行可以将这类信贷业务对二级分行转授权适当扩大,并简化上报手续,对于时效性强的或需求急迫的可实行传真上报,会签审批。
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规模控制方式与授权制度不匹配
目前,商业银行除对哈尔滨、大庆二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外,对其他二级分行的贷款规模控制均为砍块方式。这两种贷款规模控制方式各有特点,并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科学管理都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两种规模控制方式并存是在信贷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与商业银行信贷授权制度已逐渐显得不相匹配。
砍块规模控制方式下,对于超过自身授权的项目,二级分行出于局部利益考虑,不会使用本行节余的砍块规模,因为向省行报批后,省行即可为批准的项目匹配规模。二级行如果没有规模,省行的转授权再大,对该行而言,也没有实际意义。
1999年,省行取消对二级分行的砍块规模后,二级分行从自身经营的角度考虑,对省行批准的贷款利息回收比较积极,但对本金回收不够积极,以占用省行临时规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1999年“转贷”贷款较多,省行批准转贷,临时规模就会被长期占用;省行不批准转贷,就要承担不良率上升的风险。但是,连续转贷从长期来看,一旦贷款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出现滑坡或外部相关经营环境出现恶化,很可能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不能顺利退出,甚至面临损失。
2.贷前调查质量不高前期把关有待加强
首先,贷前客户、项目信息搜集不到位,导致项目评估、客户评价质量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的投放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科学有效的信息搜集系统是贷款科学决策的前提。而当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项目信息搜集工作一般是由个别信贷人员临时进行的,缺乏系统完善、纵横交错、时段连续的信息网络。信息来源受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容易产生偏差。有些信贷员由于责任心不强或业务能力较差,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或草率行事,或根本不知如何调查,盲目听从借款人的自我介绍;有的信贷员平时对贷款户不做监督调查,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才急于调查。这些都极易导致项目评估、客户评价质量不高。其次,在二级分行决策环节上,有的分行的贷款决策没有认真贯彻总行信贷体制改革精神,有些单位只有形式上的民主决策,实质上还是基本取决于个别领导;有的分行贷款决策时风险意识薄弱,对贷款的投向,各类贷款的比重,贷款风险收益的权衡较少,经常听从行政命令或行使长官意志,使得贷款决策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这样,基层行的把关粗糙,使得省行把关难度加大。
项目评审、客户评价是信贷决策的基础,是科学贷款的必需环节。但是,由于基层信贷人员数量少,素质差,以及贷款的长官意志,使得申报材料难以对企业的经营好坏、发展前景、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这样也就在审批会议上无法回答审批人的有些质询,影响贷款审批,使省行很难正确进行决策。
3.省行贷款管理不到位
本次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两委三部门的设立,使得信贷业务前后台分开,并有风险部门实施监控,是一次动作较大的变革,打破了以往信贷权力集中的管理方式,有利于科学地进行贷款的全程管理。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和实际执行时某些外部条件的制约,省行贷款管理信息反馈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按照现行机制,前台经营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与客户接触,发展客户,开拓市场,寻找效益的增长点;而后台信委办、风险管理处主要职责是对信贷经营部门的经营行为进行制衡、监控,这样省行就缺少一个对重点贷款客户定期进行贷后回访,对二级分行的贷后管理实施监管、监控的部门。
4.规范与效率的矛盾
商业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主要是通过信贷授权来完成上下级行权限的划分,但商业银行现行信贷授权实行的是“单户总额控制,不同贷种单项额度控制”的办法,而不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进行控制。信贷业务只要贷种相同、金额相同,就要履行相同的报批手续。但事实上,对于同一种类、相同金额的信贷业务风险程度也往往相去甚远,而信贷业务报批手续是一样的。比如,某企业在商业银行申请开立保函,缴纳100%保证金与缴纳30%保证金,其风险度差别很大,缴纳100%保证金的保函在银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理论上风险值接近于零,但二者按商业银行现行规定报批手续是一样的。这对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5.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
商业银行1999年以来,新发放贷款截至2000年9月底余额576524万元,按一逾两贷口径,不良贷款为80120万元,不良贷款率达14%%,利息实收率97%,说明商业银行1999年以来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受我省经济环境的影响,常常有贷款需求与客户经营发展态势成负相关的现象,并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应该看到,这种贷款需求并不是有效的贷款需求。二是由于贷款审批质量不高,2000年省行共受理1816498万元,否决89123万元,否决率4.9%,明显偏低。商业银行2000年底的不良贷款率为25%,假设2000年底商业银行全部存量贷款的否决率为4.9%,由于从理论上说2000年商业银行审批的贷款与存量贷款并无差别,因此,2000年省行审批贷款发生不良贷款的概率就25%,所以省行以4.9%的贷款否决率,不可能保证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的质量。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构想
1.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
为改变为各二级分行重贷轻管,贷款回收乏力的现状,省行今后应继续坚持不再对二级分行下达砍块规模的政策。二级分行权限内的贷款,原则上规模应自行解决;超过二级分行授权的项目省行也不100%匹配贷款规模,本着鼓励二级分行盘活存量贷款,压缩不良贷款的原则,省行可匹配65%的规模,其余35%的贷款规模由二级分行自行盘活解决。
另外,为防止各行挪用个贷规模现象的再次发生,省行应加强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对个人发放贷款的规模管理,对有挪用规模行为的二级分行,将适当上收其转授权权限,对于挪用数额较大的行,将终止该行发放贷款的权力,直至将挪用的规模上缴省行。
为体现区别对待,扶优限劣,保证市场营销的需要,省行可对存贷比低于75%,资产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地区经济环境较好的二级分行逐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加强信贷人员的素质教育
省行各有关信贷处室应加强协调配合,每年定期组织对各二级分行、经办行信贷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加强信贷人员的思想觉悟教育;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信贷人员对现代先进工具的掌握。
省行可要求二级分行仿照省行的办法通过考试选拔专业评估人员,保证评估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水平。二级分行可将本行的重点项目交由评估人员进行项目评估、客户评价,防止由于个别信贷人员风险意识、知识水平及业务经验的限制而产生的偏差,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加强省行对贷款的监控能力
省行可将二级分行划分为不同的辖区,抽调几名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作为稽查员对本辖区内的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进行贷后检查,以便尽早反馈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省行还应充分利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本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尽早发现风险苗头,发出预警信号,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4.提高效率,对低风险的信贷业务适当扩大转授权
鉴于对经省行信委会审定的AAA级客户发放贷款、100%保证金的保证业务和承兑汇票、存款质押等信贷业务往往风险较低,而且时效性较强,是其他银行竞争热点,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一线营销的需要,省行可以将这类信贷业务对二级分行转授权适当扩大,并简化上报手续,对于时效性强的或需求急迫的可实行传真上报,会签审批。
今天我满怀感激与喜悦之情,站在这里代表沈阳置业有限公司总结已经过去的一年多的工作。
首先,感谢公司的股东。是公司股东的高瞻远瞩,以战略投资的眼光投资1亿7千万元成立了这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光明前景的公司,非常感激股东一年多来给予了我们以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全力的支持。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公司的全体员工及各位员工家属,是大家共同的辛勤努力,创造了“河畔新城”这一沈阳房地产界新品牌,树立了沈阳房地产界一面大旗。面对未来,我为公司拥有这样优秀的干部和员工更加充满信心。
同时也要感谢政府、社会各界朋友对我们的大力支持。需要提及的是营销合作伙伴广州凌峻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设计师,沈阳华新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马涛先生;“”色彩主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健明教授;“”园林景观主设计师,清华大学章俊华教授。正是我们的这些真诚合作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敬业品行,为项目的顺利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我们的产品性能别具一格、脱颖而出。
下面我代表沈阳华新联美置业有限公司做过去一年多来的工作报告。
第一部分过去工作的回顾
一、主要经营指标
自2002年5月份公司正式组建,河畔新城一期可售房屋总套数555套,认购率100%;已经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缴纳房款666套,签约率99%,尚未签约部分预计至明年6月份之前,部分主体封顶以后全部签约。可售住宅面积达22万平方米,预计实现住宅销售收入6亿元;半地下车库、库房、网点销售收入1万元,总销售收入5亿元,预计实现利润2万元。同时形成的股东资产有俱乐部、幼儿园、销售中心、物业用房等。据有关政府部门统计,在2003年沈阳市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河畔新城销售总额、销售率、销售速度三项指标均位于沈阳市第一位。
二、工程进展情况
2003年河畔新城项目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河畔新城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开工,总占地面积约16.3公顷,一期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2003年全部开工。由于场地动迁和高压线迁移迟缓,五栋多层住宅7月份开工,二栋小高层和三栋多层九月底开工。
工程建设方面:
多层住宅共29栋,有26栋住宅已经全部通过主体结构验收,剩余三个单体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其中16栋楼土建装饰工程完成70%,剩余10栋楼砌筑工程全部完工。
小高层共2栋,正进行四层主体结构施工。
半地下车库共8个,主体结构全部完工,除8#、9#车库外均通过主体结构验收。
幼儿园,土建装饰工程完成90%,已通过主体结构验收。
物业办公用房,通过主体结构验收,土建装饰工程完成45%。商业网点,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
俱乐部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正进行钢结构的制作和安装。
三、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或企业的信赖与忠诚,而且是长期与持久的信赖与忠诚。品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也是对消费者的郑重承诺,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未来长期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就是品牌。
因此,公司成立之初,下决心、花功夫进行品牌的建设,并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在去年就提出“河畔新城”要成为沈阳房地产界的一面旗帜。目前,在沈阳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南有河畔新城,北有格林梦夏”,昭示着河畔新城品牌已开始深入人心。
一年来,河畔新城项目先后获得6项全国性荣誉称号、3项省市级荣誉。
2003年3月,河畔新城项目从全国35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当时唯独河畔新城通过国家住宅与环境工程中心的评审,成为本年度第一个,也是东北首家“国家健康住宅”试点工程项目。
国家AAA级住宅是建设部根据住宅五大性能指标设定的最高等级住宅。2003年7月,在由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沈阳市住宅产业化管理办公室联合组织的AAA级住宅性能评审会上,河畔新城项目以高分通过评审,成为沈阳首家国家AAA级住宅项目。
2003年9月,在“中国沈阳第六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上,河畔新城荣获“十大畅销楼盘奖”。
2003年11月,在万众注目的第五届中国住交会上,河畔新城从强手如林、名盘汇翠的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2003年度中国名盘五十强”。
DiYiFanWen.com第~整理该文章……
河畔新城作为沈阳市唯一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迎来了全国北方省市第十次墙改节能工作会议的建设部领导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盛市的八十多位代表以及日本住宅性能认定专家小组成员,河畔新城项目得到了高度的赞誉。
此外,2003年河畔新城先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评定的“中国住宅经典示范楼盘”、“中国优秀环境住宅设计大赛”之综合金奖、“2003全国人居方案竞赛综合大奖”、“辽宁省明星楼盘”称号、“人居浑南2003建筑规划设计大赛”之“最佳规划设计、最佳景观设计、最佳户型设计”三项锦标。
四、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是企业正常运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公司成立之初首要的工作就是迅速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工作秩序,规范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责任制,短时间内公司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使各项工作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有序运作。
1、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年来,公司共出台了包括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员工管理、档案管理等八个方面近40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和大宗材料、设备采购是公司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公司出台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大宗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使公司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资金使用及审批管理办法》保证了公司资金使用始终处于计划控制状态下。
2、招投标制度在企业经营中广泛运用
公司把招投标管理作为公司管理工作重中之重,在完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认真贯彻执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对相关市场的调研、考察,对符合公司要求的工程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进行初选,实行邀请招标。公司对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评议,按合理、低价的中标原则,确定中标单位。招投标制度采用决策权、执行权、审核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由工程部、预算部、计财部互相监督、各负其责,使招投标过程在“阳光下”运作,遏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公司的侵袭,有效的保护了企业利益,也保护了干部和员工队伍。
通过招投标制度,降低了工程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例如:商品砼的市场价格在250元/立方米~410元/立方米,而经过招投标后价格锁定在235元/立方米~377元/立方米;符合项目品质的塑钢门窗价格在450元/平方米,招投标后价格为385元/平方米;通过招投标确定的同质采暖PB管材,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低一半以上。
招投标制度在降低公司开发成本,节省资金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已深入干部、员工心中。
3、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展示企业形象与风采,增强企业信誉与美誉,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企业的员工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对于企业减少内耗、促进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所在。
(1)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企业目标是利润、客户、员工。
利润是企业实现再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获取了利润才能回馈股东;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基石,为客户提供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就等于为企业创造未来;员工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成立之初,公司提出了企业的七项价值观,作为公司的追求和理念。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是:
质量与信誉:是公司产品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创立品牌的基础;
原创与领跑:理念领先、技术创新、永争第一,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髓;
规范与有序:实现规范化管理,有序化经营是公司的管理原则;
和谐与奋斗:内部和谐的氛围与整体的奋斗精神是公司的追求;
卓越与贡献:追求卓越与贡献是公司倡导的工作目标;
信任与尊重:给予员工信任与尊重,是对公司“人本”管理思想最好的诠释;
诚实与正直:是公司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优良品质。
(2)给员工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是公司管理者所倡导和追求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通过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总体满意状况、公司内部沟通协作状况、管理者行为评价、薪酬与福利等七个方面的意见,分析公司成功的原因,及时摸清公司存在的潜在问题,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使员工更加关心企业,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加强对公司价值观、项目优势、项目规划理念的宣传与培训。注重对新员工的培训,每一位新员工上岗都会接受关于公司价值观、企业目标、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对于项目的优势、规划理念,公司更是抽出时间组织专场的培训,使员工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公司有计划地组织新员工分期分批到兄弟公司参观、考察,增强员工对河畔新城项目的信心。
(4)成立工会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一年来,公司先后组织了乒乓球、象棋、跳棋比赛,组织了员工联欢会和旅游等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企业资源
企业生存于社会中,作为优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具备几个能力:资金力、资源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合理、有效的整合社会上各种资源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管理层工作的重要任务。河畔新城之所以能在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从规划设计到报批各项繁杂的手续直至一期销售的成功,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是分不开的。
1、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
从规划设计完成后,公司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报建审批完成了从《规划许可证》到《施工许可证》的各项法律手续,为2003年3月份顺利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河畔新城项目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检查,均顺利通过,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新区政府一直把河畔新城项目作为整个浑南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次到公司实地帮助解决问题。
公司规范化管理及将高品质住宅进行到底的决心,赢得了市建委等开发管理部门对河畔新城项目的高度信赖与关注,在公司开发手续办理、企业资质认定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河畔新城在申报国家AAA级住宅性能认定过程中,市住宅产业办抽出专人陪同公司到建设部汇报申报情况,对申报材料提出多方面建设性意见,协助河畔新城在AAA住宅性能认定评审会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河畔新城被市建委指定为沈阳市示范工程,成为市建委向沈阳各大房地产开发商推介的对象。
同时,公司与沈阳市三大主导媒体和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为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在河畔新城一期的品牌推广中,与沈阳三大主导报纸媒体展开全面合作。通过与新闻媒体的深度合作,借助沈阳新闻媒体的雄厚实力,使得河畔新城项目的品牌宣传按计划推广实施,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专业化资源综合利用
河畔新城项目规划合理,采用了“三重围合空间”的先进规划设计理论,建筑户型与立面在沈阳乃至全国独具一格、新颖别致。同时,在东北首创建筑的色彩设计,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留法博士宋健明教授主持,在业内引起了强烈震动,景观设计由留日博士、清华大学章俊华教授担纲。由于与这些一流专业化科研学术机构的良好合作,使河畔新城项目在沈阳乍一亮相,给沈阳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冲击力。广大消费者相信,生活居住在河畔新城不仅能获得房子本身的舒适与安全,更能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享受。我想这也是河畔新城今年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共3页,当前第1页1
3、销售
广州凌峻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河畔新城一期策划推广和销售。在合作期间,共同制定了项目整体品牌建设理念——“国际化生活”及“健康住宅”的推广计划。在策划、销售、签约等营销重要阶段发挥出专业的水准。
4、相对稳定的干部、员工队伍
随着公司的发展,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干部、员工56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6%,平均年龄为32岁,专业配置科学,人员结构合理。
在干部、骨干员工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公司又吸纳一批优秀的员工加盟到公司来,为公司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激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更加明确,整合社会一流的专业化资源,才能制造一流的产品,塑造一流的品牌,为河畔新城的高品质、高附加值提供了保障。
六、二期进展情况
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1、年底前将二期土地进行初步平整;
2、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土地勘察工作。
规划设计进展情况:
1、规划已报浑南新区规划局审批。
2、建筑设计方面:
多层住宅、半地下车库、小学校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
小高层(三期)、全地下车库处于初步设计阶段;
商业网点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3、景观设计已经开始。
4、色彩设计处于方案设计阶段。
营销进展情况:
1、完成对沈阳市竞争对手的全面调查,形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组织开展二期建议征集及意向登记活动;
3、制订二期销售人员的管理方案;
4、二期营销策略基本形成。
七、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服务观念、服务意识需进一步强化
员工还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使得我们在服务工作中较为被动。
2、干部、员工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干部、员工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但部分干部缺乏管理经验,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计划性不强。河畔新城作为大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开发过程复杂,开发标准较高。尤其二期工程开工后,在建工程将达到30万平方米,对我们的干部、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3、售后服务工作要加强管理
在今后的售后服务工作中,公司将围绕“合同签署”、“工程变更”和“客户投诉”三大售后服务工作重点,规范售后服务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起“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使服务意识深入到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第二部分二OO四年工作安排
一、二OO四年沈阳市房地产的形势
1、经济增长加速带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沈阳市2003年预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00亿元,创经济增值10年最高,同比增长超过14%。在中央支持下,老工业基地重新振兴,沈阳经济进入二次创业起飞阶段。整体经济环境趋好,必然会带动房地产业相应的快速发展。
2、住宅消费高峰期到来
沈阳市将于2004年进入第三轮房地产发展周期的高峰,其标志是大众住房消费市场全面启动,在居民追求改善居住环境、城市大规模改造拆迁等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住宅房屋消费将呈现。预计2004年全市增量房销售量将突破300万平方米大关,有可能达到350万平方米。
3、住宅近郊化将成定局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沈阳作为中心城市的进程日益凸显;中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汽车消费市场活跃,汽车普及进入家庭时代初现端倪,人的居住标准日益提高,对大环境的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些因素必将导致在城市原有意义上的近郊才能实现。这也是判断未来发展的大的社会因素。
4、楼市进入大盘时代,演变为全方位竞争
外地开发商和境外开发商在沈阳房地产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沈阳市房地产由地域性市场变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性市场,开始进入大盘时代、品牌时代和创新时代,进入了大开发商唱主角的社区开发时代。市场竞争由简单的价格和地段竞争变为开发规模竞争、品牌竞争和产品细节等全方位的竞争。
5、竞争呈白热化
随着土地供应量的失控,住宅开发的规模与数量将不断打破新纪录。住宅供应量的不断推出,带来的是开发商竞争意识的加强、开发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
6、精装修房开始成为潮流
市场逐渐对精装修开始认同,各大小楼盘纷纷尝试推出精装修房。
7、购房的投资观念加强
人们的购房投资观念不断加强,购买房屋作为一种投资理财的工具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二、河畔新城的优势与劣势
河畔新城的优势:
1、知名开发商开发,企业品牌信誉度高;
2、良好的政府支持、与媒体及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区域自然环境好,临近浑河、五里河公园,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4、随着富民桥通车,浑南大道等交通路网的改善,交通便利,与母城连为一体;
5、与未来浑南中央商务区一街之隔,投资价值高;
6、项目周边艺术城、大学城等大型公建的建设将提升河畔新城的人文氛围;
7、项目规划庞大可带来完善的内部配套;
8、独特的产品品质、立面色彩、四明户型、精装修、保温隔声等独领市场;
9、开发商的物业服务保证;
10、以俱乐部为主体的大型配套设施,运动与生活设施配备;
11、知名幼儿园、小学进驻,提供完善的教育配套设施;
12、河畔新城等于“健康住宅”的概念深入人心,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13、项目获得的众多荣誉称号带来的唯一性与权威感;
14、市场已基本形成交口称赞的口碑传播效应;
15、800多位业主的鼎力支持与厚爱;
16、一期整体形象形成,客户眼见为实,为未来起到示范作用。
河畔新城的劣势:
1、浑南新区整体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交通体系、教育和公共
服务相对滞后;
2、浑南市政配套设施滞后;
3、市民居住习惯及文化观念的定势尚留在母城区;
4、新区土地出让的多轨制造成市场的不平等竞争;
5、河畔新城已为众多楼盘竞相仿效与克隆,竞争日益激烈;
6、河畔新城市场价格独领,竞争对手低价竞争,给我们带来价格压力。
三、工程建设方面的计划安排
一期工程:
2004年是公司大发展的一年,一期工程在建和交付使用及二期在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0万m2,总体安排如下:
1、建筑工程
29栋多层单体2004年6月开始装修,9月中旬交付使用;
2栋小高层2004年年底交付使用;
3个公建及幼儿园2004年7月交付使用;
俱乐部2004年5月中旬装修和安装设备,9月底交付使用。
2、综合管网工程
电力管网管道工程2004年6月中旬完成;
弱电综合管网工程2004年7月中旬完成;
污水、热力、给水、雨水、煤气等管道工程7月中旬完成。
3、电力设备安装及供电
今年6月上旬完成俱乐部内中心开闭站和变电所供电设备安装,6月中旬正式送电;7月底完成园区内供电设备安装和电力电缆敷设,8月中旬接通户内用电。
4、景观、绿化及道路工程
今年8月底完成基本绿化和主要景观建设,9月底基本完成道路建设,保证园区内及园区与市政道路的良好衔接与畅通。11月底完成大树栽植和景观细雕等完善工作。
二期建设工程:
1、样板间
4月中旬完成土建工程,5月底完成精装修工程,确保6月中旬对市场开放。
2、建筑工程
今年3月中旬完成建筑放线工作,开始土建施工,7月中旬完成多层主体工程,10月底完成小高层主体工程,至年底多层部分土建工程全部完成,达到精装修条件。
3、学校、公建工程
今年3月中旬开始施工,6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7月底完成内、外粉饰施工,8月份交给政府进行内部装修。
四、营销工作的计划安排
实现销售回款4.37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04年6月开放二期样板房,2004年5月份认购,7月份开始签约。
第三部分企业总体目标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一、总体目标
1、牢固树立起河畔新城的品牌
沈阳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日趋成熟和理性。房地产品牌作为信誉的标签、身份识别和情感归属,已经成为消费者购房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目前,浑南、和平和沈河区整个房地产竞争尚处于初级阶段,低价、恶意甚至诽谤等不良现象司空见惯,未来几年市场发育成熟,品牌竞争将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从现在开始,我们全体干部与员工要有清醒的认识:愚者想今天的钱,智者想明天的钱。我们要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种标志,是在客户心中建立的长期的信赖,品牌是对客户的忠诚,是客户在长期消费过程中体验到的企业责任感。创立品牌不是百米赛跑,更多的表现为马拉松,表现为一点一滴的内功。我们必须要接受客户漫长甚至是残酷的反复检验,我们要不断地吸收、充实、改进、完善、提高。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打动客户的心灵,推动客户生活质量的提升。竞争对手可以模仿我们的户型,可以模仿我们的理念,我们必须创造别人无法模仿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2、对股东有良好的、长期的回报
企业创造价值并使之最大化地回报给股东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我们经营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股东投资办企业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带来长期与稳定的回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经营这个企业,预测与抵御各种风险,不辜负股东对我们这个团队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实现公司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对股东有良好的长期的回报。
3、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沈城房地产界的一面旗帜
信守对社会和客户的承诺。做企业如同做人,讲品质,讲信誉。河畔新城在客户心中建立了很高的期待,有的客户甚至把一生的梦想和财富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做的要比说的好,甚至比客户想象的要好。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狠抓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是百分之百的指标,百分之一的缺陷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最终可能葬送自己。二是牢固地建立“客户是上帝”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东北和沈阳是老工业基地,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工业生产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国家计划、统购统销带来的劣性影响了几代人,服务意识与观念淡保在我们今天销售态势良好的状况下,在建立品牌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竞争就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质量与服务必须深深地刻在每位员工的心中,我们一定要常抓不懈。
虽然,这个企业组建仅仅一年多,但是我们主要干部和骨干员工都拥有本地区的开发经验和全国视野,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在一期成功的基础上,使“河畔新城”成为沈阳乃至东北房地产界的一面旗帜,在市场中领跑。
4、规范管理,运作有序
随着企业地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企业业务流程,注意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部门间、部门内的沟通机制,提高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共3页,当前第2页2
5、员工能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河畔新城作为一个超大型楼盘,给我们的员工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锻炼学习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公司确信发展的企业会不断地给员工带来发展的空间,有才能的员工必然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二、产品售后服务及品牌建设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期取得的营销佳绩,主要依赖强势的品牌附加值、优越的产品力与先进的营销手法,而在竞争对手纷纷改良与克隆我们的产品,模仿与抄袭河畔新城的营销手法的态势下,河畔新城产品的个性化的优势不复存在。
面对竞争对手的亦步亦趋,要跳出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实现二期的持续热销,必须在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方面下功夫,即狠抓售后服务,加强品牌建设,这是今年公司工作的重点。
着力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以“国际化生活”为核心价值的品牌形象推广;
2、通过产品持续的领先和创新,巩固市场领导者地位;
3、打造可靠的工程质量,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
4、依靠精致细致的物业管理服务,将“客户是上帝”的开发理念坚持到底;
5、通过高质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愉悦的品牌体验;
6、加大力度宣传“守诚信、重承诺”的企业品牌形象。
三、对员工的要求
1、对企业要忠诚,热爱企业,关心和维护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房地产行业投入大,每位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地权利,支配着公司的资产。希望每位干部、员工都要慎用手中的权利,替公司负起责任。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防范,坚决杜绝社会上不正之风、不良习气侵害公司健康的肌体。
2、有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要勇于挑战,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保持积极进取心态对企业和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化危机为商机。从繁杂的事务中看到希望与曙光。面对困难有二种态度:一种是积极的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坚韧不拔,不达胜利不罢休;一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束手无策。我们每位干部要注意平时培养进取心,有预见性、有工作能力和方法、有信心,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遥竞争既是残酷的,也是快乐的。通过市场的竞争我们能够更加成熟,增长才干,创造财富,体验人生的美好。
3、工作要有计划性,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侧重点,制定每个阶段的工作计划,督促自己不断完成设定的目标,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脚踏实地,跟上公司整体的发展步伐。
4、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廉洁自律。只有每位员工在平时工作中自觉的按照公司制度办事,才能形成一只规范、高效的队伍,面对任何竞争、任何挑战,也能从容不迫,取得胜利;
5、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在各自的领域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不断积累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在工作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6、有真诚为客户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将服务真正融会在日常的工作中,真心的为客户服务,在实际行动中树立河畔新城品牌。
过去一年,我们走过了从艰辛起步到初创成功的历程,我们也体会到了这一过程带来的快乐。今天,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明天更严峻的挑战。我们依靠什么?我们领先一步的产品,一流的工程质量,先进的营销理念,良好的客服意识和优秀的干部、员工队伍。
也许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但我们坚信这条道路注定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希望。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98-03
林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林业标准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监察与督导,这是保证标准在林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标准的实施监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完成,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契约等各种方法,主要措施有监测、检测检验、资料审查、实地调查、测算评估、资格资质评审等。为加强标准化的监督,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中有关“法律责任”条款中,对监督措施和违反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又作了详细规定。
标准化监督,即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标准化监督,一方面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违反标准的行为,促进标准的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也能迅速反馈标准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及时采取有效弥补措施,或对标准进行修订。在我国,对于标准化的监督,不同的部门分工不同,标准化行政部门主要是对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则侧重对本行业有关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1-7]。
1 我国标准化监督的主要形式
依据标准化法律法规,对部门、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处理,是保证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标准化监督一般采取下列4种方式:一是标准化审查。如在研制新产品、改进老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技术引进时,对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等进行标准化审查;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产品、服务、管理或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三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验收,使用采标标志产品的备案审查;四是企业标准化水平的确认、质量认证检查或审核等。
上述监督检查可以是对单位或个人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处理,也可以仅对某类或某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与处理;可以是有计划、定期的检查(如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采标验收等),也可以是依据检举、揭发或企业自愿申请的不定期检查。在标准化过程中,我国对标准化监督主要实行以下4种形式。
1.1 实行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并对企业实行“管、帮、促”相结合的政策
每次抽查的产品品种、规格事先不公布,抽查时间也不事先通知有关生产企业,抽查的样品根据不同产品的情况,从生产企业内随机抽样,或者到销售单位、用户仓库随机抽取,一律采取突击抽样的方式,以较好地保证抽样的代表性,能客观地反映产品质量实际状况。对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坚决给予“管、帮、促”相结合的处理政策。“管”,就是要体现一个“严”字,严格按标准把关,通过监督检验,对产品质量进行管制。凡是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伪劣产品应销毁,对伪劣产品生产企业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取缔等处罚。对2次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厂长或经理要建议撤职。“促”,就是促进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促进企业总结经验教训,健全标准体系,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管、帮、促”三者之中,应以“管”为主,“帮”其所短,“促”其进步,对一些技术基础条件和生产条件较好,但因经营作风不正和管理不善造成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更要着重管制。
1.2 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
1984年4月7日,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下称《条例》)后,我国对部分工业产品开始推行生产许可制度。凡实行生产许可的产品,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该产品,这是一种加强对重要产品质量实行国家监督的重要形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负责发放生产许可证的组织实施工作。
发放许可证的依据是产品标准,该《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必须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为了保证企业能全面实施标准,该《条例》又进一步明确规定:①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②产品必须具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正确、完善的图纸或技术文件;③必须具备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检测手段;④必须有一支足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正常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计量检验人员队伍,并能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试验和检测;⑤产品生产过程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
凡是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具有生产的资格,否则,将按《严禁无证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若干规定》《查处无生产许可证产品的实施细则》等规定查处。企业取得产品生产许可证后,必须在该产品包装上标明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批准日期。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如果在国家质量监督抽查检验中发现降低产品质量的或者经复查降低标准的,不符合《条例》中规定取得生产许可条件的,或将生产许可证转让其他企业使用的,都要注销其生产许可证。国家决定淘汰或停止生产的产品,也要注销和收回其生产许可证。
1.3 实施名牌战略
为了督促企业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提高其实施标准积极性,世界各国都实行名优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评选与奖励制度。如美国的波多里奇质量奖,日本的戴明奖和欧洲质量奖。我国也先后实行国家优质产品奖、质量管理奖和名牌产品标志评选与奖励制度。在评选名优产品时,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的产品,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声誉好、竞争能力强、出口创汇率高的产品,产品批量大、市场占有率大、成本低、物资消耗少的产品,应该优先考虑。而对农副产品,没有进行加工生产的工业品(如原煤、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和电力,拟淘汰的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顾客满意率低的产品,不予评选。
名优产品的申报材料,必须包括近期(5年内)的有关标准资料、数据;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质量指标以及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前5名的对比数据,并经过规定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认可,还要有工商局批准的注册商标,主要用户的评价意见,以及企业近2年的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等材料。评审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公正的原则,不能为任何外界因素所左右,尤其要做到:一是参加评优的产品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突击抽样,不得由企业送样或特殊制样。二是有关质量检测机构要科学公正地做好产品的检验测试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测试数据。否则,就会使评审工作流于形式或弄虚作假,损害优质产品声誉,达不到激励与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最佳质量水平的目的。
1.4 推行质量认证制度
质量认证,又称为合格评定,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ISO/IEC指南2-1991)。也就是,当第二方(需方或卖方)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无法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时,由第三方来判断。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出具的证明要获得双方的信任。因此,第三方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直接担任,或者由其认可的部门或组织担任,这些部门或组织就是所谓的“认证机构”。
经产品质量认证机构批准认证的产品,均可使用认证标志。认证标志可直接标在产品上或其包装上,也可标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等产品随附文件上,图案大小由使用企业自定,图案、文字的比例按统一规定。
认证标志可采用印刷、铸造、腐蚀、雕刻等方法标绘。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要求标志图案绘制准确,并在产品使用期限内清晰。凡用于印刷品的标志,底色用白色,图案和文字、合格认证标志用红色,安全认证标志用绿色。直接用于产品上的标志颜色不限,但按国家规定,使用认证标志时,需在图案外正下方标出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号。
2 林业标准化监督的意义与内容
林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林业标准实施过程和效果的监察与督导,这是保证标准在林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这3个工作环节不断循环,推动林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2.1 必要性和意义
林业标准实施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林业标准实施的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可以及时发现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标准实施过程中执行偏差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三是可以发现有关部门和企业违反标准的问题,并依法予以处罚,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体现标准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四是能够对标准本身进行评估,检查标准的规定是否科学、合理,反馈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标准,进一步提高标准的质量水平,增强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8-11]。
2.2 林业标准化监督的主体
林业标准化监督的主体可分为4类。
2.2.1 自我监督。林业标准化实施者对自己的标准执行情况建立保证制度,进行自律,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通过自我监督予以纠正,以达到实施标准化的目的。
2.2.2 政府监督。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相关机构对重要林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处理。《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标准化的实施工作,并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林业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是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政府监督主要是对一些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如对关于生态安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林产品、有关安全质量和人身健康的林产品、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林产品等进行质量监督,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监督主要方式:发放生产许可证进行市场准入管理,发放限额使用证准许在限额内开采森林资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质量认证;进出口林产品检验。
2.2.3 行业监督。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竞争秩序和行业形象,由各行业协会对所属企业及标准实施者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2.2.4 其他监督。其他监督是指与林业标准实施者有利益关系的有关方面,对实施者进行的监督。如林业企业周边居民对林业企业生产环境污染情况的监督,消费者或购买方对林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等,民众对森林安全情况的监督,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对林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3 监督对象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首先是强制性标准,包括其他法规中构成约束力而必须执行的推荐性标准。对于推荐性标准,实施者可根据身身实际情况,自愿采用。但一经采用,就应认真地贯彻,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为了保护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有权根据其声明和承诺,监督检查其使用的标准是否得到实施。对已有定货合同的标准,其实施不仅受到合同的监督,而且也是标准实施监督的对象。对于企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应当备案。已备案的企业标准,企业应对企业标准的实施后果负责,并接受监督。
从责任主体划分,标准实施的监督对象包括:一是实施标准的组织者。下级林业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林业等相关生产主管部门贯彻实施林业标准的计划、组织、措施是否到位。二是生产者和经销商。其是否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进行生产和营销,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3 林业标准化监督主要策略
3.1 监督内容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监督,包括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森林健康水平提高,森林数量增加,森林质量提高等。二是林产品质量监督,包括品质、安全卫生、质量等级、净质量、包装、贮运等。三是林业生产资料以及产地环境有关标准执行情况。如农药、化肥、种子、林业机械等。四是基础通用标准的实施情况,如技术语言、标识标志等。五是实验、检验等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
3.2 监督方法
林业标准的实施监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完成,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契约等各种方法。只要能达到监督的目的和功能,均可在技术条件许可和经济合理范围内采用。一是监测。通过遥感实时监测,或者定期开展固定标准地监测调查或普查,或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调查,监测调查结果作为森林生态监察的依据。二是检测检验。通过检验手段,对林业生产资料、产地环境、林产品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三是资料审查。属于程序性或形式审查,查看标准实施的计划、组织措施、过程的书面记录、检测检验记录是否符合标准实施的要求。四是实地调查。对实施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掌握标准实施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五是测算评估,在标准实施的每一阶段或在实施结束时,用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测算标准实施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对标准的水平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六是资格资质评审。通过一定的检测检验手段,对林业技术资格、林业劳动技能、企业资质、林产品质量或安全等级、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等进行资质资格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认证依据。对评定结果或认证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定期复查审核,以保证其资质资格或等级水平的真实性[12-15]。
3.3 监督措施
在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中有关“法律责任”条款中,对监督措施作了详细规定。对违法标准化法律法规的处罚措施主要有:责令限期改进;通报批评;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责令停止生产;没收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停止销售,并限期追回已售出的商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封存并没收产品,监督销毁或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赔偿损失;撤销认证证书;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3-224.
[2] 张国庆.论标准化基本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5.
[3]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28-30.
[4]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07-8)[2014-03-0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839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5] 张国庆.林业标准学[EB/OL].(2011-02-20)[2014-03-0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8389,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1477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4.
[6] 张国庆.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EB/OL].(2010-10-23)[2014-03-07].科学网,http:///upload/blog/file/2010/10/2010102316218712238.pdf,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2.
[7]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EB/OL].(2010-010-016)[2014-03-07].科学网,http:///upload/blog/file/2010/10/20101018755425 58463.pdf,http:///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78.
[8] 张国庆.发展学[EB/OL].(2013-07-14)[2014-03-0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orward=1&id=707994.
[9]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EB/OL].(2013-07-18)[2014-03-0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7,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709128.
[10] 张国庆.发展学及其应用[EB/OL].(2013-07-31)[2014-03-07].科学网,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39847,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quickf orward=1&id=712771.
[11]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3-313.
[12] 刘滨凡.我国林业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2):9.
一、辽宁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据最新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总量约1.94万亿元,占全省GDP68%,同比上年增长7.2%。民营经济提供全省64%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75%以上的就业率,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辽宁省民营企业实际数量约184万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16000余户,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9%,庞大的中小微企业队伍是辽宁目前乃至未来民营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微企业在辽宁民营经济中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是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最直观的数据显示,辽宁的民营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起步晚的问题。除去直辖市,全省民营企业绝对数值不及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的一半,且远落后于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份,注册资本金的规模也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相对值来看,一个地区每万人拥有的企业数在数量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中小企业户均GDP在质量上反映了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而辽宁的中小企业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也非常不足,这说明辽宁地区市场经济体系不够成熟完善,人民创业、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待加强。另外中小微企业目前还是一个弱势全体,相较于南方的发达省份,辽宁多数的中小微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缓,甚至还有许多的小微企业处于手工作坊阶段,所以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多方面给予支持和支助。
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软环境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仅有的一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文件是《中小企业促进法》,而这部法律是在2003年颁布实施的,与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不适性。虽然辽宁这几年相应的出台了《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且《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是国内第一部保护中小微企业权益方面的地方法规。但是相关法规的职责部门划分不够明晰、不够细致,导致法律的执行力没有后续保障。即中小微企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部门容易互相推卸责任。
(二)政策信息不对称
政策就是资金,政策就是市场,政策就是管理。目前辽宁民营企业的政策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较多,资金的涉及面较广,符合相关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也较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优惠的政策无法在符合条件的企业中得到普惠,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有幸享受到。原因有二:一是政策信息传达的滞后性。目前民营企业获知的政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网站。虽然网站的信息平台公开、透明,但是获知渠道的单一,使得企业对政策信息的知晓率低、知晓滞后。再加上优惠政策信息填报的时效性短,导致符合条件的企业还未填报申请,就已过期失效。省内某相关机构做出统计:辽宁民营企业的政策知晓率是20%,然而据100份企业的调查问卷得到的结果是:对政策知晓的问卷只有3份,即从整体估算,民营企业的政策知晓率不足5%。二是政策信息掌握的偏差性。政策信息的晦涩难懂,是很多中小微企业面对政策优惠时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企业对具体的政策信息理解不到位、理解有偏差,认定标准有异议,导致信息填报时有纰漏,进而错过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甚至有些企业由于经常性被退回而彻底放弃再申请。三是政府行政部门之间政策口径不一致。小微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往往都会涉及到买地扩建厂房的问题。这其中就有企业反应,由于县(区)与市里的土地审批口径不一致,企业拿到区(县)的土地审批手续,到了市里复核盖章时却被驳回。由于土地审批流程而耽误的小半年时间里,企业大量的周转资金既没买到地,也无法投入生产,这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浪费不少的时间成本。
(三)融资环境难成本贵
从目前来看,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政策的约束和环保的要求等原因导致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金融机构出于自身的风险利益考虑,对这些行业采取限贷、压贷、收贷后不放贷等措施,使得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的格局进一步加剧。而且,纵然总行批准了相关贷款,企业要拿到贷款的融资成本也在15%以上,远高于基准利率。如果想兼并重组,贷款融资更是难上加难。另外,我省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占到民营企业总数的99%以上,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领域的绝大多数行业,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其对资金的渴求程度正相关。然而融资约束一直是制约我省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融资环境难。从资金的供需双方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一方面源于自身的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担保、融资规模小、单位融资交易成本高。另一方面,正规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配置存在“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这决定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及能提供充分抵押品的资信、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
(四)显性税减隐形费重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目前辽宁的民营企业平均税费负担超过本企业总成本30%,约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5%。虽然营改增及地方财政税收优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但是多数企业也反应在税减的同时,隐形的费却重了。据营口一位科技型小微企业负责人透露:“2014年,除去国家和地区的正规税费,企业上缴与财税相关的隐形成本高达9000余元。这其中包括税控程序的升级服务费、财税定点培训费、统计员培训费、财税部门定点购置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这些隐形收费是否合理企业心知肚明,却无法不交。另外还有企业提出:“地方财政收取的河道维护费、价格调节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费用,对于小微企业也是不小的开支,是否能在企业成立初期予以减免,希望地方政府能给予考虑。”这些民营企业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省税费收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而这些问题对完善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行政审批手续繁杂、费用不合理
党的十报告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虽然近几年,辽宁的行政审批从削减事权、强化监管、规范管理、改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现行的审批制度仍存在着流程不透明、环节繁杂、收费名目多、时间成本高等问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据某民营企业反应其第一次办理项目的审批流程时,不能完整的了解行政审批的流程、收费标准和依据,本来可以一次性3-5天办理的事宜,其往返周折两个多月,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更有甚者某项目审核超过1年,这都是由于各审批部门之间缺乏最基本的协调沟通和对彼此业务的了解,导致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各衔接部门连贯性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另外辽宁各市、区的行政收费标准不同,依据不透明,金额不合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导,企业负担沉重。如:某外地驻辽的建筑施工企业,其已经按规定在公司注册地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但在辽宁各市(沈阳除外)异地施工时,非临时雇工人员必须重复缴纳社保费,否则不予办理开工手续。但根据辽地税发〔2012〕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的通知》:“各级地税机关对建筑施工用人单位的建筑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征收。对在异地施工的用人单位,如已在参保地全员参保且无临时雇工的,可凭缴费凭证由建筑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准后不再征收该工程项目的社会保险费。”再有,对招标说明书明确“规费”中的“社保费”由建设单位缴纳、准予施工中标企业于开工后返还的,现浑南、沈北、铁西三区仍有不按政策规定返还的事宜出现等等。
二、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政策法律环境,提高政策法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执行力
(1)完善民营企业的法律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具体来说,一是要细化法律条文的实施细则,采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使企业可以根据指标、细则对号入座。二是落实“部门制”,明确法律的执行部门。发挥政策法律在解决民营企业困难时的强制性作用。特别是要以立法的方式明确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地位,确保相关政策的强制性、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才能有效的享受,权利利益才能根本的保障。
(2)清理不合理的税费,促进财政税费制度改革。目前辽宁民营企业的税费成本负担很重,政府需要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尤其是清理隐形的不合理收费、乱收费现象,规范税收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确保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济实力尚且不足、风险承受能力差,如果税费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范围,或将导致他们抵制税赋的缴纳或者采取偷税、漏税的行为。
(3)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营商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公平竞争;打破“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形壁垒,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另外,政府要着手制定并实施特许领域的准入办法,打破行业垄断,陆续将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公共事业推向市场,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4)加大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植力度,实现专项资金的普惠。目前由中小企业厅提供的政策专项资金有:大小企业配套、专精特新产品、新兴产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人员培训等七项。其他厅提供的专项资金有:技改贴息、工业集群、科技专项资金、专利成果转化、海外先进技术引进、企业并购、节能资金上市、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等。加大政府专项政策资金的扶植力度和广度,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平台,使符合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得到政策普惠是我省软环境落实程度的重要体现。另外,加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入力度和宣传力度。目前,沈阳已首期投入5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植创新型企业发展,并保证今后陆续追加投入,促进基金良性滚动发展趋势。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加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力度和宣传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大量的社会资金参股运作,促进民营企业吸收社会就业、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加财政税收。
(二)建立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是政府官办的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全省民营企业创办、经营、指导和服务。但就目前官办的服务体系来看,直接的行政化手段多,间接的市场化服务少;权益保障充足,专业化技术管理类服务不足;难以解决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打破官办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独大的格局,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服务组织机构,构建具有引领性、实用性、包容性的服务体系,是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效手段。所谓引领性,是指服务体系能够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合我省的区域规划和产业重心做宏观分析,引领民营企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投资产业或项目,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增长。比如:现阶段与两化融合相关的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产业项目等备受市场关注。所谓实用性,是指服务体系要能够满足民营企业关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需要,帮助企业解决生存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对于有资格享受国家政策优惠或资金优惠的企业,服务中介在政策下发的第一时间传达给企业,并辅助企业在填写申报表中做必要的技术性处理,避免其因填表不当而错失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所谓包容性,是指服务体系要能够包容不同规模、不同特性、不同层次的企业,满足异质性企业的服务需求。具体来说,一是引入民营资本和资源,官民合办民营企业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市场化公平竞争,促进服务体系健康发展。二是鼓励大企业集团、大专院校等社会团体为民营企业提供盈利或者非盈利的专业化技术管理咨询服务,引导丰富的社会资源向民营企业流动,促进服务体系形成网络化格局。三是政府可以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机制购买民营企业所需的专业化技术管理咨询服务,鼓励和推动企业运营外包服务。在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技术管理咨询服务。专业的服务机构通过公平机制获得订单,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部分或全部承担订单费用。即“你需要,他服务,我买单”。这种方式既确保服务需求、供给、政策扶植过程的全部信息公开,又能让政府、企业、民间团体等通过评审记住并选择那些品质更优质的服务。
(三)搭建新型的融资体系,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1)直接融资方式。加快辽宁股权交易市场的创新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目前,辽宁省只有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和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两个资本交易市场,辽宁股权交易市场作为我国由一板(沪深主板含中小板)、二板(深市创业板)、三板(北京中关村新三板)、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具有巨大的金融创新和发展空间。建议政府成立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专家小组,破解股权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建立相关部门的相互促进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意见和评价;加强民营企业征信系统与股权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促进辽股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增信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开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跨区域开展股权交易市场。特别是政府应该对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省、市、县(区)三级政府要给予上市企业股权交易市场融资补贴资金,而且政策上也必须给予优惠,制定具体可操作的企业挂牌前改制费用、改制中企业和个人税收额度增减变化相关政策;改制挂牌企业财政、税收、技改优惠政策;挂牌企业及相关保荐机构、中介组织奖励政策等,促进更多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再有,借助互联网为融资租赁进行资金融通。尽快出台融资租赁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挖掘中小微企业的网络交易记录、信用记录、客户评价记录等数据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完善中小微企业网络信用评估体系,以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融资租赁业务的拓展,不但提高了生产设备的引进速度,还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很多投资风险小、现金流稳定、投资回报好的项目适合通过租赁公司来筹措资金,政府在这方面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优惠。
(2)间接融资方式。第一,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外资银行与国有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为中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容易贷款的空间。相较于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更看重企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而不局限在硬性的严苛条件上。所以,外资银行更愿意把中小微企业看作是潜在的客户群,而政府需要做的是给予外资银行和国有银行同等的条件,促进国有银行顺应形势改革,引入新的营销理念,开辟新的业务范围,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铺路,同时带动金融市场的繁荣。第二,明确民间金融机构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到金融业的监管体系中,支持民间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关系型借贷”。银行业存在一种基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即大型国有银行主要向大企业提供贷款,民营银行、社区银行、小微银行、小贷公司等主要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一方面因为小型民营银行等民间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出于自身资金风险性考虑,难以授信于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另一方面,民间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简单、链条较短,使之在信贷决策中对“软”信息处理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具有地域性和社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与小企业往往存在长期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更能有效的拓宽“软”信息的收集渠道,让“关系型借贷”成为可能。所以,政府要规范引导民间融资,放宽中小微企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渠道,运用国家财政资金设立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专项基金,以参股、投资合作等方式充实民间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给予所得税减免、降低法定准备金比例等优惠,使民间资本走出灰色地带,进入金融领域,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铺路。第三,建立由政府直接出资和政府引导出资两级信用担保体系。第一级担保体系是由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政府为中小微企业出资,做社会、经济风险担保,切实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问题;第二级担保体系是由政府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种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基金”,培植社会性的第三方信用担保法人经济主体。
(四)加快推进辽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