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22:2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药学英语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作品也是需要每一位语言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欣赏。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教学中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英语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学是用一种语言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文学欣赏则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从而在思想上获得熏陶和启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观念,感受英语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文学中,也有许多著作流传至今,被众多的读者津津称道。作为一位传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学习西方文化,最终全面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感知能力。
文学欣赏指读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及思考的一种过程。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思考,才能体会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二、英语文学欣赏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词汇、句式结构、语音、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从而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主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内容进行了解,同时要指导学习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欣赏英语语言文学,这样才能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透的理解和欣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分析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的前提下,学会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欣赏。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习者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习者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语言方式,感受最地道是英语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此,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是阅读技巧,还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是认识,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语言,句式和语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欣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读者要尝试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学习以及赏析。作家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在众多是国外文学作品中,符合人物身份、经历、职业和心里特征的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而作品殊句式的使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这些句式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特殊意图和思维模式。
四、英语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文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被称之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不仅优美,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语言学习者学习和借鉴。英语语言学习者会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语法和多变的语言现象。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词义到的理解,即熟悉词义,了解词义的延伸及构成,以及对表达同一思想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英语文学作品的创造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句式的变换和语篇特征的分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众多的外国语言学者提出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可以设置为其主要教材。大学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具有一定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述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极大的降低。文学作品欣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把作品欣赏贯穿到语言教学当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导他们学习文学知识,赏析文学作品,把词汇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能力。
建立一种把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英语语言知识时,要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相一致。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所谓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注意授课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赏析和学习。同时,新模式要求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特殊句式来赏析文学作品,使学习者具备学习和赏析作品的能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奥妙和精华,使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寓教于乐,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欣赏,通过在课堂上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来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3.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一、明确目的,细化内容。
在以前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上完一堂新课,给学生布置新的预习任务:回家跟录音磁带朗读三遍或更有甚者朗读半小时等。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家长的反馈,我们意识到这种作业的不足,改变成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并细化预习内容。年前去金宝双语小学教研,看了他们的课前预习活动设计,很好,也引用了一些。
我们在新授课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目:先听音,找出课文中你不认识的单词,并用铅笔画出来,通过查阅单词表或者英语词典先明白它的汉语意思,然后反复听录音,模仿跟读,进一步读熟课文,这样便于在听课时带着问题听课,重点听自己不会的,真正学会了,再把标记擦掉,直到铅笔标记都擦掉了,也就是把问题都解决了。
在练习课前可以设计有明确话题的预习题目:给出几个重点词,试着用这几个单词把课文内容串起来,然后听音跟读,背诵课文,进一步试着复述课文。如第八册Module3,Unit1,可以给出boy—sheep—bored—wolf—everyone—laugh—angry—wolf—lies—eat这几个单词,让学生把课文意思串联起来,帮助他们听音背诵课文。或者根据本课所学重点设定话题,准备口头作文,在下一节课的freetalk中展示。
有了这些框架及精心设计的预习题目,学生预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话可说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
二、趣味预习,挑战自我。
如果预习任务是一味地朗读、听音跟读,学生会对预习感到厌烦,缺乏了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小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不能布置难度很大的预习作业,以防挫伤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预习任务就要达这种程度,即让学生努努力,就能做到。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由这个单词,你还能想到哪些和它有关系的单词?下一节课小组交流,又能巩固不少以前的单词。在第八册第二模块中,重点学习了形容词,由difficult又联想起以前学的形容词,交流的时候学生说了几十个单词,不仅明白了语法知识,还温故知新,这样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完成,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也应在课上及时地表扬这些预习充分地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学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三、调控预习,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0-02
一、英语文学语言概述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高尔基在《论文学》就曾谈到: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饰容有赖铅黛,同样文学要借助语言才能塑造鲜明的形象,烘托各类气氛,表达作品主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也就是艺术的语言,从这个意义看,文学语言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深藏不露,单纯的看是无意义的。所以,应当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作家的风格和作品语境才能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英语文学的主要特点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词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涉及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文学语言特有的使读者能够“感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艺术形象的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语言的形象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和形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表象的功能。作家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描绘事物,展现场景,用精炼含蓄的笔触表现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面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培根在他的佳作《论美》当中对美的阐释,即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章开头就点出,:“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的确,世界上没有一 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领悟到培根对美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他认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之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In beauty,that of favor i 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is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which a picture can not express:no,nor the first sight of life.”形体、颜色、行为,这三者中,行为美才是最高境界,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美。正如培根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 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s virtues。shines,and vices blush.”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无疑,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二)含蓄性和音乐性
在The Lord Of The Rings 中,托尔金以优美的诗歌贯穿全局。他为不同的人物写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诗,其内容有讲述故事抒情和描写景致的,还有些是寓言文字上大都流畅易懂琅琅上口象是民谣或山歌。诗如其人,诗随其境,精灵的诗华美飘逸,战士的诗豪迈沉重。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会几首诗,这些华丽而优美的诗篇自然运用到了形象、象征和各种修辞手段。以具体表现抽象,以有形表现无形,以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接触到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请看下例:
Out of doubt, out of dark to the day's rising.
I came singing in the sun, sword unsheathing.
To hope's end I rode and to heart's breaking:
Now for wrath, now for ruin and a red nightfall!
这简短的四行诗句,通过三个动作的描写:singing in the sun 阳光下一路歌唱、sword unsheathing宝剑出鞘和rode策马前,进形象地描绘了冈多王子伊奥莫尔在即将战败孤立无援的情形下,依然决心拼死一战的昂扬神态,表达了他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摒弃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决心,这是通过动态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如果说上面的诗句却是表现形态声音的话,那么下面的诗句着重描写静的。请看下例:
When winter first begins to bite
and stones crack in the frosty night,
when pools are black and trees are bare,
'tis evil in the Wild to fare.
严冬、霜夜、开裂的岩石、乌黑的池水和凋谢的花木这些具有消极意向的景物,都将人引入一幅荒凉黑暗的图画中,最后一句才点明主旨:邪恶正在悄然扩散。这种描法与我国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颇为相似。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通过对枯藤老树等九种景物的简洁描写,衬托出孤寂旅人的思乡情怀和无限愁绪。这是以景喻情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作品意图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这正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英语文学是英国国家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明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文学,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特点与价值观,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广度与深度都有新的拓展,对各英语国家文学思潮、理论、流派的研究,对英语文学的各种体载及其表现手法的研究进行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继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现行西安世园会的火热举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已成为各高校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从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批准颁布并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明确地得知英语专业课程可以设置为三大模块。
1.职业技能(听、说、读、写、译);
2.职业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英美概况等课程);
3.相关职业知识(包括涉外文秘、外交学概论、东西方政治经济学、商务和金融财会管理等课程)。这三大模块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是将其中的一块用另一块来替代。新教学大纲的颁布确立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并为英美文学教学在各高校中有秩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虽然英美文学课程在新教学大纲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因此重新审视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及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不可或缺性
1.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一个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等许多文化。要掌握一门外语一方面是它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是它的陶冶性,即学习者对文化和文学的敏感性及修养。外语专业学生首先应掌握好所授各门课程,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在涉外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语音语调是不够的。只有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各种思想文化才能减少对文学的误解和冲突,促使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说英语人才的打造不尽是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也是跨社会交际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学习英语最理想的方法是亲身至于英语语言环境,感受文化氛围的渲染及熏陶,从而不断地运用文学背景知识与欧洲人轻松自在地交流。
但是,此情况对我国大部分外语院校、系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我们只能给学生提供些有限的文字资料、双语原版影视资料和录音等资料,或者是聘请一些外教参与我们的教学,但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问题。鉴于此,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氛围匮乏的情况,英美文学当之无愧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材料,做到了有效弥补其不足和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学作品覆盖了文学知识及各民族社会文化的案例,英美文学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和经济制度等背景知识的机会。通过学习英美文学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学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使之成为具备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2.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凝练精美、美妙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最好语言材料;文学也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而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学习英语的极佳材料,英语语言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乔叟的故事、莎士比亚的戏剧、拜伦的诗歌、狄更斯的小说和许许多多的英语文学作品。英语专业学生,若不阅读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就称不上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即使英语说得再流利、语法再正确、语音语调再标准也是淡而无味,缺乏文学修养和幽默智慧的火花。在英美文学的作品里,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的材料。学生广泛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学生在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不会再是乏而无味地背诵单词和句型,而是沉浸在文学语言环境,以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给之的感触来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体验原汁原味、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魅力。
3.文学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文化鉴赏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尽情翱翔于历史的海洋中,亲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进程。例如,在乔叟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中古英国的英雄气概、神权的至高无
上;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里,可以感受人文精神的萌芽、人权意识的觉醒、人对科学知识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在斯威夫特和勃朗特的小说里,可以体验18至19世纪资产阶级文明的启蒙、发展和腐朽;在哈代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工业化进程中虚伪的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人类的无奈;在爱默生和梭罗的作品里,可以体会超验主义的唯美与理想;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美国民主的实质、人民的反战情绪……总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体察到人类对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也会领略到历代战争和经济危机给英美人民带来的灾难,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企盼,对帝国主义的嫉恶,对人类命运的迷惘和关切。在这万花筒般的天地里,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将会得到纯净升华,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辨将找到正确的航向,他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将得到验证、巩固和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
英美文学教学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经历了许多坎坷的道路。1960年之前,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要接触西方文化,就要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大可通过阅读大量英美文学材料及作品来提高。对当时大多数学府高校来说,教学任务的核心也随之放在了英美文学的课程上,特别是外语院校,对其英美文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同时也安排教师抽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了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整个社会,乃至国际上的各种外语权威机构的外语理念进入我国外语教学界,人们开始认为英语只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能听会说就可以了,因此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英美文学首先受到了史无先例的冷落。这一点可以从199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得到清晰的了解,英美文学课程被官方列为选修课,英美文学从此一直处于低谷境界。
那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呢?
1.许多爱好者被迫放弃了文学的研究。
2.各种国内外教学与研究杂志登载的英美文学类的文章少之又少。
3.对各高校学生来说,四年的英语专业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语,但往往在涉外信息方面显得内容很匮乏、思维肤浅、底蕴很浅薄。
文学素质的下降必然导致外语素质的下降,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终于在新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得到了新的答案,该新大纲重新把英美文学课程推到了必修课的位置,这就使得各高校从新把文学对社会、对人类不可或缺的影响有了彻底清晰的认识,英美文学重新有了生机、有了生命。
鉴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在当前外语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文学课,激活文学课,使文学课具有真正的实际作用。随着世贸的加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语权威机构对英语教学在各高校的开展将给予更多的支持,坚信英美文学教学将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0.
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二语习得领域,随着语言教学重点从侧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训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显得尤为必要。
1.英语教学现状要求:应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出:“传授知识要有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学生应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的倾向,尽管四、六级考试体系正在改革,本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英语教学依然残留应试教育的成分,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或策略教学与指导”。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更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造成大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此外,部分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也存在着差异,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要求:英语教学应提倡自主学习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监控、检查各个加工过程,最终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语言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不以人们背诵了多少词汇、多少语法规则为标准,而是看人们是否能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技巧,即学习的策略。语言学习的这一目标称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性目标,即达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自主。“语言学习中有两种态度至关重要,一种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态度,另一种是他们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的态度”[1],如果学习者坚信“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必然会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3.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强力保证
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知识的传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能占据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主要有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外语教学而不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就需强调学习者在课外主动学习,不断实践。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可能立即被学生全部掌握,学生需要一个课外自主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练,尽可能地消化吸收的语言输入,寻找更多的使用目标语的机会。同时,每一位教师总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与风格,而他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天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教师很难面面俱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所以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学习,剖析自我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习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承担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待于开发,也需要外部条件支持,因此,应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当今高校的英语教育体系、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的安排以及评估制度都严重制约着学习者的需求。为了给学习者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各高校应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教学大纲,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将学习责任从教师向学习者转移,课程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活动。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英语水平测试体系改革,改变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一刀切”的评估制度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调整角色,成为学生信息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激励者,课内外讨论及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师生只有在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才得以发挥,学习潜能得到释放,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动力与自信程度,取决于它们的知识与技巧的水平”,“意识和动机是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构建元素”[2]。没有意识和动机,要谈能力的培养也是枉然。因此,教师要经常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意识和动机的培养。英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语言学习者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等,以行为的结果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并对外部行为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地去完成学习。
3.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提倡学习者自主性,意味着对学习做出决定的责任转向学习者,但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加的学习,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课堂教学,要求施教者在向受教者呈现学习内容时充分考虑到认知结构的存在并操纵认知结构本身。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缺乏英语环境,学时又较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和任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近期目标能更好地激发个体的内在兴趣,而长远目标始终引导着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还应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同时,要充分估测学情,注意学生间的层次差异与课堂提问技巧,倡导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大胆发言,巧妙地化难为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自主学习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发现,理想的语言学习者具有以下7个特点:1)愿意猜测,且猜得很正确;2)有非常强的交流动力,愿意在交流中学习;3)没有心理抑制感;4)愿意在交流的同时,注意语言形式;5)乐于练习和实践;6)注意倾听别人说的话;7)注意意思的表达[3]。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两部分组成。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的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大大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图片、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美国未来学家AlvinToffler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引导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半自主语言学习”,最终达到“完全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Wenden.A.LearnerStrategiesforLearnerAutonomy[M].GreatBritain:
PrenticeHall,1998.146.
【关键词】
应用文教学 误区 必要性 方法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针对市场需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和具备随着未来社会发展应有的转岗、转业的适应能力与敢于自主择业、创业的素质能力。应用文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应用最广泛的文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写好应用文,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应用文内容比较枯燥,加之写作时思维方式特殊,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学生听课心头发闷,完成教师偶尔布置的应用文写作训练题,苦恼厌恶,应对对待,甚至弃之不做,总之,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并未得到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在所有的文章体裁中,应用文跟人们生活,工作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现代生活中人们在交流思想,处理事务,互通信息,解决问题时有谁能离得开应用文体呢?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讲的“在这个知识知识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有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文写作”。这是因为应用文是一种综合性文体。很多应用文,根据其反映的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可以用单一记叙,或单一议论,或单一说明,更多的是以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文并用。有的应用文根据需要还用描写(如描绘物质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等的产品使用,安装说明书)和适当抒情(如人物通讯)。由此可见,指导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训练,让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准确地掌握应用文体写作的技巧,不仅对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是实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他们今后就业能力教学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
那么,如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知识差的实际,通过应用文写作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的教学目的呢?
一、讲究层次,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应用文的写作应当讲究其层次性,通过阶段性训练,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兴趣。具体表现为:既有初层次应用文,也有鸿篇巨制的高层次应用文,在进行格式刻板,内容又较为枯燥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为此如果我们在应用文写作训练教学中,依据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起始阶段,从格式固定,内容真实的初层次应用文写作训练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不仅让学生从相对易学,见效快的应用文写作训练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且这成功的喜悦无疑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营造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生存状况和认识水平,往往缺少写作应用文的强烈需要,没有需要的写作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也是人们所不感兴趣和不需要的。而需要却是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写作需要,营造 “只有写好应用文才能解决相应事务”的氛围。如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象丢失(拾到)一件学习用品写一张遗失(招领)启示;教师节时要求学生给教师写一封慰问信;学期结束时为表示对食堂师傅一学期的关怀,写封感谢信等等。让学生产生急于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技巧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内心需要感,进而主动地学习。
三、改革教法,提升学生应用文学习的效率
应用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正确的格式。于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了强调重点则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方法:反复讲授格式的写法,在黑板上反复示范其格式。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兴趣性的多媒体,设置动画的形式进行“启发”性的教学,音、色、图结合,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让学生在课堂的任务变“记忆”为“思考”。如教“计划”(苏教中职版《语文》第三册)时,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结构,内容上有明显错误的例文,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上的“训练指导”后,动手对所演示的有错误的例文进行修改,然后再让学生对照例文进行相应地训练。学生在阅读——修改——习作中,经历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认知过程,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再训练,通过训练去巩固、运用。
四、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水平
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因此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相当重要的。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并更准确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英语教学;策略;方法
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主动自发的学习,并深入钻研。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在《Abraham Lincoln》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林肯从一介平民到美利坚总统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感受一个伟大的人格的永恒魅力;在新教材《Olympic games》中,可使学生更好地明白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和体育竞技运动的发展史。
二、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中国,人们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学习外语的问题。他们觉得,只要会外语,剩下的凭常识、按习惯就可以解决。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有些人将跨文化交际等同于外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全部。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
三、培养与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
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不同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 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并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够实现沟通,大面积、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从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1)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有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双人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听说交际活动,如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课文主题进行演讲、游戏、故事改编、短剧表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语音室、校园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强调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建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大外部的英语广播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才艺秀、英语主题征文大赛、PP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环境和实践的舞台。
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师生角色
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而担任起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结构的建构者等角色。
三、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评估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可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监控,不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随堂听说小测验等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课程考试和相应的水平考试。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增强其语言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当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时,他们才能切实感觉到这些语言知识技能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开发(Development)——准备教学材料或训练材料
廖莉芳等在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高达49%的教师反映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为缺乏合适的教材。[5]Hutchinson&Waters指出教材编写是专业英语教学区别于一般英语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笔者总结近几年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材料开发过程主要遵循内容的多样化、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资料的整合和编写过程中,吸收了以下素材:国外生物和微生物专业权威原版教材、医药专业口语教材、制药时事新闻双语网站(生物谷),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的自编教材《药品说明书读写译》,以及结合笔者在澳大利亚CSIRO微生物研究所为期一年的留学经历,编写的《生物实验室英语—BiolaboratoryEnglish》等。另外英文原版教材光盘中的教学动画,BBCdiscovery系列--史上100个伟大发现中的生物学、医学和化学,都是非常好的听说训练材料,内含大量生物制药领域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另外,教学导入环节常采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和感染力较强的音乐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刺激大脑视听功能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打消学生的学习顾虑,引起兴趣;教学过程力求松弛有度,遵循记忆三个过程识记、保持、回忆,灵活插入包含专业词汇和知识的音乐或者广告MV,使学生陶醉和放松,并体会创意无处不在,设计问题和任务使学生思考和与人合作。鉴于此,还需要开发一些趣味性较大、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英文生物产品推广广告歌、MV等,并设计创意操,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看、听、说、做,反复操练,在加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教学材料或训练材料的开发需要在教学实践和积累过程中不断完善,现将笔者近几年开发的教材绘制框架图展示如表2。
三、执行(Implementation)
执行是指讲授或分配教学材料,评估是指确信达到预定目标。执行过程具体到每节课,针对工作任务,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精心备课和准备教具,一堂好课必须追求细节,课堂上实施接近真实职业工作领域的专业英语使用情境,使学生获得工作过程体验的同时,灵活掌握专业英语的运用,如药店对话,医生与医药代表的对话,走入实验室根据英文实验手册操作试验,并用英语与实验合作者进行交流等。在这个阶段不仅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英语对的乐趣而且教师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笔者主要采用模块教学,在模块大方向的指导下,每次课采用话题教学,以话题引入教学,话题可以来源于制药行业时事新闻中英文对照(附英文原文,如盘点:跨国巨头中国研发中心哪家强?在引导学生关注制药世界十强企业的同时,带领学生朗读世界十强的英文名字,如辉瑞Pfizer,拜耳Bayer,罗氏Roche,强生Johnson&Johnson,诺华Novartis等)、焦点话题(如中国仿制药质量低于印度?埃博拉Ebola将入侵中国?等),以上话题主要来源于生物谷网站(/,中国专业的生物医药学网站,提供生物医药领域的资讯信息,以及与生物产业,新药开发,生物医药行业报告,生物医药人才招聘等综合服务),指引学生用英语关注行业发展和动向,站在国际视野提高头脑的敏锐性,在增强就业意识的同时扩宽专业英语学习渠道,体现语言的实用性。并运用思维导图法,在教案中绘制教学框架图,理清教学思路,使教学语言做到简单清晰明了,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正确发音的引导,首先带领学生朗读单词表,掌握单词的发音有利于记忆和运用词汇;然后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张口练习,纠正学生只会拼单词(spell),不会读单词(read)的不良学习习惯,告诉学生见到单词,fisrtreadit,thenspellit。掌握发音后重点解释和分析常用的生物学词汇,对单词进行构词分析,并举一反三。专业英语词汇的构成有一定的特点,通过构词分析讲授能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单词的方法。下面以Unit1:LabEnglish(单元1:生物实验室英语),Module3: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模块3: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为例,谈谈笔者教学中的执行实例,主体内容的实施过程如下:准备:课前5分钟,分发PCR之歌和GTCAsong两首广告歌的歌词。导入:(1)Drama话剧(故事吸引):《policestory警察故事》:故事线索,hair—lab—DNA—amplyfyDNAinvitro—Xtechnique—matchuptheDNAinthehairwithasuspect—Arresthim!提问Xtechnique是什么?留下悬疑!(2)GTCAsong广告歌曲(试听陶冶):①给出三个关键词概括广告歌词中心大意,enzyme,GTCA,Xtechnique;②问题:数3个关键词出现次数?找出“GTCA创意操”动作?③看广告;④快速朗读歌词,边朗读,边回答问题,自然而然找出Xtechnique就是PCR技术,警察侦破案件就是用PCR技术。开始新课:通过视频和图片演示教学,展现PCR实验全过程,结合Bio-Rad公司PCR操作流程学习相关英文表达。穿插GTCA创意操:(A-T,G-C)健身操。学唱PCR之歌:Bio-Rad的另一首广告MV,囊括PCR技术整个过程和主要专业词汇,作为本节课总结和课后作业。整堂课以故事开始,在歌曲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创意无处不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专业英语的无限乐趣。
“我喜欢外教的课”
在燕山余脉的凤凰岭下,昌平二一学校初二(1)班的学生樊露腼腆地与记者谈起了对英语这门 功课的一些看法。她觉得,现在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英语教材比原来北京版的英语教材内容加大了,涉及的知识面也宽多了,学起来兴趣大多了。她们每周有六节英语课,其中一节由外教来上,“我还是喜欢外教的课。”因为他们的外教———一个年轻的美国学生,很活跃。一节课虽然只是几个句型、一个语法,也能讲得生动有趣,举的例子大家都喜欢。他还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般的学生也敢发言,大家上课一点也不累。而国内的英语老师就总是照着课本内容来。大学英语很无奈
李祥是社科院2003级的博士生,对于外语教学,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学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只开一学年的英语课,包括听说、读写两部分,分别由国内和国外两个老师担任。中国的老师很本分,照本宣科很投入,放磁带、放录像很用心,一节课差不多都是在赶进度。由于英语考核过了入学关后基本无大压力,而硕士研究生因为要过英语六级,所有精力均花费在六级备考上了,课上教的基本不重视了。
外教玛丽的读写课就不同了,这个美国老太太简直精力无穷,上午8:10-11:10三个小时的课节奏、气息始终如一,精神不减,考勤点名也很严格。她有厚厚的一本自编的英语教材,知识点细到标点符号的纠错。凡是听课学生专业知识都有展示的机会,玛丽带领大家又讲又练,有板书有对话,气氛热闹而激烈。一学期下来,大家听懂了标准的美语,也能够用英语开展专业方面的对话、写作。涉及的知识点虽只在书本上简单勾画,但大家对于查找英文资料、按英语格式写作有了大致把握,那些改了又写、写了又改的专业写作提纲在期末订成厚厚的一个打印本,收获也很大。
但随后的两年,英语差不多又被束之高阁,只有想出国的同学在暗暗用功,其他同学稍见起色的英语水平因为长期不用,差不多又全数还给老师了。
专攻考试的托派英语培训
“凡是想出国的学生英语水平再高心里也打鼓,但进了新东方培训的考生即使原来水平一般的也对过“TOFEL”、“GRE”充满信心。原因何在,对于考试素有研究的各类培训学校可以把世界各国的考试肢解得清清爽爽,新东方对托福之类考试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在这里,英语不再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而是一具等待解剖的干尸,交了钱用了心基本上就OK了,出国的分数有了,至于能否交流倒在其次。”准备出国参加托福考试的北师大学生刘明对于新东方可是爱恨有加,对于这类专攻考试的英语培训也是很有见地。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听说法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外语教学家弗里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批判了语法翻译法,倡导了口语法(OralApproach),也有的教学法家称之为听说法。弗里斯严格区别method和approach的概念。他认为method是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由此可见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一种目的在于掌握口语的教学法体系。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四、视听法
视听法于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视听法首先由古布里纳于一九五四年提出,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作情景法。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